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方法谈-精选教育文档
古典诗歌教学的三把钥匙-精选教育文档
古典诗歌教学的三把钥匙诗歌是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文学体裁,而中国古典诗歌又是世界诗苑中的一朵奇葩。
几千年来,古典诗歌群芳竞放,名家辈出。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汉乐府民歌到《古诗十九首》,从“建安七子”到开创“田园诗”一派的陶渊明,唐诗宋词更是将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推向顶峰。
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笔精神财富,对于陶冶情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定基调饱含着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据事表意。
教师可以运用诗歌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给诗歌定感情基调,请学生抒发自己诵读后的直观感受。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豪放激昂;《声声慢》,哀怨伤感,婉约缠绵;《登高》,深沉豪迈,慷慨悲壮;《天净沙?秋思》,萧瑟冷清,凄凉孤寂;《邶风?静女》,清新明快,诙谐活泼等。
每首诗都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多或少都能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问学生:“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学生多少都有话可讲。
所以初步感知,确定感情基调是诗歌教学课的基础。
如果一首诗的基调是明快的,教师却采用哀婉的语调去讲解,不管他分析得如何精彩,都称不上是成功的。
二、品意境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其实不仅仅是词,诗歌都是讲求境界的。
古典诗歌的教学,关键是学习如何走进诗歌的意境。
我认为就中学生来讲,对意境的品味,可以从意象人手。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意象则是这一艺术境界的组成部分,诗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
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为诗人的思想情感所点染,浸润。
让中学古典诗词教学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让中学古典诗词教学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摘要】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向善之心、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和坚贞、纯洁的爱情观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古典诗词;培养;人文精神《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启示。
”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1]因此,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直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古典诗词处处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诗词中浸透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并且极富感染力,在字里行间呼唤着人的思想感情,以其丰富的诗意、情意对人的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陶冶,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净化、深化和拓展。
[2]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优秀素材。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1 利用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语文教育家老前辈刘国正说过:“古典诗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古典诗词拥有能使人壮怀激烈的思想,能产生精神陶冶的意义。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典诗词的长廊,涌现了许多的佳作,洋溢着爱国主义的豪情,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圣诗”杜甫,面对着国家的动乱,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吟诵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打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浅析古典诗歌的教学
例一 ,毛 泽东的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 ” 《 “ ,看湘 江北去 , 可据此由学生以“ 借水抒情 ” 为主题 ,收集整理相关的诗词 。 诸 如苏东坡 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水 ” 《 ,借“ 想到历史英雄人物 李 白的 清溪行 》 《 借水想到落陌艳郁 的情绪 杜甫的 登 岳阳楼 》 《 , 借水 寄寓漂 泊天 涯之感 叹 孟浩然的《 望洞庭湖赠张尽相 》 ,借 学生们先后举起 了手 ,在许 多高高举 起的手臂后 面 ,我看 到了
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史 ,或结合课文诗歌单元 的教学 ,根据
内容 的需要 ,让学生作一些“ 主题化 ” 的归类背诵 。
语言时所 强调 的“ 花一番工夫 吟诵 ” 一样 ,在诗 歌教 学中 ,必须 加强对学生诵 读技巧 的指导 ,强调“ 三到位 ” “ 四步走 ” “ 。 三到 位” 即眼到位 ,口到位 ,心到位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 与 。 对 此 ,朱熹有过精辟 的论述 心不在此 ,则 眼看不仔 细 ,心眼既不 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 ,决不 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 四步走 ” “ 指学 于一体的新题型 ,它 注重对学生归纳类 比的能力 、 综合运用知
