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OSI传输层

合集下载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简称OS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

OSI模型简介
一、模型定义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定义于ISO/IEC 7498-1。

二、层次划分根据建议X.200,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
分为以下七层,标有1~7,第1层在底部。

这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2、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3、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4、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5、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6、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7、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一种通信协议结构,用于描述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过程。

它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负责特定的功能。

以下是对每个层次的简单通俗理解: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块分割成“帧”,并添加错误校验等控制信息,以确保数据以有序、可靠的方式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

类似于将字符串切割成小块并添加一些指示标记的行程。

3.网络层:网络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负责路由选择和数据包交换。

它使用逻辑地址(IP地址)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并使用路由协议来检测并选择最佳路径。

4.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它通过控制数据包的传输和错误恢复来确保可靠传输。

类似于发送方告诉接收方如何组装和验证数据。

这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协议来实现。

5.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的过程。

它提供了对通信进程之间的会话控制的抽象。

类似于在通信过程中建立和结束对话。

6.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和转换,以便在不同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换。

它负责数据格式、加密/解密以及压缩/解压缩等操作。

类似于在两个国家之间交换邮件时需要将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并在邮件中添加对应的指示标记。

7.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

它提供了哪些应用可以使用网络来通信的接口。

它包括电子邮件、Web浏览器、文件传输协议(FTP)、域名系统(DNS)等应用程序。

总体来说,OSI七层模型提供了一种将通信过程分解为几个功能层次,并确保每个层次都有明确定义的职责的方式。

每个层次都可以独立设计和实现,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通过理解每个层次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网络中的问题,以及在设计和实现网络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OSI模型七个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OSI模型七个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OSI模型七个层的作用及工作原理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论模型,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具体功能和任务,通过分层设计,可以清晰地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与功能,并且每一层都可以独立地进行修改和更新。

下面将详细介绍OSI模型的七个层及它们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它负责将原始的比特流发送到物理媒介上,管理数据的物理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电子和光学传输、输入/输出端口的连接和控制、线缆和连接器的规范等。

物理层常见的媒介有双绞线、光纤和无线电波。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负责在直接相连的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将不可靠的物理连接转化为可靠的数据传输,并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通过将数据分成帧来传输,并在每一帧中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来保证通信的可靠和准确。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位于数据链路层之上,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的路由选择和转发,在不同的网络之间选择最优路径,并通过IP地址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使用IP协议来进行数据分组和路由选择。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它通过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将应用层的数据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块,并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错误检测。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位于传输层之上,它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为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服务,包括会话的建立、终止和管理、数据传输的同步和复位操作等。

会话层通过会话协议来实现会话的管理。

OSI的名词解释

OSI的名词解释

OSI的名词解释OSI,全称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参考模型, 是ISO制定的一种标准化的网络互联模型。

OSI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定义各层之间的接口和协议,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处理。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中最底层的一层,主要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物理信号,以供在网络中传输。

该层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的编码、解码、传输速率的规定等。

例如,物理层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网线传输到下一层。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负责将物理传输的数据在节点之间进行可靠传输的层次。

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包,并为每个数据包添加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机制。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定义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顺序,并处理数据包的错误。

例如,这一层会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查,如果有错误发生,则进行重新传输。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是负责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寻址和路由的层次。

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送到目标节点,通过处理数据包的路径选择和路由选择,实现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转发。

例如,网络层会根据目标节点的地址选择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传输到目标节点。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是负责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的层次。

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从一个端点传输到另一个端点,并提供流量和拥塞控制机制。

传输层还负责确保数据包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处理数据包的丢失和重传。

例如,传输层会将数据包从网络层接收并分割成更小的数据段,然后再将这些数据段传输到目标节点。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是负责管理不同节点之间的会话的层次。

该层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维护和终止不同节点之间的会话,对会话进行同步和控制,并提供数据的传输方式的定义和管理。

例如,会话层会对不同的数据传输进行排序和管理,以确保数据在会话中的正确传输。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是负责数据格式转换和编码解码的层次。

OSI模型解析

OSI模型解析

OSI模型解析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概念,它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共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

本文将对OSI模型进行详细解析,深入探究每一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一层 -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据转换为传输所需的电信号,并通过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它关注的是数据的传输单位是比特(bit),包括传输介质、电缆规范、编码方式等。

