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告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告白》赏析
告白的获奖情况· · · · ·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亚洲电影
∙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
∙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
∙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我最喜爱的女主角(提名
好电影,在看的时候,仅仅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就能够完全吸引住你,一切的想法在精彩的故事结束之后,才会浮上心头。
《告白》正属于这一类的好电影。
本身跌宕起伏的故事已经足够吸引人,电影结束后,仍旧让人流连。
中岛哲也(Tetsuya Nakashima),1959年9月2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毕业于明治大学,电影导演,广告导演,编剧。
1989年,中岛哲也首度执导广告,随后跨足电视界。
1997年,拍摄剧情片《夏天的大人们》。
2002年,执导犯罪剧《私家侦探滨MIKE》。
2004年,执导喜剧片《下妻物语》,该片被《电影旬报》选为2004年十大电影第3名。
2006年,执导歌舞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2008年,凭借喜剧片《帕高与魔法绘本》获得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 [1-2]。
2010年,凭借悬疑惊悚片《告白》获得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 [3]。
2014年,执导悬疑片《渴望》。
2018年,把泽村伊智的恐怖小说《ぼぎわんが、来る》搬上大银幕
浅析电影《告白》的少年犯罪心理
现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屡次发生,也成为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告白》这部电影,揭露了人性的丑恶面,把人的犯罪心理活动以直白的方式呈现在荧屏上。
影片讲述了未婚妈妈初中女老师森口悠子的6岁女儿溺死于学校的游泳池,而凶手竟是自己班级两个年仅13岁的男孩。
依据日本的法律,13岁的少年犯罪甚至杀人不必承担法律责任,两个男孩在犯罪之后丝毫没有悔意和罪恶感。
痛失爱女的森口老师在极度悲伤和愤怒的情况下辞去了教师的职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始了“复仇”。
影片运用了光影技法,紧绷的剧情、阴郁的氛围,精准的镜头,凌厉的剪辑,张弛有度的节奏、恰如其分的配乐……片中有着许多暗喻隐喻的手法,如多次出现的天空景象,片中的天空常常是阴霾氤氲的,即使偶尔露出一点光,那也是被四周的云气所包围着的,仿佛预示着人物内心的阴抑和事件的纠缠。
整部剧容易使人处于高度集中精神的状态,害怕错过某一瞬间,令人不自觉地深呼吸。
很难形容电影有多锐利,只隐约感到它一刀切开人们内心底层对世界的困惑,将所有黑暗的秘密沿着人性底层,一层又一层的切开。
剧中的渡边修哉,修哉的告白充满了狭义,自利,纯主观视角。
他自私地爱着他母亲,这让他自己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直至扭曲。
他母亲从小讨厌他,早早就离开他,后来班里的女生北原美月走进他的生活。
在他心里母亲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他无法容忍美月在自己心里的重要性,最后无法容忍美月的存在,将她杀死。
自己做了触电钱包,第一时间拿去展示给老师看,结果没得到称赞,得到的是老师以肤浅谣言为自己下的定义。
在老师向修哉质问事情时,他直接全盘托出,彰显自己的自大。
直树是个典型自闭的孩子,他的告白里充满了幼稚的言论和愚蠢的借口。
这份幼稚不同于修哉,而是寻求存在感的卑微的寄生虫。
而他母亲对他极度的溺爱,直树要退团,他母亲来帮;直树杀人了,他母亲来反驳;直树不去上学,还有他母亲呢;直树的身体太脏了,他母亲来擦干净;直树在便利店弄脏了东西,他母亲来买。
直到直树说出了艾滋的事情之后,自以为了解孩子的母亲才受到当头的一棒。
直树的母亲的告白里充斥着她对直树的盲目的溺爱。
她是单亲母亲,很多事情都无人诉说,唯一的倾诉对象是她的日记本。
在死之前,她一直坚持在写日记,日记所呈现出了她的想法,也透露出了她的无助。
