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鸿门宴》预习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三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三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三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第三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课外拓展)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1、巩固所学知识2、拓展深化练习〔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1—5题。

〔15分〕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3分,每3字1分〕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分,每词0。

5分〕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3.解释下列多义词。

〔7分,每空0。

5分〕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每句2分〕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

〔33分〕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每字0.5分〕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每词0.5分〕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2分,每句0。

5分〕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9.解释下列多义词。

〔10分,每空0.5分〕⑴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⑶之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⑷以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⑸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⑹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⑺乃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10.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7分,每词1分〕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今义: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古义:今义: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 今义: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今义: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古义:今义: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今义: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今义: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4分,每空0.5分〕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活用形式:解释: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解释: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活用形式:解释:④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 解释:12.翻译下列句子。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鸿门宴》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一词多义为:1 君为我呼入。

2 若属皆且为所虏。

3 何辞为。

4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6 使子婴为相。

因:1 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2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 因击沛公于坐4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之: 1 吾得兄事之 2 切而啖之 3 为之奈何 4 珍宝尽有之5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 今日之事何如7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谢: 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 哙拜谢3 乃令张良留谢4 张良入谢辞: 1 大礼不辞小让 2 我为鱼肉,何辞为 3 卮酒安足辞如: 1 杀人如不能举 2 沛公起如厕 3 固不如也举: 1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 杀人如不能举(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6、因击沛公于坐(三)、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 、沛公居山东时5、亡去不义 6、范增说项羽曰7、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四)、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类型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不可不语。

4、吾得兄事之。

5、素善留侯张良。

6、项伯杀人,臣活之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此其志不在小9、头发上指10、常以身翼蔽沛公11、道芷阳间行 12、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13、籍吏民。

14、范增数目项王。

15、刑人如恐不胜。

1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鸿门宴》预习指导(文化常识+挖空训练+文言知识)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鸿门宴》预习指导(文化常识+挖空训练+文言知识)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预习指导一、相关文化常识1、古代“座次”安排:(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如: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2、古代坐姿与礼节[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3、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4、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5、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6、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7、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8、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语出《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注:伯和孟的区别:嫡长为伯,庶长为孟。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二、挖空训练沛公军(名作动,驻扎。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于)霸上(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未得(能够)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状语后置句)曰:“沛公欲王(名作动,称王)(于)关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使子婴为(动词,担任)相,珍宝尽有之(助词,衬字,无义;意念被动句)。”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之)击破沛公军(省略了介词宾语的省略句)!”当是(代词,这)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于)山东(古今异义词,崤山以东地区)时(省略句),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固定结构,没有……的 )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形作名,小的地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动词,呈现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急击(之)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素(一向)善(形作动,与……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代词,这)时从沛公,项伯乃(于是)夜(名作状,连夜)驰之(动词,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句),曰:“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句)。”张良曰:“臣为(是)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形作名,急事),亡去不义(守信义),不可不语(告诉)(之)(省略句)。”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介词,替)大王为(动词,制定)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通“拒”)关,毋内(通“纳”,动词使动,使……进入)诸侯,秦地可尽王(名作动,称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动词使动,使……活,救活)之;今事有急(形作名,急事),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固定结构,与……相比谁更……,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良曰:“长于臣(状后)。”沛公曰:“君为(介词,替,给)我呼入,吾得兄(名作状,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名作动,侍奉)之。”张良出,要(通“邀”)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古今异义词,祝健康),约为婚姻(古今异义词,儿女亲家),曰:“吾入关,秋毫(比喻修辞,意译,一点东西)不敢有所近,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义复词,偏指“入”)与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也(判断句)。日夜(名作状)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希望)伯具(详细地)言臣之(取独)不敢倍(通“背”)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通“早”)自来谢(古今异义词,道歉)(于)项王(省略句,状后)。”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名作状,连夜)去(古今异义,离开),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连词,表转折)击之,不义(名作动,讲信义)也(判断句)。不如因(趁机)善(好好地,如“秦王必喜而善见臣”)遇(对待,如“秦之遇将军”)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动使动,使……从,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道歉)曰:“臣与将军戮力而(连词,表修饰)攻秦,将军战(于)河北(古今异义词,黄河以北地区),臣战(于)河南(古今异义词,黄河以南地区),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状后)。今者(助词,用于时间词后,无实义)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宾语前置句)至此?”项王即日因(就)留沛公与(之)饮(省略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屡次)目(名作动,使眼色)(于)项王(省略句、状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趁机)击沛公于坐(通“座”)(状后),杀之。不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将)为所(被)虏(被动句)。”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没有用来……的,如“卒惶急无以击轲”)为乐,请(请允许我)以(介词,用)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蔽沛公,庄不得(能够)击(之)。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即“如何”,怎么样)?”良曰:“甚急!今者(助词,无实义)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动使动,使……止,阻止)(之)不内(动词使动,使……进入)(之),樊哙侧其盾以(连词,表修饰)撞(之),卫士仆(于)地,哙遂入,披(掀开)帷西向(面向西)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名作状,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连词,表修饰)跽曰:“客何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吃,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尚且)不避,卮酒安足(哪里值得)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尽),刑(名作动,处罚,施加刑罚)人如恐不胜(尽),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于)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今异义词,小人的谗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动作名,后继者)耳,窃为(动词,以为,认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一会儿),沛公起如(动词,往)厕,因(趁机)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作为)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判断词,是)刀俎,我为(判断词,是)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何……为?固定句式,表反问)?”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道歉)。良问曰:“大王来何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曰:“我持白璧一双(定后),欲献(于)项王,玉斗一双(定后),欲与亚父。会(适逢,正赶上)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代词,这)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古今异义词,距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名作动,取道)芷阳间(名作状,从小路)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估计)我至军中,公乃(再)入。”沛公已去(离开),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至军中。张良入谢(道歉),曰:“沛公不胜(禁得起)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古今异义词,两次)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责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通“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之)而破(形容词使动,使……破,击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吾属(我们这些人)今为(被)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三、通假字1、皆为龙虎,成五采.(同“彩”)2、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把守)3、距关,毋内.诸侯(同“纳”,接纳)4、要.项伯(同“邀”,邀请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早)7、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 )8、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同“座”,座位)9、不.者(同“否”,不然 )1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接纳)四、古今异义[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五、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全、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军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去亡去.不义(离开,动词)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当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从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六、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军]沛公军.霸上:军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言]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王]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事]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目]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2、名词作状语[兄]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翼]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夜]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上]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间]道芷阳间.行:从小路3、形容词作动词[善]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4、形容词作名词[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5、使动、意动句[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 “使之为王”,即“封他作(秦地的)王”。[活]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止]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八、理解性默写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重要实词及虚词的用法三、课时安排:三课时一、预习案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X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X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X邦就很顺利地进入某某,秦王子婴投降。

