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策略分析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物理复习策略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物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
预计2009年中考,考查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仍将是物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而且将重点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探究方法、设计过程。
我们将中考物理复习分成了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宁夏的考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
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
因此要重视如下几点:(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这些年来我们很清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
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
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第二轮复习: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四大板块。
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
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对策韩月云
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对策河北省海兴县第二中学韩月云摘要:有效性是每个教育者的追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策略一、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开动大脑。
二、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分析归纳、联想转化。
三、将课堂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四、做好课后评议和分析。
从而实现新课标下提出的三维目标,做到省时高效。
五、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教学的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较好的效果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以下几点:一、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开动大脑现在很多的课堂是教师问,学生齐答,表面上看起来沸沸扬扬,课堂互动较好,但热闹只是教学的“外貌”,而非教学的本质,所以自然也不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热闹的课不一定是堂好课,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是否都有所收获。
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的原因,要求学生不一定有同等的收获,但一定要有所发展,为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开动大脑应注意以下几点:1、能让学生单独回答的应尽量避免齐答。
由于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必须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有效的学习,而齐答却恰恰给了这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偷懒的机会。
而采用单独回答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展开针对性教学。
2、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
教师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一定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共鸣,同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改变讲授方式3、处理好师生间的感情,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兴奋,开动大脑,积极思考,而教师的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互动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而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就差。
初中物理教学技巧的目标与应用(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技巧的目标与应用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技巧的目标与应用在教育领域,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详细阐述初中物理教学技巧的目标与应用,以期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强化他们对科学真理的尊重和敬畏。
二、教学技巧与应用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答案。
2.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光现象,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光的神奇。
3.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讲解天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并互相分享研究成果。
5.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与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力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设置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6.跨学科教学:物理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运用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达成策略一、引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达成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达成策略,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达成策略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制定。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物理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哪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掌握哪些科学方法,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该树立哪些正确的物理观念,对物理学科有哪些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为了达成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选择。
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目的:实验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应该简单易得,便于学生操作。
3.实验难度:实验难度应该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
四、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是达成实验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体验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技能。
在安排实验教学时间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准备时间: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学生操作时间: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不能过于匆忙。
3.教师指导时间: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思路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物理学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阶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求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以期对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有所帮助。
一、初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概念理解不透彻: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只记住表面的定义,而忽视了其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特征。
2.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
3.实践操作能力差: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生由于实践操作能力差,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
4.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忽略了理解性和应用性学习。
二、问题解决思路1.深化概念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不仅要记住定义,还要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形成深入的理解。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逻辑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应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提高实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优化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采用理解性、应用性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具体实施策略1.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策略指导: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家校合作: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校教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物理有效教学过程与策略的总结精选7篇
物理有效教学过程与策略的总结精选7篇物理有效教学过程与策略的总结精选7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反思能让人的目标更加明确。
物理是很重要的,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如何做好物理教案是很多教师关心问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学总结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有效教学过程与策略的总结(精选篇1)研读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__年版)》以后,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一)研读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仔细对比新版与旧版课标之间的变化,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
(二)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育人新课标指出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业成就的考核,更要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解决真实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四)多种方法并举,促进全面育人物理教学应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育人功能。
物理有效教学过程与策略的总结(精选篇2)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初中物理备课组经验分享
初中物理备课组经验分享引言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初中阶段,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解,而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分享初中物理备课组的经验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备课组需共同商讨并确立每学期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具体、明确,并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
具体包括:-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物理学习,学生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系统化1. 教材分析:备课组应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编写思路和体系结构,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 教学资源整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实验装置等,丰富教学手段。
3. 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难易适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物理原理。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应涵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学生自评和他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
五、教师成长持续化1. 教学研讨:备课组应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2. 专业学习:教师应持续关注物理教育的发展动态,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教学反思:教师需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六、学生参与最大化1. 创造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细化过程 渗透方法——浅谈初中物理新课程命题中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现 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 少量气 上升气 大量气 水面有 气泡 更多小气泡形成 , 泡产生 泡上升 泡增 多 泡上升 形成 水变浑浊
沸腾
水沸 腾 时 , 温度计 的示数 如 图 1 示 , 填 写表 所 请 格 中 的 空 格 . 析 以上 信 息 , 知 温 度 为— 分 可 话 有什 么新 的理解 ?
