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更重精准灵活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货币政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演变。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很多成功,并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所以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重点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标准的影响。
在1978年,中国签署了IMF协议,并参与到全球货币政策的制定中。
在这个时代,货币政策更多地聚焦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地跟随全球市场的变化。
中国经济逐渐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货币政策也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准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对货币政策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的银行业也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际市场越来越敏感。
这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变革,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资源分配和市场规律的遵循。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市场化启动期在市场化启动期,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初期。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稳定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
为此,中国采取了差别化利率的政策,同时还大量引进外资,推进国际化发展。
(二)金融市场化时期在1986年,中国银行业出现了第一所股份制银行,国内金融市场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货币政策的基础任务是稳定市场,并实现金融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中国还采用了隔夜保证金的做法,来遏制激进投资的炒作现象。
(三)改革开放后的基准利率百度网首页新闻h2016年10月24日火车头新闻-北京关键词: 政府,基准利率,货币政策10月24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宣布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全面下调25个基点。
浅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协调实践及相互作用和影响
浅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协调实践及相互作用和影响作者:段宏来源:《科学与财富》2021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八大做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转变为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經济创新增长、促进经济升级转型,并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为宏观经济调节的两大基本手段,更需要适应新常态、协调发展。
本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浅析,并从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协调统一 ;经济发展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在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大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统一协调,是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共同性和统一性,二者之间都是需求管理政策,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一方变化都会引起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系性统一性。
从联系看它们的操作对象都是巨额的货币资金,能够通过各自的操作机制影响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动,调节货币资金市场环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性。
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政策工具和调节范围不同,财政政策调节范围包括经济领域与风经济领域,而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基本在于经济领域,同时在国民收入与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二是两者时滞性不同。
相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实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而货币政策更加灵活,有精准导向来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化增长。
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长,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要比货币政策短。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18•【分类】问答正文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18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女士。
下面,先请刘国强先生作情况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
我先做一个开场白,向大家报告一下前一阶段金融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金融委统筹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助力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尤其是近几年来,货币政策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基于我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形势变化,强化跨周期调节。
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较多,人民银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再贷款和两项直达工具,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在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到常态的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人民银行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2024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试卷及答案(一)
2024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效。
A、灵活B、灵活适度C、灵活开放D、适度开放正确答案:B、灵活适度2、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A、稳预期B、稳增长C、稳就业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以上都对3、“先立后破”要统筹兼顾()。
A、稳和进B、大和小C、短期和长远D、整体和局部正确答案: A、稳和进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A、发展B、高质量C、高质量发展D、安全正确答案:C、高质量发展5、“先立后破”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A、“效”B、“质”C、“量”D、“财”正确答案: A、“效”6、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B、中国式现代化C、社会主义强国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中国式现代化7、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A、绿色发展B、人工智能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科技创新正确答案:D、科技创新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个统筹”,其针对的经济发展目标包括()。
A、切实增强经济活力B、防范化解风险C、改善社会预期D、扩大就业E、加强科技创新正确答案:A、切实增强经济活力B、防范化解风险C、改善社会预期2、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主要是指()。
A、全面调整期B、局部调整期C、风险释放期D、风险抵御期E、突破期正确答案: A、全面调整期C、风险释放期E、突破期3、在32个主要工业产品中,未达到峰值的有()。
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分析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经济挑战和实现经济稳定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创新与改革对于适应新常态、引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和需求、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实践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货币政策工具在新常态下的应对策略和发展趋势。
一、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需求。
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受阻,传统的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不再适用,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等需求日益凸显,而传统货币政策对于这种发展方式的支持不足。
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资产价格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等问题也使得货币政策工具在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
对于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和需求,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灵活、精准、协调,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这就需要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和调整,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需求。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实践1. 定向降准政策以往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整体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影响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
而在新常态下,针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需求,我国开始实施了定向降准政策。
即通过向特定领域、行业或企业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资金流向特定颹领域,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 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放开利率管制、完善利率调控体系,实现了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
这使得货币政策可以更加精准地影响资金的流向,优化资源配置,刺激金融机构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
为了解决传统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支持不足的问题,我国实施了定向信贷政策,即通过向特定领域、行业或企业提供定向性的信贷支持,以帮助实体经济发展。
这种政策可以更加精准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金融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金
融体系的重要手段。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体现在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上。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金融市场的各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使得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增加,也增加了货币市场
