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实践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国家创新体系 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   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布时间:2008-10-31] [已浏览:165次] [文章来源:营口市图书馆]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弗里曼对日本成功经验的总结,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我国着力构筑国家创新体系(2002年9月25日《中国审计报》)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界将全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工作发展思路将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始性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

强调自主创新,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

经验告诉我们,战略技术、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只能下决心自主创新;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在更高的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

——围绕构建技术支持体系,进一步调整科技力量布局结构,构建互动有效的国家研发体系。

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联合共建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基地。

——在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人才问题特别是尖子人才对于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当前,关键是要完善和实施以人为本的若干重大政策,力争在科研院所人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各种创新创业产权激励政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及其建设原则

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及其建设原则

2 0世纪 新” “ 按照其创始人熊彼特的观点 , 是指 技术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是将知识转 化为新产品 、 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过程。 科技是其 中的

来, 有关国家创新的研究迅速扩展到世 界各地。 作为
其研 究 的深化 ,区域 创 新体 系 ( einlnoai R g a invtn o o
外差异性的特征。地方” “ 是在描述地理范围上与“ 区 域” 相近的术语 , 它是 以行政区划角度与“ 中央 ” 的对 应词 , 多指省 、 市等行政区的地理范围。区域不同于
的国家制度 、 法律 、 政策等创新要素组成的体系 , 属
创新体系的宏观层次, 有明确的国家边界 , 创新资源
跨 省 区流动 有一 定 障碍 。而 区域 创新 体 系不 同于企
维普资讯
第 5期 ( 0 9 2 6年 月) 0
中 国科 技 论坛
机构、 部门组成 , 带有较 多的特色制度安排和更强的
地理 文化 色彩 。 当地 的地 理 、 言 、 化 、 语 文 习俗 与产业
过建立科技基础设施 、 配套资源 、 管理投入等措施协 助支持国家创新战略意图的实现 ,并从中促进本地 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区域问与区 域 内创新协调 发展 功能如北京 区域创 新体系的建 挥其扩散效应 , 要考虑天津等周边区域创新的分 还 工合作与协调发展 。 第三 , 创新活动定位不 同。一般地 , 技术创新过 程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创新能力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 得了一些好的成果 [。但对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 2 1
新 体 系 之 问 的 辩 证 关 系 及 其建 设 应 遵 循 的 基本 原 则, 目前还 少有研 究 。

小度写范文【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要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模板

小度写范文【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要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模板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要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做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

本文就学习和贯彻中央重大决策中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经过近年来的改革,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面向市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一支宝贵力量。

近二十多年,我国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依靠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实力和能力,要与基础雄厚的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创新较量,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体系,既要突出企业为主体地位,又必须坚持产学研的结合,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

政府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的来看:第一,政策是关键。

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包括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提供服务等多种措施,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策。

这次《规划纲要》60条配套政策中,约有40条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有关,在税收扶持、政府采购、加强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均有重要突破。

第二,政府投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第三,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

1982年美国盖尔研究所对70年代121个行业的635种创新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每百万职工提供的技术创新是大企业的25倍,50%至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1、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

2、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3)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3、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系统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十八大精神(多选题一)

十八大精神(多选题一)

十八大精神(多选题一)1、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A,B,C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A,B,D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总布局是(),总任务是()和()。

A,B,C,D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五位一体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建设构成。

A,B,C,D,EA、经济B、政治C、文化D、社会E、生态文明5、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等方面的工作。

A,B,C,DA、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C、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6、科学发展观是()。

A,B,C,D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C、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D、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好()方面的工作。

A,B,C,D,E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C、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E、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8、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

