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时独立作业
课时作业2:3.1 美国《独立宣言》
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基础巩固1.英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时,英属北美殖民地却具有自由传统,这主要是因为()①殖民地各级地方政府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②殖民地居民享有比英国人更广泛的参政机会与权利③英国移民大多为追求自由和财富来到北美④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殖民地传播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是北美殖民地的自由传统形成的原因。
①②是表现,③④是原因。
故选D。
2.“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B.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C.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统治之下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自由平等影响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依据材料中“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自由与平等”“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故选B。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与史实不符,排除。
3.独立战争前,启蒙思想在北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当时北美流行的学说包括()①君主立宪学说②自然权利学说③主权在民学说④三权分立学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北美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北美的启蒙思想家并不推崇君主立宪制,因此①的叙述不正确。
4.七年战争后,为了缓解财政困难,英国政府决定向北美殖民地征收各种赋税,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
对此,驻北美英军司令评论说:“问题不是印花税法不合时宜,也不在于殖民地居民没有能力支付税额,而是它不合‘宪法’,违反了他们的权利。
”该评论反映出() A.英国增加赋税的做法是正确的B.殖民地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C.殖民地人民的权利意识在增强D.独立战争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答案 C解析英军司令强调的是“它不合‘宪法’,违反了他们的权利”,这说明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在北美启蒙思想家的宣传和鼓动下,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权利意识空前增强。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通用11篇)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米尺、卷尺等教学过程:一、量一量1、练习十二第3题。
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组活动。
连续作5次立定跳远,并把每次跳的距离记录在书上的表中⑵小组交流。
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2、练习十二第4题。
⑴同桌活动。
把两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两臂间的距离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馈。
你发现了什么?二、议一议1、练习十二第5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⑵、小组交流。
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⑶、反馈。
全班交流2、练习十二第6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⑵、小组交流。
绳子原来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⑶、反馈。
全班交流3、练习十二第7题。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度?全班交流三、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1)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2 、练习四4。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2 SectionB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B课时作业(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My mother is a doctor. Every day she is _______ busy _______ she can hardly have a good rest.A.too; to B.such; that C.so; that2._______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_______ us to study hard and carefully.A.Like; for B.As; for C.As; of3.— What did you do just now?—I _______ a tent.A.came up. B.took up C.put up4.— Excuse me. Did you see Jack?—Yes. I saw him _______ soccer when I walked past the playground.A.played B.playing C.play5.—I received a toy robot from my father on my birthday.—_______ big surprise it was!A.What a B.What C.How a二、单词拼写1.We can hear with our (耳朵).2.My brother is a (高的) school student.3.She is from (印度).4.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nimals living in the (森林).5.Sally went to visit her grandparents two days (以前).三、连词成句1. any, stores, here, there, clothes, are, near?2. my, with, to.I .beach, the, went, parents.3. of, is, height, person, medium, this.4. noodles, would.of, what, you, kind, like?5. homework, you, your, are, doing?四、补全对话(填入一个适当的词补全对话,每空一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2 SectionA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SectionA课时作业(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You look very tired.—I ______ too late to watch the basketball game last night.A.stayed up B.put upC.woke up D.called up2.—Who broke the window of the classroom?—Bob _______ sir.A.did B.was C.does3.—________ nice weather it is today!— Yeah. We can go hiking.A.How B.What C.What a4.The work is so _______. It makes me feel _______.A.tired; tiring B.tiring; tiring C.tiring; tired 5.—How did you go to the park this afternoon?—_______.A.I went there by bus B.I go there by bus. C.I went there on bus 二、重点单词(写出单词的英文及词性)(1)湖泊(2)沙滩;海滩(3)绵羊;羊(4)羽毛球运动(5)蝴蝶(6)游客;访问者(7)老鼠;耗子(8)婴儿;幼小的(9)语言(10)呼叫;喊叫三、从Ⅱ栏中找出I栏词组的汉语意思并连线I ⅡA.stay up late a. 跑开B.shout at b. 湖边扎营C.run away c. 熬夜D. go to the beach d. 去海滩E. play badminton e. 冲……大声叫嚷F. camp by the lake f. 打羽毛球四、填入一个适当的词补全对话,每空一词。
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时作业(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时作业1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 B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的手中B.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国家C.主要流入了罗马教廷D.未用于工业,主要用于商业解析: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大量财富,用于王公贵族的享受挥霍,购买亚洲的丝绸、茶叶等奢侈品,所以财富流入了商品生产国家,故B项正确。
2.欧洲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B )A.非洲人口过剩B.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C.非洲人体力强壮D.欧洲的劳动力不足解析:“非洲人口过剩”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在北美,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由于当地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口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开始进行黑奴贸易,故B项正确;非洲人体力有强壮的也有不强壮的,故C项错误;“欧洲的劳动力不足”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3.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X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亚洲( A ) A.经济发展水平高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解析:之所以在不同地区表现的侵略扩X的手段不一样,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故选A项。
