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和吴茱萸的区别
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用量
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用量
吴茱萸的性味
吴茱萸,又名蜀茱萸、山茱萸,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用药材。
吴茱萸的性味属
于辛、温,归经为心、脾、肾经。
吴茱萸的功能主治
吴茱萸有以下的功能主治:
1.行气活血:吴茱萸能够疏通气血,活动经络,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
症状,如胸闷、胸痛、月经不调等,有很好的疗效。
2.强筋活络:吴茱萸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疼痛、肌肉酸
痛等症状。
3.消食化滞:吴茱萸有助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
等症状,有良好的促进食欲的效果。
4.固涩止泻:吴茱萸对于脾虚泄泻、大便稀溏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定惊安神:吴茱萸有平肝定惊、安神的作用,对于惊悸、失眠、健忘
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吴茱萸的用量
吴茱萸的用量因个体差异和疾病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建议的用量为:
1.饮片剂:一次10-20g,一日2-3次,煎服。
2.茱萸丸:一次5-10g,一日2-3次,口服。
3.酒剂:每日2-4毫升,口服。
4.口服液:一次15-30毫升,一日2-3次,口服。
请注意:以上为一般用量,具体用量应根据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进行调整。
总结
吴茱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性味辛温,归经为心脾肾经。
它具有行气活血、
强筋活络、消食化滞、固涩止泻以及定惊安神等功效。
其用量因个体差异和疾病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建议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如有不适,请
及时咨询医生。
)。
山茱萸不是吴茱萸
有补肝 肾、 涩精 气 、 固虚 脱 的 功 效 , 用 于 治 疗 眩
晕耳呜 、 腰膝 酸 痛 、 阳痿 遗 精 、 遗尿 尿频 、 崩 漏 带
疡、 齿痛、 疝 气、 脚 气、 湿疹 及 黄 水 疮 等 症 , 为 开郁 化滞、 逐 冷 降 气的 常 用 药。 《 本 草 纲 目》 载: “ 吴 茱
吴茱萸 又名吴 萸、 左力, 为 芸 香 科 植 物 吴 茱
见长, 为补 肝 益 肾 的常 用 药 ; 吴 茱 萸则 以温 中散 寒
止痛 之 功 为主 , 兼 以燥 湿 解郁 , 两 药 虽仅 有 一 字之
差, 科属、 功 效却 截 然 不 同, 使 用 时注 意 区别 。
l 【 2 0 1 5 . 0 8 l I
踞, 以致腹 痛 疝瘕 等疾 , 或 病 邪 下 行 极 而上 , 乃
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 , 均 可 治之 。 ”
由此可 见 , 山 茱萸 以补肝 肾 、 涩精 缩尿 等功 效
《 本 经》 谓 其 逐 寒 湿 痹 也 。” 滋 补 肾 阴 的 中成 药 六 味 地 黄 丸就 有 山茱 萸 这 味 药 。
萸, 辛 热 能散 能温 , 苦热能燥能坚, 故 所 治之 证 , 皆
下、 大 汗虚脱 、 内热 消 渴 等 症 , 为 补 肾 益 肝 的 常
用 中药。《 药品化 义》 载: “ 山茱萸 , 滋 阴益血 , 主
治 目昏耳 呜 , 口苦舌干 , 面 青 色脱 , 汗 出振 寒 , 为 补 肝 助 胆 良品 。” 《 医 学衷 中参 西 录 》 亦载 : “ 山 茱
萸, 大 能 收敛 元 气 , 振 作精神 , 固 涩 滑 脱 。收 涩之
取 其散 寒 温 中 , 燥 湿 解郁 之 功 而 已。” 《 本草便读》
重阳节茱萸简介
重阳节茱萸简介重阳节茱萸简介百度百科里说,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
杭州植物园植物分类室主任黎念林说,一般人所说的茱萸,主要包括两个品种: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芸香科的吴茱萸。
山茱萸,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
花黄色,核果为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
成熟果实为中药。
吴茱萸,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果实暗紫红色,果期8-11月。
因为是芸香科的,所以长得有点像它的“亲戚”花椒。
两种茱萸都有红色的果实,而且都刚好秋季成熟。
那么,你会不会执拗地想知道,“遍插茱萸少一人”,插的到底是哪种茱萸?果壳网达人、植物生态学硕士紫鹬,就这个问题做过仔细研究。
