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_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试题_94

合集下载

2019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重大改革

2019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重大改革

2019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重大改革2019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内容:奖励耕战;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新兴地主阶级拥护);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大)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改革运动)迁都洛阳;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主要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由此,统治者为解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时间:1861年(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6)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7)评价: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毕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日本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总结-中外历史上的改革.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总结-中外历史上的改革.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总结-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1、概述: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②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改革的性质:封建
性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2、奴隶社会性质的:①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②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公民大会〕
3、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影响:①经济发展②战斗力增强③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时间〕:1978年以后。

〔人物〕:邓小平。

〔背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内容〕:①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1985年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在小型企业采用改组和联合
前苏联的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时间〕:1953年〔背景〕:斯大林逝世〔内容〕:政治和经济方面。

〔影响〕: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②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年(背景):苏联面临经济停滞局面。

内容:先重点改革经济体制又转到政治方面实行多党制。

(影响):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分裂趋势加强。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重大改革专题综述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苏东改革。

知识精要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4)内容:前期、后期。

(5)评价: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戊戌变法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5、影响:戊戌变法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外改革

2019安徽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外改革

中外改革[安徽9年3考]线索时空视角下的中外改革[2018.12(3)]线索同性质的改革对比一、封建统治者领导的改革[2018.12(1)]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018.12(2)]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2014.16;2013.16)拓展设问1. 结合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谈谈你的看法。

(1)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改革要注意发动人民群众。

(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

(4)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国情进行改革。

2.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1)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4)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顺应人民意愿。

(5)能够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

3. 新时期,如何推动我国的改革进程?(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不断解放思想,结合国情,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4)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先进人物。

4. 谈一谈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适合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及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

综上,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改革。

中考真题再现一、选择题1、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2、(2018•德州)如图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次著名改革,这次改革()A.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B.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3、(2016·新疆)与右图资料卡上信息相符合的内容是()A.雅典伯利克里改革B.日本大化改新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4、(2016·南京)“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种姓制度B.共和制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联邦制5、(2018•南京)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湖南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_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试题_94

湖南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_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试题_94

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1. 中外历史上为解决本国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家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改革,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方文明带入国内。

——《日本政治史》(1)材料一中日本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材料二价值难以想象地贬缩了;课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下降了;各级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收入短缺;交换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了冻结;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到处可见;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千家万户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2)材料二中的景象是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应对困境的做法有什么独到之处?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3)材料三中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引领中国根本转型采取的伟大决策是什么?(4)上述三个国家改革产生的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哪一条内容对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2)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

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

专题《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课件

专题《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课件

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
1985 主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年展 分配方式并存;
开) (3)影响:调动了各方面的积
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
了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
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国 现 代 历 史 上 的 改
对外 开放
( 1980 年 开始 )

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但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概况: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历 戊戌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1898年,以 康有为、
封建社会过渡
线索 2 中外近代的改革
改革
概况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国 近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性质:是封建统治者的一次失败的自救
务 运动;
代 运 (4)主要内容:
历 动 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办新

式学堂,建立新式陆海军等;

(5)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

俄国 农奴
(1)概况:1861年,俄国开始自上而下进行 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
(2)影响: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发
界 制改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
近革
折点,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1. 中外历史上为解决本国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家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改革,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方文明带入国内。

——《日本政治史》
(1)材料一中日本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价值难以想象地贬缩了;课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下降了;各级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收入短缺;交换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了冻结;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到处可见;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千家万户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
(2)材料二中的景象是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应对困境的做法有什么独到之处?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引领中国根本转型采取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4)上述三个国家改革产生的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哪一条内容对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2)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

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

……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

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

……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材料四中“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进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
杆。

……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1)材料一中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苏联模式僵化的原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进行了哪些成功探索?
(3)列宁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相同之处?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