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共68页

合集下载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读后感2009年12月06日星期日17:04看完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英国的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系根据该书英文版的2000年第3版翻译来的。

21世纪的考古学发展很快的,此书的中译本已经是晚了四年了,我现在才看更是落后于时代了,嗯,这是我去年在人艺对面儿的"考古书店"里买的书,如果我再不看的话--说不定我现在已经是了--那看此书的过程本身就成了考古了。

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书厚、图多、字儿小,而且没有废话,但也不是干巴巴的教科书或者数据表,嗯,这本书里并没有罗列很多那种详细可触的考古学第一手资料,大多是研究成果。

和我们从"印第安纳·琼斯"或者"古墓丽影"看到的考古不一样--他们那个不算是考古,顶多算是和"鬼吹灯""盗墓笔记"一样的无知的古迹破坏者,或许他们的知识确实很丰富,但与详细周到的且系统的考古学来比起来,那确实是无知的--这本书里的考古学家们更多的是在做一些一般观众看来很无聊的事情,比如说挖掘一立方米的土,然后仔细筛选,从里面挑出上百万的骨骼残渣、贝壳、粪便遗存,然后不厌其烦的对这一百多万件垃圾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者其他先进的设备对这些渣滓一一观察、测量、记录,不过他们通过这些举动最终得到的结果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比如说某遗迹的断代、功能、人口、社会组织状态、人类的食谱、手工业发展状况、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对外贸易状况、对环境的利用、男女分工、宗教信仰,以及该遗址的起因经过结果,嗯,很伟大,简直像魔术一样,但又不像现代魔术那么色情淫荡。

弄得我在看此书的过程中都想自己去试试看,这本书里说到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都很真实且可行,如果我有闲工夫,也很想加入某个考古研究组织里去亲手练练,哪怕就是帮他们筛沙子呢,都会觉得自己的境界比以前会高出那么一厘米。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笔记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笔记

考古学文化;
一:殷文化
二:仰韶文化
三:龙山文化
(1)豫西龙山时期遗存:(可称之为:“三里桥二期文化”)除分布豫西外;还分布于汾河下游、洓水河流域以及关中东部。

这个文化以灰陶为主,只有少量的红陶及黑陶。

纹饰方面:绳纹陶占半数以上,篮纹及素面各占五分之一,方格纹、附加堆纹、镂孔及刻划纹极少,轮制技术不甚发达,轮制陶约占五分之一,器形特点是鬲多斝少,缺鼎及甗,且器盖极不发达,同时还有一部分双耳器。

三里桥二期文化,可能是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为基础,与其东西地区文化交流的情况下而形成起来的。

