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_乔伊斯短篇小说_死者_主题探析_伍光琴
从本能之死到精神顿悟——乔伊斯《死者》的一种探析
始 的 无 生 命 状 态 。 有 机 体 不 论 现 在 处 于 什 么 状
态, 当它 一旦 离 开 了这 状 态 , 都会 产 生 一 种倾 向 , 要 重建 这 状态 。从 某 种 意 义 上来 说 , 两 种本 能 都 是保守 的, “ 因 为两 种 本 能 都 力 图重 建 被 生 命 的
悲剧 画 《 罗米 欧 和朱 莉 叶》 和一 幅表 现两 个 王子 在塔
楼遇 害故 事 的画, 令 人 不寒 而栗 。死寂 的意 向使 主人 公深 感压 抑和 郁 闷。 聚会 前 , 当 加布 里埃 尔去 他姨 妈 家看 到李 莉 时 , “ 她身 材 细长 身材 , 是 个正 在成 长 的姑 娘 , 面色 苍 白 ,
头发 呈 干草似 的 黄色 。餐 桌 间的煤 气 灯 照得 他 的脸
更 显 苍 白” [ 2 ] 2 0 5 。从 外 表 上 看 起 来 李 莉 就 毫无 生 机 。 “ l i l y ” 在英 语 中是 百 合花 的意思 , 代表 着纯 洁 、 未经 世
出现 所 扰乱 了 的某种 状 态 。 生命 的 出现 就这 样 成
面来 揭 示 主 人 公 加 布里 埃 尔 的精 神 顿 悟 过 程。 结 合 爱 尔 兰 当 时的 政 治 文化 背 景 , 本 文 分析 了作 者 对 爱 尔兰 未 来 出路 的 关心 , 探 寻 了“ 死 者” 意 象
的 潜在 意 义— — 后 殖 民 时期 的 爱 尔 兰人 的精 神 死亡 及 爱 尔 兰社 会 的文 化危 机 。 这 篇小 说 在 唤起 现 代 人 的精 神 信仰 方 面 具 有新 的 时代 意 义 。
2 0 1 3年 1 0月 第 2 7卷 第 5期
0c t .201 3 Vo l - 27 No . 5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秦彦
【摘要】《都柏林⼈》是爱尔兰现代⼩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说集,作者以⼗五个发⽣在家乡都柏林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20世纪爱尔兰的政治腐败、社会道德的瘫痪。
作为《都柏林⼈》中的压卷之作,《死者》不仅使得整部⼩说在结构上完整,还把整部⼩说中⼼推向了⾼潮。
⽂章从主题“死者”着⼿,逐步剖析主⼈公加布⾥埃尔(Gabriel)遭受刺激下的⼼理变化从⽽达到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说内在隐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期刊名称】⽂教资料
【年(卷),期】2014(000)016
【总页数】2
【关键词】《死者》瘫痪精神顿悟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年2⽉2⽇-1941年1⽉13⽇)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爱尔兰遭受民族独⽴运动失败、社会政治⼒量四分五裂、宗教势⼒恶性蔓延的动荡局势,⼈民处于道德瘫痪的状态。
在极⼒抗争救国未果之后,乔伊斯⽆奈选择了离开,开始了数⼗年的背井离乡⽣活。
早年在祖国的⽣活,为他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爱尔兰或者以家乡都柏林为背景的,描写了当地的⽣活和⽂化,以此为缩影反映了爱尔兰社会的瘫痪。
乔伊斯的代表作之⼀《都柏林⼈》(Dubliners,1914)创作于西⽅现代主义⼩说的萌芽期,为了突破传统的⽂学创作⼿法,其在表现技巧上运⽤了⼤量象征主义和⾃然主义的结合,同时在故事背景、结构、语体、技巧等⽅⾯做到了内。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作者:秦彦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6期摘要:《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现代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十五个发生在家乡都柏林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20世纪爱尔兰的政治腐败、社会道德的瘫痪。
作为《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死者》不仅使得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完整,还把整部小说中心推向了高潮。
文章从主题“死者”着手,逐步剖析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遭受刺激下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小说内在隐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关键词:《死者》瘫痪精神顿悟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爱尔兰遭受民族独立运动失败、社会政治力量四分五裂、宗教势力恶性蔓延的动荡局势,人民处于道德瘫痪的状态。
在极力抗争救国未果之后,乔伊斯无奈选择了离开,开始了数十年的背井离乡生活。
早年在祖国的生活,为他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爱尔兰或者以家乡都柏林为背景的,描写了当地的生活和文化,以此为缩影反映了爱尔兰社会的瘫痪。
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创作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萌芽期,为了突破传统的文学创作手法,其在表现技巧上运用了大量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同时在故事背景、结构、语体、技巧等方面做到了内在的统一。
《都柏林人》另一个告别传统的尝试在于他避开了繁琐的意识流技巧,而选择了“精神顿悟”(epiphany)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1]。
