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精选重点: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初级会计税法计算公式
初级会计税法计算公式一、增值税。
1.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 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1 + 税率)-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2.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 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1 + 征收率)二、消费税。
1. 从价计征。
- 应纳税额 = 销售额×比例税率。
- 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
如果销售额为含增值税的销售额时,应换算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
即:不含增值税销售额 = 含增值税销售额÷(1 + 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 从量计征。
- 应纳税额 = 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3. 复合计征(适用于卷烟、白酒)- 应纳税额 = 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1. 应纳税额的计算。
-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以前年度亏损。
- 其中,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四、个人所得税。
1. 工资、薪金所得。
-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 - 5000元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其中,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初级会计职称知识点讲解《初级会计实务》其他应交税费
初级会计职称知识点讲解《初级会计实务》其他应交税费20XX年初级会计职称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其他应交税费(一)应交资源税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自产自用应税产品应缴纳的资源税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二)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三)应交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而向企业征收的附加费用。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四)应交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增值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对房地产核算方法不同,企业应交土地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也有所区别:(1)企业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转让时应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2)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交的土地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同时冲销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贷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3)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销售房地产应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交纳土地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五)应交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企业应交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或应交城镇土地使用税、应交车船税、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科目。
特别注意,企业应交的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一、企业所得额的确定企业所得额是指企业完成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所得和其他收入计算后,依法缴纳的所得税的计算依据。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根据企业会计利润和核定的一些费用进行计算。
1.企业会计利润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持有的投资所取得的利得,包括股息、红利、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
3.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和支出。
4.捐赠企业进行的捐赠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抵扣企业所得。
企业所得额=企业会计利润+投资收益+非经常性损益-捐赠。
二、税率的计算当前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分为两个档次:1.15%的税率适用于企业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2.25%的税率适用于企业所得额超过300万元的部分。
三、减免政策1.技术创新减免政策对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以及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所得税减免、免税等优惠政策。
2.区域发展减免政策对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等进行税收优惠,减税幅度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而定。
3.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也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外商投资。
四、税款的计提企业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后,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缴纳期限将税款计提到财务报表中。
1.已预提税金的处理企业在之前报告期间已预提的税款,在当前报告期间应进行调整。
2.税金的计提处理企业需要根据计算得出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按照税法规定的缴纳期限计提税款。
总结: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涉及企业所得额的确定、税率的计算、减免政策和税款的计提等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并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所得税。
税收政策和税法会有所变动,企业需要关注最新的税务法规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税务管理策略,以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应纳税所得额有哪些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有哪些计算方法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计算个人或企业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的基础。
了解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对于遵守税法规定和准确履行纳税义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个人和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一、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的,以下是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概述:1. 计算收入总额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首先需要计算个人的收入总额。
收入总额包括以下几种收入: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
2. 减除费用和扣除项在计算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之前,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减除特定费用和扣除项。
这些费用和扣除项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专项扣除;企业奖励、职业培训以及赴外工作等个税递延扣除项等。
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减除费用和扣除项后,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减除费用和扣除项 - 起征点其中,起征点是一个按月调整的固定金额,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可能会有所变化。
4. 根据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来后,根据适用的税率表,可以确定相应的应纳税额。
二、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基数,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
以下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概述:1. 计算纳税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首先需要计算企业的纳税收入。
纳税收入是企业从经营活动中的销售额或营业收入扣除免税收入、减免税款、不征税收入后的金额。
2. 减除不允许列支的费用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之前,需要减除不允许列支的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福利费用、财务费用、研究开发费用、奖金、会费、罚款、赞助费等。
3. 加计非营业性支出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加计非营业性支出。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重点归纳笔记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重点归纳笔记会计实务作为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初级会计职称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必须重点关注和学习的科目。
在考试准备过程中,合理归纳和总结《初级会计实务》的重点内容,对于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和备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会计基础知识1. 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财务信息,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记录、报告和分析财务信息。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会计等式是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实体假设和会计时期假设。
会计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制定的会计核算准则和方法。
4.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录入的依据,包括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是会计信息记录的工具,包括总账、明细账和账簿。
5. 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会计账户是对同一性质的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和汇总的工具,包括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相同性质的会计项目进行分类和编号的方法。
二、财务会计核算1. 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包括日常会计处理、月末调整、编制财务报表和年末汇总。
2.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和解析,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3. 会计核算要点和会计处理技巧会计核算要点包括收入确认、费用确认、计提和决算。
