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试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精品

合集下载

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学好它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

首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其文化传统深厚。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中国在近现代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再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和
社会制度以及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论文: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浅谈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灵台一中高一(10班马宇琛在高中新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帮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自己动手学习带来的快感,体验研究的步骤,对学习的促进,对情感的提升,因此,我认为中学生有必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灌输”、“识记”,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重视不够,因此使得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而这种封闭性的教学模式致使许多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性学习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景中,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建立了一种从内容到实践都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模式。

这一模式必将在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驱力。

2.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中,学校教育偏重于在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对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内容涉及很少,因而要达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就非常困难。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中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有了新的突破,这将极大地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具体来说,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收获: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②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

标题:深度解读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从全面性和实用性角度探究1. 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目标和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正式发布,备受教育界和学生关注。

本文将对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全面性和实用性,以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课程的发展方向和教学要求。

2. 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概述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是对近现代史课程的全面规划和总结,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观念。

大纲从时间跨度、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指导。

3. 全面性探究在全面性方面,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着眼于历史发展的多维度和多层次,将历史事件、人物轶事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图景。

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我国近现代史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引导,学生能够深入感知和理解历史的全貌,形成对近现代史的系统性认识。

4. 实用性探究在实用性方面,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注重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贴近现实和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大纲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联系起来,使历史知识得以应用和延伸。

大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教学大纲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对历史教学的全面规划和总结,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兴衰变迁,对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把握未来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重要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着显著影响,而且具有广泛的生活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学术、职业以及个人成长的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研究性学习对学术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从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践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自主阅读、合作研究和实践实验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科学研究课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还能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科研潜质。

其次,研究性学习对职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并有效地找到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在职业发展中尤其重要,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员工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来应对变化多样和不断发展的挑战。

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在职业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现实工作环境中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研究性学习对个人成长也具有深远意义。

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管理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还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导向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有信心。

这种自信心和自我导向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自我实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于它对学术、职业和个人成长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术发展;同时,研究性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研究性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操作模式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操作模式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横山县第三中学周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对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也给予足够重视。

现在,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国家教育部门设置的历史课程。

基本上就是些知识点,再就是线性的结论,而形不成面,这就很难达到理解史实,感悟历史的目的。

为此以教材为基础,用研究的方法来拓展教学,再回到教材的结论。

就象理科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公式、定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推导过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就使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自主地获取历史知识,提高认识,显得十分必要。

1、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促使历史学科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指定的必修课,它主要由四类活动组成,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一些省市进行的普通初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专家、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认同和好评,成为今后初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与此同时,新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做了新的要求,将历史学科能力的表述分为四个层面: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阐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

2、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就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在接受和记忆,显然这种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对我个人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对我个人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对我个人的影响作为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提高个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地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和验证结论,我发现研究性学习对我个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研究性学习授予了我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研究性学习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必须首先提出问题并收集相关的信息。

这要求我评估和筛选各种信息来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我需要利用逻辑和推理能力分析数据,并提出自己的解释和假设。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问题,并对其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

其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一个新课题或问题,我必须学会自主获取、整理和分析信息。

这要求我具备信息检索和处理的技能,善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有效地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合理地分配时间,自主研究所需的相关知识。

通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经验,我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还为我提供了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机会。

传统的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而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实践和应用。

在进行研究项目时,我需要动手进行实验、调查或设计,这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更能够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使我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另外,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有机会与同学、老师和专家进行沟通和合作,分享想法和成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能够从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中受益,还能够推动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href="#">[提要] 按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文献研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项目活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以历史本体探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以此四种模式为目标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案例[作者简介]吴红英(1970―),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赵玉洁(1970―),女,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江西南昌330022)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研究”(08YB328)阶段性成果。

如拙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学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所述,按课题的内容和性质,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以社会调查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文献研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项目活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和以历史本体探讨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以此四种模式为目标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一:江西红色资源调研本案例属于以社会调查为主的课题研究。

1.课题的背景:江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创建有井冈山、中央、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等全国最早、最大、最多的革命根据地,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曾为苏维埃区域,被人们称为人民军队的摇篮、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摇篮,打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苏区的革命斗争为江西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红色物质资源和丰厚的精神资源。

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坚苦卓绝斗争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该科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原因。

首先,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基础。

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史对于他们了解和认知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至关重要。

其次,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近代史中有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等,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此外,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近代史纲要中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是历史演进的产物,背后蕴含着众多的原因和因果关系。

学习这门学科需要大量的阅读、分析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另外,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往往与国家和民族兴衰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是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学习该科目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是非常必要和值得推崇的。

