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 讲究“读”法

合集下载

“授之以渔”——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

“授之以渔”——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

“授之以渔”——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作者:姚日荣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4年第3期姚日荣(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广东化州525100)【摘要】学习文言文是学习古代文学,了解古代社会,传承古代文明的前提。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老师只有把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规律、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迁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87-02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文言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把握规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真真正正有“阅读显浅的文言文的能力”。

为此,笔者谈谈自己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上的一些尝试。

一、重视诵读的指导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感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应从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三个方面入手。

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朗读的停顿应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把握,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例如,句首语气词和“发语词”后应稍作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两个单音词之间稍作停顿,如“今/齐地/方/千里”。

律诗、绝句和词曲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根据句式和句末标点符号读出语气。

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有指名诵读(或教师范读)、集体诵读、自由育读等,通过反复诵读落实读音与停顿,感知文章大意。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指导方法

⼩学语⽂⼆年级阅读指导⽅法 ⼩学⽣的阅读是⼩学阶段的⼀个重点,也是他们与作品的⼀个共鸣,下⾯⼩编为⼤家带来了⼩学语⽂⼆年级阅读指导⽅法,供⼤家参考。

1⼩学语⽂⼆年级阅读指导⽅法 ⼀、阅读⽅法 1、三读法 ⑴浏览性的泛读。

对⼤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录、内容提要、前⾔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探求性的速读。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的知识等,这就要求“⼀⽬⼗⾏”。

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脑跑在眼球前⾯,掌握快速阅读的孩⼦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九⼗字。

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质兼美的出⾊作品,需要静⼼细读,体会⽴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的知识营养。

有的好⽂章要反复地读⼏遍,甚⾄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法 ⑴圈点勾画。

即⽤相关的符号在书或⽂章上记录下⾃⼰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

”、“?”、“┄┄”符号分别标⽰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⑵作批注。

即在⽂章旁边写出⾃⼰的见解和感受。

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的纰漏等。

⑶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作卡⽚。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励学⽣把名⾔警句、精彩⽚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上,以随⾝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⑸进⾏再创作。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改写⼜包括改⼈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法,要根据学⽣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

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者:薛庆法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5期摘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兴趣方法习惯本领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1]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跳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随着教師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初中语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法

初中语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法

初中语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法作者:周帝泽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3期【摘要】我们教育学生,千教万教,教学生做真人,千学万学,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要能到达这个境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初中语文教学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授之以鱼”;教育学生;教学法【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71-01执教初中语文多年,教学感言难以数计,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法的探讨颇多,必定天天与学生打交道,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总结他们中优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摸索到了学习规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既轻松,又学有所成。

家长高兴,老师满意,同学羡慕,皆大欢喜,学无捷径,学有良法,我较为留意,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累之教学法,在此与同行共勉,作为教育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教学生学习方法上,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初中语文教学法在此揭开面纱,下面就本人的观点作肤浅的解析。

一、规范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具体体现在:(一)守时。

在家每天的作息表应张贴在写字台前。

什么时候起床、洗漱、上学、放学、吃午饭、午休、再上学、放学、自习、吃晚饭、小憩、自习、睡前反思。

让孩子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孩子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好读。

让孩子从小爱上书籍,与书交朋友。

从讲故事开始,给孩子购买或租借带图片、拼音的儿童神话故事、儿歌、童话,以培养孩子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从而自觉自愿自发地去阅读大量的作品,对好词好句见多了,积累就可观了。

(三)认真。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世上最怕的是“认真”二字。

上语文课时,孩子能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个体体验,对文本主题的感受,对作者情感的领悟,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授之以渔,为阅读教学插上翅膀

授之以渔,为阅读教学插上翅膀

授之以渔,为阅读教学插上翅膀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要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观察、想象;学会积累、思考;学会使用、创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习就会变成自觉的需要,我们的语文“授之以渔”落到实处。

1、教会方法,让课堂“鱼渔兼得”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

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2、培养习惯,让课堂“细水长流”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

