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价不可忽视的“短板效应”
短板效应
7、木桶储水多少还取决于木桶底面的面积
• 如果一个水桶的底面面积不够宽,就等于没有了一个平台,就会 让员工束缚住了,难以施展手脚。 当桶底足够大时员工们就可以 发挥自己的特长,即使再短的板子也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企业 必须给员工一个大的桶底,一个大的平台。才会让员工慢慢地长 高,才会有了发展的机会。
• 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因此圆形木 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 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 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 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木桶储水量。
应对措施:
• 最短那块木板的高低决定盛水的多少,只有将它补高,木桶才能 盛满水 。如果某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就应该考虑 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就一定要及 早将他找出并“固强补弱”,即先巩固优势再弥补弱势。也就是 说,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首要的不是继续增加那些较长的 木板的长度,而是要先下工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消除 这块短板形成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巩固强化“高板”, 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5、木桶理论中水的使用演变
• 所有的储水过程,还在于都是为了让水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是可资使用的 水。 • 一个木桶,首先它至少要有两块最牢固的木板装成提柄,以能轻松提取。这 两块长板必须能负荷起整个木桶的重量。这就是板块的明星效应:光光这木 桶的板都一样长,只是说明你有这个储水潜力,如何发挥潜力及把它运用出 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借力,运用提或拉的动作操作起来。 • 从木桶本身来说,一个木桶至少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牢固,才可 以在上面装上借力的提柄,在装提柄位置的木块要特别经得起提拉,所谓提 纲挈领就是此意。作为企业,必须要培养核心竞争优势,以这一二点核心优 势能够统领整个公司的发展。否则只是作为一个光溜溜的木桶,实在困难将 它提起。 • 同样,一只太深的木桶,却装着太浅的水,这必将将影响木桶的使用效率。 这同样也不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评价内容单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少涉及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一来,评价内容就变得单一化,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评价方式不合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书面测验和口头提问来进行的,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口头提问又只反映了学生答题的一时一刻,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评价标准往往不够明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有些老师可能只凭主观感觉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有些老师可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上述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活动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解决评价方式不合理的问题。
可以通过作品展示、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可以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细则来明确评价内容和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教师进行评价,并且能够更公正的评价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和评价标准不明确,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明确评价标准来解决这些问题。
简谈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及其危害
简谈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及其危害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具有激励功能、质量监督功能、管理功能以及甄别选拔功能。
适宜的教学评价,对家长而言,能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发展潜能;对学生而言,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对教师而言,能提高教学效益;对学校而言,能监督他们完善教学环境。
因此,对教学评价的把握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在一般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相对标准的评价,而忽视绝对标准及自我标准的评价。
所谓相对标准即评价者认定的同一层次上的参照标准,绝对标准是指预先界定的合格标准,而自我标准是以被评价者自身前、后不同阶段表现为评价指标的。
相对标准的评价可以调动评价对象力争上游,调动他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能普遍提高被评者的整体水平,故被经常采用。
然而,相对标准的评价容易加深被评者之间的内部矛盾,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一学校内的不同班级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显示出相对标准的局限性,故不宜经常使用相对标准进行评价。
我认为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着如下几大误区及危害。
一是忽视教学评价的效益问题。
这里的效益,一方面是“效益评价”,即对教育质量所包含的效益进行评价,在看“产出”的同时,要看“投入”,一方面是“评价的效益”,指评价研究过程和评价实施过程要讲求效益。
二是评价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形成性评价基本上是由教学内部人员为评价主体,而对于总结性评价的评价主体则主要以教育专家等教学外部人员组成,这样致使课程评价的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
三是目前学生质量评价模式多数仍停留在以分数为主的评价上,方式单一。
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只重视可测量的外在的行为目标,忽视内在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
课程、教学和评价之间被处理成线性关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及有效的反馈调节。
简单地看待学生成绩,而看不到成绩后面不同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的程度等。
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育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评价指标单一化。
目前,在教育评价中普遍采用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千人一面”,而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2.评价结果泛化。
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表面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片面的评价容易形成“一考定终身”的观念,而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
3.评价结果应用不当。
有些学校或家长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和排名,盲目追求高分和高排名,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同时也会产生竞争激烈、压力过大的现象,这种评价应用不当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公平的缺失。
4.评价结果不透明。
在一些地区或学校,教育评价存在着不公开、不透明的情况,这会导致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也会阻碍评价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综上所述,教育评价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推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意愿,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创新。