小说常常将主人公的经历、情节的发展带动心理的变化,在故事结尾时,又以主人公的豁然开朗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自我认识。
作为《都柏林人》中的一篇,乔伊斯在《死者》中依旧运用“精神顿悟”的技巧,并结合大量的象征手法渲染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向读者揭露爱尔兰社会的本质,即瘫痪的阴影笼罩着每个人,人们精神涣散、生活压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将矛盾的焦点指向死去的人。
浅谈《死者》中的生死主题
取了都柏林 生活的一个片断。酒吧的热 闹、 家庭 的小聚 、 逢年过节时 的 歌舞盛宴, 似乎是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社 会生 活的重要部分 。《 者》 死 所
描绘 的 也是 一 次三 十 多年 始终 如 一 的 圣诞 节 聚会 。通 过 这 次 聚会 , 伊 乔 斯描写 了各 色人物 , 欢乐祥 和 的场 景 中, 其实处 处弥 漫着压 抑的 、 瘫痪 的、 死亡 的气 息 。 如果要 为爱尔 兰著名作家詹 姆斯 ・ 乔伊斯 的短篇小说 《 死者 》 进行 主题 归 纳 的话 , 乎 可 以把 这 篇 小 说 的 主题 概 括 为 “ 忆 死 者 ” 似 追 。在 小 说 中,追忆 死者 ” 含的内容是 多层次 的: 既是指写实 层面上对 “ “ 包 它 死者” 的追忆 , 同时也在象征的意义上寓示 着一切的“ 过去 ” 是“ 都 死者 ”因此. , “ 追忆死者 ” 也就是在“ 追忆过去”这两者其实是一体的两面。 , 加布里埃尔是作品真正的主人公 。他是大学教师, 是朱丽亚和凯特 的外甥, 玛丽的表哥。 晚会后 回到旅馆, 加布里埃尔了解到妻子的一段 旧
( 上接第 1 4页 ) 6 内容能激起学生 阅读的兴趣 的话 , 就有助 于进行 阅读教学 , 学生的阅读 、 分析鉴赏水平 、 综合判 断能力 、 逻辑推理 能力也 将 会 迅 速 提 高 。因 此 在选 材上 我 们 要 予 以特 别 地重 视 , 并遵 循 以 下几 条
原则 : 第 一 条 原 则 真 实性 原 则 ,具 有 真 实 性 的材 料 是 指 未 经 过 为 语 言 学
情, 使他顿悟到 自己爱情 的瘫痪 。 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傲 慢, 着 也有 爱尔兰人天性中的热情与宽容, 所以他虽 由衷地想要躲避狭隘的民族 主 义情绪, 却并没有 采取很 激烈的方式。他继承了本 国的优秀传统 , 又能接 受并极力向国内介 绍外国先 进文明。在家庭 生活中, 中规中矩 , 他 对妻子 不冷不热; 在对待祖 国前 途命运上, 主张学 习欧洲大陆先进 思想文化 , 他 即使是穿套鞋 这样的小事 也不放过, 可以说, 他是 一个重事业 、 爱家庭 、 有思想 、 有追求 的“ 完美 男人” 。但是加布里埃尔也 有“ 瘫痪 ” 的一面: 没 有爱情 。回到旅馆后, 晚会热 闹的氛 围使盖布锐异 常兴奋, 窥视着妻子格 莉塔 , 中涌现 出诗画意 的往 事, 他心 被幸福炙烤 出柔情 蜜意和灼热的欲 。 然而妻 子格莉塔却心不在焉 、 反应冷淡 。 原来达西在晚会上演唱的爱尔 兰民歌, 她想起 了从前常 给她 唱这首歌的少年情人 迈克 ・ 使 富瑞 。少年 曾深爱着她, 甚至为她而死 。死去 的少年 曾经用纯粹 的爱尔兰 民歌和充 满激 情的生命, 绎了真正 的爱情, 演 格莉塔 的热情 随着 他的夭折 已渐渐 枯死 。多年来加布里埃尔和格莉塔 同床异梦, 她缅怀情人时的悲恸 与眼 泪, 让幡然醒悟的他明 白“ 睡在旁边 的她是多么深情, 竟把情人说 他不想 再活那 时候 的眼神, 这么多年来一 直锁 在心里” 。而他 从来没有像 死者 那样拥有妻子 的芳心,似乎他俩从 来不曾有过夫妻 的共 同生活” “ ,而且 他也 “ 从来 没有 对任何女人产生过这 样的感情, 但是他 知道这样一种 感 情必然是爱情无疑” 。那一刻他感到 “ 魂已接近 了千万死者们所 幽栖 灵
从“精神瘫痪”走向“精神顿悟”与“重生”——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的主题探析
作者: 吴晓梅[1,2]
作者机构: [1]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2]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出版物刊名: 牡丹江大学学报
页码: 47-4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2期
主题词: 詹姆斯·乔伊斯 《死者》 精神瘫痪 精神顿悟 重生
摘要:�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篇。
在《死者》中,乔伊斯着意刻画了都柏林人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反映了爱尔兰民族正在逐渐走向"精神死亡"。
而主人公最后的"精神顿悟"具有特殊的意义,既体现了都柏林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感悟也表现出乔伊斯对整个民族的"重生"饱含期待。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般麻木 。 由此 , 乔伊斯笔 下的 “ 死 者” 可 以分为三类 : 真实死
1 . 现 实 意 义 的 死 者
去的人 , 即将死 去的人 , 以及虽生犹 死的人 。 小 说 题 目 中 的死 者 指 的 是 加 布 里 埃 尔 妻 子 格 丽 塔 ( G r e t t a ) 少 女时 的恋人迈 克尔 ・ 富里 ( Mi c h a e l , F u r y ) 。在格 丽 塔 离开 盖尔 威 ( G a l w a y ) 之前 , 其 为 了见 她一 面 而得 了肺结 核, 从此一 病不起 , 在 格丽 塔 的脑 海 中 , 迈 克尔 ・ 富里 是为 了
文章除 了题 目中表示 已经死 去的人 以外 .在故 事 的细 节 中也渗透着 “ 死者” 。加布 里埃尔 两位 年迈 的姨妈 就是 即 行将 至死 的人 的代表 。她{  ̄ q 3 0 年前 搬入 阿雪 岛上这栋 幽冷 屋子 , 很 少 与外界 接 触 , 唯 一 的接触 就是 到 唱诗 班 唱歌 、 教 学。 她们 过着 单 调 而封 闭 的生 活 , 完 全 不 知道 外 面 的 新事
物, 既不知道 “ 鞋套 ” ( g o l o s h e s ) 为何物 , 又无 法理解 加布里埃 尔在 宴席 中演讲 的内容 。同时 , 作 者对于两位姨 妈外貌 的描 写, 无不体 现 了死 亡的 临近 , 茱 莉亚 姨妈 ( A u n t J u l i a ) 头发灰
