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本科插班生《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75ce2c700abb68a882fb4d.png)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仅供参考、不够的自己补充哈)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致死中量(LD50)和致死中浓度(LC50):用杀死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表示的各种药剂的毒力称致死中量;若用浓度为单位则称为致死中浓度。
3、忍受极限中浓度:是对鱼的毒性测定时常用的指标。
原则与虫、菌、草一致,即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种鱼接触一定的时间(24、48、96h)杀死50%所需的浓度,一般用微克/克表示。
4、相对毒力指数: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若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时,则每次都得用一个标准药剂做对比,以二者的LD50进行比较,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5、农药分散体系:各种农药的原药或制剂经调制、施用、燃点或释放使之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即形成应用上的分散体系。
6、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株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这种作用的助剂叫做乳化剂。
7、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配系数越大,油溶性越大。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强弱通常用HLB表示;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值越小,亲油性越强。
值为0-20之间。
8、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他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耐药性: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所处发育阶段不同,生态状况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为均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力。
9、交互抗性:昆虫的一种品系由于相同的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的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负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126960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b.png)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1.1 植物病害概述1.1.1 植物病害的定义和分类1.1.2 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形态学特征1.2 植物病害的病征和病因1.2.1 植物病害的病征及其原因1.2.2 不同病害的病因及其发生规律1.3 植物病害的传播1.3.1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及其生物学特性1.3.2 不同病害的传播方式及其控制方法第二章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2.1 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2.1.1 病原体与宿主的共生关系2.1.2 病原体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宿主的影响2.2 宿主抗病性机理2.2.1 植物的天然免疫机制及其调控2.2.2 植物病害的免疫研究进展2.3 病原体侵染的分子机制2.3.1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层面机制2.3.2 基因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3.1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3.1.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3.1.2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原则3.2 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技术3.2.1 温度、湿度、气氛等物理条件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2.2 物理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3.3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技术3.3.1 农药分类和化学结构3.3.2 农药使用方法、环境安全和药效限制3.4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3.4.1 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4.2 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4.1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4.1.1 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4.1.2 植物病害诊断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流程4.2 植物病害的监测4.2.1 监测方法和指标的选择4.2.2 植物病害监测技术和实践应用4.3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4.3.1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原则和方法4.3.2 植物病害防治实践案例解析结语通过学习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方法。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简介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f87f188ec3a87c24028c49d.png)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简介
植物化学保护是植保专业本科的一门骨干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植保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制药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学等专业的必修(限选)课程。
本课程历史较久,课程的建设自从本校设有植物保护专业以来,具有50年的历史。
本课程包括三部分主要内容:植物化学保护(50学时)及以植物化学保护为基础开设的农药生物测定(30学时)及农药毒理学(30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2、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3、杀虫杀螨剂;
4、杀菌剂;
5、除草剂;
6、植物生长调节剂;
7、其它有害生物防治剂;
8、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9、农药环境毒理学;10、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植物化学保护是一个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属农学、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与农药新产品的出现密切相关,而农药的发展又与环境、生态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尤其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保证农、林、牧、渔业的安全生产,改造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今国内绝大部分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都是从事与农药相关的工作,如农药营销、农药技术服务、农药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应用和农药开发。