紫鹬说,山茱萸和吴茱萸果期都包括了重阳节,而且两者都是传统的中药,所以单从习俗看不能甄别。
但是吴茱萸的地理分布,是在秦岭以南的各地,按省份来说,最北只到河南的南部。
而山茱萸分布则包括河南全境,山东、山西,海拔范围在400-1500米。
假如从唐代到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没有造成植物区系上巨大差异,也就是假设唐代植物的分布范围与现在大致相同的话,那么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描述登高时遍插的茱萸,只可能是山茱萸。
杭州植物园植物分类室主任黎念林也同意这样的说法。
他说,芸香科的植物一般都怕冷,所以吴茱萸不可能生活在很北的北方,所以,山东“忆兄弟”可能用的是山茱萸。
杭州山茱萸和吴茱萸都有。
黎念林说,因为有药用价值,杭州周边临安等地有专业种山茱萸的农户,而杭州植物园的植物分类区里,这两天,吴茱萸正结满了小红果实,大家有心可以去看看。
重阳节和茱萸的关系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谐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
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
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哪个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哪个?冬至之后,阳气始生,预示着新的开始。
而我们也迎来了一周的起点,随之而来的还有轰轰烈烈的“考试周”,各位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开始预习了呢?学习虽然重要,我们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期里,石家庄真的越来越冷了呢!所以今天我们的中药就来复习一味温里药!这味中药呢,是在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里会用到的,有诗为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习中药的同学们看到这句诗可能会有一个疑惑,这句诗中所指的“茱萸”,究竟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想知道答案的话,就要耐心看完咯!吴茱萸是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经:入肝、脾、胃、肾经具有暖肝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燥湿止泻的功效。
临床应用:1.暖肝散寒止痛:为肝寒气滞诸痛证之要药,主治寒凝诸痛。
(1)寒凝肝脉①寒疝腹痛+川楝子②厥阴经头痛(巅顶冷痛)③瘀血通经+桂枝(2)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党参(3)寒湿脚气肿痛+木瓜2.降逆止呕:为治呕吐吞酸之要药(1)主治胃热呕吐或肝火犯胃:呕吐吞酸+黄连(2)主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胃痛呕吐+生姜3.燥湿止泻,主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用法用量方面,可以煎服,也可以外用,煎服2~5克,外用适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品辛温燥烈,有毒,故不宜多用、久服。
阴虚有热者忌用。
孕妇慎用。
小名都叫茱萸,那吴茱萸与山茱萸有什么区别呢?(吴茱萸)(山茱萸)吴茱萸内服是需要考量比较多的一味药,但si,它有一个其它热药都没有的特性,就是能下气降浊,引火归元。
吴茱萸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8-11月结果实,它的果实气味还是比较浓烈的。
而山茱萸呢?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也是秋末冬初采收,性酸,微温,归肝,肾经。
山茱萸大补肝肾之精,收敛正气,为救脱第一要药。
同时,山茱萸肉能收敛,能固精,但是它核的外壳却有滑精作用,所以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干净。
吴茱萸和山茱萸有哪些区别?
吴茱萸和山茱萸有哪些区别?
吴茱萸和山茱萸有哪些区别?
茱萸有吴茱萸与山茱萸之分,很多人会混淆吴茱萸和山茱萸,以下总结了二者的区别,供大家在抓药和使用时以区别。
1.简介: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食茱萸、越椒、樗叶花椒。
山茱萸:别名:薯枣、鸡足、山萸肉、实枣、肉枣、枣皮、萸肉、药枣等。
2.功效主治
吴茱萸:辛、苦,暖,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功效,散寒冷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期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大汗虚脱.
