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模板.pptx
合集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堂PPT)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
计算范围不同 GNP:本国居民在本国+本国居民在外国 GDP:本国居民在本国+外国居民在本国
• 请阅读课本40页,找到 “新三步走”指哪三步
32
“新三步走”
(1)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 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
8
8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到53.7%
9
9
4、外贸规模从世界第32位上升到第1位,外汇储备从 1.67亿美元增长到3.82万亿美元
10
10
5、义务教育普及率从64.3 %上升到99 % 以上,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从1.55 %上升到30 %左右
11
11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
• 第一,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简称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 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 明显增加,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 趋势逐步扭转。
第5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小康社会的提出 2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前言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经济微 观和宏观方面的具体知识,包括商品和货币、市 场和价值规律、企业与国家经济等等。今天要学 习的内容是涉及国家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内容。
本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小康社会的提出、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成绩面前
•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占一定比重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PPT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障和改善民生 的主要内容
本PPT文件下载后可正常编辑文字、图片元素、 艺术字等,非整张图片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 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 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 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 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 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 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 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 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 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 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 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 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 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 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 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 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 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 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保障和改善民生 的主要内容
本PPT文件下载后可正常编辑文字、图片元素、 艺术字等,非整张图片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 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 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 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 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 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 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 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 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 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 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 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 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 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 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 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 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 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 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PT教学课件
强化训练:
• 同学们都将成为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实现小康社会这一蓝图需要
我们( )
• 具有开放的 胸怀,并富有创造精神。
B
• 遵纪守法做负责任的公民
• 热爱自然,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 崇尚先进,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 A B C D
活动与探索:
为加快本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某校九年级(3)班的学生,准备开展以“振兴当地经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
(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标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共同的期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你我共参与。
1.3.2 奇偶性
说课程序
教材分析 教材处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地位与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地位,学习目标,将形成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的过程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学生自身建构知识能力较弱,所以在概念形成的 过程中,从图形的直观认识到数学符号的语言描述将成 为本节课的难点,而类比函数的单调性定义的形成过程 可以突破此难点 。
二、教材处理
• 内容组织安排 • 学生情况分析
内容组织安排
首先通过具体实例引出第一个知识点奇偶函数的定义。 而后通过例题学习第二个知识点,判断一个函数是奇函数 还是偶函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学法指导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以往对于图象的对称性已经有所了解。 (2)学生对于数形结合已经有了初步的领悟。
实现目标的途径 (1)通过让学生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 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分析,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T37页)
•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总
体实现
•就业 •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
•合理分配 •格局形成
•扶贫对象 •大幅减少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 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 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 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 1.总体小康的实现 • (1)时间:_•2__世纪末。 • (2)表现:从0 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 平、_•_生__活__质__量_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 整体_•_经__济__实__力_大大增强。
2020/11/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37页)
• 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到37%和43%(40%-50%为小康;30%-40%属 于相对富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 数为23550万人,农民工人数为2647万人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我国 目前的小康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 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在经济发 展的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的现象屡见不鲜。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基本形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改革。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 然较大,需要加强扶贫 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
资源环境约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 瓶颈,需要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
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 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 迈上新台阶。
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依法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小康社会建设的国内经验
东部地区经验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其经验包括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 强环境保护等,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西部地区经验
中西部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 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扶贫开 发、促进民族团结等,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总结词
城市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展示了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取得
的显著成果。
城市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 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 然较大,需要加强扶贫 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
资源环境约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 瓶颈,需要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
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 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 迈上新台阶。
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依法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小康社会建设的国内经验
东部地区经验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其经验包括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 强环境保护等,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西部地区经验
中西部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 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扶贫开 发、促进民族团结等,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总结词
城市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展示了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取得
的显著成果。
城市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 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全面发展建成小康生活PPT模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学习
目录
CONTENTS
01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体系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02
03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一章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
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 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
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 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 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 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 势。