而学生对于农药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是通过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学习,因此学习本门课程对植保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显得非常重要。
本课程的教研成果有:2005年,我校“农药学”获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招生;2006年,我校“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07年,我校植物保护专业获海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农药学实验室”获省、部共建实验室。
2020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2020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194b4d82e3f5727a4e96232.png)
2020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校考专业课:市场营销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市场营销的内涵与理念一、市场营销的内涵(识记)市场营销的内涵是一种向顾客、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传播、传递和交换价值的一系列活动、组织和过程。
市场营销是科学,也是艺术,更是哲学。
二、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理解)市场营销理念指潜在地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哲学观念、思想和态度。
市场营销理念可分成传统市场营销理念和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一、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识记)市场营销环境指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
市场营销环境大致可分为直接营销环境(微观环境)和间接营销环境(宏观环境)。
二、宏观环境分析(理解)宏观环境主要指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等。
三、微观环境分析(理解)微观环境包括企业的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公众等。
其中,最核心的是顾客与竞争者。
一、营销环境分析的工具(理解、应用)常用的营销环境综合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
第三章购买者行为分析一、市场的要素与类型(识记)市场是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愿意并且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求的潜在和现实顾客的集合。
市场的基本要素从卖方角度包括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从宏观角度包括一定量可交换的产品、卖方和有支付能力的买方。
市场的主要类型包括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
二、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理解、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分为复杂的购买行为、寻求多样性的购买行为、减少失调的购买行为、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五阶段模型包括确认需要、搜索信息、评估备选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6e8dfdd1f34693daef3ed2.png)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植物保护专业本科适用)一.说明本大纲就是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九九”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而编写的。
A.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植物化学保护就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就是以化学、物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与普通昆虫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农业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学科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B.本课程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药的定义、分类、剂型及农药对作物、人畜、生物群落及环境的影响;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与防治对象与使用方法,在生产上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达到因地制宜、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草等的为害,减少环境污染,并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以便更好为农业生产服务。
C.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分成基本理论与农药制剂两大部分。
基础理论内容包括: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与原理;农药制剂种类、加工、作用特点、原理;农药对周围生物群落的影响;害虫与病原菌对农药抗性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与治理措施;农药的残留及残留毒性、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等。
农药制剂部分主要介绍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的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作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D.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安排好理论教学课与实验课教学,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掌握好一般防治技能。
2.注意与有关学科的配合,如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衔接,在具体教学上有所侧重。
3.以我国南方及中南八省为主,侧重病、虫、草害的防治与处理方法。
4.本科与专科的主要区别:本科加强杀虫剂毒理与杀菌剂原理的理论教学,专科则在介绍各类型药剂时结合介绍各类药剂的作用原理,不做详解。
三.大纲内容绪论A.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化学保护这门课程在植物保护中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农药目前的发展概况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B.教学法内容:植物化学保护概念、地位与特点;国内外农药发展概况及21世纪农药的发展方向。
C.教学提示:重点就是了解目前农药的特点、地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A卷)汇编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A卷)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dbe1e3ede80d4d8d05a4f2f.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学学年学期:2008-2009-2试卷类型:A 卷考试时间:2009-06-28 专业年级:植保06级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即致死中量(0.5分),指在局部控制条件下(0.5分),可使供1. LD50试生物50%个体死亡的药剂剂量(1.0分)。
2. 负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1.0分),反而对另一种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1.0分)。
3. DDT: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氯类杀虫剂(1.0分),目前已禁止生产和使用(1.0分)。
4. 专一性农药:该类农药的防治范围很小,甚至只能防治一、两种害物(2.0分)。
