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以德退敌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上)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上)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上)《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陈蕃尊重贤才【原文】陈仲举[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2],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3]太守,至,便问徐孺子[4]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5]。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6],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1]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2]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3]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

[4]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5]廨(xiè):官署,衙门。

[6]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立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评析】周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典故出自《古文尚书·武城篇》。

周武王秉承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蕃则以武王为榜样,他也是怀着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去做官,因为他知道贤人是群众的民意代表,访贤举能,才能显出一个领导者的亲民态度。

而且作为人民的父母官,需要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以及贤达人士的辅佐,于是陈蕃在刚刚赴任还没有进入府署前,就想先向隐居的徐稚表示慰问,也向别人明示自己尊重贤才的心意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豁达、伟岸的胸襟。

再往后,陈蕃对徐稚也一直彬彬有礼,并仿效周武王为徐稚设置了一个坐榻,等徐稚走后就把坐榻给挂起来。

周乘仰慕黄宪【原文】周子居[1]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2],则鄙吝[3]之心已复生矣。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诸灵康曹怿岚顾伟陆锦花徐董梅初中文言文训练1-40参考答案1.《君子志道》1、①登上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

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2、君子立志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

(意对即可)2.《晋人伐刑》1.①讨伐,攻打②通“早”③灭亡④衰疲,衰败⑤地位重要⑥有利2、①况且扶持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

②等到刑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

3、想以此削弱晋国的国力,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意对即可)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1.①像②教诲③使……行为正直④表率⑤行为⑥急躁的举动2、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如果行为有过失,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

(意对即可)3、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为子女兄弟作出表率(意对即可)4、必平其气以待人;洁身自好,遇到问题尤其要保持冷静,不可有急躁的举动而中小人的诡计。

(意对即可)4.《王维宁嗜酒》1.①擅长②资财③喜欢,酷爱④到⑤有人⑥等到⑦停止⑧走⑨使……快乐2、别人又劝他说靠卖字也可以养活自己。

(意对即可)3、性豪侈,嗜酒;如果恃才傲物,没能端正自己人生态度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玩物丧志,落得可悲的下场。

(意对即可)5.《裴略自赞》1、解释:①担任②放臵不用③让④凋零⑤遮挡⑥惭愧⑦给予,授予2、翻译:①肚皮不能容纳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必生枝节。

②这是扳了您的肋骨,何止是伤害了胳膊!(意对即可)3、不仅是裴略自身的真才实学,更是裴略一语道破为官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让温彦博感到自惭。

(意对即可)6.《白云山岳皆文章》1、①领悟②光芒四射的艳丽③灵秀挺拔的气概④博大宽广的胸怀⑤都、全⑥虚心有节⑦高风亮节⑧傲然不屈的性格2、①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舒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谓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值:适逢。

②郡:这里指城市。

③相视:看望你。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全,整个。

⑥班军:撤回外出打仗的军队。

1.荀巨伯是个怎么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
2.“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鄙称。

读完短文,你对“胡贼”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阅读答案:。

【荀巨伯阅读答案】荀巨伯文言文阅读答案

【荀巨伯阅读答案】荀巨伯文言文阅读答案

【荀巨伯阅读答案】荀巨伯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边古文,回答文后问题
荀巨伯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1.分别选出对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贼既至
[ ]
A.遇到说既然
B.正当告诉既然
C.正当说……以后
D.遇到告诉……以后
(2)而敢独止班军而还汝何男子
[ ]
A.停住回、还你们
B.停留回、还你
C.停留胜利他
D.停留胜利他们
2.“远来相视”与“贼相谓”两句中的“相”字用法是相同,还是不同。

3.选出对下列翻译正确的项(1)子可去
[ ]
A.你可以到那儿去
B.你可以离开
C.你可以去了
(2)不忍委之
[ ]
A.我不忍心委托给别人
B.我不忍心去求别人
C.我不忍心扔开他不管
(3)一郡并获全
[ ]
A.全郡的群众都得到保全 B.全城池完好地保全下来 C.并且全郡都获得了完整

答案:解析:
1.(1)D;(2)B
2.不同,前一个是一方对另一方,后一个是“互相”。

3.(1)B;(2)C;(3)A
内容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

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荀巨伯探友》阅读附答案

《荀巨伯探友》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8分)荀巨伯探友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③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川(今河南)人。