上的流动性。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金融创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避
免因金融创新带来的额外货币供应而导致通货膨胀或者货币紧缩。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体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
金融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和
新渠道会改变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和传导速度。
互联网金融的
兴起使得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更加直接。
所以,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
和有效。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
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出现了
一系列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等。
这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更加
灵活地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控,使货币政策的目标更加精准和有效。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解读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解读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涵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主要包括政府收支预算、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措施。
而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2.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计划,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以促进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
我国也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主导。
在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的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通过适当调整利率、定向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平衡流动性和控制通货膨胀。
4. 对当前政策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地拉动需求、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则可以保持通货膨胀在合理水平内。
这两种政策相互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总结与回顾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以稳定经济、保持金融稳定为目标。
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而中央银行则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来保持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在合理水平内。
这两种政策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您对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希望本文的解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压力。
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都可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政策,有效化解各种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在财政政策方面,除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外,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益和结构性调整。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稳定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其主要目标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就业。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中性,实施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货币政策调整和优化是必要的,应更加灵活应对不确定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需得到重视,建议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强化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货币政策,重要性,主要目标,工具种类,作用,取向,实施效果,经济发展,影响,调整,优化,稳健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和手段,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向高效领域集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长期繁荣。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金融市场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维护货币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旨在稳定物价水平,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半年经济工作将继续释放前进动力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
封面┃FENGMIAN下半年经济工作将继续释放前进动力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许亚岚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在加速恢复过程中的确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国内潜力巨大、产业链完备的优势明显,有条件在上半年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入“下半场”,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开始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复苏态势?对此,《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
《经济》: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一系列重磅信号,再一次强调了稳增长的重要性,提出宏观政策将做好“跨周期调节”,对于此次提出的“跨周期调节”您是如何理解的?郭丽岩: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受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基数不断升高等基数效应的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或将呈现逐季回落走势。
今年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明年稳增长压力或将有所增大,需要激发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内生动能予以支撑,促进总需求跨周期平衡,熨平短期经济波动。
按照会议精神和工作布置,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主动发力,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尤其是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既是适应当前严峻复杂外部环境的现实要求,也是为国内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精准纾困的迫切需求,更是破除经济循环堵点和卡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有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有可能出现下滑,经济稳增长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您认为,影响我国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因素有哪些?郭丽岩:今年上半年,积极应对并有效化解郭丽岩59封面┃FENGMIAN外部环境重大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干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金融摩擦、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与信贷资源的产业间错配
金融摩擦、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与信贷资源的产业间错配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的运作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
特别是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银行信贷渠道的作用不可忽视。
金融摩擦的存在使得信贷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并非总是有效,往往会出现信贷资源的产业间错配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还可能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了金融摩擦、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与信贷资源的产业间错配之间的关系。
我们分析了金融摩擦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导致信贷资源的产业间错配。
接着,我们利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对这种关系进行了验证,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分析金融摩擦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机理,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导致信贷资源的产业间错配二是利用差异中的差异交叉项模型对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银行信贷渠道的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性错配效应以及紧缩性货币政策对这种效应的影响三是考虑企业国有属性的条件下,分析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信贷资源错配效应的影响四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金融摩擦、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与信贷资源的产业间错配之间的关系,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金融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等,从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金融摩擦的定义与重要性金融摩擦是指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不完全的情况。
这些摩擦不仅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也直接关系到资产价格的形成,从而对整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金融摩擦的存在使得市场参与者在交易金融资产时面临额外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来自于信息不对称,例如,投资者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其所投资资产的真实价值或潜在风险。
市场不完全也可能导致交易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对手方,或者交易条件并不总是理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视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五大趋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视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五大趋势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肯定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要求 2023 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会议在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不动摇”、吸引利用外资、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五大方面做出了政策部署,并回应社会关切。
