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内容涉及比较符号“>”、“<”、“=”,以及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1~5的数字,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比较大小方面,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2.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符号“>”、“<”、“=”,并进行大小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较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2.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大小不同的物体。

2.准备比较符号“>”、“<”、“=”的卡片。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小不同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哪个更大?哪个更小?”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比较符号“>”、“<”、“=”的含义,并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演示。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让学生判断哪个更大,并用“>”表示;再展示一个香蕉和一个橙子,让学生判断哪个更小,并用“<”表示;最后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大,并用“=”表示。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将这些数字进行比较,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比大小。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比大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二是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的相对性,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用“>”、“<”、“=”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用“>”、“<”、“=”表示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的相对性,掌握比较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的相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大小。

2.讲解新课:讲解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的方法,并用“>”、“<”、“=”表示出来。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_2《比大小》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_2《比大小》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_2《比大小》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_2《比大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比大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2. 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3. 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结果。

难点: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如小动物玩具、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

例如:“小猫比小狗大”,“苹果比橙子小”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较大小的方法,讲解如何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举例说明,如:“3 > 2”,“5 = 5”,“7 < 8”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例如:(1)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说出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比较数字、物体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较大小的方法及符号表示,如:1. 比较两个数字:3 > 22. 比较两个物体:苹果 < 橙子3. 相等的比较:5 = 5七、作业设计1. 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 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  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数的认识。

2.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那么如何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呢?二、探究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字,如3和5,提问:哪个数字更大?为什么?2. 学生回答后,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字更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更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3. 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对比较大小方法的理解。

三、练习(15分钟)1. 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2. 让学生自主练习,比较一些数字的大小,并互相交流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10分钟)1. 出示一些比较大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题目,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2. 强调比较大小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比较大小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这一部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学法:讨论法、鼓励发教具准备:例4放大图两幅、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教育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80、81、82、83、84、85、86、87、88 、89)2、比89多1的数是()比89少1的数是()。

3、 84是由()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天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2)出示小棒图2。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

哪个数大?”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比大小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谈谈这些物品的大小。

然后问学生如何判断哪个物品更大,引入比大小的概念。

2. 讲解比大小的概念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的含义。

3. 比较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比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填写相应的符号,“>”、“<”或“=”。

4. 实际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大小的实际操作,比较不同长度的绳子,不同大小的图形等,加深对比大小概念的理解。

5. 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大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多加练习和引导。

下节课将结合更多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以上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1-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示符号。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比较大小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表示符号。

三、教学难点1.理解“大于”、“小于”的含义,并能正确比较大小。

2.能够用图形或数字表示大小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不同大小的图形或物体,让学生自由讨论、比较,引出比较大小的话题。

2. 概念讲解1.向学生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图形或数字来理解这些概念。

2.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尝试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图形或数字,让学生合作讨论、比较大小关系。

4. 整合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将比大小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比较大小关系。

2.鼓励学生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大于”、“小于”概念时出现了一些困难,下一次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示范,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知识,培养其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教具: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学生积极参与比较,认识到数字1比数字2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2. 学习内容
1.明确比较的对象,可利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让学生比较大小。

2.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训练。

3.练习:出示一系列的数字或物品,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用符号表示
大小关系。

3. 拓展与应用
1.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

2.导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自己的年龄等。

4. 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小比较的重要性,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引入比大小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个人操作,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最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比大小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比大小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比大小(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3 4 3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练习1:出示图片:让学生比较,看图填符号2只小猪,2只小猴4只小白兔与4个红萝卜四、课堂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

五、课后作业P19页 5、6、7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比大小3 = 3 3等于33>2 3大于22<3 2小于3教学反思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梨、桃、香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

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引入关系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知道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使学生初次感知符号在数学中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比大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比大、比小”的概念。

–能够准确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能够熟练运用大小关系的符号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大、比小”的概念。

–掌握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能够准确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大小关系的符号进行比较。

–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板书、卡片、数字卡片。

2.教学环境:整洁、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5分钟)1. 导入问题:老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5”、“8”、“3”,请同学们帮忙将这些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引导:通过讨论和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概念讲解:•讲解“比大、比小”的含义。

•讲解“大于”、“小于”符号的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老师示范比较几个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跟随操作并观察记录。

三、巩固提高(20分钟)1. 练习时间:老师出示一些数字组合供学生练习,要求学生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成不等式。

2. 学生操作:让学生相互交换作业,互相批改并讨论对比。

四、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写出家庭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态度。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比大小”概念还存在一定困难,下节课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多练习和讲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比大小”,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较复杂的比较大小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强,好奇心旺盛,善于观察和发现。

但在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形象直观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比较大小的过程和结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或图片,如小球、水果、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小物品,如小棒、小圆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实物图片、动画等,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二是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种符号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这一课时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符号和概念的理解还比较薄弱。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操练和游戏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种符号来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三种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三种符号的内涵,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球、积木等,用于比较大小。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实践活动。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较大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大小差异。

但学生对于比较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比较符号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较大小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积木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较符号的含义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差异。

