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藏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良好习俗

合集下载

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

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

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作者:马伊斌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民俗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朝阳项目,民族村寨则是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以白马藏族为背景,分析了四川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旅游发展,对其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平武;白马藏族村寨;民俗旅游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旅游作为当今大众的主要休闲方式,大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单纯的休闲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游客更感兴趣的是对异质文化的猎奇。

游客的消费也就趋向审美和文化,游客对于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需求增加,带动了文化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

作为文化旅游子类之一的民族旅游,是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

少数民族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文化,迎合了游客求知、求新、求异、求同的心理。

白马藏族村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白马藏族村寨的民族旅游蓬勃发展注入了催化剂。

被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热浪席卷后,原本平静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免产生涟漪。

民族旅游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简单来说,少数民族地区为了满足民族旅游的要求,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随着民族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收入增加。

产生投资-获益的效益循环。

但是,民族地区在产生利益的光环背后,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旅游与族群认同等问题。

一. 白马藏族介绍(一)族源探析白马藏人,亦称白马人、白马氏,属于藏族的一个分支。

主要居住在四川和甘肃两省,其中四川的平武、九寨沟和甘肃陇南的文县等地是白马藏人聚居的地方。

“白马”是藏语词汇,其汉语意思是“藏族的兵”。

关于白马藏族的族源,白马人信服的说法是,自己是唐朝吐蕃守边军队的后裔。

公元6世纪,唐朝军队与东征的吐蕃王朝激战与今天的九寨沟一带,结果唐朝军队战败。

获胜的吐蕃军队便留守此地,一直到吐蕃王朝的东征结束,这只留守九寨沟的吐蕃军队也没有收到班师回朝的命令,于是这只军队便定居在这里,靠农耕和狩猎生活,并且给子起名“白马”,为了铭记自己藏族士兵的身份。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一、引言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是我国第一个以特有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亚热带雪山,是我国亚热带植物区系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也因此成为了自然保护的焦点。

二、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地理特征1.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包括白马雪山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为4.24万公顷。

这里地形崎岖,山高谷深,气候多变,是我国西南部雪山景观的代表地之一,也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堂。

2. 白马雪山主峰贡嘎峰海拔为5596米,气势雄伟,群峰连绵,每年均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雪山内外的植被也是其宝贵之处,这里有着丰富的高山植物资源,包括马尾松、南黄杉、岷江委陵菜等珍贵树种,是植物生态资源的宝库。

三、保护对象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雪山、森林、草甸、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这里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独特的雪山生态系统和特有植物资源是其最珍贵的保护对象之一。

1. 雪山生态系统:白马雪山是我国亚热带雪山的代表,这里有着典型的高山生态系统,包括雪线生态系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类型。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特有植物资源: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横断山系的核心地带,是我国西南部最为典型的植物区系之一。

这里栖息着许多独特的植物资源,包括滇桂桂花、黄叶耳草、白马雪莲等珍稀植物种类。

这些植物对于研究植物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四、保护措施和成效分析为了更好地保护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其中,包括生态修复工程、植被保护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科学研究等多项工作。

浅析藏族尚白文化现象

浅析藏族尚白文化现象

种宗教艺术作品和宗教信仰等。 二、从藏族民俗的几个方面来看藏族尚白文化 现象 (一)从服装方面看藏族尚白文化现象 在西藏,白色服装是非常重要的。在冬天,西 藏人民无论多大年龄, 都穿白色的绵羊毛皮制的长袍, 上面添加许多装饰。他们认为白色代表圣洁的美,美 在质朴无华,不需要雕刻,这充分反映了西藏人民大 胆、简单、优雅、庄重的性格特征。藏族历史文献《松 石宝串》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主要意思是:那一年 皇帝(指乾隆皇帝)的母亲皇太后驾薨消息传到拉 萨后,两位驻藏大臣及噶伦丹津班珠尔要求其他藏 族官员,为皇太后的驾薨表示哀悼,享有皇帝封号 的官员统一穿白色衣服,以汉族传统习俗来表示哀 悼,然而汉式哀悼方式变成藏族的庆祝仪式。从中 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还能看出 白色服饰在藏族的重要地位,同时充分证明了,藏族 服装颜色中白色为人们最崇尚的颜色,也是个大节日 中不可或缺的服饰颜色。 (二)从哈达来看藏族尚白文化现象 “ 如 斯 蒂 文 森(CharlestL.Stevenson) 所 说, 符 号既可以用来描述意义,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目的, 即它兼有描述用法和能动用法;前者表现了符号的描 述功能对认知倾向的引导和制约,后者是符号在情感 语境下使用的历史在它自身上的积淀或者渗透,从而 使它能够唤起或者直接表达某种态度。” 藏族哈达有五种颜色,但白色哈达最为普遍、 最为神圣,适用于各种场合。哈达的出现和推广,使 藏族崇白习俗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大的社会功 用。藏人认为白色最能表达真诚的心,是纯粹、真诚、 快乐、善良、正义和繁荣的象征,因此,纯白色哈达 成为人们表达这些感觉最好的媒介和载体。献白色哈 达可以表示我们尊重老年人,也可以表达美好祝愿。 白色哈达适用于各种场合,如觐见佛像、敬谒活佛、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

