英国历任驻清朝公使
嘉庆年间英国使团朝见风波 皇帝怒罢多名高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嘉庆年间英国使团朝见风波皇帝怒罢多名高官
导语:其实,早在清朝初期,也就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和英国人打交道了。
当时的清政府,面对日益增多的远洋客商,首次
其实,早在清朝初期,也就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和英国人打交道了。
当时的清政府,面对日益增多的远洋客商,首次建立了海关。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英国商人开始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但是,由于路途遥远、航海技术还相对落后等原因,英国商队基本上一年也来不了一次(清康熙三十七年置定海关,英人始来互市,然不能每岁至)。
直到三十一年后的雍正七年(1729年),英国商队才频繁往来于两国,双方才“始通市不绝”。
乾隆七年(1742年)冬十一月,英国一支船队在海上遭遇暴风雨,后飘至广东沿海的澳门,当时的两广总督策楞,以友好的态度接纳了这些不速之客,并且特意安排地方官给这些英国客商免费提供食物,并帮助他们修缮破损的船舶。
直到人员和商船都休整完毕,才送他们上路。
从乾隆二十年起,英国商人开始大量出现在定海和宁波这些拥有海关的海港码头,当时的地方政府出于国内需求的需要,严禁英国商人大量购买中国的商品,限制对外贸易。
其后数年,英国商人数次请求其它地方政府允许他们通商,请求最后虽被同意,但在商品买卖的数量上,依旧严加限制。
为了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英国国王也加入到了英国商人的队伍之中——英国王国雅治,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时候,派遣使臣马戛尔尼等,来到了大清王朝,以朝贡的名义请求在清朝的广大沿海
生活常识分享。
晚清知识梳理时间轴
晚清知识梳理时间轴(一)1861·1成立总理衡门主管对外、通商、关税,其后扩及修铁路、开矿、枪炮等,总揽全部洋务。
设置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总税务司、同文馆等。
1844年前为五口通商大臣(两广总督职),58年由两江总督兼,68年改为商洋通商大臣1861年设三口通商大臣,70年改北洋大臣,管直隶、山东、本天通商、交涉事务,直隶总督兼。
1861年总税务司成立,管全部海关。
1862年同文馆设立,66年起相继设有算学馆、化学馆、格致馆和医学馆。
(二)1861-62年英法俄美先后在京设置公使馆。
1866年赫德带团考察;1868年蒲安臣率“中国代表团”出访欧美:1870年“天津教案”后,崇厚赴法国,此为中国第一次派使节出访;1875年“马嘉理事件”后,郭蓄森出使英国,并任驻英公使,此为中国常驻西洋第一位使(三)1861年总税务司成立,65年著在京成立,63年英国人赫德接任至1909年。
1866年海关代寄制扩展:1878年试办邮递业务,竖年提出建立全国邮政具体方案1896年批准海关兼办邮政。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中英航道缩短1/4:70年代欧美到上海海底电报接通。
1861、67、77年美旗昌、英太古(沪)、怕和(港)分别设立轮船公司。
1848年英国在沪设立东方银行,65年在港设立汇丰银行,到甲午年在华外行有7家,其经营国际汇兑、发纸币、对清贷款,操纵中国财政、金融、外贸。
(四)1861年冯桂芬《校那庐抗议》提出“采西方”、“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本”,并成为洋务运动纲领1865年赫德《局外旁观论》、1866年英公使减妥玛《新政论略》,指出各种弊端,建议清政府主动改革,兴利除弊,学习西方,修筑铁路、电报和近代工矿业,改革金融和邮政等,同时要求遵守条约,派使节与各国和睦相处。
(五)1861年曾国落设立安庆军械所:62年李鸿章在沪设立三所洋炮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沪局);同年,金陵机器局(宁局):1866年左宗案设立福州船政局,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船舶修造厂,还设有船政学堂(闽局):1867年恭奏崇策划设立天津机器局,此为北洋每一个兵工厂(津局):188l年,张之润调任湖广总督,湖北枪炮厂91年购地93年建成未及投产便毁于火灾,甲午后得以修复,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但经费多用于汉阳铁厂,以致进程缓慢;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为军工转民用、官办转官督商办第一企,也是最大的民用企业,77年收购美国簇昌,85年由唐廷枢、徐润转为盛宜怀督办:1878年李鸿章创设开平矿务局,唐廷枢督办92年病逝,1900年英企业并购:1880年李鸿章开设盛宣怀督办天津电报总局,81年津沪电线开通,84年沪穗开通,总局迁往上海。
清朝历任驻英国公使
清朝历任驻英国大使(1875年-1912年)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老照片:清末外交官
老照片:清末外交官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字筠仙,湖南湘阴人。
1847年中进士,1853年,随曾国藩组建“湘勇”。
1856年任南书房行走,1863 年署理广东巡抚,1875年初任福建按察使。
1877年起,任清政府驻英法公使。
1878年8月被清政府召回,从此闲居。
