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文献分析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文献分析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文献分析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文献分析

景莉萍,王席度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8(036)021

【总页数】2

【关键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文献分析;鉴别诊断

【文献来源】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517413600.html,/academic-journal-cn_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_thesis/0201270353852.html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由Moore(185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且预后极差的肿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临床极易误诊。据文献报道,AMM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4%~1.6%,占大肠肿瘤的0.1%~1.9%,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推测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关[1]。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女性稍多。日本有学者认为起源于黑色素细胞者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生长速度慢,预后较好;而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青年人,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易在早期发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9%~17%[2]。

本院收治一例女性患者,45岁,以“便中带血半年余,肠镜发现直肠肿物4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中带血,附于大便表面,色鲜红,伴有排便疼痛。患者大便规律,大便成形,无腹痛、腹胀,无恶心,无停止排气排便。直肠指诊(KC位):肠周皮肤正常,无肿物脱出肛门口,括约肌无松弛,进指2 cm在直肠前壁可触及质硬肿物,边界清楚,位置固定,占肠壁约1/3周,进指约4 cm可触及肿物上缘,肿物边缘隆起,中央凹陷,边界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