3.外观区别:
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山茱萸: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4.性味之分:
吴茱萸: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小毒。
归肝、胃、肾经。
功用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中药学归类属温里药。
山茱萸:性味与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用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
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中药学归类属收涩药。
山茱萸的药理功效与作用(山茱萸的药效功能作用)四季养生参草堂养生网
山茱萸的药理功效与作用(山茱萸的药效功能作用)四季养生参草堂养生网山茱萸的药效功能作用1、性味不同: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
2、归经不同:山茱萸归肝、肾经。
吴茱萸归肝、脾、胃、肾经。
3、功效不同: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吴茱萸具有散寒冷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效。
4、主治不同:山茱萸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
吴茱萸常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
5、外观不同:山茱萸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
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
山茱萸的药用价值及功能陕西秦岭太白山为山茱萸最著名的产地太白山茱萸为传统道地药材。
太白山茱萸品质优越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好。
太白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最高峰,全球同纬度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因为主峰常年积雪,自古便有“雪域太白”之称,而“太白积雪六月天”则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这里生态纯净,远离污染,太境内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许多药材的最佳适生区,生产的药材以品质优良、疗效独特而闻名遐迩,素有“天然药物宝库”和“生物基因库”之称。
得天独厚的高山生态环境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山茱萸略带酸涩。
具有补益肝肾、益精血、降血糖、消炎、杀菌的作用。
由于山茱萸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痛、遗精、肝肾亏虚、出汗等。
山茱萸具有益精益血的作用,可滋补肾精,治疗男性不育。
常饮山茱萸水,可强心降压。
同时,山茱萸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是山茱萸。
山茱萸的抗菌消炎作用,饮用水可治疗慢性肠炎腹泻。
山茱萸与吴茱萸的区别有哪些
山茱萸与吴茱萸的区别有哪些
关于《山茱萸与吴茱萸的区别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茱萸大家都较为的了解,是一种具备非常好养生保健的功效的食材,它的瓜瓤中有很多的碳水化合物,味儿有点儿酸酸的,但是却能够对人体开展滋补养生和健胃消食,也有有利排尿和补虚的实际效果,对高血压病症和阳痿频繁遗精病症有非常好的功效,很多人都是把山茱萸和吴茱萸开展搞混,那麼山茱萸与吴茱萸的差别有什么?
第一,山茱萸与吴茱萸的差别有什么?山茱萸与吴茱萸原产地的差别。
最先我们需要留意,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原产地便是存有十分大差别的了哦,最先山茱萸关键生长发育在河南省一代,伏牛山地域,也有陕西和山西一部分北方地区地区生产。
而吴茱萸的主地主要是江南地区,受自然地理标准与自然环境气侯的影响,两种植物的特性看见很一致,可是营养元素区别很大,它是因为所在位置不一样而造成的哦。
第二,山茱萸与吴茱萸作用的区别。
并且因为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原产地是存有差别的,因而便会造成作用也存有非常大差别了哦,最先山茱萸商品归属于北方地区氛围生长发育面成,有滋补肾脏和涩精举陷的功效,在眩晕,耳鸣,腰膝酸疼,阳痿频繁遗精等许多的病症之中,都是有非常好的减轻功效,针对出汗体力透支与内火解渴,也是有非常好实际效果。
吴茱萸是南方地区的原产地,理气止痛,治腹痛腹泻实际效果不错。
山茱萸与吴茱萸的差别有什么?山茱萸与吴茱萸运用与挑选方式。
针对健康养生运用,要重视作用来开展挑选,针对食疗运用,还要重视原产地看来合适不宜,它是山茱萸与吴茱萸较大的不一样,因此我们大伙儿就需要注意了,在挑选的情况下就需要依据身体情况来挑选才行了,我们是需要依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挑选更合适自身的哦。
山茱萸和吴茱萸的区别
山茱萸和吴茱萸的主要区别是种属、形态以及药用价值的不同。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前者的核果长椭圆形,果实饱满,味酸,后者的果实密集,味辛,像一颗颗小瘤子,表面不光滑也不艳丽。
种属不同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
吴茱萸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
形态不同
从形态上来看,山茱萸和吴茱萸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果实和花朵。
山茱萸的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颜色是红色或紫红色。
果实饱满,看起来就像一颗颗大红枣一样,鲜艳富有光泽,山茱萸的果期在9-10月。
吴茱萸的果实密集或疏离,颜色是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褐黑色,有光泽。
是怎样的果实就像一颗颗小瘤子,表面不光滑也不艳丽,看起来更加的密集。
它的果期是在10月到11月。
山茱萸的花朵黄色,开起来金灿灿的,十分耀眼,而吴茱萸的花朵则是白色的,花开比较清淡。
药用价值不同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治疗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
吴茱萸、山茱萸,究竟谁是辟邪翁?