(2)分布于伊洛——郑州龙山时期的遗存,当时称为王湾三期文化,其陶器亦以灰陶为主,但黑陶数量较三里桥二期文化多,同时还有一部分蛋壳陶。

纹饰以方格纹、篮纹及素面磨光为主,绳纹数量较多。

轮制技术发达,有些遗址出土的轮制陶竟占半数之多,其器形特点是斝、鼎多,有少量的甗,而且鬲不是这个文化的典型或基本器物,所以只在少数靠近豫西地区的遗址中才有发现。

王湾三期文化当是从王湾二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属夏人的原始文化。

(3)
四:齐家文化
五:马厂文化
六:寺洼文化
七:辛店文化
八:沙井文化。

考古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考古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4译自:Adams,W.Y.Archaeological classification:theory
versus
practice.Antiquity.1988.61:40—56.
・39・
万方数据
当时对分类提出的问题是,它们是否符合科学标 准?就这些兴趣而言,它们与实用无关,“类型学大 辩论”从实践者手里传到了理论家的手里,大体就 如今天所见。接下来我们见到的是许多纲领性陈 述,它们几乎无法转化为田野实践。 理论革命起步不久,就被电脑技术的方法论革 命所超越。这很快使考古学分类变得时髦起来,并 延续至今。暂不考虑特定目的或特定问题,考古学 家不加选择地从自然科学如数字分类学和因子分 析中借鉴和应用演算方法,经历了十年令人沮丧 且毫无回报的实验之后,许多人坦承,用管道工那 里借来的工具做木匠活并不理想。然而,考古学家 一直缓慢地构建适于他们自己目的的演算方法。 甚至今天,有些人仍对“自动分类”的乌托邦念头执
辩论”。
大约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种意识,即分 类并不能回答考古学的所有问题。但是,这并没有 令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学家 放弃他们的分类,而是寻找新的和更加完善的方法 来表明继续使用分类的正当性。这正是功能主义和 结构主义的全盛期,当时美国的人类学家开始转向 研究土著文化功能或主位emic或译本体,从古人 的角度——译著)理解。跟随当时的潮流,考古学家 开始声称,器物分类应该有助于他们透视器物工匠 的想法,而考古学文化应当与该群体自己认同的社 会或族群单位相符。 20世纪60年代前有关分类的大部分论文都 是由繁忙的田野工作者撰写的,他们在13常基础上 创造和使用分类法。但是,20世纪60年代“新考古 学”革命将一批新理论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们相 对来说对考古学理论问题要比实践问题更感兴趣。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考古地层学(层位学)
1、考古地层学的研究对象: 考古地层学又称地层学、层位学,是以地层堆积和遗迹 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是科学地收集实物资料的 基本方法论。
.
2、文化层: 地层学研究的是文化层 ,而不是其它的地层。
(1)文化层的定义: 所谓文化层,是指包含有人类活动遗存的堆积 层。 (2)文化层的特征: “熟土”,其中往往包含有古代器物、建筑遗存、 生活垃圾等,土色呈灰色或红褐色。 而未经人类扰动过的天然土壤叫“生土”。
.
(2)以文化特征 (特征性文物、纹饰 等)来命名的方法。
如仰韶文化又叫 彩陶文化,龙山文化 又叫黑陶文化。
.
(3)以同一类型遗址中文化遗存最丰富、最能反 映其文化的遗址来命名。 考古学文化由一群遗址组成,此种方法不以最早发 现的遗址,而是以内容最丰富的遗址名来命名。 如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 (4)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文化遗存命名。 这是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种考古学文化,就在地 名后加期别,以资区别。如后冈一期文化、后冈二 期文化、后冈三期文化(后冈三叠层),庙底沟二 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等。
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 张之恒主编 《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刘庆柱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宿白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
社 1999年) 殷玮璋主编 《百年考古之谜》(中国经济出版社) 龚良主编 《中国考古大发现》(山东画报出版社)
.
课程主要内容:
1.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2.远古头骨之谜—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3.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4.东南古国—良渚文化的重大发现; 5.甲骨文的故乡、商代后期的都城—河南安阳殷墟; 6.周人的发祥地、中国青铜器的故乡—陕西周原遗址; 7. 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与编钟; 8.中国第一帝陵—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理论考古学张光直总结为:考古学是一种具有特殊对象和独特技术、方法的特殊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是富于变化的,而且要和许多学科做点和面的接触;因此,考古工作者的训练应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夏鼐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学科。

人工遗存三叠层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第一次采用按土质、土色来划分文化层的方法,结果发现了著名的后岗仰韶、龙山和小屯三叠层,确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是中国考古学中地层学出现的标志。

蒙特柳斯瑞典考古学家,类型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着力于北欧、意大利、希腊等地的青铜时代文化研究。

这一地区的青铜文化没有文字记载,被称为先史时代。

因此,年代学的研究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

蒙特柳斯对南欧及北欧地区的青铜器和陶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排比,并参照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地层关系,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他重点研究了铜釜、铜剑和扣针等器物的形态演化和器物组合,判断了它们的年代关系。

从而用类型学的方法成功地确立了北欧新石器时代(分为4期)和青铜时代(分为5期)。

他一生著作甚丰,1903年出版的《东方与欧洲上古文化诸时期》的第一卷就是专门论述类型学原理与运用实例的。

考古学文化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文化圈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的分布的概念之一,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文化区和文化区域更为广泛。

文化圈的概念是由德国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首先提出的。

传播论描述物质特征从一个文化向另一个文化的传递,在此过程中,文化的特征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民族考古学是通过对现存落后社会的观察与研究,以理解和阐释考古遗存的一门学问,其参与主体是考古学家。

民族考古学对于认识和复原古代社会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宾福德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新考古学的领军人物。

