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传承方式转换研究_韩慧荣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璀璨艺术之花。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我们需要对中国非遗剪纸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研究,以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传承历程可谓是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剪纸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剪纸在民间有“窗花”、“窗纸”等不同的称呼,用来装饰家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剪纸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要进行技艺的创新。
传统的剪纸技艺固然珍贵,但不宜止步于此,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结合现代审美和精神需要,开发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剪纸艺术形式,扩大剪纸的表现形式,如将剪纸应用于服饰、建筑等方面,使剪纸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要进行文化的创新。
传统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融合,使传统的剪纸文化更具有时代的内涵和当代的意义,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要进行市场的创新。
非遗剪纸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艺术,更是一种产业,只有将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就需要借助现代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手段,将剪纸艺术品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受众,助力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加大对非遗剪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非遗剪纸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在学术研究上,要加强对非遗剪纸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索剪纸的艺术美学与当代意义,为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传统技艺如何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从传统剪纸技艺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剪纸技艺的历史渊源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张剪刻成各种图案和形状,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一种。
据考证,剪纸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而在唐代以后,剪纸逐渐成为民间艺术活动,并在宋代达到鼎盛。
其形式有单剪、对折剪、剪叠、剪画等多种,风格各异。
不同地域和民族剪纸作品的特色也各具风采,如北方的庙会剪纸、南方的窗花剪纸等等。
剪纸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有传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植物花鸟等图案,也有宗教故事和寓意吉祥的各种祈福图案。
二、传承现状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很多人对传统剪纸技艺的兴趣和理解逐渐淡化,导致剪纸技艺失传的现象较为普遍。
像素画、数码绘画等新兴艺术形式逐渐兴起,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传统剪纸中,使得剪纸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
由于新技术的介入,也使得一些传统的剪纸技艺和手工工艺逐渐被取代。
与此也有许多人和机构对非遗剪纸文化进行了积极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些民间非遗传承人和传统剪纸工匠,通过各种方式举办展览、教学、讲座等活动来传承和推广剪纸文化。
一些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也重视非遗剪纸文化的保护工作,鼓励传统剪纸工艺的研究和创新。
这些积极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为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创新发展在传统剪纸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剪纸技艺需要与当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发展出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的剪纸作品。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计划方案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计划方案摘要:剪纸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把剪纸应用到中学美术课堂中,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有着独到的作用。
将剪纸教学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具有实际的意义。
开展剪纸课程,也是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传统文化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剪纸艺术;剪纸技法;创新能力;传承文化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广,美术课程在课程观念上由单一的课程功能向多元的课程功能转化,这使得美术课程更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均衡性和适应性。
中学美术课程中剪纸内容少之胜少,就产生以下矛盾:中学美术课程安排不足与中学生的剪纸水平提高相矛盾;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应用的优势与剪纸在美术课程中缺乏相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让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课程中传承与创新,结合这几年的实际教学,对剪纸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有如下探索。
一、感受——创设浓郁的剪纸文化氛围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趣,陶冶学生情操。
在剪纸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创设剪纸文化氛围是非常关键。
剪纸是优秀的民间艺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了解却不是很多。
因此,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学生自己收集与剪纸相关的文字及图片,初步感知剪纸艺术。
其次,老师可以开设剪纸欣赏课,通过欣赏民间优秀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深入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体会剪纸艺术的特点及其魅力。