殖民扩X手段与人民的反抗精神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人多地形复杂是次要因素,排除C项。
面积大也是次要因素,排除D项。
4.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A )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解析:由材料信息“贸易垄断权”“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可以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故A项正确;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不能说明,应排除;荷兰建立商业帝国是在17世纪,故D项错误。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对一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减法运算(1)教学目标: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运算方法、口算练习。
2. 第二课时:乘除法运算(1)教学目标:掌握10以内的乘除法运算方法;(2)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运算方法、口算练习。
3. 第三课时:分数与小数(1)教学目标: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2)教学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运算方法。
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2)教学内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征、识别和绘制。
5. 第五课时:简单方程(1)教学目标: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2)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解法、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一对一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 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3. 设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4.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3. 定期测试:进行阶段性的数学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送教上门专用数学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物模型等;3. 练习册: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册;4. 辅助资料:网络资源、数学游戏等。
六、第六课时:时间和日期(1)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读写时间;(2)教学内容:时间的认识、时钟的认识、日期的认识。
七、第七课时:货币单位(1)教学目标:认识货币单位,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2)教学内容:人民币的认识、货币单位的换算、购物计算。
课时作业 40乘法公式与事件的独立性 -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北师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8页
高中数学3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北师版)·练
3
5. 某种电子元件用满 3 000 小时不坏的概率为 ,用满 8 000 小时不坏的概率
4
1
为 . 现有一只此种电子元件,已经用满 3 000 小时不坏,还能用满 8 000 小时
2
的概率是 ( B )
3
A.4
2
1
B.3
1
C.2
D.3
解析:记事件A:“用满3 000小时不坏”,则P(A)= ;记事件B:“用
解析:四道工序中只要有一道工序加工出次品,则加工出来的零件就是次品.
设“四道工序加工出来的零件是正品”分别为事件A,B,C,D,则P()=
2%,P(B)=3%,P(C)=5%,P(D)=3%. 由于加工出来的零件是正品的概率
为P(ABCD)=P(A)P(B)P(C)P(D)=(1-2%)·(1-3%)(1-5%)(1-
经通过第一关的前提下通过第二关的概率为 0. 5,则该同学两关均通过的概
率为 0. 4.
第17页
高中数学3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北师版)·练
解析:设该学生通过第一关为事件A,通过第二关为事件B,在通过第一关
的前提下通过第二关的概率为P(B|A),因为P(B|A)=
()
()
,所以
P(AB)=P(B|A)P(A)=0. 5×0. 8=0. 4.
误;
第14页
高中数学3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北师版)·练
选项D,“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记为事件A,“从剩
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记为事件B,则P(A)= ,
P(B)=
2020-2021学年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十二)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15世纪,促进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有()①逐步产生了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②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③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④A[14、15世纪,欧洲社会逐步产生了民族国家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①正确;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在一起,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②正确;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③正确;15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会对文化的垄断被逐渐打破,文化逐渐出现普及的现象,④正确。
故选A项.]2.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
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该经济政策()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A[由材料“新兴的商业资本家”可知,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时间应为15—16世纪。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发展迅速,国家统治者需要商业资本家的发展来增加税收,同时商业资产阶级也希望获得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行资本积累.故选A项.]3.“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
这说明()A.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民族国家观念古已有之C.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国观念D.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A[“专制之下无祖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观点。
在近代民族国家,增强民族意识的方法多为消灭封建制度,一定程度上表明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A项正确;其余选项说法均明显不符合史实。
《识字学词学句》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生字词,学习课文第一段1. 生字词学习:字词、快乐、学习、写字、读书、句子、朗读、理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课文第一段,学习写字、读书、朗读句子。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巩固生字词1. 生字词学习:世界、知识、文字、汉字、文化、积累、意思。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课文第二段,理解汉字的文化意义,积累词汇。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提高朗读与表达能力1. 生字词学习:句子、表达、意思、理解、朗读、流利、有感情。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课文第三段,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朗读能力。
第四课时:学习课文第四段,培养阅读兴趣1. 生字词学习:阅读、兴趣、快乐、知识、增长、丰富。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课文第四段,培养阅读兴趣,增长知识。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内容1. 复习生字词:快乐、学习、写字、读书、句子、朗读、理解、世界、知识、文字、汉字、文化、积累、意思、表达、意思、理解、朗读、流利、有感情、阅读、兴趣、快乐、知识、增长、丰富。
2. 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掌握生字词。
