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邢台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河北邢台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1.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明显错误,与材料中的前两者的现象不符合。
CD两项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合,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小农经济,不是纺织业也不是商品经济,所以排除C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发展的特点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土地兼并造成了富者有田无力耕,而有力气的农民却无田可耕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兼并的影响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 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D.灌钢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近现近现的炼铁方法,所以排除A项。
淬火工艺至迟出现在春秋晚期,所以排除B项。
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是在汉代,不是南北朝时期。
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冶铁业的发展4.明万历年问“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表明流动人口众多。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次月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次月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异姓亲族 B.同姓亲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2.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
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
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C.重视血缘的强烈观念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3.芬利·胡珀在《希腊的现实》中指出:“在雅典,女人、外国人和奴隶都不允许参政。
因此,事实上的公民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特定的一小部分人。
”据此可知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直接民主B.雅典民主政治的传统包含了平等的成分C.全体居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公民权利的体现D.雅典民主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的民主4.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进行了《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的演讲,在女王影响下,议会以271票对262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5.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6.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7.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土地1000千亩150千亩100千亩60千亩军队六军三军三军一军①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答案】C【解析】考查孔子的思想。
从材料可知,作为鲁国的大夫季氏,僭用周天子专用的乐舞。
这时严重违背了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是为孔子所不可容忍的,体现了孔子对周礼的维护,即“克己复礼”。
故应选C。
2.“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
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考查诸子思想。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主张。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故应选B。
3.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答案】B【解析】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依据所学,“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的确立是在夏朝时候,远早于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目中“后世”之限定,故应选B。
4.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
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由此可见,董仲舒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D.摆脱了先秦儒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考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材料“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说明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而少刑罚,这体现了对先秦儒学主张德治、认知的思想主张,故排除D,B、C两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新课标】2014-2015上学期高一月考(2)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新课标】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3.“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主要反映出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5.美国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识,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这段材料旨在肯定古希腊民主政治A.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B.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C.使人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政治D.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6.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7.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一12月考历史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在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这种规定是依据古代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世官制【答案】B【解析】“嫡长子、嫡次子”等均是和宗法制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禅让制、分封制度以及世官制,所以选项A、C、D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B。
2.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B.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秦朝还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皇室的“家务事”,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存在权力的制约平衡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没体现出等级制度以及行政效率提高之类的信息,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 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有这样一句评价:“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 基于宗法制的某些作用而实行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这是中国官僚政治完善的标志D. 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郡县制”之下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样也就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郡县制”是基于分封制度的某些作用而实行而非基于宗法制的某些作用而实行,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中国官僚政治开始的标志而非完善的标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暴政而非“郡县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邢台二中2016级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卷Ⅰ(选择题部分)、卷Ⅱ(非选择题部分),共29小题,满分为100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卷Ⅰ(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50分)1。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武王灭掉权国,将其改为县,是为“设县之始”。
这一史料说明A。
楚国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B。
分封制已经开始瓦解C.春秋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D.楚国最早建立郡县制2。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所说的国家管理方式不包括A.郡县制B。
中央集权制C。
官僚政治D.分封制3.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设立一名刺史,共十三名刺史。
刺史的工作方法是“乘传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材料表明刺史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调整了地方行政区划C。
以巡视的方法监察地方 D.防止了官员腐败4。
唐代门下省主掌出纳帝命,审议、驳正中书省之奏议表章。
凡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要先送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退还中书省重拟,当时称作“封还”或“涂归".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由此可见唐代门下省A.在中央处于枢纽地位B.具有监察职能C。
是中央的执行机构 D.制约了皇权5.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材料说明科举制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有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C.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D.提高了行政效率6。
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材料体现了军机处的特点是A.人员精干B.机构简单C.办事效率高D。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洛阳城的繁荣情景。这主要反映了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故B正确;国家统一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魏晋时期,北方士族南迁,故C错误;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不符合“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故D错误。
9.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
15. 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 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B. 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表“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以看出,封国所辖人口及所辖郡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中央所辖人口及郡,这说明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势力强大,对中央构成了严重威胁,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封国所辖人口及所辖郡的数量,而不是王国数量,故B错误;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D违背史实。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093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只交第II卷),第I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2.领导虎门销烟的清朝官员是A.林则徐B.黄爵滋C.琦善D.奕訢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北京条约》4.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5.1851年初,太平天国起义的地点是A.金田村B.永安C.武昌D.天京6.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A.《四洲志》B.《瀛环志略》C.《康輶纪行》D.《天朝田亩制度》7.《海国图志》的作者是A.魏源B.姚莹C.徐继畲D.洪秀全8.中国无产阶级首先诞生于A.外商企业B.洋务派的军事工业C.洋务派的民用工业D.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9.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马尾海战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战役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孔子改制考》B.《新学伪经考》C.《变法通议》D.《应诏统筹全局折》1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虎门条约》1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文学社B.强学会C.共进会D.同盟会13.被孙中山誉为“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是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四川保路运动D.