北原美月,片中唯一一个真正思考,真正反省的人,美月这样的洞察人意,她了解修哉,知道太多修哉内心的东西,在森口的面前仍然在主观的、自私的为修哉辩护。
而且还不断的融入到修哉的生活。
但是她选择的对象错了,修哉并不领她的心意。
美月的告白很直观,作为片中的一条明线,如同脊梁一般链接其中,她直接影响到修哉,班级同学,森口老师的心理变化过程。
告白其实就是内心的独白,每个人心里都是有秘密的。
A同学和B同学就像一面镜子里外的两个人,截然相反却又是一样。
这样的统一性源于母亲都不关心自己,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儿子,没有正确的引导,殊不知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也没有给予他们反抗的空间,这样很容易引发心理的逆反,从而去做自己无法想象的事情,因此社会上出现很多少年犯罪的案子。
这也是其中的原因。
影片中犯罪的两位同学,一位是到冲出教室到厕所里狂笑,他觉得他终于可以死了,剧中他还把向他示好的女班长杀死了,并肢解放在冰箱里;而另一位,疯了。
在家里从此不去上学,不洗澡,不吃饭,做出了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事情,最后连自己的母亲都杀死了。
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无论害人者还是被害者,其实都是邪恶和正义的矛盾体。
女老师并没有真的放了参杂艾滋病血液的牛奶给那两个学生喝,在我看来,她是想以她的方式去让他们明白,他们真的做错了。
而不能因为杀害了无辜的孩子,还安逸的活着。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等同的代价虽然残酷,但那就是一种叫做惩罚的东西。
无论你接受与否,自己的心里迈不过去,就会疯掉,迈不过去,就会更黑暗。
视觉艺术作品评析课程------《告白》影评
《告白》第一次看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很特别,从没看过如此文艺的杀人片,每一个画面都足够精致,每一段配合插曲的影像都可以直接作为MV,无需修饰。
导演把这部电影当作艺术品来拍的吧,那些慢镜头,那些黑暗里的身影,那些飞溅的血液,那些永远见不到太阳的天空,那些至上而下拍的场景,那些背景音乐和少年的眼神。
影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告白组成。
随着影片中人物的告白,整个案件的真相也逐渐清晰而残酷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每个人内心深处最阴暗角落,以及各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结果。
五段告白揭露的不仅仅是真相,更是社会最尖锐,最黑暗,最残酷,最脆弱的现实。
全部看完,没有一处是废话,都是必要的螺丝钉,少了一颗,故事都不完整。
森口悠子的告白:“认清生命之重,反省所犯之罪”
开篇,热闹非凡,背景乐《milk》是我以前常听的一首(也是伊利牛奶片的广告曲),可爱的小孩子声音欢快的唱着,教室里的学生则喝着牛奶,吵吵闹闹,森口悠子老师是一年B班的班导,她四岁的女儿被自己的学生杀死。
在学期结业课上她平静地向学生讲这一件事。
讲台底下一片混乱。
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件惊恐和悲痛的事。
很佩服导演的用心良苦,此处实际已经暗含着森口辞去教职的无奈。
此时,影片滤去了教室中学生制造出来的杂音,只有森口老师平静的叙述声在混乱不堪的教室里回荡。
直到女老师说她女儿的爸爸是一个HIV病人时,全班同学才一片惊恐。
所以对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来说,人的生命毫无意义,可怕的是一些未知的事情。
少年修哉和直树是杀死老师女儿的凶手。
并且在老师面前他们坦诚自己的行为但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而法律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女老师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制裁这两个学生。
她告诉全班同学她在少年修哉和直树的牛奶里注入了有HIV病毒的血。
新学期开始,少年直树没有来上学,少年修哉被孤立被欺凌。
新来的男老师提倡爱的教育所以每周家访少年直树。
跟很多悬疑推理小说一样,死亡、杀手、杀人过程、复仇在一开始的十几分钟就已经摆明,让看的人神经紧绷,迫切的想要知道为什么。
2 北原美月的告白:“老师,生命??”