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及对策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评价中也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不客观,甚至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阐述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一、评价标准不科学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评价标准不科学。
很多学校或者老师并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这样很容易导致评价过程中发生误判,不同教师或者不同学生对同一场课的评价结果也会不同。
对策:应该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参与程度等。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设计,评价标准应该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容易操作和实行。
二、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很多老师只采用笔试、口试等少数几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课堂表现、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
对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评价方式。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展示、作业、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同时,教师应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整合,把评价结果系统地整合起来,得出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如果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则会出现评价结果不丰富、不准确的情况。
评价内容单一可能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不了解,或者是评价标准过于窄化所导致的。
对策: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表现。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方面。
也可以结合课程特点,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等,让评价内容更加细致全面。
四、评价过程缺乏公平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公平性是评价的重点之一,如果评价过程缺乏公平性,则会影响到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
常用心理效应大全
常用心理效应大全1.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在心理学上的意义是避免负面的心理暗示对人的心态产生的不良影响。
2.木桶效应:也称短板效应。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所以我们应该补齐“短板”。
3.期待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期望,那么这些孩子的成绩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这就启示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孩子充满信心,多鼓励孩子。
4.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例如,善良的人会觉得他人都是善良的,小气的人会觉得别人都很小气。
所以我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应该客观公正。
5.刻板效应: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
比如觉得理工男都比较死板,觉得湖南人都喜欢吃辣椒。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通过实践来感受人和事。
6.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例如当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人们会觉得事出有因;而当一个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可能会觉得他另有企图。
所以要避免以偏概全地评价他人。
7.登门坎效应:心理学家提出,如果你要找人帮忙,但是怕被对方拒绝,那你就可以先提一个较小的、对方不会拒绝的要求。
当他接受以后你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样会比较容易接受。
8.从众效应: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盲目地随大流。
9.马太效应:指的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马太效应的积极意义在于,一个人只要努力,迎难而上,就会越来越强。
10.破窗理论:如果一个房子的一个窗子破了,如果不去修理,破的窗子就会越来越多,更会有盗贼进入房间。
广泛的情况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所以成大事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11.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谈谈当前学校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谈谈当前学校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
教育评价能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反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是保证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评价制度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
由于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导致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明确理念提高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成绩和分数”,而《纲要》却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课程目标维度给出了学生评价的多元标准。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务必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采用各项评价指标,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潜能,长处及不足,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态势,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强调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教育超越知识至上、分数第一的束缚,回归到他神圣的本意,给每个孩子以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和禀赋都得到不断开发和释放,为他们的终身研究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教育评价是科学地管理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村学校教育评价的现状很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是背离培养方针的要求。
二是评价范围狭窄,对学生评价偏重考试科目、偏重知识与机械记忆方面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是评价方法单一。
基本上是试卷的分数化评价,以笔试为主,所以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发展及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都得不到客观的评价。
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很多教学评价仍然以传统的考试为主,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客观。
2. 评价标准过于笼统:一些教学评价的标准过于模糊和笼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导致评价者难以准确判断和评价教学质量。
3. 评价主体单一:目前的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少数群体来完成的,缺乏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客观。
