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考黄金)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实用类文本阅读--如何解答探究试题(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实用类文本阅读--如何解答探究试题(完美整理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如何解答探究试题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0211 1519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实用类文本探究题的解读方法学习重点:培养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的能力。

[考点分析]: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考试大纲》有如下表述: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2.鉴赏评价D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探究一方面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的写作动机进行,另一方面要对文本的具体要素(包括内容要素和形式特点)深入分析。

这样,就形成了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

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意蕴作出判断,并提出问题。

然后选择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逐一发掘,分析论证。

分析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时代与社会背景、的写作动机、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文本的对比材料和互现材料、文本主旨的隐含意义,等等。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人生价值是指人基于一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所持的判断,集中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方面。

时代精神指特定时代的人们呈现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

文本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

特别是新闻、通讯、人物访谈、人物传记,无不集中展示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显示特定人群的价值追求。

阅读这些文本,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word完整版)2017高考全国卷2语文

(word完整版)2017高考全国卷2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实用类文本阅读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考向1 新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了“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表述,这一明显调整,在理论上增加了2017年高考考查“新闻”的可能性,在实践上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三套试卷都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闻类文本除了非连续性文本,还有人物访谈、报告文学、人物通讯等.从题型上来看,主要是一道单选题+一道双选题+一道主观题.从考查内容上来看,除了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个性化解读外,还要关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类题目.预计2018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新闻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其中非连续性文本和新闻访谈是重点考查对象;考查内容上除了传统的筛选整合信息类试题、个性化解读类试题,还要注重对“理解”这一能力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姓名大数据报告《2016大数据“看”中国父母最爱给宝宝起什么名》出炉.该报告由国内唯一以大数据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姓名研究和起名服务的专业机构“起名通”耗时3个月完成,抽取整理了平台2015年540万新生儿姓名数据、2010后2000万姓名数据,并综合覆盖了11亿人口的历史数据,是我国关于名字的全景式报告。

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

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第三部分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第三部分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梳理考点
一、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谓“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之外,还包括文本中能够满足某个“专题”的特定内容。这些信 息都掺杂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中,需要迅速地删汰无效信息, 准确地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这就是“筛选”。筛选出来的信 息往往是零乱的,甚至是零碎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 工处理,使之完整化、条理化,这就是整合。筛选整合信息时, 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个人 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 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尊 重文本,是筛选整合信息时必须信守的原则。“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是深入阅读的基础,不管是欣赏还是探究,都必须以这一 点为前提。
比的特征。
2.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
调查报告作为一种新闻文体,真实性是它的生命。它主要靠事 实说话、用事实讲道理,而且摆事实重于讲道理,因为只要把事实 讲清楚,读者自己往往便能从中得出恰当的结论。分析把握调查报 告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分析调查报告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考证分 析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 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 分析科普文体特征,把握科普文章不同于其他科学论文的区别, 理解科普文章的概念和重要句子,信息筛选或要点归纳,文意概括 或篇旨点睛,进行信息推断或价值联想。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技巧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技巧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鉴赏评价技巧作者:刘超衡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3年第02期一、考点解读实用类文本之鉴赏评价部分主要考查三个内容:(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本文主要探讨“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两个方面的答题技巧。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实用类文本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能反映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关注实用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评价时首先要关注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观,并以此为标准,确立自己评价的观点和依据;同时还要从文本出发,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关材料作自己观点的论据,进而展开精要的论述;还可联系现实作适度的分析,以使自己的论证更为有力。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包括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既可以对文本所表达的主题做深入探讨,也可以就文本的表达特色做深入研究。

“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或怎么样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答题时要注意,探讨的角度要“小”,挖掘内涵要“深”,这样才能很好地落实考点中的“深度”这一要求。

二、高考预测由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为绝大部分考生所选,因此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制,会成为近几年高考研究的热点。

为了体现选做题的考查意义,必将在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的难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我从实用类文本的特点、《考试大纲》的说明并结合广东近五年的试题,针对以上两个考点,对2013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趋势进行分析。

近五年来,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这个考点还没有进行过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个考点只在2008年广东高考卷第20题中考查过一次,是不是这两个考点不重要呢,显然不是,是由于文本本身决定的,如果遇到比较合适出题的文本,自然会对这两个考点进行命题考查,所以在2013年高考备考时不能忽视这两个考点,虽然高考很少涉及,但在各地的模拟题中却多有涉及,值得重视。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含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含解析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含解析传记类A卷全国卷一、(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臵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附标准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附标准答案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语文

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语文

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语文近日,教育部中心发布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除英语外有8个科目的考试内容进行调整。

“大纲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到数万考生的切身发展。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年级组长叶修刚表示,考试大纲是高考考试命题和高校选拔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涉及考核目标、知识范围和考试形式等,是复习备考和评价的依据,非常之重要。

在如此的高考改革政策下,数学、语文等科目变化巨大,尤其语文的改革让人看不懂!大家都是一团雾水!不要着急,教育君为大家解读2017高考语文改革。

语文修订内容●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考纲解读: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备考解读与策略:例如针对托物言志诗,其鉴赏要领有:(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与品格。

(2)联系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体会作者所托之情,所咏之志。

(3)分析咏物诗词的写作技巧。

2.适当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备考解读与策略: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考生在2017年高考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3.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备考解读与策略:如何去备考?比如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以下几点:(1)分析人物形象,能知人论世,关注人物的背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Word版(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新的高考备考季来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不仅出现在《终结者》之类的科幻电影之中,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比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