运用图片以及课件形式的欣赏课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剪纸作品的形象,还可以调动學习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再次在学生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剪纸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剪纸兴趣。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剪纸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间传统特色而为人们所喜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非遗的一大亮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对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中国的剪纸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而在唐宋时期,剪纸技艺逐渐流传至民间,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传统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人物、山水、民俗等,形式多样,包括对称剪法、露花剪法、透空剪法等。
剪纸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寿字剪纸等,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品位,也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民俗元素。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和所在地的社区。
许多老一辈的剪纸艺人掌握着丰富的技艺和经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从自然界和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许多社区和村落也设立了剪纸传统工作室和培训班,积极传承剪纸技艺,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学生的加入,使剪纸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非遗剪纸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剪纸作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纸张和剪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一些剪纸传统工作室和艺人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创新,包括彩纸、剪纸机等,使剪纸作品更富有现代感,更适合现代家居装饰和文化品牌的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剪纸文化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许多剪纸传统工作室和艺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和海外客群。
一些剪纸爱好者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非遗剪纸文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剪纸以其独特的技法和丰富的图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剪纸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
中国剪纸的传统传承主要体现在技法、图案和寓意三个方面。
剪纸的技法主要包括剪、刻、贴和描绘等,这些技法需要通过师傅传统口传心授的方式才能真正学习到。
图案则是剪纸的核心,传统剪纸图案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物、花鸟、动物、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
这些图案都有着独特的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吉祥幸福的祈愿。
在传承剪纸文化时,除了传递技法,还要注重传统图案和寓意的传承。
传统剪纸文化也面临着被遗忘和淘汰的风险。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逐渐降低,剪纸这一手工艺也逐渐被遗忘。
传统剪纸的图案和寓意在现代社会中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成为了传统剪纸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剪纸文化的创新主要包括图案的创新、技法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创新三个方面。
图案的创新可以通过融合现代元素、创作新的图案和发扬传统图案的方式实现。
技法的创新则可以通过引入新的工具、改进传统技法和创造新的技法等方式实现。
应用领域的创新可以将剪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剪纸动画、剪纸衍纸和剪纸陶瓷等。
通过创新,传统剪纸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传统剪纸文化的传承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包括技法、图案和寓意等方面。
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和历史资料的分析,了解传统剪纸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轨迹,为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可以通过实践和创作的方式,探索传统剪纸文化的创新方法和应用领域。
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和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中国民间剪纸载体转化研究
中国民间剪纸载体转化研究作者:韩慧荣来源:《中国美术》2015年第03期[内容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能够集中反映中华儿女最本源的精神寄托、审美品质和生活情趣,而且能够体现劳动人民的才智。
由于其独特的装饰性,中国民间剪纸在生活中受到人们的喜爱。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中国民间剪纸的载体发生了转交,它出现在不同领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对中国民间剪纸的载体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有利于中国民间剪纸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中国民间剪纸在中国文化转型中的变化和发展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剪纸装饰性载体转化一、中国民间剪纸传统载体述要中国民间剪纸是集审美和实用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
其典型特征即为装饰性。
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中历来扮演着装点生活和净化人们心灵的角色,民间剪纸作为民俗艺术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艺术史中,采用正负形标记的艺术手法在原始彩陶、商代的青铜器、镂花夔凤金箔片、汉画像石艺术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手法十分相近,这些充分体现正负形镂空艺术在生活中的诸多层面的作为装饰被广泛应用。
真正的剪纸产生后,剪纸作为装饰品常被应用于日常生活、节日、红白喜事等鲜活的民俗事务形象中。
1959年,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墓出土了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它们分别是对鹿、对马、对猴、八角纹、忍冬纹团花,这些形象在古代丝绸之路、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仍然流行,象征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生命哲学内涵。
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墓区还出土了一幅唐代剪纸,呈7个人形排列成行;墓葬里同时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纸钱,除了装饰功能之外,与唐代的剪纸招魂的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唐代开始,剪纸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