班长美呆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她却是那个用药毒杀了全家的露希娜的拥护者。
在开篇已经铺垫。
她看透了修哉的软弱,看透直树被阳光老师以爱的教育逼疯了,在直树杀死母亲后的一个雨夜中与女老师一番长谈后,她发现老师没有在牛奶注入HIV病毒并不是因为老师爱护他们,而是报复的开始。
她有一颗看透黑暗本质的心,但她同样对生命的意义很迷茫。
她在谋划着自杀。
她爱修哉,在修哉面临同学的欺凌时选择站在他的一边,为他忍受来自班级同学的制裁,哪怕他此时已是个人人喊打的杀人犯。
爱情本来就是盲目的,何况她只是个13岁的女孩。
她同情小直杀人后的躁狂,以及内心所承受的恐惧和煎熬。
这是一个心存良善的女孩。
但是她手上的刺青“L”却泄露了黑暗的内心,正如她对修哉说的:“露西娜原来是另一个我,我从来没有秀出真正的自己。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天使和魔鬼。
天使和魔鬼只在一念之间。
天使很善良,以诚待人,一旦觉得被伤害,魔鬼就会跑出来,不择手段保护自己。
“美呆”这个嘲笑性的外号给美月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这种伤害对于那些内向敏感的孩子来说尤甚。
当这个从小学到初中给她带来屈辱的外号,被新班导维特重新在全班同学面前提起时,美月感觉到更多的是难堪和耻辱,她本能地对这个“笨”老师感到排斥甚至厌恶,以至于后来她暗自攒下毒药,并萌生了把毒药放进维特的面包和牛奶的念头。
少年修哉是个天才,基因源于工程师的母亲。
在他和母亲的眼里父亲是个笨蛋。
得到母亲的认同和关注是他一直以来的渴望。
他在建了一个网站希望母亲可以在这里看到他的成就。
他虐猫,他发明一些器械残杀动物,只不过是想引起母亲的关注。
当他的发明获了奖并上报,
下村直树的告白:我没有活着的感觉!
下村直树,一个简单、平凡、任性、内心软弱但自尊心强的孩子。
他有一个溺爱他的母亲。
他是少年修哉杀人的帮手。
在学校里他没有朋友。
当少年修哉主动找他说话开始,他的心大概很温暖,有了一种支柱。
终于有人认同他了。
所以他对少年修哉很感激。
他决定杀人的对象。
理由是她是坏老师松隆子的女儿。
当小女孩被电晕在地时,少年修哉冷酷地告诉他,他并没有把他这个懦夫当成一伙的,所以人是少年修哉杀的,少年直树可以举报他。
少年直树害怕小包包暴露会让人发现他也有份,所以他把包扔了,并把小女孩扔到水里制造失足落水的假象。
在把小女孩扔到水里的时候,他其实看到了小女孩睁开的眼睛。
但是他为了证明他不是一个害怕杀人的胆小鬼,他把她扔到了水里。
帮修哉完成计划后,爱美的“死”令他感到害怕,良心开始不安。
企图消除罪证时,发现爱美没死的一瞬间,他一度感到惊喜。
但修哉的嘲笑强烈地刺激了他,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修哉借以成名的工具。
被“朋友”背叛的痛苦,急切想证明自己并不是个“失败品”的狂热念头战胜了他仅存的一点良知。
他象抛玩具一样把已经苏醒过来的爱美扔进了游泳池,脸上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你做不到的事情,我却可以做到!”杀人以后在母亲的庇护下,没有反省自己的罪行,反而沉浸在报复成功的快乐中,直到森口老师宣布了自己的“审判”计划。
他的内心不如修哉“强大”,对HIV及不可预知的死亡的恐惧,使他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中,并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
他每天不断地清洗自己碰到的东西,为了不让母亲感染HIV病毒。
(说明他是很爱自己母亲的)他不愿意清洗自己,整天蓬头垢脸以至于浑身发臭发黑,只为证明自己还活着。
维特老师的一次次看似善意的造访,在不经意间不断地提醒他所犯下的罪,提醒他身上“潜藏”着可怕的致死病毒。
他惶惶不可终日,精神逐渐陷入躁狂的状态之中。
在每星期一次不间断的刺激下,最终崩溃。
渡边修哉的告白:没有任何一条生命是可无可有的,开玩笑的。
渡边修哉一个孤独,叛逆、冷酷、敏感、从小失去母爱的天才少年。
4 即将崩溃时,修哉的父亲无法忍受终于提出了离婚,给了她自由,让她重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当修哉的母亲重新披上研究学者大衣的同时,也意味着她抛弃了修哉。
