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行动工作调研报告(定)(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城乡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扩 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
社会建议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安全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 权利。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 助等服务。
政策因素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就业指导 和培训,减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困难。
政策限制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农村劳 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户籍制度、 土地流转制度等,影响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进程。
经济因素
经济增速
经济增速快的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
本报告对于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具有重 要意义,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教育培训等。
提出对策建议
03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为
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02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转移规模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从 2010年的1.5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2.8 亿人,年均增长率达到6%。
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女性劳动力转移比例有所提高,但仍 低于男性。
文化建议
01
弘扬劳动精神
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 观念,提高农村劳动力对转移就 业的认识和信心。
02
加强文化交流与融 合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消除 城乡文化隔阂,增强农村劳动力 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03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渠道不畅、务工收入低、用工流动性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调查。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描述。
调查共在6个不同地区进行,涉及的调查对象包括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雇主和政府相关部门。
其中,农民工是调查的主要对象,共有1100人参与了问卷调查。
调查涵盖的内容包括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农民工的就业经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用工单位的招聘渠道、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的服务状况等。
第二部分是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在调查的1100个样本中,有近一半的人每月仅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占总样本的比例高达48.7%。
另外,有24.1%的样本的月收入低于2,000元。
2.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普遍较低。
在调查的样本中,只有不到1%的农民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大部分人只是小学或初中文化。
此外,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匹配,导致很难有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3. 用工单位的招聘渠道单一。
由于农民工的教育和职业技能普遍较低,所以用工单位通常通过中介公司或亲朋好友介绍来招聘农民工,导致农民工的选择空间较小。
4. 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例如招聘信息发布、岗位匹配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发布不及时等。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一些建议被提出:1.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例如,加强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提高劳动报酬部分的比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2. 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
例如,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广继续教育机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加薪机会,同时调整用工单位的工作模式,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十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十尊敬的领导:我们接到贵单位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任务,并于今年6月至9月对某县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提交如下:一、调查背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已成为一种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也在努力推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
二、调查目的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明确他们的流动原因,了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满意度,同时探究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涉及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教育程度、土地情况、工作经历以及对转移流动的看法等问题。
走访则主要是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四、调查结果1、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大多在18-55岁之间。
男性劳动力在外地务工的比例比女性要高。
受访者在家务农的程度不一样,其中有的人是有固定的土地和家庭,有的则失去了土地和家庭。
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因我们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需要,农村劳动力要赚更多的钱支持家庭;二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需要更好的生活条件;三是工资高,可能出于工资的考虑去流动;四是家庭的矛盾,导致他们外出流动的需求增加;五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
3、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形式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形式主要是两种:一是由个人自身决定流动,另一种是通过中介、招聘和朋友介绍流动。
其中,通过个人决定流动的人占到70%以上。
4、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满意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外出打工,67%的受访者是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此外,我们还从数据中得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较为一般,不太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单一、工资低不稳定等。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 后顾之忧。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
加强城乡产业协同发 展,实现城乡劳动力 资源优化配置。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增加农 村劳动力就业岗位。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全 面的就业信息和服务。
高政策实施效果。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政策法 规的落实和公平性。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 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 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 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竞 争力。
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提高 农村劳动力适应产业升级和转 型的能力。
文化差异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需要面对新的文化环境,这使得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济结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使得农村劳动 力难以在城市找到稳定的工作。
