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处理”的教育艺术

合集下载

热处理、冷处理

热处理、冷处理

热处理、冷处理摘要:班主任工作很繁琐,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可能搞得班主任措手不及,十分恼火。

但是咄咄逼人的训斥,尖酸刻薄的嘲讽,横暴野蛮的体罚,并不能显示出教育的威力,反而会暴露出班主任心理素质脆弱、情感素质浅薄。

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泰然处之、临阵不乱,在一颦一笑或娓娓而谈中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关键词:沉着形象说教分析观察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偶发事件时,经常运用的两种方法是热处理和冷处理。

热处理一般用于问题性质明显,曲直分明的事件;冷处理是指在偶发事件面前要沉着思考,分析问题的性质,弄清症结,慎重处理。

一、戒急戒躁保持沉着在教育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沉着。

戒躁戒急,当孩子犯错时,教师的说教要适度,保持沉着。

心平气和的态度,不但有利于维护教师在学生眼中良好的形象,也使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1.做朋友,不做统治者。

记得刚上讲台的那一年,面对二年级的孩子,刚开始,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孩子们所犯的错误。

于是学生一旦犯错,我就手足无措,只有大声训斥,甚至把他轰出课堂。

害怕自己拗不过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向学生低头。

好像这样,我的师道尊严就会树立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万分后悔,自己虽然只带了孩子两年,却扮演了一个专制的统治者角色。

都说孩子是天使,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是天使中的天使!我们的美好愿望难道就要被自己一时的冲动全部推翻吗?我们愿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统治者”的“光辉”形象吗?不,做朋友,不做统治者。

2.善反思,做学生榜样。

记得在一次批改周记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很严格,同学们都很怕她,我们的老师真像老虎!”都说老师像妈妈的,我这学生到底是怎么啦?我的心开始沉重起来。

我开始反思了:学生的心灵受到压抑,对我建立了一种惧怕、疏远的心理定势,这是我的居高临下的态度造成的。

如果说严管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那么,真诚善良更是教师应有的美好心灵。

实习教师在教育中的冷处理艺术

实习教师在教育中的冷处理艺术

实习教师在教育中的冷处理艺术李灵灵(1992.11-),女,蒙古族,籍贯:辽宁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语文),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一、引言上个月,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学,开启了我的实习教师之旅。

实习教师这个角色充满着未知与挑战,在进入岗位之初,关于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师生关系,我思考了很多。

在如何将自己从学生角色转换到教师这一角色中,如何褪去自己的青涩承担起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我阅读了相关的书籍,看了相关的教育視频,并且提前来到学校熟悉教育环境,听老教师的向他们学习。

但我明白,实习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与在职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实习教师在学生心中难以树立威信,容易出现矛盾。

我更深知在学生公然挑战实习教师的权威时,那句“教师的怒火不只燃烧了自己的尊严,也毁了自己的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将此案例分享给实习教师,希望处理问题时既能保护学生自尊心,又能钝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淡化教育痕迹,充实而又愉快地渡过实习期。

二、案例描述那是我實习的第二周,班主任杨老师有急事让我帮她监考英语小测试。

当我走进班级发现班主任一离开,学生们显得很兴奋,在发卷时有的同学更是出现了交谈嬉笑打闹的现象。

我感到很生气,为什么学生们在班主任面前一套背后又一套呢?因此我走到教室中间,使劲咳嗽了一声,并提醒大家“注意考试纪律”。

学生们总算消停了一会。

所有同学都坐好答题,我心里窃喜,原来我这个实习老师在学生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嘛!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教室里除了翻卷子声,安静得连根针落地都能听见。

我正为学生的良好表现感到高兴,这时就看到有两个后座的男生面色红涨,嘴里骂骂咧咧地嘟囔着什么。

我忙着走过去,清了清嗓子,以教训的口气说:“你们俩好好答卷,别交头接耳的听见没”,其中一个男生委屈地说:“老师他让我借他抄,我不愿意,他就骂我”,另一个男生不好意思地辩解:“谁说要抄你的了,你要不要脸”“你才不要脸”“你……”班级的安静被打破了,同学们都放下了手中的笔,回头看这出好戏。