学生 动滑轮重 钩码重 / 钩码升高的 时间 / N s / N 距离 / r e a
田 l l 7 5 2
乙
l
2
6 0
l
丙
l
4
9 0
3
根据 表 中 的数据 可 以知 道 , 一 位 同学 做 功 最 有 多, 他做 的功 为 做 功最 快 的是
启 示 : 理 规 律 是 建 立 在 具 体 L 物
一
维普资讯
20 第 5 06年 期
表 2
物 理通 报
复 习与考试 研 究
为 20 ,0 在家庭 电路上 , 2 30 V w, 烧开一普通保温瓶
的水 . 需 4分钟 …… ” 仅 () 广告 是 否可信 ? 1该 () 用所 学 的知识 通 过估算 加 以分 析说 明 . 2应 点评 : 题 中所描 述 的 “ 科 学 ”在 生 活 中 、 本 伪 特
2 物 理概 念 的形 成 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
时, 响度 最 大 . 现在 你对 “ 响水 不 开 , 开水 不 响 ”这 句
课 标 指 出 : 过 探 究 , 识 概 念 , 合 实例 , 通 认 结 认 识 概 念 … … 物理 中的很 多概念 如 压强 、 性 、 , 惯 功 它
究 , 物 态 变 化 、 现 象 联 系 在 一 l 将 声
初中物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初中物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一、学习目标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了解自然界基本规律的重要手段。
初中物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计划(一)逐月学习计划1. 第一月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2. 第二月学习力学部分的基础知识,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力的概念、力的种类和力的合成分解。
3. 第三月学习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了解热传递的基本原理,掌握热量的概念、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4. 第四月学习光学部分的基础知识,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成像规律。
5. 第五月学习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和电能的转化。
6. 第六月复习、总结和检查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测试。
(二)学习方法1. 充分理解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全面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等部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确保概念准确。
2. 熟练运用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题目练习,熟悉和掌握各个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3. 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4. 认真总结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总结学习经验,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习资源1. 教师资源: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向老师请教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
2. 学习工具:使用物理教科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合理使用计算器和实验仪器,提高学习效率。
3. 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2023年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三篇)2023年
2023年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三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识吧。
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学校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篇一一、精读新课标,明确新的理念。
《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无疑作为物理老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老师必需重新思索的问题。
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亮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精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细心备课,全方位把握课堂的“教”与“学”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仔细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把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认真阅读然后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细心预备、仔细备课,充分了解同学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预备之仗。
从一学期的教学状况来看效果较好,同学的各项素养有较大的提高。
新教材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用教材学,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依据同学的的基础制定教学方案、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加快课堂改革,细心打造“高效课堂”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老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同学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同学在获得学问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进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力举实施“高效课堂”的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最大限限度的吃透教材,仔细撰写教学案和导学案。
乐观进行了试验探究问题的实践。
初中物理创新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初中物理创新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和调兵山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目标(一)检测课程教学效果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教师通过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改进物理教学提供依据。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学科作业的完成与反馈,在巩固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物理课程核心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发挥物理作业的全面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提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体要求(一)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初中物理学科要控制学生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不同类型作业的数量,加强教师针对性指导,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初中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总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二)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初中物理作业内容要基于学习目标,紧扣单元和课时所学核心内容,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作业,避免机械重复、低效无效的作业,杜绝惩罚性作业。
(三)创新优化作业形式初中物理作业要紧扣物理学科特点,充分关注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等形式,巩固基础,训练思维,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评估交流等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深入物理实验探究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深入物理实验探究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作者:刘小丰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06期《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列.它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需要让学生经历某种过程,一定的过程,意味着一定的学生行为.例如《标准》关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包括:(1)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2)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的装置和器材,(3)考虑实验的变量及控制方法就需要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来制定一个具体的实验方案;就要让学生去选择实验的方法、装置和器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掌握何种知识,学习哪些方法,然后根据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只有把课堂教学的设计具体落实到学生行为的设计上来,才能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在人教版八年级《眼睛和眼睛》和九年级《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中,笔者紧密结合新课改要求,巧妙设计,注重过程,深入探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主要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教学过程呈现给读者.【案例一】《标准》对《眼睛和眼睛》这一节的要求是“了解人眼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位为“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的方法”,在初步了解眼睛的构造和人眼成像的原理后.我设计以下三个实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正常人眼睛的成像原理提供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等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正常人眼睛成像原理.学生通过调节蜡烛和光屏位置,使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引导学生将该实验与照相机成像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比,指出凸透镜、光屏分别对应眼睛的哪个结构.通过此过程学生加深了对正常人眼睛成像原理的理解.活动二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教师: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看黑板上的字,有什么感觉?学生:很模糊.教师:为什么?学生: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学生继续实验探究,将原来的凸透镜换成一个厚(焦距更短)的透镜,发现此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消失.引导学生分析,此时像在哪里?调节光屏,发现当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证实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如图2所示).此活动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近视眼的成因.活动三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教师:若近视眼的同学想看清远处的物体,怎么办?学生:走近看.教师:若他想站在原处不动呢?学生:戴眼镜.教师:凹透镜、凸透镜,还是其它呢?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选择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器材,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放凹透镜时,光屏上又重新出现清晰的像.