展中的个体 ,要 以辨证的观点 ,发展 的眼光 ,实行多元化的发展 评价 ,从客观上保 护学生探究 的积极性 ,使班级中“ 弱势群体 ”
广阔的思维空 间 。因此 ,诗歌的教学不 能满足于对 旧有知识 的 “ 复制 ” 粘贴 ” 足于最低层次的“ 和“ 满 , 复现式 ” 。 教学 要提高学 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必 须以“ 尊重个性 ” 为前提 ,以“ 问题情景 ” 为窗 口 ,以延伸 为手段 ,以创新 为 目 ,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广 的 阔的天地里去 ,促 使学生学 习方式 由“ 接受式 ” 研究性 ” 向“ 改 变 ,最大 限度 开发学生智力资源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 能力 。
谈古典诗歌教学
道 不销魂三句绝佳 ”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 出会心的
微 笑 。 禁对 这 首 词产 生兴 趣 和 期 待 , 而 大 大提 高 了 不 从 学 生 学 习该 诗 的主 动 性 。 堂 效 果 显 著 增 强 。但 是 提 高 课
、
吟 咏诵 读 法
学 习诗歌离不开诵读 .古人 曾言 “ 熟读唐诗三百 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 因此 , , 诵读诗歌 , 增加 文学积淀 ,
歌 的教 学效 益 。结 合这 几年 的教 学实践 , 认 为对 古典 诗 我 歌 的教学 可 以采用 以下 方法 。
一
好之者不如 乐之 者。”在 教学 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
故 、 闻 、 事 来 激发 学 生 学 习古 诗 的 兴 趣 。 趣 轶 在 教 李 清 照 《 花 阴 = 首 词 时 , 了 让 学 生 了 解 醉 》 这 为 李 清照 的为 人 。 对这 首 词 发 生 兴 趣 。 首 先 向 学 生 介 并 我 绍 了李 清照 和 他 丈夫 赵 明 诚 打 赌 的 故 事 :李 清 照 写 了 这 首《 花 阴 》寄 给 他 的 丈 夫赵 明 诚 , 明诚 觉得 词 写 醉 , 赵 得 太 好 了 , 己 写 的 不如 妻 子 , 他 不 甘 心 , 是 赵 明 自 但 于 诚 废寝 忘食 想 了三 天 三 夜 。 了 十 五 首 词 , 李 清 照 的 写 把 《 花 阴 》 杂 在 这 十 五 首 词 中 , 后 拿 给 朋 友 看 , 朋 醉 混 然 要 友 评 选 哪 首 写 得 最 好 , 友 欣 赏 了 半 天 , 道 :只 有 莫 朋 说 “
更深 地 把 握 诗 人 的 情 感 。
一
行 适 当 的 点拨 . 学 生 懂 得 重 音 、 使 停顿 、 度 、 调 等 朗 速 语 读技 巧 。如 孟 郊 《 子 吟 》 “ 晖 ” 句 , 到 “ 言 ” 游 中 春 一 读 谁 和 “ 得 ” 后 略 作 停 顿 , 做 到 声 断 气 连 : 停 止 , 不 报 之 要 音 息 断 . 样 既 突 出 重 音 。 表现 游 子 思 亲 之 情 。 学 生 掌 握 这 又
浅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1 — 0 0 4 3 — 0 1
出翠竹林外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 向两旁, 莲花摇动 , 水波 荡漾 , 原 来是顺 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 地穿过荷花丛 。弄乱 的荷塘 月 色。 划破 了大山的宁静 。诗 中有 画, 画 中有诗 , 好诗好 画 , 相辅 相成 。 给人 以一种 清新 恬淡的 美感 , 自然也就会激发 学生欣 赏 的兴趣 。最后 , 我们 可以引导学生展 开丰富的联 想、 想 象, 对诗 歌 的意境 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让学生在有所感悟 的基础上 用 散 文化 的语 言表达 出来。 古人 写诗 非常重视 意境 的创 造。 同时 因诗词是 一种高度凝练 的文学样式 ,它往往 以极 简省而形 象 的语 言创 造 出完美的 意境 .表 达 出丰富 的思想 内容和主观情 感 ,这种散 文化的表述使 学生能很 快地进入 到他 自己的创 造 性的描述描 写的情境 中, 也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全诗的意境 。 ( 二) 把握 考纲 要求 , 归纳解 题技巧 , 规 范答题 , 知 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 殆。 有极 大助益 ,而且 对 于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 全有导 我们 帮助 学生学会发 现诗歌的 美。并不代表在 完成诗歌 还 需要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首 引作 用 。所 以 。 我们在教 学 中要积极探 索新的教学 方法 , 激发 鉴 赏试题 时就 一定会得 高分 , 学生对诗的 阅读兴趣 , 提 高他 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 先就要做 到随 时关注考纲 中对诗歌鉴 赏的要 求 。及 时调整 平 但 实际上 . 就我 个人 的 实际教 学经验 来看 , 现在 的 学生对 时学习过程 中的重难点。例如 2 0 1 3的高考诗歌考纲 内容包 古典诗歌很 少有人能发 自内心的喜爱 , 甚至可 以夸 张一点说 , 括: 1 . 鉴 赏古代诗歌 的形 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2 . 评价 古代诗歌 有的学生对 它可是深 恶痛绝。原 因就是 自 1 9 9 3 年诗歌鉴 赏在 的思想 内容 和作 者的观 点态度。那么, 平时我们 学. - - j 的时候 就 高考试题 中 出现 以来 , 虽然深受广 大 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 但 由 要 有所侧 重 。其 次, 每一种题 型都 有其特有的规律 , 我们 可以 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 , 诗歌 鉴 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 尝试摸 索 出试题 的特 点 , 找到试题 的规 律 , 从 而找 到解 决问题 那 么为什 么学生的诗歌得 分率会这 么低 呢?我们在 平时 的技 巧。古诗歌鉴 赏考题 , 我们 大致可以作 以下四大分类 : 形 的教 学终有 该如何做 ,才 能尽 量帮助 学生夺 回诗 歌鉴 赏的主 象类、 意境 类、 语 言鉴 赏类、 表现手 法类等。不 管哪 一类 , 一般 在表述答 案时 。 