教育水平问题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寻找工作时更加 困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就业机会不足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面临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很多 地方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给转移的劳动力,导致他们 难以稳定就业。
技能培训不足
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后,往往缺乏适应新环境的技能和知识 ,这使得他们在寻找工作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社会保障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形势持续向好,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了深入调研。
首先,我调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因。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转移就业成为必然选择。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农村劳动力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之间实现了向外转移。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城市的发展,这就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使得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从而减轻了农村农业劳动力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也可以通过技能提升和工作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我还调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存在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行业结构单一和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多为低技能劳动力,转移就业时很容易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单一,难以提高就业岗位的质量和待遇。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面临着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往往为临时性和短期性就业,这样一来就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也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
最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以适应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选择,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的保护,确保他们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劳动就业状况,充分把握全县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近期,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各类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盘点2010年就业,严峻与希望并存,现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一)劳动力资源现状我县现有人口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万人,非农业人口12.1万人。
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增加。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21.0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0.37万人。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劳动力占有较大比重,35岁以下的占37.07%。
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全县实有劳动力37.15万人。
其中:男性19.03万人,女性18.12万人;外出务工14.5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12.54万人,所占比例33.76%,从事第二产业9.53万人,所占比例25.65%,从事第三产业15.08万人,所占比例40.59%;县内就业10.09万人,省内务工4.49万人,省外务工9.96万人,国外务工0.07万人。
(二)就业状况调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县期间状况的直接表象存在于三个方面:(一)大量民工陆续提前返乡,乡镇街头、车站陆续出现了到处观望和写满无可奈何表情的人们。
(二)广东沿海一带小型企业业主陆续回乡“渡假”。
(三)地产特色农副产品原料材料收购迟滞缓慢,有的无人问津。
县就业局分管领导通过认真了解分析、充分认识到事态发展的严峻性,一方面及时向上级汇报,依靠上级和政府为民生及时筹划;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市场工作人员分头下乡、作详细认真具体的调查研究。
综合汇聚来自各方面的情况,使上级主管部门判断和决策依据。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以下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的范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城乡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
为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调研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办法,本次调研旨在为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对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在全面了解其转移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2.访谈: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和工作措施。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现状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如下:(1)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
(2)劳动力转移区域集中,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
(3)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多样,包括工人、服务员、销售员、保洁员等。
(4)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良好的城市主要有发达的经济、完善的社会保障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2.问题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存在:(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不对称,很多农村劳动力缺乏了解就业市场的渠道,造成就业难度增加。
(2)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过程中遇到歧视、欺压等问题,不得不回到农村就业。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享受与城市劳动力同等待遇的保障。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资水平较低,且对于劳动力安全和劳动条件不够关注。
3.解决办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的公开和发布,提高农村劳动力了解就业市场的机会和渠道。
(2)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歧视和欺压的打击力度,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3)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与城市劳动力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4)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资水平,并加强对工作条件和安全的监管,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一)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我市常住人口1139454人,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55220人,其中男性农村劳动力248710人,女性农村劳动力203490人;受教育程度方面,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村劳动力2610人,高中(含中专)学历的农村劳动力63300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村劳动力386290人。
我市农村劳动力以从事蔬菜种植业为主,随着蔬菜种植业规模化的发展,蔬菜种植业对农民工需求近年来有了较大增长,本地大企业、大项目发展较快,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较大。
目前,我市已经成为一个农村劳动力输入大市,全市共有外来农民工23.5万人,分布在建筑、食品加工、化工、物流和蔬菜种植等行业。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业结构上看,工业作为主导行业,比重为32.4%,其他依次为建筑业,批、零贸易餐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分别占21.7%、22.5%和13.4%。
我市还存在临时性、季节性转移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这种情况在寿北及西部乡镇比较多见。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就近就地转移为主,外出转移为辅,省外输出主要以蔬菜种植技术人员为主,截至十一月份,我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88人。