物理层主要作用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例如通过传输介质的选择和电平控制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第二层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直连的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将原始数据分割成数据帧,并通过物理层提供的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有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LLC子层主要处理数据帧的逻辑连接控制,而MAC 子层则处理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媒介争用的问题。

第三层 -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的第三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它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通过路由器进行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通过确定最佳路径和设置优先级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此外,网络层还处理数据包的片段、拥塞控制等问题。

第四层 -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通过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并通过传输协议(如TCP和UDP)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传输层提供了数据的分段、重组、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五层 -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它通过提供会话控制机制和同步功能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会话层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建立连接,并提供同步点以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第六层 -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兼容性。

它处理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等任务。

osi七层模型 通俗讲解

osi七层模型 通俗讲解

osi七层模型通俗讲解OSI七层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框架,也被称为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发布,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领域。

本文将以通俗的方式解释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

第一层是物理层,它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

物理层的任务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线或光纤)传输。

物理层不关心数据的意义,只关注数据的传输方式和物理连接。

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它负责在直接相连的节点之间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还负责数据的访问控制,以及处理网络中的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

第三层是网络层,它负责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传输数据。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来连接不同的网络,根据网络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互联和数据包的传递。

第四层是传输层,它负责在网络的端到端传输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将数据分发给不同的应用程序,并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第五层是会话层,它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提供了会话控制机制,包括会话的建立、同步和恢复。

它还负责处理多个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管理。

第六层是表示层,它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和压缩。

表示层将应用程序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传输所需的格式,并确保接收方能正确解析和处理数据。

第七层是应用层,它是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提供了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

应用层包括各种常见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器和文件传输协议。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

OSI七层模型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各个层次和功能。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分层设计,可以实现网络通信的灵活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osi互联参考模型数据传输原理

osi互联参考模型数据传输原理

osi互联参考模型数据传输原理
OSI模型是一个参考模型,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分为7个层次,
并将每个层次的功能和任务划分清楚,以实现通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其中第4层传输层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层。

在传输层中,数据传输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

分组具有一定的长
度和结构,其中包含了源端和目标端的地址信息、数据长度和序列号
等信息。

发送端将数据进行分组后并加上序列号等信息,然后将每个
数据包发送到下一层。

在接收端,当接收到数据包时,先根据序列号
进行数据重组,然后再交给上一层进行处理。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还涉及到数据的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

流量
控制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端因为处
理速度过慢而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错误控制则是指在传输过程中,
对数据包进行校验,以及在发现错误时进行重传,以保证数据传输的
正确性。

综上所述,OSI模型中的传输层采用分组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
同时对流量和错误进行控制,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osi七层模型背诵口诀

osi七层模型背诵口诀

osi七层模型背诵口诀摘要:一、OSI 七层模型的概念1.OSI 七层模型的定义2.各层的作用和功能二、OSI 七层模型的层级结构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三、OSI 七层模型的应用场景1.网络通信的标准化2.不同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性3.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四、OSI 七层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1.优势:统一标准、易于理解、灵活性2.局限性:过于复杂、难以实现、部分层不实用正文:OSI 七层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个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框架,它将整个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

这一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使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设备能够实现互操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OSI 七层模型的各个层次。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媒介上实现比特流的传输,主要涉及硬件设备如电缆、集线器、网卡等。

它的主要功能是传输比特流,以及在通信媒介上进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基础上,通过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方法,建立数据传输的可靠连接。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比特流组合成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与纠正。

3.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处理分组、路由和逻辑地址。

它的核心协议是互联网协议(IP),负责为数据包寻址和路由。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在端到端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

传输层的主要协议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个主机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它负责保持通信的持续性,以及在通信过程中处理身份验证和授权。

osi传输原理

osi传输原理

osi传输原理OSI传输原理是指开放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中的传输层所采用的一种通信原理。

该原理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联需求而设计的。

在这个原理中,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并在目的地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OSI传输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割和重组:在传输层,数据被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这样可以方便在网络中传输。

在目的地,这些数据包会被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2. 可靠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传输层采用了一些机制。

例如,传输层会对传输的数据包进行编号,以确保数据包的顺序正确。

同时,传输层还会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 流量控制:为了避免网络拥塞,传输层会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来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这样可以保证网络中的数据流动顺畅,避免数据丢失或延迟。

