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分析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农业、工矿、交通运输、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指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演化。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农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农用地面积减少了约10%,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2.城市用地的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0%,城市化对土地利用造成了较大影响。
3.工矿用地的增加近年来,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导致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15%,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约5%和10%,但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研究和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导致农用地被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衰退,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主流,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
3.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土地被拿来建设工矿用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矿用地增加。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土地整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些地方存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低效率、低产出的情况。
大量农村生产用地被非农业建设所占用,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2. 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地被非农业用地所替代,土地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土地利用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2%以上。
3. 土地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土地资源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污染。
4.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不合理。
在一些地方,由于土地规划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碎化,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整治和保护工作。
5. 土地整治政策不够精准。
一些地方对于土地整治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应对措施1.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
完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严格保护耕地,防止非农业用地侵占。
健全土地使用、流转、承包等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行土地资源保护与修复。
加大对于土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快修复受污染的土地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土壤修复技术的评估标准和监测体系。
3. 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加大土地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于跨区域、跨地域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监管,保障农村耕地资源的保护。
4.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的落实力度。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国家,土地利用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存在农地荒芜和浪费的问题。
由于农民收入低、农业效益不高以及农民流失等原因,许多农地处于荒芜状态,严重浪费了可耕地资源。
存在违法建设和土地占用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方面,经常违法建设和占用土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存在城市扩张过快和农村土地过度集约利用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扩张过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农村集体经济受到损害,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四,存在土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乱占乱用土地、盲目开发建设等问题,导致土地生态环境严重受损,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严重后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效益。
加强对农地的保护和管理,改善农民收入待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地荒芜和浪费。
加强土地规划和执法力度。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加强对违法建设和土地占用的查处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合理化。
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加强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有效监测和预测土地利用的情况,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管理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只有加大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监督,才能够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壮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执行和监管问题等,已经成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
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不够科学和合理,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在规划执行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违规建设和违法占地行为屡禁不止。
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导致了地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平衡性,也给土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作为指导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研究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矛盾,为改善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研究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当前规划制定、执行和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供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浪费严重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引导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和实施。
探讨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能够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均衡性提供参考,推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朝着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根源与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可行的对策与措施。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提供农田用地,支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提供居住和工业用地,支持城市化进程。
此外,土地资源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农业用地:农业占据了全球土地利用的大部分,但由于粮食需求的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兴起,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对农业产出造成了不确定性的影响。
2. 城市用地: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导致城市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大规模的工业、商业和住宅区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导致了城市扩张的不断加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增长,以及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工业用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这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4. 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因此,保护生态用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激励政策,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监测和动态更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用地的情况。
农业用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
在我国,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优质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同时,部分耕地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如土壤肥力不足、水土流失等,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并加大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土壤改良措施。
园地主要用于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
在一些地区,园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品种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需要优化园地的种植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园地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但一些地区仍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现象,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前林地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任务。