热心肠冷处理——浅谈批评艺术

热心肠冷处理——浅谈批评艺术

的 内 心 世 界 , 正 处 在 生 理 和 、 的 发 育 期 , 样 的 年 又 理 这 龄 特 征 决 定 了 他 们 的 思 想 行 为 稚 嫩 ;他 们 对 事 物 充 满 了 好 奇 , 又缺 乏 是 非 善 恶 的 判 断 能 力 .口 现 代 快 节 但 力之 奏 生 活 对 他 们 心 灵 的 冲 击 及 社 会 、家 长 对 他 们 的 高 期 望 值 , 远 超 过 了 他 们 的承 受 能 力 。学 生 的 外 在 表 现 就 远 会 做 出 一 些 让 人 吃 惊 的 事 来 。教 师 只 有 做 好 充 分 的 心
犯错 的真正 病源 , 对 l 对 症下药 。 发现学 生是故 针 生地 若
学生 “ 罪伏法 ” 认 。然 而 治 标 要 治 本 , 书 要 育 人 , 这 教 从
个 角 度 来 讲 , 此 的 解 决 方 如 法 岂 止 简 单 ,而 且 过 于 粗 暴 , 以收 到 效 果 。笔 者认 难 为 对于 学 生 的 错误 行 为 , 教
其 次 , 已犯 过 失 的学 生 , 师 忌一 口定 性 , 棒 对 教 一 子 打死 。 生 的一些 “ 火” 为 , 学 过 行 多半 来 自于 他 们 心 灵
批 虫 评
贝 廿
口 张 成
生 准 则 , 破坏 公 物 、 作 如 恶 剧 等 。遇 到这 样 的 情 况 , 一




意捣 乱 , 评 之余 , 要 引导学 生 说 出他 们 的心 里话 。 批 还 此 时 的 教 师 切 忌 “ 脑 发 昏 ”, 学 生 不 负 责 任 地 下 结 头 对
论 , 使 学 生 “ 失 足 成 千 古 恨 ”既 然 老 师 都 这 么 定 } 迫 一 : 生

教育中“空白”艺术[论文]

教育中“空白”艺术[论文]

教育中的“空白”艺术美术作品中的留白是一种艺术,教育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手段。

教育中有些情形需要冷处理,要欲擒故纵,要留一段空白时间,以便学生有一个反思审视、自省自悟的余地。

冷处理,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淡化教育痕迹。

采用这种处理矛盾的方法,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空白”艺术教学技巧冷处理冷处理这种办法经常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工业生产环节中,冷处理可看成是淬火的继续,亦即将淬火后已冷到室温的工件继续深冷至零下温度,使淬火后留下来的残余奥氏体继续向马氏体转变,以达到减少或消除残余奥氏体的目的。

在政治上,冷处理又叫做雪藏或低调处理,是处理公共关系的一种手法。

常常为了达到隐恶扬善的目的,把“美”的事高调宣扬,把“丑”的事低调封锁。

在幼儿教育中,对于那些无缘无故发脾气、闹情绪、不讲道理的孩子来说,冷处理就是等他不哭闹了之后,再来处理问题,告诉孩子耍脾气是达不到目的的。

这种在时间上留出的空白,就如看美术作品,画家不会把画布涂得满满的,总会留给我们一些空白,让人看了觉得舒服,而且能够想象到画外的景象。

“空白”是一种艺术,“冷处理”同样也是一种艺术。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很多老教师都告诫我说,教育要及时,失去时机可能会减弱教育的效果。

但是我认为,如果遇到什么事都太“及时”,就容易出错。

因为学生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合理的原因,而太“及时”的教育,往往来不及了解这些原因,于是教育达不到效果,快刀斩乱麻,反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问题。

所以教师遇到学生犯错时,也要试着冷处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所谓冷处理,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淡化教育痕迹。

我教育教学中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情: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9月份接手了一个中师专业二年级新班级。

这个班级不同于其他班级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全班共有60人,全部为女生。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冷处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冷处理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冷处理”艺术每个教师都应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新教师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经验。

每个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不同,但道理相同。

即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教学中我对于突发事件有了一个总的处理原则——“冷处理”,即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置一边,推迟到课下去解决。