②胡贼:古代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者。

③班军:撤回军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值胡贼攻郡()(2)子可去()(3)贼既至()(4)而敢独止()【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小题3】阅读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小题1】(4分)(1)恰逢,正赶上(2)离开(3)已经(4)停留【小题2】(2分)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小题3】(2分)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要做个大义凛然的人。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

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这里“去”为古今异义,这里是“离开”。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

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里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3_陈太丘与友期行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3_陈太丘与友期行

专题03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2023·广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期.返而食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C.君与.家君期日中方与.之食D.宜其能服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欤三军2.下面是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甲】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名校新中考语文易错100题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名校新中考语文易错100题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名校新中考语文易错100题文言文阅读题精先中考语文100题文言文阅读题有答案含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①。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②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③,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④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注释)①遣虎贲收之:虎贲(bēn),武士。

收:逮捕,拘押。

②核问:查问。

③举尔所知:推荐你所了解的人。

④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于是乃释.(2)寻.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3.请结合文章分析许允之妻有什么过人之处。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乙】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七年级语文2024年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评(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2024年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评(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评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取“经典文学”而“背诵”,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经。

②它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依照所有语文学习的规律,反复而熟练。

③虽然一开始因陌生而似若艰深,但反复的遍数既多,熟习的数量既大,就如同婴儿学语一样,自然日有领悟,渐入佳境。

④经典文学的学习,是达成高度语文造诣最简捷的方式,也是深入文化智能唯一的路径。

⑤反复而熟练,简单的说,就是背诵。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2.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书法家,冯大彪早在孩提时代就受儒医——父亲的熏陶,四岁便替家父研墨,在父亲手把手地教点下练字。

B.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们亲手制作精美的贺卡,用文字和图画传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

小明在贺卡上郑重地写下:师恩永难忘惠赠张老师学生小明。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理’几块钱一斤?”,这句话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比拟中的拟物。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话剧《龙须沟》等。

C.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如“上”“下”“前”“后”“里头”“外边”等,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范围或位置。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D.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的一种修辞手法。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一4题每句1分,第5题1每小题2分。

)1.从曹操的“水何澹澹,”,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样子。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两句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3.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了时序的变迁和新旧交替的一种自然规律。

4.诗人常常喜欢用落口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表达游了孤寂愁苦之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烘托出一个于暮色苍茫中,骑着瘦马、远出家乡、羁旅漂泊游子的孤寂之苦。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月光下,吟诗篇,举杯邀青莲,泛舟思易安。

三月三,天朗气清,曲水流殇;五月五,汨罗江上,龙舟竞渡。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diàn ①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甲的花地里,闪烁在京剧乙_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丙的弓弦上,擂响在锣鼓铿锵的声音里,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传扬在诗歌浪漫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融入中华血脉,追溯.②文化之根,在古风古韵中安放心灵吧□(1)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写拼音。

①积diàn____ ②追溯.____(2)在语段□中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逗号B.句号C.感叹号D.问号(3) 语段中“铿锵”一词的词性是( )A. 名词B.形容词C.动词D.副词(4)依次在甲、乙、丙处填写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A.缤纷斑斓凄美B.斑斓缤纷凄美C.缤纷凄美斑斓D.斑斓凄美缤纷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

(1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

(10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荀巨伯探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巨伯探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3分)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胡贼攻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 ,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值:适逢。

②郡:城。

③相视:看望。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军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每空1分,共4分)(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__________(2)贼既至__________(3)遂班军而还__________(4)一郡并获全__________11.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题2分,共4分)(1)汝何男子,而敢独止?译:__________(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__________12.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2分)13.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10.答案:(1)离开;(2)已经; (3)于是; (4)一起;11.(1)略(2)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朋友的命。

12.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13.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以凶恶的胡人知耻退军,更衬托出荀巨伯的舍生取义、忠于友情。

初李广有孙陵 文言文阅读答案

初李广有孙陵 文言文阅读答案

初李广有孙陵文言文阅读答案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译者以下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入……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巨伯①离看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打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去矣,子速回去!”巨伯曰:“远来照面,子令吾回去,败义以冒险,岂荀巨伯所行及鬼神?”贼既至,曰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天下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存有疾,不忍心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施宜生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之一个逗号,将其断裂。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译者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庞葱与太子齐东邯郸,曰魏王曰:“今一人言市存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存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存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回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分三人矣。

愿意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4期作家名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怜之子。