白, 面孔 松 弛 , 眼神 缓慢 及微 张 的双 唇 , 构 成 了她 一 副不知
极力抗 争救 国未果之后 , 乔伊斯无 奈选 择 了离开 , 开始 了数
十年 的背井离乡生 活。早年在祖 国的生 活 , 为他创 作提供 了 灵感 和素 材 . 他 的很 多作 品都 是 以爱 尔兰 或者 以家乡都 柏 林 为背景 的 , 描写 了当地 的生 活和文 化 , 以此 为缩影 反映 了 爱 尔兰社会的瘫痪 。
乔伊斯《死者》中的死者涵义及创作主旨研究
2014.052014.06《都柏林人》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
这本小说集的主题则正如乔伊斯自己所说的:“我正在写一系列‘求降显灵文’,一共十篇。
我已经完成了一篇。
我给这一系列取名为《都柏林人》,我要暴露血液麻痹,即瘫痪的灵魂,也就是许多人称之为一个城市的灵魂”。
而短篇小说集的最后一篇《死者》可以说是这本书的高潮与总结,因它篇幅较长,所以常常被看作是中篇小说,它与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还被并列为20世纪前期英国小说中最杰出的中篇小说。
在这篇中篇小说中,乔伊斯不仅描写主人公伽布里欧的个人生活,更是将整个都柏林城瘫痪麻木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死者》表面上描写的是一派热闹的宴会场景,但其实到处充满着死亡压抑的气息。
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
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一.生理意义上的死者《死者》中有很多地方提到死去的人,也即生理意义上死去的人,这些人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魂灵因生者的不断回忆而变得鲜活生动,并影响着生者的生活。
这些死者包括伽布里欧的母亲、逝去的伟大的歌唱家老帕金森,这些死者因人们的不断提起而永存,这反映出新一代的人比不上旧时代的人,同时也反映出都柏林人的守旧以及都柏林社会的停滞不前。
就这样,在如此热闹的圣诞晚宴上,那些对生者有着深刻影响的死者时时浮现在生者的脑海中,吞噬着生者的生命与思想,占据着生者他们自己生活。
要说深刻影响生者的死者,最严重的当属伽布里欧妻子格丽塔的已故的情人迈克尔·富里了。
格丽塔虽然已嫁他人为妻,表面上对丈夫是温柔体贴,百依百顺,夫妻两人是恩爱有加,对孩子也是关心备至,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
但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人,而这个人竟为了她而死,这是一种怎样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啊!难怪当她一听到那首曾经的情人经常唱的《奥格里姆的小姑娘》时会如此黯然伤神,也难怪她至今都一直清晰地记得。
乔伊斯《死者》中的死者涵义及创作主旨研究
龙飘飘内容摘要:《死者》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的压轴之作。
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
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关键词:乔伊斯《死者》涵义创作主旨《都柏林人》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
这本小说集的主题则正如乔伊斯自己所说的:“我正在写一系列‘求降显灵文’,一共十篇。
我已经完成了一篇。
我给这一系列取名为《都柏林人》,我要暴露血液麻痹,即瘫痪的灵魂,也就是许多人称之为一个城市的灵魂”。
而短篇小说集的最后一篇《死者》可以说是这本书的高潮与总结,因它篇幅较长,所以常常被看作是中篇小说,它与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还被并列为20世纪前期英国小说中最杰出的中篇小说。
在这篇中篇小说中,乔伊斯不仅描写主人公伽布里欧的个人生活,更是将整个都柏林城瘫痪麻木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死者》表面上描写的是一派热闹的宴会场景,但其实到处充满着死亡压抑的气息。
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
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一.生理意义上的死者《死者》中有很多地方提到死去的人,也即生理意义上死去的人,这些人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魂灵因生者的不断回忆而变得鲜活生动,并影响着生者的生活。
这些死者包括伽布里欧的母亲、逝去的伟大的歌唱家老帕金森,这些死者因人们的不断提起而永存,这反映出新一代的人比不上旧时代的人,同时也反映出都柏林人的守旧以及都柏林社会的停滞不前。
就这样,在如此热闹的圣诞晚宴上,那些对生者有着深刻影响的死者时时浮现在生者的脑海中,吞噬着生者的生命与思想,占据着生者他们自己生活。
重生的希望——试析乔伊斯的《死者》
重生的希望——试析乔伊斯的《死者》
薛琴
【期刊名称】《长沙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24)006
【摘要】<死者>是乔伊斯191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它不仅是小说集的最后一篇,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虽然它延续了瘫痪与死亡的主题,但是它却让人在结尾处的一场似真似幻的大雪中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总页数】2页(P92-93)
【作者】薛琴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生活在别处——试析乔伊斯的《死者》 [J], 刘学金
2.精神之死,文化之失——试析乔伊斯《死者》中的“死者”意象 [J], 张硕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论乔伊斯的《死者》 [J], 王虹