吴茱萸、山茱萸,究竟谁是辟邪翁?重阳将至,不少游子又会深情地吟咏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沉浸在思乡和思念亲人的愁绪中的你,有没有想过:都说插茱萸可以辟邪,它是怎么辟邪的呢?这茱萸还分山茱萸和吴茱萸呢,古人尤其是王维他老家的人,插的是究竟是哪一种呢?吴茱萸属于芸香科,跟橘子是亲戚,它的小果子是不是很像橘子瓣啊?关于茱萸的辟邪功效,有这么一个传说:东汉时,一个名叫桓景的人到终南山拜师学道。
他的师傅是有名的术士费长房。
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那天,你家将有大灾。
破解的办法是叫你家里人每人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
”九月初九那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
傍晚回家一看,家中的鸡犬牛羊果然都死了,而全家人却安然无恙。
传说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不过茱萸的功效真假,我们可以在古籍中找到答案。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风土记》中也说道:“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除了辟邪御寒,茱萸囊还有防虫蛀的效果。
因为重阳前后,雨水较多,衣物容易霉变。
恰好茱萸气味辛辣,可以驱虫。
了解了茱萸的神功,我们再来琢磨一下,山茱萸和吴茱萸谁才具备这些奇效呢?山茱萸的一树红果很是绚烂山茱萸属于山茱萸科,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二者形态差别较大。
首先从形态上看,《本草纲目》记载,山茱萸,叶如梅,有刺。
二月开花如杏。
木高丈余,叶似榆。
而吴茱萸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为:三月开红紫细花。
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
还说,吴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
重阳习俗中,插茱萸是指插戴茱萸的枝叶于头或身上;而佩戴茱萸是指佩戴装有茱萸果的香囊。
山茱萸虽花美如杏,但是它枝条有刺,显然不适合簪插。
而吴茱萸不但枝条柔美,而且叶子长而柔软,就像柳条一样非常适合编结佩戴。
它可爱的果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捋一把装入香囊,真是再方便不过。
再识萸菊话重阳
再识萸菊话重阳作者:杨雪来源:《祝您健康》2023年第10期金秋九月初九,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自古民间就有在这一天佩戴茱萸、登高祈福、饮菊花茶、祭祀祖先、关爱老人等风俗。
重阳养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佩戴茱萸和飲菊花茶就既是风俗,又是养生方式。
在传统医学中,常用的茱萸有吴茱萸和山茱萸,而常用于泡茶的菊花也有杭菊花和野菊花,它们在性味和功效上皆有差异,需要对证使用。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它们的区别,重新认识它们,从而正确使用它们进行保健。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羽状复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枝叶均被柔毛,果实为紫红色,呈簇状,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一粒。
吴茱萸主入肝经,其味辛,通俗来说就是具有比较浓烈的气味,一般中药中具有芳香性质的,都有一定祛湿化浊、祛疫避秽的作用;其性热,按照中药学分类归属温里药,主治寒性病证,如头部受寒导致的头痛,以头顶部疼痛较为明显,这里是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而吴茱萸擅长温散厥阴之寒,是治寒凝肝脉多种疼痛的重要药物。
晋代周处《风土记》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以御初寒”的记载,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中带着寒冷,虽秋高气爽,但外出登高山巅气温更低,而此时大部分人还没有严防寒冷的意识,登山、运动出汗后寒凉之邪容易侵袭人体。
结合上述吴茱萸的性味特点和功效主治,重阳节佩戴的茱萸应为吴茱萸,取其辛热发散寒邪的作用。
然而吴茱萸性味辛热燥烈,多用、久服容易耗损人体之气,引动体内的火邪,反而造成阴虚内热症状,尤其对本就阴虚的人群而言。
秋季本气便为燥,我们常说秋季要养阴润燥,因此吴茱萸不适合用于秋季的日常保健,《神农本草经》又言其有小毒,需要专业中医师辨证后配伍其他药物制约、均衡,不建议在缺少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
相对而言,另一种茱萸更加适合日常保健使用。