一、提供台阶,化解矛盾教学中不可避免会遇见几个表现欲极强的学生,这类学生为了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上课故意发出怪声音,故意接教师的话茬,说一些离题的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他却洋洋得意。

在处理欠妥的情况下,会发展为故意破坏课堂纪律,和教师唱对台戏。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可大耍威风,暴跳如雷,又不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我认为教师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关键是要循其个性,提供台阶,以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例如: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我在调整班级队列,在队列前喊着口令,学生们遵循我的口令向左转、向右转,一男生转身慢慢腾腾,有时故意转错,学生哄然大笑。

我让其出列,不料,该生似乎愚笨,口令下依然出错。

此时我大怒,该生却不时面向学生作鬼脸。

顿时,操场中气氛有如乌云密布,异常紧张。

我忽有所悟,微微一笑:“××同学,大概是我的口令不适合你,你来试一下,你的口令是否适合全班同学。

”该生:“嗯……嗯……”(有些吱吱唔唔),然后大胆的喊起口令,……于是,一场矛盾冰消雪融。

课后我找该生谈话,并把他设为体委,得到了一名好助手。

二、沉默暗示,无声制胜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自制力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缺乏自我监控意识,上课爱走思,爱搞小动作。

他们的违纪行为都没有影响到其他学生,但如果听之任之,教师的讲课情绪会受影响,同时该生会错过听课的好机会。

针对这种情况,大张旗鼓的提出批评虽能起警戒效果,但往往会打乱学生的思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我认为教师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可以采取沉默暗示方式,会取得好的效果。

例如:一节语文课,我正讲得投入时,忽然发现两学生在低声说话,此时已是教学的紧张时刻,不便于花费时间来处理,我突然停止讲课,教室内一下子静了下来,两个学生感到异样,抬头面向我,见到的是我暗示的目光,羞涩的笑了,……。

班主任工作“冷处理”艺术的探究

班主任工作“冷处理”艺术的探究


班 主任长连连表示 , 以后一定与班主任密切配 合共同教 育好学生。 2 . 学生与班主任 的意见发生矛盾时。班主任的工作是一 项 复 杂 的工 作 , 从 课 内到 课 外 、 从学 习到游 戏、 从 生 活 到 思 想. 内容具体 , 任务 繁重 。在众多 的接触中 , 在对众多事情 的 处 理 中。不 可 避 免地 会 与 学生 发 生 矛盾 。这 时候 . 稍 有 不慎 . 就会形成骑虎之势。但是如果这时班主任能随机应变 . 灵活 运用“ 冷处 理 ” 的工 作 艺 术 , 可 以避 免 对 学 生 情 感 的伤 害 . 同
艺术 . 自觉 或不 自觉地 进 入 误 区 。 1 动辄 便 “ 罚。” 时 下 有些 班 主任 效 仿 社 会 上 到 处 处 罚 的 做法 . 对学生动辄就 “ 罚” 。诸 如 : 罚站、 罚面壁 等等 , 不 一 而
足. 还美其名 日这是“ 以‘ 毒’ 攻毒 , 以‘ 恶’ 制严 ” 。平 心而论 , 有时适当地处理 . 作 为一 种批 评 手 段 . 不 失 为 一 种 有 效 的 教 育方法, 但动辄便罚则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 2 崩 极情绪的迁移。有些班主任常常不能驾驭 自己的情 绪, 高兴时, 学生可以“ 享福 ” ; 不高兴时 , 学生则要遭殃 。他们 每每 因不顺心之事而情绪异 常时 , 不是整天 板着脸 , 就是训 2 斥、 讥讽、 甚至体罚学生。殊不知这些做法容易产生教育的负 效应 , 只能给学生造成精神的压抑 , 情 绪上 的刺激 , 使学 生时
认为 这 个 班主 任 言行 不 一 , 好 唱 高调 。 4 . 批评 不 分 场合 。 批评 教育 是 一 种 手段 . 班 主 任批 评 学 生
也是常事 , 但有些班主任批 评学生却不分场合 。喜欢在办公 室 当众指责 、 训 斥学生 . 认 为办公 室气氛 严肃 , 批 评其 有威 信。其实办公室是教师备课 、 工作 的地方 , 在此公开批评学生 并不好。一旦在办公室 当众被老师指责 , 就会觉得 自己受不 了莫大的羞辱而 自卑消沉下去。