5. 安全间隔期:作物生长后期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农作物可以安全收获之间的相隔日期(2.0分)。
6. 位差选择:除草剂选择作用的一种(0.5分),指利用作物与杂草根系分布深浅和分蘖节位置等的不同进行的选择(1.5分)。
7. 三环唑:一种对菌无毒性的强内吸高选择性三唑类杀菌剂(1.0分),对水稻稻瘟病有特效(0.5分),是一种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其作用是干扰病菌附着胞胞壁的黑色素形成(0.5分)。
8. 百草枯:一种联吡啶类触杀型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2.0分)。
9. WG:即水分散粒剂(0.5分),是原药和湿润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粘结剂及载体等农药助剂混合加工而成的粒状制剂(1.0分),其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成悬浮液,主要供喷雾法使用(0.5分)。
10. 毒土法:是一种将药剂和潮湿细土混拌均匀(1.0分),撒施于作物田来防除害物的施药方法(1.0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写在题后的[ ]内。
每题1分,共20分)1.④;2.③;3.④;4.③;5.③;6.④;7.②;8.②;9.④;10.③;11.①;12.④;13.③;14.④;15.②;16.①;17.③;18.④;19.④;20.②。
植物化学保护_沈慧敏_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Ⅱ)课程试卷
![植物化学保护_沈慧敏_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Ⅱ)课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20d73f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44.png)
植物化学保护_沈慧敏_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Ⅱ)课程试卷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ⅱ)课程试卷注意事项:1。
考生必须在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学号和专业名称;2、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主题2分,共10分)1杀菌和抑菌效果2.先导化合物3.交叉电阻和负交叉电阻4.外部化学治疗和表面化学治疗5.植物生长调节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植物危害化学控制的原则,可以通过和实现化学防护。
2.石硫合剂的有效成分是,主要防治对象是。
3.莎草科杂草的特征有、、、。
4.根据农田作业时间,除草剂的土壤处理可分为和。
5.常用的慢性灭鼠剂有(举两个例子)。
6.抗凝血型杀鼠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7.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其生理作用可分为、、、和。
8.影响糖酵解的杀菌剂主要有、等。
9.抗虫性是指昆虫有能力控制药物用量的现象。
10.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研究开发途径有、、。
11.产卵驱避剂是指昆虫能够预防的信息素。
12.农药环境安全评估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氟乐灵常用于防除()杂草。
A一年生禾本科B多年生禾本科C一年生阔叶多年生阔叶2.2,4-D丁酸用于玉米田的茎叶处理,最迟不得超过()。
A2叶期B4叶期C分蘖期D6叶期3.杀菌剂用于拌种时,一般用量是种子量的()。
a0。
1-0.2%b0。
2-0.3%二氧化碳。
2-0.5%d0。
5-1%4. 波尔多液体的有效成分是()。
a硫酸铜b氧化钙c碱式硫酸铜d硫酸钙5.按我国农药分级标准,代森锰锌属于()农药。
a剧毒b高毒c中毒d低毒6.二甲四氯主要用于防治()杂草。
A禾本科杂草B阔叶杂草C莎草科杂草D灌木7以下杂草分布在甘肃省()。
a野燕麦b芦苇c狗尾草d刺苋8.由植物茎、叶或根吸收和运输除草剂的差异引起的选择性称为()。
A电位差选择性B形态选择性C生理选择性D生化选择性9西马嗪主要用于防治()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植物化学保护学试题
![植物化学保护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94f5de0508763231121236.png)
《植物化学保护学试题》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农药剂型:是原药经加工因形态及用途不同而区分为各种剂型农药制剂:在一种农药剂型中按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用途不同等可生产很多种产品。
抗药性: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分散度: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交互抗性:昆虫对一种药剂发生抗性后往往对其他没有使用过的药剂也发生抗性乳化剂:使原来不相溶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和半透明的乳浊液。
可湿性粉剂:不溶于水的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剂、填料混合。
PHI(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是指对作物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距收获的天数。
乳油:入水后可分散成乳状液的油状均相液体剂型。
ADI 每千克体重每日允许摄入农药量MRL 法律上认可或认识上被接受的食品或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最大浓度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提高分散度对药剂性能影响,增加覆盖面积,增加药剂颗粒在处理表面上的附着性,改变颗粒的运动性能。
提高悬浮液悬浮率和乳液稳定性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的特点:分子结构与毒性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品种速效性好,持效期短,选择性强增效性能多样毒性差异大自然界中易分解,残留量低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一.保护作用在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将其杀死或抑制其活动,使植物避免受害而得到保护。
1消灭侵染来源2药剂处理可能被侵染的植物或农产品表面在病菌侵染之前施用药剂干扰病原菌的致病二治疗作用病原菌侵入之后至寄主植物发病之前使用杀菌剂,抑制或杀死植物体内外病原菌,终止或解除病菌与寄主关系,阻止发病三铲除作用利用杀菌剂完全抑制或杀死已经发病部位的病菌,阻止已经出现的病害症状进一步扩展四抗产孢作用抑制病菌繁殖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杀菌剂作用机理:一抑制或干扰病菌能量的生成二抑制或干扰病菌的生物合成三对病菌的间接作用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原则尽可能将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选择最佳药剂配套使用方案选择药剂的最佳使用时间和方法实行综合防治策略:1 适度治理限制药剂使用,降低选择压。
《植物保护》考试大纲
![《植物保护》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9a386ca417866fb84a8ed5.png)
附件4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植物保护学》考试是为招收植物保护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植物保护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植物保护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植物保护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植物保护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1. 绪论考试内容1)植物保护学定义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历史3)植物保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考试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与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了解植物保护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