山茱萸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上品药,为山茱萸科的植物,枝黑褐色,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两面被毛果,实为椭圆形,成熟时红色,像迷你红枣或像大型枸杞子。
茱萸 的知识
茱萸重阳佳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古人的雅集妙不可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习俗的转变,现今佩茱萸、饮菊花酒早已不常见。
但植物依旧生长在大地上,默默见证着历史变迁,岁月流转。
山茱萸关于古人雅集中的佩茱萸,查阅文献会发现学者们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山茱萸和吴茱萸之争。
然而叫茱萸之名的植物,除了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外,还有草茱萸、食茱萸、蜜茱萸。
虽都同名,但却在形态上相差甚远。
山茱萸又被称为枣皮,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的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原产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多杂生在山坡灌木林间,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其树皮灰褐色,新生嫩枝绿色;叶片是单叶对生,上面绿色光滑无毛,下面则浅绿色长满短毛;花通常在3-4月盛开,先花后叶,黄色小小的花朵聚集成一个伞形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每朵小花有四片亮黄色的芽鳞状苞片,花儿绽放时金灿灿的一片,特别漂亮;果实为核果,由绿色逐渐变成红色,完全成熟后是鲜红色的,跟指甲盖差不多大,像一个个迷你版的小西红柿,色泽鲜艳、饱满多汁。
草茱萸跟山茱萸同科同属,为耐寒植物,在我国比较少见,生长在吉林长白山针叶林下,常成片聚生。
二者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
草茱萸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木质化,细长形,匍匐生长,分枝很多;地上的直立茎为一年生,少分枝,呈淡绿色。
叶片分为两种,茎叶对生在节上,一般比较小,呈绿色或褐色;茎顶端通常有四枚或六枚大叶片,近轮生状,叶片很薄,纸质,上面有少量白色短柔毛,下面有稀疏细伏毛。
开花时,花序梗着生在轮生状叶簇的中央,顶端有四片白色花瓣状苞片,呈十字形,对称地生长着,特别显眼,故而草茱萸又被称为草四照花。
吴茱萸是芸香科吴茱萸属的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原产秦岭以南各地,多生于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日本也有分布。
其嫩枝暗紫红色,长有短毛,叶片是羽状复叶,小叶两面都长满了长柔毛,其上面的油点大又多。
花期一般在4-6月,白色的小花聚集成一个花序,生在枝头顶端,雌雄异花。
小名都叫茱萸,一个姓吴,一个姓山,重阳节到底插哪个?
小名都叫茱萸,一个姓吴,一个姓山,重阳节到底插哪个?说到重阳节,都会提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28个字,已经把重阳节的三种节俗:登高,身佩茱萸,与亲人团聚都点到了。
关于其中“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历来都有争议,到底是插吴茱萸还是山茱萸?支持吴茱萸的往右,支持山茱萸的往左~左右摇摆不定的插草!反正远近看着差不多,省事!其实,插错是小,用错是大,吴茱萸和山茱萸在用法上我们还是要分分清桑的。
吴茱萸山茱萸吴茱萸内服是需要考量比较多的一味药,因为它辛,苦,热,有小毒,阴虚有热者忌服。
但si,它有一个其它热药都没有的特性,就是能下气降浊,引火归元。
在临床上,我用它外治颇有心得的一个方法是——吴茱萸粉贴脚心。
像现在秋干物燥的气候里,很多孩子容易上火,牙龈肿痛,这时只要把吴茱萸打粉,然后用醋一调,贴在涌泉穴上,就能引火下行,把浮越在人体上面的热往下拉,把虚火往下引,真可谓百试百灵。
吴茱萸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8-11月结果实,它的果实气味还是比较浓烈的,之前我一个学生一直吐槽说吴茱萸的气味像花椒和肉桂的结合体。
而山茱萸呢?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也是秋末冬初采收,性酸,微温,归肝,肾经。
其实我们对山茱萸并不陌生,比如六味地黄丸方剂里有三个补药和三个泻药,三个补药就是:熟地-补肾阴;山茱萸-补肝肾阴;山药-补脾阴。
山茱萸大补肝肾之精,收敛正气,为救脱第一要药,张锡纯曾说过:“山茱萸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它酸敛之药不同”;医术了不得的张先森一度用单味山茱萸治过很多突然大汗淋漓,正气欲脱的危急病人。