我们都尽 量采 用总分或 总分总的结构 形 动权 呢?下面我仅就 个人 的一点教 学 实践 , 简单谈谈对 古典诗 来说 。 歌教 学的认识。 式。以“ 表现手 法类” 为例 , 答题步骤要 分为三步 : 准确指 出用 ( 一) 多积累诗词 , 了解古典诗词 的特 点 , 引导 学生发现诗 了何 种手法 : 结合诗 句阐释 为什 么是用 了此种手 法 ; 此手 法有 歌的美 。 欣 赏诗歌 的美。 效地 传达 出诗人 怎么样 的情感。湖北卷 吴融《 华清宫》 李 约《 过 古典诗 词是一 门经典 的语言 艺术 , 它注重 用词 炼句 。 它对 华清宫》 考题① 两首诗描 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 宫。 请指 出二 者 语言 简洁、 准确 和传 神等方 面的要 求 , 可谓近 乎苛刻 。因为古 主要 运用 了哪种相 同的表现手法 。 并作 简要说 明。 ② 两首诗 各 研读 意 象, 理 出诗 典诗词讲 究韵律 . 于是便会 出现 平常 少见的词序和 句式 , 初 学 表 达 了作者什 么样 的思想感情? 细细审读 。 者一 时较难 理解 , 不 能适应 ; 待其 稍稍 适应后 , 有 的也未 必能 歌 的情 感之 后 , 我们 就可 以轻松地作 以下表 述 , 考题① : 两首 深思其 中道理 . 这对学生诗词鉴 赏能力的培养是极 为不利的 。 诗 都应用 了对 比手法( 步骤 一) ; 第一首宫 内宫外对 比 : 宫 内绿 所以, 我 们要尽 量想 办法让 学生感 受诗词 , 了解诗词 。 首先 我 树成 阴 , 温 暖如春 ; 宫外飞血 阴云 , 分外寒 冷。 第二首今 昔对 们可 以采用吟 诵 比赛 的方式 , 让 学生 自主积 累部分诗歌 , 体 悟 比 : 今 朝杂树 丛生 , 宫殿 荒凉 ; 昔 日霓裳 羽衣 , 歌 舞升平 ( 步骤 诗歌 的节奏感与 美感 , 在 学习的过程 中了解诗词 , 在感悟 中 发 二) 。考题② : 第一首诗表达 了 诗人对 无视人 民疾苦 、 沉湎于享 现诗词 的美。其 次我们 可 以在进行教 学时运用现代化 的教 学 乐的统治者 的无情批 判 :第二首诗 则表 达 了诗人对统 治者荒 手段 。 在进行诗歌教 学时配 以相应 的音 乐和 图片, 在合适 的背 淫误 国的讽刺和对 王朝兴衰 的感叹 ( 步骤三 ) 。相 信如果我 们 景音 乐下多读 多诵 , 初步把握诗歌 的感情基调 。例如 《 山居秋 的学生真的 能做 到知 己知彼 ,那 么诗歌鉴 赏难题也就 迎刃而 暝》 中有这 么几 句: “ 明月松 间照 , 清泉石上 流。竹喧 归浣女 , 莲 解 了。 动 下渔舟。” 我 们在 教 学时可以配以这样一幅 画面 : 初秋 的傍 总之 , 在诗 歌鉴 赏教 学 中, 我 们可 以给 学生以准确 、 厚 实 晚。 山雨初 霁, 万物一新 , 树木繁 茂, 空气清新 。 高山寂静 , 宛若 的诗 歌鉴 赏理论知识做铺 垫 .再根据诗歌教 学特点 ,因地 制 这样 学生便会 学有所 世外桃 源。暮 色苍 茫 , 皎洁 的明月升上 了天 空, 银 色的月光透 宜 ,制定 出适合 自己学生的教 学方 法 . 过松树 的虬枝 翠叶 , 星星点 点地洒 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 获 , 学生古典诗歌 的鉴 赏能力一定能够得 到提 高。 流 泻于山石之上 , 在 月光辉映之 下 。 宛若一条 洁 白的绸布 闪闪 参考文献 : 发光 、 随风飘 荡。竹林里传 来一 阵银铃般 的 笑声, 那是一群 勤 f 1 1 孙红 芳《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 学激趣谈》 劳淳朴的 山村姑娘 刚洗完衣服 , 披 着 月光 笑盈 盈地 归来 了。 也 【 2 1 林茂彪《 新课 改下的古诗词教 学策略》 许她们 正为什 么开心 的事儿在 竹林 里嬉 戏追逐着 .笑闹声传 f 3 1 江国建《 浅谈 古诗 词教 学》
古典文学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古典文学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作者:胡清华来源:《财讯》2016年第11期古典文学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时至今日对于古典文学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提出了古典文学素养及人文精神的文学认同价值、熏陶渐染价值、提升审美价值;其次,介绍了利用古典文学提升人文素养的三种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于素养的提升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古典文学人文素养提升古典文学素养及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我们国家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学艺术遗产及其丰富。
唐诗、宋词等各类古典文学都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财富,承载着整个民族文化。
因此,通过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可以对提升现代人的文学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
其具有的内涵与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文学认同价值。
我国是四大发明古国之一,在各个领域都拥有优秀的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成果仍然被后人在学习。
通过学习这些前人留下的知识,可以提升人民的文学认同感。
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也不断涌现出优秀作品,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资料,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根据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对全社会带来的巨大贡献。
从而可以提升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
对于民族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熏陶渐染价值。
中华儿女根植于中华文明这块土地上,不仅借鉴着前人的智慧,而且辩证的继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古典文学有的记述客观历史,有的抒发感情,后人在阅读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通过阅读古典文学,使得其自身的行为不自觉的符合古人通过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