4. 缺乏及时反馈和改进机制:一些教学评价缺乏及时反馈和改进机制,不能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也不能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提高,导致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应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评定、口头表达、观察评定等,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2. 具体化评价标准: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明确评价标准,使评价者能够准确判断和评价教学质量。
3. 多元化评价主体:引入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
4. 建立及时反馈和改进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
生,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使评价效果更加显著。
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忽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这些问题和短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寻求解决方案。
二、内容提要1. 教师素质不高教师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起到了培养未来一代的关键作用。
然而,如今许多教师素质并不高。
首先,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一些教师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激情与责任心。
因此,提升教师素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式为主导,缺乏交互性与创造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厌倦情绪,并丧失了他们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许多学校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少弹性。
学生们被迫按照固定的课程表进行学习,缺少个性化的发展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灵活全面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4.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些城市和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平等分配。
这种不平等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并进一步增加了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难度。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和资源调配,并改革现有教育体制。
5. 考试评价制度不合理当前的考试评价制度过于功利化,侧重记忆与应试技巧培训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与实际能力培养。
这种评价方式导致了竞争激烈、升学压力过大的现象。
我们需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真实情境下的应用能力。
三、解决方案1.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引入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对教师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训。
同时鼓励老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持续学习,提高其自身素质水平。
2. 推广现代化教学方法支持并鼓励教师使用多种多样的有效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哪些缺陷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哪些缺陷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目的在于客观、准确地评估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非完美无缺,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
首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往往过于注重量化指标。
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容易被量化的数据在评价中占据较大比重。
这种过度依赖量化指标的做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一方面,它可能忽略了那些难以量化但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如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等。
另一方面,量化指标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采取应试教育的策略,忽视了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其次,评价指标的设定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教学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但现有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
这就使得某些学科或课程的特色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
比如,艺术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造力培养,与数学、物理等注重逻辑推理的学科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但却可能被相同的评价指标所束缚。
再者,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存在滞后性。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然而评价指标的更新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这就导致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在评价中得到及时的认可和鼓励,从而限制了教师尝试创新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兴起,但评价指标可能仍然侧重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准确评估这些新型教学方式的效果。
另外,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教学评价主要由学校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机构主导,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结构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公正性。
学生作为教学的直接接受者,他们的感受和反馈对于评价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声音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努力克服短板效应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努力克服“短板效应”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摘要:教师、学生、环境及教学管理等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忽视任何一个或几个影响因素都会形成“短板效应”,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分析和研究教学的薄弱环节,采取改进和加强措施,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影响因素改进措施教师学生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每个教师都在不断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分析和研究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其他因素,谋求和制定改进加强措施,以求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克服“短板效应”,积极扬长避短,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也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课堂中师生表现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精神环境,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轻松、和谐、民主、开放,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保持,促进思维敏捷,增强知识理解;有助于师生心理共振,配合默契;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更易让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