他认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考古学应该从文化史编年转向利用科学方法,以阐释文化以及遗址的形成过程为目标。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中国考古剖解PPT课件
第7页/共99页
考古地层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 积层,也叫“文化层”或“熟土层”。因为地球形成很长一 段时间后,人类才在地层上得以产生和繁衍。所以一般来说, “文化层”在“自然层”之上,“熟土层”在“生土层”上。 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 ( 如洪水、火山爆发 ) 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 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 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老的在下 — 早
3.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F、 M、J、Y、D等)划分地层
第14页/共99页
单位:每一个地层堆积在考古学上都被称为一个单位,它 是考古学上最常用代表时间和空间的量。出土于同一个单位的 遗物,在时空上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我们根据其在单位内的组 合方式来判断这种联系,回复历史的真实。
第27页/共99页
2.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 一般进化的原理
即人类文化也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作为人工制品的 各种器物也是不断演化的;
❖ 相似性原理
即依据器物或遗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研究。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规律,进而依据
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 古学文化,最后建立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生、发展、演变的时空框架, 探讨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
1
2
3
4
第35页/共99页
4. 器物组合与分期研究
型式 分期
分期
分段
1段 一期
2段
3段 二期
4段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一、考古学的定义与概念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学科,通过对遗址、遗物等古代文化遗存进行科学研究,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和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

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古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考古学:早期的考古学主要是贵族和探险家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驱使,如19世纪的沙利和斯基齐等。

他们通过发掘考古的方式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古代遗址和遗物。

2. 现代考古学: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考古学逐渐成为正规学科。

20世纪初,斯潘塞、摩根等人提出了一些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

三、考古学的基本理论1. 文化演变理论:考古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人类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和发展的。

通过研究文化遗物和遗址,我们可以分析和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2. 文化内涵理论:文化遗存不仅仅是物质的遗迹,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遗址、遗物和文字资料等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和演进。

四、考古学的实践方法1. 考古调查方法:考古学家通过对地表的勘察、探测等方式,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

这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考古过程的基础。

2. 考古发掘方法:考古发掘是对遗址进行实地勘探和挖掘的过程。

通过挖掘,可以获得丰富的考古资料,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3. 考古资料处理方法: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获得的文物、遗址等进行清理、鉴定和分类等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有特殊价值的文物,还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可读性。

五、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与意义1. 提供历史证据: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为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填补了文献史料所无法解答的问题,使我们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六版)》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六版)》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六版)》
本书是最近30多年来风靡业界的一部教科书,书中内容随着国际上考古的新发现、新问题而不断更新,每一版都紧紧追随全球考古的最前沿,被业界认为是目前了解世界考古学发展权威全面的读物。

书中的100多个专题专栏内容从农业起源到文明衰退等诸多领域,并简要总结了30个有影响的发掘实例,展示了考古学理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每章节后附有深入阅读资料指南、考古学专业名词解释等,方便读者按图索骥。

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实证研究

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实证研究

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实证研究主题: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实证研究导语:考古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的发掘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

本教案将介绍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历史文明和人类智慧。

一、考古学的定义和意义(500字)开篇绪论,介绍考古学的定义和意义。

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它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意义。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文明的起源、演变和衰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二、考古学的发展历程(500字)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文献记录到近代现代化的考古学实践。

介绍考古学在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包括埃及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等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现。

强调考古学对于人类历史了解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方法(500字)介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发掘、文物保护和分析等技术手段。

详细介绍田野考古的实践过程、现场挖掘的方法以及考古学家如何通过不同的文物和遗迹鉴定和研究出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强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500字)对比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异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强调考古学与历史学的相互补充和互为依存。

考古学通过物质文化的发现和分析,提供实证的历史事实,从而给历史学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解释角度。

五、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500字)介绍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和发现,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

六、考古学的挑战与前景(500字)分析考古学面临的挑战,包括环境变化、文化冲突和文物贩卖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有效途径。

展望考古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技术手段的更新、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公众对考古学的认知和关注的提升。

结束语:总结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其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阐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学生评价与反馈以及实践效果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论部分总结了课程的优化建议、教学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通过对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学生评价、实践效果、优化建议、教学经验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性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其为考古学专业学生提供了系统深入的方法论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考古研究思维方式和态度。

通过学习考古学研究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实地调查、文献研究、遥感技术、实验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跨学科交叉能力,使其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能够更加高效和全面地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外考古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还能够培养自己对考古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日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还对于文化保护、历史传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1.2 研究目的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考古学研究方法,提升其在考古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考古学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实际考古工作中常用的技术和技能。

研究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研究观念和方法论。

通过考古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将更好地了解考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70页PPT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70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共70页文档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共70页文档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Biblioteka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70页PPT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70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考古专题一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大部分自然科学一样比较晚。