白马藏族调研报告

白马藏族调研报告

白马藏族调研报告
白马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甘肃省的藏东南地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对白马藏族的调研也越来越多。

首先,白马藏族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他们主要以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为主要经济活动,采用传统的种植、放牧和捕鱼方法。

同时,他们也保留有许多独特的民俗和传统节日,如白马古驿村的藏族年、足节和春牛节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白马藏族的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白马藏族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题。

调研发现,白马藏族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手段。

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这给白马藏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有必要加大对白马藏族地区的扶贫政策和民生援助力度,促进他们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最后,白马藏族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白马藏族与其他地区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频繁。

这为白马藏族的文化传播和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这个背景下,应加强对白马藏族文化的保护和交流,挖掘和发掘更多的民俗、艺术和文化资源,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促进白马藏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白马藏族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民族群体,他们保留有丰
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下,白马藏族的调研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加强对白马藏族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白马藏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遗产,推动他们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摘要: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 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

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文县白马河流域以及民堡沟一带的高山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在内部结构、组合形式、装饰特征和村落布局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结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集艺术、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也是一个民族的形象。

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风格,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势、地质等环境因素,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临近民族之间的建筑文化也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些共性特征,所以其中也必然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 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历史上不同民族在这条走廊交错杂居,因此白马藏族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叠加的特征。

所以他们的民居建筑既是陇南南部秦巴山区特殊地貌、气候的体现,也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陇南南部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

长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收稿日期:2011一O8―28・ 90 ・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基本结构作为古代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业文明,并在此居住生息。

《华阳国志》记载氐人居地“土地险阻,有桑麻”,所反映的正是目前陇南白马藏族的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史籍记载氐人的民居形式是“土墙板屋”,《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

” 《南齐书》描述得更详细:“氐于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

白马藏族文化

白马藏族文化

古老的白马藏族高晓星高贝贝(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大山里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

白马藏族文化是中华灿烂悠久文化的重要一支。

通过走访我们对白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访谈的内容一一翻阅资料,归结如下。

【关键词】白马藏族;铁楼白马藏族乡;起源;宗教;习俗;建筑;文化保护。

白马藏族概述白马藏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独具特色。

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平武、松潘、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的两省四县交界处的高山沟谷中。

据最新统计,白马藏人现有近20000人。

白马藏区山高坡陡,森林密布,对外交通极为不便,这是千百年来得以保存古老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两个民族聚居区优美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又是一道魅力无穷的风景线白马藏族俗称白马人,以前叫贝,是古代氐族的后裔,据《史记》记载,贝在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来到陇南、陕南、川西北,找到了难得的真空地带,先后建立了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

据说李世民和李白都是贝族的。

著名学者费孝通最早对他们的族属提出疑问,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

经考证,贝不是藏族,贝就是贝,是氐人的后裔,有费效通、孙宏开等专家学者的考据为证。

为此,四川民族研究所于1980年编印了《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案》,以后却沉寂下来。

据学者介绍说,解放后白马人就被视为藏族的分支,称白马藏族,如果重新讨论其族属问题,无疑会引起很多麻烦,所以尽管他们的习俗、宗教、文化都与藏族不同,但仍然把他们视为藏族的一支。

一、白马缩影——铁楼藏族乡铁楼藏族乡,就是这一古老民族的一个聚集区,也是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

