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精品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ppt课件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ppt课件
血流的信号比较复杂,与周围静止组织相比,血流可表现为高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取决于血流形式、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脉冲序列及其成像参数等。
血管内血液流体因质子群发生移动,影响MR信号强弱变化,与周围固体组织相比显示不同的MR信号特征。 层流—血流质点与血管长轴呈平行运动,靠血管壁近质点流动速度慢,越向中心流速越快。层流血液使信号减弱。 湍流(涡流)—血液在血管内不沿血管直线运动,向其他方向不规则迅速流动,引起质子群去相位移动,产生流空效应使血管呈低信号。血液通过狭窄处后在血流两侧形成旋涡状运动。
基本原理: 使用强度相同、持续时间相等的极性相反的两个梯度(流动编码梯度) 静止组织,净相位改变为零,无信号 流动组织,由于相位漂移,产生一个净相位,有信号 减影技术
二、相位对比MRA (Phase contrast,PC)
PC序列及作用 2D-PC 时间短:空间分辨力低,常用于3D-PC的流速预测,可反应血流的流速及方向,进行血流方向和流速定量分析
TOF(Time of Flight)时空飞逝法 通过血液流入流动相关增强效应,静止组织信号弱,相对流动血液信号对比增强而获得 TOF MRA的对比主要依赖于血管进入的角度一般要求扫描层面垂直于血管走向
2DTOF ─ 是逐层的进行激励和图像数据采集,然后将整个感兴趣区以一连续多层方式进行图像数据重建和处理的方法。 2D TOF MRA的层厚限制了投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这种血管成像不适合细小血管的显示。为了保证一条血管在不同层面始终具有流入效应,不会出现血管衔接不吻合,选择扫描参数时,必须采用最短的TR、TE,及最小的采集次数,以缩短扫描时间。
2D-TOF 因层面较厚、空间分辨率差,对弯曲血管亦产生信号丢失, 3D-TOF成像面薄,空间分辨率高,对弯曲血管信号丢失少,更适合小血管、弯曲血管检查。 相同容积2D-TOF较3D-TOF 成像时间短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_图文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_图文
• 2、血流速度。速度快如大多数动脉特别是头颈部 动脉多三维,而血流速度慢的静脉多二维。
• 3、目标血管长度。短、小血管用三维,长度大的 血管如下肢血管用二维。临床:脑动脉----三维; 颈动脉---二维或三维;下肢----二维;静脉---二维 。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
•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PC):应用快速扫描GE技术和 双极流动编码梯度脉冲,对成像层面内质子加一个先负后 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脉冲,静止组织的横向磁矩亦 对应出现一个先负后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称性的 相位改变,将正负相位叠加,总的相位差为零,故静止组 织呈低或无信号;而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正负方向相 反的相位改变不同,迭加以后总的相位差大于零。
脉。 • 正确选择应用预置饱和技术,观察动脉血管,可
在扫描层块上方平行设置静脉预饱和带,观察静 脉血管,在扫描层块下方平行设置动脉预饱和带 。 • 亦可根据不同临床要求,分别设置单侧预饱和带 ,观察对侧动脉供血情况。
临床应用
• 1、血管走行。走行方向比较直如颈部和下肢血管 ----二维,而走行迂曲的血管如脑动脉则三维效果 好。
• 2D-TOF MRA每次只激发1个层面,层厚薄,流入血液均 未饱和,快慢流动均可获得较好的信号。
• 优点:1、背景抑制好;2、单层采集,层面内血流的 饱和现象较轻,有利于静脉等慢血流的显示。3、速度快 ,单层1-5s
• 3D-TOF MRA采用体积成像,慢速流动的无法在一个TR 时间内流出激发范围,在多次激发下产生流入饱和效应, 产生流入端强信号,流出端信号逐渐下降。
大脑大静脉17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ppt课件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ppt课件

.
3
TOF
当 流动血液保持在 同一层块(或层面) 的时间较长时,被多 次射频激发也会产生 饱和效应
TOF血管的信号强度 与层块(或层面)厚 度、血管流速以及脉 冲序列的TR有关
当 v=THK/TR 时信号 最强,或者说当血流 流至d=v TR成像厚度 时信号最强
Partially Saturated Spins
.