郭嵩焘是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对西方的观察,超越了他的时代,他的主张不容于当世,晚景甚为凄凉,1891年,郭嵩焘郁郁病逝。
郭嵩焘的临终名言:“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郭嵩焘郭嵩焘(1875年)郑藻如(1824~1894年),字志翔,号豫轩,又名玉轩,中山市濠头村人。
清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第30 名乡试举人。
获内阁中书衔,并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罗致为幕僚,办理洋务外交。
官累升内阁侍读学士、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并获赐赏花翎二品。
1881年,郑藻如以三品官衔大臣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停止华工入美20 年的排华法案,郑向美国总统提出抗议,要求否决这一议案。
郑出使美、西、秘三国共四年,至1886年因患病请辞回国,归里养病,息影家园。
郑藻如(1881年)张荫桓(1837—1900),字樵野,广东南海人。
纳赀为知县,累迁至按察使,命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擢户部左侍郎。
1885年,充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大臣,办理华工被害案交涉事宜。
中日甲午战争议和之初,命偕湖南巡抚邵龙濂赴日谈判被拒。
1897年又出使英、美、法、德、俄诸国。
1898年3月,受贿50万两白银,协助李鸿章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
戊戌变法时,调任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倾向变法。
戊戌政变后遭弹劾充军新疆。
1900年被杀。
著有《三洲日记》。
梁诚(1864-1917),原名丕旭,字义哀,号震东,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访华之旅,这次访华之旅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马嘎尔尼乘坐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狮子号(图一),一路耀武扬威,炫耀着自己强大的武力,一路大肆收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报。
9月14日,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接见前发生了一场让史家议论纷纷、感慨万千的礼仪之争:清政府要求马嘎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而马嘎尔尼则要求用觐见英王的礼仪,行单腿下跪、吻手礼。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以英国使团行单腿下跪之礼草草收场(图二)。
对这样的结果,乾隆皇帝很是不快,当马嘎尔尼向乾隆抛出他们此行真实的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时候,乾隆皇帝一口拒绝,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在天朝上国的闭关政策面前,马嘠尔尼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伦敦。
后来马嘠尔尼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
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清朝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它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海盗式骚扰的一种抵制。
然而,这种抵制徒劳无益,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活动,但它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失去了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历史已然成烟,然而,对历史的思考并不如烟,历史可以过去,对历史的拷问、思索却将永无休止。
赫德简介——精选推荐
赫德简介 赫德 赫德(1835~1911) 清末英帝国主义侵华代表⼈物之⼀。
北爱尔兰⼈。
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四⼗五年(1863~1908),被清廷视为“客卿”。
他于1854年(咸丰四年)来华,1854~1858年间,先后在英国驻宁波和⼴州领事馆担任翻译和助理。
1859年起参加中国海关⼯作,任粤海关副税务司。
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
1863年11⽉(同治⼆年⼗⽉)继李泰国任海关总税务司。
1885年(光绪⼗⼀年)6⽉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华公使,未就。
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直⾄逝世。
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在海关建⽴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并把他的活动伸向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化、各个⽅⾯。