但是张先森在医案里也写得细致,用的是“净萸肉”,为什么呢?因为山茱萸肉能收敛,能固精,但是它核的外壳却有滑精作用,一定要处理干净。
So,中药就跟人一样,小名都叫茱萸,但性情可以完全南辕北辙。
从吴家门出来的叫吴茱萸,从山家门出来的叫山茱萸。
山茱萸与吴茱萸之不同
山茱萸与吴茱萸之不同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
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
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
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
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
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
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
其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区别
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区别虽然都叫茱萸,但对中药稍有了解的人就不会混淆吴茱萸和山茱萸,因为不管是外观还是功效,差别实在太大,只是名字有点接近。
不过,还是有很多新人会问这个问题。
甚至有些药店抓药的人也能混淆,说是同一种药物,实在是不应该。
一、吴茱萸吴茱萸,本经云:味辛,温,有小毒。
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在经方里,使用吴茱萸的方剂有四个: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经汤,九痛丸。
在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温中止呕,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吴茱萸温中除血痹,温经汤中,吴茱萸温中止痛除血痹。
九痛丸中温中止痛。
根据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吴茱萸有小毒,用量2~5克。
但是在经方里,吴茱萸汤中吴茱萸用了1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里用了2升。
按一两3克来折算,1升接近15克,2升接近30克。
如果用这么多,会不会出事呢?根据遇秋的使用经验,不会。
好,我们来看一下吴茱萸长什么样:吴茱萸果实成熟以后就是这个样子和这种颜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里讲的插的茱萸应该就是成熟的吴茱萸,颜色漂亮,辛味浓烈,这跟中国传统用独特味道的植物如艾、菖蒲来祛邪的道理是一样的。
药用的吴茱萸是还没有成熟红透的果实,看起来青中带黄的这种,药效比较好。
二、山茱萸山茱萸,本经云:味酸,平,无毒。
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在经方中,只有一个肾气丸中用到了山茱萸,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逐寒湿痹。
相比吴茱萸,因为它没有毒,且和补肾相关,山茱萸的使用就比较多。
像肾气丸化裁出来的一系列地黄丸,都是有这个山茱萸。
民国有个名医叫张锡纯,特别喜欢用山茱萸,而且用它来治危重症,简直是用活了。
估计现在很多人用山茱萸都是学了他的经验在用。
山茱萸,成熟的时候红通通的,外形看起来很像红枣,但味道又是酸涩的,且药用部分是皮,所以又叫酸枣皮。
我们来看一下山茱萸长什么样。
成熟果实摘下来以后,用开水烫一下,就把皮给弄下来了,然后晒干。
茱萸的百科知识介绍
茱萸的百科知识介绍茱萸的百科知识介绍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茴香科植物吴茱萸,因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
重阳节插荣英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如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至于储光羲在《登戏马台作》一首诗中所云: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
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
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
【经方研读】吴茱萸汤
【经⽅研读】吴茱萸汤【经⽅研读】吴茱萸汤〔原⽂〕⾷⾕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43)【辨证提要】 此条辨呕证的寒热。
⾷⾕欲呕,有阳明中寒与上焦⽓阻之异。
本条所论为阳明中寒证,其特点为胃脘隐痛,呕吐清稀痰涎,可⽤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逆⽌呕;若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反加剧,是上焦病变所致,当随证选⽤其他⽅剂治疗。