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市井景象。
平民阶层不断壮大,民间剪纸易得、美观的特性能够迅速满足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
无可奈何:民间剪纸的式微之路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931788 4解压密码:/byby777go 剪纸不仅是中国乡村传统的装饰手段,更重要的是春节开始的象征。
在木制的窗格子上贴上花草动物纹样的剪纸,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也是避邪求吉的象征。
当下,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现状如何?在蛇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特约请部分作者就此撰文,并派出记者,深入乡村,走访民间剪纸艺术家,探寻中国剪纸的前世今生及生存发展之路。
韩少华 八百里秦川,每家每户都有擅剪纸制窗花的巧媳妇。
想象中,那些年轻的媳妇姑娘们由年长的妇人带领着,挤在一张炕上,仅凭人手一把铰布裁衣的剪刀和数打红纸,就能把简朴的窑洞点缀得喜气洋洋。
她们或许会一边剪一边吟唱着陕北或关中的歌谣,尽管唱词里还隐藏着关于黄土地上先民的起源及原始风俗的蛛丝马迹,然而把它口耳相传至今的妇女们则迟至最近两三代才认识字。
从剪窗花到旅游产业“这幅场景,是大约20年前的样子。
”西安剪纸学会会长韩靖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记者说:“户县是离西安市区比较近的剪纸之乡。
” 户县离西安城约3小时路程,原称鄠县,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终南山,北临渭水,在古史传说中为有扈氏的方国所在地,“扈”、“鄠”同音,或为其地名由来,也是周秦汉唐等十二朝皇家之上林苑。
关中户县剪纸的名气不下于陕北的安塞。
户县的剪纸在甘亭镇东韩村。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记者走进户县东韩村时,却全然嗅不到一丝乡村味。
整村全是楼房,布局规整,风格似花园式别墅,三户人家里就有一家办农家乐的。
不仅其中的厨房、卫生间或客房都配着中英文双语标识,接待的主妇甚至都能说几句简单的英文。
在这里,织布、刺绣、麦秆画和农民画都是免费教习的游乐项目,剪纸当然也在此列。
村民刘亚凤家即以剪纸工作室为其特色。
表演起剪纸来,刘亚凤会变得很专注,三两下就剪出了个喜字来,复杂一点的如十二生肖,也用不了几分钟。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风俗、节日、习俗等非物质文化资产。
剪纸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老的剪纸技艺和创意。
剪纸是一种以剪刀剪刻纸张制作各种图案的民间手工艺品。
它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剪纸常常被用来装饰窗户、床单、家具等,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剪纸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剪纸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剪纸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传承和保护剪纸文化,人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传统剪纸技艺和创新的结合点。
传承剪纸文化需要对传统技艺进行深入的研究。
剪纸技艺传统上是口传心授的,传承者需要通过实践和传统经验来学习和掌握。
由于传统技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现代传承者往往面临着困难。
我们需要通过对传统技艺的系统研究和整理,将其转化为实用的教材和示范材料,以帮助新一代的剪纸传承者学习和练习。
创新是传承剪纸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剪纸技艺只是剪纸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来扩展它的应用范围。
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可以将剪纸技艺应用于产品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使剪纸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增加其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还可以将剪纸技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样化和独特的剪纸作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教育和宣传对于传承和推广剪纸文化至关重要。
通过学校、博物馆、社区等场所开展剪纸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剪纸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同时培养更多的剪纸传承者和爱好者。
可以通过举办剪纸艺术展览、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剪纸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传统技艺和创新的结合点,并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来推广剪纸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护和发展剪纸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剪纸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剪纸艺术是由一代代的艺术家传承下来的,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剪纸的技巧和精髓。
这些艺术家通过与师傅的学习和跟随师傅的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使得剪纸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忙碌的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剪纸这门传统艺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通过电子手段进行表达和创作,使得剪纸这种手工艺逐渐被遗忘。
为了确保剪纸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应该加强对剪纸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剪纸艺术中来。
应该建立剪纸文化的传承机构,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剪纸的学习和创作中。
除了传承,剪纸文化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
一方面,可以借鉴现代科技的手段,例如利用电脑设计和打印剪纸图案,以及利用数码摄影和网络传播剪纸作品,使剪纸更加易于制作和传播。
可以将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例如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剪纸作品。
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和文化元素,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的剪纸艺术。
可以将剪纸作品与地方传统的文化符号和故事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剪纸作品。
传承和创新是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