2.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朗读与表达。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2. 通过对课文朗读与理解的评估,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知识水平。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识字学词学句》。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学生作业本。
六、教学步骤:1. 准备工作:分发生字词卡片,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数学学科三年级第一学期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单元作业设计
2021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学科加油站 课题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作业一
班级 姓名
评价等第:
☆☆☆☆☆
1、列竖式计算
5858+2323= 9070-2404= 50002-8107=
2、递等式计算,带*的巧算
*765-284-165 48-12÷6 *19×7 72÷8×8
3、判断题
(1)有2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 (2) 左图中有3个钝角三角形。
( )
4、选择
如图,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已拼好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又出现一个形如
的
四连块正向下运动,你必须进行以下( )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A.顺时针旋转,向右平移
B.逆时针旋转,向右平移
C.顺时针旋转,向左平移
D.逆时针旋转,向左平移
5、综合应用
养鸡场养了48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一半,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学生自评:
我能独立完成作业 ☆ ☆ ☆ 我习惯主动检查与订正 ☆ ☆ ☆ 我愿意探究数学问题 ☆ ☆ ☆
评价标准:。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十二)
课时作业 (十二)
材料三 德意志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 于1870—1871年击败法国,然后建立起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 到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在此之前,为了反抗 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 主义运动。其中典型的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 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
课时作业 (十二)
11.《联合国宪章》规定:“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 间属于经济、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 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
由之尊重。”这表明联合国( B )
A.早期为西方大国所操纵 B.推动世界发展并维护人权 C.片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D.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课时作业 (十二)
6.有人说:“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性的国际关系 体系的建立,堪称是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格局。”这
是因为维也纳体系( D )
A.几乎欧洲所有国家都参加 B.恢复了正统主义原则 C.重建了欧洲的和平 D.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原则确立
课时作业 (十二)
解析:材料强调维也纳体系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的影响, 该体系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原则的确立对国家关系 产生深远影响,故选D项。
课时作业 (十二)
“建设”:推动了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和政治近代化; 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为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 解放。
课时作业 (十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 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因 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民 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 出其近代的形式。由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 获得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
小学数学人教(聋校)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第12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聋校)版二年级上册
第17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3~17题。
教学目的:巩固笔算两位数加、减法,复习已学过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看教师拿出的卡片,很快口算出得数。
26+5 53+8 48-8 54-20
33-7 60+15 87+9 75-50
45+8 80-6 23+4 38+60
16-9 37-3 90-50 92-8
二、笔算练习
1、做练习十七的第14题。
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结合练习的题目,引导学生对笔算加、减法进行巩固复
习: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计算时各应注意什么?
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
同的地方?
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计算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提醒学生注意:做进位加法时,不要忘记在十位数上加
进上来的1;做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在十位数里减去
退走的1。
2、做练习十七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限时5分钟,对不能完成的学生以后要注意个别辅导。
三、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16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一说所求三个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再补充一道一题三问的应用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做完以后再进行一些比较。
四、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七第14、15、16、17题。
2、课外作业:练习十七第14、15、16、17题。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分值:35分)一、语言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戏曲作品的产生或者某种艺术________的形成,与这一艺术门类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将批评对象放置在戏曲音乐发展的整体脉络中予以考察,________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方可对一部作品的史学意义、艺术品格和价值判断,给予清晰明确的定位。
戏曲音乐不是脱离于戏曲艺术而独立存在的纯音乐形式,它的结构布局、元素取舍必然要与戏曲的综合性特征________。
在现代京剧《红军故事》中,主线是老红军的回忆作为线索,贯串情节彼此独立但精神高度一致的三出小戏。
看似三出戏,实则一场戏,这种文本结构方式使得该剧的音乐创作,既要突出每一出小戏的音乐品格,又要在整体上保持艺术风格的统一。
就音乐创作的整体性而言,《红军故事》音乐风格以传统元素为主,全场音乐________,并无场次割裂之感。
由此,对戏曲音乐的批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对应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格厘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B.风气厘清珠联璧合天衣无缝C.风气理清相辅相成天衣无缝D.风格理清珠联璧合浑然一体解析:选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风格: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厘清:梳理清楚。
理清:整理清楚。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
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破绽。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现代京剧《红军故事》中,其主线是老红军的回忆作为线索,这个线索把情节彼此独立但精神高度一致的三出小戏贯串起来。
B.现代京剧《红军故事》,以老红军的回忆作为线索,这个线索把情节彼此独立但精神高度一致的三出小戏贯串起来。
Unit12 广州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时优化作业
六、看图,选择合适的单词补全句子。(可重复使用)
A.inB.underC.on
()1.Put the kite_____________the desk.
