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1.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翻译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翻译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翻译
笔记
课本上给出了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

下面是我为你翻译的诗词笔记,希望能够帮到你:《题西林壁》是一首唐代文人王之涣所作的七言律诗,通过描写篱落外的景物来表达作者对人事物流转的思考。

这首诗写的是西林寺的围墙。

首句直接把读者拉到诗人的心境之中,通过描绘墙外的景物,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易散的感慨。

第三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对鸟儿和云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压抑之情。

全诗表达的是人事如梦、时光流转的哲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的律诗,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祝福,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通过对草原的描绘,展现出辽阔无垠的草原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离别之难和难以舍弃的感慨。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全诗抒发了离别之苦和对友人的祝福。

《登鹳雀楼》是一首唐代文人王之涣所作的七言律诗,描绘了诗人登高俯瞰景色所引发的感慨和对江山变迁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世变迁和兵戈纷争的关注。

诗中描述了江山沉浮和人事如梦的哲思,反映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思考。

以上是对《题西林壁》、《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这三首诗的简要翻译和解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三首古诗包括《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忆江南》、《牧童》),下面是这些古诗的内容和简单介绍:
1. 《浪淘沙(其一)》: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用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描绘黄河雄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忆江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向往。

3. 《牧童》:这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放牛的孩子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篇1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全文如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全文如下:
稚童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

全文如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第九课古诗三首近反义词多音字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第九课古诗三首近反义词多音字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第九课古诗三首近反义词多音字第一单元:多音字:好、干、行、勒、载、长、薄、分近义词:勾勒———勾画乐趣——情趣疾驰——飞驰惊叹——惊讶迂回——盘绕清鲜——清新洒脱——潇洒回味——回顾典雅——优雅矗立——耸立隐约——模糊矗立——屹立欢腾——欢跃思路——思绪清晰——清楚界限——分界分辩——争辩表白——表明严肃——严格软弱——脆弱沉思——深思分外——特别、异常轮番——轮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反义词:清鲜——浑浊静寂——热闹团结——分裂亲热——冷淡拘束——洒脱羞涩——大方软弱——坚强清晰——模糊稀薄——稠密第二单元:多音字:剥、乐、亡(wú)嚼、磨、和、晃、结、角、转、发近义词:交错——交叉情趣——有趣清脆——清亮寂寞——孤单悦耳——好听侵犯——侵略闪烁——闪耀随意——随便健康——安康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当众——当面轻松——轻盈迷恋——痴迷妨碍——阻碍澄澈——清澈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反义词:交错——平行寂寞——热闹黑暗——光明健康——患病漂亮——丑陋随意——拘谨轻盈——笨重澄澈——浑浊第三单元:多音字:盛、待、难、近义词:甜美——香甜柔软——柔弱聪惠——聪明强盛——强大严肃——严厉吩咐——嘱咐猛烈——剧烈纯洁——纯真方便——便利浓厚——深厚笑嘻嘻——笑眯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若无其事——泰然自若反义词:甜美——苦涩遥远——附近聪惠——愚蠢强盛——衰弱侮辱——尊重猛烈——柔和纯洁——肮脏方便——麻烦浓厚——淡薄小心翼翼——粗心大意若无其事——六神无主安居乐业——流离失所面不改色——惊慌失措第四单元:多音字:担、空、血、作、禁、似、咽、当、没、吭、簸近义词:唯一——独一崎岖——坎坷刚强——刚毅、坚强、顽强弥漫——充满饱满——丰满喜出望外——大喜过望无边无涯——无边无际乱哄哄——闹哄哄拥戴——拥护沙哑——嘶哑咆哮——怒吼爽快——直爽执著——固执援助——支援艰巨——艰难反义词:唯一——许多崎岖——平坦刚强——脆弱、软弱、懦弱饱满——干瘪粗糙——精细衰弱——强盛沙哑——清脆咆哮——呢喃爽快——扭捏援助——掠夺势不可当——一触即溃喜出望外——大失所望第五单元:多音字:削、着、大、饮、都、折、挑、应近义词:商议——商量胆怯——害怕推辞——推却轻易——随便探听——打听疑惑——迷惑吩咐——嘱咐晌午——上午恰好——刚好耻笑——嘲笑开辟——开拓顽劣——顽皮丛杂——杂乱力倦神疲——筋疲力尽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同心协力——齐心协力反义词:胆怯——勇敢拒绝——接受轻易——艰难疑惑——相信耻笑——赞美顽劣——优良第六单元:多音字:差、恶、近义词:憧憬——向往沉迷——痴迷束缚——约束反义词:束缚——解放治理——管理赐予——给予浏览——阅读第七单元:多音字:屏、浆、露、兴、近义词:登时——立刻揩——擦纳罕——诧异叫绝——叫好精神抖擞——精神焕发悠然——悠闲发怔——发呆扎眼——刺眼挑剔——苛求半信半疑——将信将疑窘况——窘境对付——应付刻薄——尖刻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反义词:半信半疑——无可置疑刻薄——宽厚雅致——俗气妙不可言——兴味索然。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从军行》、《塞下曲》、《月夜忆舍弟》三首诗,以下是它们的原文:
1.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以上为三首诗的原文,如需理解或赏析,可以查阅教辅或古诗书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生字组词
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
岳:yuè(东岳、五岳、岳父)
摩:mó(摩擦、摩天楼、摩拳擦掌)
遗:yí(遗书、遗忘、遗憾)
涕:tì(鼻涕、涕泪、痛苦鼻涕)
巫:wū(巫婆、巫师、巫峡)
蓟:jì(蓟北、山蓟、蓟县)
襄:xiāng(襄阳、襄办、襄理)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课文主题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从军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生字课件)第9课 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生字课件)第9课 古诗三首