而一些教师过度关注教法的选择,内容的探究、活动的组织,课堂气氛难以得到积极地营造,过于严肃、森严、紧张,缺乏亲和力的气氛,使教学质量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
教师要成为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主导者,要使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成为课堂气氛的决定因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教学,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诚恳的态度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促进师生心理的和谐统一。
其次,要努力搞好师生关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
教师不仅要做好良师,也应成为学生的益友,主动地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理解、爱护学生,使学生成长获得巨大动力。
教师还要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拓展窥视学生心态的渠道,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善于观察学生表情、精神状态,善于感悟学生的言谈举止,采取有效手段,努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于漪说:“教师要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通过‘窗户’洞悉学生心灵的秘密,敏锐地捕捉他们在课堂上的瞬息之间的变化,适时地撒播智慧的种子,开启求知的欲望。
有关短板效应的作文素材
有关短板效应的作文素材《有关短板效应的作文素材》素材一《篮球队的秘密武器》我们学校有个篮球队,队里有个叫小李的家伙。
这小李呀,投篮准得很,三分球那真是一投一个准。
每次比赛,只要他拿到球,周围的观众就会忍不住喊“进!进!进!”,感觉那球就像是被他施了魔法一样,听话地往篮筐里钻。
队里还有个大高个,身高那是优势明显,他站在篮下就像一座塔,防守的时候手臂一张开,那简直就是一堵墙,对方球员很难突破。
但球队里有个小王,身体素质不算强,跑步速度也一般,篮球技术在队里也不是最突出的。
一开始,大家觉得他可有可无。
可是有一次重要比赛,对方球队知道小李和大高个厉害,就专门派人死死防守他们俩。
这时候,小王可就发挥大作用了。
他虽然速度不是最快的,但是他的传球线路特别巧妙。
他总能在对方球员防守的小缝隙里把球传出去,巧妙地撕开对方的防线,让小李和大高个有了更多拿球和进攻的机会。
要是没有小王这个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存在,球队的进攻就会变得很单调,很容易被对方防死。
这就好比一个木桶,小李和大高个像是长木板,可小王这个所谓的短板如果太洼,这个木桶还是装不了多少水。
从那次以后,大家再也不敢小瞧小王这个“短板”队员了。
素材二《班级合唱比赛中的意外》我们班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
有几个同学那可是歌唱小能手,高音清亮,声音特别有穿透力。
特别是小美,她唱歌的时候就像一只百灵鸟,声音婉转悠扬。
还有阿强,他的声音雄浑有力,唱起那种有气势的歌曲部分,震得人心里一颤一颤的。
可是呢,中间有几个同学平时就不怎么开口唱歌,五音不全的,感觉自己就是来凑个热闹的,就像木桶中的短板一样。
在排练的时候,大家都没太在意他们。
到了比赛那天,前面那几个歌唱小能手发挥得都很稳定。
可当轮到大家一起合唱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那几个五音不全的同学因为害羞和紧张,声音特别小,而且一开口就跑调。
结果整个合唱听起来就很不和谐,就像一个原本和谐运行的机器突然卡了壳。
我们班最后成绩不理想。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在一个集体项目里,那些看起来是短板的成员如果不被重视和改善,会把整个集体的努力都拉后腿。
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哪些问题教学评价体系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旨在评估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然而,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并非完美无缺,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其一,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
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二,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
在很多情况下,教学评价主要由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进行,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学生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学过程和自身的学习感受有着最直接的体验,但他们的声音在评价体系中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但在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此外,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如教育专家、用人单位等,使得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
其三,评价过程缺乏动态性。
现有的教学评价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如学期末或学年末,这种阶段性的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可能在不同的阶段有所波动,如果仅仅依靠阶段性的评价,可能会错过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努力和进步,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其四,评价标准缺乏灵活性。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但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
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无法适应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殊需求,可能会对某些学科和课程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对于艺术、体育等强调实践和创造力的学科,用传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短板效应和田忌赛马作文论点
短板效应和田忌赛马作文论点不知道从啥时候起,“短板效应”和“田忌赛马”这两个词老是在我脑子里晃悠。
先来说说这短板效应吧。
大家都知道,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道理简单明了,就像我之前参加的那次接力赛跑。
那是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我和班上几个小伙伴兴致勃勃地组了个队参加接力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个哥们儿爆发力强,起跑那一下像箭一样冲出去;还有个姐妹耐力好,跑后半程那是稳稳当当。
而我呢,速度还算均匀,没啥特别出彩的,但也不算拉胯。
可偏偏我们队里有个小伙伴,平时就不太爱运动,跑步速度总是提不上去。
训练的时候,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每次到他那棒,和别的队相比,差距就一下子拉大了。
当时我们都挺着急的,想着这可咋办呀?这哥们儿自己也着急,每次跑完都一脸愧疚。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也没法换人,只能一起想办法。
于是,每天放学后,我们几个就拉着他一起加练。
给他讲跑步的技巧,陪着他一圈一圈地跑。
一开始,效果并不明显,他还是跑得气喘吁吁,速度也没多大提升。
但慢慢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他有了进步。
虽然还是我们队里相对较弱的一环,但差距已经在一点点缩小。
终于到了比赛那天,大家都特别紧张。
第一棒的哥们儿发挥出色,一下子就冲在了前面。
第二棒、第三棒也都顺利交接,保持着领先的优势。
轮到那个之前让我们担心的小伙伴了,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接过棒子就冲了出去。
这时候,旁边几个队的选手也都很厉害,眼看着距离一点点拉近,我们在场外喊得嗓子都快哑了:“加油!加油!”他咬着牙,拼命地跑,居然没被落下太多。
等他把棒子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心里就想着:“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努力!”然后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
