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案3
高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模块二专题四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考点点拨]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的信息迁移型试题[知识梳理]1.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部分非金属单质(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HX、H2O、NH3、H2S等)③酸性氧化物(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部分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CO、NO、N2O4、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金属氧化物、部分有机物(醋酸钠等)。
2.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地壳中前五种元素的质量分数:O-48.6%Si-26.4%Al-7.73%Fe -4.75%;Ca-3.45%;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性质(1)常见混合物: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②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③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粉精、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钢铁、黄铜(含Zn)、青铜(含Sn)、铝热剂、黑火药等。
化学 全国通用版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案最新修正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1、(2017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 B C D瓷器丝绸茶叶中草药2、(陕西省渭南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第2题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B.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C. “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作和凝华过程3、(重庆市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联考)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4、(云南省腾冲市2017-2018学年期末考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Fe(OH)3胶体B.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C.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可吸入颗粒物,其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13题改)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参考答案】1、A 2、C 3、B 4、B 5、D【解析】1、选A 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2、选C A.玉雕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煤的干馏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故C 正确;D.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D错误;故选C。
3、选B A、NH3是非电解质,不属于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NH4NO3 是一种铵盐,属于电解质;CO2水溶液中生成的H2CO3能够电离使其溶液能够导电,但是液态的CO2不能导电,所以CO2属于非电解质;SiO2能够与碱反应,如SiO2+2NaOH=Na2SiO3+H2O,所以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H2SiO3能够微弱电离且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所以H2SiO3属于酸,B正确。
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
---------------------------------------------------------------最新资料推荐------------------------------------------------------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2019 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专题一基本概念【备考策略】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2.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3.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
1 / 23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4.能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时要理解燃烧热、中国和热、反应热到呢个概念,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强与电化学、化学平衡的联系与拓展,牢牢抓住盖斯定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第 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点击】 1.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高考化学二轮名师精品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 作者:
———————————————————————————————— 日期: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建议2课时完成)
[考试目标]
1.了解化学的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制造分子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等进行归纳和概括
应用分类法和比较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性质
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化学还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学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这样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课标III)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含解析)
类的方法,此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提供的信息
较少。
( 2) 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
分类的方法,如:
( 3) 树状分类法 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将被分类对象按照从属关系 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 如下图所示) 。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1
氧化剂、还原剂
按混合物中分散质 微粒的直径大小
溶液、胶体、浊液
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①同位素:1 H、2 H2 、3 H ② 同 素 异 形 体: C60 、 金 刚 石、 石 墨 ③酸性氧化物:CO2 、NO、SO3 ④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水煤 气 ⑤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 ⑥干冰、液氯、乙醇都是
(4)物质的分类关系图
按是
否由
物 同种 质
物质
组成
按组 成物 纯 质的 净 物 元素 种类
混合物
单 按照元 质 素性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按化合物的组 酸、碱、盐、氧化物等
成和性质
化 按化合物的组
合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物Leabharlann 成和结构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 状态下是否导电 电解质、非电解质
按在化学反应 中得失电子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1.物质的组成
(1) 宏观上,物质由 元素 组成。
(2) 微观上,物质由分子、 原子或离子 构成。
2.物质的性质
物
物
质 决定 质 ���������������
结 推断 性
构
质
表现 → 物理性质 ��������������� 物理变化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
专题4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与化学用语》预习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命、审:王圣妮宋焕刚【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考查形式】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
预测2013年高考题命题,试题仍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概念的类比与辨析,突出对要领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
【过程与方法】应关注以下考点: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②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判断分散系的种类;④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重点知识整合】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A.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B.化合物:CaCl2、NaOH、HCl、HDC.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D.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归纳总结】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教案(教师版)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教案(教师版)【考纲点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8.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9.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的应用.【考情探究】1. 常考知识点: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以及原子团的定义;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正确书写。
2. 命题新动向:无论是基础型试题还是能力型试题,问题的答案大多会要求考生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等基本化学用语来表述答案,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答案中化学用语占有很大的比例。
多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方面都较为稳定,估计近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但在题型方面的多样化还是有可能的,如出现基本概念的简答题等,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命题规律】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
展望2012年高考题命题,试题仍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概念的类比与辨析,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完整版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如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NH4+、OH—,不是由SO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专题要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
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教法指引】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案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和2016年大纲相比增加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另外还增加:“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复习时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主要考查方面:一、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例1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⑤D.全部【答案】C例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②氨水③氯水④双氧水⑤水晶⑥水银⑦溴水⑧王水⑨石灰水⑩水煤气⑪蒸馏水⑫水泥【答案】④、⑥、⑪①、②、③、⑤、⑦、⑧、⑨、⑩、⑫[探规寻律]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1.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进行判断2(1)气体混合物二、物质分类的标准例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例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A项中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中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D项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错误。