优美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陶冶个人的品质,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阅读的陶冶价值是得到人们普遍共识的。
通过对于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在教育意义上来说,对于中华儿女具有很好的熏陶渐染价值。
利用古典文学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第一,充分发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因素。
人文素养对于人类自身的完善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教育实施方案
人文素养教育实施方案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一、课程设置方面。
1. 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的比重,如思想道德修养、国学经典、文学艺术等课程。
2. 融入人文素养元素,将人文素养理念融入到各类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和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方法方面。
1. 强化互动教学,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人文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注重体验式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人文魅力,增强其对人文素养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
三、学校文化建设方面。
1. 建立人文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举办人文讲座、文化节、书画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2. 加强学校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人文的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意识和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人文情怀。
2.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人文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案例,促进师资队伍的交流和成长。
五、家校合作方面。
1. 加强家长的人文素养教育意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学校共同育人。
2.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成长支持。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推进人文素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让人文素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特色,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古典诗词教学
浅析古典诗词教学在文学的殿堂里,古典诗歌是最美的奇葩。
古典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不仅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也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重视诗歌,品味诗歌之美?我认为必须结合教材、针对学生认真探究诗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
很多学生感到中国古典诗词离自己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
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后,学生却一脸漠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更是“深恶痛绝”。
针对这一种现状,我尝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明确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1、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也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
2、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诵读篇目中所占的数量多。
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
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约占12-14分。
二、加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方法指导诗歌教学宜采用从诵读入手,抓住意象,充分联想想象,感悟意境,扩展延伸课外内容进行比较等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诵读,品味语言领悟情感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就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
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
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重视朗读,重视背诵,让琅琅书声回归课堂,回归校园。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以外,加用口耳才好。