最后,我们队居然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虽然不是冠军,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巨大的突破。
通过这件事,我对短板效应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个团队,哪怕其他成员再优秀,如果有一块明显的短板,整体实力也会大打折扣。
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把短板尽量补齐,就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导语:在教育领域,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表现的重要指标。
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与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成绩评估方式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改进成绩评价体系。
一、单一评估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学生能力传统的成绩评估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使用单一的定期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
然而,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实际能力。
有些学生可能擅长死记硬背,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却较为薄弱;还有些学生具备艺术天赋或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考试技巧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
因此,过度依赖单一指标给予学生合理评价带来了很大限制。
二、竞争压力导致形式化教育传统成绩评估之所以普遍存在,与目前教育体系下的竞争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学校和社会背景下,学生成绩成为他们未来发展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形成了追求高分、取得好成绩的压力。
这种“以分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导致了形式化教育的盛行,过多注重应试能力而忽视素质教育。
三、群体性评价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常规成绩评估采用班级排名或百分制打分方式,主要强调学生之间的相对区分程度。
然而,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才能和目标。
只使用统一标准进行群体性评价难以全面了解到每位学生的特长与擅长领域,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
四、偏向知识记忆造成应试教育倾向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部分考试更注重对知识点掌握与记忆能力的考察,而弱化了解决问题、思考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果使得许多学生盲目追求应试教育,将学习当作短期记忆和应付考试的手段,而非真正理解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这种偏向性评价方法导致了教育关注点的失衡。
五、缺乏针对质量的全面评价体系现有成绩评估体系更多是通过定期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水平,并没能全面反映出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所运用的能力。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既重视考试成绩又涵盖实践操作、项目作业等各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以全方位地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我们认为,目前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和短板: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在大城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较为充足,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这造成了不公平的局面,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无法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甚至有一些孩子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着地区和国家的发展。
二、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当前,教育的发展成果和质量水平既有进步,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局限和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也参差不齐。
三、教育体制不够合理教育体制作为教育的宏观管理方式,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在改革和探索中,但相比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例如,课程设置过于繁琐、考试制度过于重视分数、师生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四、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性能力有待提高在现代社会,拥有强大的思维和创造力,是成为优秀人才的必备条件。
然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缺乏开放创新的思维,只会机械式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
这与时代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相符,也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发展。
五、教育缺少综合素养和实践教育的培养当前,教育体系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综合素养和实践教育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优化教育问题及其短板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我们应立足于教育本身,下大力气加强教育资源的平衡、改进教学方案、优化评估机制、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评价制度存在问题
在我国,学校评价制度作为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评价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学校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单一当前,学校评价制度普遍存在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
大部分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受到压抑,不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评价方式不科学在评价方式上,学校评价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 过于依赖考试。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容易导致学生过度关注分数,忽视了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 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学校评价主要依靠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缺乏学生自身的评价。
这使得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3. 评价内容片面。
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结果运用不合理1. 评价结果与学生发展脱节。
评价结果往往用于选拔和淘汰学生,导致学生过分关注评价结果,忽视了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发展。
2. 评价结果与教师发展脱节。
评价结果主要用于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
3. 评价结果与学校发展脱节。
评价结果主要用于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而忽视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制度缺乏监督与改进机制1. 评价制度缺乏监督。
学校评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失真、不公平等问题。
2. 评价制度缺乏改进机制。