3. 掌握植物保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掌握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2. 植物病害考试内容1)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类型2)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的发生基本因素3)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征的概念;植物病害病状和病症的类型考试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征、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病原真菌、病毒、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等等。
2)掌握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的四个阶段。
3)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例如柯赫法则的内容和其局限性,以及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例如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和线虫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要点。
3. 植物虫害考试内容1)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和体壁2)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和昆虫的激素3)昆虫的生物学特征:生殖方式、变态类型、生活史、生物学习性4)植物害虫的主要类群: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形态特征及习性、重要科及其形态特点5)刺吸式害虫及其危害:种类、危害症状及其特点;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种类、危害范围、危害症状及其特点6)重要农业害螨及其危害:害螨的种类及其危害范围、危害症状及其特点生活史对策考试要求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掌握昆虫的附肢类型及功能。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910植物化学保护考试大纲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910植物化学保护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5b00773968011ca30091aa.png)
910植物化学保护考试大纲
一、大纲性质和基本要求
植物化学保护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主要测试考生的园艺专业基本素质,包括对园艺植物育种学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于报考河南科技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植物保护)专业硕士考生。
便于考生在全面了解《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基础上,更加准确的把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便于考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提高其应用能力和水平。
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
1.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2.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3. 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4.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5.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6. 农药的科学使用
四、考试范围
1. 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农药的定义及分类、农药的毒力与药效、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的毒性。
2.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农药助剂、主要农药剂型、农药的施用方法等。
3. 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主要类别、作用机制、应用技术。
4.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抗药性概念、抗药性机制、抗药性治理。
5.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农药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药效的影响因素。
6. 农药的科学使用:农药科学使用的基础、混配混用的基本原则。
五、参考教材
徐汉虹. 植物化学保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五版,2018。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c55413daef5ef7ba0d3cb3.png)
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大纲(70 学时)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学系一、植物化学保护的内容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和保障安居生活的一门科学,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和防止三R问题的出现,以及保护环境。
同时需阐明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剂型特点和施用方法,环境对农药的影响等等。
这门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杂草学、遗传学、气象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
二、植物化学保护的目的要求学习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药,充分发挥它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本课程总学时70学时,理论教学42学时、实验教学28学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参观农药工厂等放到教学实习中安排。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方案,能解决农作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绪论(2 学时)1.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及克服的办法。
(重点)2.介绍植物化学保护发展简况、特点和发展方向3.介绍植物化学保护的学习方法,参考书和文献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2 学时)1.农药、毒剂、剂量的概念2.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
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重点)3.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重点)4.农药分类5.农药对植物影响,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4 学时)本章是化学防治中应用基础理论。
重点应放在应用技术方面。
1.农药分散度的基本概念,分散体系在使用上的重要性2.农药的辅助剂:①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增效剂。
②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应用原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③混合型乳化剂。