4.从“精神瘫痪”走向“精神顿悟”与“重生”——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的主题探析 [J], 吴晓梅
5.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乔伊斯──从乔伊斯的“死者”说起 [J], 李增;王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乔伊斯《死者》中的“死亡”主题
试析乔伊斯《死者》中的“死亡”主题试析乔伊斯《死者》中的“死亡”主题摘要:《死者》是爱尔兰现代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轴篇。
《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都柏林市井百姓“精神死亡”的生活状况,其目的是唤醒民族意识。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精神死亡”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意义。
论文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死者》,精神死亡一、心如死水一潭的少女莉莉和缺乏音乐激情的玛丽?简莉莉是看门人的女儿,莫坎家的女佣,在圣诞舞会上脚不点地地忙碌着。
她身材细长,是个正在发育的姑娘,而“面色发白,头发呈干草色。
”从肖像描写上看,她是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但严重营养不良,脸色缺乏应有的红润,这说明置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下层人民的生活穷困。
但精神上如何呢,当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与她开玩笑地说,在某个好日子里会去参加她和那年轻人的婚礼时,她辛酸地说:“现在的男人都是只说废话,直到骗走你身上的所有的东西。
”(P.252)本来是一个花季少女,应该有花儿一般的甜蜜梦想,对爱情充满憧憬与希望的,却说出了让人心酸的话语,语言虽尖刻,却让人洞悉她那颗冰冷的心。
小说中没有交代她的过去,但从中不难发现她小小年纪肯定经历了坎坷痛苦的人生,屡受伤害,以至于对今后的人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在她眼里,加布里埃尔同其他任何一位白人男性一样,都是只会占女人便宜的一路货色,他们是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英国殖民势力的象征,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文明蹂躏下的下层社会的小人物的孤独、麻木和可怖的灵魂。
玛丽?简是两位老姑娘的侄女,上过专科学校,是位音乐教师。
舞会上,她弹奏的曲子充满速奏和困难的乐章,加布里埃尔虽然喜欢音乐,但听不进去,因为她弹奏的曲子没有主旋律,而且他也怀疑其他听众能否听出什么主旋律来。
但在曲子结束时客厅里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最热烈的地方来自于门口那四个年轻人,在曲子开始时他们到点心房去了,而琴声结束时他们又回到了门口。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秦彦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4(000)016
【摘要】《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现代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十五个发生在家乡都柏林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20世纪爱尔兰的政治腐败、社会道德的瘫痪。
作为《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死者》不仅使得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完整,还把整部小说中心推向了高潮。
文章从主题“死者”着手,逐步剖析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遭受刺激下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小说内在隐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秦彦
【作者单位】杉达学院,上海 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本能之死到精神顿悟--乔伊斯《死者》的一种探析
2.从“精神瘫痪”走向“精神顿悟”与“重生”——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的主题探析
3.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心象性形象和顿悟现象
4.浅析乔伊斯《死者》的"精神顿悟"
5.从“精神瘫痪”到“精神顿悟”的飞跃——浅析乔伊斯《死者》的主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精神瘫痪”到“精神顿悟”的飞跃
从“精神瘫痪”到“精神顿悟”的飞跃摘要:《死者》(The Dead)作为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主题内涵丰富。
本文着眼于作者对都柏林人精神瘫痪状态的细节描写,对主人公从“精神瘫痪”到“精神顿悟”这一主题及其含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死者》;精神瘫痪;精神顿悟一、引言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文坛巨匠。
在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乔伊斯将创作视线放在人物的精神世界,运用“精神顿悟”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种顿悟不仅构成小说的高潮,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死者》,作为《都柏林人》的压轴篇,在“精神顿悟”的技巧上得到了最精彩的发挥。
