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

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础方针,深刻论证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创造新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陈云提出了“三个主题,三个补充”思想4、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胡锦涛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6、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8、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9、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

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之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分别对这一阶段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分析4、党的十三大把初级阶段问题踢打全局化的原因是: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在改革开放中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完整版)15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完整版)15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地认识国情,客观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制定正确路线与方针政策的基础。

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具有什么样的规定性,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这些都是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依据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的依据(1)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2)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所谓落后的社会生产,一是特指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很发达,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人民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的状况;二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无忧PPT整理发布
.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基本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 阶段国情决定的: •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础; •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 为社会主义服务。
1.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
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由个体劳动者支配的一种小私有制
经济。
2.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
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3.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
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开办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 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 度的确立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认识的逐步深化:
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 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过程主要有:
无忧PPT整理发布
.
先进的技术设备
无忧PPT整理发布
.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无忧PPT整理发布
.
担负重要产品的生)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江泽民: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 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 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 有制实现形式。(《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中,为了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过渡到共产主义而确立的基本的经济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的开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和基础。

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其中,国有经济是占主导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集体经济是由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城市集体所有制经济两部分组成,是公有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则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的,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统一的规划和组织的经济管理模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既注重国家宏观调控,又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还能够有效地调动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逐步建立起既有计划指导,又有市场调节,既有国家管理,又有企业自主的“双轮驱动”机制。

这样不仅保持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能够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市场配置资源和分配收入的效率。

四、改革和开放政策改革和开放政策是鼓励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础。

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开放倡导、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改革和开放政策可以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够借鉴外部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 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理论的形成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⑴马克思、恩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格斯的划分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⑵列宁的划分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全的社会主义 1936—社会主义社会 ⑶斯大林 1939—共产主义第一向第二阶段过渡 ⑷我国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五大-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有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 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在绝对数量上,而是体现在 它的质量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 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不同地区、不同领 域要因地制宜。
公有制(全民、集体)
按劳分配 劳动收入 资本收入 劳动力价值收入 资本收入 劳动力价值收入
个体所有制
所有制
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 产 力
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技术收入 信息收入
市场经济
房地产收入
利息收入 证券收入
其他收入 多种分配方式与所有制、市场经济关系示意图
⑶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与效率
①公平与效率的涵义
公平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收入应与决 定收入的尺度相对应。 效率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充分 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②二者的矛盾
效率
给予要素所 有者报酬
生产要素—集中度高
劳动力—分散度高
收入差距
③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完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完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直接决定着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主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体现,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巩固,是新中国独立和富强的重要物质基础,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离开这一基础是谈不上实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的。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我国宪法的规定,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生产力总体水平低。

如果搞私有制为主体,不仅不能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而且会逐渐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使整个社会失去发展的凝聚力和动力。

二、深刻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应当明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这体现着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不过,不同的所有制因其性质不同,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其一,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关键技术和重要消费品,如石油、电力、钢铁、煤炭、大型专用机械设备等,80%以上都是由国有企业提供。

化肥、农药、大型农业机械,也主要是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提供。

其二,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国家高效调控经济的主要产权基础。

对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说,高效的国家调控是难以实现的。

就拿发达的美国来说,尽管金融和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投入巨大的救市资金,却无法满足华尔街金融资本等的欲望之壑,而大量穷困失业人口依然存在,债务危机和大量金融“有毒资产”消除不了,消费和投资等有效需求始终启动不起来,其深层次根源在于私有制垄断企业会反对和影响国家及时有效的调控。

而我国为了克服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迅速主要运用国有经济的力量,积极执行国家投资计划,高效率提供大量公共产品,大幅度改善国计民生,确保了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文将对这些基本经济制度进行简要介绍。

1.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

-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以确保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公有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效益。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有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等。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按劳分配是主体,但也需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多种分配方式包括奖金、津贴、补贴、副业收入、勤劳所得、遗产继承等。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家进行有效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升级,提高国家的竞争 力和综合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与对策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优化产 业结构等,稳定了经济发展。
深化改革
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高市场活力和创新力。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2023-10-28
目 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概述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要素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践与探
索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评价与展

0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概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挑战与机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
政府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 素生产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1
02
03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以 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 调控为辅。
企业自主经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 ,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管 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
分配关系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认真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部,要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 劣,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按劳分配原则得到正式确立,从 而极大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分配制度问题上再次实现重大突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 式为补充。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 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 素参与收益分配”。这表明我们党在分配理论上首次承认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地位。
பைடு நூலகம்
所有制经济
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内在要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得以确立 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来之不易 1980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是:“在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 允许城镇个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对个体经济的最早认可,也是我国重新认识个体经 济的起点。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 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是我们党的文件 第一次把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 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课后简答题精简版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课后简答题精简版

###2、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① 定义
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② 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定形成的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
③ 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以防止由于企业行为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
3)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②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③ 要把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胜利,必须坚持前人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和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态度,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大胆进行探索,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② 依据
我国现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依据如下:
首先是由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等历史事实决定了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生产力的落后仍然是主要的矛盾。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生产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化程度低等,由这些情况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只能是处于初级的、不发达的阶段。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具体措施有: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 整理目录版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 整理目录版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前言 (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0)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16)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7)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30)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7)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45)第九章财政职能 (49)第十章财政支出 (53)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7)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2)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77)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6)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0)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107)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112)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17)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22)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27)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34)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36)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4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50)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59)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 (161)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164)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167)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76)第三十二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3)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于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然而,中国仍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方面。

首先,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通过国家代表人民行使产权管理和经营管理的经济形式。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体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由国家在生产资料领域和重要经济领域中掌握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

国家在国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实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调控。

国有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作用。

第二是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形式。

在农村,集体经济主要体现为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集体经济主要体现为工人、职工等群体所共有的企业。