也有学生直接将自己的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惊喜地发现在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以上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主题突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深刻认识了正常人眼睛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得到结果的同时,制定实验方案和选择器材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体验到了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顺德区初中课改研讨课,利用实验探究实现“过程与方法” 目标的有效做法,成为一大亮点.【案例二】在《大气压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将“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粗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我校实验室里的吸盘直径为4.00 cm,用弹簧测立计拉脱吸盘的力大约为125 N,实验室无法找到如此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如果用量程为0~10 N的弹簧测力计,要能顺利拉脱吸盘,则吸盘直径大约为 1 cm,但当时市场上较难买到如此小的吸盘.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活动:活动一阅读教材87页“想想做做”,思考测量大气压的原理和步骤.教材87页中“想想做做”: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放在光滑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图3),直到吸盘脱落板面.记录刚刚拉脱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算出大气压的大小.活动二测量大气压通过自主合作,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分析得出当弹簧测力计刚好拉脱吸盘时的读数即等于大气压力,利用P=F/s,即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学生利用图3所示器材操作,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拉到最大量程时拉不开吸盘.学生:老师,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拉不开吸盘,有没有量程更大的弹簧测力计?教师:抱歉,没有.学生:能否更换面积更小的吸盘?教师:这个想法非常好,但实验室也没有更小的吸盘.同学们能否利用现有的弹簧测力计,再添加一些器材,测出拉脱吸盘时的力?短暂的思考后.学生:可以利用杠杆.学生:还可以利用滑轮组.教师:为什么?学生:可以省力.教师:非常好,有同学想到了通过小力得到大力的方法,解决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的问题.活动三利用杠杆测量大气压教师展示已经做好了的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18倍),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进行分析,测出拉脱吸盘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可计算出大气压力(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逐渐深入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器材的限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利用所学的理知识,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学生在过程中两次运用了转换法,提高了综合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学校推广了我们的做法,现在利用杠杆测量大气压强已经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一个特色.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教学,应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实现“过程与方法”,就要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动手动脑中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体验,进而掌握科学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让课堂变成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将物理课变成学生的思维体操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这一主题展开。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分层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任务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分层教学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有的学生则依赖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3)兴趣特点: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愿意主动探究,而有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缺缺,需要通过激发兴趣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将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力、热、光、电、磁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和工具,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进行科学探究。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掌握物理规律。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物理学习有效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有效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学科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未来的学科选择。
因此,探索初中物理的有效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有效学习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物理学习成绩的首要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贴近生活的实例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初中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
同时,注重练习,特别是错题的总结和分析,避免重复犯错。
三、注重概念理解和公式应用物理学习中,概念和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学生应重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适用条件。
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然后正确运用,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请教,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注重实践与创新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应积极参加实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六、培养综合素质物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在教育领域,课程设计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以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为例,从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1.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2.能力为本: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情境教学:课程设计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理解物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科交叉: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具备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选择1.基本概念:力、热、光、电、声等基本物理概念。
2.基本原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等。
3.基本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磁场等。
4.实际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摩擦力、重力、浮力等。
5.拓展知识:简单的物理学史、科学家传记等。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图片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等。
初中物理课程目标达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程目标达成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程目标达成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课程目标日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人文关怀。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能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思维。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4.差异化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设置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评价体系1.形成性评价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浅谈初中物理“三维目标”的落实
浅谈初中物理“三维目标”的落实作者:张向东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五中学张向东【摘要】《新课程标准》教师落实好三维目标既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主题和重要思想。
因此,教师在科学知识教学中,应融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设计,使学生有观察、质疑、发现、分析、辩论、交流等机会,并注重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情境;对话交流;科学指导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指向学习目标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旨在推进课堂转轨,把课堂还给学生,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机勃勃、思维并进、情感激发的课堂。
它是一种思维驱动,其以教材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基准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指向三维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在讲述《摩擦力》一节时问学生,“有一列火车停在车轨上,一个小孩子能不能推动它向前运动?”话刚说完,同学们先窃窃私语,而后哈哈大笑,认为小孩子怎能推动这样重的火车呢,也有的个别同学认为能推动,于是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到底推动推不动呢”,教室里静了下来,同学们积极思考,有同学大声的说“能推动,”“不仅能推动火车,还能推动地球呢”。
笔者接下来又问:“想一想,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推动吗?”,教室里又热闹起来。
这时,笔者揭示了谜底“推动还是推不动,不取决于外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的大小”自然地把摩擦力知识引了出来,这堂课学生学的特别扎实、认真,理解也十分透彻,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时刻都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有效组织对话交流,达成学习目标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存的大自然,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但正是由于司空见惯的缘故,这些现象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目标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目标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理解物理量的测量及其误差分析。