21
MOTSA
.
22
SLINKY
SLINKY的采集方式: SLINKY是在MOTS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使用多
个薄层块3D采集 SLINKY沿Z-轴以连续kz的方式采集,但在层面内相
位 方 向 以 间 隔 的 部 分 的 kY 方 式 采 集 , 在 Nz×Ny/n×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一个层厚的空间 步幅移动采集 MOTSA是以连续kz和连续ky的方式采集,层块采集 中在Nz×Ny×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大约一个层 块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TONE技术用以减少在3D TOF成像中血流信号从 成像容积进入端到出口端逐渐降低的现象
但TONE不能去除慢血流最终被饱和的趋势,而且 只能对一个方向的血流起作用
.
11
3D TOF
3D TOF的主要应用:
脑部AVM,Willis环以及动脉瘤 颅内颈部血管
不能应用慢血流,及血管与背景之间对比差的区域
.
15
2D TOF
2D TOF的主要应用:
慢速血流,及血管与背景之间对比差的区域 特别适用于盆腔和下肢血管 脑部静脉 颈动脉分叉、颈部静脉以及基底动脉 2D TOF在有运动伪影的区域比较成功,每层
2~5秒,在腹部可行屏气扫描
.
16
2D TOF

磁共振血管成像课件课件

磁共振血管成像课件课件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7页
黑血技术:
• 黑血技术:无论应用哪一种MRA技术,血 流均呈高信号,而静止组织呈灰黑色。这与 传统X线血管造影片所显示的情况刚好相反。 放射及临床医师已习惯了观察传统血管造影 片,故MRA显示为黑色血管影更易于被接 受。MRI扫描机在图像显示部分有黑白翻转 功能,可将白色血管的MRA图像直接翻转 成黑色血管。也有在MRA成像过程中获得 “黑血”的方法,称黑血技术(black blood techniques)。
•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TOF(Time of flight)、 质子相位对比(PC)、黑血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7页
• 流出效应:流速高的动脉血管截面在MRI往 往为低信号的“血液流空”,血流速度高导 致血液与激励成像层面的RF脉冲在时间上 错位而产生的一种流动效应。液体信号丢失 的程度取决于脉冲序列,流速和层厚。
大脑大静脉17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7页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基底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中动脉.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7页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颈内动脉. 2, 大脑前动脉. 3, 大脑后动脉. 4, 基底动脉。 5, 椎动脉.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7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7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7页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7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7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7页
颈内动脉1
颈外动脉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通用课件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通用课件

特殊MRA图像解读
血管狭窄
在MRA图像上,血管狭窄表现为 管腔变窄,血流信号增强或不均 匀。狭窄程度可采用半定量方法 进行评估,如目测法、比率法等

血管扩张
在MRA图像上,血管扩张表现为 管腔扩大,血流信号增强。扩张 程度可通过测量血管直径或面积
进行评估。
血管壁病变
在MRA图像上,血管壁病变表现 为血管壁增厚、钙化或不规则, 血流信号减弱或增强。这些病变 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
THANKS
03 MRA图像解读
CHAPTER
正常MRA图像解读
正常动脉
正常血管壁
在MRA图像上,正常的动脉表现为光 滑、连续的管状结构,边缘清楚,无 明显的狭窄或扩张。血流信号均匀, 无明显的充盈缺损或湍流。
正常的血管壁在MRA图像上表现为均 匀的低信号,无明显的增厚或钙化。
正常静脉
在MRA图像上,正常的静脉表现为管 状结构,通常比动脉略宽,血流信号 相对较弱,无明显的湍流或血栓形成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通用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MRA技术简介 • MRA检查流程 • MRA图像解读 • MRA的临床应用 • MRA的未来发展
01 MRA技术简介
CHAPTER
MRA的定义与原理
总结词
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评估血管结 构和血流状态。
肾动脉MRA
肾动脉MRA可以无创地评估肾动脉狭窄、闭塞等病变,为肾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重要根据。