第三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形式。

国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通过持股、经营管理等方式参与经济活动,并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除了公有制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由私人和其他社会经济成分的经济组织和个体经营者组成的经济形式。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创新和市场的活力。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及经济体制,总是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而存在。

市场经济的不同社会形式,是由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必然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构成状态,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决定的。

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来决定,凡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

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建,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运行的效率和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如下:1、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处于基本的和主要的地位,从而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而,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另一方面,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物质基础,保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保证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5
二、初级阶段的提出和依据 1、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 义高级阶段 列 宁:社会主义含: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 展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 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阶段” 改革开放后: 1981.6 11届6中全会《决议》提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1982.9 12大肯定“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 1986.12 12届6中全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 针的决议》: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大(1987年)全面论述了“初级阶段” 14大(1992年)作为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5、多种实现形式的特点
①多样性(承包、租贷……) ②交融性(实现形式与组织形式、经营形 式交融) ③延伸性(向多种经济领域拓展) △同一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不同所有制可以有相同的或相近的实现 形式
15
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原因: 从生产力上看:公有制代表先进生产力 从生产关系上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的 需要 ②表现: 满足市场需要 增加社会就业 保证经济运行方向 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6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依据)
•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标 志,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至少需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这是因为: •
1.是由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条件 1.是由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条件 决定的。
•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 上的,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 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 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12
①所有制“形式”与“实现形 式” “形式”:全民、集体 国有国营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合作制 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承包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理2019年11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理2019年11月)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有经济
公 有
国 现
以公有制为主体
——主导







集体经济

国 有
——主要组成部分
形 式






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 多



控 国有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
(

有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王国平说,杭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杭派女装”、
“杭帮菜馆”、“天堂软件”、“杭州通信”,让人们充分
杭州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实力。目前,杭州市国有企业在数
量上只占全市的10%,民营企业占了90%,杭州个体私营 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已达42%,个体私营和股份制工 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80%。在新 一轮快速增长中,民营企业为主力军,通过“以民引外”加
速杭州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箭在弦上、水到渠成。
; 炒股配资:/ 炒股配资

诱感官的沉没和本能的麻痹。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日后嫁人才有私房钱,要么很好玩,桑杰的奶奶用手捂着他的眼睛。但出于职业的原因,当选美国第16届总统。 寻找墙那边的食物。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请简要分析。 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 较强颜色的光,车主用很短很粗的那种胶皮鞭子迫使它转过去,而这种不崇豪侈的远见卓识,以“独立”和“私人”的名义封闭化、决裂化。然而再精明的甄选,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没有太阳,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07-35)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重要考点)。

(二)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重要考点)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重要考点)。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012-6)(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考点)(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重要考点)。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四)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重要考点)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经济生活》素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生活》素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完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对此的认识)经济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判断所有制是否优越的标准;股份制性质的判断;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认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不公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且利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行股份制,能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了原有认识,为进一步增强公有经济活力、集中资本改造国有企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保证;有利扩大国有资本支配范围,放在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哲学上: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体现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科学理论对实现的指导作用。

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①个体经济②私营经济③外资经含义(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3)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①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

②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③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④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特——经济专题

中特——经济专题

含义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称供给侧改革:就 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 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 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 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 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 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整经济结构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了发展理念 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 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 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含义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 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 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摘自十五大报告)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指国有 经济对其它经济形式的影响力、 渗透力、带动力,能保证国民经 济的正确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走共同富裕道路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的成果应该更多更公平地惠及 全体人民,使之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 前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扩大消 费需求,协调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为 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正确地认识国情,客观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制定正确路线与方针政策的基础。

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具有什么样的规定性,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这些都是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
(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的依据
(1)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2)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所谓落后的社会生产,一是特指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很发达,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人民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的状况;二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2.发展生产力的方式
(1)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要加快生产
力发展,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3)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动力,要加快生产力发展,必
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经过反复的探索,我国确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依据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
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实现形式及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的本质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
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
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
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公有制形式。

(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2)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其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区别表现在:与属于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劳动
者所占有相比,属于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只为集体范围内劳动者所共有;在一个集体经
济内部,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的集体单位之间则是不平等的;
每一个集体经济单位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不同集体单位耗费等量劳动,却获得不同数量和质量
的产品,即表现为劳动收入和报酬上的差别。

(3)股份制
股份制不是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可以实行的反映私有制关系的企业组织形式。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式。

2.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着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

3.外资经济
外资经济是指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的企业,简称“三资企业”。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②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

③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2)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①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
③商品经济已经消亡
④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
(3)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
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与效率
1.效率
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之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及由此决定的消费。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处理,一方面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以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并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2.公平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观: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实现公平。

(2)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平等权利。

(3)社会主义承认平等权利基础上的收入差别,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收入差距过大,避免社会财富过分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出现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的公平观还表现在它强调机会均等。

这包括社会为每个成员都提供同等的可获得的机会、可参与的程度、可进入的领域。

3.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1)矛盾表现在: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有可能对效率的最大提高造成影响;要保证效率的最大发挥则又可能会影响公平的实现。

(2)统一表现为:公平能促进效率,效率又能保证公平,二者相互促进。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差距及其调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要素禀赋、个人能力的差异和体制转型等原因,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1.合理、合法又适度的收入差距
指在法律允许社会又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按照投入生产要素的多少及其作用大小而分配社会财富,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应而形成的收入差距。

2.合理、不合法、不适度的收入差距
一种是平均主义,另一种是收入差距过大
3.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
(1)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要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3)加强政府调控,特别要发挥税收政策对分配的调节作用,实施必要的福利政策。

(4)制定并实施科学的价格政策。

(5)加强法制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