学校评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使得评价制度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
总之,我国学校评价制度存在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评价结果运用不合理以及评价制度缺乏监督与改进机制等问题。
学校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与解决方案
学校教学质量评估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教育的质量评估成为了各个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必须关心的重要问题。
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对学校和教育质量的整个体系进行评测和检验,以期提供参考和改进。
然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1.评估指标过于单一、浅显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通常过于单一,一般是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类指标难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等因素,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全面。
2.评估缺乏科学性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过于单一,评估的方法与评估的目的不相符,导致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不够。
3.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不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不完善,学校和教师无法了解自己的评估结果,缺乏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解决方案1.改变评估指标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要升级,不能再只看考试成绩,而是要注重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等因素,这样才能评估出真实的教学质量。
2.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要多样化,不仅仅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让学生自我评估以及教师的评估,采取多种评估方法和评估方式,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及客观性。
3.关注评估结果反馈机制的建设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评估结果,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改进措施。
4.实施评估之后及时完善优化针对评估结果,学校应该及时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管理,给教师提供培训课程和改进方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结语: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是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要在评估的指标、方法、结果反馈机制以及完善优化等方面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评价不可忽视的“短板效应”作者:张文丽来源:《中国教师》2012年第08期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03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改革随之全面展开。
2010年4月,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对区属学校的教学评价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调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调查人员既在6所首批教学评价改革实验学校进行了查阅档案、听随堂课、听取学校汇报、与教师座谈等形式的深入调研,又选取了全区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学科的368位教师作了广泛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6份,回收率为91%。
问卷调查内容包含4项28道题。
调查目的除了希望了解答卷者的基本情况、学校和教师教学评价现状,还想侧重了解学校、教师实施教学评价的收获与困惑,以及教师对深化评价改革的建议或设想。
根据问卷数据并结合访谈结果,笔者对鹿城区教育教学评价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与质的分析,发现学校评价在环境、管理、培训等方面存在“短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学校教学评价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结果教学评价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从制度上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对学校工作起到监督、检查、反馈、评估和指导作用,从而推动学校工作健康协调地发展。
笔者认为,学校的评价改革是由学校评价管理、教师评价队伍、教学实践等几大板块“围镶”而成。
如同“短板效应”中的木桶,决定容量的不是其中的最长板块,而是最短板块,学校评价改革同样要注意检视其中的“短板”。
1.学校评价管理状况(1)初步建立了评价管理制度,多数人认为有成效2007年,鹿城区教育局按照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意见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公布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各校相继制定了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开展了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评价研究工作。
笔者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与教师座谈了解到,学校组织开展的以课例为载体的评价专题研究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引领教师把评价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对这类活动,教师总体上是认同的:12%的人认为“扎实、参与面广”;60%的人认为“有些进展”;还有20%的人认为“活动流于形式”。
(2)骨干教师专职或兼职负责教学评价工作调查显示,“人”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对教学评价改革的积极性。
学校教学评价负责人的整体素质较好,工作态度认真、能力强。
他们往往是学校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71%的人年龄约为30~40岁,75%的人教龄约为8~15年,68%的人有中级以上职称。
他们往往是学校开展教学评价研究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对学校教学评价起引领、示范作用。
(3)教师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学校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表现在:多数学校的教师评价,还主要以升学率、考试成绩来评定;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在首位。
调查问卷的第20题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您教学工作的评价依据是什么?”选“只看考试成绩”和“主要看成绩”选项的教师合计为48%;选“通过多种渠道综合评价”的占36%;选“看日常工作”的占14%;选“很少评价”的占2%。
2.教师评价队伍状况教师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主体,调查问卷从教师个体的学科分布、参与培训情况、对教学评价的理解等方面了解教师评价队伍的状况。
(1)评价教师年龄分布和学科分布呈橄榄形(见表1)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教师,男性占28%,女性占72%。
统计结果显示各项数据呈正态分布,情况是正常的。
这与参与此次调查的学校及鹿城区教师男女比例情况也是一致的。
评价队伍年龄分布呈两头尖,而教龄在11年以上的占52%。
综合年龄、教龄两项因素,评价队伍的人员大部分是年富力强(年龄30~45岁)、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教龄10~20年)的成熟型教师。
评价教师任教的学科以语文为主,分布年级以小学为主。
这也印证了教师的普遍心理: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课时多,更适宜开展教学评价研究。
尤其对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来说,最佳年级段为小学和初中,因为学生们普遍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2)有关教师教学评价的培训活动覆盖面窄实施教学评价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