国外的家长如何惩罚孩子

国外的家长如何惩罚孩子

国外的家长如何惩罚孩子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惩罚是一门艺术。

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

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

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

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

Bernny会对儿子说:你看看,你把小鱼砸痛了,把水池弄乱了。

水池不漂亮了吧?然后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

有的时候,儿子可能也会耍赖,不肯去捡石头。

如果儿子耍赖,Bernny一般不会强迫他去,他会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

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会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Bernny,你看看,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

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

于是,他会明白,他真的不能把石头扔进水池。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因此,Bernny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惩罚是有度的加拿大 Paul 儿子2岁半加拿大也是个不主张体罚孩子的国度。

以往时常有家长因为体罚孩子而被警察带走的事情发生。

不过最新的加拿大法律规定对2-12岁的孩子可以适度地进行体罚。

体罚孩子的程度可重可轻,问题是这个度很难掌握。

如果孩子不懂事,在幼儿园向老师告发父母打骂的话,有关部门就会立刻介入。

情节严重的,父母甚至会丧失抚养权。

Paul的一个朋友就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毕竟已经在警察局有了案底。

Paul认为惩罚孩子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目标,并围绕这个长远目标来进行。

师爱艺术中的“冷处理”

师爱艺术中的“冷处理”
命之 花 灿烂 开 放 。
我 ,好一个善变的小姑娘 !得戳穿你 的谎言。我随即拨通了小雪妈妈的电 话 ,故意让电话在 “ 免提”状态 。
听 了 妈 妈 的 话 ,小 雪 哑 口 无 言 了 ,不 再 申辩 ,可 是 也 不承 认 没 完 成
( 作者单位 :乐清市 乐清 中学 浙江温 州 3 5 0 2 60)
组2 :你的外婆此刻正在天堂看着你 :她爱你 ,她希望你好好
活着 ,活出自己,活出勇气 ;她爱你 ,她希望你也心怀爱心地活下 去 ,欣赏这个精彩 的世界而不是就这么离去 ;她爱你 ,她希望你能
发现 这个 世 界充 满爱 。 组3 :每 一 个 人 活 着都 有 自己的 意 义 ,你 的过 去 ,可能 是段 苦
有价值 、没有意义?现在请大家从 自己组名角度帮她寻找珍爱生命 的内在动力,写在工作纸上 ,最后 由组长总结小组的建议。
组l :人 生 中最 大 的 需 要是 被 需 要 ;活 着 ,不 论 以哪 种 形式 ,
文课外作业 》,转眼之 间就不见了 。 我 动 员同学 们帮 他一 起 找找 ,真 奇
死不怕 ,我和她爸头疼得不得 了。让您多费心了……” 电话里传来小雪妈妈焦急又无奈的声音 。
小雪 的 妈 妈说 大 家 都 宠着 她 ,姐姐 事 事 让 着她 ,所 以这 孩 子从 小 就 养 成 了任 性 的毛 病 。以前 觉 得孩 子小 时 候 撒 娇 、使 小 性 子很 可 爱 ,就 处 处 依着 她 。等孩 子 大 了
“ 不认 识 。”
组5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 ,你 的家长是爱你的 ,只是你 自 己没有发现而 已。没有寻寻觅觅的心伤过程 ,又怎能深刻体会相逢 的喜悦 !人生如流星般短暂 ,但我们却能让它永绽光芒 ! 师 :刚才 同学们为晓月寻找到了珍爱生命的动力 ,我相信晓月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要有艺术性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

要重视个别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经常会有学生不守纪律,吵架闹事或其他偶发事项的发生。

老师也就经常的要找这些同学了解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提出处理的意见,但在这些偶发生事件处理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有的教师往往碰到某一事情,成群结对的把学生叫进办公室,拍桌大骂或训斥。

有的同学堵着气,一声不吭,以“沉默”来予以“反抗”,更有甚者当面与老师顶撞,弄的老师气煞,学生恨煞,收不到积极的教育效果,可见对学生怎样进行个别教育,大有文章可做。