()2.Put the robot(机器人)___________the box.
()3.A book is___________the chair.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其大写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1.__________your toys in the box,please.
A.PlayB.Put
()2.The book___________on the desk.
A.isB.are
()3.Show______________your toys,children.
A.meB.he
()4.Let's put the pencils_____________the box.
A.ofB.in
()5.The study room is____________.
A.tidyB.thin
四、看图,选择与图意相符的句子,将其大写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
A.The room is tidy.
()1.I have a big bed.
()2.The table is near my bed.
()3.The books are on my bed.
()4.I have some toys in the box.
()5.My room is tidy.
参考答案:Unit12
一、1.chair2.bed3.room4.desk5.picture
in your bag.
编曲音乐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编曲音乐基础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曲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声、旋律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编曲过程中与其他乐器演奏者配合。
课程时长:16课时课程内容:第一课时:编曲音乐概述一、课程导入1. 介绍编曲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阐述编曲音乐在音乐制作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1. 编曲音乐的历史与发展。
2. 编曲音乐在当代音乐制作中的应用。
三、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编曲音乐的发展历程。
2. 思考编曲音乐在音乐制作中的意义。
第二课时:编曲软件介绍一、课程导入1. 介绍常用的编曲软件,如Cubase、FL Studio、Ableton Live等。
2. 比较不同编曲软件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课程内容1. 各类编曲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编曲软件在音乐制作中的应用实例。
三、课后作业1. 选择一款编曲软件,进行基础操作练习。
2. 分析一款自己喜欢的歌曲,探讨其编曲软件的使用。
第三课时:音乐节奏与节拍一、课程导入1. 介绍音乐节奏和节拍的概念。
2. 阐述节奏和节拍在编曲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1. 音乐节奏的类型及特点。
2. 节拍的分类和运用。
三、课后作业1. 分析一首歌曲的节奏和节拍特点。
2. 创作一段简单的节奏型。
第四课时:音乐和声与和弦一、课程导入1. 介绍音乐和声的概念。
2. 阐述和弦在编曲音乐中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1. 和弦的类型及特点。
2. 和弦进行与和声处理。
三、课后作业1. 学习和弦的基本知识,进行和弦练习。
2. 分析一首歌曲的和声特点。
第五课时:音乐旋律与旋律线条一、课程导入1. 介绍音乐旋律的概念。
2. 阐述旋律在编曲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1. 旋律的类型及特点。
2. 旋律线条的运用。
三、课后作业1. 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
2. 分析一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第六课时:编曲音乐实践一、课程导入1. 介绍编曲音乐实践的意义。
《荷叶·母亲》学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荷叶·母亲》学习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荷叶·母亲》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体会亲情的伟大。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2. 诗歌意境的体会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意境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荷叶·母亲》诗歌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诗歌背景、作者生平等的相关资料。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等。
4. 写作纸张:供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特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基础。
4. 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荷叶象征母爱。
5.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深入体会亲情的伟大。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对诗歌进行深入学习。
2. 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实践: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5.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荷叶·母亲》。
2. 写一篇关于《荷叶·母亲》的读后感。
3. 进行诗歌创作练习,题材不限,要求运用象征手法。
六、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荷叶·母亲》这首诗的深层含义,体会其中的亲情与母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学历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掌握多路探索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各个领域中运用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特点及重要性,掌握多路探索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和信心。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及思维活跃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及多路探索方法的掌握情况。
3. 期末综合评价:结合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创新思维的含义、特点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创新思维有初步了解。
3. 方法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多路探索的基本方法,包括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等。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升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知。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及多路探索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创新的短文或设计一个创新项目方案等,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作业评阅与反馈:教师评阅学生作业,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与表扬,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与纠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本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及方法,提炼学习经验。
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1 新人教版
《论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4.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三课时【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简单疏通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理解并背诵第1 4 5 12 章【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古代去私塾读书的小朋友在第一天都要对谁行礼呢?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而他的思想在《论语》这本书表现尤为突出。
《论语》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五年级数学正方体
1、出示练习1题
指生板做
就集体纠正
2、让学生口答
2题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长方体:有6个面,
8个顶点、
有12条楞。