A,B,C,D,E、F、GA、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B、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C、完善基层民主制度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E、深化行政体制改革F、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G、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摘录三)——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摘录三)——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标, 形成 国 家科技 政 策与 经济政 策 协调 互动 的政 策体 系。建立 部 门之 间统 筹配 置科 技 资 源的协调 机制 。 加 快 国家科技行 政 管理 部 门职 能转 变 , 进依 法行政 , 高宏观 管 理能 力和服 务 水 平 。改进计 划 管理方 推 提 式, 充分发 挥部 门、 方在计 划 管理和 项 目实施 管理 中的作 用。三要 改革 科技 评 审与 评估 制 度 。科 技项 地 目的 评 审要 体 现 公 正 、 平 、 开 和鼓 励 创 新 的 原 则 , 公 公 为各 类人 才 特 别是 青 年人 才 的 脱 颖 而 出创 造 条
件 。重 大项 目评 审要 体现 国家 目标 。完善 同行 专 家评 审机制 。 建立评 审专 家信 制 , 强对 评 审过程 的监 督 , 大评 审活 动的公 开化 程度 和被 评 审人 的 知情 范围。对创 加 扩
新 性 强的 小项 目、 非共 识 项 目以及 学科 交叉 项 目给 特 别 关 注和 支持 , 重对 科技 人 员和 团队素 质 、 注 能 力和研 究水 平 的评价 , 鼓励 原 始创 新 。建 立 国 家重 大科 技 计划 、 知识 创新 工程 、 自然科 学基 金 资助计 划
维普资讯

国家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 要 (0 6 2 2 2 0 — 0 0年 )摘录三 ( )
— —
科技体 制改革与国家创 新体 系建设
3 推 进科 技管理 体 制改 革
针 对 当前 我 国科 技 宏观 管理 中存 在 的 突 出问题 , 进科 技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推 重点 是 健 全 国家科 技 决
革 国家科 技 奖励 制度 , 少 奖励 数 量 和 奖励 层 次 , 出政 府 科技 奖励 的重 点 , 实行 对 项 目奖励 的 同 减 突 在

十四五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路线图解读 -word版

十四五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路线图解读  -word版

白鸽学吧十四五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路线图解读看懂国家创新体系路线图:四项内容布局2021、"十四五"、2035三大历史坐标白黑吧规划纲要(草案)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则部署了 2021 年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

两者都指向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逐句梳理了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科技创新的15条主要任务,并对应整理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上述四大板块的13项主要工作。

这些举措在2021年如何落地实施,在今后5年如何有序推进,构成了一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路线图。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密钥 (5)关键词1:国家实验室 (5)关键词2:创新基地 (5)关键词3:核心技术攻关 (6)关键词4:科技创新中心 (7)关键词5:自主创新示范区 (7)关键词6:基础研究投入 (8)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何在 (9)关键词7:领军企业带头创新 (9)关键词8:科技成果转化 (9)关键词9:创业投资 (10)关键词10:企业研发优惠激励 (10)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破局 (11)关键词11:经费使用自主权 (11)关键词12: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11)白鸽学吧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难点何在 (12)关键词13:揭榜挂帅 (12)关键词14:科技开放合作 (13)关键词15:知识产权保护 (14)4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密钥2021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草案)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关键词1:国家实验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概况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随后,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都相继建立。

可以说,中国国家的创新发展是和新中国的成长同步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系统在不断发展演化着。

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阶段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张凤等,1999)。

1. 形成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这个时期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

这—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

这些科技的成就,不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促进了此后中国高新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等等;创新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的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它们的现实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

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鼓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期,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功效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份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获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新是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创新的实质是发展经济。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必须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有在世界最前沿领域开拓进取,也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3)在中国,创新的核心是要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4)创新不仅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表现在创新系统多元化的要素有效地使用与协同,构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获取、转移和应用的网络。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

(OA自动化)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OA自动化)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学院简介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已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成立之初,在中央的支持下,中科院迅速凝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科学家,组建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向科学进军”中发挥了先导和主力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率先打开与西方国家科技合作的大门,率先实行所长负责制、开放实验室,率先设立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

创办了联想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改革先行者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凝练科技创新目标,调整重大科技布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立现代院所制度,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

建院以来,中科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开创性科技成果,奠定了新中国的主要学科基础,自主发展了一系列战略高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带动和支持了我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攻克,为国家安全和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发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到建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通与无线传感试验网,成为网络科技和网络产业的开拓者。

——从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到煤制乙二醇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煤合成油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不断开辟我国化学工业的新方向和生长点。

——从陆相成油理论,到海相成油的探索,为我国摘掉贫油帽子、大规模开发油气田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构建继续教育创新体系