就连人类引以为傲的文艺创作,也开始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战。

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CSLT)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著名科学家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

),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

面临人工智能,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机器人“薇薇”开启数据库诗歌写作模式。

有的诗一看就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比如这一首《落花》: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

要想甄别就需要推敲,但只要认真思考,“细雨濛”之类别扭的用法还是可以被识别出的。

那么文学创作上,人工智能在模仿什么?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

2015-2017年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15-2017年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材料二: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用模式是分不开的。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5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张再生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

按照测算,卫星将于2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

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

2分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

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天外来客”。

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

其父束日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

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

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

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

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1929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

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

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

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

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

他们通宵达旦畅谈,大师赞誉了束星北的两篇论文。

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

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929年10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

1930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开始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他毅然辞聘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

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

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

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寻求其中规律,这是十分有趣的。

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

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言。

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就是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

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

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

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

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

他夜以继日,勤奋科研。

1952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曾在《中国气象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

1980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

直到他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海洋内波研究”。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载史册。

诚如其学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满天下……这篇传记中,束北星先后以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与爱因斯坦和李政道有过深厚的师生情谊。

你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理由:①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爱因斯坦与束星北的师生合作,使束星北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因此得到多方面发展;②应营造师生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教学中不以自我为权威,尊重学生的创建,虚心对待学生指谬,为中国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桃李满天下;③教师应鼓励、关心、提携学生,学生也应对老师怀有感恩之心。

爱因斯坦为束星北争取研究经费,并安排他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进行研究;束星北对李政道十分器重,鼓励他走求学之路,在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李政道对老师的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因纯粹而传奇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在夜色中嬉戏。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

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孔雀,步入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

舞者杨丽萍,已年逾五旬。

高成明是杨丽萍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

他说:“大部分艺术作品是命题作文,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

”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她很早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的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白族人。

文革时,她看到学生居然打老师,并且以敢打老师为荣。

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一点”。

1971年,杨丽萍13岁。

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命运。

除了春晚的几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

这个舞蹈现已成了云南的名片。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15个月。

但《云南映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1年,这个策划不仅舞蹈界不接受,也没有投资者接受。

合作者本想让杨丽萍编一台“土风舞”。

可是,杨丽萍的舞蹈把他们吓住了,充满了性意味的烟盒舞,打歌,还有女人被扔进火里祭神。

双方谈不到一起,没有了投资,于是杨丽萍决定:自己养活所有演员。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

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

”高成明说。

但杨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观众虽然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欣赏更好的东西。

“这是她最大的不同,”从开始准备到上演,这两年多,大概是杨丽萍一生最艰苦的日子,全团的经费,都靠她四处拍广告、走穴来筹集。

2003年3月8日,正是“非典”时期。

就在《云南映象》首演后第二天,剧团突然接到通知,只能演一场。

消息传出,若干老板冲进剧院,围着杨丽萍大叫:“骗子,还钱来!”“狗屁艺术家!”杨丽萍被若干人包围着,依然镇定自若地指挥台上调试灯光。

就演了一次,台下只有1名观众,之后放假几个月,可能就此别离了。

很多演员选择了回山里。

杨丽萍当众哭了。

现在回想起来,她说,“跳舞很难成名,如果你把跳舞当成功利性的东西,只会很失落。

”改变发生在《云南映象》参加当年“荷花杯”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后。

整个团队开始被文化界认同,杨丽萍也不再是一个个体舞者,他们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

杨丽萍非常清楚,若想有条孔雀裙,必须先挣到买孔雀裙的钱。

“既要能赚到钱,买到孔雀裙;也要让那条孔雀裙充满灵性,没有任何铜臭味,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商业行为不会影响到艺术吗?她反问:你有那么脆弱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迷失自己的艺术方向。

”这个热爱自然、特立独行的骄傲舞者终于证明,自己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因发自心底的坚持,以及对美的追求。

或许,正是纯粹的个性成就了她。

云南政协改选时,领导来找她,希望她能去参加,她迟到了好久,到了就问:这个职位要开会吧?开会我可不能干。

领导当场就变了脸色。

她的纯粹,还表现在她的“符号”上——几十年来,她爱孔雀,跳孔雀,久而久之,眉眼间也现出孔雀的神气。

但这只孔雀生活的环境已然变化。

她去云南的山寨采风,发现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

“最早的唱歌跳舞跟生命、跟生活有关,如果农村生活都变成城市生活,他们哪来兴趣再传承这种东西?”她为此忧虑。

但她坚持认为,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

因此,2012年春晚,她选择跳现代舞的王迪来当自己的搭档。

《雀之恋》是展现中国民族艺术魅力的,两只孔雀精美的造型、精巧的动作、精致的情感、精湛的演绎,震撼了观众。

“光传承还不行,还得创作适合现代东方的艺术。

”杨丽萍认为,如果中国舞蹈发展需要一个方向的话,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但这种创作,需要人能够沉静下来,需要平实的、非功利的社会氛围和舞蹈环境,需要有一个真正有利于艺术创造的文化体制。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民族艺术要想获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要有热爱民族艺术、困境中不懈坚持的艺术工作者。

正是因为杨丽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顽强坚守,才使富有云南特色的民族舞蹈走进大众视野,赢得广泛赞誉;②要有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杨丽萍的创作灵感源于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因艺术地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③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当今观众的欣赏需求。

2012年春晚,杨丽萍特意选择跳现代舞的王迪来当自己的搭档,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了她的“新东方美学”的追求;④要有一个有利于艺术创造艺术发展的文化体制。

不再让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成活而自寻门路,或者半途而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