不少评论家认为,它不仅是乔伊斯早期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短篇小说之一。
二、主题的呈现“精神瘫痪”的主题贯穿了小说的始末。
正如整部小说集一样,《死者》同样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都柏林生活的一个片段----一场圣诞节聚会。
故事描绘了各式人物参加圣诞晚会的热闹景象,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浓重的压抑气氛。
1、题目中的死亡信息文学作品的题目往往与主题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题目“死者”表面上指故事中格丽塔已故的恋人迈克尔·富丽;事实上,它包括了参加宴会的所有人,传达的是人们“虽生犹死”的瘫痪状态。
人们在宴会上欢快地舞蹈,热烈地交谈……可他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生活,对刻板传统的盲从。
由此折射出都柏林人的瘫痪状态。
2、细节中显现主题小说中充斥着压抑、瘫痪细节的描写:(1)三十多年始终如一的圣诞夜聚会。
在乔伊斯笔下,宴会中的细节时时反映出人们对于刻板传统的遵循:同样的舞步,同样的客人,同样的节目,同样的就餐程序……就连被人们拿来做饭后谈资的一匹叫做强尼的老马,即使被拉出磨坊,也无法改变不停转圈的习性。
这个所谓的笑话显然是对人们循规蹈矩生活的极大讽刺。
(2)对人物精神瘫痪状态的描写。
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_乔伊斯短篇小说_死者_主题探析_伍光琴
第22卷第8期V o.l 22N o .8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 l o f Ji ngmen T echn ical Co llege 2007年8月A ug .2007[收稿日期]2006-11-16[作者简介]伍光琴(1970-),女,湖北钟祥人,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乔伊斯短篇小说5死者6主题探析伍光琴(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 要] 5死者6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5都柏林人6的压轴之作。
5都柏林人6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0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
/精神瘫痪0在5都柏林人6一书中贯穿始终。
本文探讨/精神瘫痪0这一主题在5死者6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5都柏林人6;5死者6;精神瘫痪[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57(2007)08-0032-03一、引言5死者6是詹姆斯#乔伊斯第一部短篇小说集5都柏林人6中的最后一篇,发表于一九一四年。
与其它姐妹篇一样,它也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摄取了都柏林生活的一个片断。
酒吧的热闹、家庭的小聚、逢年过节时的歌舞盛宴,似乎是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
5死者6所描绘的也是一次三十多年始终如一的圣诞节聚会。
通过这次聚会,乔伊斯描写了各色人物,欢乐祥和的场景中,其实处处弥漫着压抑的、瘫痪的、死亡的气息。
二、5死者6中都柏林人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1.心如死水的少女莉莉小说开篇是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看楼人的女儿莉莉忙着迎接客人,/真要跑断腿了0。
[1](P371)通过故事的主人公盖布锐的近距离观察,我们看到/她是一个苗条的、还在发育的姑娘,脸色苍白,头发象干草一样黄。
0[1](P374)盖布锐开玩笑说大概过些日子,大家要参加她跟相好的小伙子的婚礼,这个处于豆蔻年华的姑娘却/恨恨地说:-现在这些男人,满嘴骗人的好听话,就想从你身上占便宜。
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主题探析
Paralysis of the Living Death --Comment on the theme of James Joyce' s the Dead 作者: 伍光琴
作者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出版物刊名: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32-34页
主题词: 詹姆斯·乔伊斯 《都柏林人》 《死者》 精神瘫痪
摘要:《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
《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
“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
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主题探析
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主题探析伍光琴
【期刊名称】《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2)008
【摘要】《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伍光琴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主义与"死亡"主题 [J], 徐丹
2.都柏林人精神状态的形象描述——析乔伊斯《死者》中的精神瘫痪及其象征手法[J], 吕云
3.从虽生犹死到向死而生--在精神顿悟视角下对《死者》的解读 [J], 吴平安
4.从“精神瘫痪”走向“精神顿悟”与“重生”——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的主题探析 [J], 吴晓梅
