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_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我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计划一、教学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一、快乐启航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快乐体验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快乐分享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内容教科书P29~31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31“做一做”。
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类推、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师:同学们,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用手势比画出1cm3、1dm3、1m3的大小吗?【学情预设】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这些问题,教师适当补充。
师:昨天,我到超市买了一箱苹果醋饮料和一块香皂,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大小呢?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测量出它们的体积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把香皂切成一个个1cm3的小正方体”“根据苹果醋饮料箱子的长、宽、高估一估大约是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等方法,但还想不到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沿长、宽、高摆1cm3的小正方体就可以推算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二、动手操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1.启发思考。
师:怎样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呢?【学情预设】有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经验,学生会想到看一个长方体里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计算等方法。
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规律。
2.操作实验。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用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拼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体积又是多少呢?四人小组一起动手操作并填写表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负数的认识和运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和零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为后续的方程和不等式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数和零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负数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负数的表象,并能够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负数的理解,特别是负数的运算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负数的运算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负数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计、尺子等,以及相关的教学PPT。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笔和一个本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负数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计显示负数、尺子测量负数等,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实际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负数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和容积单位(两课时)
R·五年级下册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知 这些物体都能容纳其他物体。
像太空舱、粮仓、油桶、盒子等所能 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作它们的容积。
二、自主探究,建立容积概念
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装东西?
判断对错。
①一辆货车车厢所能容纳货物的体积,就是这辆
货车车厢的容积。
( √)
②一个药瓶里装了半瓶药水,这些药水的体积就
答:相当于 40 个这样的水池的蓄水量。
7. 求下图中大圆球的体积。【选自教材P41 练习九 第13题】
24 mL=24 cm3,12 mL=12 cm3 (24-12) ÷ 3=4(cm3) 12 – 4 = 8(cm3)
四、课堂小结
不规则物体 转化 规则物体 捏压——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排水法: 把物体扔到水里,水两次的 体积差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2.25×3=27(dm3) 27 dm3=27 L 答: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 27 L。
5. 为解决海岛上淡水缺乏的问题,某驻岛部队和当 地居民共同修建了一个长 22 m、宽 10 m、深 1.8 m 的淡水蓄水池。这个蓄水池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选自教材P40 练习九 第5题】
22×10×1.8 = 396(m3)
785 mL=__7_8_5_cm3=_0_._7_8_5_dm3
3. 一桶 18 L的矿泉水相当于__1_2__瓶 1500 mL 的矿泉水。
【选自教材P40 练习九 第3题】
4.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部尺寸
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多
少升?【选自教材P40 练习九 第4题】 400 mm=4 dm 225 mm=2.25 dm 300 mm=3 dm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共47张PPT)
每个面的面积:_2_×__2_=__4_(_d_m_2_)_____。 正方体的表面积:__4_×__6_=__2_4_(_d_m_2)______。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版(共47张PPT)
4. 一个不锈钢花瓶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和是36 cm,制作这个花瓶至少需要 不锈钢板多少平方厘米? 36÷12=3(cm) 3×3×6=54(cm2)
20×30×2+8×30×2+20×8=1840(cm2)
3. 一个长方体包裹,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 dm,4 dm,2 dm。如果实际用纸 是表面积的1.4倍,那么包装这个包裹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5×4+5×2+4×2)×2×1.4=106.4(dm2)
4. 小区门前的水池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宽是6 m,长是宽的1.5倍,深1.2 m。 如果把水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那么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6×1.5=9(m) 9×6+9×1.2×2+6×1.2×2=90(m2)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长 方 体
1. 仔细想,认真填。 (1) 同学们正在用一些小棒和橡皮泥拼搭长方体的框架。
① 上图是小明已经拼搭好的部分,他还需要( 5 )个橡皮泥小球、( 1 ) 根9 cm小棒、( 2 )根5 cm小棒、( 3 )根3 cm小棒,就可以拼搭成一个长 ( 9 )cm、宽( 5 )cm、高( 3 )cm的长方体框架。 ② 长方体框架上面是( 长方 )形,长是( 9 )cm,宽是( 5 )cm。 ③ 长方体框架( 左 )面和( 右 )面的长是5 cm,宽是3 cm。 ④ 把长方体框架的所有棱都粘上胶带,至少需要( 68 )cm长的胶带。 (2) 在长、宽、高不全相等的长方体中,最多可以有( 2 )个面是正方形。 在这样的长方体中,有( 4 )个长方形的面相同。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三单元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版
2.把右面的长木块平均分成4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 厘米?