他通过攫取海关⾏政权,进⼀步侵夺中国港⼝的引⽔权;通过海关会审制度的建⽴,扩⼤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
同时,他还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中,并利⽤关税的抵押担保,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
他曾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顾问的⾝分参与清朝政府与西⽅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如1885年的中法和约草案,1887年的中葡⾥斯本会议草约,以及后来的中缅交涉和印藏交涉等。
甚⾄曾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所处的地位远远超过中国驻伦敦的使节。
他还插⼿中国的⽂教事业,如中国第⼀个新式学校京师同⽂馆的经费来⾃海关税收,负责⼈也由总税务司推荐。
他深受清政府的,以⾄封疆⼤吏如总督的任命,有时也要咨询和采纳他的意见。
1911年9⽉20⽇(宣统三年七⽉⼆⼗⼋),赫德病死于英国⽩⾦汉郡。
死后第⼆天,频于覆灭的清王朝追授他为太⼦太保。
清廷首位驻外公使何其狼狈
早在 30 0 0多年 前 , 中国就有
了用冰块解 暑 的记载 ,诗经 》 《 里
唱着奴隶冬 E凿冰储藏 以供贵族 l 享用的歌谣 ;周代的宫廷里 已设
按 《 仙杂记 》 云 中的记载 , 唐朝 时
“ 长安 冰雪 , 至夏月则价 同金璧 ” , 常人很难享用 。
由于找不 到更 合适 的人 选 , 清廷并未将郭嵩焘召 回 ,但下令 将此书毁版 , 禁其流传 。
康有 为一生风流 , 处处 留情 ,
2 7
—
2 7
文到
杂/ / 拌
酷暑三衄
鲎常坐查窒 屋里 羞 激 L 蕉 堂堂 古
如 何过 夏 ” 感 叹 。快 , 的 陕打住 !古 人抗 暑 有 智 慧 。
◎文 / 金
石 图 / 刊 资 料 本
古人抗暑有智慧
一
、
冰激凌
吞并于英俄 ” 。 由于 清 政府 守 旧势力 过 于
大衣披在郭嵩焘身上 ,刘锡鸿认 为“ 即令冻死 , 亦不 当披” 。
对待每一位太太都是真心真情地 爱 。康有 为的一生折射 出诸多矛
盾, 他作为孔教教主 , 不会不明 白
尽管 几位 老友表示 怀疑和反
对, 他仍 然带 着一名老仆 , 而不 秘
术前 ,盛 怒的康 有为 以诈骗罪起
诉施泰奈 , 告他“ 妖术欺世 ” 但是 : 未 及法 院开庭 , 有 为即 - 9 7 康 y 12
伐, 痛斥郭嵩 焘X '罔“ 意夸饰 ,t 极  ̄- U
… …
选来选 去 ,清廷决定派 以懂 洋务著称 的郭 嵩焘 ( 字筠仙 ) 担此 重任 。 郭嵩焘一 向倾 心西学 ,认 真
文人士子 ,多以尊 王室攘夷狄 自 呜得意 , 郭嵩焘求 随员 十余人 , 竞 无应者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 凑齐。就是这样 ,清廷 为 了制平 衡 ,还任命 了坚决 反对洋 务运动
法国历任驻清朝公使(1847年-1911年)
持命全权公 使
潘抓纳
Boissonnas
1907年12月
50
1908年
临时代办
署理公使
巴斯徳
Edmond Bapst
1908年
1908年1月13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潘称纳
Boissonnas
1908年1月17日
1909年11月3日
临时代办
署理公使
马士理
Pierre de Margerie
1909年11月3日
头等参赞
头等参赞署理 公使
吕班
Georges Dubail
1902年11月
8日
1906年2月
15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 使
顾瑞
Joseph Fernand Gaston Robert Couget
1906年2月ຫໍສະໝຸດ 15日1906年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巴斯德
Edmond Bapst
1906年5月
31日
1907年
1876年6月
16日
1876年9月
16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白罗呢
Brenier de Montmorand
1876年9月
16日
1879年3月
11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巴特纳
Jules Patendtre
1879年3月
11日
1880年6月
13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宝海
Albert Bourse
1880年6月
(领 事)
(驻天津总 领归
驻津总领事署 理公使
俄罗斯历任驻清朝公使(1721年-1912年)
1898年11月24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一说仅为临时代办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Шпейер
1897年11月6日
1898年6月8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未到达任所
格尔思
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Гирс
1898年11月24日
1901年9月29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雷萨尔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阔雷明