临行时,她给了修哉一堆书和一句话:“你身上流着我的血,继承了我的才能。
”然后在邻居小朋友们吹出的梦幻般美丽肥皂泡中,留给了幼小的修哉一个决绝的背影。
长大以后的修哉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那时我听见了重要的东西消失的声音,啪嚓~。
这个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是母爱!是幸福!少年修哉有杀意,但人并未被杀死。
少年直树没有杀意,但人却是他故意扔到水里致死的。
对他们来说证明自己的存在更重要,别人的生命并不重要。
所以,当美呆揭开了少年修哉天才背后软弱的恋母情结,少年修哉毫不留情地把美呆给杀了。
所以当少年修哉按约定的时间赶到母亲的实验室发现母亲竟然去渡蜜月了,他意识到他真的被抛弃了。
为此,他在学校里装了炸弹,他决定自杀,并让一些人陪葬。
而且他害怕那些人曲解他的死,无法辩识他的天才,他录了遗言。
无论是网站还是遗言,都被一直在关注他的女老师利用了。
女老师把炸弹转移到少年修哉母亲的实验室。
当少年修哉朗诵完他获奖的关于生命的作文时,一按手机键,爆炸声并未如预期到来。
女老师在这时候给他打电话并揭开了一切。
他的炸弹炸飞了他母亲及她的实验室。
影片的结尾“去承认你的罪过,上帝会给你新生。
” 原来这就是女老师的复仇。
以命易命。
把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消失掉就是最致命的报复。
5 有人说以暴制暴才是真理。
以暴制暴的后果就是如影片那样,只是少年修哉和少年直树的人生以后会正常吗?一条命毁掉两个人的生命外加两个少年的人生,这个等式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把两个少年关到劳教所里或者直接枪毙掉好了。
但是看了很多遍可以分析,影片中自始自终贯还穿着一条主线,就是“母爱”,森口对爱美的爱,下村优子对直树的爱,以及修哉母亲对修哉的爱,还有森口对学生的爱(这也是母爱的另一种体现)。
不同的母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同样,这一切的残忍也都是以爱的渴望为前提的。
女老师的复仇是因为爱女被杀,少年修哉杀人是因为要得到母亲的关注和爱,少年直树杀人是因为要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为了证明自己是值得少年修哉交往的朋友。
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有人提到《罪与罚》中讲说没有人能够决定另外一个人的生死即使那个人罪无可赦。
《告白》里的罪是一种无辜,更是人性的一种原罪。
残忍吗?但不要忘了,真正的残忍的是我们这些大人,而不是那些小孩。
小孩只是犯了罪。
初生婴儿如一张白纸,任人涂抹颜色,身边的人是什么样的,无知的小孩子是有样学样的。
所以归根结底,真正残忍的还是这些大人。
说教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但是言行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惊人的,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断恶性循环中。
老师为我们推荐的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日本作品的代表,在本片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日本式的审美,反差鲜明而不留余地。
斑斓华丽到庞杂臃肿,清净枯寂到纤毫不染,至野蛮与至文雅之间打转。
极强烈的对比反差(要么清纯美好到天堂,要么血腥残忍到地狱)、对
生存与毁灭的关注,是日本审美中极重要的一环。
尝试着不看画面,会听见电影里充满了音乐、自言自语式的沉静念白,以及少年们尖锐刺耳的叫声,这是日本式残酷青春电影最经典的特征之一:清纯柔美和尖锐刺耳总是相伴而行,反差。
所以说,这是部很日本的电影,只有日本人拍得出的电影。
对青少年暴力死亡犯罪的态度;以温柔抒情的方式勾画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对“恶”的不加掩饰甚至渲染,使之对观影者进行各种突破底线的感官和认知刺激??而且不留余地。
电影《告白》叙事结构分析
当伦理和正义分歧,你该选哪边?
