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报告-浅谈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关于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探讨
关于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较特殊,反思多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时间分配不合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信息技能教学中,主要包括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类型:(1)新授课。
教师的讲解重复过多,学生上机的时间较少,在教师讲解时学生得不到练习与实际操作,而信息主要就是上机操作,若教师把属于学生的时间占为己有,就会造成学生不知道新授课的内容是什么?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或教师认为很简单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学生在自己的文件夹内建立一个站点,教学流程:学生看书→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整个过程似乎都很简单。
学生刚一操作就遇到问题:许多同学把新建站点点成了新建页面,忙着给他们纠正之后,绝大多数同学又不知道怎么去选站点文件夹的路径,直接在默认位置建了站点,又纠正,就这样手忙脚乱的,到下课时多数同学还是没正确建好自己的站点。
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满堂课都是问题,结果造成低效课堂。
(2)复习课。
认为复习课知识点已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掌握操作,教师自己在上网,这样会呈现一种完全放任自由的状态,出现女生上网聊天,而男生上网打游戏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普遍采用讲解式、灌输式或自由式教学方法,没有预设,没有目的,更没有流程,即使是讲解式,也只是为“教学”而“教学”,忽视学生创新与合作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应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在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学生们能够借助各种资源和工具进行学习和实践,但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学习压力、学习兴趣、上网成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学习压力是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然而,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1. 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有目标地进行学习,避免堆积过多的学习任务。
同时,鼓励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减轻压力。
2. 增加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例如,设置一些有趣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提供即时反馈和奖励,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学习兴趣是影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较高,他们的兴趣程度对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
然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方法的灵活性,以及个人的学习风格等。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设置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包括各种实践项目、游戏化学习和小组合作等。
通过不同形式和场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上网成瘾也是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大心理问题。
尽管互联网在学习中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和可能性,但不恰当的上网行为可能导致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探析及分层应对策略
能力、 学习习惯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
们 只有根 据学 生 的不 同差异 , 到不 同学 找
生 的 “ 近发 展 区 ”,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最 对
学科 , 外加其教学环境的特殊性 , 诸多的
主客观因素制约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甚
至有很多老师会陷入这样 的困惑 : 信息
技 术 课 过 多的 不 确定 因素 导致 课 堂 纪 律 难 以控制 , 毫无 教 学有 效 性可 言 作 为一 线教 师 , 课堂 就 是工 作 的场所 , 学 有效 教
关理 论和 自身教 学实践 , 参照学生 智力、 础知 基 识 、能力水平 、自 控 制欲 、学习习惯 等方 面的 我 差 异, 学生 分成 4 将 个层 次 , 对不 同层 次的 学 并
无 所 事 事或 做 其 他 学 科 作 业 。课 堂 布 置 练习不做 或不 交 。
构 建 一 个 有 效 的 课 堂 教 学 环 境 , 们 会 我 采 取 较 多的 教 育 教 学 策 略来 应 对 , 而 从
现象一 : 教师在台上演示操作或要
求 学 生 自由练 习时 , 生 不 能 抗 拒 周 围 学
程中, 我一般将学生分成以下4 个层次,
并 对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制 定 不 同 的教 学 目 标, 采用 不 同的教 学 策略 。
1 有余 力 Q , Q 等 学生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以实践操作为主 的, 也无法 避免网络教学 , 于是课堂 教
学 管理 的矛 盾无 意 中就显 现 出来 了。
这 类孩 子具 有较厚 实的学 习基 础 , 课
本内容对他们来说相对简单了些。 他们身
一
门学 科 ,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是 我 们 不 课
浅析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种因素
浅析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种因素作者:郑雪平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4期在全国普及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呼声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普遍还不容乐观。
由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地区间差别大、软硬件发展不平衡、师资配备不到位、教材与信息技术发展不同步等种种因素,从而导致不少的学生仍然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
资源配备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计算机软硬件配备因素。
很多中小学由于资金不足,再加上观念落后没有配备完整的电脑机房,即使具备有电脑机房,却因硬件的实时淘汰,速度跟不上现行软件的运行,教学上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
所以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
2.教师配备因素。
很多中小学教学资源欠缺还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师人员的严重不足。
因此,极少数的教师给编排的课程填得满满的。
有的老师是一个人担任10几个班级的课时量,而且,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还得掌管着学校的一切有关信息的大小事务,例如负责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帮同事制作教学课件等因此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备课中,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自始至终都是低效的。
课堂过程中诸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课堂步骤时间的分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技能科的教学中,有关过程步骤分析有以下两种:讲——练——讲(最适合新课)练——讲——练(复习课较为合适,新课也是一种创新)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的都是精讲多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给予学生思考、实践的时间要充分,以我们第一种新课的步骤分配来看,教师此时要灌输的是新知识,他能不反复的将知识点落实到位吗?让学生练了之后还是要再次强调操作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因为不放心,所以老是觉得学生还没有掌握,再次把属于学生的时间占为己有。
我们时常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将机器控制讲解以达到操作的落实,虽然是由于发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普遍问题想统一解决,但在学生还没有完成之前,这样的举措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浅谈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
浅谈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作者:秦兵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6期【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时俱进,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此加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语言艺术;情感环境;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目前在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推开。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日趋提高,并已成为一门必修学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学科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而探求影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则是其重要内容。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几年来的课堂听课所得,本文从外因和内因两个大的方面探讨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内因1、复习导入是诱因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导入是为了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本节课作好铺垫。
复习旧课时,或简要地复述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或简单地提问学生问题,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文化课的传统做法,没有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设计复习导入,起不到复习巩固旧知的目的。
还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大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本节课所学内容,缺乏新意,则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言艺术是工具教师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
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如同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如同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
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注意语调高低强弱;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善用比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
刍议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刍议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日渐深入的今天,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了众多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笔者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线教师,面对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不禁思考:现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究竟如何呢?笔者通过发放两千余份的问卷调查,经过严谨地数据统计发现,所在地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低,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效率低。
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研读相关文献,立足教学实践,总结了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特撰写此文,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中外学者从多个不同视角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样的,此外,这些因素还是相互作用的。