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

东邻城关镇,南连上丹乡,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北靠石坊乡和石鸡坝乡。

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3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8%,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之一,在25个乡镇中名列第四,仅次于上丹、店坝、刘家坪乡。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与对策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与对策
种 国 家 Ⅱ级 和 Ⅲ级保 护野 生 动植 物 。这里 是冷 杉 和
收 稿 日期 :20 0 6—0 2—0 2
责任制》 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 。同时 ,认真贯彻 执行 《 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自然保护 区 、《 、《 条例》 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 自然保护区管 、《
理条例》等保护法律法规外 ,还严格执行州 、县林 业局 《 民用材采伐管理办法》规定 ,即每年每 3 0

保护 区管理局成立以来 ,在 自身建设和保护 区 管理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制定 了一些 内 部管理制度和办法 ,逐渐改变 了一些传统 的封闭管 理办法 ,引进了参与性管理方式 ,如建立 日常管理 制度 ,开展社区扶持 、社区共管等 ,已制定 的规章 制度有 《 职工工作考评奖惩办法》 各级人员岗位 、《
作者简介 :顾品红 (9 0 ) 17 一 。男 ,云南德钦人 ,助理工程师 ,从事 自然保护 区的专 业技术工作 。 致谢 :本文部分材料 与数据是全体 同事多 年努力 的结果 ,在写作过程 叶得 到 了西南林 学院赖庆 奎教 授无微 不至的关心 和帮助 ,在此 l

并致谢 !
维普资讯
初 中 7人 、小 学 7人 ;工 程 师 8人 、助 工 2 0人 、 技术 员 8人 、工 人 1 人 。 1
作落后 ,与 目前 国际上先进管 理水平有 较大 的差
距 。笔者基于多年 的工作实践经验 ,分析 白马雪山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 ,提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与对
策 ,希望能对今后 的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维普资讯
林业调查规划
2 0 Ma . 1( 0 6. y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增刊 ) 8 1 -7 ~8

浅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的实践途径

浅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的实践途径
机 构 之 间产 生保 护 生 物 多样 性 与 社 区生存 和发 展 的 冲 突 。 于 此 , 基 白马 雪 山保 护 区德 钦 管理 分 局 探 索 实施 减 轻 野 生 动 物 危 害 的 防 范措 施 , 取 并
得 了 明显 的 效 果 。
【 键 词 】 生 动 物 危 害 ; 范措 施 ; 关 野 防 实践 途 径 ; 马 雪 山 自然保 护 区 白
德钦
64 0 ) 7 5 0
【 摘 要】 白马 雪 山 自然 保 护 区 内近 l 来 野 生 动 物 肇 事 案 件 频 繁 发 生 , O年 造成 当地 社 区经 济损 失 越 来 越 重 , 当地 社 区 和 保 护 区管 理 机 构 而 又没 有 切 实 可行 的 防 范或 减 轻 危 害 的措 施 , 之 损 失 的 补 偿 金 每 年 很 少 达到 实 际损 的 2 %, 加 0 由此 生 活 处 在 温 饱 下 限 的 社 区居 民与 保 护 区管 理
2 历 年 来保 护 区 内野 生 动 物 危 害 情 况
表 1 历 年 野 生 动 物 造成 社 区经 济 损失 统 计 表
\\
损 失
1玉 米 80 6 l 8 2O 23 1O 84 1 67 7 59 O0 40 1

19 9 5芷 1 9 9 6焦 1 9 9 7拒 1 9 9 8住 1 9 9 9正 2 0 o 0年 2 o o 1年 2 0 0 2征
野 近 1 年 来 ,白 马 雪 山 自然保 护 区 德 钦 分 局 辖 区 内 由野 生 动 物 有效 保 护 , 生 动 物 种 群 数 量 逐 年 增 长 。 加 之 野 生 非 木 材 林 产 品 的大 0多 造成 经 济 果 木 、 作 物 、 畜 等 危 害 案 件 频 繁 发 生 , 济 损 失 在 分 局 辖 量 收购 后 ( 农 家 经 主要 是 松 茸 、 肚 菌 、 肝 菌 等 菌 类 以及 各 种 药 材 )社 区群 羊 牛 , 区一 乡一 镇 内有 时 达 到 上 百 万元 , 对 于处 于 温 饱 下 线 的 社 区居 民无 众 集 中在 山上 宿 营 挖 捡 非 木 材 林 产 品 ,惊 扰 了 野 生 动 物 的 正 常 生 活 , 这