笔顺:
音序:Y
结构:半包围
偏旁:辶 笔画数:12
形近:馈赠 溃败 匮乏
组词:遗产 遗留 遗失

笔顺:
音序:T
结构:左右
偏旁:氵 笔画数:10
形近:第一 弟弟 传递
组词:流涕 鼻涕 涕泪横流

笔顺:
音序:W 结构:框架 偏旁:工 笔画数:7 形近:工人 噩耗 器物 组词:巫山 巫女 巫婆
五年级语文·下
9.古诗三首
生课 字件
会写字
rèn
笔顺:
音序:R
结构:左右
偏旁:亻 笔画数:5
形近:缝纫 韧性 忍心
组词:千仞 万仞 充仞
yuè
笔顺:
音序:Y
结构:上下
偏旁:山 笔画数:8
形近:乒乓 丘陵组词:岳父山岳 岳家mó笔顺:
音序:M 结构:半包围 偏旁:麻 笔画数:15 形近:石磨 魔法 描摹 组词:观摩 摩擦 摩天轮
感谢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是一堂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课程。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接触到三首名家古诗,分别是杜甫的《望岳》,李白的《将进酒》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入铁梧》。

这些古诗不仅包含着诗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还展示了他们卓越的诗歌才华和艺术创作之美。

让我们来欣赏杜甫的《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他的老师孟浩然的一首赠诗。

杜甫在诗中向孟浩然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敬仰之情。

诗中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敬重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师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杜甫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壮美的峨眉山,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师友之情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杜甫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友人的一首劝酒诗。

诗中表达了诗人豪迈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借酒助兴,畅饮欢歌,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那种豪气干云的风采和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

李白用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引人入胜,令人难以忘怀。

让我们一起赏析陆游的《秋夜将晓入铁梧》。

这首诗是陆游在秋夜写给友人的一首寓情诗。

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凄凉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陆游通过对秋夜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友情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邃,给人以沉郁之感。

陆游以细腻凝练的笔法,勾勒出秋夜的静谧之美和内心的无尽思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虽然情感深沉,但却不乏雅致之美,令人陶醉其中。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品读和赏析,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情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古诗好有意思!五年级要学习三首古诗:《观沧海》、《登鹳雀楼》和《春夜喜雨》。

这些古诗超级有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我国传统文化。

《观沧海》是一首超级牛的诗,讲的是诗人看到大海的感觉。

他觉得大海好壮观,好神奇,也好豪迈。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要为国家人民幸福而努力。

下一个是《登鹳雀楼》,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站在高高的楼上,看到了超级美的景色,他的心情也变得很激动。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

最后一首是《春夜喜雨》,诗人在这首诗里形容了一个春天的夜晚,下着小雨,很美。

他觉得这雨意味着好运,也要感谢上天。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应该乐观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感恩。

老师说要我们朗读和背诵这些诗,说这样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也能培养我们的文学情感。

我觉得学习这些古诗以后,会更懂得欣赏文学作品,也会对我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老师还说,我们可以去周围的湖泊或者山上去感受自然风光。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体会古诗里的美景了。

这个提议太酷了,我超期待和同学们一起去探险!
学习这几首古诗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真是超级有好处的。

不止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还能让我们更爱我们的国家和传统文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学习经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文学!。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9.古诗三首(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共收录了三首唐代诗歌:“登高”,“登鹳雀楼”,“过故人庄”。

本课主要介绍了这三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写作的形式、意境等。

同时,本课还讲解了相关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及常见句型等知识点。

这三首古诗均是唐代文学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分别聚焦于这三首古诗,并全方位地介绍它们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登高》《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诗歌。

它描绘了登高望远的美妙感受,表达出作者的豁然开朗之意。

同时,这首诗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朴实、含蓄、有味。

首先,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朴实,对景物的描写简练明了,使用了不少具有音韵美的语言,如“寥廓”、“穹庐”、“崎岖”等。

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自然真挚,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唯美情感。

其次,在本课中要重点学习的是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和常见句型。

首先,王之涣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繁华的城市比作“烟花三月下扬州”,在想象中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热闹、喧嚣的城市场景。

其次,王之涣还使用了对称的表现手法,将“天苍茫、”地茫茫”与“人生难、雁阵横”紧密对立,产生了一种极为优美的韵律感。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广播东南走廊上最高的建筑物鹳雀楼为写照,在记录登楼的过程中表达了登高远望的美好感受,展示了王之涣境界高远,气息优雅的艺术风格,是唐代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

