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合集下载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1.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 内环境(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的概念: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浆 、 组织液 和淋巴 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人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如: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4)特别提醒①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 不属于内环境,也 不是体液。

②内环境是针对 多细胞 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 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内环境的三种主要组成中 组织液 和 淋巴 的成分最相近。

(2)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存在的物质就属于内环境成分,包括:①消化或呼吸系统吸收的物质: O 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血浆蛋白②代谢废物:如 水、CO 2、尿素、尿酸、氨 等。

③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 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组织胺、纤维蛋白原 等。

(3)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①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受体、载体 等。

注: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液包括 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血液)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组织液 淋巴 血浆②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如 消化酶、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 等。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高考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学生升学的标准化考试。

生物作为其中一门科学必修课,无疑在新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生物知识,本文将对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科普的方式向读者呈现。

一、稳态的定义与特征稳态是指生物体内生理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

生物体需要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包括体温、pH值、血糖浓度等。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1. 负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通过传感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的相互作用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

2. 正反馈调节机制:正反馈调节机制相对较少见,它会加强原有的变化,而不是抑制变化。

如分娩过程中的宫缩,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三、稳态调节的具体案例1. 温度调节:温度调节是生物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人体的体温调节,如出汗和发抖等,都是为了维持体温稳定。

2. 酸碱调节: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体内稳态非常重要。

呼吸系统可以调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肾脏则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来维持稳态。

3. 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稳态的一部分。

胰岛素和葡萄糖酮体等调节机制协同工作,确保血糖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四、稳态破坏与疾病生物体内部的稳态如遭到破坏,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体温过高引发的热射病、血压失调引起的高血压等。

因此,保持稳态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五、稳态调节的意义与应用稳态调节不仅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稳态调节对于水质污染的治理、农作物的生长管理等都有重要作用。

六、稳态调节与个体适应能力个体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适应能力。

在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生物体的稳态调节能力决定了其是否能够适应并幸存下来。

综上所述,稳态作为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新高考生物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0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

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还有其它如脑脊液。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1.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

2.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4.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

5.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

6.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7.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

8.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9.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10.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11.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1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13.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14.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

15.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层膜。

16.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节复习必背)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节复习必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 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组织液中的物 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 质进入组织液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 )血液运输的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血浆蛋白) ,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 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 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 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溶液渗透压 越高 ;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 越低 ,对 水的吸引力 越小 ,溶液渗透压 越低 。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稳态
1、总体稳态:生物体由于具有应激能力、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能力、代谢再循环能力等特征,使之能够维持其内部的自然状态的稳定,这一稳定的状态可以称为总体稳态。

2、器官稳态:当器官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称为器官稳态。

3、细胞稳态:细胞内生物水质结构以及细胞内物质比例的相对稳定,可以称为细胞稳态。

二、调节
1、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的内环境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体内激素的水平,使体内各种代谢作用处于适宜的程度。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利用神经系统对生物体体内环境和机能的监护,以及与外界环境做出不同反应,使生物体体内和外界保持稳定态,以达到调节程度。

3、血液调节:血液调节是指利用血液介质中的物质,如蛋白质、糖、温度等,使体内各机能和部位处于一种保持体温的最佳状态,使体内的各种反应达到最佳的效果。

4、细胞调节:细胞调节是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自动调节,它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过程,利用细胞的形态、器官的大小以及分子的反应活性,完成调节机能的必要过程。

生物必修ⅲ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必修ⅲ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二、体温调节1.体温维持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体温调节过程(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寒冷炎热↓↓皮肤冷觉感受器皮肤温觉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热量来源: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放能(部位主要是骨肌和肝脏) 冷觉与温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温觉或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感受器接受起刺激是温度变化三、水平衡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1、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过程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 合成抗利尿激素↓释放↓(+).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3.水分的吸收和排除途径①吸收途径:饮水、食物、细胞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除途径:尿液、汗液、呼吸、以消化酶形式 4.无机盐的排除途径:尿液、汗液5.Na+、K+的作用:Na+维持细胞外爷的渗透压 K+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6.醛固酮:促进Na+的吸收,排除K+(保钠排钾)四、血糖平衡调节(神经___体液调节) 主要激素调节1 血糖正常浓度:0.8—1.2g/L (80—120mg/L) 2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出现糖尿神经—体液调节3 血糖三条来源和去路①来源:食物消化吸收②去路: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4 调节过程5 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6 存在反馈调节7 糖尿病类型及症状Ⅰ型:缺乏胰岛素Ⅱ型: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体重轻(三多一少)缺乏能量排尿多尿中有糖五、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有能分泌激素2 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3 作为神经中枢:①体温调节中枢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4 作为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5 作为效应器:合成抗利尿激素人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肠道吸收水、无机盐、营养物质能力减弱。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调节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H2CO3H2CO3====H2O+CO2↑(从肺部排出)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体内部环境中,各种生理过程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状态。