浅谈古诗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古诗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配乐吟颂、增强积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推敲词句、培养悟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三、借助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赏画、绘画能力;四、扩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五、运用多,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关键词] 古诗教学人文素养朗读感悟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XX 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在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
XX一、配乐吟颂、增强积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解。
、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等这些句子对古诗文的学习在合适不过了。
在古诗文诵读中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吟诵是阅读古诗文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
作为一种学习、鉴赏的方法,吟诵对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
XX因此,我们在诵读活动中把诵读为本,不求甚解作为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一个指导思想。
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就是让学生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在接触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地受到熏陶感染,让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完美人格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精选教育文档
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初中三年,语文教材选进了很多经典的古诗篇目,只是因为有了升学的压力,在教学中对古诗文便多了几分技巧性的讲解而少了几分审美性的欣赏。
实际是,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学习并欣赏古诗文的美,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它的美体现在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施以正确的引导。
第一、古诗具备了音韵美汉语是声调语, 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韵美, 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
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历经几千年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萦绕。
中国古代诗人赋诗,似乎是在用汉字为音符作曲。
读来或音韵铿锵、激越高亢;或柔和婉转、音调悠扬;或抑扬顿挫,优美和谐。
那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把这种美带给学生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言诵读,要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包括诵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
这个层面的练习主要以教师的范读和领读为主,一句一句、一节一节地细读。
在教学中,老师的示范工作比几句鼓励的话更有表率作用,只有老师先投入地朗诵,学生才会抛下面子敢于出声,为欣赏到诗歌的音韵之美做前期准备。
其次,让学生学会朗诵,只在心中默读并不是很好的方法,最好是能诵读出声,且反复多遍,但大声地读并不一定就是体会到了诗的音韵美,还要注重让学生在自由地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把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
这样,能大大的增加诗的美感,也能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对文学形象的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第二、古诗更具备了意境美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情感自然地寓于景物,所写内容要么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清新素雅,所抒情怀空寂幽趣,远尘避世,风格飘逸;要么所写景事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所抒情怀慷慨悲凉。
但在教学中,往往因为中学生阅历有限,不能很深地体悟古人的情怀,而教师又囿于教学进度的安排,只好以教师生硬地讲解代替学生自我的独特感知,这样一来,便将美丽的诗文公式化,标准化。
浅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读、想、析
如李清照的《 声声慢》作者 以“ , 寻寻觅觅 , 冷 冷清清 , 凄凄 惨 惨 戚 戚 ” 组 叠 字 开 头 , 乎 让 人 七 似
不 知 所 云 。仔 细分 析 这 组 词 的 本 义 , 合 作 者 的 结
情感的重要手段。 诗歌 的艺术是意象 的艺术 , 意象组合具有跳
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
调 的是 教给 人方法的重要性 。语 文教学尤其是 古 典 诗 歌 的 教 学 中 , 法 的 指 导尤 显 重 要 。苏 教 方 版高 中语文教材 中,古典诗歌 阅读 占了很重 的 分 量。必修 二“ 史的回声 ” 历 专题、 必修五 “ 笔落 惊风 雨” 专题 , 选修有《 唐诗宋词选读 》 一本。诗 歌是一 种语 言凝练、 跳跃性 强、 富有节奏和韵律
诗” 。基 于 此 , 在诗 歌 教 学 中 , 朗读 是 教 学 任 务 中
结于其 间 的怅惘 、 伤 、 感 寂寞 、 向往 、 望的 情 失 思。而这些正是诗歌 中要传达的情绪和感 受。
联 想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调 动 了他 们 的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项 内容 ,也 是 学 习古 典 诗 歌 的 一
o YU
3 3
感的质量 , 因为“ 只有理解 的