杀人者的与复仇者的心理演进,轮番敲击著我们内心的道德尺度。
作者利用《罪与罚》的反推理手法来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园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亲人、嫌疑犯学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学等主观视角分别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动机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许多重要问题,像是师生亲子关系如何有效沟通、校园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惩罚该如何拿捏、如何与疑似有问题的学生相处来预防犯罪、如何落实个别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规章是否该检讨等等,《告白》适切地用个人的自白故事点出当今教育出了问题的因果所在。
一、表层结构
叙事学把叙述结构作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层面。
叙述结构有表层与深层之分。
结构主义叙事学视叙事为事件序列,由时间或因果原则所支配的“事件一小序列一大序列一故事”的横向组合层面,就是叙事的“表层结构”。
电影《告白》叙述顺序排列如下:1中学女老师森口悠子的4岁女儿在学校泳池里溺亡,森口通过调查得知是班上的两个学生合谋杀害了自己的女儿,然而因为学生还未成年不用承担法律刑事责任,森口并没有选择向警方翻案,而是在课堂上以自白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揭露了真相,并号称在那两个杀人学生的牛奶中加入了含有hiv病毒的血液。
,之后辞职离开学校。
2新学期开始,两个参与谋杀的学生中,下村直树因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闭门不出,心理状态开始不稳定,而另一名参与犯罪的学生渡边休哉则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来学校。
班级里来了一位新的班导师寺田良辉。
3新的学期在一种奇怪的氛围中展开,班级里除了班长北原其他的人都欺凌渡边休哉,而新上任的班导师坚持每个星期带着北原探望渡边直树。
4北原察觉到其实森口老师并没有在两人的牛奶中放入了hiv病毒,同时也察觉到了修哉所做的一切只是想引起从小抛弃他的母亲的注意,修哉有恋母倾向,两人不久之后走在了一起。
5下村直树的母亲下村优子一直在家中照料已经精神失常的下村直树,对于寺田良辉老师每个礼拜的拜访感到十分反感,多次强行将其赶出门外但是寺田良辉老师依然坚持每周前来探望。
6下村优子忍受不了寺田良辉每周的拜访给儿子和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想将儿子杀死后自尽,但是反而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而寺田良辉每周的坚持拜访是森口悠子教导他这么做的,第一阶段的复仇成功。
7渡边休哉与北原起矛盾后将其杀死,同时他也计划在毕业式上引爆炸弹杀死自己和全校同学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殊不知炸弹被森口悠子掉了包,修哉炸死了自己的目前,整个复仇的计划完成。
《告白》的7个叙述句构成了下列基本序列:1初始平衡(森口老师单身母亲的平淡生活);2平衡被破坏(渡边休哉与下村直树杀死森口的女儿);3为恢复平衡的努力(森口老师计划了详尽的复仇计划);4新的平衡建立(两个学生都亲手杀死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复仇完成)。
由此可见,影片中的一切事情都是围绕“复仇”这一主题展开的。
这是电影《告白》的表层结构。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代价。
但是,叙事学研究叙述结构,并不仅仅是对叙事序列做具细无遗的描述或图表,它要追问的是:“在对故事做出了具细无遗的描述或图表之后,我们究竟成就了什么?”叙事学的结构分析就是要寻找表层故事结构背后的深层结构。
这些深层结构是无时间性的;它们产生出人类行为的规则和规律,而正是这些规则和规律推动我们从开端向结尾运动。
二、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通过某种认知模式才可探知。
”二元对立是产生意义的最基本的结构,也是叙事作品的最根本的深层结构。
而符号矩阵模式恰恰就是这种认知模式,它充分体现出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因此能够深刻地解读作品的深层含义,通过符号矩阵来探寻《告白》的深层结构。