只有通过传承剪纸文化的精髓和技艺,以及创新剪纸的形式和创作方式,才能使剪纸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将分析非遗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核心技艺、传承现状、创新路径和传承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并探讨非遗剪纸文化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非遗剪纸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同时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围绕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其历史渊源、核心技艺和传承现状,分析传承与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表明非遗剪纸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非遗、剪纸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历史、技艺、现状、路径、方法、总结、未来发展、成果、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传统剪纸技艺逐渐面临消失和遗忘的危机,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不断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受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剪纸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亟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非遗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核心技艺、传承现状、创新路径及传承方法,以期为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内涵,推动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并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望为广大非遗剪纸文化爱好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通过对非遗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核心技艺、传承现状、创新路径和传承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挖掘非遗剪纸文化的潜力和价值,促进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积淀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剪纸文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急需进行传承与创新。
要想有效传承非遗剪纸文化,关键在于把握传统技艺的基本技巧和方向,同时注重与新时代文化的融合。
必须加强对传统剪纸的研究和保护,发扬传统剪纸的精神内涵,同时与现代艺术的精神相结合,进行开拓创新。
因此,需要对传统剪纸进行艺术升华和时代更新,进而产生深远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方面,在传承中要注重根据不同地域、民族与时代的要求进行技法的更新,注重挖掘和创造新的创作元素,保持剪纸的新鲜感和传统性,并加强对传统剪纸的宣传与推广,提高传统剪纸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认知度。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儿童的非遗剪纸文化教育,提高社会的非遗文化认知度。
在创新上,可以运用数字、网络等现代技术,让非遗剪纸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创造全新的非遗剪纸艺术形态。
同时,也可以探索将非遗剪纸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进行跨界融合,创造新的文化形态,进一步推动剪纸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总之,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在充分理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需要进行发扬,不断创新和拓展非遗剪纸文化的范畴和活力,为中华民族美术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剪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成员,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剪纸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传统,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继承。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创新与发展,这不仅对非遗本身意义重大,也对当代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非遗剪纸文化进行研究。
一、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剪纸艺术的雏形,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
剪纸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形式,成为了民间喜庆节日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如北方的窗花和南方的剪纸,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传承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剪纸艺术的传承主要体现在技艺传承和文化内涵的传承两个方面。
在技艺传承方面,传统剪纸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其精湛的技艺。
许多剪纸传统手艺人需要经过多年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剪纸艺术家,这种技艺传承方式使得剪纸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
在文化内涵的传承方面,剪纸艺术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这些文化内涵使得剪纸作品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从而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国非遗剪纸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
首先是在技艺方面的创新。
传统的剪纸技艺虽然精湛,但却不能满足当代人们对艺术的新需求,因此一些新的剪纸工艺正在逐渐涌现。
如剪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现代绘画、雕塑和设计等,使得剪纸艺术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
在材料和工具的创新方面,也有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被引入到剪纸艺术中,使得传统剪纸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和应用。
文化内涵方面的创新也是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将剪纸艺术与当代社会、时事热点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剪纸作品。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国非遗剪纸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剪纸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剪刀刻画纸张,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和图案,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传统的剪纸文化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流传,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和风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传统的剪纸文化面临着被淘汰和遗忘的危险。