我市有6820名技术员遍布在全国各地传播种菜技术,仅三元朱村常年在外地指导蔬菜生产的村民就有140多人,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近年来,我市农民工收入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年人均收入3-4万元左右,农民工的工资一般包括基本工资、计件工资、加班费、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等,农民工加班加点工资做到了及时和足额发放,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已经很少存在。
3、农民工劳动管理情况我市农民工多集中在二、三产业,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女性农民工和未成年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步伐,加快劳务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按照县政协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18日,县政协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劳动保障和民族宗教等界别的14名政协委员,由县政协副主席吾麻尔同志带队,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先后深入大丰镇、园户村镇、二十里店镇、石梯子乡,对我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有农村劳动力47339人。
其中,男性27075人,女性20264人;少数民族22467人;小学文化程度17631人,初中文化程度24607人,中专以上学历5101人。
当前已实现就业42833人(其中从事一产的24621人,占就业人数的57.4%;从事二产5506人,占就业人数的18%;从事三产10000人,占就业人数的23.4%;自主创业2706人,占就业人数的6.0%)。
仍有富余劳动力2003人,其他2503人(其中在校学生2123人,现役军人380人)。
201X年以来,已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
其中,长期转移8903人,季节性转移1.7万人次,实现转移创收1.3亿元。
近三年来,我县年均转移就业3.1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近3亿元,农牧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先后培育打造了“园户村餐饮”、“呼图壁运输服务队”、“苗木花卉园艺工”三大劳务品牌。
这些劳务品牌的创立,有力地带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相关行业和产业聚集,使广大农牧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201X年,我县创建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XX县”。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居多。
二是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于餐饮业、运输业、林果业和养殖业,且多为自己创业。
四是劳动力外出创业就业的渠道有限。
农村劳动力转移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业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的效果。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200份问卷,选择的调查对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
问卷涵盖了基本情况、转移就业情况、就业方式、收入情况、就业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中,男性占比55%,女性占比45%。
就业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占比为60%。
另外,大部分就业者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仅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达80%。
2.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就业者参与非农劳动。
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三大主要领域。
此外,约有30%的就业者选择了城市就业,而70%的就业者选择了农村或县城的就业机会。
3.就业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转移就业的方式上,绝大多数就业者选择了找亲戚朋友介绍就业的方式(占比75%)。
其次是通过劳务中介(占比15%),再次是通过网络招聘(占比10%)。
这些方式都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密切相关。
4.收入情况5.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就业者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
其中,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工作稳定性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者对工作比较满意的因素。
四、影响因素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亲朋好友的影响和城市就业机会等。
受教育程度低、家庭背景差的劳动力往往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亲朋好友介绍的就业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者的就业具有较大的影响。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情况和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岗位和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1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为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探究“求职难”、“用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笔者深入广大农村和劳务市场,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就如何科学合理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一些浅显思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55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2.8亿元,净收入14.72亿元。
各类培训机构共组织开展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4994人次,大大提高了转移就业水平。
创新输出模式,抓住“两站”移民建设等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契机,开辟多形式的务工渠道,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19187人。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把开展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2019年,全县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475人2375万元,带动就业712人;全县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0人2500万元,带动就业750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
接受问卷调查的500名农民工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72人,占14.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28人,占85.6%。
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45人,占29%,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占12.2%。
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主要集中在电子加工、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六大行业。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人口在生产过程中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过程。
这一现象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通过对多个农村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 劳动力流出地点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不仅限于城市,也包括乡镇企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等。
流出地点的多元化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差异化发展趋势。
2. 劳动力转移行业分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各种不同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这种行业分化既有劳动力的技能特点影响,也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关。
3. 劳动力转移形式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务工形式外,农村劳动力也通过自主创业、返乡经商等方式进行转移。
这种多样化形式的转移反映了劳动力对选择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以下为调查结果:1. 人口因素:年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人口因素。
年轻人和受过教育的农民更容易选择劳动力转移,而家庭背景较差的劳动力转移的欲望较弱。
2. 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是促使农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经济因素。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而城市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这使得农民选择转移成为经济上的一种选择。
