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语文七下《荔枝图序》word教案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特殊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荔枝图》序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作者介绍(5分钟)1. 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苏轼,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强调苏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文本阅读(15分钟)1. 教师朗读《荔枝图》序,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四、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和描绘,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中比喻和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文学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 学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的效果和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对《荔枝图》序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荔枝图序》是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艺术评论文,通过对画家周昉的荔枝图进行评论,对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将这篇文学经典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一、教材分析1、中学生熟悉程度:中等2、主题:艺术评论3、文体:议论文4、段落结构:设问-理论分析-例证说明5、知识点:绘画艺术,艺术鉴赏,评论文写作技巧等二、教学策略1、授课方式:讲授+分组讨论+展示2、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学、艺术评论的文体特点。
(2)理解荔枝图的内涵,学会用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艺术鉴赏和评论。
(3)掌握评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段落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组荔枝图,引导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对图中表现的感受和看法。
2、教学讲解:(1)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王羲之和荔枝图的作者周昉。
(2)分析文中第一句“昉之荔枝,栩栩如生”的设问,展开艺术鉴赏,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细节表现形态特点。
(3)分析文中“方寸之间”,“衣裳之外”的评论语,探讨艺术家如何靠精确的表现和渲染营造出完整的意境。
(4)分析文中“首尾寒温不同”和“意境清新恍然,如荔之甘美”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评论的写作技巧和段落结构。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幅画进行讨论和评论。
引导学生通过对画面细节的描述,对画中形态、气氛、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4、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现场分享,让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观点,并自行评价和总结。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艺术评论,重点表现自己对画作的理解和评论,并根据段落结构先后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论述。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主要运用了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既能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和观点,又能听取其他小组的看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河大版语文七下《荔枝图序》word学案
荔枝图序白居易第一学时一、目标导航: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诵读全文。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学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比喻,同时,品味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诗歌欣赏:过华清宫绝句惠州一绝杜牧苏轼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文常简介:1、荔枝是热带水果,北方人难睹芳容。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命人画了一幅荔枝图。
自己为图作序,序文生动的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故就内容而言,这篇序文是一篇说明文。
四、走进作者: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作品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有《白氏长庆集》。
五、初读感悟:1、领读全文2、生字正音:帷盖枇杷红缯瓤肉紫绡醴酪3、自读课文,品味文意。
六、疏通文意:1、学习第一层:(1)、指名朗读。
(2)、解词:帷盖华如橘春荣实如丹朵如葡萄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3)、译句: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4)口头译文练习,朗读感悟。
2、学习第二层:(1)、朗读文段。
(2)、解词:乐天指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不及一、二、三日者云(3)、译句: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口头译文练习,朗读感悟。
七、梳理课文结构:1、本文介绍了荔枝那些方面的情况?2、文中介绍的重点是什么?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4、举例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七、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学时一、自我检查:1、《荔枝图序》的作者是,代诗人,字,号。
他主张“,。
”著有集子。
二、课文浅析:1、第一层可分为两层,请归纳层意。
(1)、(2)、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三、随堂练习1、通假字:华如橘,春荣。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详解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详解教案设计详解一、教材简介《荔枝图序》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该诗以荔枝为题材,描写了荔枝的香甜美味,与在漫长的诗史中形成了珍禽异兽的传统主题不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物产和节令文化。
二、选课理由《荔枝图序》这首唐诗是经典名篇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学习和理解唐代文化中的物产和节令文化;掌握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双关等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荔枝图序》这首唐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提高其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荔枝图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使其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1.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一个时期,诗人们在这个时代创作了许多经典名篇。
在这个时代中,荔枝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还被人们看做是一种象征。
这首诗作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通过学习《荔枝图序》这首唐诗,可以了解唐代文化中的物产和节令文化。
