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发布时间:2021-02-19T10:53:45.95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作者:罗振盛[导读]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广东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罗振盛 519082摘要: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养成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制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体质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会一直伴随学生学习生涯的学科,而小学数学又是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学科,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合适不过的。
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升创新能力人类创新思维的基本条件是想象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基础。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为严重,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进而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高。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禁锢,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河南睢县实验小学康喜兰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小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蕴含在知识的发生、拓展、应用过程中动态形成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结合解题策略的沟通、比较、总结中,渗透数学的思想,使数学课堂显示出丰富的教育内涵。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转化思想、分类思想、符号思想、集合思想、统计思想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
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
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
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
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
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
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教学困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教学困境【摘要】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数学基础不牢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以及家长对数学教育的认知偏差等问题。
解决这些困境的关键在于加强数学基础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改进和努力,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困境、数学基础、学习动力、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家长认知、加强基础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学科能力的关键阶段,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学基础不牢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以及家长对数学教育的认知偏差等方面。
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不牢固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后续学习困难,需加强基础训练。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缺乏启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内容,需丰富教学内容。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顾广林(225312)§1问题的提出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一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是没有真正做好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2了解影响初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原因§2.1教材的原因目前的小学已全面进入新课改,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降低幅度较大,且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初中学习中经常是变量,几何变换和逻辑推理.且小学部分复杂的内容也转移到初中阶段学习.这样小学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因而初中教材在知识、编排体系和教学要求上都还不能很好地衔接小学教材. §2 .2环境与心理的原因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六年级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初中,认为小学学习任务已完成,目标已达到,整个身心完全放松.在两个多月的暑假中,基本不再复习小学数学,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思想继续松懈,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上课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不认真完成作业,知识、能力上的问题越积越多;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2 .3教学方法的原因初中上课容量大,而且在讲授时,常常是知识点一出来,马上就是一道中考题,立即就拔高,当然,学生听不懂,只有自己看书,自己学,这样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在小学课上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一到初中就被抹杀了.因而产生初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法.教法上未能与小学教法衔接上.§2 .4学生学法上的原因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善于归纳总结规律,在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3掌握小初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点搞好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小学初中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初一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3.1算术数与有理数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3.2数与式初一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过,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还可以表示0,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便更有居高临下之感.§3.3由算术数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初一的“空间与图形”内容主要有“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全等”.对于“走进图形世界”的教学,要把握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把握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对于“图形的全等”的教学,要把握由“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4做好小初数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4.1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初一学生的兴趣何在? 实际上兴趣随时都会产生,对于刚进入初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对“新”的学习的兴趣,我们教师如何利用好,值得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的学习,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面子又薄,更需要肯定.为了激发学生兴趣,(1)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要再现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2)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2做好学生的心理衔接我们可通过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明白整个知识在初中的布局;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初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五是给学生讲情在初中学习数学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心境的创设,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初中数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位学生在一周内都能有1-2次机会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精心编制试题,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能及格.作业批改认真、细致、耐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当面批改最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种成功感,拓宽心理情境,使学生热爱数学.§4.3衔接好教材内容小学初中教材内容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初一上学期抽象概念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初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加强对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钻研,找准知识生长点,衔接好新内容.§4.4利用学生的思维特征,衔接好小初教学方法小学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初中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有较好的衔接.开学前,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初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初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初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教学中,随时注意多渠道的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可以在学生上初中一周或半月、一月后就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深度.在不影响整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先放慢教学进度,适当减小课堂容量,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数学教学.§4.5加强学法指导,衔接好学习方法§4.5.1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一类一类地及时反思、回顾、总结、提升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细致的工作,比如:怎样做笔记,怎样复习,怎样回顾、反思,都要—一地给以指导.§4.5.2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4.5.3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去更进一步地去探讨和研究.此文已在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教育参考》上发表。
