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章 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

合集下载

2023大学_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需求习题及答案

2023大学_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需求习题及答案

2023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需求习题及答案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需求习题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4分)1、货币需求所谓货币需求,就是指家庭、企业和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2、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

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3、恒久性收入这是弗里德曼计量财富的指标,称为永久性收入,理论上讲就是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简单地说就是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

4、名义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以Md表示。

5、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6、交易方程式即 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7、剑桥方程式即M = 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8、投机动机是凯恩斯提出的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之一,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二、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1分)1、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获取时间长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 A 。

A、正相关,正相关B、负相关,负相关C、正相关,负相关D、负相关,正相关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 B 。

A、正相关B、负相关C、正负相关都可能D、不相关3、货币本身的收益与货币需求成 A 。

A、正相关B、负相关C、正负相关都可能D、不相关4、制度因素是货币需求函数的 C 。

A、规模变量B、机会成本变量C、其他变量D、都不是5、下列 B 是货币需求函数的规模变量。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 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八章 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第八章货币需求8.1复习笔记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里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量,是货币供应政策的基础。

从传统的货币理论看,其提出货币流通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因此,符合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就是货币必要量,即客观的货币需要量。

用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表述,即为M=P·Q/V在上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水平,Q为流通中的商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M为货币的需要量。

这个货币流通量,事实上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具有内在价值,一定价格水平的商品流量只能容纳一定的货币流通量,这就是货币的必要量,当实际的货币流通量大于或小于必要的货币流通量时,就会发生金属货币的退出流通与进人流通,以维持两者之间的均衡。

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货币必要量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传统的货币理论,货币必要量就是为了满足市场交易需要,维持价格稳定的货币需要量;而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出发,货币需求不仅基于交易的需要,而且还有投机与财富选择的需要,货币必要量不仅要考虑交易性需求,而且要考虑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即资源充分就业的货币需要量,这一政策目标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主义倾向;而货币主义的必要量则建立在最终产品价格水平稳定的基础之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只需考虑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

二、古典的货币数量学说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关于货币数量与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货币理论。

它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货币数量论分为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现金交易理论现金交易说的基本观点认为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主要是一种交易、支付工具,因而货币均衡的要求就是全社会货币交易、付总额应等于全部出售商品的总价格。

同时,由于货币具有流通速度,因而货币的交易、支付总量又应等于流通中货币数量与每一单位货币用于购买的平均次数的乘积;而用于交易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则等于这些商品的总量乘上其平均价格。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第十三章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13.1复习笔记一、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制度1.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1)金融结构的演进,即金融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刺激与推动作用,这是金融结构的进步可改善社会融资的条件,增大资本流量与投资规模,并大大地改进融资的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为资本的流动转移与合理配置创造有利的条件。

与此相应,一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也会对金融结构的演进与金融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现代发展经济学不仅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从数量上揭示与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提出了金融相关率指标。

金融相关率(FIR)是指某一时期内金融资产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

其中国民经济总量大致可用当期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而金融资产总量的决定因素极为复杂,它由5个主要的因素决定,其中3个为流量指标,即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和国外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还有2个为存量指标。

2.经济发展中金融制度的特征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可归结为以下方面:(1)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业发展受到抑制;(2)金融业存在双重性质,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3)储蓄不足,积累投资率低下;(4)政府对利率与汇率的管制,妨碍了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二、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1.金融压制而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存在着一种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恶性循环的现象,即金融制度的落后和政府当局不恰当的金融管制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阻滞作用,发展经济学称之为“金融压制”。

(2)金融压制的表现①金融当局硬性规定最高存款利率和放款利率(利率管制),使利率不能正确反映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现象,是金融压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金融压制的另一现象是对外汇市场的管制,使汇率无法真正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③金融压制还表现为政府对金融体系发展的限制。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笔记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笔记

货币银行学笔记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问题:(1)、是否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就是货币?为什么?(是的,货币的演进)。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其内涵是什么?(货币是商品,有价值,商品充当交易媒介)。

65976 455(3)、“最先成为货币的商品往往是最重要的生活品或者是本地可转让财产的主要部分”与“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有无矛盾?(不矛盾,币材:①价值较高;②易于分割;③易于保存;④便于携带。

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演变,交换的发展,对四点要求越来越强。

)(4)、价值尺度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本身是商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货币表现出的比例是劳动消耗的比例。