4. 拥塞控制:当网络中出现拥塞时,传输层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数据的传输量,以避免进一步加剧网络拥塞。

这可以通过减少数据的发送速率或选择其他可用的路径来实现。

5. 多路复用:传输层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需求。

通过为每个应用程序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传输层可以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区分开来,并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接收和发送数据。

6. 错误检测和纠正: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传输层会使用一些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机制。

例如,传输层会对数据包进行校验和计算,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错误。

7. 端到端的可靠性:在传输层,数据的可靠性是通过端到端的机制来实现的。

这意味着传输层的可靠性机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中的传输,还包括了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传输。

OSI传输原理是为了满足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联需求而设计的。

通过分割和重组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控制流量和拥塞、实现多路复用、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机制,传输层能够有效地传输数据,并确保数据在源和目的地之间的可靠传输。

osi模型每到层的作用

osi模型每到层的作用

osi模型每到层的作用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不同的层级。

每个层级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各自负责处理特定的数据处理和传输任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通信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层级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功能。

第一层 -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它负责处理网络中的物理传输和连接。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数字数据转化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同时也负责解码接收到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

物理层还定义了电缆、连接器和物理设备的规范,以确保数据能够有效地在各设备之间传输。

第二层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原始数据帧转化为有意义的数据包。

它通过引入地址和其他控制信息来解决物理层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丢失。

数据链路层还处理流量控制,以确保不同速度的源在通信过程中实现数据同步。

此外,数据链路层还负责检测和纠正错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第三层 -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中负责处理分组交换和路径选择的层级。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编址和路由选择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网络层使用IP协议来为每个数据包分配唯一的地址,并根据网络状况和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进行传输。

网络层还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和路由器的控制。

第四层 - 传输层传输层是OSI模型的关键层级,它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连接管理。

传输层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目标。

它使用TCP协议来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或使用UDP协议来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传输层还负责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第五层 -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中的会话。

它处理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管理,包括建立连接、同步数据和恢复中断连接等任务。

会话层通过协议控制会话的开始、结束和重启,以及在会话中处理错误和故障。

网络基础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网络基础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网络基础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在OSI参考模型中,采用了分层的结构技术,并将OSI划分为7层。

同时分层模型都必须遵守的分层原则。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介绍如下。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建立在传输介质基础上,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在物理层所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该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与传输线接口硬件的电气、机械以及功能和过程的特性。

物理层定义了传输通道上的电气信号以及二进制位是如何转换成电流、光信号或者其他物理形式。

串行线路是物理层的一个实例。

在OSI参考模型中,低层直接为上层提供服务,所以当数据链路层发出请求:在两个数据链路实体间要建立物理连接时,物理层应能立即为它们建立相应的物理连接。

当物理连接不再需要时,物理层将立即拆除。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二进制数据比特流;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连接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和规程方面的特性。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完成的是网络中相邻结点之间可靠的数据通信。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发送方把用户数据封装成帧,并按顺序传送各帧。

由于物理线路的不可靠,因此发送方发出的数据帧有可能在线路上发生出错或丢失(所谓丢失实际上是数据帧的帧头或帧尾出错),从而导致接收方不能正确接收到数据帧。

为了保证能让接收方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正确性判断,发送方为每个数据块计算出CRC(循环冗余检验)并加入到帧中,这样接收方就可以通过重新计算CRC来判断数据接收的正确性。

一旦接收方发现接收到的数据有错,则发送方必须重传这一帧数据。

然而,相同帧的多次传送也可能使接收方收到重复帧。

例如,接收方给发送方的确认帧被破坏后,发送方也会重传上一帧,此时接收方就可能接收到重复帧。

数据链路层必需解决由于帧的损坏、丢失和重复所带来的问题。

osi七层模型分层原则

osi七层模型分层原则

osi七层模型分层原则OSI七层模型分层原则一、引言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保证网络通信的顺畅和安全,人们提出了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型,即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是一种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层次的模型,每个层次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以实现高效的通信。

本文将从OSI七层模型的分层原则出发,逐层介绍每个层次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物理层物理层是OSI七层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物理媒介传输。