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 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 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 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 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 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 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 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 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 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 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 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目录
CONTENTS
01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体系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02
03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一章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
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 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
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 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 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 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 势。
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 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 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 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 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 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 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 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 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 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 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 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ppt
谢谢观赏
21
(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居民收入要倍增,更要缩短差距。
调高、扩中,提低
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意味着到 2020年将有7亿中国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 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2.3万美元
从全球视角来看,“橄榄型”社会具 有较强的稳定性。中间阶层的壮大有助于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由这种差距引致的对 立情绪和社会矛盾。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019-8-29
谢谢观赏
7
大“三步走”战略
温饱 小康
新三步走战略
(2)全面小康
十七大提
出2020
年人均比
(1)
2000年
2010年比 翻两番
2000年翻
一番,小
康生活更 18大提出
加宽裕 全面“建
成”小康
社会
(3) 基本实现 现代化
2019-8-29
谢谢观赏
13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扣除价格 因素,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 2000年翻了一番多,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为5919元,其年均增速分别为约9%和8%。
2019-8-29
谢谢观赏
14
按照统计学规则,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倍增目标应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倍增目 标,虽然还很难确定届时的绝对数额,但 它的实际购买力可以获得保证。
2019-8-29
谢谢观赏
18
(3)我国实现收入倍增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实现收入倍增有坚实物质基 础。从1979年到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 平均增长7.4%,超过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 要的7.2%-7.3%的速度。2010年的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2.73倍。尤其是近 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 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 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党的十六大宣布我 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总体小康:就是低水平、不全面、不 平衡的小康。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5
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步骤的一个重要阶段
人均4000美元
基本实现代化现代化
小康
温饱
2019年10月9
1980年
第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对劳动力的需 求仍会比较强劲,劳动报酬和打工者收入 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 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民经营收入 的增长将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动力。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9
2、收入分配改革也是保障收入增长的 重要条件
十八大报告就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作出 安排: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 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990年
谢谢你的阅读
2000年
6
21世纪中叶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总体实现小康的 现实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又制定了20 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 番,十六大报告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具体内容提出了六个目标:“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 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4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 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 要途径。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5
5、目前已经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
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现
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蓋了13亿人口
保障性住房建设
社保提前八年制度全覆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8
(3)我国实现收入倍增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实现收入倍增有坚实物质基 础。从1979年到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 平均增长7.4%,超过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 要的7.2%-7.3%的速度。2010年的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2.73倍。尤其是近 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 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保险在提出开展试点的时候,研究认为实 现目标的年限是到2020年。实际执行的结 果是到2012年10月份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 蓋。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6
6、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全 面提高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7
谢谢!
谢谢你的阅读
21
(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居民收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意味着到 2020年将有7亿中国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 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2.3万美元
从全球视角来看,“橄榄型”社会具 有较强的稳定性。中间阶层的壮大有助于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由这种差距引致的对 立情绪和社会矛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上述两个 “翻一番”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外, 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又 做了重要修订,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 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 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7
(2)中国目前和当时日本处在相似的发 展阶段,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问题
如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农业与 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 区之间、各阶层收入之间、过度依赖海外 市场与内需严重不足等诸多不平衡增长问 题及其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计划 的出发点,都是如何在“国富”的同时实 现“民富”,使普通劳动者同步享受增长 带来的好处。
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 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0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宗旨
就是为了改善民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和老 百姓最息息相关的是3个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7
大“三步走”战略
温饱 小康
新三步走战略
(2)全面小康
十七大提
出2020
年人均比
(1)
2000年
2010年比 翻两番
2000年翻
一番,小
康生活更 18大提出
加宽裕 全面“建
成”小康
社会
(3) 基本实现 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 生
xx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小康”的由来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
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 汔可小康”。 《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 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8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2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1、公共服务内容
公共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养老等民 生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服务以及环 境保护、社会安全等公共基础性和安全性 服务。 2、什么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简而言之就是,人人 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享受的机会是平等 的。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3
3、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 问题比较突出
地区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 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 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已成为社 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
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国每千人 口中,城市的病床数是农村的2倍多。城 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是农村的 2.3倍。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婴儿的死 亡率和孕妇死亡率比沿海地区高出3倍。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9
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 障……
从文化建设指标看: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 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1
1、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和党的宗旨。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2
2
2、“小康”的引入
1979年12月6日 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
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