然后向学生介绍比较符号(>、<、=)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比较符号。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两组物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符号的形状和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符号。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比较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出来。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比大小教学设计
【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
(一)教科书第 17页 “做一做” 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有几只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几大几? (2=2)
2.中图:左边有几只海豚,右边有几只小球,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2<3)
3.右图:左边有几根苞米,右边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5>4)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 = 33 > 2 3 < 4
等于 大于 小于
一一对应
教学反思与改进
师:你们能在这张照片上看到了什么?
生:有3只小猴子、2根香蕉、4个梨、3个桃子。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哪个多?哪个少?
学生自主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与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另一种表示方法:比大小。
引出课题:比大小。
师:板书比大小。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环节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用什么方法探究的这些知识?在探究中你有什么新体验?
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我们数学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两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感受到学习数学价值所在。]
学情分析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部分知识的储备,有的学生已经认识或者是见过“>”、“<”和“=”这三种符号,因此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于是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去研究符号的意义和应用。通过精心设计的 “摆一摆”“比一比”“涂一涂”这些学生喜爱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三个符号朋友,进一步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第3单元教案第2课时 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第3单元教案第2课时   比大小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材P17及练习三第3、6、7、8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 4 3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 3>2 3<4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

第2课时比大小课时内容教材第17~1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认识符号“>”“<”“=”,会用“>”“<”“=”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2.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事物数量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的含义,会正确比较并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准确区分和使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父母在周末的时候带你出去旅游、野餐吗?(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有出游野餐的经历。

师:那么野餐时,我们带的很多食品,是怎样分配的呢?【学情预设】父母来分配。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有一天,猴子兄弟三人到野外聚餐,它们也带了很多水果,结果因为每种水果的多少不同,让水果分配问题难住了猴子兄弟。

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好不好?【学情预设】学生跃跃欲试,想一试究竟。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比大小,来帮助猴子兄弟。

(板书课题:比大小)设计意图:由悬念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认识“=”“>”“<”。

(1)学习“=”。

师:我们仔细观察下图,看看猴子兄弟都准备了什么水果?(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学生会比较快速地回答:桃、香蕉、梨。

师:大家数一数,图中共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几根香蕉?几个梨?【学情预设】3 只猴子,3 个桃,2 根香蕉,4 个梨。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要想知道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就是要把猴子的只数与水果的数量进行比较。

1 只猴子吃 1 个桃,桃够分吗?为什么?【学情预设】够分,因为猴子有 3 只,桃也有 3 个,猴子和桃的数量相同,所以桃够分。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用什么样的方法摆放猴子和桃,会让别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个多?哪个少?【学情预设】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强调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且一样长。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教学设计)-【上好课】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教学设计)-【上好课】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上好课】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比较整数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比较大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较整数的大小2. 比较生活中的大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较整数的大小2.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整数大小的规则,能够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大小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比较大小的兴趣。

例如:老师手里有两本书,一本书厚,一本书薄,请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哪本书厚,哪本书薄。

2. 探究新知(1)比较整数的大小①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②学生尝试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③教师总结比较整数大小的规则: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首先要看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比较生活中的大小①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橡皮、书本等,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学生尝试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③教师总结比较生活中物品大小的规则: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首先要看它们的体积,体积大的物品大;如果体积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等其他特征。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巩固比较生活中物品大小的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能够准确比较整数的大小。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比较生活中的物品大小,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比较大小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比大小1. 比较整数的大小规则: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首先要看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比大小(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

打一动物(猴子)【设计意图:】用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一:比大小秋天到,果树成熟。

3只小猴子采摘好多水果,现在请你帮忙分一分。

分之前先数一数每种水果有几个?再说够不够分。

多还是少?【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也比熟悉的猴子引入教学,主要是吸引学生的关注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比较后进行分析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讨论性学习,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一、学生分组自学,教师观察指导1. 提示:分组讨论,该怎样分,一会汇报自己的想法。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 预设1:我们用一一对应的方式,给3只小猴分桃子,猴子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

2. 预设2:我们也是用一一对应的方式,给3只小猴分梨,发现猴子的数量比梨少。

3. 预设3:我们也是用一一对应的方式,给3只小猴分香蕉,发现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

4.提示:同学们真厉害,都能帮助别人了。

5.提示:我们今天来认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小猴子与水果的数量关系。

6.提示:出示课件“>”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并读一读。

7.提示:请观察“=”并思考一下在什么时候会用“=”8.预设:同样多的时候。

9.提示:你发现哪一种水果与猴子的数量同样多。

3 = 310.预设:桃子。

所以我们说11.提示:“=”的书写。

两条小线段长度一样,上下之间保持相等距离。

“=”12.小结:两个数相等,用“=”连接,这个符号叫做等号,读作等于。

13.提示:你知道同样多的用等于号,那水果比猴子多的用那个符号?请同学们思考后再回答。

14.预设:我理解的是多就是大,所以用大于号。

15.提示:值得表扬,善于思考并还能分析。

的很正确。

16.提示:请猜想一下,那个是大于号?说一说为什么?17.预设:我认为张口向左的是大于号。

比大小(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比大小(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比大小(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2.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及答案。

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个数,如3和5,提问:哪个数大?哪个数小?(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初步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① 教师出示两组整数,如12和7,25和39,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② 教师总结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① 教师出示两组小数,如0.3和0.7,3.25和3.39,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② 教师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数大,以此类推。

(3)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① 教师出示两组分数,如$\frac{2}{3}$和$\frac{5}{6}$,$\frac{7}{8}$和$\frac{9}{10}$,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

② 教师总结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通分后比较分子的大小;分子相同,比较分母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P17及练习三第3、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
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