“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

教《桥》一文时,突出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做批注。

年迈的老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呢?如:(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面临危机时,老汉的神情是怎样的?(沉着镇静)(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做笔注: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你从这些动词看出老汉当时的心情怎样?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通过课堂交流,老汉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论当下教育的“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论当下教育的“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才智/126论当下教育的“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朱恩芳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要: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老子提出并应用于教育领域,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思考探索。

在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被赋予不同的面纱。

面对日益增长的素质文化需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考究“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蕴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对其教育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授之以鱼;授之以渔;鱼渔同授;鱼渔同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必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思想在当前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也已有很长时间。

面对“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在不同的学者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当今教育状况之下,究竟该对“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做出怎么的评判,教育教学实践又该如何回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之思的教育蕴意“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出自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之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根据字面意解,我们不难知道,老子是在告诉我们:给予一个人鱼,不如教授给这个人捕鱼的方法,给人鱼只能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享用一时,但是教授人捕鱼的方法却是可以解决长期生活只需求、受用终生。

老子的这个思想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并为众多教师与研究学者所熟知。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把老子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种隐喻: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显然,在这里,“鱼”一般指知识,“渔”一般指学习的方法。

二、“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之思的教育回应老子提出“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同时,作了暂时性与长期性之考虑,从可持续的长远发展综合看待“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利弊取舍,可谓智者之思。

在当下,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结合中国实际教育现状,也是作出了对“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教育回应。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摘要:教育除了“传道、解惑”之外,还要给学生授之“渔”,教学中,采用“小老师”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阐明观点,讲解、板演,让我们教给学生学法,授学生以“渔”,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

教育除了“传道、解惑”之外,还要给学生授之“渔”。

教师是教学的客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学习惯,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我在这里谈谈自己以下看法和做法,愿与各位同行商榷:一.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

授课前,必须给孩子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查阅相关资料,认真阅读课本,详看例题,争取自己解。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记预习笔记,让课堂听讲做到有的放矢。

在语文课的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字词,把自读中所知所惑写下来。

把疑难记下来,在课堂上,或问老师,或与同学们研究解决。

在数学课的预习中,让学生先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然后自学课程。

记下难点和不懂的问题。

做到课前预习,使教师的教育更具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课堂上教师做好指导,让学生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教学中“教”是过程和途径,“学”是目的。

“教”是为“学”服务。

教师是教学的向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摆正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会倾听,采用对话研讨式教学模式教学中,让学生提出疑问,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先听听学生的见解和意见,然后再讲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接着再让学生比较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授之以渔,培养高效阅读者—————“有目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浅析

授之以渔,培养高效阅读者—————“有目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浅析

授之以渔,培养高效阅读者—————“有目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浅析统编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大创新,阅读策略是指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双减政策下,教会学生阅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是“有目的地阅读”。

“有目的阅读”就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的材料,是大量阅读的重要策略。

这是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围绕这一语文要素和阅读策略,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一篇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来让学生掌握有目的地阅读。

1.聚焦课题下的导读——教《竹节人》这个单元教材编排与其它单元的区别是每篇课文的课题下都有一段关于本课阅读任务的导读,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先了解阅读的任务,再根据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竹节人》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充满童趣。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时先出示导语中的三个阅读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我让学生浏览全文,筛选并锁定内容3---9自然段,引导学生采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圈画重点词句,然后用填表的方式写制作指南,内容包括:准备的材料﹑制作过程﹑注意事项。

孩子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了表格,明确了竹节人的做法。

有个孩子还非常细心,在注意事项中哪些地方要打结都提到了,让人惊喜。

第一个任务中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就要引导孩子们找出哪些自然段写竹节人的玩法的?我就让孩子们再次按这个目的寻找阅读材料,细读后会找到第8 和9自然段写了玩法。

既然阅读的目的是向别人介绍,那就要引导孩子们抓住一些动词体会,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我还布置孩子们用塑料吸管或者卡纸自制竹节人,给竹节人起个名字,玩竹节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书育人要讲究方法