研究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在传承方面,应该关注非遗剪纸文化的传统技艺和知识的传承。
传统的剪纸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传统的剪纸知识则包括剪纸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等。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学校教育、社区培训和手工艺工作坊等,来传授这些技艺和知识。
还需要通过激励和奖励系统来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剪纸文化,例如设立非遗剪纸文化的奖项和比赛。
在创新方面,需要探索非遗剪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并引入新的技术和材料。
可以尝试使用数码技术来设计和创作剪纸作品,以增加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金属、布料和塑料等,来制作剪纸作品,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观赏性。
需要通过举办剪纸艺术展览和活动来推广和传播非遗剪纸文化。
展览和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欣赏剪纸艺术,同时也为剪纸艺术家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来宣传和推广剪纸文化,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还要加强非遗剪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制度的建设。
非遗剪纸文化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应该建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来负责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例如成立剪纸协会和剪纸研究中心等。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才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中国民间剪纸传承方式转换研究_韩慧荣
理论空间史论A R T Theory中国民间剪纸传承方式转换研究A Study on the Change of Chinese Paper Cutting Inheritance文 韩慧荣[内容摘要] 伴随着新的生活方式,中国民间剪纸不仅面貌发生了转变,而且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民间剪纸是通过母女之间、婆媳之间、村内剪花巧手和劳动妇女之间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一辈又一辈地传承着。
而新剪纸的传承方式打破了这一局限,它产生了教材和“作品集”,以出版的方式扩大传播,参与创作人员更加广泛,作者有作品意识与署名权,在传承方式上发生了质的改变,使得新剪纸作品提升到与主流文化艺术相提并论的地位。
[关键词] 民间剪纸 新剪纸 传承方式 创作群体 文化地位一、中国民间剪纸传统传承方式述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普及性强的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后。
剪纸在民间广泛使用则是在纸质材料普及以后。
它能承载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生活、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由于民间剪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相对简单、普遍,它的普及性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企及的。
目前,中国除少数地区不流行民间剪纸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无论民族差异,均有民间剪纸的流传。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典型的地域性文化体现得很充分。
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剪纸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构成了民间剪纸丰富多彩的生命力,延续了民间剪纸自成体系的文化基因。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剪纸各具特点,作为创作主体的民间剪纸艺人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
由于民间剪纸依附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而中国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农耕社会,生活空间的局限使得民俗事象始终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载体之一,在我国农村与城乡广大地区依然顽强地生存。
作为女性,承担着很多繁重的家庭劳动,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在细碎的家庭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的生活装点得饶有情趣,是每个热爱生活、追求美和幸福生活女性的重要选题。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需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去,才能保持其传统的特点和魅力。
传承过程中,师傅和学徒之间的传承和学习至关重要。
师傅需要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学徒,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实践,学徒才能掌握剪纸的技巧和精髓。
传承还需要注重传统的技艺和创新的融合。
只有传承好了传统的技艺,才能有条件和能力进行创新。
创新是非遗剪纸文化传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非遗剪纸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和外国人。
创新可以体现在剪纸的题材、风格、工艺和表现形式等方面。
剪纸的题材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花鸟、人物和神话故事,还可以结合当代的社会、文化和科技进行创作。
剪纸的风格可以更加多样化,可以结合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剪纸风格。
剪纸的工艺可以更加精细化和复杂化,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提高剪纸的质量和效率。
剪纸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展示在平面上,还可以制作成立体的艺术品,如剪纸饰品、灯笼和装饰品等。
传承与创新是非遗剪纸文化发展的两个方面,需要相互结合和辅助。
传承是保持传统文化的根基,创新是使传统文化保持活力和吸引力的途径。
传承和创新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持传统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非遗剪纸文化的长远发展。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需要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通过传承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非遗剪纸文化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让非遗剪纸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瑰宝。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非遗文化。
自古以来,剪纸就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文化内涵与创造力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剪纸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因此,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国非遗剪纸文化是非常必要的研究。