试论研究性教学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试论研究性教学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二 、 纲要 ” 究性 教学 模 式 的构 建 及 实施 “ 研
研究性教 学模式是基于建构 主义学 习理论 , 教育 以人 为 本, 教学 以“ 问题” 中心 , 为 师生共 同参与 到“ 问题研 究” 的教
学 。研 究 性 教 学 与 接 受 性 教 学 相 对 立 的 学 习 理 念 和方 法 , 它
了适 合 “ 要 ” 程 的研 究 性 教 学模 式 。 纲 课

想, 照本宣科 , 上课乏 味 , 课堂 气氛 不活跃 , 让人 听得 昏昏欲
睡” 。学生感 到“ 要 ” … 纲 只需 简单 记忆 , 而缺 少逻 辑 思维 , 无需深度思考 。此种状 况对 于强调个性 独立 , 望独立思考 渴 和 自我表现 的“ 0后 ” “ o后”的大学 生 而言 , 疑会 打击 8 、9 无 他们 对“ 纲要 ” 课程 的学 习热情 。 如何解决 由于课 程 内容 的重 复与呆 板 单一 而产 生的厌 倦, 及大学生 对说 教与灌输 的反感 。笔者在 教学实践 中切实
于主导和控制 地位 , 教学 手 段 主要 是教 师 在课 堂 上 向学 生 “ 灌输” 知识 。学生处 于被动地位 , 只需被动地记 录老师及 教 科书上的观点。造成的结果 是 , 由于“ 老师 的教 学方 法不理
21 0 0年第 4期 总第 12期 9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j n eerhso ge d ctn el gi gR sace nHi r uai o a h E o
No 4 2 0 . O1 s i 1 No 92 era . .1
试 论 研 究 , 教 学 实 践 陛

以 “中 国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为例 张 芳
34 0 ) 10 1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作者:赵云飞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7期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对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也给予足够重视。

现在,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国家教育部门设置的历史课程。

基本上就是些知识点,再就是线性的结论,而形不成面,这就很难达到理解史实,感悟历史的目的。

这就使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自主地获取历史知识,提高认识,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促使历史学科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指定的必修课,它主要由四类活动组成,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一些省市进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专家、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认同和好评,成为今后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与此同时,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做了新的要求,将历史学科能力的表述分为四个层面: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阐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

二、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就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在接受和记忆,显然这种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021当代大学生学习《近代史纲要》的必要性范文3

2021当代大学生学习《近代史纲要》的必要性范文3

2021当代大学生学习《近代史纲要》的必要性范文 摘要:自1848年到1949年这期间,中国人民饱受了残酷血腥的战争之苦,这段痛苦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的屈辱史,而《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大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对于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中国近代史方面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素质。

所以高校应该积极认真的开设这门课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生; 国情; 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史的历经期间。

于我看来,中国近代史只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学习及研究意义。

如钱穆先生在《国学大纲》中写道:“任何一国之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由此可见,历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近代史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有人提到中国的近代史,想必作为中国人可能都会捶胸顿足。

是的,但是我们又必须正视历史,中国的近代史确实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但是同时它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全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外国侵略者,最终赢得胜利的抗争史。

因此,我觉得了解历史就像是在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解读历史能够让我们变得明智,能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反思人生。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的国家对外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当别的国家正在为工业革命而奋斗的时候,我们的国家还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腐朽,最终导致了帝国主义将炮火指向中国。

从鸦片战争开始之后,中国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如我们人人皆知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等等。

这些条约的签订,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掠夺了中国人民巨额财富,更是控制了中国经济、政策、军事上的一些权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灾难。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价值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深入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问题中进行探索和发现。

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首先,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这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研究性学习强调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要求学生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开发和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兴趣。

传统的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目的,学生被动接收信息并进行消化。

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研究的方向,并通过实践和探索创造新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投入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可靠性和信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从中挑选出关键的部分,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的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10法学一班潘雪松学号:100402075 通过小学和初高中对历史的学习与认知,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斗争的历史。

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这部历史是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历史;这部历史是挫折和成功并举的历史;同时,这部历史又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都在讲,都在思考的一部历史。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还学真门课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读史使人明智。

”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这样的名言。

无独有偶,我国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鉴,可以名得失。

”是的,无论是西方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无一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的反思,对于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深刻思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为人、处事有个更加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比备的一本书就是《资治通鉴》,这当然是学史使人明智的最好例证。

我们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近现代中国的落后的真实情况和具体原因,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那就要奋发图强,就不能闭关自守。

二、增强理论分析能力。

记得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您就跟我们说过:“这一门课,绝不是像历史系或者你们高中初中那样,识记史实的一门课。

这是侧重于理论分析的一门课,是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去看待,去思考,去学习,去分析,去理解的一门课。

”事实上,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已经完全能够把这一段历史的一些史实侃侃而谈,现在再让我们去记忆,意义当然不大。