牧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在一些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原退化、沙化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合理控制载畜量,推广科学的放牧方式,加强草原的建设和管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建设用地的情况。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在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也出现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盲目扩张等问题。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承载力下降、农地占用率过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呈现出过度开发的趋势。
很多地区存在着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依然存在着农业用地过多、工矿用地过多、生态用地不足等问题。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3.土地承载力下降由于土地过度开发和资源利用不当,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地承载力正在逐渐下降。
土地承载力下降将会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严重的影响。
4.农地占用率过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和乡镇地区的扩张导致了农地占用率的过高。
农地占用率过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和粮食安全。
二、对策1.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解决土地利用管理问题的关键。
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保护土地资源,限制土地过度开发,并鼓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品质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品质,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耕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保育措施,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力。
4.合理控制农地占用率对于农地占用率过高的地区,需要采取措施合理控制并且逐步减少农地的占用比例,确保农民的生计和粮食安全。
可以通过改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浪费严重。
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
一些村庄地块规划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大量农田荒芜,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2. 土地流转难度大。
由于土地所有权问题和土地流转政策的限制,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困难,导致了一些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3. 土地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地区存在一些土地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比如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田土壤的污染等,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4. 农村土地规划不科学。
一些地方在进行土地规划时,考虑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保护,导致了一些规划不合理,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对策1.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土地的整合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指导,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农田、村镇等用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加大对农村土地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农田土壤的保护和修复,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地环境污染。
4. 提高农民土地利用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土地利用意识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民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村地区开展高效节约型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壤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我国当前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壤污染严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残留物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土壤退化加剧:过度的农业生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土壤退化现象普遍存在,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
3.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失衡。
4.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乱排污,破坏土壤环境。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的土壤治理体系,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投入,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2. 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避免土壤退化。
3.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制裁。
4. 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通过以上对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我们可以看到,要实现土壤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希望我国在未来能够加大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现状问题1. 国土资源丧失与破坏•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大量农田面积转为建设用地,农用地丧失严重。
•工业化进程中过度开采和污染土地,使得大片土地变得荒芜,无法利用。
2. 耕地资源减少•由于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耕地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集约化程度低,农田用地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益偏低。
•城市建设领域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 土地利用不平衡•土地利用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资源过度利用,而一些地区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二、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不必要的土地消耗,减少土地破坏和丧失。
•加强土地整治,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
•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
•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覆盖率和农机农艺水平。
3. 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城乡土地利用平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城市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避免过分扩张和无序发展。
•支持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活用地布局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推动绿色土地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减少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鼓励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规划,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保护土地生态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十分严峻,但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以及推动绿色土地利用,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和有限性,加强自身的土地资源意识,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来,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改革不彻底、创新不够和政策不稳定等问题。
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保护不够,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农村土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起来。
2. 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由于承包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国家对土地流转管理不够,导致土地流转交易不规范,增加了农民的风险。
3.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由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土地闲置、荒废的现象。
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4. 土地利用规划缺乏科学性:部分地方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导致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过度消耗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权益保护机制,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和流转的信心,推动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促进土地交易规范化和流转合同的明确化,提高流转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增加农民参与和获益的机会。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避免土地闲置和荒废现象。
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向高效农业生产、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向发展。