X邦入某某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某某,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X邦军队。

《鸿门宴》预习案

《鸿门宴》预习案

鸿门宴2【学习目标】41、了解《鸿门宴》有关背景。

2、学习课文,掌握一些重点实词。

3、掌握词的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句式。

4、重点句子的翻译。

【使用说明】本学案用时为两课时重难点分析:2、学习课文,掌握一些重点实词。

3、掌握词的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句式。

4、重点句子的翻译。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西汉著名、、。

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二)、文体知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篇、年表篇,书篇,世家篇,列传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

二、学法指导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查出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的音、义并对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背诵全文,与同学讨论解决疑难点并做好笔记。

三、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①飨.()士卒②美姬.()③卮.()酒④郤.()⑤鲰.()生⑥玉玦.()⑦目眦.()⑧跽.()⑨戮.()力⑩参乘..()()⑾.刀俎.()⑿. 啖.()⒀.樊哙.()⒁. 范增数.目项王()⒂瞋.目视项王()⒃.交戟.()2、找出下面的通假字(1)成五采.:_____________ (2)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6(3)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 (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 (7)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 (3)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今义: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 (5)将军战河北.. 古义: 今义: (6)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 (7)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义: 今义: (8)秦时与臣游. 古义: 今义: (9)亡去.不义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2)幸 妇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3)去⎩⎪⎨⎪⎧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4)足⎩⎪⎨⎪⎧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再拜献大王足.下 不足.与谋(5)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高一寒假20天《鸿门宴》 预习案

高一寒假20天《鸿门宴》 预习案

《鸿门宴》预习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感知课文内容,厘清故事情节;3.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赏析人物刻画方法及文章的写作艺术。

学习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厘清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分析深层内涵。

一、知识导学1.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生于龙门。

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

初任郎中、中书令。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奋著书,在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2.背景展示“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在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被项羽杀害。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

二、课前预习1.字音飨( ) 美姬( ) 鲰生( )卮酒( ) 有郤( ) 玉玦( )瞋目( ) 目眦( ) 按剑而跽( )彘肩( ) 刀俎( ) 戮力( )崤山( ) 切而啖之( )2.一词多义①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其意常在沛公也()红杏枝头春意闹()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②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③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④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3.通假字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张良出,要项伯()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三、文本探究1.“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鸿门宴》预习学案