肾动脉MRA可以清楚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评估肾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预测 和判断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肾动脉MRA可用于评估肾动脉搭桥手术或肾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血管通畅情况,以 及肾动脉瘤栓塞术后的疗效。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PPT课件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PPT课件
6
3D-TOF成像中,脑脊液呈低信号, 神经根呈 等信号,邻近血管影为高信号
7
方法
采用3D-TOF SPGR扫描程序,TR-50 ms, TE-5 ms,翻转角20,矩阵256×256,扫描 视野为18 cm,层厚、层距均为1.2 mm,激 励次数为1
8
MRTA成像包括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横断面成像,根 据横断面MR图像所显示的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位置、 行走方向做左、右斜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重建,用 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显示血管
新技术汇报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
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 的临床应用
1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是一组相应颅神经过度 兴奋,功能异常的疾病 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多由于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胆脂瘤、 脑膜瘤、多发性硬化、炎症等)直接压迫相应颅神 经引起
2
原发性广泛认可的病因是神经血管压迫学说,即 由于相应颅神经脑桥段(root entry zone,REZ) 存在血管的长期搏动性压迫,导致局部神经脱髓鞘 后引起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引发疼痛 主要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 脉及桥横静脉或桥静脉等
17
小结
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 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 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临床术前 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的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18
谢谢
19
5
方法
3D-TOF 血管成像原理 采用具有非常短TR的梯 度回波序列,由于TR短,静态组织在没有充分弛豫时 就接受到下一个脉冲的激励,在脉冲的反复作用下, 其纵向磁化矢量越来越小而达到饱和,信号被衰减。 对于成像容积以外的血流,因为开始没有接受脉冲 激励而处于完全弛豫状态,当该血流进入成像容积 内时才被激励而产生较强的信号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ppt课件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ppt课件
血管通过层面后质子 不被饱和,产生亮信 号
饱和脉冲
置于成像容积的流入方 向上
进入成像容积前的预饱 和使血流在进入成像容 积后发生饱和,不产生 信号
2020/10/28
8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2D-TOF MRA是利用TOF技术进行连续薄层采集(层 厚一般2-3mm),然后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
2020/10/28
17
关于Willis 环的 MRA : 旋转从正位片。 1, 颈内动脉. 2, 大脑中动脉. 3, 大脑前动脉. 4, 大脑后动脉. 5, 椎动脉.
2020/10/28
18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和椎动脉: 1, 头臂干; 2, 锁骨下动脉(右侧); 3, 椎动脉(右侧);4, 颈总动脉 (右侧); 5, 颈内动脉(右侧); 6, 椎动脉 (左侧); 7, 颈内动脉 (左侧); 8, 颈外动脉 (左侧); 9, 颈总动脉 (左侧); 10, 锁骨下动脉 (左侧);11,大动脉 。
0
时用两次采集 相减
----0
0 0
正相双极梯度
•静止质子被减 去而流动质子 保留
负相双极梯度
2020/10/28
5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2.TOF MRA TOF成像技术是基于血管的流入增强效应,是指静止组织使用梯 度回波序列经过连续多次的激励后静止组织处于稳定饱和状态,信号 很低或不产生信号;而流入成像层面的血液则由于流入性增强效应而 表现出很亮的信号。 由于脉冲间隔时间很短,静止组织反复被激发,纵向磁矩不能充 分弛豫而处于饱和状态,信号很弱,呈灰黑色;血管内血液流动,采 集MR信号时,如果血流速度足够快,成像容积内激发的饱和质子流 出扫描层面外,而成像容积外完全磁化的自旋又称不饱和自旋流入扫 描层面,纵向磁矩大,发出强信号呈白色,于是血管内外信号差别很 大,使血管显影。 临床可以进行二维及三维技术进行采集,即:2D-TOF及3D-TOF。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

原发性广泛认可的病因是神经血管压迫学说,即 由于相应颅神经脑桥段(root entry zone,REZ) 存在血管的长期搏动性压迫,导致局部神经脱髓鞘 后引起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引发疼痛
主要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 脉及桥横静脉或桥静脉等
常规MR