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
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
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
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
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
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3
关于小康的含义,邓小平后来有过多 次阐述,最概括的解释是“不穷不富,日 子比较好过”。这实际上就是从温饱到现 代化的中间阶段。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4
3、小康的标准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 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 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 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13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扣除价格 因素,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 2000年翻了一番多,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为5919元,其年均增速分别为约9%和8%。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4
按照统计学规则,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倍增目标应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倍增目 标,虽然还很难确定届时的绝对数额,但 它的实际购买力可以获得保证。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5
2、我国“收入倍增目标”和当年日本 “收入倍增计划”
(1)日本“收入倍增计划”
背景:1957年发端于美英两国的经济危 机使日本出口雪上加霜,而国内消费又低 迷,产品积压严重,失业率剧增,劳资关 系紧张。整个日本社会处于敏感期和不稳 定状态。
2019年10月9
1980年
2019年10月9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谢谢你的阅读
21世纪中叶
8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从“建设”到“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
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从 “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差,但内 涵极为丰富、深刻。“建设”是过程, “建成”是结果。
谢谢你的阅读
16
计划目标 : 1960年,日本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
总体小康:就是低水平、不全面、不 平衡的小康。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5
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步骤的一个重要阶段
人均4000美元
基本实现代化现代化
小康
温饱
2019年10月9
1980年
第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对劳动力的需 求仍会比较强劲,劳动报酬和打工者收入 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 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民经营收入 的增长将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动力。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9
2、收入分配改革也是保障收入增长的 重要条件
十八大报告就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作出 安排: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 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990年
谢谢你的阅读
2000年
6
21世纪中叶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总体实现小康的 现实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又制定了20 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 番,十六大报告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具体内容提出了六个目标:“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 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4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 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 要途径。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5
5、目前已经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
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实现
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蓋了13亿人口
保障性住房建设
社保提前八年制度全覆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8
(3)我国实现收入倍增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实现收入倍增有坚实物质基 础。从1979年到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 平均增长7.4%,超过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 要的7.2%-7.3%的速度。2010年的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2.73倍。尤其是近 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 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保险在提出开展试点的时候,研究认为实 现目标的年限是到2020年。实际执行的结 果是到2012年10月份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 蓋。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6
6、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全 面提高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7
谢谢!
谢谢你的阅读
21
(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居民收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意味着到 2020年将有7亿中国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 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2.3万美元
从全球视角来看,“橄榄型”社会具 有较强的稳定性。中间阶层的壮大有助于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由这种差距引致的对 立情绪和社会矛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上述两个 “翻一番”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外, 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开始研究制定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07年又 做了重要修订,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 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 源环境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7
(2)中国目前和当时日本处在相似的发 展阶段,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问题
如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农业与 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 区之间、各阶层收入之间、过度依赖海外 市场与内需严重不足等诸多不平衡增长问 题及其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计划 的出发点,都是如何在“国富”的同时实 现“民富”,使普通劳动者同步享受增长 带来的好处。
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 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0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宗旨
就是为了改善民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和老 百姓最息息相关的是3个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7
大“三步走”战略
温饱 小康
新三步走战略
(2)全面小康
十七大提
出2020
年人均比
(1)
2000年
2010年比 翻两番
2000年翻
一番,小
康生活更 18大提出
加宽裕 全面“建
成”小康
社会
(3) 基本实现 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 生
xx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小康”的由来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
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 汔可小康”。 《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 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8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2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1、公共服务内容
公共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养老等民 生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服务以及环 境保护、社会安全等公共基础性和安全性 服务。 2、什么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简而言之就是,人人 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享受的机会是平等 的。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23
3、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 问题比较突出
地区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 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 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并已成为社 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
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国每千人 口中,城市的病床数是农村的2倍多。城 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是农村的 2.3倍。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婴儿的死 亡率和孕妇死亡率比沿海地区高出3倍。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9
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 障……
从文化建设指标看: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 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1
1、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和党的宗旨。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2
2
2、“小康”的引入
1979年12月6日 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
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
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
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
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
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
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
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3
关于小康的含义,邓小平后来有过多 次阐述,最概括的解释是“不穷不富,日 子比较好过”。这实际上就是从温饱到现 代化的中间阶段。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4
3、小康的标准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 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 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 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13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扣除价格 因素,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 2000年翻了一番多,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为5919元,其年均增速分别为约9%和8%。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4
按照统计学规则,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倍增目标应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倍增目 标,虽然还很难确定届时的绝对数额,但 它的实际购买力可以获得保证。
2019年10月9
谢谢你的阅读
15
2、我国“收入倍增目标”和当年日本 “收入倍增计划”
(1)日本“收入倍增计划”
背景:1957年发端于美英两国的经济危 机使日本出口雪上加霜,而国内消费又低 迷,产品积压严重,失业率剧增,劳资关 系紧张。整个日本社会处于敏感期和不稳 定状态。
2019年10月9
1980年
2019年10月9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谢谢你的阅读
21世纪中叶
8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从“建设”到“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
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从 “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差,但内 涵极为丰富、深刻。“建设”是过程, “建成”是结果。
谢谢你的阅读
16
计划目标 : 1960年,日本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