教书育人要讲究方法

教书育人要讲究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桥和船解决不了,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古往今来,在教书育人方面,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手段,可资我们学习借鉴。

“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1],然后是结合实际的创造性运用。

笔者回顾总结从教十余年的心得体会,认为在教书育人方面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晓之以理”法常言道:读书明理。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伦理。

宋代李靓《广潜论》中,有这样的说法:“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如何使学生“明理”,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

教师应当自觉地把“明理”的工作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育德”与“育智”的有机结合。

各门课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挖掘、整理,形成系统的教案,巧妙、自然地穿插在教学中。

通过科学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联系教材中能源、资源、材料、环境方面的内容,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学生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数学、物理、计算机、网络等学科的广泛适应性教育,使学生树立学好这些学科的坚定信念;针对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难度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进而增强学习成才的信心;始终不懈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焕发“知专业、爱专业、钻专业、精专业”的热情。

“育德”与“育智”能否结合好、出成效,关键是要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好。

要注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设定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吸引学生,避免枯燥乏味;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动静兼备,防止呆板生硬。

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上,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把“教知识”与“教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育人的工作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使育人的内容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授之以渔的意思

授之以渔的意思

授之以渔的意思1. 授之以渔啊,不就是教会别人怎么打鱼嘛!就像教小朋友骑自行车,不是直接给他们一辆车就完事儿了,而是要一步一步教他们怎么保持平衡、怎么踩踏板,这才叫授之以渔呀!例子:你直接给贫困地区的人一堆物资,那只是暂时的帮助,可要是教他们怎么种植、怎么养殖,那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呢。

2. 授之以渔不就是让人学会自己找食吃嘛!就好像给小鸟儿教会怎么觅食,而不是一直靠人喂呀!例子:给孩子钱花不如教孩子怎么理财,这才是授之以渔,能让他们受益终身啊,难道不是吗?3. 哎呀,授之以渔的意思就是给人鱼竿让他去钓鱼啊!这多简单呀,就像老师教我们知识和方法,而不是直接给答案,这就是授之以渔的真谛呀!例子:教别人做手工,不是帮他做完,而是教他技巧,让他自己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作品,这就是授之以渔呀!4. 授之以渔,说白了就是让人有自己获取的能力呀!好比教一个人怎么生火,而不是每次都帮他点火。

例子:在工作中教同事新技能,而不是帮他完成任务,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对大家都好呀!5. 授之以渔啊,就是让人学会自己打渔的本事嘛!就像教徒弟武功,不是光演示几遍,而是要让他真正掌握呀!例子:带新人不能光让他看,得让他实际操作,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授之以渔呢,多重要啊!6. 授之以渔,不就是让别人能自己捞好处嘛!就像给人指一条通往宝藏的路,而不是直接把宝藏给他。

例子:教别人怎么创业,而不是给他钱,这才是授之以渔,能让他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呀!7. 嘿,授之以渔就是让人学会自己找鱼呀!就跟教小狗怎么找骨头一样,得让它自己会呀!例子:帮助别人提升能力,而不是帮他做事,这才是授之以渔,不然他永远也长不大呀!8. 授之以渔呀,就是让人拥有自己捕鱼的技能呀!就像给人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进他脑袋。

例子: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能自主学习,这才是授之以渔,多关键啊!9. 授之以渔,不就是让别人学会自己搞到想要的嘛!就像教别人怎么搭积木,而不是帮他搭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摘要】学习无捷径可走,但有规律方法可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知识,倒不如教给学生学习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因为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就能到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关键词】阅读规律方法能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能力至关重要,有了极强的能力,就能进行学习、工作,进而不断地创造奇迹。

学习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快速地进入佳境,深入文本,把握主要内容,感悟情感,以精确地回答相关问题,不断增长新见识。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感觉到有不少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显得那么薄弱。