Константи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лейменов
1890年4月1日(一说4月)
1891年11月17日(一说9月)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喀希尼
Артур Павлович Кассини
1891年11月17日
1896年10月3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巴布罗福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Павлов
俄罗斯历任驻清朝公使(1721年-1912年)
姓名
任命
递交国书
离任
外交衔级
外交职务
备注
Ланг, Иван Лоренц
1721年3月2日
1722年8月
常驻
Владиславич-Рагузинский, Савва Лукич
1725年
1728年
常驻
Братищев, Василий Федорович
Александр Георгиевич Влангали
1863年11月30日[1][2]
1869年4月15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布策
Евге́ний Ка́рлович Бю́цов
马戛尔尼使团
马戛尔尼使团Ma Cartney Mission英国早期派遣来中国的官方代表团。
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 (1737~1806)任全权大使。
1792年 (清乾隆五十七年)9月,他率领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乘船自朴次茅斯港启程。
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图》(绘画)乾隆帝对英使首次来华极为重视。
1793 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旋由接待大员陪同经北京前往热河 (今河北承德)行宫。
关于觐见礼节,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
军机大臣和珅在热河约见使团,马戛尔尼称病不见,只派副使斯当东前往要求举行谈判。
乾隆帝称该使“妄自骄矜”,对其来华别有所图,更具戒心,但仍表示可“顺其国俗”,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
9月14日,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觐见乾隆帝,正式递交国书并参加万寿节活动。
马戛尔尼多次想与和讨论两国贸易和建交问题,均无结果。
10 月3日,英使提出书面要求6点:①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②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③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④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的权利。
⑤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⑥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乾隆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一一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警告英人不得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至此,马戛尔尼的使命归于失败。
10 月7日,使团一行乘船由运河南下杭州,然后改行陆路至广州离境,于次年9月回到英国。
美国历任驻清朝公使(1857年-1911年)
姓名(英文)
姓名(中文)
出生地
任命
递交国书
离任
外交衔级
外交职务
备注
William Bradford Reed
列卫廉
宾夕法尼亚州
1857年4月18日
(1858年5月3日)
1858年11月11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John E. Ward
华若翰
佐治亚州
1858年12月15日
田贝
印第安纳州
1885年5月29日
(1885年10月1日)
1898年7月8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Charles Denby, Jr.
田夏礼
1894年10月
1894年11月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Charles Denby, Jr.
田夏礼
1896年4月
1896年9月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Edwin Conger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Chaster Holcombe
何天爵
纽约州
1878年6月8日
1879年6月21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James B. Angell
安吉利
密歇根州
1880年4月9日
(1880年8月16日)
1881年10月4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Chaster Holcombe
何天爵
纽约州
1881年10月13日
卫廉士
纽约州
1871年9月29日
?