前 言
纛 胡锦涛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要促进 国民 骥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 自 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
霉 国家。 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自 是我国 应 一 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 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 _ 的战略主线, 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 标的 根本途 _ 径。为此, 提出了 00 我国 在2 1 年建成若干世界一流
维0 3
文章编号 :0 1 7 4 2 0 )2— 0 4— 2 10 —8 9 ( 0 8 0 0 0 0
毒 盆曩 叠
CEGEJO HNRNIV A U
豢 囊 囊建 壤 建

摘 继 续教 育的 创 新 体 系 , 以便 更 好 地推 动和 服 务 于 国家创 新 体 系的建 设 。 关键 词 : 国家创 新 体 系 ; 续 教 育 ; 新体 系 继 创 中图分 类 号 : 7 G2 文献 标 识 码 : A

制度 、 文化 、 资源 、 大小 、 科技 和经济发 展水 平等 国情 有 关。 比如 , 界上 的主要创 新型 国家 : 国和 日本 , 世 美 其创 新体 系就 非常不相 同。 美 国 , 们在 高等教 育 在 他 领域 形成 了一种 国家和私 人之 间 的合 作关 系 ,并在 这 方面让 许 多世界 一流 的大学 同政府 和 商业实验 室 有 了很好 的结合 。 政府 提供 大量 资金 , 立和公 立学 私 校 之 间进行 竞争。 不仅提 高 了科研 技术水 平 , 这 更能 让 每 一个 勇 敢和 不 满 的天 才 去尝试 他 自己的方 法 , 更 提高 了人们 自主创 新 的能力 。 由于能让 实验在 起 步 阶段就 同新技术 和 商业模 式相结合 ,并 尽快使 来 自大学 实验 室的概念 商 业化 ,他 们在 许 多生物技 术 和 软件 业等领域 就取 得 了明显 的优势 。 而 日本在这 方 面也做 了很好 的改革和 尝试 。其政 府将所 有 日本 的国立大 学转 向 “ 司化” 公 ,以振作科 学 家为 民服 务 的心态 , 使他们 变得 更加灵 活和更 富创新 意识。日 并 本各 地都 涌现 出了新 的联 营公 司和财 团,这使 大学 实 验 室 、政 府 预 算 和企 业研 发 之 间 的联 系更 加 紧 密。 而在 2 0 从 0 0年和 2 0 之 间 , 0 3年 日本 大学 中的研 究商业化 的项 目从 3 5项就 增加到 了 8 0项 。 1 0 据此 , 中科院根据我国的国情 , 《 在 迎接知识经 济 时代 , 设 国家创新体 系》的报告 中指 出, 国国 建 我 家创 新体 系可分 为知识创 新 、 术创 新 、 识传 播和 技 知 知识应用四大系统。 中, 其 国立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 为主, 同时进 行知识 的传播 和 转移 ; 业 以技术创新 企 和 知识应用 为 主 , 同时进行 知识传 播 ; 等院校 以知 高 识传 递和 高层 次人才 培养 为主 , 同时进 行 知识创 新 和 知识转 移 ; 政府 的职 能将 以宏观 调控 、 创造 良好 环 境 和条件 、 供政策 指 导和服务 、 提 促进 各部 门间和 国

国家创新体系大厦巍峨

国家创新体系大厦巍峨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20年 ,国家组织了6 7 01 4项重点技术创新项 目和12项 39
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项 目,完成了8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及鉴定验收。新安排高技术产业化重 O
大专项和示范工程2 0 2 多项。 这一年, 国共取得省部级 以上科技成果2 36 , 中应用技术成果2 96 我 8 7项 其 4 6 项,全年受理 国内外专利申请2 38 件,授权专利145 件,分别 比上年增长l.% .% 0 52 12 2 9 3和85 ,签订技术 合同2 万项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 0 4 0亿元,比上年增长2 .% 3O 。
际论文 被 引用 的篇数 和次 数更 是有 了显著 提高 。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几年来,国家加大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技术改造 的力度 ,企业科技 ,比上年增长5% o ,占企业产品、
商品销售收入的16 % .9 。与此 同时,启动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等试点,建立起生产力促进中心,积
在全球经济走低的形势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2 0年。我国高新技术 01
产品的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015 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 00 达 ̄ 10 .3 3 5 。占商品进出口总 额 的2 .% 17 ,比上年提高28 .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重达到l.% 7 5 。比上年增加26 .
科 技 创 新 的 社 会 条 件 和 人 才 培 养
当今 社会 经 济发 展形 态 表 明,谁拥 有 了 “ 础创新 ”,谁就 掌握 了主动 权 。这 也 可 以说 是发展 中国 基
家实行超越战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 “ 捷径”。基础研究成果一旦与某种社会需求相结合,就能实现 “ 基础创新”,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成为整个创新流的源泉 。美国在电子学领域突出