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近年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不少教师和家长对其教学质量提出了质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1. 教材内容过多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较多,导致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都比较短,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匆忙带过,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2. 缺乏趣味性部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这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数学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薄弱,无法在后续学习中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学习兴趣。
4. 教学方式单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数时间都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课后练习”模式,缺乏互动性和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解决对策针对教材内容过多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精简教材内容,侧重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确保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重点,切忌匆忙应付。
为了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或者游戏等形式来讲解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3. 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特别设计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引入跨学科知识为了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知识。
比如结合艺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知识,以跨学科的方式来讲解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特点:
1. 循序渐进
小学数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学生经过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一系列学习和实际操作,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按照学习步骤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注重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小组活动、课堂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突出启发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突出启发性。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4. 贴近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强化数学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从愉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5. 强化巩固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巩固复习,强化学生的复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测试、家庭作业、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强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按照以上特点进行教学,通过循序渐进、实践操作、启发性、贴近生活、强化巩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教师要 激发学生 的参 与兴趣 , 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子日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 , 爱上数 学 , 首先要 激发他们对数学 的兴趣 ,
采取 的措施等方面 , 浅谈如何做好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
想、 演、 练 。在形式 各异的“ 动” 法中, 让“ 静” 态的书本知识 内化 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中 ,进而在探索 中学会思考 ,学会学
习。
可能把每种知识 的应用形式和各种题型全讲 细 ,只能选择讲一 到“ 动” 态 的思维活动中 , 进而激活整个课 堂 ,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
习方法 , 致使学 习困难 较多 , 完成 当天作业 就很 困难 , 更没有预
集中; “ I l i O N” , 即仔细看清教师的每一步板书演算 ; “ 手到” , 即适 当做好课 堂笔记 ; “ 口到 ” , 即随时 回答教师 的提 问 , 以提高 听课
学 阶段 , 如何使他们 自觉接受新 老师的教育 , 情感的因素十分重
要 。小学教师对学生是非常关爱的 , 因为学生年龄偏小 , 教 师对 效率 。3 . 及时复 习, 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养成及 时复习的习惯 , 他们处处关 心。初 中教师要把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关爱 延续 复 习时要 以课本与课堂笔记为主 , 回顾课堂上教师所讲 内容 , 如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教 学活动 的各个环节 , 在为学 生提供充足 的、 典型 的、 较为完整 的 感性材料 的同时 , 要精简教 师活动量 , 加大学生活动量 , 给学生
创设动 眼 、 动手 、 动 口、 动脑 的条件和机会 , 让学生去读 、 听、 议、
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性极强的教学,在小学的学习中,数学是孩子们进行逻辑思考、推理和计算的基础。
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非常明显,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浅显易懂。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容易接受不了过于抽象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要尽量让孩子理解,理解后才能掌握。
比如,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用手指来教孩子,让孩子看到实物,从而更好地理解。
二、教学难度由浅入深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按照难度由浅入深的顺序来教,从基础概念和基本目的开始讲起,逐步引导孩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不断拓宽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如,小学数学的减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引出的,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概念。
三、注重练习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注重练习。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课程,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让孩子们通过例题、练习题、试题的不断训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的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孩子思考和讨论,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发现,注重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的反思,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题型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深度,加深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让孩子们逐步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衔接
象、 由特殊 到一般 的飞跃 , 学 生 在 理 解 上
中时 , 由于环 境和教学 的对 象变 了 , 特别 是 对他 的老师持 有一种 既畏 惧又信任 的 心理状态 ,往往 对老师采取琢磨 的态度 , 因此 , 教师要 以火一般 的热情去温暖学生 的心 田, 消除学生 的心理 障碍 。二是利 用 课 内和课外有 利时机 , 对不 同层次学生开 展一些形式 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 , 诸如 抢答竞 赛等 , 活跃 学生 的身心 ,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学生的思维特 点是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 他们 是在听 到、 看到 、 感 受到 的同时进 行 思维的 , 小 学教 师一般采 用的是 与之相 适 应的教 学方法 , 而中学数 学 , 则 需要逐 步
必须着 力解决 的。 对策 : ( 1 ) 在小学算术数 生从 小学升入初 中, 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 思 , 由听到的和 观察到的去联想、 猜想 、 归 生课堂笔记。 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
法则的教学 ,对那 些容 易混淆的概念 , 容 在的时期。鉴于这些特点 , 记笔 记服从 听讲 , 要掌握记录 时机 ; 必须注意两个 学生 : 易错误 的计算 , 反 复加 强巩 固练 习 , 使 学 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 刚入初 记要点、 记疑 问、 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 记小 生尽 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结、 记课后思考题。 3 .课后复 习巩 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 导。刚上初中的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 成书面作业 , 忽视必要的巩 固、 记忆 、 复习 ,
以致 出现 照例 题 模 仿 、 套公 式 解 题 的 现象 ,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从孩子们接触数学开始,教育孩子们如何认识、理解、应用数学知识,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学科。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篇文章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孩子们在小学时,对于抽象的数字概念理解较差,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给予他们生动的形象再现,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利用生动的故事、图片等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小猫吃奶的故事情境,教孩子们掌握加减法运算的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推理、举例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点;或者通过直观的几何形状让他们进行排序、分类和描述等方面的数学应用。
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的体验,既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做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者,任何学生都是活跃参与者,主要特点是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频繁、思维交流充分。
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主性思考、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更加深入。
例如,来到一道难题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互相思考和发掘,共同进步,在互动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三、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更具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更直观、生动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
例如,在掌握完整数的概念后,可以借助“数学接龙游戏”类似的游戏来进行练习和加强运算;或者让孩子们在贴图板上进行几何图像的拼凑和构建,开发他们应用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力。