不是抓不住主要内容,就是情感把握的不好;不是字词理解的不准,就是拓展不开,以至于回答问题不够精准。

后来,我经过细心的观察研究、探索总结,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创制情境,培育阅读素养阅读必须要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情境,在美好的情境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地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之中。

如果气氛不融洽,学生受到外界刺激,易引起心理、思维的波动以中断思路,且能产生烦躁的情绪,给阅读造成极大的障碍。

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练习册每课后面都有一篇发展练习的阅读文章。

那些文章文质精美,内容精彩,喻意深远,且内容拓展的覆盖面相当广泛,是培养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身心修养的好材料。

但是,笔者体验到,阅读能力真正达到高水准的为数不多,大部分只处在中上水平。

为了高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的高深素养,笔者创制了如下阅读情境: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要求学生阅读时心神合一、不旁顾,要专注认真仔细,要有饱满的激情阅读,要有极大的兴趣投入,边读边思索,遇到难点应深入探索。

2.讲究阅读方法。

阅读时要求学生先初读一遍,再细读一遍,再快速阅读一遍,做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之以渔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之以渔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之以渔“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都是古语,意思大致相同,但是用法却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这两个词语都是教育的重要概念。

但是,“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授之以鱼,是指直接给予他人想要的东西,比如金钱、物资、食物等,以达到满足其需求的目的。

这种做法可以看作是短期的解决方案,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对方的需求,但是不能带来持久的效果,因为对方并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暂时得到了满足。

因此,授之以鱼属于一种应急的举措,可以缓解当前的危机,但是未来却可能会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

授之以渔,是指教人如何自己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种做法相比授之以鱼更具长远性,因为它教导了对方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使其可以自己获得经济和社会资源。

授之以渔不仅带来了短期和长期的效益,也使他人有自立的能力和自信心,能够熟练地应对各种不利情况和挑战。

因为授之以渔能够教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长期的价值和持续的效益。

然而,过度使用授之以渔,可能会使别人陷入困境,进而无法得到渔具的帮助,所以在特定情况下,应该综合考虑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利弊。

对于那些具有一些临时性质的事件,授之以鱼的方式则是合适的。

例如,遭遇紧急事件或灾难,捐赠金钱、药物等等。

然而,对于长期问题,如教育、务农等,应选择授之以渔;鼓励他人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经过培训和教育投资,从而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成利益。

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更好地适应和改变现实环境以使生活更好。

两种方式都能帮助他人,选择哪种方式与如何进行,因具体情况而异。

人生路途漫长,我们需要做的是寻找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阅读方法的重要性阅读方法的重要性一、重视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补充,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犹如人的两条腿,只重课内不重课外的结果,是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这样不仅走不快,而且会有后顾之忧。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课孤立起来,只在阅读课上下功夫,课内外阅读不结合,读写分离,甚至根本没有课外阅读,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要得到提高,仅凭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把阅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注意创设情境,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更好地掌握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

这样抓住教材的内部联系进行系统学习实践,既提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没有规矩,无法画出准确的方和圆。

同样,决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也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甚至无法把书读好。

读书是学习并获得间接知识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是把别人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因此,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

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其他学者专家在读书时,都是很讲究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的。

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还就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写下了许多很有益的*。

事实证明,凡是读书有成效的人,都很重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有些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

有些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了。

有些人提倡“开卷有益”,认为什么书都可以看。

其实,开卷有益必须以正确的读书方法为前提。

只有讲究科学的读书方法,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现在的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指导学生读书要有有现实性和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