)(5)、用货币作为比较的价值的工具,最先的货币单位是使用价值单位还是价值单位?(最初货币单位同衡量货币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单位是统一的,后来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分开了。

)(6)、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是否等同?共济网(7)、现代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时是否有蓄水池作用?(没有。

现代货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

现代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并不意味着对应数量的真实价值退出流通过程静止不动。

)65976 455(8)、世界货币是否只是货币范围的扩大,是否可以不要?(是的)共(9)、货币职能中,哪些是基本的,哪些是派生的?哪些是不可少的?(基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派生:贮藏手段)专1、金融——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运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范畴。

含义:“金”资金;“融”融通;“金融”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

范围:监管意义而言,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是金融的基础。

密云路2、货币同济西苑(1)货币的起源与本质济A、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B、货币是商品发展的结果(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及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200092本质:观点A、货币金属论——货币本质是金银;专观点B、货币商品论(又分为一般商品论——货币是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论);院观点C、货币名目论——只是一种符号,明目。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导言(略)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包括由其决定,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答案:一般等价物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

答案:不足值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

答案:价值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

答案:本位币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

答案:1948年12月1日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

答案:不兑现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

答案:国家货币主权二、单项选择题: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A、金银的稀缺性B、交换产生与发展C、国家的强制力D、先哲的智慧答案:B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铜B、银C、铁D、贝答案:A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A、金本位制B、银位本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A、1948年B、1949年C、1950年D、1951年答案:A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A、1998年B、1999年C、2001年D、2002年答案:B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A、金银的稀缺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D、金银同为本位币答案:D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A、1分B、1角C、1元D、10元答案:C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答案:C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A、上升20%B、下降20%C、上升25%D、下降25% 答案:B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贷款)的主要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答案:C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铸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A、劳动价值说B、货币金属说C、货币名目说D、创造发明说答案:A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A、同商品价值成反比B、同货币价值成正比C、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D、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答案:C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A、特殊等价物B、一般等价物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答案:ACDE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A、五铢B、布C、刀D、元宝E、铜贝答案:BCE3、信用货币(只要不是钱拿在手上的都是)包括()A、银行券B、支票C、活期存款D、商业票据E、定期存款答案:ABCDE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所有可能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场所)有()A、赋税B、各种劳动报酬C、国家财政D、银行信用E、地租答案:ABCDE5、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答案:ABCDE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B、贵金属非货币化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答案:BCE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价值尺度答案:AE8、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C、规定本位币的币材D、确定技术标准E、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答案:ABE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答案:BCD10、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D、信用本位制E、银行券本位制答案:ABCD三、判断题1、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利息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利息论2.1复习笔记一、利息与利息率1.利息(1)利息的含义利息,从其形态上看,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贷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从今天的信用经济社会看,它是一种借贷成本,也是一种放贷收益。

(2)利息的来源从资本运动的表面看,一个人有一笔闲置货币,将它贷出,经过一个约定的时期后,借者把它收回,他在归还时,不仅还了本金,还支付了一笔额外的货币——利息。

这一过程可简记为G—G',G 为最初贷出的货币额,G'=G+△G,△G 即为利息。

从这里可以看到△G 是由G 带来的,或者说,利息是由货币生出来的,货币具有自行增值的能力。

实际上,货币资本若不转换成生产资本,不经过生产过程,绝不可能自行增值。

所以借贷资本的完整公式应当写成:这个公式可分成三个阶段:①G—G ,资本使用权的让渡;②......''m AG W P W G P --,资本生产和流通过程,即真正的增值过程;③G'—G',货币本金和增值额(利息)的回流。

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2.利息率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额的比率。

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把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3.利息的计算(1)单利计算。

单利计算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借贷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其计算公式为:I=P·n·r式中:I为利息,P为本金,n为计算周期数,r为每期利息率。

我国居民储蓄和国库券都按单利计算。

借贷活动中,往往要求计算本金与利息之和,即借一笔款后,经过若干时间还款总额是多少。

这里的还款总额包括本金和利息,简称本利和。

以s记本利和,则单利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S=P·(1+n·r)为鼓励长期储蓄,稳定经济,回笼货币,并维护储户个人利益,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88年9月10日起,对3年以上定期储蓄给予保值贴息。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六章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6.1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是指一家特定的商业银行在某一时点上对外部实体的债权指标与债务指标的总和。

根据会计学原理,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是一张资金平衡表。

在一张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有两大项目,一个是资产项目,代表对资金的运用;另一个是负债项目,包括负债与净值。