很难确切地量化某种因素作用所占的比重。
笔者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将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 教师因素通过研究,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直接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教师,要首先树立终身学习观、素质教育观。
教师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所有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2)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
它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实践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如不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势必使课堂教学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
(3)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此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特长、才能、兴趣等,进行恰到好处的因材施教。
(4)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责任意识: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其个性特征和责任意识必然对有效教学产生影响。
若教师乐观自信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必然会对学生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学好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中有很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一、影响因素1.师资力量不足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总数不足,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需要更新知识,不少老师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
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因素。
2.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设施薄弱,教学环境不佳,信息技术硬件条件落后,不利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衰退,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教学和学习的条件很差。
3.传统教学模式固化一些教师和学校仍然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未来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学生无法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
4.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一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他们无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难以发挥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
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堆书本上的知识,而对于软件的操作和编程一窍不通。
5.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家长和社会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知和了解程度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有些家长认为,把信息技术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足够了,不必要在学校教学时间投入太多时间和资源。
二、解决策略政府应该注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技能。
学校也可以通过师训、专业培训等方式,增加教师的数字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要重视对学校的建设、改造和设备升级,并积极协调和调配教育资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校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如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和资源等因素。
本文将围绕这些影响因素展开,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影响因素一:学生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然而由于缺乏动力和兴趣的培养,导致他们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内容过于抽象,无法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解决策略:1. 制定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如编程、动画制作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2. 引入游戏化教学:通过引入游戏元素,将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影响因素二:教学方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对知识的掌握难以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解决策略:1. 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开设实验课程、组织编程比赛等,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影响因素三: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如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然而初中阶段的学校往往面临着资源匮乏、设备老旧的问题,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解决策略:1. 加强资源投入: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投入,更新硬件设备、购买优质软件,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与推动因素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与推动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角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推动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
一、影响因素1.技术环境因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有良好的技术环境。
这包括硬件设备的配备和网络环境的支持。
教师们需要使用合适的电脑设备和互联网连接,以便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如果技术环境不佳,将会严重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2.教师个人因素教师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热情对信息化教学的推广至关重要。
只有积极拥抱信息化教学,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
3.教育政策因素教育政策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政策法规能够明确支持和鼓励教师信息化教学,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培训支持,那么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将会更加顺利。
因此,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学生接受程度因素学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接受程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等都会影响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程度。
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和参与教师信息化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推动因素1.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2.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信息化教学使得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建更为便捷。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对未来知识和技术的引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践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师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
本文将会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学生因素(一)学生兴趣不高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很难产生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解决策略:该问题主要解决方法是通过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适时地设置课程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话题,采取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初中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学生技术水平较高,但是某些学生技术较差,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很难做到个性化、因材施教,以及考试评价方面很难公平。
解决策略:在开设信息技术教学相关课程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计划。
同时,掌握基本的教学过程掌握方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帮助学生根据他们的技能水平接受不同的教学安排,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二、师资力量因素(一)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不了解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
解决策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教育活动,更新知识,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
教育部门可以提供一些培训机会,以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了解信息技术教育最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师能力不够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么没能有效地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要么没有能够让学生高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影响因素1.教师水平不足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目前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情况。
他们可能对信息技术缺乏兴趣,也可能觉得信息技术学习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消极。
3.教学资源不足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如计算机设备、软件工具等。
但是一些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教师水平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提升其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和水平。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对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来改善教学条件。
可以争取各种资源支持,如政府资金、企业赞助以及社会捐赠等,从而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配置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4.引导学生健康使用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等,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阶段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影响因素1.教师水平教师水平是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难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部分教师无法很好地将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导致信息技术教学难以深入。