3.剂型及质量标准:①粉剂②可湿性粉剂③乳剂④颗粒剂⑤胶悬剂⑥缓释剂4.农药使用技术,喷粉、喷雾、撒施、熏蒸的特点第三章杀虫剂及杀螨剂(12 学时)1.杀虫剂分类2.杀虫剂的作用机理:①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②杀虫剂的穿透、转移及排泄③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代谢机制: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水解酶、硝基还原酶、谷光甘肽还原酶3.杀虫剂对昆虫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重点)①昆虫神经系统的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②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③杀虫剂对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④杀虫剂对轴状体的作用4.杀虫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5.主要杀虫杀螨剂①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应用性能、特点。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要点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e636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e.png)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考试要点1、杀虫剂作用机理分类及其作用机理2、农药的基本概念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3、农药研制开发及登记过1)化学研究——合成与生物测定筛选2)药效试验——盆栽——田间小区——大田药效3)毒性试验A)急性:经口、经皮、呼吸;眼睛、皮肤等的刺激性B)诱变性:致畸,对后代的影响C)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4)代谢研究——农药在动物、植物、土壤中的代谢5)残留研究——农药在动物、植物、土壤中的残留6)安全评价(水生生物、蚕、蜜蜂、鸟、天敌)7)工业生产A)分析方法的建立B)剂型加工、中试、投产8)专利申请——申请、评价、公布4、农药学科主要研究领域1)农药合成:依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合成活性物质、确定最佳合成路线,中试试验。
2)剂型加工和使用技术3)农药分析及残留4)生物测定和药效试验5)农药毒性与毒理6)农药环境毒理5、什么是农药?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用有机化合物影响、控制调节各种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能有效的保护有益生物,较好地抑制有害生物,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使用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6、农药发展历史、现状1)无机和天然物利用时期2)有机合成时期3)新农药发展时期7、按作用对象可将农药分成多少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8、农药药害症状主要有哪些?1)发育周期改变2)缺苗、断垄3)颜色变化:失绿、黄化、白化、褐变4)形态异常:扭曲、畸形5)枯斑、枯萎6)生长停滞7)脱落、落果、劣果8)产量和质量收影响9、哪类性质的有机磷杀虫剂被淘汰或将被淘汰?主要有哪些措施?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磷铵、久效磷措施:A)为减少抗药性以及对高等动物毒性,以P原子为中心的不对称有机磷杀虫剂的开发B)引入杂环10、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存在问题1)持续性差、光照下易氧化,光稳定性差2)对鱼类水生生物毒性高3)除螨不好,除土壤害虫差4)无内吸熏蒸作用5)易产生抗药性1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开发过程1)天然除虫菊酯2)光敏型(丙烯菊酯)醇部改造引入苯环3)光稳定型拟除虫菊酯引入间苯氧基苄醇、酸部位结构改造、脂部位结构改造12、特异性杀虫剂主要有哪些类型?1)保幼激素类似物2)蜕皮激素抑制剂3)几丁质合成抑制剂4)性诱剂5)绝育剂6)驱避剂7)绝食剂13、举例说明微生物杀虫剂的种类1)病毒杀虫剂——核型多角体病毒2)真菌杀虫剂——白僵菌3)细菌杀虫剂——苏云金杆菌4)原生生物——微孢子虫14、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品种?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15、有害生物对杀虫剂抗药性学说1)前适应学说(选择学说),某些害虫在药剂使用前就具有抗性基因,药剂对种群作出选择,淘汰无抗性的,留下有抗性的2)后适应学说(诱导学说),,生物种群内不存在抗性基因,而是在药剂使用后,诱变产生了抗性品系3)基因复增学说,药剂引起基因重复,即一个抗性基因拷贝为多个抗性基因4)染色体重组学说,因染色体易位和倒位产生改变的酶或蛋白质引起抗性的进化16、影响杀虫剂抗性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A)抗性基因频率B)抗性基因的显隐性:隐性产生慢,但一般是纯合子,显性产生快,但一般是杂合子C)多基因和单基因:多基因的基因结合是以相乘的方式,因此抗性很高2)生物因素A)昆虫自身扩散和迁飞:迁飞性昆虫不易产生抗性B)生殖C)种群增长率D)害虫的生活习性3)药剂因素A)应用B)药剂自身:拟除虫菊酯类,昆虫易产生抗性,作用靶标单一;无机类、植物源类不易产生抗性C)药剂选择压D)剂量E)药剂反选择作用F)作用机理4)环境因素:栽培作物、寄主条件改变、温湿条件改变17、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机制1)代谢抗性:昆虫体内自身发生的变化,代谢酶是每个生物体都有的,具有普遍性,有酶参与活性提高、量增加2)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3)表皮渗透性降低4)行为抗性18、害虫抗药性治理措施有哪些?1)综合治理2)适度治理:减少药剂使用,降低选择压3)饱和治理:尽可能杀死杂合子个体,减少抗性基因频率,策略上要有敏感个体迁入,加大用药量,防治指标定得太高。
12577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植物保护学通论
![12577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植物保护学通论](https://img.taocdn.com/s3/m/0e6a46ea312b3169a551a477.png)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保护的一般概念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二、植物保护的目的三、有害生物与植物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二章植物病害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植物病害的定义二、植物病害的症状三、植物病害的类型第二节植物病原物一、真菌(一)真菌的形态(二)真菌的繁殖(三)真菌的分类二、原核生物(一)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与生物学特征1.形态与结构2.生物学特征(二)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型三、病毒(一)植物病毒的形态和生物学1.病毒的形态2.病毒的化学组成3.病毒的生物学4.侵染与传染(二)植物病毒的理化属性及所致病害症状1.病毒的理化属性2.植物病毒的症状四、线虫(一)植物线虫的形态结构(二)植物线虫的生活史与生态学(三)植物线虫的侵染危害五、寄生性种子植物第三节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1.接触期2.侵入期3.潜育期4.发病期二、病害循环1.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等2.病原物传播3.病原物越冬越夏场所第四节植物病害的诊断一、柯赫法则二、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三、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第三章植物虫害第一节昆虫的形态结构一、昆虫的形态特征二、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三、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第二节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一、昆虫的生殖方式二、昆虫的变态发育三、昆虫的世代四、昆虫的生活史五、昆虫的生物学习性第三节植食昆虫及其危害一、昆虫的主要类群二、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三、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第四节农业害螨及其危害一、螨类的形态特征二、农业害螨的主要类群三、螨类的生物学特性四、主要农业害螨及其危害第五节软体动物及其危害一、福寿螺二、灰巴蜗牛和同型巴蜗牛三、蛞蝓第四章农田草害第一节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一、杂草的概念二、杂草的适应性三、杂草的繁殖能力第二节杂草生态学一、杂草个体生态二、杂草种群生态三、杂草群落生态四、中国农田杂草发生、分布规律第三节杂草的分类及主要杂草介绍一、杂草的分类二、主要杂草种类介绍第五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