其 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订正题情况
学生做补充题
及时纠正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总第(十)课时
课题(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课型
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力
进一步巩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提高学习兴趣引入数学问题
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总第( 十三 )课时
课题(内容)
有趣的溶解现象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过程
与方法
观察、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目
标
知识
与能力
巩固单元知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过程
与方法
回顾、交流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单元基础知识
课前准备
远资使用
资源编号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应对预案
一、复习
二解决问题
学生回顾一下
备课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装有气体的气缸,
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是1∶5,活塞C 可以
在两个气缸内无摩擦地左右滑动.大气压为
1atm ,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已知这时A 气
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是6atm ,则B 气缸内
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A.6atm
B. 1.2atm
C. 1.5atm
D. 2atm
2.由两个相同的空心半球对接成一个半径
为R 的球形容器,将容器中的空气全部抽
出.设当时大气压为p 0.现在在两个半球的
顶端分别加大小相同的拉力F ,为了将这个
球形容器分开成两个半球,拉力F 的大小至
少应是
A. 0.5πR 2p 0
B.πR 2p 0
C.2πR
2p 0 D.4πR 2p 0
3.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
一定对外界做功
B .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一定对
气体做功
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
增加
D .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
内能一定不变
4.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
用力),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
后又回到开始的状态,用W 1表示外界对气
体做的功,W 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 1
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 2表示气体放出的
热量,则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有
A .Q 1-Q 2 =W 2- W 1
B .Q 1=Q 2
C .W 1=W 2
D .Q 1>Q 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量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
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
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
一定增大
B . 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
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
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 .压缩一定量的气体其内能一定增大 D .分子a 在分子力作用下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当b 对a 的作用力为零时a 的动能最大 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 态变化到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b 态相比,a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 .与a 态相比,b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 .与a 态相比,在b 态下气体的温度、体
积、压强都较大 D .从a 态到b 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增大 B.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减小的微观原因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 C.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D.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密度增大 8.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暧水瓶经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9.在标准大气压下,100℃时,1g 水吸收2300 J 的热,才能变化成100℃的水蒸气,下面正确的是
A .吸热2300 J =水的内能+汽的内能
B .吸热2300 J =水的内能+水变成汽体积膨胀时对外所做的功
C .吸热2300 J =汽的内能-水的内能+水变成汽体积膨胀时对外做的功
D .放热2300 J =水的内能-汽的内能 10.图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致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中致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冷凝器时致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
B .电冰箱的致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是因为其消耗了电能
C .电冰箱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D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11.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光滑活塞C (质量为m )与容器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制成.活塞横截面积为S ,大气压为P 0,另有质量为M 的物体从活塞上方的A 点自由下落到活
塞上,并随活塞一起到达最低点B 而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空气内能的改变量E ∆,外界对空气做功W 与物体及活塞的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是
A .Mgh mg g E W +∆=∆+
B .,o E W W Mgh mg h p S h ∆==+∆+∆
C .,o E W W Mgh mg h p S h ∆=<+∆+∆
D .,o
E W W Mgh mg h p S h ∆≠=+∆+∆ 12.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竖直放置的U 形管内,由两部分水银封闭着一段长L 的空气柱.水银柱a 的左、右界面高
度差为h .若保持温度不变,完成下述操作 A. 若从左管再注入适量的水银,则重新稳定后高差h 增大
B. 若从左管再注入适量的水银,则重新稳定后高差h 不变
C. 若从右管再注入适量的水银,则重新稳定后高差h 增大
D. 若从两管同时再注入适量的水银,则重新稳定后高差h 不变
13.如图所示,U 形管左管口上套有一个橡皮小气球,向管内注入一些水银后则将一部分空气封在左管上部和小气球内.当再向右管内注入一定量
的水银后,发现小气球的体积略有膨胀.设在此过程中被封气体与
外界无热交换,那么该气体的
A. 体积增大
B. 压强增大
C. 温度降低
D. 内能增大
14.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
水面上方充满了同温度的水蒸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二者温度相同,所以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B. 因为水蒸气是由水汽化而来的,所以水蒸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
C.
因为水蒸气是由水汽化而来的,所以水蒸气的内能一定比水的内能多
D. 因为水蒸气是由水汽化而来的,所以水蒸气分子间的平均势能一定大 15.如图所示,两根同样的薄壁玻璃管
A
、B ,管内分别有一段长为h 1、h 2的水银柱(h 1<h 2),悬挂在弹簧秤下,
开口向下倒插在水银槽中(管口与水银槽底不接触,且玻璃管中封闭有少量气体),此时两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F 1和F 2,则关于F 1、F 2的大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F 1=F 2; B. F 1<F 2
C.若温度升高,但两弹簧秤的读数都不变.
D.若大气压强增大,两弹簧秤的读数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