2.资源条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脑、软件等资源,但是学校的资源条件不一,这就导致了一些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信息技术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学生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缺乏兴趣,认为信息技术学习枯燥无味,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4.教学内容设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影响因素之一。
一方面,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新颖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过于复杂,容易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影响了学习效果。
5.家庭环境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信息技术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好,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支持,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1.提升教师水平为了解决教师水平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挑战。
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可以通过资金投入,逐步改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电脑、软件等资源支持。
学校还可以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创新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如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实践操作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生产力,其影响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当前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影响因素1.学生自身水平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有的学生则还处于初步接触阶段,甚至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没有太多的兴趣。
这样的差异性,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老师很难在一个班级内统一教学节奏和内容。
2.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作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部分是文科出身,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对信息技术本身不太了解,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3.教学资源不足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还比较匮乏,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更是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这直接影响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4.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板书、口头讲解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二、解决策略1.个性化教学面对学生自身水平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
比如设置分层教学班,让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让老师们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方法和案例,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学校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力度。
心理学-浅谈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浅谈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目前在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推开,这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日趋提高,并已成为一门必修学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学科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而探求影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则是其重要内容。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近年来的课堂听课所得,本文拟就五个方面探讨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复习导入是诱因众所周知,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导入是为了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本节课作好铺垫。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计算机教师对此环节重视不够,甚至一跳而过。
复习旧课时,或简要地复述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或简单地提问学生问题,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文化课的传统做法,没有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设计复习导入,起不到复习巩固旧知的目的。
还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大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本节课所学内容,缺乏新意,也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我们在复习旧课时,如果课前做好准备,针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精心设计几条上机操作题,上课伊始让学生到教师机操作,并通过网络广播,教师再归纳总结(有时还需矫正)就能起到很好的巩固检查效果。
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名优秀的导演总是能够在影片的开头就吸引住观众,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言,敲响动人心弦的第一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课题、新内容中去,为上好本堂课打下基础。
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导入,要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因素探究
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因素探究前言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众多,包括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程设计因素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因素对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教师因素教师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主导者,教师因素对教学实效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教师因素,可能会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1. 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导,是否对学生表达关心和尊重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
2.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实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灵感。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的了解程度,能否解答学生的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学生因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因素对教学实效性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学生因素,可能会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1. 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也不同。
一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够积极参与和理解课程内容,而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辅助和指导。
2. 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兴趣和动力,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3. 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课程内容等,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因素课程设计因素也是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教学实效性的课程设计因素:1. 教学目标设定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定是否明确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论文
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论文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论文摘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要想真正抓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些因素都不容忽视,要想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和最大化,这些因素需要合理搭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因素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中小学中全面普及,现已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各种适应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被在实践和实施中。
其中有的确实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我在近二十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感受到要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真正的高效和有效,仅靠合理的教学方法还是不够的,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把我的一些观点和感受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人”的因素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直是课堂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元素。
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行为意识应该是这样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和导演了这堂课,而学生表演和实践了这堂课。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想真正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课前必须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而充分的准备。
例如,练习的选取,课堂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确定,课件的制作等,这些都必须要在课前完成。
接下来,在讲课过程中,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也非常重要。
语言表达上要做到:准确、精当、而又不乏风趣幽默,而且要能灵活处理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比如由于学生误操作,出现不可预测的故障等),并能够尽快解决问题,显示出老师解决故障的能力与淡定。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虽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垄断者,但至少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