学校努力建立和完善了教师教学评价培训的长效机制。
但教育经费普遍紧张,所以很多学校通常采用“先培训一部分骨干,再由这部分骨干去培训其他教师”的滚雪球式培训模式。
表2数据显示,有关教师教学评价的培训活动,很多是由省、市或区级教研部门举办的,培训对象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仍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并且培训质量层层衰减,很多一线教师难以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优质培训。
(3)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期望高,并认为家长对此关注教师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与个人教学实践和经历有关,也受个人教学观念的影响。
调查问卷第25题问:“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关键是什么?”很多教师把“教育观念的转变”的选项放在首位,然后依次为“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时间的增加”。
从表3可见,教师对教学评价期望很高,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理念与目标的实现信心很足,仅16%的教师认为实现“难度较大”。
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性评价、多样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熟悉程度相差不大,所占比例分别为37%、34%、28%。
社会、学生家长对评价改革的态度,是实施教学评价的非常重要的隐形条件。
关于“家长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态度”,46%的教师认为家长支持,34%的教师认为家长“对评价改革不关心”,20%的教师表示为此“担心”。
3.教学评价实践情况教师是教育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者。
教师的关注点、实践点以及理论需求等,是决定学校教学评价能否顺利开展的诸多因素之一。
(1)教师最关注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最密切,也是最感性、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希望通过评价改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问卷第23和第24题问“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评价会给学生(教师)带来什么影响”,并请教师按重要程度对选项排序。
教师一致肯定课堂教学评价的正面影响,认为它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使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效率,能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积极的实践(见表4)。
关于“评价理念在课堂中落实情况”,满意者占68%,不满意者占31%,无所谓者占1%。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对新课程所提倡的“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认同率高,表示能“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占80%,表示“暂时做不到”的占20%。
关于“学生回答错误时所用评价语言”,仅4%的教师“激励少,批评多”。
当学生提出质疑时,“耐心解释和引导”的占62%,“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的占26%,“让其他同学帮助”的占12%。
(2)对学生评价日趋人性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单一的纸笔测验,多数学校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评价,较多教师也开始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表5数据显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日趋人性化,76%的教师作出评价会考虑学生的感受。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依据,以“平时为主,参考考试”的为最高,占38%,其次是“考试为主,参考平时”,占32%。
对于期末检测目的,44%的教师目的是“激励学生”,认为目的是“为家长、教师了解孩子、学生”的合计为50%,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仅为6%。
(3)评价实践中的困难与困惑问卷第26题问及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数据显示,教师们确有困难。
他们希望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但目前最缺乏的是“指导与培训”,其次是“缺少课程资源”“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还有“学校氛围不支持、学生不适应、家长不接受”。
对今后的培训,他们希望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大部分学校开始注重对考试的研究,注重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
但在问卷中问及“期末纸笔测试所占比重”时,仍有72%的教师认为应该在“60%~100%”。
可见,“以分数高低来定英雄”还大有市场。
受中考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学评价改革在探索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理念与行为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情况。
二、问题剖析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可以看出,鹿城区教学评价改革经过6年的实践探索,在保障系统、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也出现评价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评价实践等“板”和“板”之间连接得不到位的情况,而社会评价大环境是处在最关键位置的“底板”。
1.应试教育的功利导向让教学评价“左右为难”虽然新课程教育评价理念早已被提出,但落实到教学实践还很不到位。
不乏一些学校仍然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和学生。
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砝码,教学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准,考试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尺子。
学生考试分数高,学校便稳定了生源,教师便获得了表扬,家长便畅谈教子经验;考试分数低,学校生源便减少,教师便受训,学生和家长便一起接受“辅导”……如此一来,教师在探索教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虽然内心想改革,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去了。
2.业务管理条块分割,评价与教学“貌合神离”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工作应该是一个整体,但从现实状况看,教育部门业务指导往往是按职能分工实施的,学校也设置对口联系的处室和联系负责人。
如教学业务工作,由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下达到学校教务处完成;而教学评价工作,由教科员落实到学校教科室实施。
表面上,这样的分工井然有序,但在操作中隐藏了许多机制性的弊端:一是各科室的工作思路可能会不统一或重复,如学校不加过滤地执行到教师,难免会出现教师无所适从、工作效率低的局面;二是把教学评价单独拎出来,很容易给教师造成误解,以为教学评价是教学常态之外的一件“额外事”。
3.缺少引领,评价实践活动“力不从心”教师对新课程评价改革不乏热情,但目前各校评价教师的骨干力量、领军人物数量不足,评价活动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缺少外部的横向支持和专业研究人员纵向的专业引领,缺少理论的熏陶和教育研究方法的训练,遭遇了“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尴尬,导致学校教育评价走向形式化、平庸化的可能。
如作为教师日常工作一部分的听评课,为何未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缺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技术、合作,也很少用研究的视角观察课堂、用科学的方法评价课堂。
再如,考试测验本应以诊断和改进为主要功能,分析与理解考试的导向与命题是教师研修的重要形式与内容。
但目前较多的教师用它来评价、认定学生学习情况,并且教师中被动应对考试的多,主动驾驭考试来改进教学的少。
三、应对策略从生活经验可知,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除了底板与边板配套,板和板之间的无缝连接外,还要设法加高短板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