虽然1949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学习西方,与西方学者一起作了一些工作,也有所发现。

如发现了河南彩陶文化,即后来更准确地认识为仰韶文化。

还发现了山东黑陶文化,即后来更准确地认识为龙山文化,等。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主要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考古事业。

使她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员编制,有稳定的、数额日益庞大的资金投入,历届的最高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都非常支持,并期盼考古学家们尽早拿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确实也作了不少工作,中国远古人类活动过的地方大部分已经发掘过,一万年以来的人类活动遗存基本也都发现了。

本应该可以向历史、向人民交卷了,遗憾的是我们眼前呈现的还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拼图部件,仍然建立不起大量历史碎片之间合理的时空逻辑关系,更不清楚其发展和变迁的形式和内容。

中国的考古学家很清楚,其历史使命就是寻找中国文化起源,重建中国古史。

但是,他们现在的理论与实践尚不足以完成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

太史公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准确地表述,历史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就是说历史必须弄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弄清由古至今人和社会是如何变化的。

全国已经发掘了那么多远古遗址,究竟有多少个能说清远古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本来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究竟有几个田野发掘报告真正关注了?有几个真正准确、详细地理解了当时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跨湖桥》浦阳江流域考古报告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对远古环境和气候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专门研究,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一研究成果并没有被成功地应用于遗址研究过程和最终结论。

发掘报告最终也没有理解、更没有说清遗址的产生和消失以及本身的性质。

环境研究与遗址研究成了两张皮。

一条独木舟吸引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

还有浙江良渚瑶山遗址的发掘报告,简直错的荒唐。

只因为地穴里出土了玉器就被认定为“贵族墓葬”,居然忽视地穴中根本没有骨骸存在的事实。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通论
技术手段包括:系统地回收发掘地层中包含的动植物遗骸、孢粉 、植硅体,进行磁化率、土壤与人工制品的物理化学成分分析, 地质地貌考察等。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分。
2、聚落考古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聚落考古学逐步成长起来,成为考 古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整合性的分析古代遗存的社会 和文化意义的模式框架。
第十三页,发掘的对象而定。
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是发掘的主要方法。此方法用于对居住 遗址、墓葬的发掘。
2、资料的整理分析
就是把田野调查发掘所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写成报告,予 以公布。
包括检阅核对调查发掘记录和绘图、照片,清洗出土遗物 ,修补复原、挑选典型器物和典型地层,分类排队,分析 文化性质、断代定年等。
1949年以后,考古发掘逐渐多起来。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量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苏秉琦以
区系类型说从实践和方法上证明了类型学在中国的成功,并 以面向海洋和内陆的两大文化系统和六大文化分区演变的概
括,建立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并在碳-14
等技术的协助下,草绘了各地文化发展的编年体系和演变谱 系。
4、残存脂肪酸分析法
5、孢粉分析法 6、其他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 分。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人类的起源 二、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文化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四 分。
旧石器考古学的概况:
旧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使用打 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出现之前的历史时期。大约从300万年前 开始至公元前1万年结束。地质时代属于第四纪的更新世, 分为早、中、晚三期。
种知识的书籍;
2、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 3、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包括阐明包含在

1考古学理论

1考古学理论

大型墓葬
屈肢葬
合葬
• 3.城堡
• 城堡是氏族制度开始瓦解、阶级社会出现之后 出现的。不过我国发现的一些城址时代都远在 四千多年之前,比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夏 朝可能还早一些。
• 我国古代的城墙主要是用黏土板筑法造起来的 。
• 城堡或城市内的房屋、寺庙、街道等古代建筑 既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古建筑学研究的 一个分支。
石城墙
• 4.矿坑与作坊
• 从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人们就有意 识地采掘石料,用来制作工具和武器。到了青铜时代 和铁器时代,先民们又有计划地采掘矿石。
• 作坊或工作场也具有很久的历史。我国曾发现山西省 一处距今约一万多年的打石器场所、河南郑州商代制 骨器的工场、山西侯马东周冶铜作坊、广东省广州市 造船工场等。
• 七、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
• “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是考古学中经常 使用的两个词。
• 所谓绝对年代,是以年为计算单位来计算所发 现遗迹或遗物的具体年代。
•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不能确定绝对年代,仅能 比较和推断时间的先后者。
云冈石窟
铜镜
• 三、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文化层 的形成
• (一)主要是自然因素
• 1一些激烈的自然灾变,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 往往在短时间内把整个城镇或村庄毁掉 。
• 2多数遗址的被埋是因为废弃之后的自然下沉加上流动 的泥沙所造成的。
• (二)其次是人为因素
• 1战争的破坏是古迹古物被埋入地下的人为因素之一。 • 2在人们长期居住的地方,由于翻修房屋、倾倒垃圾、
• 墓葬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为墓葬犹如一个时代 的物质资料保存库,其大部分东西都是人们有意识保存 下来的。通过墓葬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宗教、艺术以及科学等方面的情况。