东西才能更深 刻地感觉 它” ( 泽 东语 ) 语 感 主体 只 有 毛 。
经常 地 、有 目的地 进 行 对 言
摘要: 在高 中古诗 词教 学实践 中, 应充分发 掘 古 典 诗 词 内在 蕴 藏 的美 ,诗 歌 鉴 赏 是 高 中语 文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 , 有找到抓手 , 能有所 只 才
泪 交 织 幻 化 成 的难 以分 辨 、 可 望 而 不 可 即 又 带
感水平推进。这也 正是我们
谈诗词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谈诗词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今天,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延伸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诗词;人文素养;教学方法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读优秀的诗歌,不仅可以滋润和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情感,还可以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如果在诗词教学中注重这些,就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诗词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古诗词中人文素养的内涵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在文学史上,卷帙浩繁的古诗词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并成为经典,是因为这些古诗词有着深刻的主题、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语言。
例如:在学习《绝句》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并让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
这样,学生就会走进春天,诗句的意境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他们在品悟中对古诗有了多一层的体会和喜爱,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在品悟中逐渐提升。
二、研究教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吟咏诵读法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言之妙,妙不可言。
”由此可见,“吟诵”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古人之所以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文学积累,吟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吟诵不仅可以感悟出人生真谛,还能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语蕴,只有反复地吟诵,才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趣、才能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导读:本文浅谈古诗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葛雪卉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古诗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凝练优美,魅力无穷,它的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块主阵地。
一、畅游诗海,积累人文知识古诗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凝聚着民族的魂魄,承载着文化的精髓,就像一片浩淼无边的大海,有着太多可供我们挖掘的“宝藏”。
古诗文的教学过程,可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诗海中尽情畅游,不断积淀自身人文知识底蕴的过程。
1.在自主探究中识诗人,论史事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既是一种科学研究能力,更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而,在教学古诗时,关于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诗作诞生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大胆放手,鼓励孩子自主从书本的文字、图片中去查找,从大脑积累的经验方法中去搜索,从网络获得的信息资料中去筛选,从聆听父母同学的观点中去获得灵感……在这样的交流探索中,一个又一个的诗人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逐渐丰满,他们会印象深刻地结识豪放不羁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一身傲骨的柳宗元……在自主的搜集研讨中,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也随之逐渐清晰和明朗。
可以这样说,孩子们学一首古诗,就走近了一位诗人,也走进了一段历史。
例如:从《枫桥夜泊》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史之乱的时代悲秋;而《泊船瓜洲》又让我们对王安石的变法满怀敬意与惋惜……孩子们在与诗人对话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与历史来了次“亲密接触”。
2.在浅斟细酌中赏诗言,仿诗语古诗的语言讲究形象性、色彩性、音乐性,具有神奇的魅力,对诗歌语言进行浅斟细酌,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语言鉴赏力从而提高语文修养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方法谈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承担起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
语文学科当仁不让,尤其是语文课本中涉及的古典诗歌,它们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是人文教育最丰富最全面的现成教材。