常规MRI对神经血管压迫显示率很低,多显示较 粗大的动脉,小血管无法直接分辨,特别是小脑 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 等一些 相对较细小的责任血管
projection,MIP)重建显示血管
神经与可疑责任血管关系
I型:无接触型,神经邻近无血管显示或神经与 责任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该血管直径 II型:可疑接触型,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非常贴 近,微小隙小于该血管直径
Ⅲ型:明确接触型,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未见明确 间隙存在 IV型:直接压迫型,神经脑干起始段可见血管压迹 、局部扭曲或移位
三叉神经未见明显毗邻血管Fra bibliotek三叉神经
责任血管
右侧小脑上动脉紧贴右 侧三叉神经交叉接触
左侧小脑上动脉紧贴左 侧三叉神经上缘
责任血管 面神经
责任血管 面神经
双侧小脑前下动脉与 双侧面神经关系密切
临床诊断:原发性左侧面肌抽搐
面神经 责任血管
左椎动脉紧贴面神经
MRTA的不足
对于管径小、方向迂曲、流速慢的小动脉显影差, 表现为与神经信号相似的等信号 少数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静脉压迫 所致,MRTA 成像对静脉通常不显示,可以出现假阴性
3D-TOF成像中,脑脊液呈低信号, 神经根呈 等信号,邻近血管影为高信号
方法
采用3D-TOF SPGR扫描程序,TR-50 ms, TE-5 ms,翻转角20,矩阵256×256,扫描 视野为18 cm,层厚、层距均为1.2 mm,激 励次数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 脉及桥横静脉或桥静脉等
常规MR
常规MRI对神经血管压迫显示率很低,多显示较 粗大的动脉,小血管无法直接分辨,特别是小脑 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 等一些 相对较细小的责任血管
MRTA的优点
运用3D-TOF-MRA技术增加了血流和静态组织间 的对比度,提高了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符合率 序列层厚较薄,动脉分辨率较高,可显示直径为 0.8 mm的小血管 采用多方位薄层重建, 多角度显示神经与血管的关 系以及神经受压迫移位的程度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 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
的临床应用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是一组相应颅神经过度 兴奋,功能异常的疾病 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多由于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胆脂瘤、 脑膜瘤、多发性硬化、炎症等)直接压迫相应颅神 经引起
原发性广泛认可的病因是神经血管压迫学说,即 由于相应颅神经脑桥段(root entry zone,REZ) 存在血管的长期搏动性压迫,导致局部神经脱髓鞘 后引起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引发疼痛
projection,MIP)重建显示血管
神经与可疑责任血管关系
I型:无接触型,神经邻近无血管显示或神经与责 任血管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该血管直径 II型:可疑接触型,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非常贴近 ,微小隙小于该血管直径
Ⅲ型:明确接触型,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未见明确 间隙存在 IV型:直接压迫型,神经脑干起始段可见血管压迹 、局部扭曲或移位
方法
3D-TOF 血管成像原理 采用具有非常短TR的梯 度回波序列,由于TR短,静态组织在没有充分弛豫时 就接受到下一个脉冲的激励,在脉冲的反复作用下, 其纵向磁化矢量越来越小而达到饱和,信号被衰减。 对于成像容积以外的血流,因为开始没有接受脉冲激 励而处于完全弛豫状态,当该血流进入成像容积内时 才被激励而产生较强的信号
三叉神经未见明显毗邻血管
三叉神经
责任血管
右侧小脑上动脉紧贴右 侧三叉神经交叉接触
左侧小脑上动脉紧贴左 侧三叉神经上缘
责任血管 面神经
责任血管 面神经
双侧小脑前下动脉与 双侧面神经关系密切
临床诊断:原发性左侧面肌抽搐
面神经 责任血管
左椎动脉紧贴面神经
MRTA的不足
对于管径小、方向迂曲、流速慢的小动脉显影差, 表现为与神经信号相似的等信号 少数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静脉压迫 所致,MRTA 成像对静脉通常不显示,可以出现假阴 性
3D-TOF成像中,脑脊液呈低信号, 神经根呈 等信号,邻近血管影为高信号
方法
采用3D-TOF SPGR扫描程序,TR-50 ms ,TE-5 ms,翻转角20,矩阵256×256, 扫描视野为18 cm,层厚、层距均为1.2 mm,激励次数为1
MRTA成像包括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横断面成像, 根据横断面MR图像所显示的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位 置、行走方向做左、右斜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重建, 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 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 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临床 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的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