浅谈白马藏人独有的民俗风情

浅谈白马藏人独有的民俗风情

浅谈白马藏人独有的民俗风情在我国这样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中,有一群神秘的、独特的、稀少的、生活在汉藏边缘的民族——白马藏族。

本人以自身采风体验和阅读众多资料,以白马藏族为研究对象,讲述白马藏人独有的民族民俗风情。

一、白马藏族白马藏族,一个历史且神秘的民族。

他们被称为藏族,却又不是藏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的一个民族。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所谓“语不与中国同,姓为中国姓”,据史学家考证,他们属于秦汉时期氐人的后裔。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署之西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这里的署之西指今甘川界的文县、平武县、九寨沟县和松潘县一带。

九寨沟附近岷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中,祖祖辈辈的白马人不仅住在这人迹稀至的地方,也不与外族通婚,直到20世纪80年代,白马人才允许了与异族通婚。

而且白马藏族居住的地势山高坡陡、森林密布、对外交通极是不便。

这便是这个白马藏人数极少的族群的古老文化得以完整保存的因素。

白马藏人的服饰更是绚丽独特。

他们的服饰与其他藏族的不同,服饰中以头饰最具特色。

无论男女都戴白色荷叶边毡帽,其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毛装饰并插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

男士插一根短而粗的鸡毛,表示刚强、勇敢;姑娘白马藏则选择一到三根弯弯的、柔柔的鸡毛插在帽子上,表示温柔、纯洁。

白马藏人热情好客,我曾有幸在朋友的引导下,去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家做客,受到了盛情款待。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自己酿的咂杆酒,我问了当地白马人这种酒的做法。

它是用小麦、大麦、燕麦、青稞、高粱、玉米等多种粮食,按一定比例配合,采取特殊民间工艺酿制而成的,四季均可酿造。

咂杆酒酿好后,连同“酒糟子”装缸密封,随喝随取。

二、白马藏族的民间歌舞(一)白马藏族的歌谣白马藏人的独特性也使得他们从自然的赐予中得到自身特有的歌曲特性。

白马藏人的歌谣分别有:敬酒歌、劳动歌、舞蹈歌、婚嫁歌、祭祀歌、情爱歌、休闲歌等。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杨沛芳,树雪花,陈捷,尼玛此里,汪学云登(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云南 迪庆 674400)摘 要: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据保护区本底调查统计,保护区有药用植物101科232属375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8属8种;种子植物95科224属367种。

本次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记录到药用植物20科32属45种,占保护区种子植物中药用植物科19.8%,属13.7%,种12%。

关键词: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白马雪山保护区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腹心地。

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人员非法进入保护区高山流石滩摄影拍照,且在多媒体上发布,使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的生长区域间接向公众宣传,使得不法分子趁机进入保护采集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流入市场,从而使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不断遭受破坏;同时市场上的特色产品店为了促销广泛宣传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的特效药用,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成为大众旅游观光者青睐的旅游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使得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为了牟取利益,非法进入保护区采集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濒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为了进一步调查研究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本底资源,笔者向迪庆州科技局申请科技专业学科带头人项目,开展了保护区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项目,全面调查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弥补保护区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数据的空白,为科学保护与利用高山流石滩植物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

1 调查方式与结果1.1 文献调查保护区2003年出版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记载了保护区有药用植物101科232属375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8属8种;种子植物95科224属367种。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护结果的初步探讨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护结果的初步探讨

野外巡护是保护区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通过野外巡护监测我们可以全面的了解野生动物种群状况和分布状况,以及人类干扰对于动物栖息地的破坏程度,因此,在保护区内展开定期的日常巡护监测对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以确保可持续利用上占有关键地位[2]。

白马雪山保护区经过多年野外巡护工作的开展,有效的保护了区内野生动植物生态安全,特别是《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巡护办法》、《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巡护技术规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计划(试行)》等巡护技术规程的印发,使得保护区巡护工作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但目前保护区在对巡护数据的处理分析上还存在欠缺,使得巡护路线、巡护时段等计划制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对野外巡护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为保护区制定巡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2016年至2018年三年期间具有代表性的日常巡护路线巡护数据为基础,对巡护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今后保护区科学制定巡护计划提供借鉴、参考。

