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教师版)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新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
1.总体来看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少。
试题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有时也以综合题形式呈现。
2.从命题趋势来看,侧重于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或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垂直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差异规律。
考向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真题诊断]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 1.A 2.D 3.C 【解析】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 正确。
命题趋势专题 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期末大战在即,同学们也经过许多考试的“磨砺”,但总是发现考试失分的题目总是那么相似,那么就需要找到本身存在的学习“漏洞”,真正去“处理”。
查字典地理网特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三地理期末复习易错知识专题复习试题,快为你的期末做好准备吧!【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点细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页 1 第3.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4.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5.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本专题内容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和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考查内容上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景观特征,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理解、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规律。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图表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2019年高考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注意:(1)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生态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环境变化的过程以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理解。
2012-2009年高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2年北京卷,4~5)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2012山东基本能力,1~2)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3~4题。
3.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2012浙江,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5题。
5.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 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2010年江苏,l9~20,双选)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 .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 .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7.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 .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 .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 .位于干热河谷一侧(09全国1,9-11)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 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8-10题。
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8.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9.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 10.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11.(2012江苏,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教师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学习目标】1.能识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能识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3.能背出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重点】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易错易混点】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知识归纳】【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1.自然环境的组成(1)圈层: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生物圈、E土壤圈、人类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自然环境整体性含义及主要表现(1)整体性含义: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表现①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①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②强弱:取决于各组成成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a.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b.弱: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4)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典例1】【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材料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
1.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基岩裸露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2上海卷地理(六))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地域文化整体性联系的地理背景。
安徽地处内陆,没有海鲜,①项错;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因此③、④选项对;该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耕地稀少,粮食、牛羊喂养较少,当地居民以打猎、种茶、植竹等为生,因此②项错误。
2.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答案】:B【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农耕地域文化的地域联系特征。
妈祖,是海水和平女神、护航海神,因此盛行妈祖文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A项错;评剧是山东传统地方戏曲,秦腔为陕西地方戏曲,因此C项错;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特别多,因此D错;安徽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又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因此农业以种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因此B项正确。
(2012上海卷地理(十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2分)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3.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12分)【解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厄尔尼诺现象过程、地理整体性原理。
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备战】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37.(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X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39.我国XX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陡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具不通公路的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晌不大。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XX卷)图6 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 较凉、较干D. 较暖、较干A.XXB.XXC.XXD.XX【答案】A【解析】我国横断山区的山河相间,南北走向,且有高山冰雪带。
也可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XX、XX的山脉没有冰雪带,XX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带。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 → 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 →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24.根据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考真题解析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2年高考真题解析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选题1.(2012山东卷基测28)下图是某城市各月份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该城市的典型气候特征,这个城市是A.罗马 B.曼谷 C.北京 D.纽约【答案】A【解析】根据气温与降水柱状图判断为地中海气候:雨热反季、最低月温度在0°以上的亚热带气候、冬雨型等,选A.(2012天津卷文综10~11)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答案】B【解析】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之间)之间,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0°~60°之间,据图可知,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3.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答案】A【解析】北纬30°~60°的纬度范围气候以温和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土地面积较广阔。
(2012安徽卷文综26~27)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
完成4~5题。
4.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四地中,①地在距地6米内,水平减风速的面积(水平距离)最大。
选A.5.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华北平原整体性下植被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宜选B。
(2012四川卷文综1~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高考地理复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情展示高频考点考情扫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2年上海高考卷47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2年上海高考卷48~49题,2012年山东文综卷1~2题,2012年广东文综卷40题第(2)问,2012年江苏高考卷27题第(4)问,2012年浙江文综卷7题,2012年北京文综卷4~5题,2012年安徽文综卷27题真题试做(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完成第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2012·上海高考,47~49)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考向前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垂直自然带分布及成因分析更是考查的重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结合图表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在2013年的高考中上述主干知识与基本原理、规律仍会是考查的重点。
2013年高考备考中下面几点要引起高度关注:(1)结合区域地图或文字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整体性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一大特点,2013年高考备考中仍要高度重视。
(2)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尤其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结合具体区域考查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模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模版)第一篇: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模版)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2)、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教学难点: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具准备:自制电脑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幻灯片展示景观图片】我国炎热的南方、温凉的北方、多雨的东南沿海、干旱的西北内陆,感知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学生讨论列举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感性认识【教师介绍】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其中,我们熟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
【幻灯片展示归纳】五带分布图、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板书】一、空间尺度划分: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思考】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和特点。
第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义