本次会议中,经济形势定调、宏观政策、扩大内需、产业发展、房地产等5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政策显效等多因素支撑, 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本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延续 2021 年的判断,认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
但同时指出, 2023 年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具有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优势,会议明确 2023 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释放了较为强烈的积极信号。
第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是2023年经济回升的重要基础。
本次会议提出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以2022 年 11 月的“二十条”为起点,中央和各地方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尤其是“新十条” 落地,北上广等多地响应调整,跨区域流动人员不再查验健康码与核酸阴性证明。
2023 年,在流行期平稳渡过后要素流动和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有望大力缓解,经济活动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第二,稳增长政策保持较大力度,存量叠加增量政策同向发力。
本次会议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提出 2023 年要突出做好“三稳”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会议同时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
货币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货币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当前世界经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战场。
然而,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一、货币政策的新思路1. 价值导向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以物价稳定为出发点。
然而,物价稳定不能代表经济的全部。
更重要的是,物价稳定也无法满足现代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因此,有人提出了价值导向货币政策的思路,即把人民对于生活的追求作为货币政策的出发点。
这样,货币政策就可以更好地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防范性政策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治理通货膨胀为目标。
然而,通货膨胀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唯一来源。
因此,有人提出了防范性货币政策的思路,即不仅要防范通货膨胀,还要防范其他经济危机的发生。
这样,货币政策就可以更好地体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3. 创新性政策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核心。
然而,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
因此,有人提出了创新性货币政策的思路,即通过创新货币政策框架,引进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创新型政策,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灵活和有效。
二、货币政策的新举措1. 货币组合调节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然而,这些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货币组合调节。
货币组合调节是指通过同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工具,来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
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更精准地调节经济,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
2. 负利率政策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经济。
然而,在低通胀和低利率的环境下,调节利率可能会失去效果。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负利率政策。
负利率政策是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使得银行在存款利率为负时仍然愿意存款。
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更好地刺激经济,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概述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可行性近年来受到质疑。
自1996年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以来,其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的表现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实践中,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鲜有实现,引发了学术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争议。
新金融环境下的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影响了其与物价、就业增长等宏观目标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需要进行认真审视。
1. 简述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
在那个时候,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可以有效影响实体经济活动,如投资、消费和就业等。
在此背景下,货币供应量成为了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各国央行纷纷将其设定为主要的中介目标。
在理论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合理性主要基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会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相对易于量化和监测,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了便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适用性逐渐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我国,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供应量已不宜再作为唯一的中介目标,而应与其他金融指标相结合,共同构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体系。
2. 提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以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
国内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更为困难。
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到不同经济部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发达经济体经济稳定的经验及借鉴
发达经济体经济稳定的经验及借鉴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稳定表现备受关注。
这些经济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达经济体经济稳定的关键经验1、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发达经济体通常拥有一套成熟且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他们注重收支平衡,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同时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能够根据经济数据和预期,精准调控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指标,保持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2、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发达经济体高度重视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活动。
他们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3、完善的市场机制发达经济体的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竞争充分,资源配置效率高。
他们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同时,高效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促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
此外,发达经济体还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了市场的信心和活力。
4、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达经济体普遍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们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同时,通过完善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5、稳健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发达经济体建立了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扩散。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全解读
中央经济会议全解读1、中央: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重点摘选】: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翻译】:比较优势很明显是敲打“弱城”,专精专项。
是指,A城可以造车,也能旅游;B城可以旅游,也能开发农业,但是B旅游更强。
那发挥比较优势,意思是,B专门推行旅游业,农业就别瞎忙活了。
A就专门造车,旅游适当做做就行了。
由于太官话了,看不出太多。
目测,中央试图让发展各地优势,打造特色城市了。
2、中央: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重点摘选】: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翻译】:其实很难,你一直在说不利因素,也没说有利因素是什么。
不明白怎么就推导出“有利强于不利”这结论的。
3、中央:明年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
【重点摘选】:明年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翻译】:大的经济恢复,还是很难,我们第一要务要先保住老百姓饭碗。
4、中央: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重点摘选】: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翻译】:加强……舆论引导?5、中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重点摘选】: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翻译】:新能源,继续添柴加火!林业,改革!推动环保,使资源内循环不被外资掣肘。
6、中央: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重点摘选】: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货币政策工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受到了更多关注。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加剧、风险隐患增多等新情况和挑战。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新常态下可能无法完全胜任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和调整。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需求,研究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和特点,探讨传统工具在新常态下的不足之处,寻找针对新常态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方向,评估实施效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具有显著的意义。