授之以“渔”的识字法

授之以“渔”的识字法
“ 间” 。 “ 肩膀” 的“ 肩” 读音一样 ; 有的说 “ 尖” 是 上面小 , 下 面大 ; 有 的说 , 我 言 表 达 的 能 力 。 看到很多尖的东西 , 铅 笔头是尖的 , 缝 衣服的针是尖 的 , 竹 笋 也 是 尖 的 。 两
3 . 对难记的字形 。 启发 学生拆 字 , 编 儿歌、 谜语 来记忆 , 让学 生 自己创
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点?用什 么方 法区分呢?教师讲解 形近 到了东西 , 儿童不能立刻理解 它, 只有理 解 了东西 , 才能更深 刻地 感觉 它。 启发学生讨论 : 基于这种认识规律 。 教 师在讲 授生字前 给儿童 增加感 知新 知的机会 , 把自 字 的识字特点 。 根据这种练 习, 学生 的语言 、 思 维得到 训练 , 同时也逐 渐 了 学纳入正常 的学 习轨道 , 让学生在课 内进行 , 作 为新授 的前 奏, 以抚平接收 解了归类识字 的特点 , 懂得并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新知 的坡度 。我从一年级下学 期开始 , 给学 生 自学提 出了一定 的要求 : 一 2 . 启发学生把所学到 的生字 、 词语运用到日常 口语 中去。如学 习“ 爱” 读( 读准字音 ) , 二记 ( 想办 法记住字 形 ) , 三用 ( 组 词、 说句子 ) 。这样 的自 字 。 可以让学生用爱字说话 , 学生便说 “ 我 爱爸 爸妈妈… 我爱 自己的祖 国” 我们 要爱护 小动物 ” “ 我要做一个爱憎分 明的人”, 等等。这样 , 学生不但 学有一定 的规律可循 。 学生学 习生字 更为积极 、 主 动。如教 学“ 尖” 这个 字 “ 而且把字用到了特殊 的语 言环 境中 , 即理解 了字 义, 又锻炼 了语 时, 我让 学生按 上述要 求自学 。 学 生 自学后 交流 , 有的说 “ 尖” 与“ 房 间” 的 认识了字 .

授之以渔的拼音教学

授之以渔的拼音教学

授之以渔的拼音教学拼音教学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也是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所以学好拼音非常重要。

但是孩子们刚入学,也正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好的时候,所以老师要花较多的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内容较多,有4个单元的拼音,6个单元的课文。

真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呢?我想教给孩子们一些自学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

一、看一看一年级的课本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都是图文并茂的,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拼音部分更是如些,每个拼音旁边都配有与这个拼音读音或形状相似的事物。

如学习声母j时,旁边就有一幅母鸡的图,孩子们就能很快地从“鸡”这个音中学会发声母j。

而且j的形状也鸡很相似,一点可以看当是鸡头,下面的竖弯可以看成鸡的身体和尾巴。

所以在学习拼音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旁边的图片,并且能准确地认出图片上的事物,这样就能很轻松地掌握这个拼音了。

二、读一读孩子们如果能准确地认出图片上的事物,那么就可以充公地利用图片中事物的一个音来学习这个拼音。

如孩子可以通过“母鸡”的“鸡”来发j的音,通过“乌鸦”的“乌”来发“u”的音,通过气球的“气”变为第一声来发“q”的音,通过天安门的“安”来发”an”的音,通过蚊子的“蚊”来发“un”的音等等。

当然这必须得益于孩子们学前大量的生活积累。

如果学生不认识画面上的事物或者不能准确地说出画面上的事物,可能学起来就会较为困难。

三、想一想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发这个音或者也有这个音呢,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这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已有的认识。

如学生会发“j”了,为了让学生牢记这个读音,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有这个音,可以通过这个音的四声调来巩固发音,如学习“j”学生除了知道母鸡的“鸡”(jī)之外,还可以从孩子们平玩的“积木”学习第二声“jí”,从“挤车”的“挤”或从自己的“己”学习第三声“ìǐ”,从“寄信“的”寄系鞋带的“系“学习第四声“jì”。

授之以“渔”,教之以“法”-最新年精选文档

授之以“渔”,教之以“法”-最新年精选文档

授之以“渔”,教之以“法”中学课本里收录的文言文,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

阅读这样的作品,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

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文言文翻译,它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训练,它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教学生翻译文言文呢?我一直坚信一种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要求、原则和方法步骤。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中,必须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从句顺”的原则。