4.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5. 支持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6. 加强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提供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7. 加大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投入:增加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投入,加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保障和相关政策的推动,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大,但是地形地貌较为杂乱,并且气候多变,这就致使我们国家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难以充分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所以,有关部门就需要对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合理管理与利用,充分结合当前下国家发展的现状,将我们国家可实际利用的稀缺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进一步推进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稳步增长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鉴于此,本篇文章就对我们国家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存在问题;对策;探究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城市周边的村镇等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所占有的空间规模也随之扩大,这就导致了城市的空间规划、人口的增加、土地的经营等矛盾逐渐加剧,如何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利用等问题成为了现阶段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应当在建设规划起始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平衡保护问题,从而最大化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发展与规划相关工作中,必须注重自然生态的均衡性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目标,有效提升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土地资源相关责任部门要树立全局性的土地资源意识,在保证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使城市的经济建设、自然生态能够得到稳定地发展。
1 我们国家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1.1 管控观念过于落后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是为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而当今的管理者的观念较为落后,并没有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土地资源利用率。
利益应当是工作者所追求的,但应当将其放在国家发展的后位,正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思想偏差,导致了当今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管理者的观念落后,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短浅的目光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滞后和价值作用的发挥。
如何保证土地资源更好发展并进行科学规划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只有将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才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使国家更加稳定的立足于世界。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引言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耕地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耕地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加强耕地保护。
二、当前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城市扩张与土地过度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改造成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用途。
拆迁补偿不合理、土地条件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了土地过度利用,使得本应当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浪费。
2.污染物对耕地质量的垃圾城市工业排放、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等活动带来了大量有害物质对耕地质量产生的危害。
这些污染物通过空气或水体传播,在长期积累下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贫瘠化。
3.非法占用耕地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了谋取个人或企业利益,违规占用耕地以建设非农业项目。
这种非法占用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耕地资源,还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失衡现象。
4.耕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近年来,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对于耕地保护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监管力度不够强大、执法不严格、政策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都导致了管理效果的下降。
三、建议措施1.加强土地储备和合理规划要解决城市扩张带来的耕地压力,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和建设目标。
同时还需要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确保有足够的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
2.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为了避免污染物对耕地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工业企业的治理,并采取措施确保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
此外,加强水源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严格耕地占用审批制度政府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完善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并将其严格执行。
同时,对于任何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都应依法予以惩处。
4.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支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意识的认识,增强群众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另外,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实施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但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导致了耕地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描述1. 土地占用过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土地被工业、居住、交通设施等占用。
这种占用过度导致了耕地减少,农田规模缩小。
2. 建设项目审批不严格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批流程简化、审核不严格等问题。
一些违法开发商通过贿赂或其他手段获取土地使用权,并非法将部分农田转为建设用地。
3. 没有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方向各异,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
这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杂乱无章,大片农田被闲置或草率使用。
4. 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壤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耕地受到严重破坏。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明确土地用途和保护范围。
加强对各类土地开发项目审批的审核力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防止违法转换农田用地。
2. 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鼓励合作社组织农民集约经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
3. 建立健全土壤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掌握土壤污染情况。
制定相关法律规章,重罚违法行为,并加大对科研机构进行支持力度,推广环境友好型肥料和农药的使用。
4. 加强农地保护意识加强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提高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
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广大农民了解土地的重要性及其有限性。
5.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田的补贴扶持力度,给予耕地持有者一定的经济激励,鼓励他们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些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影响着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
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 土地规划不合理:目前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土地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一些地区存在土地浪费现象,如农田零碎化,建筑用地过大等问题。
2.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地区存在部分土地因为长期耕作或者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
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量使用,部分土地逐渐失去了生产力,严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3. 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存在农田复垦不足、种植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等问题,致使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4. 农村土地资源过度碎片化: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存在过度碎片化的情况,导致农作物生产效益不高,甚至出现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5. 农业用地农民集体所有权须靠出让: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进一步集约利用的过程中,很多农业用地由于农民集体所有权靠出让,从而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效果。
二、对策:1. 完善土地规划:相关政府部门和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碎片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配置。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力度,防止土地被随意挖掘和破坏。
2. 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量使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耕地保护,建立健全农田土地保护制度。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在推进现代农业过程中,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4. 强化土地整治力度:在农村地区,加强对土地整治和开发利用的力度,保障农田整体规划,减少农地碎片化现象,提升农田整体生产力。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精选】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在中国,农村土地资源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案例介绍某村庄位于河南省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自然景观,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农田面积逐渐减少,部分农田被非法占用或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政策为了遏制非法占用土地和过度开发的现象,当地政府明确了土地资源的所有权归属,规定了土地流转和利用的方式,禁止私自转让土地或乱建房屋。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相应措施,对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进行取缔,并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力度。