首先,传承是中国非遗剪纸文化发展的根本。
中国历史悠久,剪纸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时间。
剪纸所传达的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方式,能够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
因此,传承非常重要,以保持这一文化与风俗的传统特征和美学风格。
我们需要保留传统的技能、工艺和技术,并将其以现代方式呈现出来,以适应现代文化的需求。
这需要我们传承剪纸这种文化与技术,培养新一代的剪纸人才,传承剪纸的技艺和文化。
其次,创新是保护和发展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更多地挖掘剪纸艺术的内涵与精髓,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创作出更具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展示非遗文化精髓,同时加入现代符号和主题,以创新的方式表现剪纸文化。
此外,也可以探索和尝试多种新的材料和技术,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传承与创新相互依存。
传承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剪纸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来自不断创新的作品则更具有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为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传承和创新应该同时进行,以实现对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保护与转型。
通过保留传统精髓和创新技术形式,剪纸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传承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继承创新之风,为剪纸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珍惜这一文化遗产,保留传统技艺与文化精髓,将其传承给更多的人。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需要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
剪纸的传统技艺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传承剪纸文化需要传承人具备扎实的剪纸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触觉,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技艺传承给后人。
还需要收集和整理传统的剪纸图案和图案样式,建立起剪纸传统图案的数据库,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
创新是中国非遗剪纸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向。
传承剪纸文化不能只停留在保守守旧的阶段,而应该注入新的元素和理念,使剪纸能够与时俱进。
创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比如在传统的剪纸技艺上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剪纸作品;或者将剪纸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剪纸与绘画、雕刻等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艺术品种。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保持传统的技艺和风格的注入现代的元素和理念,使剪纸文化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
这既是传承剪纸文化的责任,也是为了让剪纸文化在现代社会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高慧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16)2
【摘要】现代文化的发展给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较大的冲击力,我们应该认清民间剪纸艺术的现状,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努力实现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元素的结合与创新,从而打造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品牌文化,进一步夯实其传承与发展的基础.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高慧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山西忻州0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8.1
【相关文献】
1.传承剪纸艺术培育美德少年——山东省宁阳实验中学剪纸艺术教育发展侧记 [J], 赵峰
2.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构成及传承分析 [J], 许煦
3.“纸上生花” —如何通过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促进中班幼儿的多元化能力发展 [J], 景洪;
4.浅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J], 职音
5.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探讨 [J], 朱广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源自民间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表现。
剪纸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传承着祖国的文化基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剪纸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使得剪纸艺术面临着失传和衰落的风险。
对于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可以通过创新,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一方面,对于剪纸文化的传承需要加强对于非遗传统技艺的保护。
剪纸艺术家需要不断学习和传承剪纸技艺,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使得剪纸艺术得以传承。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于非遗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立法等手段保护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使得非遗文化不断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剪纸文化的传承需要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剪纸文化需要与现代化相结合,创新传统剪纸工艺和风格,使得剪纸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可以将剪纸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创造出更多样化、现代化的剪纸作品,使得传统剪纸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也可以将剪纸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并进行推广,开发出更多种类的剪纸作品,使得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在传承和创新剪纸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剪纸艺术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对剪纸艺术历史、技艺、传统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剪纸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规律,为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只有通过对剪纸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剪纸文化,使得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