2. 使学生了解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现象,如电、磁、光、力等,并与理论相结合。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表达,理解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设备的能力,熟练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
2. 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实验设计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实验操作充满兴趣,但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关注实验操作细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电学实验: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电路设计等。
- 磁学实验:磁场、电磁感应等。
- 光学实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 力学实验:力的合成、牛顿运动定律等。
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收集:如何准确读取实验数据,减小误差。
- 数据处理:数据的图表表示、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结构:引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结论等。
- 报告撰写要求:文字表述清晰、图表规范、分析合理。
立德树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立德树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一、注重实践与拓展立德树人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思想性、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实验内容的设计,注重实践与拓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电磁学实验中,通过设计利用磁力对物体的作用进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磁力的存在和作用,并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念在实验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严密的实验习惯,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念。
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数值、观察现象等,培养他们的严谨态度和观察能力。
要注重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文明性。
在实验操作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守则,规范操作步骤,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文明礼仪。
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导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实验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注重实验教学和品德教育的结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注重实验教学和品德教育的结合,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环境营造、实验引导方式等多种途径,让品德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的方方面面。
可以通过实验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在热学实验中,可以设计一些关于能量守恒和热传导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奥妙,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和探究之志。
可以通过实验环境的营造,引导学生遵守实验守则,锻炼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和方法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物理课程,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培养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性质、状态变化、力的作用、简单机械、能量转换等基本物理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但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知识背景,采取适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教学措施应兼顾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质量、力、能量、电流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2)了解物理基本定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物理定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使用仪器、测量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和探究物理规律。
(2)推理与分析: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与分析,形成科学的认知方法。
(3)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4)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策略分析作者:何周源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10期
新课程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呢?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重过程”的必要性如何呢?如何实现“重过程”?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将“过程与方法”落实到知识教学过程与课堂组织活动之中,着重从“过程”的优化及“方法”的形成两个视角展开讨论,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过去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功利化的教学,学校和教师教学目的追求的是高分数、高升学率,因而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知识的应用能力差.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详细、反复讲解,学生进行大量模仿演练,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书山”与“题海”,而考试成为教师教学的“法宝”,教出的学生必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还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
新课程指出: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能够健康地成长,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过去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要有“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师要转变过去的重知识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旧观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2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结果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那么什么是重过程呢?
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物理时将其自主学习的经历凸显出来,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性,例如,学生自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自主实验探究物理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所得所获.借助于学生的过程体验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从当前的物理教学实际来看,重结果和重过程,虽然课改已经走过了好几个年头,教学中还是更亲睐于
前者,大部分的师生更关注于物理知识、规律和结论本身,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观决定的.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些老师结合教材的具体要求,首先演示实验,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这一整个过程看似合理,其实是有问题的,教师树立教材是必要的,但是首先演示,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探究,实际上仅仅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重复劳动,所得的结论也几乎是复制教材内容,形式主义倾向较为严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度低,整个过程是为了实验结果而实验,功利性强.
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的开放度上要大胆一点,留给学生思维、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要大一些,比如上面的案例,如果教师不演示实验,而是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再由学生上来交流实验方案,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是在探究、在摸索,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唯一,最终在进一步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对规律的认识,同时深化了过程体验,学生的能力、情感得到提升,方法得到沉淀.
3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静态的物理知识结论,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就毫无过程与方法可言,笔者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足的过程体验,必须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具体如何操作呢?
3.1注重目标管理,有序施教
每节课都应该有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的问题化教学也是如此,目标从何而来,源于教师对教材、学生、课标精准的解读,然后拟定教学目标,再设置具体的问题设计教学流程,对于目标达成要有所检测,形成闭合的学习环,如图1所示,检测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有指导性作用,不能简单地将教学看成学生学习了就会了,会了就通了,而应该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的选择并布置作业.
3.2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教师预设问题组织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问题化”即物理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仔细专研,借助于问题将教学内容以融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问题就是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一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努力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不仅仅获得了物理知识、规律,还增强了其情感体验.
3.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是课堂生成的过程,与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相比,新课程改革更注重生成与创新,我们应该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源于对原有问题的思考,源于实践的真实感悟,这才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