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各种反应,以维持内部稳定状态的能力。

稳态和调节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共同维持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稳态的概念及特点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各种生理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内部各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合作的结果,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使生物体的内部环境在外界环境变化的同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相对稳定性: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而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

2. 动态平衡: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环境各种生理过程以一定速率进行着动态的调节和平衡。

3. 反馈调节: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4. 适应性:稳态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同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稳态的维持主要依靠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和协调合作,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通过对体温、血糖、血压、酸碱平衡等的调节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二、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调节系统,它通过神经元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快速调节和适应。

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主要包括对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理参数的调节。

1.体温调节体温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参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温调节主要通过体温感受器、下丘脑和交感神经系统等进行调节,当体温升高时,体温感受器将信息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血管收缩、出汗增多等来进行降温,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

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专题十七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2019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专题十七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 考点 ) ( 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健康的基础1.在成分③中不可能存在,抗体存在于成分②中A. ③的来源和去路各有三种B.C. 淋巴细胞只可在图中④含有肾上腺素可在图中②与③成分中存在D. ) (错误的是,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分,3,6新课标全国卷Ⅱ2.[2014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A. 并保持动态平衡,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B.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D.下列,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河北石家庄模拟3.[2018 ) (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B. 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C. 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D.下列叙述,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分,18,2海南4.[2015 ) ( 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C.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5. 1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A. 乙液会变少,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B. 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B淋巴细胞和C.T 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 D.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5%已知]分,31,10新课标全国卷Ⅰ6.[2014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 : 答下列问题并通过循环系,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经过氧化分解,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1)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系统被排出体外。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直接打印】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是细胞生活所需要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细胞总容积的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细胞总容积的1/3,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内环境1) 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其中,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人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3) 特别提醒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成分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包括消化或呼吸系统吸收的物质、代谢废物和细胞合成的分泌物。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包括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物质、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和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细胞外液中的Na+和Cl-是维持液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而细胞内液体的渗透压则主要由K+维持。

生理盐水中的0.9% NaCl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2.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以是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降低。

此外,酸碱度的增加也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这一范围的维持与其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可以调节血浆pH。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必修三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稳态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本篇文章将对该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稳态的概念与调节机制1.稳态:指生物体内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包括动态的内稳态和相对稳定的外稳态。

2.稳态调节机制:生物通过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稳态,包括负反馈调节、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二、生物体的内稳态调节1.骨骼系统的调节:骨骼系统通过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组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稳定。

2.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物质的释放和传导,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如心跳、呼吸和食物的消化等。

3.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体内的代谢和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如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等。

4.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维持稳态,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机制。

三、生物体的外稳态调节2.生物体的适应性: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方式来维持外稳态,如动物的体型和行为特征的适应、植物的根系和叶片的结构适应等。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通过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式维持稳态,包括生态平衡和生态趋同两种方式。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高温和低温对生物体的影响。

2.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也对动物的生物钟和视觉发育等有重要影响。

3.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物体内外稳态调节的重要因素,包括饮水和排尿等方式维持水分平衡。

4.有机物对生物的影响: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对生物体产生影响,包括激素和药物等。

五、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水污染:包括水体被废水、工业污水和农田排水等污染物质所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大气污染: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尾气和臭氧等污染物质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光合作用受抑制等。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它包括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主要成分都是水,无机盐和蛋白质,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尤其是Na+,Cl-)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为H2CO3和HCO3-,其次还有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二根等。

pH为7.35~7.455.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6.内环境的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8.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都属于传出神经,(迷走神经一般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意义: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9.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元的作用接收传导信息,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0.神经系统的组成11.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所有感觉(痛觉、痒觉、味觉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12.脑干是具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1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1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及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即是内分泌活动枢纽,又是神经中枢1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环境与稳态高考生物知识点

环境与稳态高考生物知识点

环境与稳态高考生物知识1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3.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7.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主要是由Na+内流形成的。

8.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9.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11.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12.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主要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1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4.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15.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等特点。