在物理层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电压、频率、电缆等。

物理层的规范化可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三、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主要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帧,并为每个帧添加首部和尾部。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此外,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以避免网络拥塞。

四、网络层网络层是OSI七层模型的第三层,主要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网络层使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上的不同主机和路由器,并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最佳路径。

网络层还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包,以便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五、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

传输层使用TCP协议和UDP协议来实现可靠传输和无连接传输。

传输层还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段和重组,并为每个数据段添加首部和尾部。

六、会话层会话层是OSI七层模型的第五层,主要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

会话层为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通道,并确保数据的顺序传输。

会话层还负责管理会话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防止数据的泄露和篡改。

七、表示层表示层位于会话层之上,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转换。

表示层将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转换为网络可以识别的格式,并在接收端将数据转换为应用程序可以理解的格式。

表示层还负责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osi层模型各层传输单位

osi层模型各层传输单位

osi层模型各层传输单位OSI层模型是一种标准的网络体系结构,用于规范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它由七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负责特定的任务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OSI模型的各个层次及其传输单位。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负责处理网络中的物理连接。

其主要任务是传输比特流,将比特流转化为电压、频率等物理信号。

物理层的传输单位是比特。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它还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通过路由选择来确定传输路径。

它使用IP协议来定义主机的逻辑寻址和路由选择。

网络层的传输单位是数据包。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和错误控制。

它使用TCP和UDP协议来实现数据传输。

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是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它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以确保应用程序之间的有效通信。

会话层的传输单位是会话数据。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处理应用程序数据的格式和编码方式。

它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格式,并提供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功能。

表示层的传输单位是表示数据。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协议。

它包括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的传输单位是报文。

总结起来,OSI层模型的各层次传输单位分别是:物理层传输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帧、网络层传输数据包、传输层传输段或用户数据报、会话层传输会话数据、表示层传输表示数据,以及应用层传输报文。

通过OSI层模型,网络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这种模型的标准化有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使网络通信更加可靠和高效。

osi参考模型两部分

osi参考模型两部分

osi参考模型两部分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本文将分成两部分,分别介绍OSI参考模型的前四层和后三层。

第一部分:OSI参考模型的前四层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它主要负责将数字数据转化为比特流,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该层定义了电压、电流、频率等物理参数,以及接口和插座的规格等内容。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比特数据能够正确、可靠地在网络中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负责将比特流划分成数据帧,并为数据帧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还负责实现介质访问控制(MAC)机制,即根据一定的规则协调多个设备同时访问共享介质。

数据链路层通常使用以太网协议来进行数据传输。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的第三层,它主要负责将数据报文分组进行传输,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实现数据包在不同网络中的传递。

该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网络互联与数据路由,常用的协议有IP(Internet Protocol)和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等。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它通过端口号将数据分发给不同的应用程序。

该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分段、错误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在传输层常用的协议。

第二部分:OSI参考模型的后三层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它提供了进程之间的通信机制。

该层的功能包括建立连接、同步数据传输和恢复会话等。

会话层的实现通常依赖于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主要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操作,以确保数据能够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解释。

该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统一的数据表示和格式,以及数据的语义解释。

osi体系结构各层之间的作用

osi体系结构各层之间的作用

OSI体系结构各层之间的作用一、介绍在计算机网络中,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描述不同层次的网络协议之间的交互和通信。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OSI体系结构各层之间的作用。

二、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负责将原始的比特流转化为可以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信号。

物理层主要涉及硬件,例如网卡、电缆和集线器。

物理层的作用如下:1.数据传输:物理层负责将比特流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2.建立和维护物理连接:物理层负责建立和维护物理连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3.数据编码:物理层将原始数据编码为包含比特的信号,以便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三、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提供可靠的点到点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主要涉及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帧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如下:1.帧同步:数据链路层负责将原始的比特流划分为帧,并在帧之间建立同步。

2.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链路层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等技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3.MAC地址的寻址与帧的传输:数据链路层使用MAC地址来确定数据传输的接收方,并通过帧的传输在网络中传递数据。

4.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来管理数据的传输速率,以确保接收方能够处理数据。

四、网络层网络层位于数据链路层之上,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主要涉及IP(互联网协议)地址和路由器。

网络层的作用如下:1.IP地址的寻址:网络层使用IP地址来确定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并将数据从源地址路由到目的地址。