关于剪纸的继承和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剪纸的继承和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报告旨在对剪纸的继承和发展进行调研,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剪纸的历史起源2.1 古代剪纸的起源古代剪纸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剪纸多用于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
剪纸使用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刀刻剪和折叠来制作各种花纹和图案。
2.2 剪纸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剪纸艺术有各自的特色。
例如,山东的剪纸以剪工细腻、图案繁复而闻名;陕西的剪纸则以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而著称。
三、剪纸的传承与发展3.1 传统剪纸的传承传统剪纸技艺经过多代人的积累和传承,至今依然保留有一定的生命力。
许多传统剪纸家族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技艺传给下一代,确保其传统技艺的延续。
3.2 剪纸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不仅被应用于绘画和设计领域,还被应用于建筑装饰、纺织品设计等领域。
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
3.3 剪纸在旅游文化中的推广剪纸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被广泛用于旅游文化推广中。
许多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店中都可以看到剪纸制品,游客可以选择购买作为纪念品,促进了剪纸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四、剪纸的技巧与工艺4.1 剪纸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剪纸的基本工具包括剪刀和纸张。
剪刀的选择对于剪纸技艺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纸张的质量和材料也会直接影响剪纸作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4.2 剪纸的主要技巧剪纸的主要技巧包括直剪、折剪和刻剪。
直剪是最基本的剪纸技巧,折剪和刻剪则需要更高的技巧和经验。
4.3 剪纸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些剪纸艺术家通过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创造出了更具现代感和个性化的剪纸作品。
五、结语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演变,至今仍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空间史论A R T Theory中国民间剪纸传承方式转换研究A Study on the Change of Chinese Paper Cutting Inheritance文 韩慧荣[内容摘要] 伴随着新的生活方式,中国民间剪纸不仅面貌发生了转变,而且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民间剪纸是通过母女之间、婆媳之间、村内剪花巧手和劳动妇女之间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一辈又一辈地传承着。
而新剪纸的传承方式打破了这一局限,它产生了教材和“作品集”,以出版的方式扩大传播,参与创作人员更加广泛,作者有作品意识与署名权,在传承方式上发生了质的改变,使得新剪纸作品提升到与主流文化艺术相提并论的地位。
[关键词] 民间剪纸 新剪纸 传承方式 创作群体 文化地位一、中国民间剪纸传统传承方式述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普及性强的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后。
剪纸在民间广泛使用则是在纸质材料普及以后。
它能承载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生活、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由于民间剪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相对简单、普遍,它的普及性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企及的。
目前,中国除少数地区不流行民间剪纸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无论民族差异,均有民间剪纸的流传。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典型的地域性文化体现得很充分。
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剪纸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构成了民间剪纸丰富多彩的生命力,延续了民间剪纸自成体系的文化基因。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剪纸各具特点,作为创作主体的民间剪纸艺人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
由于民间剪纸依附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而中国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农耕社会,生活空间的局限使得民俗事象始终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载体之一,在我国农村与城乡广大地区依然顽强地生存。
作为女性,承担着很多繁重的家庭劳动,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在细碎的家庭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的生活装点得饶有情趣,是每个热爱生活、追求美和幸福生活女性的重要选题。
剪纸是考量女子综合素养重要的一项。
地处黄河流域的陕北,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迎亲歌》中唱到:“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
”由此可见,认为女子聪明灵巧、是否是理想中的婚配对象总要与剪纸紧密联系。
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是如何传承的呢?传统的传承方式勾勒出一幅恬静而美丽的画面。
剪纸作为女工的必修课在女性中流传十分广泛,要求女性在闲暇时光里学习剪剪纸。
如果问她们“剪剪纸是和谁学的”,她们会回答“和妈妈学的,姥姥教的,奶奶教的”。
以上说明剪纸的传承方式是从家庭内部长辈教晚辈。
山东高密著名剪花巧手齐秀花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和自己的姥姥学习剪花。
成年后她仍然向姥姥请教剪纸技巧。
(图1)从形式上看,剪纸技巧是女性家庭成员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的。
另外,姐妹、姑嫂、妯娌的平辈之间或者是邻里之间相互学习,以传统的熏样儿模式将古老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剪花纹样代代相传,一直沿用至今。
二、以出版的方式广泛传播(一)剪纸教材进入课堂民间剪纸一直延续着自己稳固的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以这种方式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的精神寄托。
直到民国时期,剪纸教材的出现方打破了这种古老的传承方式。
191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出版了《剪纸图说》(图2)一书,这是迄今为止所找到的第一本剪纸教材。