第一节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一、植物检疫二、农业防治三、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四、生物防治五、物理防治六、化学防治第二节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一、防治策略的演变二、综合治理策略第六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第一节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一、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种类二、稻区分布及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三、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第二节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一、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二、葫芦科蔬菜主要病虫害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四、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参考书目:《植物保护学通论》,韩召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第二版。
植物化学保护学复习
![植物化学保护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daeaa4e0029bd64793e2c6c.png)
植物化学保护学复习1.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许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余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理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许根源于生物、其余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许几种物质的混淆物及其制剂。
2.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经过其余门路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少、除去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3.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克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此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除去病症的药剂。
4.除草剂:能够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5.LD50 (致死中量):是指能够惹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往常用药物致死剂量的对数值表示。
6.LC50 (致死中浓度):表示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
7.KT50 (击倒中时):是害虫多半击倒时的剂量(有效中浓度):惹起 50%个体有效的剂量扩大多少倍,才会以致 50%的个体死亡(或中毒)。
此值越大,用药相对越安全。
9.IC50 (克制中浓度): IC50 是指被克制一半时克制剂的浓度,这里的反响能够是酶催化反响,抗原抗体反响等。
10.农药的分类:(一)按原料的根源及成分分类:(1)无机农药:天然矿物硫磺、磷化铝、硫酸铜、石灰等。
( 2)有机农药 (Organic Pesticide) :矿物油农药(石油乳剂等);植物性农药( Botanical Pesticide 烟碱、印楝等);有机合成农药 (Synthetic-organic Pesticide ) ;微生物农药( Microbial Pesticide 苏云金杆菌、农用抗菌素等)。
(二)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Insecticide 毒杀、控制、减少为害;2、杀螨剂: Acaricide ;3、杀菌剂:Fungicide (bactericide) 杀死、克制或中和毒素;4、除草剂: Herbicide ;5、杀鼠剂: Raticide (rodenticide) ;6、杀线虫剂: Nematocide ;7、植物生长调理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Hormone Mimics);(三)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1.胃毒剂( stomach insecticide ) : 取食,肠道汲取,抵达靶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概念
1.农药含义与农药分类;
2.毒力与药效概念及区别,影响药效的因素,毒力与药效的计算与表示单位;
3.农药对被保护作物的影响,产生药害后的补救措施;
4.农药的毒性及分级。
第二章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1.农药原药、制剂、加工等基本概念;
2.农药助剂;
3.农药主要剂型(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微乳剂、缓释剂,等);
4.农药的施用方法(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毒土、烟雾法、涂抹法等)。
第三章杀虫剂及杀螨剂
1.杀虫剂进入虫体的途径;
2.常用杀虫剂,包括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特异性杀虫剂理化性质、作用特点、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3.常用杀螨剂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杀菌剂
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与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原理;
2.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2.杀菌剂的杀菌使用方法;
3.常用杀菌剂,包括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芳烃类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抗菌素和杀线虫剂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剂型、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除草剂
1.除草剂的分类、吸收和传导;
2.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形态选择、生理选择、生化选择、人为选择及使用安全剂;
3.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与使用方法(土壤处理、茎叶处理);
4.常用除草剂:包括各类除草剂的作用特点、防治对象、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其他类型农药
1.杀鼠剂的特点及种类;
2.杀线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杀软体动物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七章植物生长调节剂
1.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及种类;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
3.主要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特点。
第八章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
1.害虫抗药性概念和特点,形成与机理,抗性治理基本原则与策略等;
2.植物病原物抗药性发生原理及机制;
3.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
第九章农药与环境安全
1、农药的环境行为特性
2、农药残留的毒性
3、农药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
4、农药残留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及安全间隔期等基本概念
第十章农药生物测定
1、农药的生物测定
2、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供试材料
4、室内毒力测定的方法
主要参考教材:
《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徐汉虹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