2.路由选择:网络层根据一定的路由选择算法,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3.分组传输:网络层将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包(分组),并在网络中逐个传输。

4.提供网络互联:网络层通过路由器将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

五、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负责实现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

OSI网络结构的七层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是198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模型。

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它是不同制造商的设备和应用软件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标准。

现在此模型已成为计算机间和网络间进行通信的主要结构模型。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的结构都是基于 OSI 模型的。

OSI 将通信过程定义为七层,即将连网计算机间传输信息的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更易于处理的任务组。

每一个任务或任务组则被分配到各个 OSI 层。

每一层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地执行。

这样使得变更其中某层提供的方案时不影响其他层。

OSI 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具有清晰的特征。

基本来说,第七至第四层处理数据源和数据目的地之间的端到端通信,而第三至第一层处理网络设备间的通信。

另外, OSI 模型的七层也可以划分为两组:上层(层 7 、层 6 和层 5 )和下层(层 4 、层 3 、层 2 和层 1 )。

OSI 模型的上层处理应用程序问题,并且通常只应用在软件上。

最高层,即应用层是与终端用户最接近的。

OSI 模型的下层是处理数据传输的。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应用在硬件和软件上。

最底层,即物理层是与物理网络媒介(比如说,电线)最接近的,并且负责在媒介上发送数据。

各层的具体描述如下:第七层:应用层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接口 - 用户程式;提供标准服务,比如虚拟终端、文件以及任务的传输和处理;第六层:表示层掩盖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的不同性;指定独立结构的数据传输格式;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第五层:会话层管理用户会话和对话;控制用户间逻辑连接的建立和挂断;报告上一层发生的错误第四层:传输层管理网络中端到端的信息传送;通过错误纠正和流控制机制提供可靠且有序的数据包传送;提供面向无连接的数据包的传送;第三层:网络层定义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根据唯一的网络设备地址路由数据包;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防止网络资源的损耗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定义操作通信连接的程序;封装数据包为数据帧;监测和纠正数据包传输错误第一层:物理层定义通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物理方式;作为网络媒介和设备间的接口;定义光学、电气以及机械特性。

osi参考模型的上四层分别是

osi参考模型的上四层分别是

osi参考模型的上四层分别是osi参考模型的上四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和传输层。

这四层在OSI参考模型中被视为网络通信的高级层次,负责处理各种高级协议和应用程序的通信需求。

应用层是OSI模型中最高的一层,提供了用户与网络通信的接口。

它负责处理网络中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

应用层协议的例子包括HTTP、SMTP和FTP。

表示层负责处理数据的表示方式,确保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通信时数据能够正确解释。

它负责数据的压缩、加密和解密,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

常见的表示层协议包括JPEG、GIF和ASCII。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两个通信系统之间的会话。

它负责处理会话的建立和终止过程,并提供会话控制功能。

会话层协议的例子包括RPC和SQL。

传输层是OSI模型中的最后一层,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主要处理数据的分段、重传和流量控制。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上述四层都是在OSI参考模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一层都承担着特定的任务和功能。

通过每一层的协同工作,数据在网络中被正确地传输和解释。

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这些层次的划分和功能被广泛采用,成为了理解和设计网络协议的重要基石。

需要注意的是,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理论上的模型,并不是实际运用中常用的模型。

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常用的是TCP/IP协议栈,它将七层的OSI模型简化为四层,即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尽管如此,对OSI参考模型的了解仍然对深入理解网络通信非常有帮助。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型。

OSI体系结构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从而使得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模块化和可扩展。

本文将介绍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及其各层次的功能。

OSI体系结构的基本模型由七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下面将对每个层次的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体系结构中最底层的层次,它负责定义传输数据所需的物理介质和传输方式,包括电压、电流、物理接口等。

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涉及信号传输、数据编码和时钟同步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负责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介质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差错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3.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体系结构中的第三层,它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网络层主要实现数据包的分组和转发,并通过路由算法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4. 传输层: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它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数据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与纠正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等。

5. 会话层:会话层是在传输层和表示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通信会话。

会话层的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终止,以及数据的分割和重组等。

6. 表示层:表示层位于会话层和应用层之间,它负责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和转换,以便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和交换数据。