(李克绍伤寒解惑论中认为得汤反剧是药已中病的缘故,同时认为这⾥上焦指的阳明上焦【对此观点有点困惑】)【疑难分析】 如何理解阳明中寒证?外感病证传⼊阳明有寒热之辨。
阳明病以燥热为主,但亦有中寒证。
阳明中寒证的主要证候之⼀是⾷⾕欲呕,呕吐物多为清稀痰涎⽆酸腐⽓,⾆淡苔⽩,脉缓弱等,乃阳明中寒,浊阴上逆所致,治疗⽤吴茱萸汤温胃散寒⽌呕。
【病机关键】 胃阳亏虚,浊阴上逆。
【诊断依据】 胃脘冷痛,呕吐清稀痰涎。
【鉴别诊断】 吴茱萸汤证与⽠蒂散证均有欲呕吐的症状。
⽠蒂散证是痰⾷壅堵在胃上脘,实邪阻滞,治疗⽤催吐法;吴茱萸汤证胃阳亏虚,浊阴上逆,属虚寒证,⽤温阳散寒法治疗。
如何根据呕吐辨胃热、胃寒?⼀般胃热呕吐,是⾷⼊即吐;胃寒呕吐,是朝⾷暮吐。
吴茱萸汤证出“⾷⾕欲呕”,不但说明病变在胃,⽽且表明是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
其呕吐是⾷⼊以后才有欲吐不吐的感觉,这是因为胃中寒浊,得⾷物之后欲往上逆,是胃寒不化之故,故其属中寒呕吐。
【治疗要点】 温胃散寒,降逆⽌呕。
煎服法:上四味,以⽔七升,煮取⼆升,去滓,温服七合,⽇三服。
【⽅解】吴茱萸既可祛寒降逆,⼜能舒肝温胃。
虚寒之症以温为主,温中寓补,取⼈参以益⽓健脾,温中补虚,使本⽅成为温补之剂;⽣姜⾟温散寒,温胃降逆,与吴茱萸同⽤有相得益彰之妙;⼤枣⽢补,既可协助温中补虚,⼜能⽢缓调和诸药,共同组成可散可降,既温⼜补之剂。
【运⽤思路】 吴茱萸汤在论中出现3次,皆以胃⽓虚寒,浊阴上逆为其基本病机。
其主证为呕逆,或兼见头痛,或兼见下利,⼿⾜厥冷,烦躁欲死。
吴茱萸与山茱萸的鉴别
吴茱萸与山茱萸的鉴别
苏秀梅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2(024)003
【摘要】吴茱萸与山茱萸是不同科不同种的两种中药材,一种是温里药,另一种是收涩药,因名字相近,临床上容易产生混淆,本文介绍了二者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性质、性味功效、临床应用方面的区别.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苏秀梅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平民医院莆田3511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正品吴茱萸与伪品吴茱萸的鉴别 [J], 郭永善
2.正品吴茱萸与伪品吴茱萸的鉴别 [J], 郭永善;
3.吴茱萸及其伪品楝叶吴茱萸的鉴别 [J], 杨积慧;何结宝;陈庆文;纪明勤
4.山茱萸不是吴茱萸 [J], 韩睿
5.吴茱萸质量标准研究——TLC指纹图谱鉴别及HPLC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J], 段朝辉;张红梅;朱恩圆;侴桂新;王峥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茱萸有两种,一种可补肝益肾,一种可疏肝下气
茱萸有两种,一种可补肝益肾,一种可疏肝下气茱萸有两种,一种可补肝益肾,一种可疏肝下气怡享中医2018-06-17 17:09:29茱萸有两种,即山茱萸和吴茱萸,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作用却无相似之处,用时要加以区别。
一种可补肝益肾,一种可疏肝下气。
我们常用的六味地黄丸用的是山茱萸,利用其补肝益肾的功效。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两种茱萸的一些相关知识:一、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
主产于浙江、安微、河南、陕西、山西等地。
10~11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用文火烘培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除果核,晒干或烘干备用。
别名:枣皮山茱萸性温,味酸,归肝、肾经。
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止血的功效。
临床常应用于1、用于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萎等证。
本品补益肝肾,既能补精,又可助阳,如六味地黄丸。
即以本品配伍熟地、山药、泽泻等,为治肝肾阴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证的基本方。
又如草还丹,以之配伍补骨脂、当归、麝香,治肾阳不足,阳萎、滑精等证。
2、用于遗精滑精,小便不禁、虚汗不止。
本品有良好的收敛固涩作用。
如上述六味地黄丸即可用于阴虚遗精,草还丹又可用于阳萎滑精。
如小便不禁,当配桑的、覆盆子、益智仁、沙苑子等同用。
又以本品配伍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等药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之证,也有良好的功效。