首先,王之涣在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开篇的“白日依山尽”与结尾的“黄河入海流”相呼应,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的美感。

其次,在表达王之涣升迁的经历和对时局的思考上,他用对仗的表现手法来衬托出最高境界的艺术境界。

王之涣还用了夸张的手法来点缀他的语言,如“鲸吞盈虚”,“潜龙勿用”,恰到好处地将登楼的所见所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左右突显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两首唐诗和一首宋诗。

下边按教材顺序整理分享这三首诗歌的原文及译文。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黄河向东奔流直到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如云上接青天。

敌人铁蹄下的遗民欲哭已无泪,瞩目南望盼望官军收失地,失望了一年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闻传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朝廷收复蓟北的好消息,我刚听到这个喜讯的时候激动难耐,热泪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我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应当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方舟从巴峡动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径直奔向洛阳。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的古诗,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三首我最喜欢的古诗。

第一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和壮志凌云的豪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高楼之巅,纵览群山之美。

诗中有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山河之美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也激发了我对山川大好河流之美的向往。

第二首古诗是《白日依山尽》。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诗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坚韧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中有句“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壮丽和无穷的奋斗。

这首诗给予了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动力,在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这首诗,勉励自己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第三首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诗人在静夜思考中的孤独与深沉的感受。

诗中有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诗人显露出一种忧郁之感。

这首诗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使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也让我思考自己的人生,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当下。

这三首古诗都是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喜爱并且感受良多的。

它们通过优美的词句,展现了中华古代文化的深远魅力,也传递了一种人生哲理。

在我读这三首诗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了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更受到了启发和熏陶。

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古诗,汲取古人的智慧,培养自己的情操和文化修养,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思想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屋里传来一阵带着醉意的相互逗乐 的吴音,这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 发夫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 田里的杂草,二儿子在编 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 边剥着莲蓬,那顽皮的样子让 人喜爱。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 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 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 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 的喜爱,对两个小孩玩耍 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
《舟过安仁》是 宋 代诗人杨万里的 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 的 所见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 。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小池 》 。
童心与诚斋体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中国诗史上要算是一位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向往。
请将《牧童》改写成一篇短文,再将它读 给同学听一听!
我来试一试!
西 江 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 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 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乘船 安仁: 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 船前进啊!
剥 (bāo) (剥开)(剥皮)
牧蓑遮
醉媚锄剥
多音字: 铺:pū(铺开)pù(床铺)
横:héng(横竖) hèng(蛮横) 剥:bō(剥削)bāo(剥皮) 乐:yuè(音乐)lè(快乐)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 古诗词三首
牧 (mù ) 蓑 (suō ) 遮 (zhē ) 醉 (zuì ) 媚 (mèi ) 锄 (chú )
(牧童)(牧场) (蓑衣)(蓑笠) (遮住)(遮盖)
(醉酒)(沉醉) (明媚)(妩媚)
(锄头)(锄地)
篙 (gāo) (竹篙)(篙子)
棹 (zhào)(棹竿)(棹船) 媪 (ǎo) (翁媪)
《牧童》中“铺”字好在 把 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 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 的意思是 逗弄 ,好在 传达出了 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 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
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读 准 字 音


(唐)吕岩 pū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suō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唐]吕岩
•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 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 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 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 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 “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 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读 准 字 音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zhē 不是遮头是使风。
gāo zhào
读 出 节 奏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极具独创性的诗人了。他的诗被称为 “诚斋体”,
这一称谓本身就表明了其独创性。诚斋体在诗史上
的重要意义,借助文学批评家严羽的话来说,就是: “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诚斋体的伟大,在于充溢其间的童心、童趣。
还没有哪一位古代诗人像杨万里那样,写出过那么
多的生气勃勃的儿童形象,保存了那么多率真活泼
的生活气息。与这一本质特征相联系,诚斋诗融入
草铺 横野 六七里, 笛弄 晚风 三四声。 归来 饱饭黄昏后, 不脱 蓑衣 卧月明。
铺:铺开。
弄:
逗弄。
六七里、三四声:是概数而不是确数,突出了 草原的开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 •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 往宁静淡泊,无牵无 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的思想感情。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 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 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 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 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 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 “无赖”,“亡” 读wú,这里指顽皮、
淘气。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小茅草 屋。
或借鉴了少儿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在诚斋体中,人
们还可以看到人类对大自然永不泯灭的童稚心态与
对人生哲理之追求的高妙的艺术组合。这也正是诚 斋体最高的艺术境界。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 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 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 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 呢?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 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 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 陶醉了。)
谈谈你从词中悟到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安宁、悠 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 农村生活的向往。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 读yuè 。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牧童》是 唐 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 第一句话写所见,第二句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 “三 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 的宽阔 和 乡村傍晚的静寂 。诗的三四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 种向往。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句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 的明月。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其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zuì mèi ǎo
yuè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wú bāo
chú
清平乐 ·村居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 怎样的孩子?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 的淘气、可爱和天真。
舟过安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 两个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 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 竹篙,停下了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 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