净值在银行术语里又称“资本账户”。

负债项目说明了银行的资金来源。

1.资产项目(1)现金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富流动性的部分,基本上不能给银行带来直接的收入。

它包括库存现金、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及各种应收票据。

这里,同业存款是指银行之间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存款,目的是为了能够顺利办理支票与票据交换、托收、汇款等事宜。

资产项目下的同业存款账户指的是本银行存于其他银行的款项。

(2)放款是银行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

放款分为工商业放款、消费放款、农业放款、不动产放款等等。

银行的盈利来源是借款人根据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上规定的固定或可变利率,到期支付给银行的利息。

(3)银行的投资主要是在证券上,多为政府公债、市政债券和高等级的企业债券。

政府公债信誉好,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以及一些免税规定,对银行很有吸引力。

(4)其他资产包括银行拥有的一些不动产。

2.负债项目(1)资本账户包括银行成立时所招募的股本,再加上储备金和未分配利润。

资本意味着股东产权,代表股东对银行资产要求权的账面价值。

银行的资本规模大,说明银行本身的规模也较大,这对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任、吸收存款有着重要作用。

(2)存款分活期、定期、储蓄三种,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对于这三类存款,存款人的意图、存款期限、利率的规定都有显著不同。

商业银行是惟一能够同时接受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的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的借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外借款来筹集资金。

我国规定,中央银行可以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可以向同业拆借,或者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途径借入业务发展所需款项。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三、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4)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在现金交 易基础上往往产生商品的让渡与价格的实现相脱节的情况,于是买卖关系变成了债权债务关 系。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直接产生于以延期付款方式买卖商品的活动之中。 (5)世界货币 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扩大到世界范围,货币的职能作用也随之发展。货币超越国内流 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马克思对世界货币的论述 是以金属货币流通为条、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然而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货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交换对货币的要求。因为许多实物货币 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所以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2.金属货币 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称为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 割、易于贮藏等优势,更适宜于充当货币。金属采用过两种形式:①称量货币,②铸币。称 量货币是指以金属条块的形式发挥货币作用的金属货币。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 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3.纸币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货币符号。中国历史上流通过的纸币往往是和金属铸币一起 流通,虽然有些纸币发行初期禁止铸币流通,但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贬值速度快,最终还是 恢复铸币的流通。 4.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 主要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是一种银行票据。 信用货币还包括另外一种形式,即存款货币。 5.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在当代高科技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电子化、信息化的支付工具。目前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以各种卡片如:普通信用卡、芯片卡或 IC 卡等形式存在的卡式电子货币; 另一种是以计算机软件形式存在的,在网络电子支付系统中用于清算的数字化货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货币与信用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与经济发展1.货币的产生(1)现代经济学从物物交换的困难上指出了交换的发展是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

(2)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换的扩大,担当交易媒介的实物货币因其局限性而逐渐被排斥,而代之以更适合于担当交易媒介、价值衡量、财富贮藏的贵金属货币,而当金、银、铜等贵金属退出普通商品行列,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也就产生了。

(3)贵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成色均匀,易于携带、分割和不易腐烂变质的优良属性。

货币的形成,克服了传统实物交易的局限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货币与经济发展(1)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它是产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

现代经济活动离不开市场交易过程,家庭和居民等拥有生产要素的主体向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而企业则用货币购买这些生产要素,而家庭和居民则再用所得货币收入购买企业的产品与劳务。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生产要素与产品劳务的交换都借助于货币工具得以实现。

因此,从这一角度看,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

(2)现代的经济,又是一种“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都需要进行延期支付,交易行为的发生与实际支付行为相分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它对于市场的正常运行,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货币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与投资的重要工具。

货币为现代储蓄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而在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体系,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并通过它的资源分配及效率的提高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的产生,对于储蓄资源的再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货币的功能按现代经济学公认的标准,货币有四个基本的功能。

1.交易媒介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流通中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甚至是纯粹的价值符号,只要其能担当起交易媒介的作用就可以了。