临时代办
署理公使代办使事
Samuel Wells Williams
晚清驻法公使群体概述
晚清驻法公使群体概述俞茵之摘要:驻外公使群体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驻英、美等国的公使研究上,已经颇有成果,但对驻法公使的研究却鲜有著述。
本文认为驻法公使最初不受清廷重视的原因是法国政府国际地位较低,对中国的殖民欲望与贸易欲望也较低。
此时的清廷驻法公使在法国看到了西方近代文明,他们对清政府建言献策,促使了留学事业和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晚清;驻法;公使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2-0035-0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王朝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天朝大国,开始认识和走向世界,其中驻外公使是一个最先踏出国门、亲身体会西方社会的特殊群体。
法国历史悠久,革命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对清末中国的影响也颇深。
但目前为止对于驻法公使的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并没有完整体系。
本文通过对清末驻法公使这一群体的人才选任、功绩影响等的研究,分析驻法公使群体对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走出外交困境的意义。
一、驻法公使群体构成同治九年(1870年),崇厚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就天津教案一事带领随行人员赴法国致歉。
这是清朝政府首次向法国派出使团,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外交以及使节制度。
直至1878年,第一任驻法公使郭嵩焘上任,清廷驻外公使制度才开始逐渐确立。
驻法公使的选派,通常以举荐的方式产生,主要由总理衙门和南北洋大臣举荐,以甲午战争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清廷的选官一直以科举正途出身为主,“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用也。
”[1]2001而甲午战争之前,对于西方文化,清朝官员大都是嗤之以鼻的,西学问津者不多,要其离开“天朝大国”去往“蛮夷小国”当驻外使节,被不少学者视为“有辱名节”之事。
因此清廷只得选任熟悉洋务的官员,并没有专门人才可用。
甲午战争惨败,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庚子事件后,面对日益棘手的外交问题,学习西方文明变得迫在眉睫。
【清朝历史】大清朝海军的“主教练”来自外籍
【清朝历史】大清朝海军的“主教练”来自外籍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开始兴办洋务,这其中就包括建立现代化的海军。
但怎么建,中国人显然没有经验。
而精明的英国人则认识到,如果能够插手甚至控制中国海军,则是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的好机会。
于是,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和清朝海关代理总税务司赫德商谈此事。
总税务司是清朝海关的最高长官,却由英国人李泰国担任。
由于李泰国回英国养病,由另外一个英国人赫德代理。
卜鲁斯和赫德商定,说服清政府向英国购买军舰建立海军,并任用英国人担任海军军官。
于是赫德向与他私交甚好恭亲王奕?提出了这个建议,经过一番谈判,最终恭亲王奏请朝廷,由清廷拨65万两用于组建海军。
然后,在赫德的建议下,这笔钱直接汇给了总税务司李泰国,由他在英国负责支出。
清政府之所以如此信任李泰国,与赫德的大力推荐是分不开的,赫德向恭亲王保证:“总税务司的能力是出色的;他有着能够体察微小的细节的头脑,因此,他有充足的能力,做出必要的安排,”其实这其中难免有下级对于上级讨好、阿谀的成分,却促使清政府做出了错误的人事安排,而这又是后来一切纷争的根源。
李泰国很快就把事情办妥了,准确地说,是按他的意愿把事情办好了。
他一共购买了七艘军舰,并招募了一些海军军官,由舍纳德.阿斯本担任舰队司令。
因此,这只海军历史上也称为“阿思本舰队”。
但李泰国在舰队组建的过程中,擅自做了很多决定,超出了恭亲王赋予他的权限,比如他告诉阿斯本船长,中国人会同意他提出的任何要求。
他以中国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私自与阿斯本签订了合同,把舰队的管理,人员的招募等等大权,全都给了阿思本,甚至舰队要悬挂外国国旗。
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李泰国的错误,清朝虽然当时国势不振,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花钱买一支不受自己控制的外国舰队啊。
而且李泰国似乎忘记了,他始终还是清政府的雇员,一个雇员,代表他的东家向他人承诺了太多的事情,肯定会出问题的。
李泰国这么做,与他骄横的性格有关,而他在英国国内受到的空前的待遇:英国媒体对他给予了的太多的阿谀奉承之词,英国政府授予他三等巴斯勋爵,更使得他忘乎所以。
法国历任驻清朝公使(1847年-1911年)
吕班 Georges Dubail
1902 年 11 月 8日