单。 ⑥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3.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等。 (2)分析全球山地雪线 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带山 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 (3)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 山体坡度越大,雪易下滑融化,雪线偏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析时 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 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4)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 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方法技巧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 因素:水分。 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下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臵越低。如下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下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2012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题1.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
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
青藏高原的形成对我国及全球气候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1)图3中各个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对应连线。
(4分) ( )① A.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② B.改变海陆分布形势和亚欧大陆轮廓③ C.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黄土高原④ D.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候深入中亚、西亚(2)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2分)(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6分)【解析】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东亚和南亚成为全球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使中亚和西亚地区成为“干旱中心”;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向东运输,形成了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因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而使黄河泥沙淤积。
【答案】 (1) ①C②D③A④B(各1分,共4分) (2) 整体性(2分)(3)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2分);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2分);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2分)。
2.(26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于晚明的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地理学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华游圣”。
他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先河。
材料二图8-1是徐霞客旅游线路示意图。
他的游历大致分两个阶段,30岁以前主要在华东地区,50岁以后是西南地区,并完成了他对地理学最突出的贡献。
有游记为证:“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石壁下临重江,裂隙两层,一横者下卧波上,一竖者上穹山巅。
2012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选择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项选择题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以及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以及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A.a-气温,b-降水量,c-雪线 B.a-降水量,b-气温,c-雪线C. a-雪线,b-降水量,c-气温 D.a-降水量,b-雪线,c-气温【答案】D【解析】气温大致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因此c表示气温。
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较少,因此a表示降水量。
雪线与降水和气温均有关系,副热带地区由于降水很少,因此雪线很高,因此b表示雪线。
2.对图中曲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a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B、b曲线的峰值与a、c均有密切关系C、影响c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D.中高纬地区,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读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完成3~4题。
[3.有关③地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B.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多C.夏半年盛行东北风,降水少 D. 全年干、湿两季明显【解析】根据图中海陆分布知,该大陆是非洲。
根据降水量可知,③地降水在500-1000mm,因此③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答案】D4.下列有关①②④⑤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域分布有热带雨林 B.②区域因深居内陆而降水较少C.④区域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小 D. ⑤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读右图,完成5~6题。
5.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6.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解析】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答案】B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7~8题。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地理 精品系列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内容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和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考查内容上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景观特征,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理解、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规律。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图表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核心知识精讲】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2011年高考题】(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内容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和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考查内容上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景观特征,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理解、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规律。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图表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核心知识精讲】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2011年高考题】(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7-9题。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 30度附近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答案】B【解析】根据第7题判断,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两地相比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3回答6-9题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答案】A【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
7.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A.根系不发达B. 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 叶面宽大,多气孔【答案】B【解析】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
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 干流流速缓慢B. 峡谷险滩广布C. 支流短小急促D.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
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另外,由于赞比西河流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9.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太阳辐射B. 洋流性质C. 距海远近D. 地形差异【答案】B【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选项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答案选B,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
【2010年高考题】(2010海南卷)图6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3)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解析】(1)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表现相同自然带东坡高度低于西坡,即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较凉、较湿。
(2)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少,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3)该山海拔达到7000多米,可能位于四川。
【答案】(1)B (2)D (3)A(2010天津卷)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2)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O→a属于由于纬度变化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故A、B错。
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D对。
(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答案】(1)D (2)B(2010江苏卷)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2010重庆卷)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2)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可知岩层应为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3)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A.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岩层的走向来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在地貌上又是山地,因此属于背斜山。
(2)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地貌类型判断岩石类型的能力,石芽、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地貌,未知岩层为石灰岩。
(3)该题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
该地区柑橘广泛分布,柑橘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因此乙地常见的植被类型应该是常绿阔叶林。
【答案】(1)D (2)C (3)A(2010全国卷I)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下问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
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答案】(1)C (2)D【2009年高考题】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1-3题。
1.(09辽宁卷)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 湖滩面积大,水浅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答案解析】1.A 要能够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说明有一定的滩头面积2. (09辽宁卷)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答案解析】2.C 冬季一条线是由于冬季降水减少,水位下降,成一条线说明底部为线状低地,夏季由于降水多,水位上升,成片状分布3. (09辽宁卷)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 围湖造田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答案解析】3.B 鄱阳湖湿地减少时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而围湖造田引起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4~5题。
4.(09江苏卷)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5.(09江苏卷)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答案解析】4.D 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
故4选D。
5.B 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
故5选B。
6.(09广东文基)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6.【答案】A【解析】城市绿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绿地对城市的气温也有调节作用,使得城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小,绿地有利于增加城市的湿度,酸雨是由于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引起的,绿地不能完全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城市地区日照时间的长短与绿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