裴平《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裴平《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3 /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英镑获得这样的声望便有可能产生滥用其特权的冲动,这终将危及金本位制度本身。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前夕,美国和英国政府就在着手研究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重建方案。美国的财政部长助理哈里·怀特提出了“国际稳定基金方 案”,亦称“怀特计划”;同期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提出了“国际清算联 盟方案”,又称“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由各国缴纳资金来建立基金组织; (2)各国的投票权取决于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 (3)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叫“尤尼塔”的国际货币作为计价单位; (4)各国货币与尤尼塔保持固定比价,并应该努力维持这一平价关系; (5)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汇率,并对成员国提供短期信贷。 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有明显的不同,凯恩斯考虑到当时的英国黄金储备已枯竭,从英 国的立场出发而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所提出的计划主要有: (1)成立一个“国际清算联盟”的世界性中央银行; (2)由国际清算联盟发行不可兑现的货币“班柯”作为结算单位; (3)各国通过班柯存款账户来清算相应的官方债权债务; (4)当某一成员国国际收支有顺差时,则按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 这两个计划的共同点在于都主张各国政府应该承担稳定汇率的责任,并保留一定的控制 短期资本流动的权力,这表明美英两国都认识到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但是这两个计划的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0 章 国际货币体系
10.1 复习笔记
国际货币体系是对货币本位、货币制度、国际储备货币、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及其协调等 以法律或法规形式加以明确,形成大多数国家愿意承诺和遵守的共同规则,这种制度安排即 “游戏规则”被称之为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解释下列概念: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实物货币、格雷欣法则(1)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

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2)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3)准货币,也称亚货币。

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

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所以,也称为近似货币。

(4)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

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

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

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2.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不同?答:(1)货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它的涵义丰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章 货币供求和的基本界定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 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为满足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必须保存的货币 量,就是货币需要量。 所说的货币需求并不是指人们主观上“想要”占有多少货币,而是指由于生产经营等各 种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人们“不得不”占有一定量的货币,不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欲望,而是一 种由各种客观经济变量所决定的对货币的持有动机或要求。 2.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宏观角度 ①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②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③价格水平;④收入的分配结 构;⑤货币流通速度;⑥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⑦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结构等客 观因素。 (2)微观角度 ①收入水平;②收入的分配结构;③价格水平及其变动;④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⑤ 心理和习惯等因素。
二、货币需求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1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马克思从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关系出发分析和研究了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 马克思不仅揭示出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货币需要量问题的实质,而且阐明了在金属货 币流通和纸币流通两种条件下的货币需要量规律,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商品价格总额对货币必要量的决定 在暂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等于商品价格总额或商品 交易的总价格。 商品价格总额是商品的供应总量与商品平均价格水平的乘积,可表示为 Q·P。商品供给 总量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商品价格则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对比。在金属 货币流通条件下,存在着流通中货币量的自发调节机制。 当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对它的客观需要量,物价呈上涨趋势时,货币持有 者将会自发地贮藏货币,而不会拿货币与商品做不等价交换。结果就会使流通中过多的货币 退出流通,进入贮藏,使货币流通趋于正常,而不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当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商品多而货币少,物价呈下跌 趋势时,货币的贮藏者将会自发地去购买商品。这样做的结果,又会使贮藏的货币重新进入 流通,改变流通中货币量不足的状况,而不会导致物价普遍下跌。 (2)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必要量的决定 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就可以多次使用,分次地去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虽然商品 价格总额越大,货币需要量也越多,二者成正比例变化,并不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一定要和 商品价格总额绝对相等。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小于商品价格总额的,也正反映了货币流通不同于商品流通的特 征。商品价格总额是由不断投入流通的商品价格发生额构成的。旧商品一般通过一次交换就 退出市场,新商品不断地补充进来,使商品价格总额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积累。

货币银行学课后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课后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关键概念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需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物物交换:即人们用各自拥有的货物去直接换取所想要的货物。

商品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又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

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存款货币:指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流动性:指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思考题1.货币交换相对于“物物交换“而言,具有哪些优越性?答:(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反映。

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基础上产生的。

3.结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

答:随着支付制度(即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其演变过程为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支付制度、纸币的使用、支票的使用、资金调拨电子系统。

货币的形式也在变化。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 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章 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三章金融市场3.1复习笔记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1.金融市场的特征(1)含义金融市场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需双方以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所形成的市场。

金融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由货币资金的借贷、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外汇和黄金买卖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狭义的金融市场特指由债券与股票组成的证券市场,包括证券的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证券交易所。

(2)特征现代金融市场是资金交易的载体,其主要的特征有以下两点:①金融市场的原动力为信用活动,没有信用活动存在,各种资金的融通就无法进行;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为资金,其所使用的交易工具为各种金融工具。