表示层的功能包括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以及数据的编码与解码等。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体系结构中最高层的层次,它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服务和接口。

应用层的功能包括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

OSI七层模型的学习——网络层和传输层

OSI七层模型的学习——网络层和传输层

OSI七层模型的学习——网络层和传输层先回顾一下OSI七层模型示意图: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OSI七层模型示意图Ⅲ.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也叫IP层,是处理网络位置标记的地方,也是处理PDU(协议数据单元,或者也可以叫作数据包)从发送方发往接收方所蕴含的复杂性的地方。

网络层处理网络上与每个机器相关的逻辑寻址问题,逻辑寻址允许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将分配给机器的、人们可阅读的名称与唯一的、机器可阅读的数字地址关联起来,也就是IP地址。

当数据流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不在网络上的同一个物理段时,网络层也使用寻址信息来确定如何把PDU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即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路由器所具备的路由功能。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对Internet上的每一台主机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并提供主机之间的通信路径。

网络层能够识别一个网络连接属于计算机上的哪一个进程或应用程序,并且不仅可以把数据流从发送方正确的传递到接收方,而且也能够把入站数据传递给接收方计算机上的特定进程或应用程序。

网络层具体化了不同IP地址之间多个并发连接的表示方法,意味着多个应用程序能够同时保持网络连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在头条上浏览文章。

网络层是非常灵活的,可以识别和使用位于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多个路由,同时保持正在进行中的通信不中断。

Windows系统命令行-IPV4路由表示例使用一个或多个路由,把单个PDU从发送方转发或中继给接收方的技术称为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网络层是以每个PDU为基础进行转发和中继的。

因此,网络层对于与路由相关的延迟非常敏感。

在网络层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阻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在网络层上,从发送方往接收方转发数据的同时,能够管理通过这些路由的数据流,这个过程就是阻塞控制,当网络发生大量活动时可以避免过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OSI传输层
4.1传输层的作用
4.1.1传输层的用途
1、传输层的用途:
1)跟踪各个会话;
2)数据分段(Segment);
3)重组数据段;
4)标识应用程序;
4.1.2控制会话
1、分段和重组
2、会话多路复用—网络中的每台主机上,都可能运行着多个应用程序或服务。

每个应用程序或者服务都分配有一个称为端口的地址。

通过此地址,传输层可以确定将数据发送到哪一个应用程序或者服务上
3、其他功能:
1)面向连接的会话
2)可靠传输
3)有序的数据重构
4)流量控制
4.1.3 支持可靠的通信
1、在传输层中,有三项基本的可靠性操作:
●跟踪已发送的数据
●确认已接收的数据
●重新传输未确认的数据
4.1.4 TCP和UDP
1、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1)根据RFC 768,UDP 是一种简单的无连接,不可靠协议。

该协议的优点在于提供低开销数据传输。

UDP 中的通信数据段称为数据报。

通过此协议,数据报在传输层采用尽力而为(Best Effort)方式传送。

2)使用UDP 协议的应用包括:
●域名系统(DNS)
●视频流
●IP 语音(V oIP)
2、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1、根据RFC 793,TCP 是一种面向连接、可靠的协议。

为实现额外的功能,TCP 协议会
产生额外的开销。

TCP 协议描述的其它功能包括原序处理、可靠传输以及流量控制。

每个TCP数据段在封装应用层数据的报头中都有20 字节的开销,而每个UDP 数据段只需要8 字节的开销。

2、使用TCP协议的应用程序包括:
●Web 浏览器
●电子邮件
●文件传输程序
4.1.5端口寻址
1、识别会话
1)为了区分每个应用程序的数据段和数据报,TCP 和UDP 协议中都有标识应用程序的唯一报头字段,这些唯一标识符就是端口号。

2)当客户端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应用程序发送请求时,包含在报头中的目的端口号即为分配给远程主机上运行的服务守护程序的端口号。