13岁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叔父刘道规,袭封临川王。

历任尚书左仆射,出为荆州、江州、南兖州刺史,在各地清正有绩。

元嘉二十一年去世,时年41岁,获赠荆州都督,谥号为康。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宋书》说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世说新语》等。

内容介绍《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

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长短不一,有的数百字,有的仅三言两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却有一部分出于传闻,并不都符合史实。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广泛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社会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精段选读一荀巨伯探友荀巨伯①远②看友人疾,值胡③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④?”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⑤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1、文言文荀巨伯①远②看友人疾,值③胡④贼攻郡。

友人语⑤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⑥!”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⑦吾⑧去,败义以求生⑨,岂荀巨伯所行邪⑩?”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翻译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3、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汉桓帝的义士。

(荀:发音:xún);②远:从远方;③值:恰逢,赶上;④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⑤语:动词,对......说,告诉;⑥子可去:您可以离开这里。

子,第二人称代词“您”的尊称。

去,离开⑦令:使,让;⑧吾:第一人称,我;⑨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⑩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获全:得到保全;4、启示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

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

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巨伯以德退敌文言文翻译

巨伯以德退敌文言文翻译

《荀巨伯以德退敌》【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了病的好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

友人对荀巨伯说:“我是快要死的人了,你赶紧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败坏道义求得生存的行为,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友人有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体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侵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的人都因此而得以保全。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译文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译文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译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本篇是孟子和荀卿的合传,但所记载的内容却包括了战国时期阴阳、道、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十二人,极似类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驺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其後有驺子之属。

齐有三驺子。

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後孟子。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於无垠。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其术皆此类也。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後不能行之。

文言文荀巨伯探友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荀巨伯探友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荀巨伯探友答案及翻译1. 文言文快荀巨伯探友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解——:①值:适逢.②郡: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辱之B.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C.土人谓之“傍不肯”(2)解释下列各句加粗字的意思.①友人语巨伯曰()②吾今死矣,子可去()④值胡贼攻郡()(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有疾,不忍委之.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4)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5)本文与课文《人琴俱亡》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6)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7)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一句可以看出.(8)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答案——(1)A (子敬是子猷的弟弟)(2)①告诉,对……说②离去,离开③ 适逢 B (都作“的”)(3)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4)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5)两者都是讲的人要有爱心,但《人琴俱亡》讲的是亲情,《荀巨伯探友》讲的是友情.(8)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2.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全部答案急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阅读答案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阅读答案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阅读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源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解:
①值:适逢。

②郡:此指城。

③相视:看望你。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调回出外打仗的队。

阅读题目
1、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B)
A、吾欲之南海
B、水陆草木之花
C、怅恨久之
D、属于作文以记之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我现在要死了,你赶快离开。

(2)源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答:(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你,可你却让我离开,使我成为一个不讲道义而只顾求生的`人,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答: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自离开)。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答:友情无价。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城的友爱,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

文言文道德的翻译

文言文道德的翻译

文言文道德的翻译1. 《慎独》文言文翻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

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歩。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独也。

【译文】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

而装出一付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

其实别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透这些坏人坏事,就像是见到他们的五脏六腑一样,那么这种隐恶扬善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

这就是说,人心里有什么样的实际德性,外表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

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即使独处之时,也要使自己规行矩歩。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曾参说:“一个人若是被许多双眼睛注视着,被许多只手指点着,这难道不是严肃可怕的嘛!”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

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谢谢2. 《德行》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德行》文言文翻译如下: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洞:洞口B. 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C. 鹊巢其上巢:筑巢D. 集古木上集:停息、聚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答案】(1)A(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

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诡诈;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

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荀巨伯以德退敌
作者:
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6年第11期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①,值②胡贼攻郡。

友人语③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④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⑥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⑦获全⑧。

(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著,中华书局2011年)
〔注释〕①疾:重病。

②值:恰逢,赶上。

③语:动词,对……说,告诉。

④既:已经。

⑤止:留下。

⑥委:舍弃,抛弃。

⑦并:都。

⑧全:保全。

鉴赏空间
本文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他宁可代朋友死去,也不愿自己在朋友危急时刻离城而去,如此侠义感人至深。

作者把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生活常态是荀巨伯去探望病友,特定环境是遇到胡人入侵,这样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全篇语言简洁、明快,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贼军的“谓”与“还”,来侧面表现荀巨伯的侠义。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种启发: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壮举值得尊敬和学习。

读有所思
1.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
2.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