(3)构成要素金融市场有两大构成要素:①金融市场的主体,即金融市场的参加者,也就是资金的供应者和需求者;②金融工具,即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形式出现,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自由买卖。

资金的价格(利率),反映的是资金的供求关系。

2.金融市场的主体在金融市场上,有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加者是金融中介机构,另外还有中央银行、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

(1)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加者,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

其中吸收存款的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它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办理投资的中介机构,如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它们出售股票,将所得资金用于金融资产投资,或向消费者、工商企业放款;保险公司、退休基金会等用契约方式向参加者提供保险、储存退休金等服务,借以集聚资金,然后投资于公债、股票、公司债券以及房地产等。

(2)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不是单纯的资金供求者,而主要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

因为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有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和负责管理金融市场的义务,其参与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

(3)政府部门政府是主要的资金需求者。

一方面,它通过发行公债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用于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其他支出,当财政收支出现临时性不平衡时,它发行国库券在金融市场筹资;另一方面,政府及政府机构在收支过程中也经常发生资金临时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它又作为资金供给者,将闲置资金或存于银行,或在市场上收回、买入短期证券。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19.1 复习笔记1.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①货币流通速度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

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

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

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

假如人们使用赊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

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

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

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

课后习题答案(货币银行学)

课后习题答案(货币银行学)

第五回:货银注:更新较多,简答尤甚。

J为名词中可能抽取考简答之题。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2001):又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用公式表现为B=C+R。

B:基础货币;C:现金;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

它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并且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它是信用货币创造的源头。

并受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周期、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影响。

2、J货币层次:中央银行在建立现代货币统计体系时采取的一个主要的标准是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

虽然各国中央银行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一般的分类(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为: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3、流动性偏好(2000):凯恩斯继承、综合了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由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可以合写为:M1 =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将来的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

投机活动的货币需求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以及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

如果整个经济中有许多投机者,而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成为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即M2=L2(r)。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 金融体系 构成与发展【圣才出品】

万解秋《货币银行学通论》笔记和课后习题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 金融体系 构成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章金融体系:构成与发展4.1复习笔记一、金融体系的形成与演变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外部植入的过程,它是在商品生产与市场交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是经济发展的内生产物。

(1)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后,就出现了早期的金银兑换、保管和汇兑业务,形成了早期的货币兑换商和钱庄银号等机构。

这是在近代工业和近代银行业产生以前的主要形式。

(2)在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典当业。

(3)在欧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也有了大量的金银保管兑换与放贷的记载。

(4)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工业革命,是传统的货币经营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的主要动力。

(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逐步发展起来了。

(6)在近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体系也在逐步发展与完善。

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其他旧式金融机构也同时并存,只不过其地位与作用日益下降。

(7)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与业务的扩大,金融机构体系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现代经济中的金融体系构成目前,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它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功能。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一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与调控一国的金融、经济活动;同时它作为银行的银行,还对一国的金融业负有监督管理的使命,中央银行往往还是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财政融资,制定利率政策。

因此,中央银行更多地负有政府机构的职能,多数国家将中央银行实行国有化,并将其视为政府机构。

中央银行的机构组织在现代工业化国家中也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单元制中央银行,即一国只设一家中央银行,而有些联邦制国家则实行多元制中央银行,一国内部设有多家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其经营性质,也可称之为存款货币银行。

它的经营活动主要以吸收社会公众存款与发放贷款为主要内容,这也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型
10.1复习笔记
一、IS-LM模型:基本结构
IS-LM建立了利率、货币供求、投资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此揭示产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关系及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1.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曲线。

它代表的是使产品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

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不考虑国际贸易):
Y=C+I+G
式中,Y代表收入,由于各经济主体的收入之和构成了产品的总价值,所以它实际上代表着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

C、I和G则分别代表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它们构成了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

政府购买可以被认为是由政府决策所决定的,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外生变量(也就是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解释的变量);消费主要由收入与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收入越高,消费意愿就越强;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C/△Y越高,消费增长越快。

投资则主要受利率与资本的边际效率(即资本的预期收益率)影响,利率越高,投资意愿就越低,资本的边际效率越高,投资意愿越强,反之就越低。

其函数关系如下:
C=C(Y)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可写为:
C=a+bY
而投资函数则可写为:
I=I a+I(i)
,这样,产品市场的均衡由总供此外,政府支出是由外生因素决定的变量,即G G
给(r)与总需求(C+I+G)的均衡所决定。