对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路径,分析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在新形势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分析,可以为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经验借鉴,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货币政策一直是经济政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优化变得尤为迫切。
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不仅仅关乎经济增长和稳定,更关系到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整体的经济繁荣。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对于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可以通过优化现有的工具或者引入新的工具,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实现货币政策的精准、灵活和有效。
这将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和操作性,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的变化和风险。
研究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总结和评估各种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可以为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推动货币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政策意义
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政策意义一、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概述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凯恩斯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的外生货币供应论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外生货币供应论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而不受国民经济总量和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稳定。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当是中央银行的职责,同时也需要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凯恶的外生货币供应论对政策的启示1. 宏观政策的协调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指出了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需要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保持协调。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失衡会导致经济运行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实际政策制定中,需要重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避免因为政策失衡而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2. 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考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提醒我们,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不断评估经济状况和趋势,及时调整货币供应量,以实现通货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
对于中央银行和政府部门来说,需要关注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 对风险防范的重视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对风险防范提出了重要启示。
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严密监控各种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资产泡沫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防范。
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关注国际环境的变化和风险,根据国际货币供应的情况来制定适当的政策,以防范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三、结语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通货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
时政小报内容2021简单
时政小报内容2021简单
第15届G20领导人峰会将于2021年11月21日至22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这是G20峰会首次在阿拉伯国家举办。
峰会议程将涉及金融、经济和社会问题,尤其重视制定有效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和平衡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1990年11月26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上交所30年的快速成长,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回顾30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
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新增16.81万亿元的水平。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
1.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日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已有近70万名儿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2.法国总统宣布,将从17日起在大巴黎地区等地实施宵禁,以遏制新冠疫情。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表示,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巩固经济复苏势头,建设更具韧性的经济。
4.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决定辞职。
5.泰国政府宣布加强曼谷地区戒严,以控制自14日开始的反政府街头示威活动。
中国货币政策响应及时有力货币市场短期利率走升
中国货币政策响应及时有力货币市场短期利率走升在2022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
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带来严重冲击,各国积极应对,及时推出了有力的宏观对冲措施。
就我国货币政策,易纲谈了两点看法,一是,中国货币政策响应及时有力,总量合理适度,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货币政策方面,2022年以来,人民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出台了规模可观的宏观对冲措施。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3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降准释放流动性1、75万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扎实做好支持精准脱贫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截至6月末,全国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近7500亿元,惠及人数超过2000万。
总的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稳步恢复。
中国金融体系保持了稳健运行。
股票市场波动幅度较小。
前9个月发行42万亿元,同比增长25%。
外汇市场运行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升值。
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帮助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步入三季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具体来看,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累计净投放资金3723亿元,货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价格方面,中期借贷便利(MLF)、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逆回购利率与上季度相比均无变动,7天逆回购利率保持在2、2%。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未来前景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未来前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正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未来,CBDC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在多个方面对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CBDC能够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传统的纸币支付环节繁琐,需要中间银行的参与,费用较高且耗时,给日常经济活动带来一定阻碍。
而CBDC作为数字形态的货币,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系统实现即时到账、无需中介的转账功能。
这将极大地提高支付的便捷性,为商业活动提供更快捷、高效的金融支持。
其次,CBDC能够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传统的货币政策实施主要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但效果常常具有时滞性。
而通过CBDC,中央银行可以直接管理和监控货币流通,实时掌握经济状况,灵活地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这将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助于应对经济中的波动和风险。
此外,CBDC还有助于减少资金洗钱和金融诈骗等非法活动。
由于CBDC的交易记录可追溯且不可篡改,中央银行可以更好地监控资金流向,减少与非法活动的关联。
同时,CBDC采用的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系统也可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减少金融诈骗和盗窃的发生。
另外,CBDC还有潜力成为国际支付的标准货币。
当前,国际支付多以美元为主导,这使得美国能够通过控制美元的流动性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而CBDC的发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选择,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促进国际支付体系的多元化和稳定化。
然而,CBDC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是技术难题。
实施CBDC需要建立复杂的支付系统和区块链技术,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隐私和数据安全。
CBDC的实施将涉及大量的个人交易数据,如何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成为重要问题。
此外,全面推行CBDC可能受到社会接受度和法律法规的限制。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未来前景广阔。
它有望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减少非法活动,成为国际支付的标准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更重精准灵活
导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货币政策需要站在更加开放的全球格局来进行考虑,政策制定需要有国际视野。
以下是由橙子J.L 为您整理推荐的货币政策更重精准灵活,欢迎参考阅读。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稳增长?一提到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降息降准。
出乎意料的是,2019年农历新年前,降准并未如市场预期而至,央行释放跨年流动性的是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一系列工具。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调控的思路转变?