陈至立:中科院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陈至立:中科院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是鼓 励 社 会 投 资 、 引 外 资 和 国 家资 金 吸 支 持 的导 向标 . 又是 国家 制 定 优 惠政 策
支 持 的重 点领 域 。 高 1 百 分 点 。每 年可 减 少 约 10 个 0 0万
“ 五” 九 以来 . 国家 政 策 引导 和 扶 在 持 下 。 国资 源综 合 利 用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我
境 压 力 , 进 经 济 社会 可 持 续 发 展 发 挥 促 了重 要 作 用 。
“ 国 固体 废 弃 物综 合 利 用 率 若 提 经 济 和 社会 效 益 。 缓 解 资 源 约 束 和环 我 对
根据 《 意见》发展 目标 。到 2 l 吨废弃物的排放 ; 00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
重 点 工 程 ; 善 激 励 政 策 , 好 政 策 落 完 抓 实 ; 强 技术 创 新 , 加 推动 技 术 进 步 ; 强 加
具 程 、大 宗 固体 废 物 资 源 化 利 用工 程 、 再 相 关 政 策 中 。 体 举措 包 括 加 强 制 度 建
障措 施 。 这 是 我 国 “ 一 五 ” 间 资 源 十 期
3 %和 4% : 业 固体 废 物 综 合 利 用 率 5 0 工 达 到 6 % ,其 中 粉 煤 灰 综 合 利 用 率 达 0 到 7 % , 矸 石 达 到 7 % ; 要 再 生 资 5 煤 0 主
难 0 利 源 回收利用量提高到 6 %。 5 木材综合利 位 、 利 用 储 量 开 发 5 0万 吨 。 用 采
维普资讯
—————]

国家发改委确定六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罐
中 国化 工 网 2 0 0 7年 1月 2 日讯 5
用重点发展领域。 同时 , 发 挥 指 导 、 为 示

科协组织服务、促进企业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

科协组织服务、促进企业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
对 新 知 识 加 以消 化 、 吸 收 和 应 用 ,产 生
当前 科协组织服务 促进 企业创新的实践
1 、推 动 科 技 知 识 向企 业 的传 播
不过 ,市科协的这一做法 实质上是 科协投 资办研 发实体 ,已超 出国家创 新 体系的理论 范畴,也超 出了科协 组织传 统的工作范围,其发展还有待观察。 4 、承接政府 职能转移 在西方 ,作为第三部 门的科 技社团 以其 中立 、超然 的地位承担着许 多政府
难 题 、 开 展 咨 询 、提 高 员 工 技 术 技 能 水
接和 推 动作 用 。企业 是 技 术创 新 的主 体,是 国家创新体 系的核心 ,为企业服 务,促进企业创新 发展是科技社 团在 国 家创 新体 系中的核 心任 务之 所在 。 长期 以来 ,科 协组织在服 务、促进 与提升企业创新方 面做 了大量 的工作 。 20 年全 球金融危机爆 发 以后 ,科 协组 08
本地化 ( o a i e )的知识溢 出, 知 1clzd 使 识更好地 适用于企业 生产实践 。这是 企 业长久 以来关注 的焦点 。 针对 这个 问题 ,科 协组织帮助企 业 采取 了多种方式推动解 决。前面提到 的 院士专家 工作站 、科技 专家服务 中心 等
促进知识 的流动是建设 国家创 新体 系的重要任务 。按 照熊彼特 的观 点 ,创 新与发 明有很 大的区别 ,发 明如果没有 实现市场价值 就没有实现创新 。科 技知
全国企业科协工作 研讨会在北京 召开 , 通过对会议材料 的整理分析 ,基 于国家
创新体系 的视角 ,我们对 当前科 协组织
服务、促进企业创 新工作 的实 践进 行归 纳总结,并提 出一 些思考 。
再造 。知识溢 出和经济 增长有密切 的联 系 。在 国家创新体系 中,企业 的创新 主 体地位要 求其不断地接 受新知识 ,同时