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源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对立命题与矛盾命题的诠释。
预设一事物为x,那么它的对立一方就是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并不对立的第三方即非x。
同理,可以推出第四方即非反x,它同其他三方都不一样。
这样也就预设了一个完整的事件共有四种因素在起作用。
在电影《告白》中,森口悠子、渡边休哉和下村直树、北原和寺田良辉,他们的身份分别为复仇者、被复仇者、旁观者和推动者。
《告白》围绕着森口悠子计划缜密的复仇之路剖析了每个人物的内心,对人性视野进行了审视直击。
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立体的,都担负了道义、良知与责任,却也都有着阴暗的一面。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类对人性的自我追问,本质上是来源于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是人要为自己“立法”的需要。
卡西尔认为: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
“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
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
”这个论断也道出了我们今天对影片人性反思的真正意义所在。
电影《告白》经过抽丝剥茧后,简化为一个母亲复仇的故事。
看似超现实的故事情节却给了观者真实感。
三、隐喻与象征
隐喻的建构,属于一种二重结构,主要表现为显在的表象与隐在的意义的叠合,所指向能指的秘密嵌入;象征是一种符号,但不是一种像普通文字一样的、直陈的和有一定句法规则的符号,而是一种具有意符或象符特征的符契或表征。
无论导演或是编剧是否有意设置,隐喻与象征在电影中无法避免,即将电影符号化是对其进行分析的最为系统而准确的方式。
创作者的创作本能经常在不经意间构造出精巧的电影符号。
电影《告白》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通过隐喻与象征这座桥梁来架构。
在影片中,森口老师的每一次登场都带有一种看似平淡却散发着一股强烈的复仇感。
那一身整齐肃然的职业套装。
职业装是人物承担的社会角色的标志,是国家秩序整齐划一的象征,是意识形态对每个个体的统一规范,庄严不可冒犯。
作为一名教师,森口悠子的职责与使命就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因而无形之中让人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而另一方面,这也削弱了她作为一名母亲本应具有的温柔体贴。
深层意义上讲,这是因为职业形态的话语剥夺了她作为一名母亲的话语权,是职业形态与人性的碰撞与冲击,这也为之后内心情与法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当她的女儿在泳池中被发现溺亡后,而她作为一名教师也清楚教师不能杀死自己的学生,于是她选择让那两个学生体会到亲手杀死自己最珍贵的人的痛苦,来让他们赎罪,领会到“命”这个字的含义。
而影片开始,森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命”这个字,强烈的隐喻了整片影片的中心主题:生命的意义在于何方?在随后的每个人物的自我告白中,生命的象征开始体现。
下村直树的胆小,懦弱,从未被其他人所认同,从而被修哉所利用,修哉冷酷,孤傲,但又寂寞,恋母情结让他走向极端,生命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看似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但是当森口老师宣称在他们的牛奶中加入了hiv病毒血液后,他们对于生命的价值观产生了彻底的改变,下村从此不洗澡但却疯了一样把自己用过的器具洗刷整洁,修哉希望以死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母亲的关注,他们原本看似无意义的生命都开始出现了生命意义的象征——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存在。
被夺去生命中最重要最珍贵的森口悠子,用自己完美的复仇计划给学生们诠释了:
最好的报复是感同身受,最好的教育是将心比心。
篇二:电影《告白》赏析_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电影《告白》赏析内心软弱者会欺负更弱的人受害者只能选择忍耐或寻死吗不
你们的世界并非如此狭隘与其在这里受苦不如去别处避难吧
——源自电影中的樱宫正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