2019版高考化学(安徽)大二轮专题导学案【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学案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最新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煤的干馏②蒸馏③橡胶的老化④煤的气化⑤焰色反应⑥钝化⑦电镀⑧胶体聚沉⑨氧气转化为臭氧⑩137I转变为131I答案①③④⑥⑦⑨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内划“√”或“×”(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能量和总质量保持不变( )(2)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及数目都不发生变化( )(4)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因而有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6)铁粉加入FeCl3溶液中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2)√(3)×(4)√(5)×(6)√3.有下列10种物质:①明矾②消石灰③小苏打④SiO2⑤水玻璃⑥聚乙烯塑料⑦Ca O ⑧MnO2⑨漂白粉⑩HClO(1)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⑦⑧⑩⑦⑧⑦③①②③⑦⑧⑩(2)⑤⑥⑨⑤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内划“√”或“×”(1)化合物既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又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Al2O3可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SiO2可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而二者均属于两性氧化物( )(4)KHCO3的水溶溶呈碱性,是碱式盐;NaHSO4的水溶液呈酸性,是酸式盐()(5)Na2O2、SO2、CH3COOH等为共价化合物;H2SO4、NaOH、Na2CO3等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1)√(2)×(3)×(4)×(5)×5.①溶液、②胶体、③悬浊液、④乳浊液是四种常见的分散系,静置,分散质和分散剂很快分离,其中产生沉淀的是__________;分散系分层的是____________;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出现一条明亮“光路”的是________;能通过半透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学案)-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考试说明】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命题规律】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为:一是以生产、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质为载体或以传统文化、古籍中的描述等为素材,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用途及变化;二是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为题材考查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及应用等。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关系图2.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述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①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②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②次氯酸③NH3·H2O④铜⑤硫酸氢钠⑥NO2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4.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本专题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本专题高考命题除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近年还出现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向渗透发展,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将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加以重视!和2016年大纲相比增加了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另外还增加:“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复习时还给予更多的关注。
主要考查方面:一、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例1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①②④B.②④ C.①③⑤ D.全部【答案】C例2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①水玻璃②氨水③氯水④双氧水⑤水晶⑥水银⑦溴水⑧王水⑨石灰水⑩水煤气⑪蒸馏水⑫水泥【答案】④、⑥、⑪①、②、③、⑤、⑦、⑧、⑨、⑩、⑫[探规寻律]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1.从组成、熔沸点、性质角度进行判断2(1)气体混合物高炉煤气二、物质分类的标准例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例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Na2CO3【答案】C【解析】A项中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中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D项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错误。
[易错警示]物质分类的“4个标准”和“4个误区”1.“4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不同)(1)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4)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4个误区”(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C2H2与C6H6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炔,后者为苯。
(2)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①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②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3)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4)误认为胶体粒子都带电。
某些分子组成的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的胶粒不带电。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例5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答案】C例6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B【解析】明矾中的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有吸附作用的Al(OH)3胶体而净水,涉及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液氨用作制冷剂,只是NH3的状态发生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B项符合;HF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SiF4和H2O,涉及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CaO与H2O反应涉及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
[探规寻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四、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例7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答案】D例8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答案】D【解析】生石灰为CaO,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项错误;盐类中的NaCl可作调味品,而有些盐类能危害人类健康,不能作调味品,如NaNO2,B项错误;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能和铝发生反应,C项错误;小苏打为NaHCO3,受热易分解,D项正确。
例9 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金属铜B .Y 不可能是氢气C .Z 可能是氯化钠D .Z 可能是三氧化硫 【答案】A例1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甲――→丁乙丁甲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B .若甲为SO 2,则丁可能是氨水C .若甲为Fe ,则丁可能是盐酸D .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 2 【答案】C【解析】A 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2C +O 2(不足)=====点燃2CO,2CO +O 2=====点燃2C O 2,C +CO 2=====高温2CO 。
B 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SO 2(过量)+NH 3·H 2O===NH 4HSO 3,NH 4HSO 3+NH 3·H 2O===(NH 4)2SO 3+H 2O ,(NH 4)2SO 3+H 2O +SO 2===2NH 4HSO 3。
C 项中,若甲为Fe ,丁为盐酸,则乙为FeCl 2,FeCl 2与盐酸不反应,故C 错误。
D 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2NaOH +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NaOH +NaHCO 3===Na 2CO 3+H 2O 。
常见物质间转化的5个误区(1)S 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 3而是生成SO 2。
(2)Al 2O 3、SiO 2、Fe 2O 3与H 2O 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 2SiO 3、Fe(OH)3。
(3)NH 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 2。
(4)Fe 与Cl 2反应不能生成FeCl 2。
(5)Fe 与H +、Cu 2+、S 、I 2反应不能生成Fe 3+。
五、胶体的性质与制备例1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B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C .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褐色D .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 3溶液中分离出来【答案】C例12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现象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防雾霾口罩的原理与过滤、渗析类似,防雾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较大D.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完全属于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答案】D【解析】胶体粒子直径的范围是1~100 nm而不是1微米~100微米。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3)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集体或大分子。
六、胶体性质的应用例1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B.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C.明矾可用作净水剂D.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答案】D【解析】臭氧用于水的消毒,主要是利用了O3的强氧化性;Cl2用于水的消毒是由于Cl2与水反应生成了强氧化性的HClO,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例14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①胶体的吸附②盐类水解③焰色反应④氧化还原反应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胶体净水的原理(1)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2)常见的净水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其净水原理是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而起到净化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