3. 政策因素:政府的农村发展政策、农民权益保护政策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缩小政策等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政策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和保障,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启示基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1. 完善农业与非农业发展协调机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与非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以满足农民转移就业的需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查报告2023-11-08contents •调查背景及目的•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调查结果概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政策建议•结论及展望目录01调查背景及目的调查背景农村劳动力过剩01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在农村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出路。
城市就业压力02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就业压力也在增大。
许多城市居民也面临着失业和就业难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03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摸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调查目的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调查,分析影响他们转移就业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调查,了解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02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1调查方法23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并回收数据。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样本情况样本覆盖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的农村地区。
样本中包括男性500人,女性480人,年龄分布在18-60岁之间。
本次调查共收集了10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80份。
03调查结果概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体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从2015年的2.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3.2亿人。
跨省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稳定,约占总转移就业人数的50%左右。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性别比例逐渐平衡,女性劳动力转移比例逐年上升。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为了解决和了解xxxx农民就业问题与现状,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广泛的深入调研。
按安人社发〔xxxx2〕437号文件要求,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基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实际情况,通过走访和座谈多种方式,掌握第一手基础材料,现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概况及劳动力就业现状(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情况全县总人口为59295人,16周岁-60周岁劳动力资源39083人,占总人口的77.7%。
其中男xxxx85人,占51.6%;女18898人,占48.4%;16-30周岁16712人,30-45周岁12995人,45-60周岁9376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411人,高中6019人,大专及以上 2653 人。
农村劳动力常年转移15413人,每年新增成长劳动力1000人以上。
数据表明我县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整体素质不高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近几年,流动人口和农村居民进城有所增加,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转移就业的人数大幅度上升;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从劳动力的职业构成看,从事农、林、牧、渔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因此技能型劳动力逐渐上升。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已成为农民实现劳务收入的主要渠道。
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大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农民刚进城所从事的主要是一些边缘工作,即城镇人不大乐意干的脏、累、苦、险等工作。
如建筑、废品回收、环境卫生、饮食服务、小商小贩等这些城镇人退出或自动放弃的工作岗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慢慢的从体能型转化为技能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观念新、懂技术、会管理、能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技能脱贫致富的务工能人,从而带动其它就业人员从事一些高技能工作,慢慢从高、危、苦的行业脱离出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报告
自然灾害
部分农村地区因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民种植的 作物受损严重,为了生计需要外出寻找新的就业 机会。
农业收入低
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传统农业收入不 高,很多农民选择到城市或发达地区寻找更高的 收入。
城市吸引力
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 展空间,吸引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前往。
转移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然而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和就业服务不完善等原因,许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面 临就业困难和不稳定就业等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挑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政策制度不完善、就业服务落后、技能培训不 足、信息不对称等。这些挑战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发展空间,增加了他们的就 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率
总结词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详细描述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课程,如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 ;二是引导和支持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鼓 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受制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大量劳动力闲置, 缺乏有效利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 较低,缺乏专业技能 和知识,难以适应市 场需求。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某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过去几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归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政策预期的那样理想,现在,很多农民工都面临着转移不成功、就业困难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本文选择了湖北省某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二、调查情况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访问了100户农民家庭,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被访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55岁之间,其中35岁以下占30%,35岁-50岁占50%,50岁以上占20%。
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大学本科及以上不足5%。
2.调查结果(1)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外出务工占48%,当地创业占25%,返乡创业占12%,其他占15%。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的加重,外来务工的转移比例下降,返乡创业的转移比例上升。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和服务业等领域,而农业和家庭服务领域的劳动力转移比例较低。
(2)转移就业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平均月收入为2500元以下,其中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月收入低于2000元。