2.作者王之涣(约812年—约895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太白之魂”。
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细腻婉约、妙语连珠而著称。
《荔枝图序》是王之涣的一首诗,写于唐朝时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这位大诗人的写作风格和人生哲学。
3.内容《荔枝图序》全诗如下:大红花叶下生,开时照耀小南屏。
枝条弱叶细连阴,偏爱空庭夜月明。
剥开酸甜实如润,大房小房好大成。
直待重阳庆赏时,爱齐果色得君赐。
这首诗的描写了荔枝的香甜美味和美好的品质,从中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3. 学习并运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荔枝的热爱;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2. 分析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荔枝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和背景;2. 引导学生关注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荔枝图》序,理解文意;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3. 学生分享对荔枝形象的感受和体会。
三、文本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的欣赏;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文学鉴赏(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2. 学生运用选定的修辞手法进行荔枝的描绘;3. 各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荔枝图》序,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文中所描绘的荔枝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您认为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它们有何效果?”;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问题进行探讨;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024年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对荔枝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荔枝图》序。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形容荔枝的外貌和口感,“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描述荔枝的保鲜期。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强调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荔枝图》序,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理解。
3. 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表现,评价他们的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如“荔枝”、“丹青”、“南枝”、“北枝”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描述的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运用。
(2)对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进行了解和研究。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1)预习《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2)简要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对文中的描述进行解读和分析。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荔枝图》序进行逐句讲解,解释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教师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找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荔枝的美。
荔枝图序
项目完成、交流展示 激励评价 1.指定读——自读练习 1.老师评价, —— 小组读——全班读 进行朗读指 设计意图 2.1 )学生默读,结合预 导。 1.培养诵读的习惯。 习和补充,再次疏通, 2.观察个人 2.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 并勾划不解之处。2)小 自学、小组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组交流, 先互相解疑答 群学的表现 2.合作探究 的能力。 惑,再逐句翻译,记录 ,并及时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 组内的未解疑问。 3)全 醒,深入具 ,疏通文 3. 意 班交流,1人代表小组提 体指导。 提出问题的能力。 3.解答学生 出疑问,组组合作共同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4)指定学生 的疑问。 4.对知识总 逐句通译全文。 结提升。 项目设置 二:朗读 课文疏通 文意。 1.多形式诵 读课文
项目设置
项目完成、交流展示
激励评价
三: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课堂巡视, 设计意图: 并及时提醒, 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 项目:在产品展销会上 深入具体指 力。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荔 向别人介绍荔枝。 1.学生自读 导,及时评 枝形成清晰的表象。 要求:1.抓住事物的特 思考、动笔。价。 2.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征 2.全班交流 —介绍事物要抓主要特征, 2.按照一定的顺序 展示 层次清楚的表达。 3.语言生动形象 3.引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对本 文的朗读及背诵便水到渠 成。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 作自主学习的意识。
作业 板书
1.搜集有关荔枝的诗文典故。 2.以便条的形式归纳整理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项目设置
项目完成 交流展示
激励评价
四:学以致用总结全文
1.抓住事物 特征 仿效课文采用由整 2.按一定顺 体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 当堂完成, 序 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 个人展示 设计意图: 3.语言生动 方法,写一种你熟悉的水 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写一篇简短的说明 形象 果。字数150字左右。 文,了解本篇课文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 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为今后介绍事 物打下基础。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荔枝图序》教案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四、背诵课文第二篇: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序,认识荔枝。
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2一、导入:有喜欢吃荔枝吗?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好不好?其实,很多诗文里都写过荔枝,苏轼《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流露对荔枝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递运荔枝进宫,却也见荔枝的难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文题中缺少了一个字是什么?对,是序字,谁给大家说说对序的了解?出示图片:序:分为赠序和书序。
赠序有规劝、勉励的意思,如《送东阳马生序》,书序说明与该书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的`阅读。
如__。
谁再说说类似的古代文体还有那些?{学生自主回答积累“说”、“记”、“书”、“表”、“引”等}二、出示目标三、自主餐厅1、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完成学案题。
(教师巡查,生做完后同桌交换检查,全对的在学案边加5分,错一处扣一分,然后把字音齐读一遍)2速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有疑难的同学向会的同学发出求助信号,能帮助解决的同学加5分)。