3、此外,还可用于收敛止血,如固冲汤,即以本品配伍贼骨、茜草炭、棕榈炭等,治妇女崩漏及月经过多。
用量用法5~10克,煎汤服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30克。
使用注意:本品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二、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萸、石虎、或破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果实。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技,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并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的功放。
[从杜甫茱萸烹鱼说起]山茱萸和吴茱萸的区别
[从杜甫茱萸烹鱼说起]山茱萸和吴茱萸的区别自古文人好烹饪,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苏东坡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鱼等等,都是大家吃过或听说过的。
文人烹饪大都是无师自通,最显著的特点是不拘常理。
苏东坡要不是被贬到黄州,生活穷困,是不会想到买价廉的猪肉来研究它的做法的。
同样,唐代大诗人杜甫,也不是厨师,若不是为情状所迫,也不会亲自下厨,制作出当时还没有辣椒,但却有辣味的五柳鱼出来,开了食鱼有辣味的先河。
唐安史之乱后,杜甫随着逃难人流入川。
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生活虽说安定了,日子却过得清贫淡泊。
一天,有朋自远方来看他,都是久不见面的诗人,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欣慰与快乐。
两人促膝叙谈,品苦茶论诗韵,不知不觉已时近中午。
杜甫才想起还未烧饭,急忙下厨,左寻右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十分像样的菜肴待客。
正情急之时。
忽见邻居一小伙子手提刚捉到的鲫鱼过来,急忙向前商讨。
小伙子平常颇敬重大诗人杜甫,便高兴地将鱼相送杜甫用以待客。
杜甫顾不得多谢,赶紧入厨房烹制鲫鱼。
诗人不是厨师。
不懂烹饪之法,也就没有了什么禁忌,只是怕怠慢了客人,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搜了出来。
他将鱼整治清洗后,跑到屋后的竹林里采来一些鲜嫩的冬笋、冬菇,洗净切成片,同鱼一起下锅烧煮。
然后将生姜、大葱、大蒜切成丝,葱切成长节,花椒拍破待用。
等鱼煮熟后,便起锅入盆,另放入油盐炒制备好的姜蒜葱和花椒。
就在这时,他看见灶台另一边放着一包茱萸子,是邻居送来的,也抓起一把放进油锅里,作料烹制好了,他就将其淋在煮好的鱼上,然后端盆上桌。
一时间。
鲜香盈室,鲜香中分明飘荡着一股辛辣之气,令人神爽气清,精神为之一振。
客人在品尝杜甫烧的鱼时,赞不绝口,说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鱼,问此菜何名?杜甫瞅瞅盆里的鱼。
五种调料覆盖在鱼身上,如柳丝、柳絮,举杯即兴说道:“此乃五柳鲫鱼。
”见客人不解,就与客人谈起晋代诗人陶渊明。
昔时陶渊明隐居南山,躬耕为乐,采菊东篱,自号“五柳居士”。
说到此,杜甫举杯相邀:“今日你我相聚,故此菜命名‘五柳’,亦算是表达我们共同对名士五柳先生的敬仰之情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茱萸和吴茱萸的区别
山茱萸和吴茱萸的主要区别是种属、形态以及药用价值的不同。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前者的核果长椭圆形,果实饱满,味酸,后者的果实密集,味辛,像一颗颗小瘤子,表面不光滑也不艳丽。
种属不同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
吴茱萸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
形态不同
从形态上来看,山茱萸和吴茱萸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果实和花朵。
山茱萸的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颜色是红色或紫红色。
果实饱满,看起来就像一颗颗大红枣一样,鲜艳富有光泽,山茱萸的果期在9-10月。
吴茱萸的果实密集或疏离,颜色是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褐黑色,有光泽。
是怎样的果实就像一颗颗小瘤
子,表面不光滑也不艳丽,看起来更加的密集。
它的果期是在10月到11月。
山茱萸的花朵黄色,开起来金灿灿的,十分耀眼,而吴茱萸的花朵则是白色的,花开比较清淡。
药用价值不同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治疗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