学习江泽民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

学习江泽民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

○张全新 林辉基学习江泽民关于创新意识的论述 江泽民同志极为重视并反复倡导创新意识。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一系列重要报告、讲话和批示中都在突出强调和论述这个问题。

全面深入地学习这些重要论述之后,就会体会到,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论思考,形成了关于创新理论的新的建树。

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论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整体上关系着中国的跨世纪发展和腾飞。

一、“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使人们能够立足于21世纪发展而充分看到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战略意义,江泽民在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期间同科技界委员座谈时深刻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他对这一趋势归纳了几个重要特点:“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二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科技、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三是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

”这样,江泽民要求大家应特别关注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知识经济”。

正如他在会见两院部分院士时进一步强调的,“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他概括说,“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为此,江泽民突出讲到,“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由此可见,跨世纪中国必须宏扬创新精神,建立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这不仅愈显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正基于此,江泽民在今年2月4日就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作出批示写道:“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内容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内容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内容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创新: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主要涉及到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等知识产生、扩散和应用的过程。

技术创新: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主要涉及到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研发、试制和推广过程。

管理创新: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创新基础设施: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包括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创新服务体系等,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信息和智力支持。

创新资源: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

创新环境: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外部条件,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对科技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创新文化:这是科技创新体系的精神层面,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等,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在动力。

总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加强建设和完善,以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1)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 (1)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意义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科技政策界讨论的热点。

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从国外引入的概念,产生于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得自于日本等后发工业国家的发展经验。

但国家创新体系对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在我国,长时期以来,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的核心。

企业总是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企业规模的增长。

而产品却可以几十年一贯制,如解放牌汽车便是。

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产品生产的单一,不能以创新的产品来丰富市场,这种在低技术层次上的产量能力的上升,并不是一件喜事。

一旦这种生产的扩大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产品过剩、积压便难以避免,经济发展便会陷入困境。

我国现在的钢铁、纺织等的生产产量都成了世界第一,但同时,我们又进口大量的钢材、面料等原材料。

许多产业并非都是生产能力不行,而是没有创新,最终造成了企业濒临破产的局面。

因此,是到了用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时候了。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从技术创新到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起源于市场经济国家。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的报告中,对国家创新体系做了如下定义: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把这些看成一个整体就称作国家创新体系。

其中,“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一般被认为主要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

广义上讲,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宏观的、综合层面的体系,它是一个网络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组成。

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

其中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知识传播系统不断培养和向社会,特别是研究部门及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知识应用系统则使科学和技术知识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这四个系统既各有重点又互相交叉渗透,互为支持条件,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体系"课题组
【期刊名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年(卷),期】1998(20)3
【摘要】十五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这是我国跨世纪的奋斗目标。

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握国际发展趋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总页数】5页(P81-85)
【关键词】知识经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
【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体系"课题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9;F124.3
【相关文献】
1.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J],
2.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告上的批示[J],
3.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J], 高新让
4.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J],
5.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J], 柏万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主创新学习心得

自主创新学习心得

自主创新学习心得自主创新学习心得篇1(一)知识创新工程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不能简单否定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来之不易的科技基础,更不能脱离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知识创新工程实践证明,我国完全可以也必须走出“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道路,“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在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在实践中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应建立功能互补、竞争合作、联合互动的关系,共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共同成为面向全社会的知识创新源头,共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

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具有不同的职能定位与分工。

国家科研机构必须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着力开展定向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以及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公益性创新。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与企业是创新价值链上职责功能不同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现代高技术产业发展初期,大学、国家科研机构通过自办企业,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应是技术创新投入与行为的主体。

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应从技术创新领域完全退出。

从我国国情出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必须致力战略高技术和关键公共技术研究,仍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必须组织相当力量,持续开展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应用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和产业孵化。