然而,在实际的古典诗歌教学活动中,由于应试教育客观上还有相当的市场,机械、刻板的教学方式依旧流行着。
一些老师只抓住高考常考查的题型来组织教学,对那些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标准化题型反复操练,很少对诗词进行人文性的解读;或者只是让学生背诵,默写;或者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阐述内容、分析句法,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少。
这些做法往往扼杀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使之难以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智慧。
久而久之,枯燥乏味、单一呆板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腻味”、厌“学”甚至厌“看”。
因此,古典诗歌教学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单一的诗歌教学形式以及当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学生会对古典诗歌产生厌倦心理,欣赏能力比较低。
所以,要想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从改善课堂教学入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人论世,调动学习兴趣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古文学批评中一种传统的方法,由孟子提出。
鲁迅也说到:“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要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样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人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要想在古典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吸引住学生,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对故事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进行教学,便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由于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备匮乏,他们对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知之甚少,在讲述诗歌的过程中论及诗人背后的故事,解读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进而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作诗人的“知音”。
这样学生所学的就不仅仅再是一首单纯的诗歌了,还有一个丰满而充满个性魅力的诗人,会使学生不仅对所学的诗歌内容产生期待心理,还可以在故事中受到诗人人格魅力的感染,提升精神境界。
比如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讲“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故事,体会李白特立独行自由洒脱的性格;读苏轼和秦观的词,讲“乌台诗案”的故事,感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比较苏轼和秦观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不同反应;读杜甫的诗,讲“杜甫草堂”的由来,体会杜甫一生漂泊,命途多舛,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却始终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读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讲“昭君出塞”的故事,体会“才士不遇”的悲哀;读李清照的词,讲她和赵明诚的感人故事,感受词人的家愁国恨……每一首好诗都是诗人用他们的真性情乃至
生命写成。
就如太史公云:“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因此,把诗人的故事讲给学生,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诗人进行心灵交流的平台,超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他们的生命,感悟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心灵的震撼。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搜集一些诗歌背后的东西,用诗人们独特的人生经历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借助多媒体,全方位感知文本
中学生还没有深刻地接触社会,生活经验不丰富。
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诗人特殊的思想观念他们还不是很理解,由于时空的阻隔,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再现当时当地的历史风物,这就阻碍了学生对客观物象的把握,也不利于提高其审美鉴赏力。
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风土人情、服饰器物,配以画面、音乐,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深刻领会诗歌内涵,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例如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在讲授作品之前,先让学生欣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图画描绘的是关中景色:重山叠峰,草木蒙茸,山石坚硬,山势雄健,丰富却多变化,有空间感。
在欣赏完图画后再来为学生讲述作品,为学生明确明月、清泉、松、竹、浣女、莲舟这些意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夜色愈来愈浓,月华如水,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影子,波光与明月涵漾着一片澄澈的光辉,明净而清幽。
清澈的泉水淙淙流过山石,打破了夜的宁静,洗衣的姑娘们回来了,清风传来她们清脆悦耳的笑声。