3)客户端请求信息时,数据段或数据报的报头包含随机生成的源端口号。

2、互联网编号指派机构(IANA) 负责分配端口号。

端口号有如下不同类型:
1)公认端口(Well-know Ports):0-1023;
公认TCP端口:
FTP:20、21;
Telnet:23
SSH:22
SMTP:25
POP3:110
HTTP:80
HTTPS:443
IRC(Internet中继聊天协议):194
公认UDP端口:
TFTP:69
RIP:520
TCP/UDP通用端口:
DNS:53
SNMP:161
2)已注册端口(Registered Port):1024-49151
3)动态或私有端口(Dynamic or Private Port):49152-65535
3、查看Windows主机上已建立活动连接
C:\netstat –an
4.1.6分段和重组
1、如果将应用程序数据分割成若干段(Segmentation),既可以保证所传输数据的大小符合传输介质的限制要求,也可以确保不同应用程序发出的数据能在介质中多路传输。

TCP 和UDP 处理数据段的方式不同。

4.2TCP协议——可靠通信
1、分段和重组;
2、通过三次握手建立面向连接的会话;
3、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来确保可靠性;
4、通过窗口(Window)机制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4.2.1TCP——创建可靠的会话
1、TCP数据段报头字段
4.2.2TCP服务器进程
在同一传输层服务中,服务器不能同时存在具有相同端口号的两个不同服务。

4.2.3TCP的连接和终止
1、若要建立连接,主机应执行三次握手(Three Handshake)。

2、终止连接:互送FIN和ACK。

4.2.4TCP的三次握手
第一握手:TCP 客户端发送带同步序列号(SYN) 控制标志设置的数据段,指示包含在报头中的序列号字段的初始值,用以开启三次握手。

序列号的初始值称为初始序列号(ISN),由系统随机选取,并用于跟踪会话过程中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数据流。

在会话过程中,每从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数据段报头中包含的ISN 值就要加1。

第二次握手:TCP 服务器需要确认从客户端处收到SYN 数据段,从而建立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会话。

为了达到此目的,服务器应向客户端发送带ACK 标志设置的数据段,表明确认编号有效。

客户端将这种带确认标志设置的数据段理解为确认信息,即服务器已收到从TCP 客户端发出的SYN 信息。

确认编号字段的值等于客户端初始序列号加1。

第三次握手:TCP 客户端发送包含ACK 信息的数据段,以示对服务器发送的TCP SYN 信息的响应。

在该数据段中,不包括用户数据。

确认号字段的值比从服务器接收的初始序列号值大1。

一旦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了双向会话,该通信过程中交换的所有数据段都将包含ACK 标志设置。

4.2.5TCP会话的终止
1. 当客户端的数据流中没有其它要发送的数据时,它将发送带FIN 标志设置的数据段;
2. 服务器发送ACK 信息,确认收到从客户端发出的请求终止会话的FIN 信息;
3. 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FIN 信息,终止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会话;
4. 客户端发送ACK 响应信息,确认收到从服务器发出的FIN 信息。

4.3 管理TCP会话
4.3.1 TCP数据段的重组
1、按传输时的顺序重新排列数据段
在会话建立过程中,将设置初始序列号(ISN)。

初始序列号表示会话过程中要传输到目的应用程序的字节的起始值。

在会话过程中,每传送一定字节的数据,序列号就随之增加。

通过这样的数据字节跟踪,可以唯一标识并确认每个数据段,还可以标识丢失的数据段。

4.3.2 TCP窗口确认
1、确认收到数据段:TCP 在发回源设备的数据段中使用确认号,指示接收设备期待接收的下一字节。

该过程称为期待确认.
4.3.3 TCP重新传输
1、TCP确认和重传机制
主机传输数据段,并将数据段的副本列入重新发送队列,然后启动计时器。

当接收到数据确认信息时,主机将从队列中删除对应数据段;如果到计时器超时还没有收到确认信息,将重新传输数据段。

4.3.4TCP拥塞控制
1、TCP拥塞控制机制——实现流量控制
我们也可以通过动态窗口大小来控制数据流量。

当网络资源受到限制时,TCP 可以减小窗口的大小,这样,目的主机就需要更加频繁地确认所接收的数据段。

由于源主机需要更加频繁地等待数据确认,这便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的速率。

4.4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4.4.1UDP——低开销与可靠对比
1、UDP是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协议;无拥塞避免机制进行流量控制。

4.4.2UDP数据报的重组
1、UDP不跟踪序列号,UDP 不会对数据报重组。

4.4.3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
1、基于UDP 的服务器应用程序也被分配了公认端口或已注册的端口。

4.4.4UDP客户端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