护国运动14.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B.资产阶级立宪派占主导地位的政府C.革命派、立宪派联合专政政权D.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联合政府15.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D.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1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A.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B.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深C.封建顽固势力实在强大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7.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失败说明了A.封建军阀统治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资产阶级共和制适合中国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1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C.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D.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19.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A.实业救国B.民主共和C.民主和科学D.三民主义20.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的人物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元培D.胡适2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22.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中国无产阶级发展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23.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于A.武昌B.北京C.上海D.长沙24.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A.实现共产主义B.制定民主革命纲领C.领导农民运动D.领导工人运动25.中共“二大”指出民主革命的动力是①工人阶级②农民阶级③小资产阶级④民族资产阶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选择题答案栏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所给问题(13分) 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2021年整理)
描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扫描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邢台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卷出题人王玉龙审核人谢宏克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2.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
”这表明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3.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4.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5.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6.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40道题,每题1.5分,共60分)1、《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秦始皇这样做是因为A.没有合适人选B.加强皇权的需要C.中央官制尚不成熟D.统一战争已结束4.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5.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6.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7.有论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
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实行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B.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开创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8.史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0道题,每题1.5分,共60分)1、《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应是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情况,故①,含有此项均可排除,即排除B、C、D三项。
所以应选A。
2.《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赋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他不断革新。
西周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并使等级秩序稳定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各种礼乐制度。
④王位世袭制始于夏。
故应选C。
3.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秦始皇这样做是因为A.没有合适人选B.加强皇权的需要C.中央官制尚不成熟D.统一战争已结束【答案】B【解析】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是其核心。
虽然设立了三公九卿,但负责军事的三公之一却始终没有任命,体现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故应选B。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郡县制。
材料中“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农民起义之时各地官员不敢随农民军一同造反,因为郡县制推广后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反叛中央有极重的惩罚,这体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应选B。
5.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答案】B【解析】考查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统政府于王室之下”说明在废除宰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故B项符合题意。
古代是皇权专制,不可能和宰相分权,故A、C排除;D与史实不符。
故应选B。
6.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
唐代的时候,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掌国家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之权。
材料所反映的情况这说明在三省六部制之下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并未达到民主的程度。
故A、B、C均不符合史实。
所以应选D。
7.有论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
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实行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B.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开创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考查秦代的政治制度。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战国时期在小农经济出现后形成的;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是秦朝开创的,延续了两千多年,以后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就确立;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
故应选B。
8.史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这一变化A.提高了清朝行政效率B.消除了皇权相权矛盾C.扩大了清朝统治基础D.增加了政务处理环节【答案】A【解析】考查军机处。
清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一般都由皇帝亲信组成。
宰相制度早在明代就已废除,清沿革明制。
故B、C、D表述错误,所以应选A。
9.《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等人,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答案】A【解析】考查明代的内阁制度。
依据所学可知,张居正为明中期的大臣,宰相制度在民簇已废除,故C错误;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全在皇帝的信任与否,故A正确,B错误;六部直属皇帝,故D错误。
所以应选A。
10.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A.层层推荐B.注重门第C.唯才是举D.打击贵族【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材料中的关键词“宜与寒士”“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反应的是该制度中使庶族地位提高,官宦子弟不可混入,显然是对贵族特权的限制,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D。
11. “朕惟祖宗肇造区宇,有四方,开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
”“新朝立纲陈纪,当以国朝之成法,据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
”据此判断“朕”创立的政治A.中央集权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度D.三司制度【答案】C【解析】考查行省制度。
以及材料中“据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可知,该制度创立的时间必晚于唐宋辽金四个朝代,而在备选项中只有行省制度是在元代,出现的时间是晚于以上四朝。
A项出现在秦代;B项创立于隋唐时期;D项出现在宋代。
故应选C。
12.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播出使人们开始关注了这位特殊的皇帝。
下列的重大事件属于这位皇帝开创的是A.三省六部制 B.内阁制 C.军机处 D.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答案】C【解析】考查清代的军机处。
依据所学,A是隋唐时期;B是明代明成祖时;C是清代雍正帝;D是皇太极时期形成的。
故应选C。
13.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继业的故事改编的。
杨继业是前方打仗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是却受到皇帝、、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
文中“”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答案】C【解析】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
宋代的时候,为加强君权,削弱相权,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君权和财权。
BD都是地方官吏,与题意不符。
故应选C。
14.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该钟提醒的不能忘记的“前事”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太平天国变乱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答案】A【解析】考查《南京条约》。
1842年,中国咋鸦片战争战败,与1842年8月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故应选A。
BCD与题意不符。
15.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依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个台湾等给日本的情况。
故应选C。
16.“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要抓住材料中的要求“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A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C没有实践;D未促进中国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故应选B。
17.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
”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
”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 D.国民党败退台湾【答案】B【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依据材料的关键词句“近代”、“瀛东”、“辽阳”并联系所学可知,“瀛东”指日本,“辽阳”是辽宁的一地名,而“筹海患难防”指的是洋务派筹办海防不能救中国,即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实践上的破产,故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给日本。
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所以“故乡”指的是台湾,所以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清政府割让台湾,故应选B。
18.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考查《南京条约》。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联系《南京条约》的内容,在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自此之后上海发展速度加快。
故应选A。
19.“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A.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制度 B.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灭亡C.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答案】B【解析】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20.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答案】C【解析】考查义和团运动。
从题中“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可知因中国近代长时期受列强侵略,民众激起对洋人的仇恨,出现了盲目统统排外的情绪,这是不理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