5×2×6=60( cm2 )
15×15×6=1350(厘米)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宽是5分பைடு நூலகம்、高是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76( dm2 )
妈妈要给远方的阿姨邮寄东西,分别装在3个同样的盒子里,每个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4 dm,3 dm,2 dm。
15×15×6=1350(厘米)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3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2. 我发现: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m倍,表面积 就扩大到原来的(m×m)倍。
五五、右图、是一右个长图方体纸是盒(无一盖)的个展开长图,它方的表面体积是纸多少盒? (无盖)的展开图,它的表面
B:( 6×4+6×3+3×4 )×2=108( dm2 )
积是多少? 我发现:
妈妈要给远方的阿姨邮寄东西,分别装在3个同样的盒子里,每个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4 dm,3 dm,2 dm。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填一填。 1.用铁丝扎一个长方体框架,求铁丝的长就是求长方体 的( 棱长总和 ),在这个框架上蒙上白纸,求至少需要多 少白纸,就是求长方体的( 表面积 )。 2.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3分米, 它的表面积是( 158)平方分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216 )平 方分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第29、第30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8~10题。
1.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投影仪,小正方体若干,长方体、正方体教具。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单位体积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师:要想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先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再数一数)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生:如果我们能把它切成一些小正方体就好了。
师: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为什么?生:体积是4立方厘米。
因为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师: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生:12立方厘米。
师:怎么得到的?生:1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师: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生:1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12×2=24(立方厘米)。
师: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生: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人教版
三、梯度练习
简单练习
将下面3本词典包成一包,你能想出几种包装方案?每种包装方案至
少用多大的包装纸?哪种包装方案最省包装纸?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①3本词典摞在一起:
此时需要包装成一个长为10cm、宽为4×3=
12(cm)、高为15cm的长方体,需要包装纸为:(10×12+10×15+
二、探究新知
一个正方体墨水盒,棱长6.5cm。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 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 的硬纸板,就是要求什 么?自己试一试!
6.5×6.5×6 =42.25×6 =253.5(cm2)
答: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253.5cm2的硬纸板。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是 平方厘米。 292
3.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为4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96
4.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为原来的3倍,表面积扩大为原来的 倍。
9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拓展练习
一个长方体的木料,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厚是1分米
,现在从这块木料上截去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木块,剩下的 因为:900cm2<1260cm2<1340cm2,故3本词典摞在一起包装最省包装纸。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谢谢!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10×45+4×45)×2=1340(cm2)
因为:900cm2<1260cm2<1340cm2,故3本词典摞在一起包装最省包装纸。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中等练习
想一想,填一填。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二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时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方法过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来检查一下大家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1、填空(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相对面是( )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 ),长方体有( )条棱,可分( )组,( )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2、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二、探究新知 1、猜测引入 屏幕显示出右图:(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2)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长方体:长=宽=高3cm4cm5cm7cm4cm3cm?正方体2、认识正方体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小结:我们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探究了长方体的特征。
(2)问: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3)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观察要点)①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4)汇报概括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面:6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8个3、完成30页做一做。
小学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实际问题与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数学年级五学期上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第2课时)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能列方程解决几倍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掌握并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
2. 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中,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模型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方程思路解决问题的意识,养成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并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足球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其实,足球里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观察这个足球,有什么发现吗?预设:足球上有黑、白两种颜色,黑色都是五边形的,白色都是六边形的。
师:你们看到了足球表面上的平面图形。
没错,足球就是由五边形的黑色皮和六边形的白色皮拼接缝制而成的。
学生提出问题:一个足球上有多少块白色皮和黑色皮呢,它们的块数相同吗?师:几位同学也正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参与吧。
13分30秒二、探索列方程解决问题(一)用方程解决问题1.阅读题目,获取信息。
观察图,并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预设1: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
预设2:要解决的问题是,共有多少块黑色皮?2.理解数量关系。
怎么理解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这个信息?预设1:黑色皮的数量是一份,白色皮的数量比黑色皮的1倍多,但不到黑色皮的2倍,比2倍少4块。
预设2:画图分析。
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清楚了白色皮块数与黑色皮块数之间的关系,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吧。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看图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
方法二:抓住倍数关系句,顺题意思考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检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数与代数(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与代数(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加减法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分数的通分、约分等环节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分数的通分、约分环节。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拓展应用:设计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小结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两课时)
21>18,可以装下。
2.一个长方体包装盒,从里面量长 28 厘米,宽 20
厘米,体积 8.96 立方分米。用它包装一个长 25 厘
米,宽 15 厘米、高 18 厘米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
装得下?