但在实现规模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则应自觉与社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走社会化之路,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规模产业化的主体,而不能只从部门或单位小团体利益出发自我循环,将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成为不公平竞争的基础,将科技成果孵化的企业仅仅作为获取本单位甚至个人荣誉与利益的手段,否则必然会束缚和限制创新成果规模产业化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技创新
!" #$ %&’()* +$)
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实践 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白春礼
管理制度、 分配制度、 评价与 激励制度等改革初见成效; 创 新文化建设进入规范有序的 新阶段, 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 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 一)体制机制 改 革 与 管 理创新 我院从国家战略需求和 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 实践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江泽民同 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知识 经济时代的挑战,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 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年 $月, 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批准我 院率先进行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作 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先导、 示范和重 要组成部分。 我院以知识创新工 %年来, 程试点为中心, 锐意创新, 各项工作迅 速发展, 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创新能力 显著提高, 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 现, 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增大, 科研教育 基础设施和园区环境逐步改善; 科技布 局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人事制度、 经济 世界科学发展总体趋势出发, 进行了建 影响最为深远的 院 %&年来涉及面最广、 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 运行机制改 革和管理创新, 初步形成了适应科技创 新和产业化要求、 与国际基本接轨的体 制结构和制度体系。
原则, 严格进入试点程序, 基本完成了 研究所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 全院研究 机构由!""# 年的 !!" 个减少到目前的 #* 个, 其中 !* 个技术开发型研究单位转制 成为企业, 并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 行了院部和分院机关的改革。 我院实施了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 划, 确立了信息科学与技术、 生命科学 与生物技术、物质科学与新材料等 " 个 优先发展领域, 部署了一批重大创新项 目、 重要方向性项目和领域前沿项目。 经国务院批准, 我院率先进行了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成立了“ 中国科 学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进一步加强 了对院所两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截 止 (&&( 年 底 , 院 属 企 业 已 完 成 改 制 占需改制企业总数的 "), 。 )%+家, 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 我院对研究 生教育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 正式成立 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形成了以研究 生院为主体的网络式研究生教育体系。
)+ 为社会 可 持 续 发 展 做 出 了 重 要
创新贡献 相继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籼稻全 基因组草图、 全基因组精细图以及粳稻
,号染色体精细图,研究成果分别发表
《 科学》 ( 、 《 自然》 ( 等世 -./01.0) 234560) 界顶级学术刊物上, 这标志着我国已成 为基因组学研究强国之一。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大鼠附睾中一 种抗菌肽基因及其生物功能, 对解决精 子成熟异常所引起的不孕、 研究男性避 孕药物, 解决我国的人口与健康问题都 具有重要意义。 获得了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群体, 标 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世界一流的体细 胞克隆技术, 成为世界上掌握该技术的 少数国家之一, 为实现我国家畜克隆胚 胎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围绕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 西部行动计划” 取得重大进展。 开展了 青 藏 高 原 水 资 源 、江 河 源 地 区 生 态 环 境、 新疆干旱区生物多样性、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 草) 等调查, 取得了一批反映 区域生态现状与演变的原始数据, 建立 了$个试验示范区,为我国西部地区退 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科 学依据, 提出了资源保育与高效利用的 有效途径。 重要农作物优质高产技术取得重
)**(年增加 ’)&。
( 三) 科技竞争能力与成果产出 在知识创新试点推动下, 我院科技 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高水平科技创新成 果不断涌现, 高质量的论文与专利产出 快速增长, 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迅速。 成果
!+ 取得了 一 批 对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和
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创新 我院研制成功的“ 龙芯” 芯片, 体系 结构设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标志 着中国人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 用 789 芯片; 曙光 #""" 超级服务器实现 了高性能和通用性的和谐统一, 在整体 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技术( 如 机群操作系统和并行编程环境等) 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 成功开发了“ 红 旗 :/1; 操作系统并推向市场, 在计算机及 5<” 信息系统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 意义。 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取得突破 性进展, 在千吨级中试规模装置上打通 了流程, 成功取得了第一批合成油粗样 品, 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煤合成油 催化剂和浆态床反应器的核心技术, 为 合成油工业示范及其产业化奠定了技 术基础。 解决了高性能机器人研制与工程 应用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开发出机 器人及周边设备系列产品,为汽车、 摩 托车、 工程机械和家电等行业提供了机 器人设备与系统, 为企业新增产值近 *" 亿元。 承担了神州载人飞船应用系统总 体工作, 研制了有效载荷和相关材料与 器件, 开展了生物、 材料等一系列空间 科学试验,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外, 作 为国防科技创新战略方面军, 我院在国 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方面还做出了许多 重要贡献。