三、推动土地流转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当地政府主动与农民进行沟通,推动土地流转。
政府组织开展土地整治和复垦工作,鼓励农民将散落的零星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
同时,政府还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帮助农民选择合作社等集体经营形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四、发展农业产业为了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地政府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发展。
政府鼓励农民种植优质作物,推广科技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同时,政府还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利用当地自然景观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土地保护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建立了农田利用档案,对违规占用土地进行调查和追究责任。
同时,政府还开展土地复绿和植树造林,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当地村庄逐渐形成了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村庄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提升。
政府还通过扶贫政策和就业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技能和增加收入来源,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七、促进生态文明随着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地村庄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分析
作者:宋蕾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06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给我国的土地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基础建设的增加占用了一部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
随之产生的是土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荒漠化程度增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使其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分析
1.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1)土地生产方面。
首先,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国家要对土地现有的利用水平进行有效的保持;其二,循循渐进的加大对土地资源这一层面相应物质的投入量。
简言之,就是不仅要对土地利用质量做到保证,还要尽最大努力让土地资源单位面积物质数量的产量不断提高。
(2)经济效益方面。
主要是土地利用者想尽一切方式来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经济效益,有效地将土地的资源价值转变为经济性的价值。
(3)生态环境方面。
指国家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可以将破坏生态环境为开发土地资源的代价,也不可以出现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任何潜在因素,要保证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的开发两个活动处于“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的状态。
1.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基,如果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就会导致社会生活、工作的圈子不断缩小,从而影响到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这对于国家的可持续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会严重局限,甚至阻碍国家的迅速发展,会让我国很难立足于国际之中。
鉴于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2)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每个国家都是由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组成的,人类的吃、喝、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如果土地资源出现任何的问题,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广大群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
鉴于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群众来说更为重要。
2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2.1 荒漠化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
土壤荒漠化是对土地资源严重的危害之一,当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分减少到一定的程度时,土壤就可能出现荒漠化现象,使土壤中的养分减少,保水能力变差,严重的不能再生长植物,最终导致土壤沙化现象。
在我国由于近年降雨量减少,很多河流的下游地区由于生态失衡引起荒漠化现象;部分地区的草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草场退化,出现草原荒漠化现象。
2.2 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荒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城市的水土流失也在加剧。
水土流失有两种表现类型: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我国几大河流的上中游地区主要发生水力侵蚀,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
影响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无非就是地形、地貌、植被等先天条件;而在水土流失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人为因素。
水土流失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首先是生态恶化,极端天气现象增多,不是干旱就是暴雨,使河流的淤积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有许多座大中小型的水库,主要就是为了发挥调蓄功能,可是由于大量的泥沙淤积也减弱了其调节的功能。
水土流失也造成了耕地的有机质、矿物质的流失,使土地日益贫瘠,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破坏。
2.3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二氧化碳所起的温室效应不能忽视,而森林的破坏和绿地的丧失是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一大原因,同时,森林和绿地减少也引发了土地资源的荒漠化和沙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随着土地利用规模的加大,生态环境还会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3 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策略
3.1 强化对建设用地的控制
首先,政府作为国家职能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与保护制度,要真正的对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守护,对于耕地要进行立法保护,要进一步对“土地利用规范制度”进行完善编制,要根据实际的耕地情况、质量及类型等,将“耕地保护区”划分出来。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必须做好社会建设这方面的控制工作,对乱用耕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并从法律角度来惩罚。
最后,政府要加大力度对全民宣传耕地保护,让全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这样才能将被动式的法律管理转变为“保护耕地”这一层面的自觉活动。
3.2 重视土壤肥力的提升
自古以来,我国都以农业大国著称,耕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比例较大。
为了合理的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需要重视对我国中低农田的改造,旨在提高土地的承载力。
上文也有提到,我国较多土地资源的土壤肥力遭到了破坏,必须及时解决此问题,才能还给人类一个美好的明天。
对此,在实际的土塘肥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与各地的农业相结合起来,要尽最大努力修建调水灌溉工程,以此来发展节水灌溉的技术。
其发展目标是为了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将我国耕地中的中低产田进行改良,用先进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来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
3.3 完善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
提升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力度,并将之和城市用地结构、总体规划之类相互结合,详细核定、系统摸排城市规模和用地面积,以整理、置换之类办法优化城市土地布局。
这样才能确保“区域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田规模、农业生产实际,巧用资金扶持、信息资源、高科技等方式,从多角度出发,逐渐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都知名的畜产品、商品棉、商品粮基地,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及集约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将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进行完善。
3.4 加强土地整治的力度
土地整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更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土地整治时间较长、项目较多,最关键的是涉及的范围、领域较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于改善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及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的土地整治中,将原来土地整治中的四个荒,即荒沙、荒滩、荒坡、荒山,改变为促进社会发展的耕地、草地、建设用地。
同时,必须要重视防止土地污染的出现,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措施避免土地污染的再次出现,这样土壤的成分达标之后,才可以真正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使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两者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土地资源被破坏的程度相当严重,因此,从国家层面上讲,要加强立法,首先从制度上来保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习总书记提出在发展中环境保护一定要先行,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还人民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 胡于志,彭明瑞.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J].四川环境,1992(4):36~40.
[2] 邹秀梅.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119.
[3] 李海燕.浅谈制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探究(电子版),2012(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