要取得个别教育的成效,或圆满地解决好某一纠纷,使处理的结果,收到同学乐意接受。

有的还要家长满意,我想可用以下举措。

第一、对个别学生出现的违规行为要冷处理。

不要先动辄训人,这样反而收不到积极的效果。

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我想在处理偶发事件,教师要找这些同学教育前,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要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分清谁是谁非,解决这个事情,要达到什么效果,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我曾碰到过一件事有个同学偶然拿了人家一支钢笔,事情发生后,我就找这位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我说:“你偷了人家的东西没有。

”那个学生说:“我拿了人家的一支钢笔。

”,“你还强词夺理,明明是偷了人家的,怎么说是拿了,真是岂有此理,不老实说,教派出所同志来处理。

”谁知这么一说,那学生干脆一言不发,任凭你的训斥,启发,使我极为恼火,这种个别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无意的。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时间,地点与方式都要作充分的考虑。

有一位很有教育经验的老教师他对我说;“我从来不把学生拉进办公室进行批评、训斥,一般在课堂后教室的后面或走廊上,进行个别教育,那样做不会跟你闹对立情绪,学生心灵的窗户才向你敞开……”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首先要冷静头脑,全面了解事情的全过程,设计几套对某一事件处理的最佳方案。

班主任工作艺术漫谈

班主任工作艺术漫谈

班主任工作艺术漫谈作者:舒晓燕白兆云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98-01“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作为全班学生的教育者与组织者,对于班集体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班主任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这就表明班主任工作不能千人一面,照搬照抄,必须因人制宜,讲究工作艺术。

下面,我谈谈自己当班主任的一点体会:一、敲鼓效应俗话说“响鼓还需重锤敲”,物理学的知识原理告诉我们,力越大作用力就越大,响鼓如果不用重锤去敲,那敲出来的声音不就和普通鼓一样了吗?就不能发挥响鼓的作用了。

用重锤就是为了使响鼓能够更响!同样,在一个班级对优等生的教育,班主任更要用“重锤”去敲。

小菁在我班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能言善辩,能歌善舞,是我班的文艺委员。

由于学习成绩好,备受老师的喜爱。

渐渐地,老师放任她行为上的散漫,过分包容她的一些错误,甚至助长了她的一些恶习。

在她看来,“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的无所谓。

慢慢的,她变得有點清高自大,瞧不起学习后进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不但不帮助,反而冷眼讥笑,逐渐的与同学关系紧张。

班主任偏爱优生,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长此以往,这类学生成了被道德教育遗忘的“角落”,不但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善于“重敲”“巧敲”这些“响鼓”。

让这些优生明白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优生没有任何特权可享;德行比知识更重要,一个具有高尚德行的人比一个智力超常的人更受人尊敬。

并指导他们制定不断超越自身的计划,从而鞭策他们天天向上,继而起到班级领头羊的真正作用。

二、距离效应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花匠给树苗施肥,他们在远离树苗根部几十厘米的地方挖洞、灌肥。

路人很是不解。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

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惩罚孩子的艺术(家教篇)孩子们都会犯错,而家长一味的迁就孩子并不是正确的选择,有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惩罚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但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

对家长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家教艺术。

家长们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首先,家长需定下一些规矩,一开始便减少幼儿犯错,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幼儿也应如此。

这个是针对幼儿之前的坏习惯而制定的。

家长可以适当的定好规则,把错误的惩罚事先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当孩子逾越了规则之后,就必须得到相应的惩罚。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注意记下两点:1,事先必须跟孩子达成共识,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是必须得到惩罚的。

当然,为了幼儿的配合,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且惩罚的后果他可以承担。

这样一来,也培养了孩子的一种责任感。

2,父母态度一定要诚恳且坚持自己的原则,几次之后,孩子自然就会自觉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不再犯相应的错误。

如若家长不能坚持原则惩罚孩子,不仅孩子以后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还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树立的威信。

其次,家长在孩子第一次犯错,如何科学地惩罚孩子呢?这就需要家长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及时惩罚。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第二、点到为止。

教育心理学中曾提到一个“0反应”,就是说,家长经常性的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即孩子为了早点结束家长漫长的训斥,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说知道了,实际也许什么都没听进去。