会计处理技巧包括分录记录、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
4.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的重要部分,其会计处理包括购置、清理、计提折旧和摊销。
所得税费用怎么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怎么算公式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或个人按照税法规定需要缴纳的税款,是国家用来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税法的复杂性和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化,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很多困惑。
本文将重点介绍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所得税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利润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款。
根据中国的税收法规,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所得税费用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1.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利润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的可纳税金额。
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企业应以合法、实际的经营收入减去相应的费用、成本后计算税前利润,再根据税法规定的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2. 税率税率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比例。
中国税收法规规定的一般税率为25%,对有利于鼓励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税率可以降低至15%。
此外,不同地区和行业还可能有其他的特殊税率政策。
3.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企业缴纳所得税时的一种减免措施,在计算税费时可以直接减去这个数值。
根据中国税收法规,速算扣除数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后的结果再减去一定金额,具体金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和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款。
根据中国的税收法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所得税费用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1.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的收入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的可纳税金额。
根据中国税收法规的要求,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收入来源有所差异。
2. 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个人所得额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中国税收法规规定了7个不同的税率档次,起征点为3500元。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从3%到45%不等。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费用时,需要根据个人所得额确定相应的税率。
所得税计算公式解析如何准确计算应纳税额
所得税计算公式解析如何准确计算应纳税额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正确计算应纳税额,我们需要了解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应的细节。
本文将对所得税计算公式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准确计算应纳税额。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1.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一个关键指标,它是根据个人或家庭的年收入、年度扣除项目以及相应的免税项目计算而得。
不同国家对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年收入减去相应的扣除项目和免税项目。
2. 税率表税率表是确定个人所得税税率的重要依据。
税率表通常以不同的收入水平为基准,给出相应的税率。
税率一般采用递进的方式,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税率也逐渐增加。
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确定适用于自己的税率。
3.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为了简化计税过程而引入的一个参数。
速算扣除数在税率表中对应于各个税率,它是通过对纳税额进行抵扣得出的。
根据所在国家的税法规定,确定适用于自己的速算扣除数。
二、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相对个人所得税来说更为复杂,计算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所得税优惠政策等。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所得税优惠1. 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企业的总收入减去相应的扣除项目计算得出的。
不同国家对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总收入减去扣除项目。
2. 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根据企业的不同收入水平制定。
税率表通常以不同的收入水平为基准,给出相应的税率。
税率一般采用递进的方式,随着企业收入的增加,税率也逐渐增加。
2020年初级会计师考试《实务》考点精讲讲义第36讲_应交税费(3)
第四节应交税费考点3:应交消费税(★★)消费税是指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15类)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流转额交纳的一种税。
消费税的征收方法征收方法应纳税额从量定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从价定率销售额×适用税率复合计税销售额×适用税率+课税数量×单位税额【提示1】会计考试中,一般不要求计算消费税,直接给出。
【提示2】企业应设置“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1.销售应税消费品借: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教材例3-35】甲企业销售所生产的高档化妆品,价款1000000元(不含增值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30000元,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5%。
款项已存入银行。
(1)取得价款和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113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00(2)计算应交纳的消费税:借:税金及附加15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000000×15%)150000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的视同销售)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等非生产机构时,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
借:在建工程等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链接】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不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
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贷方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教材例3-36】乙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柴油,成本为50000元,应纳消费税6000元。
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乙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在建工程 56000贷:库存商品 50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6000【教材例3-37】丙企业下设的职工食堂享受企业提供的补贴,本月领用自产产品一批,该产品的账面成本20000元,市场不含税售价为3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消费税税率为10%。
丙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33900税金及附加(30000×10%)3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900——应交消费税3000或者将该笔分录拆分: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33900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900借:税金及附加3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3000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贷:库存商品 20000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提示】第二章“委托加工物资”已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分享:应交税费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分享:应交税费为了方便备战201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学习方法,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一、应交税费概述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而企业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二、应交增值税(一)增值税概述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按照我国增值税法的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在税收征管上,从世界各国来看,一般都实行凭购物发票进行抵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即进项税额),可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即销项税额)中抵扣.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通常包括:(1)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2)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二)一般纳税企业的账务处理★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规定的扣除率(7%)计算进项税额。
1。
★进项税额转出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不含自然灾害造成的)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购进货物改变用途通常是指购进货物在没有进行任何加工的情况下,对内改变用途的行为,如企业下属医务室等福利部门领用原材料等。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计算题公式汇总
确认收入的金额应是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
3. 现金折扣
确认收入时不考虑现金折扣,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4. 销售退回
冲减收入、成本
5. 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确认收入(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当履约进度能合理确定时
当期应确认的收入 =合同的交易价格总额ⅹ履约进度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4. 存货成本
购入的存货成本 =买价 +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含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外购成本 =价 +费 +税(不可扣)