出示译文,齐读译文。
3、范读,想象荔枝模样。
出示图片(与自己想象的是否一样?)四、真理打大辩论带着对图片的直观感受,我们再来体会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介绍的?4精读聚焦问题文中抓住荔枝的那些方面来介绍,又是如何介绍的?(抓关键性的短语或词,能说出一点并能找出根据的同学加5分,能提出疑义的同样加5分。
)出示图片形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荔枝色善用修辞条理分明味五、学以致用人,只有在不断的总结基础上才能进步,本课学习让我们掌握了写景状物的方法。
其实,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现在,就用我们掌握的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或水果。
出示水果图片(生在自己学案上做,10分钟后小组交流,评出各组最好的,奇数组上黑板展示,偶数组做好评点,注意评点标准就是本节课掌握的方法。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荔枝图》序的内容和结构。
2. 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荔枝图》序的原文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0分钟)1. 介绍作者苏轼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2. 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荔枝图》序的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如形容词、比喻等。
四、文本分析(15分钟)1.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如顺序描写、对比描写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如赞美、讽刺等。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2. 提出与荔枝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深入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深入分析《荔枝图》序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荔枝图》序中的描绘和表达方式,每组挑选一个重点进行分析。
3. 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大家共同讨论,深入理解文本。
七、文学鉴赏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荔枝图》序,如描绘手法、修辞技巧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荔枝图序》教案 河大版
《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序、认识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重点:1、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有家里开水果店的吗?有喜欢吃荔枝的吗?请一位吃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好不好?其实很多的诗文里都写过荔枝?(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运鲜荔枝进宫,却也可见鲜荔枝的的难得)2、激发兴趣出示新鲜的荔枝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鲜荔枝已不只是皇室贡品,我们蓬安也可以买到,跟我们那位同学的介绍的一样,红色、圆形、味道鲜美同学们想尝一尝这果中珍品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后再请大家吃,好吗?大家有信心吗?3、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题)少写一个“序”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一)、介绍白居易及二、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演示幻灯一]基本目标:1、了解序认识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提高目标:背诵课文三、围绕目标学习(二)、朗读一遍范读(字词)弄清字词[演示幻灯三] 在书上划出重点注释来二遍自读(翻译)结合注释和实物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教师答疑,找一位同学到展示台给大家剥荔枝并加以介绍。
强调朵(展示葡萄串)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图、书盖为不识者及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演示幻灯四]学生齐读译文三遍抽读(想象)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有关荔枝的画面同学们听得认真,想得出神同桌交流一下闭上眼睛出现的画面。
老师的脑子里也有幅画,请看[演示幻灯五]以后大家要多进行这种训练。
26荔枝图序(教案)(2)
26.《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3、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4、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资料】《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
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二. 整体感知1. 解题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帷wéi 枇杷pī缯zē绡āo 瓤rá醴lǐ酪lào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课外阅读: 囚 过华清宫
吟 到 日 西 。 ” 过 分 的 诵 读 和 书 写 , 竟 到 了 口 舌 生 疮 、 手 指 成 胝 的 地 步 。 所 以 人 称 “ 诗 魔 ” 。
杜牧 长安回望 绣成堆, 山 顶千门次 第开。 一骑红尘 妃子笑, 无 人知是荔 枝来 【诗文解 释】 从长 安回望骊 山的景色 如锦绣一 般,山顶 上, 华清宫 的门一扇 接一扇地 打开。 一位 骑手飞奔 而来, 赢得 杨贵妃嫣 然一笑, 没 有人知道 这是从很 远的南方 运来的鲜 荔枝。
学 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习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目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标
诗 魔 -白 居 易 一、课前预习(看谁迅速进入状态,静心自学) 1、 【作者】 《荔枝图序》 ,属于 文,选自 。作者是白居 易,字 ,晚年自号 , 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者。作品有《长恨歌》 、 《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2、 【你知道吗】 序是一种文体。那么什么是序言或序文呢? 教师点拨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 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 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 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3、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4、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 5、翻译课文 二、合作探究 (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 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3.举例说明文章在介绍荔枝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效果呢?
这样写有什么
6、本文虽 然短小, 但 却详略得 当, 请你结 合课文简 单分析一 下。
刘 禹 锡 诗 魔 白 居 易 诗 鬼 李 贺 诗 佛 王 维
4.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
三、小练 笔: (相信 自己, 我能 行) 请同学们 仿照课 文,写一 种你熟悉 的水果。
孟 郊 诗 瓢 ( 诗 奴 ) 贾 岛 诗 骨 陈 子 昂 诗 狂 贺 知 章 诗 杰 王 勃 诗 家 天 子 \ 七 绝 圣 手 王 昌 龄
准 确 重 点理解并翻 难 译文言文。 点 5 .作者介 绍荔枝时, 说明的思 路具体是 怎样的? 请你当设 计师, 为本 文设计一 份板书。 资 料 拓 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 仙 李 白 诗 圣 杜 甫 诗 豪
白 居 易 写 诗 非 常 刻 苦 , 正 如 他 自 己 所 说 : “ 酒 狂 又 引 诗 魔 发 , 日 午 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