5.从“精神瘫痪”到“精神顿悟”的飞跃——浅析乔伊斯《死者》的主题 [J], 高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乔伊斯《死者》中的“死亡”主题
试析乔伊斯《死者》中的“死亡”主题摘要:《死者》是爱尔兰现代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轴篇。
《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都柏林市井百姓“精神死亡”的生活状况,其目的是唤醒民族意识。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精神死亡”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意义。
论文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死者》,精神死亡一、心如死水一潭的少女莉莉和缺乏音乐激情的玛丽·简莉莉是看门人的女儿,莫坎家的女佣,在圣诞舞会上脚不点地地忙碌着。
她身材细长,是个正在发育的姑娘,而“面色发白,头发呈干草色。
”从肖像描写上看,她是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但严重营养不良,脸色缺乏应有的红润,这说明置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下层人民的生活穷困。
但精神上如何呢?当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与她开玩笑地说,在某个好日子里会去参加她和那年轻人的婚礼时,她辛酸地说:“现在的男人都是只说废话,直到骗走你身上的所有的东西。
”(P.252)本来是一个花季少女,应该有花儿一般的甜蜜梦想,对爱情充满憧憬与希望的,却说出了让人心酸的话语,语言虽尖刻,却让人洞悉她那颗冰冷的心。
小说中没有交代她的过去,但从中不难发现她小小年纪肯定经历了坎坷痛苦的人生,屡受伤害,以至于对今后的人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在她眼里,加布里埃尔同其他任何一位白人男性一样,都是只会占女人便宜的一路货色,他们是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英国殖民势力的象征,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文明蹂躏下的下层社会的小人物的孤独、麻木和可怖的灵魂。
玛丽·简是两位老姑娘的侄女,上过专科学校,是位音乐教师。
舞会上,她弹奏的曲子充满速奏和困难的乐章,加布里埃尔虽然喜欢音乐,但听不进去,因为她弹奏的曲子没有主旋律,而且他也怀疑其他听众能否听出什么主旋律来。
但在曲子结束时客厅里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最热烈的地方来自于门口那四个年轻人,在曲子开始时他们到点心房去了,而琴声结束时他们又回到了门口。
从本能之死到精神顿悟——乔伊斯《死者》的一种探析
作者: 何姗姗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池州学院学报
页码: 115-11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乔伊斯 《死者》 死本能 顿悟 雪
摘要:短篇小说《死者》是乔伊斯的代表作。
本文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死本能来分析《死者》,从生者之死、爱情之死这两个方面来揭示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过程。
结合爱尔兰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本文分析了作者对爱尔兰未来出路的关心,探寻了“死者”意象的潜在意义——后殖民时期的爱尔兰人的精神死亡及爱尔兰社会的文化危机。
这篇小说在唤起现代人的精神信仰方面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从本能之死到精神顿悟--乔伊斯《死者》的一种探析
从本能之死到精神顿悟--乔伊斯《死者》的一种探析
何姗姗
【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27)5
【摘要】短篇小说《死者》是乔伊斯的代表作。
本文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死本能来分析《死者》,从生者之死、爱情之死这两个方面来揭示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过程。
结合爱尔兰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本文分析了作者对爱尔兰未来出路的关心,探寻了“死者”意象的潜在意义--后殖民时期的爱尔兰人的精神死亡及爱尔兰社会的文化危机。
这篇小说在唤起现代人的精神信仰方面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何姗姗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 [J], 秦彦
2.精神之死,文化之失——试析乔伊斯《死者》中的“死者”意象 [J], 张硕
3.从“精神瘫痪”走向“精神顿悟”与“重生”——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的主题探析 [J], 吴晓梅
4.浅析乔伊斯《死者》的"精神顿悟" [J], 高巍
5.从“精神瘫痪”到“精神顿悟”的飞跃——浅析乔伊斯《死者》的主题 [J], 高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8期V o.l 22N o .8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 l o f Ji ngmen T echn ical Co llege 2007年8月A ug .2007[收稿日期]2006-11-16[作者简介]伍光琴(1970-),女,湖北钟祥人,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乔伊斯短篇小说5死者6主题探析伍光琴(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 要] 5死者6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5都柏林人6的压轴之作。