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

热心肠冷处理——浅谈批评艺术

热心肠冷处理——浅谈批评艺术

“热”,以静制动,即所谓的“ 冷处理”。这一处理方法针 结果,可一旦做出后,肯定已感觉出了所犯过失的严重
对| 生强。适宜有效。
性,已是心头撞鹿。这时,教师若再示之以严肃紧张的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应 面孔,他们的内心会更加惊恐不安。外在的压力越强,
该有必要的心理准备,要做到处变不惊。因为我们所面 其内心的反抗力会更强,这时学生也许会“死不招供”,
彳f 我们日常教学过 理准备,才不会临阵乱了方寸.才会有备而施教,而不
1二亡程中,经常会遇到 是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惩罚 措施在表面上制服学生。
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平时很 这种压制,会使学生内心产生顽固的抗体,使教师失去
老实本分的学生,也会有某 来自学生的信任,想收到教育效果恐怕就很难了。’
些行为不合常规,有悖于学
过程 ,对教学 内容进行 重组、改 造或增减 ,对教学 工具、4.研究 式反思。 就是教师 在自然、 真实的 教学场景
方法、适宜程度作总结和再选择,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 中对自身实践 作系统的理论性反思。这种 反思主要是
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最佳的教学方 解决教育理论 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以课题 研究的方式
个角度来讲,如此的解决方 法岂止简单,而且过于粗 暴,难以收到效果。笔者认 为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
的压抑,并非全部是故意。因此,我们面对有过失的学
生,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以此给学生一个信息:你做 出这样的事是不对的,但也不能自暴自弃,改正了错误 就是好学生。要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学生 犯错的真正病源,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若发现学生是故 意捣乱,批评之余,还耍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此时的教师切忌“头脑发昏”,对学生不负责任地下结 论, 迫使学 生“ 一失足 成千古 恨”: 既然老 师都 这么定 性 我了,也许我真的一无是处吧! 索性来个“破罐子破

此时无声胜有声 徐新花

此时无声胜有声 徐新花

此时无声胜有声徐新花发表时间:2014-05-29T14:35:11.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7期供稿作者:徐新花[导读] 所谓“冷处理”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矛盾,淡化教育痕迹,从侧面旁敲侧击。

——“冷处理”下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徐新花山东省邹城市第五中学273500摘要: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班主任则是这个前沿阵地上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对班集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要做好班主任这一项系统而烦琐的工程,我认为要恰当巧妙运用“冷处理”艺术,来化解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班集体。

关键词:误区冷处理智慧艺术所谓“冷处理”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矛盾,淡化教育痕迹,从侧面旁敲侧击。

“冷处理”不是不处理,事情最后还是要解决的。

如:你们先想一想,等一会儿我就来处理。

让时间向后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做到保持平常心,冷静、理性地来处理学生问题。

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错”的事。

对错误很多的“问题学生”,教师常采用批评教育甚至严厉斥责的方法,可效果往往并不明显。

我觉得教师不妨学点“冷处理”艺术,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恰当冷处理好这几种关系:一、当家长与班主任的意见发生矛盾时,“冷处理”。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前提。

事实上,因为家长的文化层次、修养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与班主任默契配合,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或是不了解孩子或是不懂教育教学规律的家长。

曾记得在一次期中考试后,为了调节班上学生的视野,避免长期在同一角度斜视,于是我进行了全班轮流换位。

可没想到有位家长当天赶到学校,嚷道:“我的孩子个子不高,为什么把他放在傍边坐,我的孩子学习……”我知道三言两语很难转变他的看法,就和颜悦色地给他倒了一杯茶,和他聊起了孩子在家和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

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

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偶发事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性格异常、感情障碍、人际冲突、不良道德行为、天灾人祸、外来干扰等。

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

偶发事件虽然是偶发的,但往往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时后果虽不严重,但造成的影响却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所以,班主任必须十分注意偶发事件的处理。

注意研究偶发事件的特点、成因、处理方法,努力防偶发事于未发,即使偶发事件突发,班主任心中因有备而无患。

一、偶发事件的特点是:1.突发性。

偶发事件的常常以突然的方式爆发,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的重大变故或学生本人的意外遭遇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学生在校严重伤害、病患—骨折、眼伤、急腹症等。