就像您上课常讲的那样:新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不能死记硬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要把我们学的,知道的用起来!通过每个星期天宝贵的三个课时的课堂学习上,在您的讲解、引导和鼓励下,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的把学习过的马克思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学习和分析当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作者:施德军来源:《成才之路》2019年第06期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科学把握教学专题和研究性学习主题设置依据和要求,精心设置教学专题和研究性主题,把课堂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本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紧随改革步伐,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5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6-0020-02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地方高校要培养更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这一转型形势,为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各省、市教育部门,各个高校和每位思想政治课教师关注和探索的课题。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等为突破口来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型发展之路,开启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经过努力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组探索出“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增强本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紧随转型改革步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适应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专题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含义专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是大家熟知的两种教学形式和策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开展的必要性研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开展的必要性研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开展的必要性研究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中国近代160多年的历史回顾,更是当代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性质要求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其对高校学生的科学历史观的培养功能;任课教师也应当以唯物史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最终使高校学生能够学会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来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真正深刻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和人民作出“三个选择”历史必然性的内在逻辑。

尽管课程开设已有几年时间,但当前高校许多学生仍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历史课程,即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从鸦片战争以来至今这160多年的时间里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的课程。

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不正确的。

我们判断一门课程的性质并不是单纯的以它所讲述的内容或者这门课程的名称为依据,而是要看开设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开设的一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强化“纲要”课程功能和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新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明确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基本任务,并将“纲要”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研究,科学的历史观教育研究等列为该学科的的研究范围。

从这门学科的增设及其研究范围以及“纲要”课程教学目的来看,“纲要”课是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思政课。

当代高校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

市场经济的兴起,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出现了“四个多样化”的局面,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要性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现代时期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现代性和革命性的阶段之一。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揭示其中的历史规律和特点,为我们深入探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和经验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革是极其剧烈和激动人心的,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政治运动、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这些重大事件不仅对中国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研究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包括了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晚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斗争、辛亥革命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和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事件和时期都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改革、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改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国共两党的抗战合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内涵和启示,以及总结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借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也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是具有切实现实意义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现实,也可以为我们指明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其具体实施方式和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未来,应更广泛地推广研究性学习,并不断探索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历史教学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为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学生提供了重要路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实施方式、学生影响、案例分析、评价标准、推广、未来发展、启示。

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寻找资料、分析数据、提出假设、验证结论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认为学生不应只是passively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构建知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事实,培养自主思考、批判分析的能力,提高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寻找资源、分析证据、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通过自主探究历史问题,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近代史实践性教学的意义(3篇)

近代史实践性教学的意义(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作为一门研究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丰富、意义深远。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近代史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近代史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1. 近代史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历史遗迹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我国近代史上的辉煌成就和艰苦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1. 近代史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历史资料等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历史信息,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1. 近代史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

2.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艰辛,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五、促进学科交叉融合1. 近代史实践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2. 通过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六、提升综合素质1. 近代史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2.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传统的教学方法,迫使学生进行机械练习和记忆,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状况与21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因此,需要以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性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纲要”课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其目标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教育三者的统一。

其一,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知识。

这是知识教育层面的目标,要掌握一定的中国近现代史史实与基本理论问题,即了解国史、国情。

其二,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明辨是非,以史为鉴,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能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这是最主要的能力目标。

通过共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能力,既包括一般的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综合等技能和操作性的实践技能,也包括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合作交流与思维能力。

其三,坚定理想信念。

这是情感价值观教育层面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在深刻领会“三个选择”的基础上,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二、“纲要”课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思路“纲要”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就是以“国史、国情,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等内容为中心设计问题或专题,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研究方法的获得、各种能力的提高、人格情感的升华融入到获取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过程中。

三、“纲要”课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方式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方式,即以课题(问题、专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

教师根据“纲要”教材的基本内容,在每一专题学习前一周,首先由教师提出围绕本讲的问题,然后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探究;课堂讲授时先由学生或学生代表作自主探究结果的汇报,并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专题讲授,讲授结束时提出下一专题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问题。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地负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开学后,当听说我们要上一门名叫《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学习过,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区别嘛!而现在学习了之后才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
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并总结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部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列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中。

自此,专家学者展开了不同角度与层面的研究。

目前,这种学习模式已经引入到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

一、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据目前的资料显示,我国专家与学者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的研究持三种观点:
霍益萍等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从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筛选主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淳立则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课程类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急起直追、不断主动挖掘内在潜力的一种态度与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者王升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详细论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他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综合概念,既指一种学习方式,也指一种课程类型。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实施研究性策略的教学则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

笔者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学习和课程就如一对连体双胞胎,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重在指导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从国家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来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