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的学校——记高庙村小学老师杨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缩小默认
和孩子们一起吃午饭。
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老师,一所学校。
38年的坚守,38年的付出,38年的辛勤耕耘,得到的,是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感激和同行的敬重。
他,就是桂林高庙村小学教师——杨锋。
县里先后派了五六名老师到高庙村小学任教,最终都因学校偏僻、条件艰苦而离开
高庙村小学有点像个四合院,左右两边是教室,当头两间用作厨房和厕所,四合院中间便是操场。
这是一个连校牌都没有的学校,如果不是有孩子在教室里读书,很难看出它是一所学校。
“高庙村小学是新林小学下辖的一所村小,县里两次调整学校布局,都保留了下来。
”新林小学校长唐勋介绍说,高庙村小学很偏远,条件十分艰苦,现目前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和13名学生,这个老师就是杨峰。
1974年,杨锋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
当时,他的大哥在部队已提干,多次来信劝杨锋报名参军,报效祖国,并提示说部队正需要像他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
六七十年代,很多农民的子女上不起学或无处上学。
由于没有文化、缺少知识,“家里越穷越不读书,越不读书家里越穷”的怪圈在农村恶性循环。
杨锋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1975年初,县里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决定在全县招聘一批有高中文凭的民办教师。
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决定参考。
当年2月,杨锋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为民办教师。
“当时,民办教师没有工资,由大队记工分,每天记11分(工分比同等劳动力高10%),价值人民币8.8分。
任教期间,杨锋利用节假日深入各家各户,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家庭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书本费的,他就帮学生垫起,为的是让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读书。
1995年,杨锋转为公办教师。
“以前,我们学校还是兴旺,最多时开办6个年级7个班,教师有7人,学生200多人。
”杨锋介绍说。
县里先后派了五六名老师到高庙村小学任教,到任的教师多则两年,少则一学期,最终都因学校偏僻、条件艰苦而选择了离开,到后来走得只剩下他一人,作为“光
杆”教师的杨锋,不得不身兼数职,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思想品德,全由他一人授课。
一个人独撑一所学校,既当校长、老师,又当炊事员
杨锋既是学校的校长、老师,又是学生的炊事员。
每到中午,杨锋就要给学生们煮饭。
“2008年以前,我们煮饭都是烧炭圆。
”杨锋说,烧炭圆得到三块石船闸那里去买,要走三里多山路,他和学生肩挑背扛,学生年纪太小,一次只能背3—6个,他一次挑50—60个,搬一次炭圆,可用半个学期,烧完了又再去买。
近年来,高庙村小学的困难引起了县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拨专款给学校购置了电饭煲、电水壶等炊具,师生不再大老远去背炭圆煮饭,彻底解决燃烧问题。
“煮饭、烧开水用电真方便,能节约出很多时间给学生批改作业。
”杨锋说,烧电好是好,但用久了很容易坏。
开始,他拿到城里请人修,但花费多,修一次要十几块。
后来,他干脆自己动手修理,既节约了开支,又学到了技术。
(下转3版)
(上接1版)“学校没有打水井,师生要用水就到当地村民的井里去挑,村民很支持。
”
杨锋说,当时就怕遇到天干,天上不下雨,井里就没水,就得到学校下游500多米的山下猫儿沟水库旁边去挑,特别是夏天,用水量大,他一天要挑5—6担水才够吃。
以前,他挑一担水上山还不费劲,现在岁数大了,身体吃不消,挑一担水上山,要歇好几下,累得大汗淋漓。
高庙村幅员面积较宽,离学校最远的学生要走10多里山路才能到校,学校放学后,杨锋十分担心学生的安全。
夏天涨水时,他都要护送学生回家。
猫儿沟水库上游有条溪沟,上面搭建的木桥一遇到涨洪水就会被淹,家住高庙村九、十社的学生,一到夏季涨水期,就怕从桥上通过,一到上学、放学,杨锋就要躺过河水,将学生一个个背送过河。
“30多年来,到底背送了多少学生过河,我已记不清了”,杨锋说,好在经过多方努力,已在溪沟上建起了两座水泥桥,方便了学生通行。
每天上午,杨锋给学生上完课,就安排学生做作业,自己却要忙着去给学生担水煮饭。
“学生每天从家里带三两米到学校,然后交到我这里,由我给大家把饭蒸好,同时把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菜蒸热,到了午饭时间,再一一分给学生。
”杨锋说。
多年来,杨锋一个人独撑一所学校,里里外外一把手,既当校长,又当老师;既像爸爸,又像妈妈,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爱护学生,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多次被中心校和县教委评为优秀教师。
只要学校还有一个孩子,我就会坚持下去,直到退休
以前当民办教师,就安心在村小教书;后来转正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事都走了,杨锋的心里空落落的。
有一天放学回到家里,从来都是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开了腔:“我和孩子长期患病,住在农村看病不方便,为了我们你是不是换个城里学校教书?”虽然只是问问,从未动过念头的杨锋也动了心思:走还是不走,确实是个问题。
“在我转公办教师那年,城里有所学校的校长叫我到他那里去教书,一来住在城里,各方面条件好一些,二来给妻子和儿子看病方便些。
可想想村上的孩子没老师教,最终还是决定留了下来。
”杨锋说。
老师的陆续离开,让村民们不安了起来,许多人遇到他就问:“杨老师,你走不走?”有一天,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家长突然来到他家里,拉着他的手说:“杨老师,你可千万不能走呀,你走了,学校就垮了,我们的孩子可怎么办?”
是呀,整个学校就自己一个老师也走了,家长哪舍得让自己那么小的孩子到外地去读书呢?来到学校,看到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双眼,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硬着心肠作出决定:这辈子,就留在高庙村小学了;苦,就苦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吧。
38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杨锋教过的学生里,已经有数十人考上了大学。
一些参加工作后的学生还专程返回学校看望杨锋,感谢老师的启蒙教育。
杨锋感到很欣慰。
可高兴之余,他还是忧心忡忡。
“我今年56岁了,还有四年就要退休了,我想把高庙村小学继续办下去,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就近上学,但光我一个人力不从心,希望有年轻老师能到高庙村小学来教书。
”杨锋说。
“虽然村小条件艰苦,但山里的孩子们需要老师,他们渴望有学上,有书读。
”杨锋说,“只要高庙村小学还有一个孩子上学,我就会在这里坚持下去,直到退休。
”
·快评·
38年,不平凡的坚守
米照奎
伟大——浸透奉献与艰辛!
最美——折射牺牲和坚持!
38年,杨锋坚守下来了!支持杨老师坚守下来的理由只有一个:这里的孩子需要我。
在杨老师看来,如果这里有他,就能帮助困难孩子上学,就能让山区的同学们多学点知识,就能让这个学校继续办下去。
所以,在高庙村小学,他既当校长,又当炊事长;既当老师,教书育人,又当志愿者,背学生过河。
在杨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闪耀的光芒,体现出的敬业爱岗、奋发有为、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平凡的,怎样做好平凡的工作,是一件极其不平凡的事情。
无论是雷锋,还是郭明义,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平凡的工作,他们对于自己工作岗位的热爱,兢兢业业的工作,值得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