方法一
8.96 dm³= 8960 cm³ 25×15×18 = 6750(cm³) 6750 cm3<8960 cm3 所以装得下。
42×5×0.1 = 21(dm3) 21dm3 = 0.021 m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状元成才路
R·五年级下册
一 基础复习回顾
3m3=_3_0_0_0__dm3 4.5dm3=_4_5_0_0__cm3 700dm3=__0_.7__m3 95cm3=_0_._0_9_5_dm3 2300cm3=__2_.3__dm3 3.5dm3=_3_5_0_0__cm3 3020立方厘米=__3_.0_2__立方分米 2.05立方米=__2_0_5_0_0_0_0_立方厘米
1 m3 = 1000 dm3
下面是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请把下表 补充完整。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 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面积
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 100 1000
三 理解应用,巩固提高
(1)3.8 m3 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1 m3=1000 dm3 3.8 m3=__3_8_0_0_dm3
2.在 6085 dm2,6.085 m2,608500 cm2,60.85 m2
这四个数据中,相等的数据有( C
D.4
【选自教材P37 练习八 第10题】
30×30×30÷(20×20×10)=6.75(盒) 最多 6 盒,竖着放 4 盒,横着放 2 盒。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总第12 课时【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经历观察、操作、比拟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展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拟、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才能,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p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到达教学目的,也进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才能。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络与区别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
学生答复:长方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3、那些面完全一样的?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相对的4条棱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让学生先考虑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
制作好以后答复以下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
引入正方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都相等
正方体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相对面的面积 12条棱的长度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五4--6 环节四.质量检测 注意问题
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的问题,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少算几个长、几个宽或几个高的长度。例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 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80cm,宽40cm,高20c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分析:这道题容易出现直接算成长、宽、高和的4倍的错误,正确解答是: (80+40+20)×4-(80+40)×2=320(cm)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七、说板书设计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八、教学反思
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有正方体认识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特征概括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着重 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为主,教师要发挥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建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交流,形成合作意识,学生学习的>趣较高。
二、说学情
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有 正方体认识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特征概括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着重让 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发挥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建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比长方体找到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 发展合理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培养主动探索的个性,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
后 后
前
前 前前
左 左
下
右
后
下
下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下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下
2.正方体有几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12)
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正方体(
)棱长度相等。
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正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有什么特点?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 )形。
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 )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第2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 )形。
正方体(
)棱长度相等。
同学们,请你们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导入新知
同学们,请你们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 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 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3.)正形。方体有几个顶点? ( 8 )
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
)棱长度相等。
所有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 )形。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 名师教学教案
努力!!加油!!(1)课件出示教科书P4“练习一”第5题左边的图形。
师:想象一下,一个几何体,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分别是这样的,这个几何体可能是怎样的呢?师:拿出小正方体摆一摆,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几何体。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摆出来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小组摆出来的几何体?学生汇报展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练习一”第5题右边的图形。
师:哪个几何体符合要求?【学情预设】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进行立体图形的辨认。
一般学生很容易将前面的两个几何体弄混淆,错误地判断成是第二个几何体。
要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教科书P2例1和例2分别是根据一个方向和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本题是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立体图形进行辨认,既是对前面例题的补充,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变与不变”的内在规律。
借助课件分步呈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猜测、想象能力,从想象到直观,再从直观到想象,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3.根据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图和每个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辨认。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练习一”第7题。
师:从题目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学生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本问题需要将空间想象和推理相结合,学生独立解答有一定的难度,错误率应该比较高。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指导。
对于推理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就直观表象,发现规律,再来推理。
(3)交流分享。
师: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得到的?【学情预设】预设1:运用学具摆,通过直观观察得到的。
(对这种方法肯定之后,要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和想象。
)预设2:推理出来的。
根据上面看到的形状,推理出第一层摆了4个小正方体,根据上面的数字推理出这4个小正方体每个上面需要叠放的个数。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边演示。
)预设3:总共有三列,第一列最多只有1个小正方体,所以看到的第一列只有1个(层),第二列最多有3个小正方体,所以看到的第二列就有3个(层),第三列最多也只有1个,看到的第三列也只有1个(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_3章(单元)节 2 课时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
者叫立方体。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