考古学的理论

考古学的理论

不同地层或遗迹单位,土质、土色、 遗迹、遗物呈现不同特征
4. 层位关系及其表述 • 地层与地层、遗迹与地层、遗 迹与遗迹之间,构成4种层位关 系
A、叠压关系
晚 期 地 层 叠 压 于 早 期 地 层 上 面
B、打破关系
晚 期 遗 迹 打 破 早 期 遗 迹 ( 地 层 )
① ② ③ ④
C、共存关系
第三节 考古学的进展
一、进化考古学 二、新考古学 三、考古学的热点问题及其未来
一、进化考古学
• 考古学在进化观思想的指导 下科学、全面地进行研究工 作。利用进化论分析研究考 古学问题。 • 传播迁移论
二、新考古学
• 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考古学理 论。指的是从文化发展的进程来研 究考古学。学派发起人是美国的路 易斯· 宾福德(Lewis Binford) ,代 表人物还有英国D· 克拉克。
三、考古学的热点问题及其未来
• • • • • • • 人类起源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聚落与城市考古 古墓葬研究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 人类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同一地层或遗迹单位 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 共存关系 •处于该关系中的遗物 被暂视为属于同一时期 •以时代最晚 从地层、遗迹关系看: 1、叠压者的年代晚于被叠压者的年代 2、打破者的年代晚于被打破者的年代
从地层、遗迹的包含物看:其时代受地层遗迹约束 1、晚期地层、遗迹可以有早期遗物
第三章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地层学与类型学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 第三节 考古学的进展
第一节 地层学和类型学
一、地层学 二、类型学
一、地层学
1. 地层学在考古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3. 文化层的划分 4. 层位关系及其表达

考古实训实践报告总结

考古实训实践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考古实训实践已经成为考古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

通过实训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次实训实践,我们一行人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对某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发掘,现将实训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训实践背景本次实训实践地点位于我国某省的某遗址,该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考古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并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实训实践。

三、实训实践内容1. 遗址现场考察实训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在专家的带领下,对遗址进行了现场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遗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文化层分布等情况。

同时,专家还向我们介绍了遗址的历史背景和考古价值。

2. 考古发掘在考古发掘环节,我们学习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参与了遗址的发掘工作,包括清理土层、提取文物、记录数据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技能。

3. 文物整理与保护在发掘过程中,我们提取了大量的文物。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文物的整理与保护方法。

包括文物的清洗、修复、分类、登记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们了解了文物的保护价值,提高了自己的文物保护意识。

4. 考古报告撰写在实训实践的最后阶段,我们根据发掘过程中的记录和观察,撰写了考古报告。

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考古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实训实践收获1. 提高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实训实践,我们对考古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考古发掘、文物整理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训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考古发掘的全过程,掌握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技能。

这为我们今后的考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参与发掘工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免费下载】考古学相关理论

【免费下载】考古学相关理论

• 3、单位
•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
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
• 4、层位关系
• 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
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即早晚关系。
• 探方平面、剖面示意图
• ①→H→②→M→③→F→④ •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 一、地层学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 1、地层学

考古学相关理论
第一节考古地层学
是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方法,也叫层位学。
• 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按照从早到晚的先后次序逐渐堆积而成
• 2、堆积
• 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
学上统称为堆积。
• 地层堆积
• 遗迹堆积
积就是次生文化堆积。次生文化堆积有时会出现同原生文化堆积层序上下颠倒 的倒装现象。
• 水土流失前后对比 • 三、地层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 重要性 • 纵向联系 • 横向联系 • 地层学的局限性 • ⑴ 没有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层位关系完全相同的堆积,地层
学无法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 • ⑵ 一种堆积的内部,往往也有其形成的先后次序,但在堆积成分不变的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