5都柏林人6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0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
/精神瘫痪0在5都柏林人6一书中贯穿始终。
本文探讨/精神瘫痪0这一主题在5死者6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5都柏林人6;5死者6;精神瘫痪[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57(2007)08-0032-03一、引言5死者6是詹姆斯#乔伊斯第一部短篇小说集5都柏林人6中的最后一篇,发表于一九一四年。
与其它姐妹篇一样,它也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摄取了都柏林生活的一个片断。
酒吧的热闹、家庭的小聚、逢年过节时的歌舞盛宴,似乎是乔伊斯笔下都柏林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
5死者6所描绘的也是一次三十多年始终如一的圣诞节聚会。
通过这次聚会,乔伊斯描写了各色人物,欢乐祥和的场景中,其实处处弥漫着压抑的、瘫痪的、死亡的气息。
二、5死者6中都柏林人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1.心如死水的少女莉莉小说开篇是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看楼人的女儿莉莉忙着迎接客人,/真要跑断腿了0。
[1](P371)通过故事的主人公盖布锐的近距离观察,我们看到/她是一个苗条的、还在发育的姑娘,脸色苍白,头发象干草一样黄。
0[1](P374)盖布锐开玩笑说大概过些日子,大家要参加她跟相好的小伙子的婚礼,这个处于豆蔻年华的姑娘却/恨恨地说:-现在这些男人,满嘴骗人的好听话,就想从你身上占便宜。
.0[1](P374)本该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少女,却心如死水,对于爱情,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心灰意冷。
小说对于女佣莉莉着墨不多,但寥寥数语,揭示了都柏林社会下层毫无生机和活力的精神瘫痪状态。
2.衰朽昏聩的老姑娘朱丽亚和凯特莫肯家三位小姐(朱丽亚、凯特姐妹和她们的侄女玛丽#简)殷勤好客,三十多年来,每年一度的圣诞节舞会从来没有办砸过。
娴熟的钢琴演奏、深情的民歌演唱、气氛热烈的舞会、丰盛的圣诞晚宴,从大家记得的时候就是这样。
盖布锐的这两位姨妈将一年一度的家庭舞会视为生活中的大事和主要的精神寄托。
朱丽亚姨妈的头发、肌肉松坠的脸、眼角嘴边的圈纹都是灰白、灰暗的,她那转动缓慢的眼睛和微张的嘴唇常有一种/不明白自己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自己要上哪儿去的神气0。
[1](P376)凯特姨妈/已经到处起皱打褶,像个干缩的红苹果0。
[1](P376)岁月摧得红颜老,这是无可抗拒的。
然而,两位老姑娘精神上的衰朽,和岁月是无关的。
她们客厅墙上的画,/还是凯特姨妈小时候用红、蓝、棕三色绒线做的手32工0;[1](P385)晚会上朱丽亚姨妈深情演唱的5打扮好了只等婚礼6,是每年的圣诞节聚会上她唱的一成不变的老歌;盛宴上玛丽#简/建议做些苹果酱蘸鹅肉吃,但是凯特姑姑说,她觉得光是烤鹅,不浇苹果酱,向来都很好吃,希望不要弄巧成拙0。
[1](P400)两位梳着老式发型的老姑娘代表了都柏林人/渐渐衰老的一代0,虽传承了爱尔兰人谦虚、好客的优良传统,但她们永远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了无生气,以致腐朽落后,为历史和时代所摒弃。
精神的瘫痪,使她们在阴暗、冷清的房子里,麻木地过着貌似幸福的生活。
3.缺乏激情的音乐教师玛丽#简玛丽#简是主人公盖布锐的表妹,三十多岁,和两位老姑娘姑妈一起生活在那所阴暗、冷清的房子里。
念完了音乐学院,现在是一名音乐教师,是维持全家生计的主力。
然而本该具有艺术气质和浪漫激情的玛丽#简把音乐看作是高难度技巧的堆砌,她在晚会上的演奏全然没有艺术激情。
/玛丽#简在肃静的客厅里演奏她的学院式钢琴曲,里面尽是些全音阶的急弹和难度大的段落,,他(盖布锐)听不出有什么旋律,而且他很怀疑别人能不能听出旋律来,,唯一似乎在注意音乐的两个人:一个是玛丽#简自己,她的两手忽而飞扫键盘,忽而像正忙着举手祷天的女祭司那样,遇到休止符就从琴键上抬起;另一个是站在她肘边翻乐谱的凯特姑姑0。
[1](P385)乐曲终了,/玛丽#简红着脸,神经紧张地卷起乐谱逃出了屋子。
这时,响起了一大阵掌声;拍手最热烈的是门口的四个小伙子,他们在演奏之初跑到吃点心的屋里去,到钢琴声停止又跑了回来0。
[1](P386)这对音乐艺术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玛丽#简的演奏技巧有余,但缺乏激情、内涵和生活体验,这种演奏象征着她艺术生命的麻痹和瘫痪,也象征着爱尔兰艺术的麻痹与瘫痪。
4.嗜酒如命的弗莱迪和油腔滑调的波朗弗莱迪/沉甸甸的眼皮和稀少而杂乱的头发使他显得昏昏欲睡的样子0。
[1](P383)他是一个置家庭事业于不顾的酒鬼,为此他的老母亲只能依靠女儿、女婿在远离家乡的苏格兰生活,每年只在圣诞节回爱尔兰探望他,过几天传统意义上的晚年生活。
/除夕那天,他可怜的妈妈还让他发誓戒酒来着0,[1](P383)但即便这样,他依然嗜酒如命, /迈着有点摇晃的腿0[1](P383)姗姗来迟,还/不由自主地0接过波朗递来的酒杯,以致于几位女主人总担心他会/酒气冲天、酩酊大醉0地破坏晚宴的平和气氛。
波朗先生是个/皮肤黧黑、面孔干瘪的高个子男人0,[1](P380)不停地油腔滑调地向女士献殷勤,自以为幽默风趣,年轻的小姐们却不理他。
晚会上谈及音乐,他高谈阔论,全是沉湎于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弗莱迪和波朗作为中年一代的都柏林人,空虚、无聊,仿佛生活在追忆中的行尸走肉,其精神已是严重瘫痪。
5.盲目崇洋的男高音达西和盲目排外的大学教师艾弗斯小姐都柏林全城都在热烈谈论的男高音巴特尔#达西是一个/面色黝黑、小胡子很潇洒的青年0。
[1](P401)他虽是/有名0的歌唱家,对本国老一辈音乐家却/从来连听都没有听人说起过0,[1](P401)只知盲目推崇外国的歌唱家,而他本人的演唱才能也让人怀疑:晚餐后,一直不肯演唱的达西勉强唱一首很有古老的爱尔兰风味的民歌时,/似乎对于歌词和自己的嗓子都缺乏把握0,[1](P417)不停跑调,还推脱自己因感冒弄坏了嗓子。