3## 位 科 学 家 在 国 际 组 织 中 担 任 职 务 ,
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 二、 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践看国 家创新体系建设 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是我国国 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 我们深刻体会到, 加快建设 ;年的实践, 适应知识经济、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 迅猛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是非常及时 和十分必要的, 是关系我国实现“ 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同时, 我们也深刻 化 <目标的战略举措。 认 识 到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建 设 是 一 项 长 期、 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在十 六大精神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指 导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观念和理论上不断创新与 发展。 ( 一)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创新体系 的认识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科研机构、 大 学、 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 它能够 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 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 协 调发展。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国家 创新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 —从创新单元看, 国家创新体系 —— 由国家科研院所、 大学、 企业与社会研 发机构等单元组成。这些单元分工明 晰, 特色鲜明, 功能互补, 相互协同。其 中,国家科研院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围绕经济建设、 国 家 安 全 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开 展 基 础 性、 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活动; 研究 型大学是基础研究、 高技术前沿探索的 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基地; 企业则是应 用新知识、 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 主体。 —— —从创新过程看, 知识创新活动 是经济价值链中核心的一环, 国家创新 体系由知识生产、 知识流动、 知识应用 等部分组成。 国家科研院所主要从事竞
#+ 在基础 研 究 方 面 取 得 了 一 批 具
!""#$! %&’()&( * +(&,)-.-/0 ’)12%+30 -4 &,’)5
!!
!"#$
科技创新
!" #$ %&’()* +$)
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创新成果 在纳米科技研究领域, 成功制备出 超长、 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 合成 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 发现了碳纳 米管在室温下具有优异的储氢性能; 在 世界上率先制备出高纯、 高密度、 在室 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能的纳米铜。 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的研究取得 了重要进展。合成了 ! 种远离稳定线的 重 丰 中 子 新 核 素 和 "# 种 质 子 滴 线 核 区 新核素;在 $%&’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 实现了高温长时间可重复等离子体放 电和高参数等离子体放电, 该装置成为 世界仅有的 ( 个可进行高参数稳态条件 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实验装置之一。 在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 究方面, 提出了溶剂促簇能力等若干重 要创新概念, 不仅对理解有机分子在生 命体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 且对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具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 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古生物研 究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 新的脊索动物 海口虫的发现, 揭示了脊椎动物祖先阶 段特征, 被国外学者称之为“ 人类重塑 生命历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辽西中生 代鸟类及鸟类的早期演化研究, 填补了 从始祖鸟到现代鸟之间进化的空白环 节; 在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 鸟类 羽毛起源、 哺乳动物和真兽类起源等研 究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述研究在 和 世界顶级学术刊物 《 科学》 ( )*+,-*,) 《 自然》 ( 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012,)
队伍结构趋于合理。调整后, 各试 点 单 位 科 研 岗 位 占 岗 位 总 数 的 (#+’& , 管 理 岗 位 占 (+*& , 技 术 支 撑 岗 位 占 具有博士学 ’+,& 。在岗位聘任人员中, 硕士学位占 !)& 。中青年 位的占 !’+$&, 已成为科技队伍的主体, ,$ 岁以下的青 年 科 技 人 员 占 ’,+%& , ,$ 岁 以 下 的 研 究 员占研究员总数的 $,+(&。 以研究生为主的流动队伍发展迅 速。!""!年, 全院在学研究生总数达!+# 万人, 较 )**( 年 增 加 了 一 倍 , 其中博士 研究生近 ) 万人; 在站博士后 )#"" 人, 较
在我国发表高水平论文最多 论文 ’3 篇; 的前 (# 名科研机构中, 几乎均为我院研 究所。全院专利申请量大幅上升, 在
院持续多年在两国轮流举行中美青年 科学家前沿科学研讨会, 与德国马普学 会共建了一批青年科学家小组; 我院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