“字字落实”即在具体翻译时,对句中的实词及有实义的虚词,都必须字字翻译不能遗漏。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要求译文与原文字词对号,字字有着落,句句有对应,而且译文要直达原文之意。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文从句顺”是指在保证译文能够体现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译文能够句意通达,不出现语病。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有留、补、删、换、调、选、译。

1. 留。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帝号、朝代名、官职名等予以保留,不翻译。

2. 补。

文言文在一定条件下常省略一些成分,如主、谓、宾等成分及介词、代词等,翻译时要补上。

例如“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 的意思,翻译时前面应补上省略的谓语动词“感到”或者“觉得”。

3. 删。

句子中有的文言虚词只起一些辅助作用,如表示宾语前置或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字,起舒缓语气作用的助词“也”,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其”,表发表议论的助词“嗟夫”,偏义复词中只起陪衬作用的语素等,都无法翻译而必须略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略去。

4. 换。

翻译时应把用法消失的古代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之以“渔”讲究“读”法
淄博市周村区王村中学靳佩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的时间教会学生能读会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上,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找准阅读的突破口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阅读的突破口,就是撬动语文教学这个“地球”的支点,若能找到它,语文课堂这一“地球”将会被你随心所欲“撬动”。

(一)从文眼突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有心的作者也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开启一扇窗户,以透出一丝明快的光线,从而映出文章的灵学生魂。

学生若能抓住这一线光,就能像孙悟空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一样触及文章的中心。

如《驿路梨花》一课,文中引的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可谓是“文眼”,学习这一课,若能从诗句切入,引导学生理解“梨花”的双重含义,那么所有知识都将尽收眼底。

(二)在精彩处突破。

一篇文章的精彩处,或是感情发展变化最迅疾处,或是文章意旨最凸现处。

作者之所以精心描绘,就是因为它才是文章的“明月”,其他材料都是捧月的“众星”。

教学时若从此切入,必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教材的“开阔地带”。

如学习冯骥才的《珍珠鸟》,可问:“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生答:“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样,学生就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领会文章的主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和方法
精读和略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

我教给学生:精读就是逐字逐句研读,要求掌握文章的要点和精华,理解文章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文章的风采;略读则只要求了解文章大意。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法。

朗读是出声的阅读,要求:把文字还原成声音的形象,表现出文章的感情来。

默读是用眼睛来读书,在“沉默”中用心体会文章的思想。

这样,学生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方式和方法,并能够在阅读中学会恰当地选择,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鲁彦的《听潮》,“用文字塑造了声音的形象”,我们就必须依照文章的描写,采取恰当的朗读,把文字“还原成”声音的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汉语是“有声语言”的特点,使其可听、可感。

三、指导学生运用、掌握恰当的阅读技巧
恰当的阅读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涵,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一)正确使用工具书。

阅读中要求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不能望文生义,凭空臆想,也不能依赖别人。

甚至根据实际情况,还须向学生介绍一些其它工具书,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多功能汉语词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方法。

这样,学生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

(二)学会圈点批注。

我们常说“好脑瓜不如烂笔头”。

“圈点批注”既可以加深阅读印象,还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圈点”就是在阅读中做一些符号标记。

具体如何去用,要根据所读的内容和目的而定。

找说明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到后可以用“注明何种说明方法”的方式批注。

一些文章中生字难词多,动词运用复杂,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就可以采用恰当的圈点批注方法:如用“-”标出生字词,用“0”圈出多音多义词,用“﹏”画出
精彩动词,用批注的形式注明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其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脑、口、心、手,提高了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学会做摘录。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精辟之处,就应当摘录下来。

可以各弄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也可以用卡片的形式。

这样就能系统地积累材料。

(四)养成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阅读时常常会对作品的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要把这些所感所想及时地落实为文字,记录下来。

这样既对阅读的内容加深了理解,深化了阅读的效果,又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创造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课本只是一个凭借,凭借它历练学生阅读的本领,“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它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广阔的,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定能在这线天地中闯出一道更美更亮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