1 保护区概况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21.06km 2,地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两县,主要是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的多种冷杉属树种为主的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湖泊、雪山冰川、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自然景观为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势北高南低,属高山深切峡谷地貌,最高海拔5429m,最低海拔1950m,相对高差达3479m [3]。

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住着藏族、傈僳族等8个少数民族,共涉及13个乡(镇),48个行政村(办事处),14849户,73042人[4]。

由于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生境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多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保护区植被类型包括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草甸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7个群系,41个群落。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生物多样性探析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生物多样性探析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生物多样性探析作者:和益开格玛江初耿占礼杨韫嘉蔡龙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9期以保护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及其生境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滇西北迪庆州境内,于1983年建立,1988年审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势北高南低,处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因此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资源具有云南省的特点,同时具有藏南的特色,过渡色彩十分明显,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好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意义[1-3]。

1保护区北部概况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属叶日保护区管理所辖区,其面积为42 854 hm2,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云岭山脉的金沙江东坡坡面,东西宽约5.4 km,南北长约12.5 km。

最低海拔2 094 m,最高海拔为5 429 m,相对高差3 500 m,如此大高差峡谷形成了保护区典型的立体气候。

年均气温4.7 ℃,极端最高气温24.5 ℃,极端最低气温 -13.1 ℃[4-5]。

本文所述的行政区域属奔子栏镇、叶日和达日村委会。

各村庄分布在以东水河、支永河沿河和以沿金沙江台阶地,有25个自然村落,314户,2 384人口。

社区的经营活动以农业为主,林牧兼有,人均耕地面积0.095 hm2,人均有粮530 kg,人均年收入860元(2010年)。

据调查,社区绝大多数富裕家庭不是靠传统农牧种养业致富,而是靠其他致富门路,其中主要为非木材产品的采集、出售致富居多。

可见,非木材林产品对当地社区居民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居民全为藏民族,均信奉藏传佛教,生产生活、饮食起居具有浓厚的当地藏民族传统习俗。

在永堆自然村有康区十三林之一的东竹林寺的分寺——叶日安区,在寺僧人有70多人,是从叶日和达日2个村委会各个社区来的。

海拔3 000 m以下为保护区管理所的实验区,多为农耕地和村庄居民区及干旱河谷稀草荒山,是人为经济活动频繁的区域;海拔3 000 m以上是保护区管理所的核心区,是该区乃至该保护区最主要和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森林保持着原始状态,是包括松茸在内的多种珍稀林产品的集中分布区,也是各种大型食草动物以及它们的天敌——食肉动物的集中分布区[6]。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第49卷第1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9 No.1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1.012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马运军,提布,江次农布,杨建强,斯那劳丁,木艳春,张鹏万,史岩,和雁南,和春菊,扎史品初,马金林,扎巴都吉(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迪庆674208)摘要:动物活动节律是了解动物生存策略和科学管护的基础,为探究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控74台红外相机,对比分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德钦叶日、维西塔城片区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人为活动影响。

为掌握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及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关键词:有蹄类;日活动节律;人为活动;白马雪山中图分类号:S759.9;Q95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4)01-0063-06引文格式:马运军,提布,江次农布,等.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4,49(1):63-68.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4.01.012MA Yunjun,Tibu,Jiangci Nongbu,et al.Activity Rhyth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gulates in Baima Snow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Yunnan[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4,49(1):63-68.doi:10.3969/j.issn.1671⁃3168. 2024.01.012Activity Rhyth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gulates inBaima Snow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YunnanMA Yunjun,Tibu,Jiangci Nongbu,YANG Jianqiang,Sina Laoding,MU Yanchun, ZHANG Pengwan,SHI Yan,HE Yannan,HE Chunju,Zhashi Pinchu,MA Jinlin,Zhaba Duji (Administration of Baima Snow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Deqen,Yunnan674208,China) Abstract:Animal activity rhythm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animal survival strategies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ctivity rhyth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gulates in Baima Snow Mountain Nature Reserve,74infrared cameras were deployed in the Baima Snow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Yunnan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activity rhythm and human activities of ungulates in Yeri of Deqen and Tacheng of Weixi,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support for mastering the dai⁃ly activity rhythm of ungulates in Baima Snow Mountain Reserve and scientifically formulating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measures.Key words:ungulates;diurnal activity rhythm;human activity;Baima Snow Mountain 活动节律作为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阐明生物群落的物种间竞争及共存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通过探查动物活动强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的影响因素等可了解动物的生存行为收稿日期:2023-02-15.第一作者:马运军(1992-),男,云南香格里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工作.Email:189********@策略[2]。