此外,调查发现,女性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要低于男性劳动力。
(3)转移就业困难和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阻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岗位不稳定。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调查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调查作者:尤乾艳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2期尤乾艳(南涧县农业局信息中心,云南南涧 675700)摘要:随着南涧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的确立和完善,有效地畅通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调查1 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1.1 农业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南涧县国土总面积1731.63km2,全县辖5镇3乡80个村(居)委会,1133个自然村,160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苗、傈僳等19个民族。
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2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93.3%。
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5064万元,比上年增15.6%;农民人均纯收入5063元,比上年增长18%;劳务经济收入35587万元,同比增加5276万元,增长17.4%,占农民所得纯收入总额的33.8%。
1.2 农村劳动力数量及转移就业情况我县有农村劳动力13.6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5.79%。
其中,从事农业的10.52万人,占劳动力资源的76.84%;从事工业的0.4万人,占劳动力资源的2.92%;从事建筑业0.72万人,占劳动力资源的5.26%;从事交通运输业的0.32万人,占劳动力资源的2.34%,从事农资经营的150多人,其它从业人员17000多人。
根据调查数据,我县2012年和2013年外出务工人员同比分别增多0.42万人和1.07万人,增13.29%、29.89%;外出劳务收入分别增7992万元和5276万元,增35.81%、17.41%,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农民向工业、建筑业及服务行业转移,形成了农忙时节搞生产,农闲时节学技术的氛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务工工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最新-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 精品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报告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目前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在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对我市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希望对我市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起到有益的借鉴。
新形势下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是富民,难点在农村,关键是农民。
“人口向城镇集中”不仅仅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
就我市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人数近20万之巨,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然而工强农弱的基本市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缺少工资性收入,我市目前仍有320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待就业,他们大多是位于山区的贫困人口。
解决这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
我们人劳局积极贯彻市委的决策,把有序组织农民进城入企,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完善服务机构、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技能培训等多个环节入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创造必要条件和提供全面服务。
去年,我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按照“一流机构、一流人员、一流设施、一流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专门机构。
今年,我们又挂牌成立了“就业服务管理局”,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服务和管理。
20个镇(办)“农村劳动力求职服务中心”、291个村级服务站和2824个服务组,构成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平台。
去年,我们采取全面求职登记,免费技能培训,广挖用工信息,义务推荐就。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个趋势,并且已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许多农村劳动力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和照顾,增加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难度和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和研究,探索出合适的转移培训方案,以增加劳动力的技能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在城市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研究目的和对象目的: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调查研究,了解现有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机构,帮助相关部门和农村劳动力制定更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政策。
对象:我们选择了几个城市较为发达的工业区,调查研究了在这些地区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劳动力转移愿望普遍调查显示,许多农村劳动力具有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并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许多人在转移城市劳动力市场时遇到了挑战和困难。
2. 培训机构主要为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在整个转移培训过程中,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和辅助服务,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企业宣传和招聘、就业促进等。
此外,大部分培训机构还配备有专业的培训师资,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自身技能和能力。
3. 培训时间和内容不尽如人意虽然政府和社会组织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培训项目,但是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不尽如人意。
由于时间短暂,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人甚至不能掌握基本技能就被送进工厂上班。
因此,在培训内容和时间上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增加。
4. 应重视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十分关键,可以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并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然而,现有的跟踪服务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1. 增加培训时间和内容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协作以增加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全方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
工作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010年 11月 5日
尊敬的董会长、各位领导:
你们在百忙中莅临彝乡南涧,对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对我们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南涧县地处云南省西部, 大理、临沧、普洱、楚雄 4州市结合部,国土面积1731.63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山多、地少、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彝族自治县。
山多, 全县国土面积中山区面积占 99.3%。
全县山高谷深, 海拔落差大 (3061米—994米 ,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44.89%,比全州高 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 10个百分点。
地少, 全县虽然山区面积大, 但仅有 21.35万亩耕地,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仅0.96亩,人均占有水田仅 0.12亩。
居住在海拔 2000米以上的群众有 5.58万人。
可以说,在南涧只要有一点生存条件的地方就有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
民族, 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布朗、傈僳等 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 22.08万人的 50.33%,其中彝族人口 10.4万
人,占总人口的 47.13%。