本书由简单的对摺剪纸技法切入剪纸教学,作者施咏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103种剪纸方法教授给小学生,目的是“磨炼儿童脑力,发达匠意。
得养成精密之习惯,且能于练习制作时,得正确几何学制概念”。
书中所举图形多为几何形纹样,其中采用少部分传统民间剪纸的造型,如“盘长”、“万字符”等。
对摺几何的剪纸是采用西式的手工课堂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
尽管如此,《剪纸图说》作为高小的教学范本进入学堂,已突破传统民间剪纸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转化为可参照课本学习的方式,其中由对摺到六摺的分步骤示意图和色彩搭配示意图绘制得清楚详尽,即便是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也可以自学剪纸。
1947年,大东书局出版的《剪纸工》一书也同属这类教材。
剪纸教材的出现,使剪纸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
书中讲述的内容就其本质讲是一种图案,这也体现了剪纸的装饰性特征,但是剪纸的寓意在这里很少被提到。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不同年龄段业余剪纸创作的剪纸教材相继出版,使剪纸创作更加普及。
1959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剪纸辅导资料》是一本少年儿童的文艺辅导材料,为发扬民间艺术,使少年儿童结合生活、反映现实,创作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新窗花剪纸。
其中讲授剪纸的方法、应用、技术等问题,欣赏各地区传统民间剪纸并且教授如何[图1] 齐秀花向她的姥姥请教剪纸技巧理论空间史论创作新剪纸。
同年,西安长安书店出版高学敏编著《怎样剪纸》。
196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林曦明编著《怎样剪纸》(工农兵业余美术自学丛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讲授剪纸的工具入手,将剪纸的制作方法、步骤、表现形式和技法逐项说明,并且结合图例讲授,使读者一目了然。
另外,仍然延续对摺至多摺的图案剪纸教学,如1960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剪纸图案》,其中采用镰刀斧头、红旗、和平鸽、跃进马、钢花、工厂等图案,既反映时代风貌,又简单易懂。
这种教授方式很容易吸引读者。
196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师鲁华编写的剪纸教材《实用美术教材·剪纸》(图3)被列入该校课堂,作为图案课的辅助教学。
由于剪纸自身具有图案性和连贯性的特点,能使图案课的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教学变得言简意赅。
据鲁华先生回忆:“要讲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这些纹样,尤其是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等。
要是在黑板上画就慢,拿剪刀一铰,图案就出来了。
这样简单的方法就是一折,打开就是二方连续。
适合纹样呢?铰个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
课堂效果又快又好,学生回去一研究,想做什么图案就做什么图案。
”(二)剪纸作品集进入主流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生产复苏,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对旧社会的观念和风习逐渐克除,对新文明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他们急需找到一种恰当的艺术方式来表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针对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剪纸创作在此期间遍地绽开,在内容题材、造型语言等方面都展现出一个全新时代的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各地文化、出版部门对剪纸等传统民间文化进行广泛收集和出版,多数“剪纸集”中将当时出现的新剪纸作品及时纳入其中,如《窗花》《渤海窗花剪贴选》《湖北民间雕花艺术》《甘肃民间剪纸》《山西民间剪纸集》《福建剪纸》《烟台刻花》等;新剪纸作品的个人图集有曾景初的《木刻与剪纸》、冯稼的《新剪纸》、张学廉的《新窗花》、王镜明的《剪纸艺术·农村集》、朱枫的《剪纸集》、张侯光的《农村剪纸集》(图4)、林曦明的《农村新窗花》、徐飞鸿的《风俗刻纸》等。
在新中国初期国家经济存在大量困难、出版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够出版个人作品集的美术家可以说寥寥无几,但这些在此之前默默无闻的新剪纸作者们因剪纸而迅速成为新中国美术界的佼佼者,可见当时剪纸在主流中的位置之重。
剪纸作品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初现繁荣,而“大跃进”时期的剪纸集出版得更加密集,数量之多令人瞠目。
如果说建国初期的剪纸集是主流文化向民间渗透的一种表现,那些剪纸作品是为了美化生活,改变原有的生活观念,它是原有传统民间窗花的替代品,那么“大跃进”期间出版的剪纸作品集在功能上发生了转变。
它以一种主流艺术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受到极大的重视,频繁出现精装豪华版本,如《山东民间剪纸集》、张永寿的《“百花齐放”剪纸集》为布面精装,《山西民间剪纸集》为绸面精装,尤其在物质生活较为贫乏的年代就更显主流对剪纸艺术的珍视。
此时,剪纸作品已经步入艺术的主流行列,与其他主流艺术相比较,地位有过之而无不及。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历经了艺术本源的回归,剪纸作品集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繁荣景象。
其中传统的民间剪纸和表现新时代、新生活风貌的作品数量非常多。
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及构图方式等诸多要素成为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三、中国民间剪纸传承方式转化的总结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方式通过母女之间、婆媳之间、村内剪花巧手和劳动妇女之间口口相传,直到产生剪纸教材和作品集,以出版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在传承方式上发生重大改变。
第一,新的生活方式促使参与创作人员更加广泛。
在民间剪纸面临新的创作中,部队战士、文化馆美术工作者、民间剪纸艺人、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美术院校的师生都积极参与并且组成创作组。
由于参与人员多,作品数量和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与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内涵距离越来越远。
第二,作者具有作品意识和署名权。
由于美术工作者的介入,剪纸创作出现了很多形式上的独立作品。
这些作品逐步摆脱传统民间剪纸民俗形式的局限,追求在新生活中的意义;剪纸作品标注作者的姓名,与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比较,新的传承方式产生了属于个人和某个集体的作品具有署名权。
第三,与主流文化相提并论。
剪纸教材的大量出版为普及新剪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剪纸作品尺寸逐渐增大,如《山东剪纸集》中的《狂欢》、《济南铁厂》、《腰斩黄河锁住蛟龙》(图5)、《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战斗训练、军民一家》,《安徽阜阳民间剪纸集》中的《工农联盟互相支援》等作品都是大型的长卷作品。
就其本身具有的特点而言,这些作品越来越远离传统,强调独立的作品感,有意与无意的与主流艺术相提并论。
大量精装豪华版剪纸作品集的出现使剪纸作品占据了主流艺术的位置。
(韩慧荣/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注 释[1] 引自张原耀《翦纸图说》序,鄞县施永湘编辑,慈溪徐子祥校订,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华民国七年(1918)十二月初版第一次印刷。
(由左至右)[图2]《剪纸图说》封面[图3]《实用剪纸》封面[图4]《农村剪纸集》封面[图5]《山东民间剪纸》中的大幅剪纸作品 腰斩黄河 锁住蛟龙2015年第4期 总第31期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