顾瑞 Joseph Fernand Gaston Robert1906 年 2月
Couget
15 日
巴斯德 EdmondBapst
1906 年 5月 31 日
潘荪纳 Boissonnas
1907 年 12 月 5日
1887 年 11 月 15 日
1890 年 10 月 1日
1891 年 10 月 12 日
1894 年 3月 30 日
1897 年 7月 3 日
1898 年 4月 23 日
鲍渥 Paul Beau
1901 年 4月
贾思纳 Jean Marie Mauric e Casenave
1902 年 6月 20 日
使
1908 年
临时代办 署理公使
巴斯德 EdmondBapst 潘荪纳 Boissonnas 马士理 Pierrede Margerie 裴格 François Georges-Picot
1908 年
1908 年 1月 17 日
1909 年 11 月 3日
1911 年 6月 27 日
理公使
1887 年 8月 公使 特 命 全 权 公
24 日
使
1887 年
临时代办 署理公使
李梅 Gabriel Lemaire 林椿 Paul Ristelhueber 李梅 Gabriel Lemaire 施阿兰 Auguste Gérard 吕班 Georges Dubail 毕盛 Stephen Pichon
24 日
英国公使威妥玛与中外教案的处理(1871—1882)
英国公使威妥玛与中外教案的处理 (1871—1882) *
张
坤
提
要:作为英国公使,威妥玛在华期间处理的近三十项教案代表了英国政府对传教士在中国内
地活动的一贯态度,这与同时期法国公使的做法大相径庭。在教案的处理上,威妥玛惯于立足 《天津
条约》第八款,要求清政府对传教士予以保护、惩罚肇事者和问责官员。但乌石山教案的处理显示了
特别指出 “外国教士在国内租屋作为教堂,必于租约内声明,以杜洋商
在内地私行置产及图开行栈之弊”。
威妥玛照会称,户部则例大清律例所涉夷商禁教各条未删撤。总署答前
者已饬令户部官员删改,后者则已归入删除项下,有底本可查。
1872
.3
.9
1873
.3
.19
山东德平
”总署答,
威妥玛照会,“山东德平县民间张贴匿名揭帖仇教请早禁止。
1870
.6-10
烟台
流传 《辟邪实录》,威妥玛要求禁止,并强调此类书籍与教案之间的直
接联系。总署函致直隶、湖广、山东等流传省份督抚查禁。10 月威妥
玛照会称 “烟台刘道未能禁谣言及辟邪实录传布,希予惩处”。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871
.5-7
扬州
威妥玛致函总署,“陈提督在散钱煽惑百姓”,随后总署咨两江总督曾国
藩等进行了查办,称 “陈国栋并无煽动百姓与外人为难,辟邪书亦无人
散播”,上海领事前往查证属实。
1871
.7-11
颍州
威妥玛称,上海张姓等四人三年前被派往内地传教,在河南省距汝宁府
城四十里之村被村民杀死三人,一人逃脱,河南省称查无此事,请总署
探索·发现《清宫秘档》英使马夏尔尼访华
探索·发现《清宫秘档》英使马夏尔尼访华探索·发现《清宫秘档》英使马夏尔尼访华公元1792年的9月26日,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几艘船只正准备出发。
这是乔治三世国王派遣庞大的访华使团的船队。
为首的是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副使是乔治·斯当东男爵,访华的成员共有八百多人。
他们将远渡重洋,前往遥远古老的中国,参加当朝的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典礼。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
因此,马戛尔尼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要敲开东方清王朝的大门。
九个月后,英国使团船队终于在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四日到达中国,在澳门外万山群岛的珠克珠岛抛锚等候。
英国使团到达中国的消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百灵的信件传递给两广总督,他请两广总督转奏乾隆。
乾隆皇帝看了两广总督的奏折特别高兴,并批“即有旨”意思是对这个问题另外再发一道谕旨。
他任命长芦盐政徵瑞、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欢迎旨意,英国使团船只便从澳门出发前往天津。
在天津他们再改乘坐内陆船到通州,最后到了北京。
在北京西北的圆明园休息了几天后,马戛尔尼带领随员92人直奔承德避暑山庄,因为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庆典将在那里举行。
从北京到避暑山庄,要经过万里长城。
巨大的工程,壮观的景色,使英国使团一行人惊心动魄。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四日(公元1793年9月8日),马戛尔尼、斯当东和随员们到达热河。
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乾隆,站在行宫御花园的高台上,观看使团整齐地列队进入避暑山庄。
清政府对英国使团的来访非常重视,皇帝早就命令军机处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
这个方案记录在清宫档案的《上谕档》册中正在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朝见的礼仪问题,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按照清朝的规定,外国使臣来华朝见中国的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