彝族文化品牌“南涧跳菜”是我县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2003年,南涧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 , 2008年,南涧跳菜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 “跳菜”音乐被收录为国家博物馆馆藏音乐。
贫困, 南涧是全省重点扶持的 73个贫困县之一,按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扶贫标准, 全县仍有 6.44万目标人群亟待扶贫。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
30%。
今年 1至 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106142万元,同比增长 10.2%。
财政总收入15645万元,同比增长 5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0683万元,同比增长 58.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7000万元,同比增长 30.1%。
农村经济总收入 81559万元, 同比增长 7.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622元,同比增长 9.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306万元,同比增长 18.4%。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 162196万元和 224453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 12.9%和 11%。
南涧县有农村劳动力 12.63万人,若以劳均耕作 3亩计算, 则全县农业生产仅需劳动力 6.98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 6万人, 扣除历年累计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4.528万人, 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约 1.5万人。
多年来,在省、州劳动保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全民素质,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的目标,坚持“政府引导、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原则, 统筹城乡就业,统一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移输出、扩大就业为主题,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区域、渠道和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目前,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 4.528万人,实现年劳务经济收入5.4亿元, 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被省政府表彰为劳务输出先进县,并在国务院扶贫开发会议上作了交流。
二、主要做法
去年入秋以来,全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造成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急剧增加,为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我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 努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在大旱之年有新的增收渠道和新的收入来源。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根据《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和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县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政研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经济局、规划建设局、商务局、公安局、卫生局、司法局、人口计划生育局、总工
会、妇联、共青团等 14个部门组成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处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日常工作。
(二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为加大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工作力度,出台了《南涧县 2010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方案》,形成了县乡各部门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管理规范、流动有序、多元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格局。
2010年,全县计划完成转移就业 7300人,培训 6800人。
(三强化措施,加大宣传。
为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确保大灾之年农民持续增收,我县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抗旱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劳动力转移措施,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在具体实施中,以重灾村、重旱村为重点,利用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小额贷款项目、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等项目到村入户进行宣传发动,广泛发动劳动力转移就业,营造良好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氛围。
(四注重技能,加强培训。
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增加农村群众收入,我县十分注重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农广校、农机培训站及社会其他机构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开展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技能需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组织好引导性培训。
截止目前,培训农民工 6240人,完成计划数的 91.7%,转移劳动力 6840人,完成计划数的 93.6%,其中县内就地就近转移的占 60%左右,重点工程建设和二、三产业吸纳省内外农民工就业 4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思想观念转变难。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虽然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不少农民参加培训都是政府下达指标,相关部门动员组织后完成的,农民自身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加之农民教育培训具有
教育对象分散、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使农民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农民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培训和需要之间难以有效衔接。
(二培训资金不足。
南涧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收入低, 农村经济基础差,国家提倡的“个人交一点、集体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三方筹资培训方式在我县难以实施,培训经费全部由政府补贴。
以培训初级茶叶加工农民工为例,标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 540个标准学时, 每天按 8个学时计算, 应培训 67.5天。
一个 50人的培训班,从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培训渠道可以补助经费 21000元 (6.22元/人·天 ;从扶贫部门劳动力转移培训可以补助经费 25000元 (7.41元/人·天 ;从农业部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以补助经费 15000元(0.14元/人·天。
根据国家规定 110个职业工种目录和培训大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时间根据工种的培训大纲和难易程度确定,一般为10— 90天,资金补助标准一般为 200-700元/人。
3个部门的补助经费都不能单独维持一个培训班的费用。
因此培训时间只能压缩(一般不超过 25天 ,或者每班学员人数突破 50人(一般在 70-100人之间。
培训教师教学水平、实作设备、场地、实作时间也打了折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培训质量不高。
同时,农民工参加培训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需承担车费、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训资源难以整合。
由于各部门培训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报账形式不同,培训机构、要求、内容和形式不同,培
训时资源难以整合。
但是开展培训的对象和培训目的是相同的,培训资金和培训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在资金上既造成重复培训的巨大浪费,培训质量上又达不到所需的要求。
(四)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
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
下步工作中,我县将紧紧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意向和市场需求,精心组织,全面完成 2010 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任务,努力实现农业损失劳务补,确保实现大灾之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
影响。
最后,恳请董会长及各位领导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祝愿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