和达西先生对本国传统的一无所知和盲目崇洋相比,大学教师艾弗斯小姐是一个彻底的民族主义者,她热爱着自己的土地、语言,极力维护自己的民族,晚会上她别的大项针上面刻着爱尔兰的图案和格言,临别时还刻意用爱尔兰语跟大家告别,但她过分执拗,固步自封,丝毫不肯接受外来的先进文明。
对于热衷推荐外国作家作品的同事盖布锐,她不仅冷嘲热讽,还极不礼貌的当众说他是/亲英派0。
在盖布锐眼中,她既是一个不懂怎样爱国的/热血青年0,也是一个失去老一辈美好优良传统的/新青年0。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柏林青年一代,达西和艾弗斯似乎很有思想,但他们都很极端,一个盲目崇洋,一个盲目排外,他们的精神其实也是禁锢的、瘫痪的。
6.貌合神离的盖布锐和格瑞塔夫妇盖布锐是作品真正的主人公。
他是大学教师,是朱丽亚和凯特的外甥,玛丽的表哥。
晚会后回到旅馆,盖布锐了解到妻子的一段旧情,使他顿悟到自己爱情的瘫痪。
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傲慢,也有着爱尔兰人天性中的热情与宽容,所以他虽由衷地想要躲避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却并没有采取很激烈的方式。
他继承了本国的优秀传统,又能接受并极力向国内介绍外国先进文明。
在家庭生活中,他中规中矩,对妻子不冷不热;在对待祖国前途命运上,他主张学习欧洲大陆先进33思想文化,即使是穿套鞋这样的小事也不放过,可以说,他是一个重事业、爱家庭、有思想、有追求的/完美男人0。
但是盖布锐也有/瘫痪0的一面:没有爱情。
回到旅馆后,晚会热闹的氛围使盖布锐异常兴奋,窥视着妻子格瑞塔,他心中涌现出诗情画意的往事,被幸福炙烤出柔情蜜意和灼热的情欲。
然而妻子格瑞塔却心不在焉、反映冷淡。
原来达西在晚会上演唱的爱尔兰民歌,使她想起了从前常给她唱这首歌的少年情人迈克#富瑞。
少年曾深爱着她,甚至为她而死。
死去的少年曾经用纯粹的爱尔兰民歌和充满激情的生命,演绎了真正的爱情,格瑞塔的热情随着他的夭折已渐渐枯死。
多年来盖布锐和格瑞塔同床异梦,她缅怀情人时的悲恸与眼泪,让幡然醒悟的他明白/睡在旁边的她是多么深情,竟把情人说他不想再活那时候的眼神,这么多年来一直锁在心里0。
[1](P432)而他从来没有像死者那样拥有妻子的芳心,/似乎他俩从来不曾有过夫妻的共同生活0,[1](P431)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对任何女人产生过这样的感情,但是他知道这样一种感情必然是爱情无疑0[1](P432)。
那一刻他感到/灵魂已接近了千万死者们所幽栖的境域0,[1](P432)这是一种可怕的精神死亡。
三、/精神瘫痪0这一主题的意义5死者6中的人物都是普通市井百姓,较之其他作品,其/精神瘫痪0似乎更有代表性。
作品较为详细地描写了舞会的热闹、宴会的丰盛,五光十色、气势非凡的细节描写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似乎营造了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然而/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0。
欢乐的节日里,其实处处弥漫着压抑的、瘫痪的、死亡的气息。
这些/快乐的0人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有的只是自欺欺人的僵化和对传统的盲从。
/死者0其实不是埋葬在墓园的迈克#富瑞,也不是行将就木的朱丽亚姨妈,而是精神上、行动上都陷于瘫痪的都柏林人。
乔伊斯揭露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0是为了唤起民族精神。
正如鲁迅抨击中国的/国民劣根性0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一样。
乔伊斯曾说,/我深信,在我按照现在的方式谱写了这章道德史之后,我已经向我们国家的精神解放迈出了第一步。
0[2](P85)不仅仅对于当时的爱尔兰,/精神瘫痪0在当今也同样警醒着人们。
正如译者徐晓雯所言,/5都柏林人6表面上浓重的地方色彩有可能掩饰了更深层的普遍含义。
说极端些,当我们为文中都柏林人生活的沉闷、停滞而感到压抑的时候,也许仔细对照自己生活的环境和方式,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面临同一性质的困境。
0[3](P4)这正是乔伊斯的这部作品常读常新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1]朱虹.英国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徐晓雯.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荆云>Paralysis of t he L i v ing D eat h)))Co mm ent on the the m e of Ja m es Joyce.s theD eadWU Guang-qin(Fore i g n Language Schoo 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 fTechno logy,Jing m en,H ube,i448000,China)Abstrac t:The D ead is the fi n al and best-kno wn one of Ja m es Joyce.s collection o f short stories,Dublin-ers.A s a fa m ous Irish novelist i n the20th century,Ja m es Joyce described the serious para l y sis spread a ll over t h e c ity Dub li n,i n the purpose of a w akening t h e para l y tic people of h is country./Para l y sis0is the centra l t h e m e of Dubliners.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of t h e Dead,t h is paper co mm ents on the the m e /para l y sis0of the story.K ey word s:Ja m es Joyce;Dubliners;the Dead;paralysi s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