是不是有了教师近乎完美的表现,就一定能收定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未然,因为在“人”的因素中,学生自身的表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摘要】现代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如缺乏兴趣、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以及应试心态较重。
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引导高中学生更好地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挑战。
解决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践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剖析和解决策略的探讨,本文结论总结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的根源,并展望未来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缺乏兴趣、理论化、应试心态、解决策略、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深入分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应试心态较重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障碍。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深入研究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问题,探讨解决策略,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信息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浅析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当今世界,信息能力已成为人们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培育世纪信息人才是中学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湘西农村中学自2000年来都配备了计算机,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上有其特殊性。
如何上好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课后反思。
一、必备的设备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和基础熟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提是要有刀,有好刀。
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提也一样,得有好设备,有必备的设备。
所谓必备的设备,不仅仅是“两机一器一系统(学生机、教师机,服务器、无盘网络系统)”,同时也要配备必要的“三机一监控(投影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监控软件)”。
现在,各学校都配置了计算机,有不少是换代的新产品,这为上好信息技术课奠定了基础。
但是,多数学校只配备“两机一器一系统”,信息技术教师要上好高质量的课还是有不少困难:部分学生无心学习,部分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当成缓解学习压力的工具。
教师讲解时听不进去,你讲你的,我搞我的,随意操作,该学的没学好,不该学的也没学好,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电脑。
但如果有了“三机一监控”,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教师讲解原理、概念、操作过程可以通过投影机投影在大屏幕上,一清二楚,非常直观;通过监控软件掌控学生电脑,实时监控学生操作练习,防止学生运行与课程无关的程序或软件。
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在教学中也很有作用,如在八年级的网站设计课程教学中,实际拍摄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比网上找的更能展示网站个性,更有亲和力,学生内心自然会喜悦,充满成就感。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
二、学生、家长认识不足,学校重视不够镇内有两所小学,每年小学毕业的学生90%以上都会升入我校。
根据调查,自2004年以来,虽然小学都配置了计算机,但很少上信息技术课,偶尔让学生使用电脑,无外乎打字和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目前在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推开,这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日趋提高,并已成为一门必修学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学科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而探求影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则是其重要内容。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近年来的课堂听课所得,本文拟就五个方面探讨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复习导入是诱因
众所周知,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导入是为了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本节课作好铺垫。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计算机教师对此环节重视不够,甚至一跳而过。
复习旧课时,或简要地复述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或简单地提问学生问题,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文化课的传统做法,没有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设计复习导入,起不到复习巩固旧知的目的。
还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大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本节课所学内容,缺乏新意,也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我们在复习旧课时,如果课前做好准备,针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精心设计几条上机操作题,上课伊始让学生到教师机操作,并通过网络广播,教师再归纳总结(有时还需矫正)就能起到很好的巩固检查效果。
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一名优秀的导演总是能够在影片的开头就吸引住观众,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言,敲响动人心弦的第一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课题、新内容中去,为上好本堂课打下基础。
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导入,要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我们在讲授“WORD编辑排版”时,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仅有文字内容的普通文档,再给学生呈现一个经过编辑处理过的图文并茂的精美文档,往往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
成功的导言,犹如乐章的序曲,学生们一开始就受到心灵的感染,自然而然进入角色。
二、语言艺术是工具
教师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
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如同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如同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操作电脑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为同事景仰。
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
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应有的信息素质。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注意语调高低强弱;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善用比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
例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
当然,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科学无误还要简明扼要,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环境是催化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解决任务、创新信息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情感作用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机房或网络教室里进行讲练结合的信息技术课亦是如此。
过去我们常说“师道尊严”,但今天,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所谓“教师是主导(或曰引导),学生是主体”也。
如果教师以严师的面孔出现,甚至对接触计算机较少或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误的学生冷眼相看、冷言相对,必然使学生害怕教师,出现“敬而远师”现象,不敢问,害怕问,甚至不懂装懂,这对教学是十分有害的。
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全体学生倾注强烈的爱,想之所想、急之所急。
这样,教师对学生“情之所至,金石为开”,而学生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学生的课堂参与较其他学科必然要多得多,师生交流的机会当然也多,教师也更能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矫正。
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别对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要耐心细致指导,不厌其烦。
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乐于掌握知识、专于实践所学,也才能赢得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本、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我操作你模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出现了呆坐机房、懒于动手的现象。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只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育;变死记操作步骤进行简单操作的“封闭式”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变唱“独角戏”的“注入式”单一教法为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和学生观摩练习、矫正反馈、综合练习的“师生同台戏”的多元教法。
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增大学生学习、实习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着力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获取“任务”完成的成功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要使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效,就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教法。
五、“板书”技巧是辅助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课堂讲授内容的纲要,是教学中直观的无声语言。
这儿的“板书”当然不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所写的传统板书,而是指用PowerPoint等软件做的幻灯片“板书”。
也许有人认为在机房(网络教室)或多媒体中心上信息技术课,没有必要“板书”,只需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再加上学生的操作练习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曲解。
好的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准确说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等思维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教师讲解后,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时,若对有的环节没有及时掌握,他根据“板书”上的“操作步骤”也能完成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在“板书”设计方面应着重体现三点:一是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给学生以较好的视觉感受;四是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的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既学会方法掌握操作,又把握知识体系的目的。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时间还不长,而课堂教学艺术却博大精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讲课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