由于偶发事件的突发性,常常搞得班主任手足无措。

2.偶然性。

偶发事件往往是出于人们意料之外。

偶发事件一旦发生便在班级和学生个体中造成爆炸性的反应,轻则中断正常的课堂授课,重则影响全校教学秩序。

3.紧迫性。

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马上予以处理,班主任必须当机立断,妥善解决。

处理偶发事件,首先,班主任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沉着冷静,不慌不乱。

控制感情,做到沉着冷静,对于人命关天的事尤为重要。

其次,了解情况掌握分寸。

”了解”是教育的钥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

在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给予处理。

再次,当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1.冷静沉着偶发事件因其突发和难以预料,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心理容易失衡。

特别是有些事件纯属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所致,有的甚至是个别学生对教师的“公然挑衅”,很容易使班主任产生“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情绪,并产生使出“杀手锏”、“杀鸡儆猴”的想法。

冷冷的热情

冷冷的热情

“冷冷”的热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冷处理”当一名年青教师刚踏上讲台时,会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处理各种事情,遇到问题会积极认真对待,他们认为教育要及时,要快刀斩乱麻,失去时机可能会减弱教育的效果。

殊不知,一腔的热情有时候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反感或对着干或一言不发,让教育工作面临困境。

因为,在学生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是合理的原因,如果太“及时”,往往来不及了解事件的原因导致处理出现错误。

这样“及时”的教育,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问题,而“冷处理”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好办法。

“冷处理”,是材料科学中改善金属工件性能的一种工艺,指将工件淬火冷却至室温后,立即放置在低于室温的环境下停留一定时间,取出置于室温中,这种低于室温的处理叫冷处理。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冷处理的办法来处理棘手的事情,尤其是在化解双方冲突时,有时候这种办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生活中所谓的“冷处理”就是指矛盾发生后不急于马上处理而是放一放降降温再行处理。

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冷处理”,是指学生在发脾气、闹情绪或产生矛盾时让情绪激动的学生先冷静下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等学生情绪稳定后再处理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冷静思考,分析问题的性质,弄清症结。

这种“冷处理”并不是让学生听之任之、不处理,而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淡化教育的有形痕迹,把学生当时冲动的气焰,慢慢冷却,过后再教育。

冷静需要时间,需要有情绪转化的过程,如果不给学生这个时间和空间,只会加重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更加心浮气躁,难以达到育人效果。

“冷处理”是一种教育艺术。

教师正确运用“冷处理”艺术.不仅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护,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好更稳健。

实践证明:“冷处理”冷得其道.效果出乎意料。

第一,“冷处理”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特教学生教育案例

特教学生教育案例

等一等,再等一等——智障学生教育案例分析[背景]“为了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对义务阶段提出了“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这就必须对“所有”、“每位”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第一要义是教育必须关注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有如此,教育公平才会有可能。

第二要义是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特别是残障儿童,差异显而易见,面对这种差异,我们不能歧视和放弃,而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接受每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适合于他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XX,女,11岁,智力残疾三级,笔者刚接触该生时,该生表现出的是内向、乖巧、安分守已、不擅言语的“假象”。

1个月不到,该生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本性表露无疑,上课时不时跑到讲台上拿老师的东西,绕着教室跑,或者用手拍打桌子,向同学吐口水等等,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上课秩序。

初期,笔者运用表扬的教育手段,因为每个人都有受表扬的需要,更何况是智障学生呢?笔者以为只要多发现该生的优点多表扬她,她就会变得听话,但是三星期下来,该生只会在老师表扬后的短短几秒内能表现优良,没过多久又变回原样。

经过这三星期,笔者发现一个规律,该生会在每周周一表现较佳,经观察分析是由于周一刚到学校,两天没见到老师和同学暂时保持乖巧状态,而到周二就会“死灰复燃”,恢复本来面貌。

真是“死性不改”啊![措施1]惩罚处理。

马卡连柯曾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 时隔半个多世纪后,时代虽然已经发生变化,但教育的基本功能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表扬是一种教育手段,惩罚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在笔者觉得用表扬手段“无能为力”时,笔者万般无奈下采取尝试惩罚处置,在发现该生上课犯错时,笔者立即制止其错误行为,撤消其一个愉快刺激,如剥夺其下午课间餐吃水果的权利或周五延迟离校回家等,该生不仅不知错反而用暴力行为进行反抗,并且将愤怒发泄到同桌,用脚踢同桌,用口水吐同桌,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只好将其桌子移到最后一排靠墙位置,这时她甚至将口水往老师身上吐,然后往自己桌面上吐,老师越生气,越批评她,她就越开心,反而摆出一副笑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处理”的教育艺术
作者:张燕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04期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万般宠爱于一身。