《鸿门宴》预习学案

《鸿门宴》预习学案一、作品背景《鸿门宴》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首先揭竿而起,之后各路诸侯纷纷响应。

刘邦和项羽也在此时崛起,成为反秦的重要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威震诸侯。

项羽随后入关,听闻刘邦已先入关中,且欲在关中称王,大怒。

此时,刘邦的实力远逊于项羽,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鸿门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二、文学常识1、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三、字词梳理1、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2、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3、一词多义为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是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因因言曰:连词,于是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着因击沛公于坐:介词,趁机以具告以事:介词,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连词,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介词,……的原因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4、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称王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吾得兄事之: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日夜望将军至:名词用作状语,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四、文章结构文章以刘邦赴项羽的鸿门宴为核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高中语文鸿门宴 课前预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鸿门宴 课前预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六课鸿门宴司马迁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下面的问题(目标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根据上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

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6《鸿门宴》学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6《鸿门宴》学案3

《鸿门宴》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正字音,找通假字,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二、预习内容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飨()士卒美姬()鲰()生厄()酒樊哙()瞋()目目眦()跽()参乘()啖()之桮()杓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有何词类活用的现象,指出并归类(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归类:①名词活用为动词,有___________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__________③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使动用法有_________④动词的使动用法,有__________⑤名词用作状语,有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进一步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1.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语言.行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 本文中,人物的性格是十分鲜明的,这得力于作者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具体描写。

项羽的自矜攻伐又为人不忍;刘邦的狡诈多端,能屈能伸;张良的忠心耿耿;樊哙的豪放直爽;范增的老谋深算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加以分析体会。

3.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理清文章的思路。

2019-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6课 鸿门宴

2019-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6课 鸿门宴

第6课鸿门宴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司马迁(约前145年~约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尊称为“史圣”。

他继承其父遗志,著史书。

后因替投降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函谷关)中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地进入咸阳,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1.《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卷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52万余字。

“本纪”写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政治事件;“表”是按世代、年、月写成的简明大事记;“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贵族、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高中语文26鸿门宴预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26鸿门宴预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预案(第一课时)【学习方针】1、积累相关诗歌。

2、第一段重点文言现象(实词、虚词)。

【自主学习】一、背诵有关西楚霸王的诗歌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大军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弗成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走进作者(识记加粗字体)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

字(),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孕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下列标题问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沛公军坝上()沛公欲王关中()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沛公居山东时()好美姬()妇女无所幸()范增说项羽曰()3.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鸿门宴》预案(第二课时)【学习方针】1、第二段重点文言现象(实词、虚词)【自主学习】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下列标题问题。

《鸿门宴》预习案 (学生版)

《鸿门宴》预习案 (学生版)

《鸿门宴》预习案学生版1.疏通文意。

2.掌握加点的实词、虚词。

重点文言知识。

一、时代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二、作家作品介绍1、司马迁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2、《史记》有关知识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高中语文 6 鸿门宴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6 鸿门宴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6.鸿门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初中所学及相关资料介绍,进一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借助工具书与文本注释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王”“善”“间”“为”、虚词“而”“乃”“于”的意义和用法。

明确本文涉及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文言现象,能结合具体文句做出准确判断。

3.分析文章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文章运用对比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强调文言翻译原则,引导学生养成勤积累的好习惯。

2.为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需要补充一定的材料(如巨鹿之战、垓下之围等)。

3.师生探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性评价项羽,对其失败有理性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解决预习中词句问题。

考查强调重点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的整理落实。

二.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的习惯。

预习任务一.了解《史记》及本文写作背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___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等五种内容,共52万多字。

X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此书为“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某某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这是X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X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X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单元 6 鸿门宴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单元 6 鸿门宴 Word版含解析