白马雪山南段野生动物肇事的时空格局

白马雪山南段野生动物肇事的时空格局

白马雪山南段野生动物肇事的时空格局杨文忠;和淑光;沈永生【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09(027)003【摘要】在简单分类云南白马雪山南段2003~2008年72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肇事频率的时李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熊是引发野生动物肇事的主要动物物种;家畜是肇事导致的主要损失.时间上,肇事频率呈现"秋季高发、冬春季低发"的季节性变化;且不同季节引发肇事的野生动物种类各不相同;按肇事频率的月变化,可将年发生周期划分为低发期(11月至次年4月)、起动期(5月)、频发期(6~9月)和回落期(10月).空间上,距社区4 km一线是肇事频发地带,4 km以内区域,肇事频率与距离呈线性正相关,以外区域则呈非线性关系;且肇事地点的分布区域,呈现逐年向社区"逼近"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探究肇事原因和机理、制定防控措施和补偿政策提供参考.【总页数】5页(P306-310)【作者】杨文忠;和淑光;沈永生【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分局,云南,维西674600;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分局,云南,维西674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2【相关文献】1.浅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的实践途径 [J], 扎史江初;格玛江初2.浅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的实践途径 [J], 扎史江初;格玛江初3.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研究 [J], 赵卫东;孙庆蕾;陈永春;提布;张永生;李庆涛;陆斤;树雪花;李新明4.浅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藏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良好习俗 [J], 扎史其;格玛江初5.红外相机技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西坡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 [J], 周应再; 余新林; 彭明统; 柳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白马藏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白马藏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白马藏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郝晓虎【摘要】Baima Tibetan art is the precious treasure that embodies the wisdom of Baima Tibetan people.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both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expressing the Baima Tibetan people's positive pursuit of a bright future.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it's losing its former glory increasingly because of its own way of inheritance and new pop culture and other rea-sons. The article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Baima Tibetan art from three aspects:the protection of Baima Tibetan artists'subject status, the initiation of a new form of succession and the discovery of new development paths. It also give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aima Tibetan ar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s.%白马藏族艺术是凝结着白马藏族人民智慧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功能,表达了白马藏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和美好愿景。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阮方佑;杨劲松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03(028)003
【摘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迪庆州德钦县和维西县境内,总面积281 640hm2.详细介绍了保护区对当地社区在生产、生活、旅游、宗教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策.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阮方佑;杨劲松
【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昆明,650200;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乡管理所,云南,德钦,6745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88;S759.9
【相关文献】
1.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J], 忠永茨仁;杨林;毛建君;李毅;浦同省
2.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 [J], 刘浦江
3.浅析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实践 [J], 益西追玛;茸三布;此里定主;扎史永宗
4.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流石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J], 杨沛芳;树
雪花;陈捷;尼玛此里;汪学云登
5.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利用 [J], 张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探讨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探讨发布时间:2021-06-07T05:33:30.25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鲁茸批楚[导读] 在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域内,生态系统及环境系统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能为野生动物的发展及生存等营造良好的条件。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674400摘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加快野生动物的繁衍速度。

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作用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1、有助于针对濒危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在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域内,生态系统及环境系统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能为野生动物的发展及生存等营造良好的条件。

部分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对于生存环境已经提出很高要求,只有保证环境标准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存活,一旦有关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导致濒危的动物受到威胁,数量有所减少,进而导致种群的发展面临威胁。

而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后,可以为濒危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得相关物种得到一定的保护,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2、保护野生动物种群自然保护区内,拥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物种资源比较丰富,国家采取相关的措施实行强制保护,积极监督和管理,使得保护区内人为虐杀动物的行为极少发生,也杜绝了人为破坏植物资源的行为,从而有效保护了自然野生动植物资源,保证了其种群的完整性。

据统计,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生存的野生动物种类占据了所有野生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即便是更小范围的自然保护区,其中的野生动物种类也极为丰富,生态系统相对完善。