自制的存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等各项实际支出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 =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 +加工费 +装卸费 +保险费 +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 +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税费(不可扣)
二、负债类计算题总结
1.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 =价 +费 +税(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
现金折扣:付款前不扣,付款时扣。
2.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 =公允价值 +增值税
3. 增值税
一般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销售额(不含税)×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 =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初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100%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总差异 /总计划成本
中级实务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中级实务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一、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会计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其他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等。
1. 营业收入。
-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取得的收入。
2. 营业成本。
- 也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成本,如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与其他业务收入相对应的成本,如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
3. 税金及附加。
- 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等。
4. 期间费用。
- 销售费用: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广告费、展览费、销售人员工资等。
- 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办公费、差旅费等。
- 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5. 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如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股利收入、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或债券投资的收益或损失等。
6.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初级会计考试税法计算公式大全!
1、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6%)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2、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3、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4、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5、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6、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1、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①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②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①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②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2、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①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②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③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_消费税率)④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⑤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3、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8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①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②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③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④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5、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颔)×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6、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暈×单位税额7、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计算公式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8、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9、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6/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①记载资金账薄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②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应纳税额=证照件数×5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法律规定,对其应纳税所得额按比例缴纳给国家的税款。
计算企业所得税需要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企业在一定税务期间内实际应该缴纳税款的收入额。
下面将介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
1. 计算企业收入企业收入是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起点。
企业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非经常性收益。
在计算企业收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营业收入: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承包工程等。
•其他业务收入:除了营业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得到的收入,比方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
•非经常性收益:不属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得到的收入,如出售资产或接受政府补贴等。
这些收入需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准那么进行确认,并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2. 计算企业本钱和费用企业本钱和费用是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组成局部。
企业本钱和费用包括营业本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在计算企业本钱和费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营业本钱:直接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本钱,包括商品本钱、劳务本钱和承包工程本钱等。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用品和设备维护等。
•销售费用:与企业销售活动有关的费用,包括广告费用、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等。
•财务费用:企业融资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和手续费等。
这些本钱和费用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认,并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投资收益和损失的处理企业还需要考虑投资收益和损失的处理。
企业的投资收益包括股息收入、利息收入和租金收入等,而投资损失那么包括股息损失、利息损失和租金损失等。
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将投资收益加上,而将投资损失减去。
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
4. 减除费用和提取税前扣除工程最后,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还需要减去一些特定费用和提取税前扣除工程。
应纳税所得额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公式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直接法公式。
1. 公式。
-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 解释。
- 收入总额: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
- 不征税收入:如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
这些收入不属于应税范围。
- 免税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 各项扣除: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
例如,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等。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间接法公式。
1. 公式。
-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2. 解释。
- 会计利润: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即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 纳税调整增加额:-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需要纳税调增;-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纳税调增;-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超过部分纳税调增;-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超过当年扣除限额的部分纳税调增等情况。
初级会计税率计算公式简介
初级会计税率计算公式简介税率是指一定税额与应税所得之比,是衡量征税强度的指标。
在会计中,税率是计算税费和纳税义务的重要基础,了解税率的计算公式对于做好会计工作非常重要。
在国内,个人所得税是最为常见的税种之一。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个等级,根据税法规定,税率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 (月收入 - 月附加减除费用)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适用税率是根据月收入确定的,速算扣除数是根据适用税率确定的固定数额。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适用税率与速算扣除数的对应关系如下: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月收入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月收入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1410;月收入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2660;月收入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4410;月收入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7160;月收入超过8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5160。