中国历史大事(1840-1844)
1840年 1⽉29⽇ ⼴东⽔师提督关天培率⽔勇夜袭长沙湾运销鸦⽚的⾛私船,烧毁烟船23艘。
2⽉25⽇ 英军向虎门发起攻击,⼴东⽔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守卫炮台,与敌⼈殊死格⽃,⾝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6⽉22⽇ 英国东⽅远征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兵4000余⼈,⼤炮540门,集结于⼴东珠江⼝海⾯,宣布28⽇封锁⼴州。
战端遂启,中英鸦⽚战争爆发。
7⽉6⽇ 英军攻陷浙江⾈⼭岛上的定海,后英军北上到达天津⽩河⼝,恫吓北京清政府,致使清政府答应撤办林则徐、邓廷桢。
8⽉6⽇ 英军抵达天津⼤沽⼝外炫耀武⼒,并致函清政府,诬称林则徐在⼴东禁烟“凌辱”、“残害”了英国官员,要求“昭雪”。
同时,提出割地、赔款等⽆理要求。
8⽉30⽇ 琦善与查理?义津在⼤沽海滩帐棚会晤。
琦善转述道光帝答复英⽅的内容,强调林则徐在⼴东禁烟“办理不善”,今后⼀定“秉公查办”,为英国“代伸冤抑”。
英⽅得此答复后,决定撤军南下。
1841年 1⽉7⽇ 英国侵略者义律制造借⼝令英军向沙⾓、⼤⾓炮台发动进攻,守将(⼟家族)陈连升⽗⼦战死,沙⾓炮台、⼤⾓炮台失陷。
琦善向义律乞和。
1⽉25⽇ 清廷钦差⼤⾂琦善在英军武⼒要挟下,擅⾃与鸦⽚战争时英国侵略军代表义律议定《穿⿐草约》。
其主要内容为:割让⾹港,赔款六百万元,开放⼴州为通商⼝岸;英军撤出沙⾓、⼤⾓炮台,归还定海等。
琦善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割⾹港只是允许英在外洋⼀⼩岛寄居。
⼴东巡抚怡良以义律在⾹港发出的布告为证,揭发琦善的卖国⾏为,清政府不承认此约,并将琦善撤职,逮回京师查问。
1⽉26⽇ 英国军队强占⾹港。
从此,⾹港成为英国侵略中国和远东的重要基地。
1⽉27⽇ 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命皇侄奕⼭为靖逆将军,征调各省军队开往⼴州。
后奕⼭战败,派⼴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和,订⽴了丧权辱国的《⼴州和约》。
1⽉27⽇ 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命皇侄奕⼭为靖逆将军,征调各省军队开往⼴州。
108年前的今天赫德去世,一个英国人创办清朝最廉洁的“衙门”
108年前的今天赫德去世,一个英国人创办清朝最廉洁的“衙门”1911年9月20日,在英国南部的白金汉郡,一位绅士去世了。
消息传到万里之外的北京,清朝皇帝发来了追授这位英国绅士“太子太保”的诏书,要知道,这可是一品大员中也少有人获得的名誉职位,为何要封给一个洋人呢?这个洋人,有些特别,他替大清海关当了近50年的家,他就是赫德爵士。
远赴中国,一个毛头小伙子的追梦之旅1835年2月20日,罗伯特·赫德(字鹭宾)生于英国北爱尔兰的一个没落酒厂主家庭。
虽然祖上曾追随威廉三世与法国作战的海军将领,但到赫德出生时,家道已衰落。
靠勤奋好学,18岁那年,赫德以优异的成绩从爱尔兰女王大学贝尔法斯特学院毕业。
这时,赫德一生的辉煌便从英国外交部的一张招聘启事开始了——招聘一批毕业生赴英国驻华使馆工作,担任翻译和随员。
第二年春,19岁的赫德搭乘“堪地那号”轮船,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
第一站:香港,接受汉语培训。
三个月后,他被派往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见习翻译。
此时,正值清军与太平军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距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还有两年时间。
赫德来中国期间,自始至终都很勤奋,努力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著作,这些为其日后混迹大清官场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最重要的“一课”则是来自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当时,以葡萄牙人为首的洋人在宁波一带为非作歹,宁波人民忍无可忍,于咸丰七年(1857年)开始武装反抗,对葡萄牙人进行围剿。
对方狼狈异常,很多人跑到英国领事馆门前求助,从而让赫德近距离看到了中国民众愤怒的力量。
为了避免惹火烧身,英国领事馆大门紧闭,拒绝了葡萄牙人的请求。
这一课,让赫德深深地感悟到,在中国,唯有“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七年后,当中国人读到他写的《局外旁观论》一文时,会体会到其核心思想——“安全”观。
赫德曾任职过的广州新关咸丰八年(1858年3月),赫德调任广州,任英国领事馆二等副翻译,10月,升任翻译。
由于汉语流利,熟知中国人情世故,到了广州,他不但赢得上司赏识,而且很快便结识了政界人物,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等人,交往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8年3月18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中方译为“德庇时”