以上几种数学教学策略只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特点及具体教学要求,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素材、故事、游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感。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够在中学阶段有更好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上更加得心应手。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给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重视实践性教学,促进知识的应用和转化。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游戏、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识的应用和转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兴趣培养。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实践性教学等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教学,把解决问题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
结合低段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教学二年级两步应用题时:创设了一个游乐场的场景,游乐项目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活动项目,通过师生自然的交流,导入新知。
让小朋友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指着图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都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自己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想清楚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的形式,自己探究算法,老师适时指导。
然后让学生检查自己试做的答案是否正确。
反思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小结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哪些新知。
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然而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需求的变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单一,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训练,缺乏趣味性和实际操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缺乏与生活的联系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往往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3.重视应试训练,忽视思维训练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偏向应试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要求较少。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薄弱,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对策1.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启发式的教学例题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重视数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合理的教学对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
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传授。
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石,如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术语以及相关的运算符号与计算公式,都要强调进行传授。
对于基本数学原理,要以实际例子为基础,在真实的背景中讲解,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概念。
其次,要重视数学习得方法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孤立学科,一般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要教会学生用其他科学中的知识和方法,灵活的运用数学原理进行求解,可以让学生树立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
再者,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练习的重要性。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规律,不能过度依赖实验,而是要在实验之上加以深化。
练习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能够回答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老师和家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快乐,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日常的辅导工作,督促孩子勤奋学习,培养学习兴趣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要求老师对基本原
理和方法有清楚的理解,并将其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理解更深入,并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国家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了全面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面对现今的数学教育现状,教师们应该积极思考,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1.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但是现实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2.教学内容不足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虽然丰富,但往往只能接触到数量、计算、几何等方面,缺乏数学思维和应用实际的知识体系。
3.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缺乏,缺乏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过时的教育模式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二、应对策略小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说数学游戏,老师可以运用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授课,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乐观性。
老师可以设定数学问题,通过出题竞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当然,教育模式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这首先需要教师们对于数学教学的全方面把握和理解。
除了数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注重于数学思维和应用技能体系的培养。
老师可以尝试从数学学科本身展开思考,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拓展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之外进行实际应用。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上,从园丁模式转化为引导模式,让学生对于问题产生了自我思考,并寻找着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3.灵活开展教学活动数学教学是需要创新的,尤其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上。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将数学课堂活动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比如使用画图、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训练来巩固学习成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民教育,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探索,以满足繁荣祖国的未来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四个特点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四个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针对性强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下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此外,小学数学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会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启发性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的概念时,教师会通过实物、图形、游戏等途径,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抽象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会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
例如,在教学几何学时,教师会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存在,并进行相应的抽象概念理解。
此外,小学数学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教师会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和推理思路,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4.个性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策略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会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他们夯实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会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针对性强、启发性教学、抽象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和个性化教学四个特点。
这四个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赵继凤(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河中心小学,河北承德067300)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初中数学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能力。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一)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目前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这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实践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组织和引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和分析问题。
(二)教学的趣味化特征表现较为明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小学数学课程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表现出更多的趣味性特征,更注重周围环境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增加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可以积极探索这些丰富有趣的知识。
(三)教授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高等教育不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数学主要强调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数学也比小学数学有了很大的拓展。
初中数学引入了平面几何、二元方程等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 握 由 “ 性 认 识 ” 向 “ 性 认 .把 感 理
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意在为广大一线教 要在算术数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 以下两点 :一是调整 ,将 已有知识 ( 小学
师做 好小学 到初 中数 学教 学的衔 接提供 概念 ,使学生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 数 学应用题 中的数量关 系)纳入 到新知识 参考.