根据以上公式和税率表,我们可以计算出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例如,某月的收入为5000元,月附加减除费用为500元,那么根据公式计算:应纳税额= (5000 - 500) × 10% - 210 = 2290元这样,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就计算出来了。
除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也是会计中常见的税种之一。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涉及到税前利润、减免等因素。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计算出的纳税所得额,税率根据企业所得额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速算扣除数是根据税率确定的固定数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从各种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所得依法缴纳的税款。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企业利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加减项计算得出的。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利润+应纳税调整项目的增加额-应纳税调整项目的减少额其中,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实现的销售收入减去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
应纳税调整项目是指根据税法规定需要在税前利润中进行调整的项目。
二、税前利润的计算税前利润是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基础,它是通过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成本进行计算得出的。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销售收入=销售额-销售退款-销售折扣其中,销售额是指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实际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收入;销售退款是指企业向客户退还的销售款项;销售折扣是指企业给客户提供的价格优惠。
成本=商品成本+劳务成本+其他成本商品成本是指企业为销售产品而支出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制造成本等;劳务成本是指企业为提供服务而支出的成本,包括雇员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用等;其他成本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其他成本支出,如租金、水电费等。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成本三、应纳税调整项目的增减除了税前利润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还需考虑应纳税调整项目的增减。
应纳税调整项目是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进行调整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非税收入扣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非税收入,例如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等,需要从税前利润中扣除。
2. 财务费用:包括利息费用、汇兑损益、银行手续费等在内的财务费用,需要从税前利润中减去。
3. 不征税收入:根据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某些特定的收入是不需要纳税的,例如政府补贴、其他资本补贴等。
4. 投资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遭受的损失或产生的资产减值需要从税前利润中扣除。
《初级会计实务》2021考试重点公式!
《初级会计实务》2021考试重点公式!《总论》公式总结财务状况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营成果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余额,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资产》公式总结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代垫运杂费等坏账准备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计算出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需要提的)-已有的坏账准备(已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支付价款-取得时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注意交易费用是否为另支付)整个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从购入到出售)=初始时投资收益(购入时的交易费用)+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现金股利/利息,不含购买价款中的)+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处置价款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负差产生的增值税(-正差需要交的增值税)整个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损益(利润)的影响=初始时投资收益(购入时的交易费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上升(-持有期间公允价值下降)+持有期间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现金股利/利息,不含购买价款中的)+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处置价款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负差产生的增值税(-正差需要交的增值税)出售时点的投资收益(或者出售时对损益的影响)=出售实际收到的价款-处置时资产的账面价值+负差产生的增值税(-正差需要交的增值税)存货成本购入的存货成本=购买价款+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为了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合理必要的支出费用(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挑选整理费、入库前的仓储费、合理损耗等)【邦尼记】合理损耗影响单位成本,不影响总成本;非合理损耗,单位成本和总成本都影响。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
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三、准予扣除项目的内容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从收入中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一)成本,即生产、经营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各项间接费用。
(二)费用,即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税金,即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四)损失,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人、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相应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收入总额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
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纳税人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这些非货币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
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
1.一般收入的确认
(1)销售货物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精选重点:应
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是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上交的一种税金,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
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2.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例6—11】甲公司2009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9 800 000 元,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薪金为2 000 000元,职工福利费300 000 元,工会经费50 000元,职工教育经费l00 000元;经查,甲公司当年营业外支出中有120 000元为税收滞纳罚金。
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
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本例中,按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工资、薪金支出2 000 000元,扣除职工福利费支出280 000(2 000 000×14%)元,工会经费支出40 000(2 000 000 X2%)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50 000(2 000()0()×2.5%)元。
甲公司有两种纳税调整因素,一是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费用支出;二是已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但按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的税收滞纳金,这两种因素均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甲
公司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如下:
纳税调整数=(300 000—280 000)+(50 000—40 000)+(100 000—50 000)
+120 000=200 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9 800 000+200 000=20 000 000(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额=20 000 000×25%=5 000 000(元)
【例6—12】甲公司2009年全年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为10 200 000元,其中包括本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2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即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将其扣除。
甲公司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10 200 000—200 000=10 000 00()(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额=10 000 000×25%=2 500 000(元)
【例题4•单选题】某企业2009年发生亏损100万元,2010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700万元,其中包括国债利息收入80万元;在营业外支出中有税收滞纳金罚款6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企业2010年的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A.130
B.150
C.175
D.145
【答案】D
解析:根据税法的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企业发生的税收滞纳金不能在税前扣除,所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700-100-80+60=580(万元),所得税费用:580×25%=1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