文翰爵士
Sir Samuel George Bonham
1848年3月18日
1851年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包令爵士
Sir John Bowring
1853年12月20日
1857年4月17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1854年起兼任港督
英国驻
姓名(中文)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宝克乐
William Nelthorpe Beauclerk
1895年9月
1896年4月24日
署理公使
窦纳乐爵士
Sir Claude Maxwell MacDonald
1896年4月24日
1900年10月25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萨道义爵士
Sir Ernest Mason Satow
1900年10月25日
1906年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代表英方签订
《辛丑条约》
焘讷里
R. G. Townley
1902年12月3日
1903年8月21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朱尔典爵士
Sir John Newell Jordan
1906年6月19日
1906年9月19日
1920年3月1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麻穆勒
William Grenfell Max-Muller
1882年8月14日
1883年9月17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巴夏礼爵士
Sir Harry Smith Parkes
1883年9月28日
1885年3月22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欧格讷爵士
Sir Nicholas Robert O' Conor
1885年3月22日
1886年6月15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华尔身爵士
姓名(英文)
任命
递交国书
离任
外交衔级
外交职务
备注
额尔金伯爵
Earl of Elgin
1857年
1860年
大使
英法联军总司令
卜鲁斯爵士
Sir Frederick Bruce
1858年12月2日
1860年11月7日
1864年6月19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额尔金伯爵之弟
威妥玛爵士
Sir Thomas Francis Wade
1864年6月19日
1865年12月7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阿礼国爵士
Sir Rutherford Alcock
1865年12月7日
1869年11月1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1869年达成阿礼国协定,未获英国政府批准
傅磊斯
Hugh Fraser
1869年11月1日
1869年11月28日
副参赞
副参赞署理公使
1910年3月12日
1910年11月28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英国历任驻清朝公使
英国驻姓名(中Biblioteka )姓名(英文)任命
就任
离任
外交衔级
外交职务
备注
海军少将懿律
Rear Admiral George Elliot
1840年2月
1840年11月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兼任侵华总司令
因病去职
义律上校
Captain Charles Elliot
1840年11月
1841年8月12日
威妥玛爵士
Sir Thomas Francis Wade
1869年11月28日
1882年8月14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1873年觐见同治帝
1875年至1876年处理马嘉理案,1876年签订《烟台条约》
傅磊斯
Hugh Fraser
1876年11月6日
1879年6月29日
参赞
参赞
参赞署理公使
格维纳
ThomasGeorge Grosvenor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兼任侵华总司令
拟定《穿鼻草约》
被免职
英国驻
姓名(中文)
姓名(英文)
任命
就任
离任
外交衔级
外交职务
备注
砵甸乍爵士
Sir Henry Pottinger
1841年8月12日
1844年5月8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首位常驻驻华公使
1842年任首位香港总督
中方译为“璞鼎查”
爹核士爵士
Sir John Francis Davis
Sir John Walsham
1886年6月15日
1892年9月28日
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
宝克乐
William Nelthorpe Beauclerk
1892年9月28日
1892年11月19日
署理公使
欧格讷爵士
Sir Nicholas Robert O' Conor
1892年11月19日
189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