一
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对容易混淆的 ( 中学数 学应 用题 中的数 量关 系) 中 ;二
衔接
抽 象、由特殊 到一般的飞跃 ,在教学 中 , 形 世 界 ( 要 是 认 识 生 活 中 的 立 体 图 主
一
以苏科版 课标教 材为 例 ,七年 级的
方面 ,要注意 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 形 ) 、 “ 面 图 形 的 认 识 ” “ 形 的 全 ” 平 、 图
“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 的内容主要有 “ 有 示数和数量关系 的方法 ;另一方面 ,要注 等 ” .对于 “ 进图形世界 ”的教学 ,要 走 理数 ” 用字母表示数 ” 、“ 、方程 ( 一元一 意挖掘 中 、小学 数学教 学 内容 的内在联 把握由 “ 感性认识 ”向 “ 理性认识”的过
学 习的 “ 关 ” 难 ,对教 师来 说尤 为重要 . 时 ,教师的正确 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在 于受思维定势 的影响 ,对代数方法 的理解 下 面 ,笔者将 从教学 内容 、教学 方法这 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 还 有 一 定 的 困难 ,因此 ,在 教学 中应 注 意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浅谈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成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如何上好数学课,使学生喜欢上我们的数学课呢?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
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
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
大溪学校:滕国保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
重要资源。
在对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新教材的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
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
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
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
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
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
挑战,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作为“组织者”的我们任务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引导者”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
“合作者”的任务是参与小组研究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师生对话,交流互动,必要的解疑、补充、讲述、总结、板书等。
在此就新老教材的教学而言吧:老教材的教学,重心是“教师教”。
新教材教学重心是“学生学”。
新教材的教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体验到平等、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其乐无比。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倾听、赏识、激励
新教材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例如:新课程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的植树问题教学,如果教师一来就出示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不妨老师穿插语文知识引导学生。
如:我们生活的环境美吗?学生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美!因为这学期我们学校搞了绿化校园建设。
那么,同学们请你们联系校园实际情况,怎样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美呢?学生们都各抒己见:栽花、种草、植树〃〃〃〃〃〃这时就很自然地引导到植树问题上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这样教学起来就不费劲了,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就顺利展开了。
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例如:我教学的班级有25人,学习上有优、良、中、差四个等次,但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待这个班级所有的学生。
只有学习好才是优秀的学生吗?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
比如:班上的徐某同学与王某同学两人,他们虽然是班上成绩优越的学子。
但他们在体育、劳动方面就有所欠佳了。
又如:班上的杨某同学与李某同学在学习上称不上
是优、良、中这三类学生,但他们在干劳动这一项上可出色了,他们出色的表现令你感到震惊。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从校园外背土填花坛,他们每次都背得满满的,并且比其余的同学多背了几次,这样的同学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你能说他们不优秀吗?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说的很有道理。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一)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
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大家相信你一定行。
”遇到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的说给老师听听”。
回答问题后及时给予表扬。
如:“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说得不错,老师听得非常清晰,声音又洪亮”。
又如,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回答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不现产生厌学之感。
如可以用“这次比上次进步多了,相信你下次回答问题肯定会比这次更好的〃〃〃〃〃〃”。
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二)“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机械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
如教学“三角形”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
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数学书第八十页,看一
看书上的这些“三角形”与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一样吗?然后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表格(事先提供)。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
超市的价格标签,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数学学习的源素材。
如教学“生活中的小数时”,结合超市商品的标价,出示一位售货员卖一瓶绿茶3.50元,一本练习本0.50元,每千克糖果7.90元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把获得和信息和大家分享,学生依依说出获得的信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内容的教学。
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面的巩固与理解。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先模拟一个学生在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顾客纷纷到“超市”购买铅笔、直尺、橡皮、面巾纸、削笔刀等物品,让学生在付款、找零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接着分组讨论购物方案,如每支铅笔5角,每块橡皮7角,每把直尺5角,如果用2元钱买这几种学习用品,可
以怎样买?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设想出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
这样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把学习内容生活化,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运用数学角色。
又如,在“分类统计”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