结合近期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来看,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正逐步完善,调控思路也在发生转变。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方面,财政政策应该是主战场,因为财政政策是天然的结构性政策;而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如果过度宽松,会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和人民币的贬值。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货币政策需要站在更加开放的全球格局来进行考虑,政策制定需要有国际视野:一方面需要考虑汇率因素,降准等总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
体现在汇率上,会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引发资本外流和外汇储备下降。
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结合SLF、MLF、PSL等工具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实现稳定货币流动性的目标。
日期,央行宣布公开市场操作由每周二、四两次改为每日均可开展。
“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不但有利于抚平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对于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促进利率走廊的培育和建设,进而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同时面临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的形势下做出的政策转型,是更加倾向于使用多元化、结构化、灵活性强的工具进行精准操作的体现。
今年1月,公开市场上实现净投放1.07万亿元,同时搭配使用SLF、MLF和PSL,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几乎等同于一次降准,既应对了即期的流动性风险,又舒缓中期的流动性压力。
在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也需要解决,这需要突破传统货币政策的范畴,把总量调控与定向调控结合起来,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近日,央行公布了对2019年度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情况的考核结果:绝大多数银行信贷支农支小情况良好,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可以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一些此前未享受定向降准的银行通过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达到了定向降准标准,可以在新年度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实施定向降准并进行考核,有利于将金融活水引导至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这是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重要举措。
正如《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指出的,货
币政策应保持中性适度,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同时又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的有效出清,要综合运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那么,降准降息是否还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内呢?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央行使用降准、降息等传统工具的可能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SLO、SLF、MLF以及再贷款等更为精准、更具针对性、更能引导市场利率的各类公开市场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降准降息等工具就不再使用。
连平认为,需要通过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的综合运用,更有效、更精准、更直接地实现政策目标,并达到价格型和数量型调控工具的优势互补,推动融资成本降低和金融效率提升。
拓展阅读:把好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一系列重磅政策密集出台,坚定了行业、企业迎战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也让今年工业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成果值得期待。
能否把一系列好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连日来,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密集出台,给工业经济带来多重利好。
资本市场也作出积极反应,煤炭、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纺织等板块在A股市场轮番启动,表现抢眼,涨幅居前。
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影响的集中体现期,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工业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表现为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尤其是钢铁、煤炭、水泥、
建材等行业,产能已达峰值,价格疲软,再加上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部分行业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
为解决工业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着重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新年开局,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成为政策调整的切入口。
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从货币信贷政策、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创新等6方面加大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支持力度。
可以说,这些政策鼓舞并坚定了行业、企业迎战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也让今年工业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成果值得期待。
但也要看到,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退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
能否把一系列好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给行业和企业带来实打实的支持与帮助,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由此,参与决策的相关部门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统筹兼顾、加强协调。
在实际操作中,切忌政出多门、责任不清、步调不一及互相推诿、互相扯皮,不能让好政策空有架势而无实效。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难点和痛点,针对化解难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早预判,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和安排。
比如,去产能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是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
产能过剩严重的钢铁、煤炭等行业都曾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职工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复杂,如果把握不好、准备不足、处置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下一步工作也就难以推进。
文章仅作为参考使用,请依据实情需要另行修改编辑(2020年2月22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