17.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18.由下丘脑合成、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9.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组成。

20.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般不超过1℃)。

[来源:Z*xx*k](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Ⅰ、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具有对外部世界感知的功能(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Ⅱ、激素调节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2、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3.9—6.1mmol/L)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的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高考生物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
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
①葡萄糖至少穿过层膜:小肠黏膜上皮(层)→进毛细血管(层)…→出毛细血管(层)→组织细胞(层)。
②O2至少穿过层膜:肺泡壁(层)→进毛细血管(层)→进红细胞(层)…→出红细胞(层)→出毛细血管(层)→组织细胞(层)→线粒体(层)。
注: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
(3)传递特点
①方向:传递,速度。
②原因:。
(4)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①刺激b点:兴奋先到达点,后到达点。指针偏转次,
方向。
②刺激c点:兴奋只能到达点,不能到达点。指针偏转次,
方向。
注:图中突触上兴奋传递方向:(从左向右/从右向左)。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思考:a.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的。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这是不是反射?。
b.橡皮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有感觉但没反应,原因是。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
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具体原因分析:
(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与它含有的等离子有关。
③调节血浆pH的物质:物质,如(主要)、NaH2PO4/Na2HPO4等。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左右。
(2)兴奋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末梢→内侧的释放神经递质(方式:)→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神经递质与上的特异性(化学本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专题十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健康的基础,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抗体存在于成分②中,在成分③中不可能存在B.③的来源和去路各有三种C.淋巴细胞只可在图中④含有D.肾上腺素可在图中②与③成分中存在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6分]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4.[2015海南,18,2分]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5.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2 体温调节7.[2015海南,14,2分]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8.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谢方式③④⑤调节体温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D.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量也在增加考点3 水盐调节9.[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人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导致水中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蛋白质类激素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C.静脉滴注0.5%盐水可迅速减轻组织水肿,改善症状D.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10.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较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考点4 血糖调节11.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如图为进食等量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升高是导致胰岛素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的摄入量12.[2017天津理综,8,12分]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

(3)某些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 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

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

答案1.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少量存在于组织液中,A错误;组织液的来源有血浆和细胞内液两种,去路有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三种,B错误;淋巴细胞在血浆和淋巴中都可能存在,C错误;肾上腺素既可以是激素也可以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突触间隙)中,激素可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中,D正确。

2.A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并排出体外,因此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相等,A错误;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进入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B正确;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C 正确;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D正确。

3.D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B 正确;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机体正常的渗透压,进而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因此这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可能会出现在淋巴中,D错误。

4.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再由血浆到达组织液,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A正确;血浆和淋巴中都分布有免疫细胞,B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的内部,C错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但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多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D正确。

5.C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不包含细胞内液,A错误;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可导致血浆蛋白浓度减小,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血浆的水分渗入组织液中,组织液增多,B错误;淋巴细胞可生活在淋巴、血浆中,C正确;血浆和组织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含量的多少,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6.(每空2分)(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解析】(1)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CO2,CO2排出体外需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

细胞外液中CO2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pH下降。

(2)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使得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进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压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随之变化。

7.A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是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A错误;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正确;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可感受到体温的变化,D正确。

8.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错误;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机体调节体温的方式中,①皮肤血管收缩、②骨骼肌战栗、③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等属于物理方式,④甲状腺激素和⑤肾上腺素参与的调节方式属于代谢方式,B错误;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热量的散失,C错误;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战栗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量也在增加,以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D正确。

9.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蛋白质类激素,A错误。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分,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血浆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B错误。

水肿为组织液增多,生理盐水浓度为0.9%,因此静脉滴注0.5%盐水会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

人体产生口渴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10.C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11.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项正确。

由题图可知,当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与孕妇相比,正常女性体内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B项错误。

题图中孕妇体内胰岛素含量的峰值大于正常女性的,血糖浓度也高于正常女性的,很可能是孕妇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C项正确。

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以降低血糖浓度,D项正确。

12.(除标明外,每空2分)(1)神经递质(1分)信息交流(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分)(3)加强下降偏高【解析】(1)由图示可知,胰岛素受体(InR)被激活后引起了多方面的变化,如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还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而炎症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3)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可以促进GLUT 的功能,同时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而炎症因子能抑制GLUT的功能,所以当胰岛素对胰岛素受体的激活能力下降后,不仅会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也减弱,即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作用加强。

GLUT被抑制后,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也下降。

该类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弱,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