因此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纪律观念很淡泊,教育往往难以奏效。

我班上的小宇同学就是这样一个男孩。

记得那天下午体育活动时间,我领着班里的孩子在大操场上活动。

孩子们有的跳绳,有的比赛跑,还有的三五成群的在做游戏。

我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活动。

这时教我们一年级体育的高老师走到我跟前,指着正在追跑的三个孩子说:“他们跳绳还不达标呢?”说着就大声招呼三个孩子过来,其中的两个孩子听到老师的呼唤,立刻跑到我们的跟前,可小宇听到老师的叫声后,没有反应,高老师便想跑到跟前把他拉过来。

谁知,小宇见高老师向他跑来,撒腿便跑,嘴里还喊着:“我就不跳。

”见此情景我赶忙上前拉住了高老师,安慰道:“您别追了,先忙别的事吧,这件事交给我处理吧。

”劝走了高老师,我并没有再去理会小宇,而是微笑着对旁边的两个孩子说:“高老师说你们跳绳还不达标呢?怎么回事呀?”他们两个低着头说:“我们还不会跳呢。

”我听后,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从别的孩子那里给他们俩找来跳绳,让他们跳跳看。

两个孩子虽然跳的很用力,却一个也跳不过去。

于是我便耐心指导。

见我教这两个学生跳绳,一些跳的好的孩子便全都围拢过来,得意地向我炫耀着自己能跳多少个。

我发现小宇也跑了过来,好像刚才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一样,他也大声喊着:“老师我会跳,我教他们吧!”说着便很熟练的跳了起来。

我没有看他,就像没听到他的话一样,继续耐心知道那两个学生跳绳技巧,直到他们基本掌握了方法后,我便让他们自己练习。

然后我对周围的孩子说:“谁跳的多,我来计时,看你们一分钟能跳多少个?”有几个孩子高高的举起手跃跃欲试,我注意到其中也有小宇。

这时我便让小宇和另外两个孩子比赛跳,我给计时,一分钟结束后,小宇跳了49个,我惊奇地问:“小宇跳的挺多的呀!怎么会不达标呢?”旁边的孩子抢着回答:“因为老师考试时,小宇不跳。

”我走到小宇跟前问:“你为什么不跳呀?”他回答:“我没有跳绳。

”“不对,高老师给你找跳绳你也不跳。

”“那不是我的,我不爱使。

”小宇和周围的孩子争论了起来。

我赶忙制止,轻松的说:“我们再来比一次。

”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做好跳绳的准备。

我有计时一分钟,这次小宇跳的更好了,跳了53个,跳完后我立刻进行表扬:“小宇跳的真快,比刚才又多了4个。

”小宇听了我的赞扬,脸上美滋滋的。

这时下课铃声响,我让别的孩子回教室,把小宇单独留下,此时的他似乎也明白了我为什么把他留下,站在我面前有些不好意思。

我轻轻地摸着他的头说:“知道我为什么把你留下吗?”他深深地点点头。

我继续问:“知道自己做错了,该怎么改正呢?”小宇回答道:“去向高老师道歉,让老师再给我测一次。

”看到小宇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我领着小宇又回到操场,找到高老师,小宇站在高老师面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高老师,我错了,您再给我测一次吧。

”高老师和蔼地说:“小家伙,没问题,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这一次,小宇在我和高老师的鼓励下又多跳了3个。

高老师兴奋的对小宇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行,超过及格数23个呢!”小宇高兴极了,经我允许后蹦蹦跳跳地回教室了。

我也对高老师深深地说了声:“谢谢您。

”高老师笑着称赞我:“你真有办法。

”我和高老师会心地笑了。

通过这件事,我也得到一些启发:通常教育孩子的方法当然是正面的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是长期的使用之后,就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产生某种“抗药性”。

如果出其不意地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有时效果会更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