6 鸿门宴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飨.(xiǎnɡ) 美姬.(jī) 鲰.生(zōu) 卮.酒(zhī) 有郤.(xì) 玉玦.(jué) 瞋.目(chēn ) 目眦.(zì) 按剑而跽.(jì) 彘.肩(zhì) 刀俎.(zǔ) 戮.力(lù) 崤.山(Xiáo) 切而啖.之(dàn) (二)多音字(1)迫⎩⎨⎧急迫.(pò)迫.击炮(pǎi )(2)属⎩⎨⎧下属.(shǔ)属.望(zhǔ)(3)数⎩⎨⎧数.目项王(shuò)不可计数.(shǔ)(4)王⎩⎨⎧欲王.关中(wàn ɡ)占山为王.(wán ɡ)二、辨识通假(1)距关(“距”通“拒”,把守)(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三、一词多义(1)幸⎩⎨⎧妇女无所幸.(动词,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副词,幸而,幸亏)则吾斯役之不幸.(形容词,幸运)妒人之能,幸.人之失(动词,喜悦,高兴)(2)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动词,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红杏枝头春意.闹(名词,情景,景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名词,神态,神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动词,怀疑) (3)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动词,(杀)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动词,成就,传扬)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举荐,推举) (4)辞⎩⎨⎧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动词,告辞)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考虑)动以朝廷为辞.(名词,托辞,借口)(5)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动词,告,问)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动词,推辞,谢绝) (6)胜⎩⎨⎧刑人如恐不胜.[动词,(用)尽(酷刑)]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起)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动词,胜过,超过)(7)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作名词,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副词,特地)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形容词,旧,原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名词,变故,事故)(8)去⎩⎨⎧亡去.不义(动词,离开)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9)因⎩⎨⎧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着)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就)(10)为⎩⎪⎪⎨⎪⎪⎧为.击破沛公军(介词,wèi ,替、给)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读wèi ,介词,替、给;第二个为读wéi ,动词,谋划)客何为.者(动词,wéi ,做)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wéi ,认为)我为.鱼肉(动词,wéi ,是)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wéi ,常用在疑问句里)(11)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并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12)与⎩⎨⎧欲与.亚父(动词,给)竖子不足与.谋(介词,和、跟、同)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动词,赞许,鼓励)四、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作动词,称王)(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在夜里) (4)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5)籍.吏民 (名词作动词,登记) (6)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7)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8)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10)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11)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抄小路)(12)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15)此亡秦之续.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16)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7)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8)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五、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军战河北..②..①,臣战河南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而听细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语文《鸿门宴》预习案新人教版[预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关于作者及《史记》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记大事,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分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飨.士卒()美姬.()鲰.生()卮.酒()有郤.()玉珏.()樊哙..()()瞋.目()目眦.()跽.()彘.肩()参乘.()啗.之()芷.阳()刀俎.()桮杓..()()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 (6)沛公不胜桮杓3.翻译下列带点的词妇女无所幸.亡.去不义具.告沛公秦时与臣游.孰与..皆且为所虏..君少长若属则与斗卮酒...杀人如不能举.此亡秦之续.耳樊哙从.良坐沛公起如.厕人为刀俎.会.其怒沛公则置.车骑再拜....献大王足下若入前为寿4.指出下列带点词的古今义⑴沛公居山东..时⑵约为婚姻..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⑷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⑸而听细说..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4)吾得兄.事之(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常以身翼.蔽沛公(10)头发上.指⑾道.芷阳间行我思我疑班级:姓名:《鸿门宴》一、自主学习1、本文中心事件是什么?本文以何种矛盾为线索展开叙述?2、理清文章思路,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二、师生合作探究1、用四字词语概括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所发生的事,并说说其中重要的事情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结局的原因。

4、本文人物描写生动形象的原因是什么?班级:姓名:《鸿门宴》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谢”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乃令张良留谢.D.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的“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意.常在沛公也 B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C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D.出其不意.三、下面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得复见将军于.此A因击沛公于.坐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C 良曰:“长于.臣” D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四、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天下皆叛之. B今者有小人之.言C 夫晋,何厌之.有? D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大王来何操? D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六、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七、翻译下列句子(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预习案:3释词:幸:宠幸亡:逃跑具:全部游:交往孰与:与-----比,哪一个---- 续:后继者从:挨着如:到----去,往再拜:作揖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为寿:祝酒4古今义:今人古义:现在人家(指沛公)今义:现代的人,与“古人”相对。

其余见《赢在课堂》或课本当堂训练:1B2D3A4D5D6A7.略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文本简析《一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带来的创伤。

要求学生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正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据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深重的战争创伤,教学难点定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计划用两课时学习本文。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教法研究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小说配乐朗诵音频)教学流程第一教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饱含深情地朗读《请多看一眼》一文,过渡到课文的品读。

【PPT显示】请多看一眼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而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

由于他的热情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

唯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

“小天使”没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

那儿有快乐和鲜花花吗?”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最后的日子到来了。

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碎的威逼下,缓缓地走向刑场进发。

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

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命。

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

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壳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

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下。

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跨出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好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向远处的草坪望了一眼,继续说:“我很喜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我记住它的美丽,也许天堂还不如它。

”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们和“小天使”一起无畏地昂起头.遗笑着面对纳粹的枪口。

暴力能摧毁什么呢?在伟大的爱和无邪的童心面前,暴力只能使暴力者看清自己的丑恶与渺小;无论是如何地身处险境,如何地悲伤失望,请多看一眼吧,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的许多细节是多么地美好与真实啊!二、作者介绍【PPT显示】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