这些自然保护区,为人们带来了较高的生态效益,保护区内,物种的繁衍会进行人为保护性干预,以确保种群数量和质量同时得以提高,起到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作用。

3、推动生态建设,促进生态发展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除了能够为人类提供野生动物研究场所和为野生动物提供有利的栖息环境,还可带动生物链的健康平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o o c s u c ,b f r h e e e e t b i me t c n mi o r e e o e t e r s r sa l h n .Du o t e wo s i o n t r ,h n i g a o n o y mo n an s v s e t h rh p t a u e u t r u d h l u t i s wa n
物保护管理工作 中借鉴 。
关键词 :狩猎;传统 习俗 ;白马雪 山;叶 日藏民
中图分类号:¥5 . 79 3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 17 20 )5 1— 3 00 02 (0 6 0 — 0 0
Go d Co v n i n o id ie Ex o t to f o n e to fW l lf pl ia i n o
维普资讯
野 生动物杂志 C i sWile 20, 7 5 : 01 he n e li 06 2 () 1— df 2
浅 析 白马雪 山 自然保 护 区
藏 民利用 野 生动物 资源 的 良好 习俗
扎史 其 格 玛 江初
( 马雪 山 国 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德钦 分 局 ,德 钦 ,6 4 0 ) 白 7 50
白马 雪 山 国家级 自然 保 护 区德 钦分 局 叶 日管理 所 辖 区 内分 布 着多种 国家 I、 Ⅱ级保 护 珍 稀 野生 动 物 ,如 灵长 类 有 滇 金丝 猴 (ya r ii、熊猴 ( cc s m ni 和 猕 Pg t i b t hx e) Maaaas es ) a s 猴 ( cc u t ) Maaa l t ;食 肉类 有 雪豹 (a t r uc ) m aa P n ea n i 、云 豹 h a
h t g a e , v r s lr t t e n n u i ra ey i a o h mo e s in i c n wa f r d T u c n i o s u tb e o e r d ci n a d mi d m ce t o e i f s o me , h s o d t n s i l f r r p o u to n i a h b tt n f s me a e n p e iu wi l e a i i o o r r a d r co s ao l i we e sa l h d, p o t g h l n t r df r e t b i e s r mo i t e o g e m se d d v l p e t f n t a y e eo m n o p p lt n n mb r a d t e s san b e e p o tt n o e o r e .T i r l i u e if a d ta i o a u t g c n e t n o ua i u e n h u t i a l x l i i fr s u c s h s ei o s b l n r d t n lh n i o v n i o ao g e i n o
Za s d nt n Ba m a ha t eRe e v ng Re i e s i i s n Na ur s r e
Zh h q Ge aJa g h aS i i m in c u
( q rn ue , a a a tnl t e ereDen 6 4 0 , h a DenBac B r u B i s nNao u Rs a, q , 75 0 C i ) i h a mh ia Na r e i n
Ab mmt s :Ye e Za g r sd n n n r f B i s a t n tr s r e o e t e i c me fo h n i g a h i r n e i e t i ot o a ma h n Nai a Na u e Re ev ,tk h n o r m u t s t e ma n h o n
ih b td a d t e h n i g s a o n ii n h u t e s n,a e ,a o n n o l e n ra m u t a d t os we e sr t e e td i d o ln a d ma a e n n r ti l s lce a k n f p a n n g me t o cy
pae nojcv rt t erl, a a l t tew r r rtco n n gmeto lle l da bet epo c v oe v l be o h ok f oet na dma ae n f di . y i ei u o p i wi f
Ke r s y wo d :Hu t g Tr dt n l o v n i n Bama h n Ye eZ n sd n n i ; a i o a n e t ; n i c o i sa ; r a gr i e t e
摘要 :在保护区建立之前 ,白马雪 山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北部 叶日藏族 居民 ,把狩猎收入作 为主要经济来源。在狩猎 中 ,出于对 自然的崇拜 ,禁止到神 山周 围去狩猎 ,并严格限制狩 猎期 、地点 、数量及 工具等 ,故 形成 了如同现代科
学方法规划和管理的猎场。从而为栖息在这里 的多种珍 稀野生动物创 造了适宜的繁衍生息 条件 ,促 进 了种群数量 的 长期稳定发展 ,基本做到 了资源 的永续利 用。这种 宗教信仰 和传统狩猎 习俗所起到 的客观 保护作用 ,值得在野 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