此时,抽象的诗句转化成了一幅富于美感的月下秋山图,学生自然产生了兴趣。
另外,音乐和诗歌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可以有效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迅速融情入境。
比如学习《月下独酌》时,用《高山流水》的古乐声,演绎李白孤傲的心情;在讲授《长亭送别》时,先播放一段《西厢记》的昆曲,拉近学生与这篇文章的时空距离,莺莺悲歌的形象感染学生,可以使之产生期待心理;学习《登高》,用阿炳的《二泉映月》引导学生体会郁积在杜甫胸中难以疏解的爱国情思和羁旅愁思;学习《虞美人》,可以用古筝《倩女幽魂》的凄楚基调将学生带入那个时代,恍惚之中仿佛自己变成了李煜;和着《广陵散》铿锵的乐音,朗诵《将进酒》可以增添雄浑与豪迈的气势……当学生感受到配乐朗诵的乐趣时,笔者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换成古典诗歌,他们以出乎意料的热情配出了不少现代流行的诗歌歌曲。
学生给苏轼的《念奴娇》配上了《故宫的记忆》,给柳永的《雨霖铃》配上了张信哲的歌曲《雨霖铃》……经过不断的尝试,学生感觉学诗就像玩,是一种有趣的娱乐形式。
这样做,产生了很多超越文本的阅读新意,学生也在和歌而唱的过程中感受诗中真味。
3. 比较异同法
比较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可以比较相同题材的诗、相同背景的诗、相同风格的诗、同一作者的诗等等。
通过比较,突出其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学修养。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方面的比较。
(1)在同题诗作之间展开比较
品味相同题材的诗作,有利于把握诗歌的精妙之处。
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虽然题材相同,但情趣殊异:陆游的寄寓了词人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毛泽东的词则显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情怀。
而王安石《梅花》中的梅花同样也是傲寒,但表现了另一种风度与品格:洁白无瑕而又暗暗给他人送去清香。
通过对比赏析,情感意蕴的不同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例如:教学李煜的《相见欢》,就可以把“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诗句作比较。
(2)对诗的意象比较
笔者在讲授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试从古典诗歌中找出用“青山”“流水”“古
道”“夕阳”等意象来写愁的名句,比较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多角度的描写。
学生纷纷找到相关名句,比如李清照写“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林逋“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长相思?吴山青》),这两首诗歌用“青山”表示国破家亡之愁的沉重而难以舟载;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用“流水”表示亡国之愁如滚滚东流的春江水;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秦观“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山抹微云》),用“夕阳”“古道”来表示离愁别绪。
再来分析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用“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表示愁之深、之广、之绵延不绝。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创作中“意”与“象”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在诗的不同情思之间展开比较
学习李清照的诗词,老师可以把这位古代才女、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传奇的一生告诉给学生。
李清照的一生,感情是丰富的,爱国爱家,爱得深,爱得切,可家国两失,只能在凄凉中度过晚年。
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这样豪放慷慨的诗句,讥嘲当政王朝苟且偷安,显示出她超出自身之苦的另一番洒脱和刚毅。
她用她的作品诠释了
爱和生命的过程,也让她的爱和生命在她的作品里留下了千年永恒的灿烂。
李清照凄美的一生,能够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对这位超群脱俗的才情女子悲叹感伤的同时又多一份热爱和
敬佩。
学完李清照的词以后再比较舒婷的《致橡树》,可以体会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
4. 倡导个性化阅读,自由鉴赏诗歌
古典诗词大都有深邃的意蕴,常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且高中生比较富有激情,喜欢表现自己,自我展示的欲望也较强烈,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更喜欢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
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即使面对同一对象,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不同,最后得出的感悟肯定也会不一样。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笔者在学生读后问: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在经过充分的自读感悟后纷纷发言,“在这么美的环境中一个人饮酒,李白真是太孤独,太伤感了!”“不!李白太浪漫了,花间、月下、美酒,那种感觉肯定是妙不可言。
”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说“得意之人可以去读周瑜的英雄得意,失意之人也可以去读苏轼壮志难酬的郁愤”。
长期以来语文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在教学古典诗歌时应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教育我们的学生怎样像诗人那样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