图10-1总供求均衡决定国民收入水平
然后,再把利率引入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过程,可以看到:利率变动通过影响投资支出水平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利率的变化与投资支出呈反向运动,即利率水平的下降,会引起投资支出的上升,而投资支出水平的上升,与投资乘数一起,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

这一过程的推导,可用IS曲线来体现。

IS曲线是一个投资等于储蓄的曲线,它反映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变动对投资需求的影响,从而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图10-2IS曲线与产品市场均衡
(1)IS曲线的斜率为负,它反映的是利率与投资需求的反向变化关系,而投资支出则
与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呈正向变化关系,因此,IS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IS 曲线倾斜度(斜率的绝对值)的大小,亦即IS 曲线的陡峭程度,是由下列两个相关因素决定的:①投资支出的利率敏感度,即投资的利率弹性;②投资乘数,即投资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长倍数。

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越高,意味着利率的小幅变动将引起投资与国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变动,使IS 曲线变得较为平坦,相反,则IS 曲线较为陡峭。

而投资乘数较大,则意味着投资量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变化,从而使IS 曲线较为平坦。

(3)IS 曲线在坐标中的位置,是由自主性支出决定的。

自主性支出由自主性消费(a)自主性投资(I a )和政府支出(G)决定。

自主性支出越小,IS 曲线离原点越近,自主性支出越大,IS 曲线离原点就越远。

IS 曲线上的所有点都是产品市场上的均衡点,当其处于IS 曲线右上方时,则意味着产品市场上存在着超额供给,而处在IS 曲线左下方的点,则意味着存在着超额需求。

2.货币市场均衡与LM 曲线
LM 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曲线,也就是在既定的货币供给下使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组合。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可知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和利率,并且与收入成正向关系,与利率成反向关系,即
把货币供给M s /P 看成是一个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不受利率影响的外生变量。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由下式给出
()i s M L Y P =,从上式中可以推导出Y 和i 之间的关系:,s d s M M M KY hi P
==-,描述这一关系的曲线就是所谓的LM 曲线。

图10-3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的导出
LM曲线的斜率为正: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因收入上升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必须通过由利率上升引起的货币需求下降来加以抵消,才能使货币市场继续保持均衡。

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成反向关系,而与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成正向关系。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而较为人们所重视。

LM曲线的位置是由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在既定条件下,如M s上升,则LM曲线向右移动,如果真M s下降,则LM曲线向左移动。

LM曲线是货币市场供求均衡点的轨迹,即其任一点均符合M s=M d的要求,而离开了LM曲线,则任一点均是不均衡的。

在LM曲线左上方的点意味着存在超额货币供给,而位于LM曲线右下方的点则存在着超额的货币需求。

3.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IS-LM模型
IS与LM曲线图上的坐标轴变量是相同的,把IS与LM曲线图合在同一张图上时,便
得到了一张IS-LM的曲线图,它反映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状态,即在两条曲线的交点上,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同时走向均衡,从而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图10-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同样,任何使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的因素都会使LM曲线发生移动。

当社会公众因为预期与信心问题改变货币持有量时,LM曲线会移动。

货币持有量减少,LM曲线内移,反之则外移。

而当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时,则利率会降低,LM曲线则会向右移动。

正因为LS 曲线与LM曲线的变动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所以,它涉及到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二、IS-LM曲线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当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支出时,IS曲线将向外移动。

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引起IS曲线移动与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利率水平的变化。

因为收入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因为货币供给量不变条件下,利率的上升将一部分国民收入挤出,这就是“挤出效应”。

LM曲线的斜率越大,挤出效应也就越大,而LM曲线斜率越小,挤出效应也就越小,当LM为水平线时,则挤出效应为0。

图10-5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从图10-5中看出,当支出增加时,IS曲线上移,Y水平上升,但同时也导致了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Y1-Y2)收入被挤出。

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会改变挤出效应,一种情况是利率对支出的增加没有反映,这样,LM曲线呈水平状态变化(LM1),财政支出变动以乘数发生作用(Y0-Y2),没有产生挤出效应;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利率的垂直上升,私人投资因利率的上升而减少,它冲销了政府支出增加带来的收入上升。

这样,LM曲线呈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财政政策的促进作用完全被挤出。

同样,减税也可能使IS曲线移动。

因为减少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上升,消费会增加,IS曲线会向右移动,使收入水平上升。

2.货币政策
从LM曲线的移动看,货币政策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是这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