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4人民时评:“民生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释放积极信号

合集下载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摘要: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

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建设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民生政治;政治合法性;民生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6―0051―04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部逐渐解放自己的历史,而这样一部历史的主线就是人们在需求与满足之问的轮番选择与放弃。

不论是野蛮还是文明,生存既是人类存在的最底线,也是人类的福祉所在,凸显民生永远是人类探讨的首要话题。

当然,民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社会阶段,时代会赋予民生以不同的内涵。

《辞海》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

从其原本的意义上说,民生问题主要是百姓的生活生存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表现为具体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

但在一个唯理主义逐渐淡出的世界上,民生必然上升成为政治问题。

我们今天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民生政治的时代。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从政治学维度来理解民生问题,既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一个极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视角。

一、民生问题的政治实质民生,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生计问题,它包括民众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残、死等方面。

民生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重要目的。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梳理之民生问题

2011年国考申论热点梳理之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1、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

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2、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

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

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扩大内需。

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第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第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让民生走进春天里

让民生走进春天里

倪洋军:政府工作报告,让民生走进“春天里”2011-03-07 11:20 凤凰网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全国关注、全民期盼、全世界瞩目的2011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特别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从温总理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和严肃的措施中,不难看出,总理将民生问题提升至政治高度,非常鼓舞人心、振奋人心,让民生走进“春天里”!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这是温总理的内心独白,更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种善意提醒和精神感召。

纵观温总理的报告,“民生”依然是整个报告的主题和核心词汇,并且也是篇幅最多、论述最充分,也最真实感人。

温总理以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感情,在平凡、平素、直白的语言中,回应了会前老百姓和网民朋友的热切期盼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的工作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篇幅很重,这也说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如何更好的改善民生,切实实现“以人为本,人民为大”是政府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政府化解执政风险的重要一环,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向人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

“春天里”,我们有更强的基础。

改善民生,离不开发展。

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2011热点:民生问题

2011热点:民生问题

2011 热点:民生问题
专题复习: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社会和谐、公平正义)
时政要闻:从”两会”看民生
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最醒目的内容。

这一主题表明中国将不再过度强调经济增长,这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民生问题,在财政的预算安排方面,在2011 年的财政预算当中,在前十个,最重要的支出,最多的支出方面,民生方面占了八项。

排第一位的就是教育,第二位是社会保障和就业,今年中国政府增加的中央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就业、住房保障、医保等领域。

同样我们看到,在城乡社区的建设,在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方面都排在了前八位。

比如说第一个是教育,教育的总开支在2011 年财政的预算总的开支的安排是14000 多亿,比去年增加了14%;而排在第二位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总得预算安排是10372,比去年也是增加了14%;第三项是一般公共支出,包括一般公共产品包括比方说娱乐设施还有图书馆体育馆等等,这些支出也是占了9700 多亿的开支,也比去年是增加的4%。

其他的一些方面,包括医疗、技术、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等,都比去年都是大副的增加。

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十二五”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保障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这个任务是非常非常的明显,这个重点也非常的突出。

温家宝总理3 月5 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从温总理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和严肃的措施中,不难看出,总理。

高中语文 时评例文 “民生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释放积极信号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 时评例文 “民生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释放积极信号作文素材

“民生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释放积极信号3月3日下午15:00,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贾庆林主席在会上作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通过14大关键词彰显了政协的作为。

在过去的2020年中,政协在思想理论建设、“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团结联谊工作、对外交流合作、经常性工作创新、牢固树立五种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点,贾庆林在报告中谈得很详细,而他对民生问题作出的判断,更是备受舆论关注,这句话就是“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我们还记得,温家宝总理日前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同样特别强调了民生问题,并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

”在以往,不少人认为民生就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吃喝拉撒睡,就是衣食住行用,仅仅认为这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实际上民生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没有民生就没有一切。

正因为深刻认识到民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看到,一年来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的提案多达1700余件,这些提案集中于群众普遍关注的收入分配、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防范通货膨胀、平抑物价等方面;我们看到,为了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民生提案,政协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察民情、听民声。

我们还看到,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示,“时间就是金钱,诚信就是生命,也就是说无诚信者必亡。

像生产三鹿奶粉这样的企业,必亡。

”对不良企业的愤慨,就是对老百姓民生问题的强烈关怀;我们还看到,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其中房价、医疗、教育等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

在报告中贾庆林还表示,2020年,人民政协将紧扣主题主线,积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

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政府关注民生问题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民众福祉的改善,而民生问题正是中国政府最大的政治使命。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民生问题对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性,并探讨政府如何更好地关注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

稳定的就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可以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尊严;高质量的教育和科学的教育体系,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良好的医疗条件和普惠的医疗保障,可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合适的住房和住房改善政策,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只有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构建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国家政治的稳定。

其次,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经济环境来支撑。

国家政府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经济发展也为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投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在新时代,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如“精准扶贫”、“大病保险”、“租购同权”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然而,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民生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够便利、住房供应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关注民生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资源的均衡分配。

其次,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再次,深化改革,推进去行政化、去部门化,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和透明度,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此外,政府还应提高民生意识,更加关注民众需求,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权益保障机制。

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政治的理解也在不断演进。

而在这一演进的过程中,一个显而易见的指向就是: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民生问题是指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关切的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相关的问题。

在探讨民生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政治的本质和目标,以及政治力量应当追求的最高价值。

政治的初衷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如果政治只是为了自身的存在、权力的稳定和利益的追逐,而不关心人民的利益和福祉,那么政治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相反,如果政治真正服务于民生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己任,那么政治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实现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民生问题的解决是政治力量衡量和展示其执政成果的重要标准。

政治力量要真正为民服务,就必须将民生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问题。

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改革,还是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都应该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

当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人们的生活更加安稳、舒适、公平,政治力量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也会逐步增强。

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政府部门应当全力以赴,研究并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需要密切与民众的联系,以更多地倾听和反映人民的心声,使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

只有政府注重民生,才能够获得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而政治力量的责任不仅仅停留在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更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政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而这些正义的价值如果不能转化为民众的幸福感受,那么政治的意义就显得苍白和虚无。

政治力量要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的公正与法治;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努力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要重视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引言:民生问题,即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息息相关。

民生福祉是一个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并讨论民生问题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平稳与政治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民生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的逐渐累积。

如失业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基层医疗保障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进而威胁政治的稳定。

因此,政府应该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维护政治稳定的首要任务。

二、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例如,经济的发展与就业机会的增加密切相关,就业机会的增加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水平,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此外,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教育和医疗水平息息相关。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提高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经济实力。

这些例子表明,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

三、政府的责任和服务意识一个政府是否能够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满意度。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必须具备责任和服务意识。

政府应该重视民生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例如,加大对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只有政府具备责任和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四、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解决民生问题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当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时,社会将更加稳定和谐。

相反,如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社会矛盾将逐渐凸显。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涉及到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如果政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首先,教育问题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投入不足、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基础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公平,许多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使每个孩子都能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医疗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民生问题。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但由于医疗资源不足、服务不便等原因,很多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医疗条件非常艰苦,医疗设备和人员匮乏,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政府应该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水平,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医疗待遇。

第三,就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中的关键问题。

就业是人民的生计来源,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就业机会有限,使得部分人群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此外,一些企业也面临着经营困难,导致裁员和解雇。

对于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就业,培训技术工人,提升就业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鼓励人们创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住房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需求快速增长,但由于供需失衡和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等原因,很多人难以买到合适的住房。

特别是年轻人和低收入人群更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增加住房供应,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总之,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力度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011年“两会”十大民生关键词盘点

2011年“两会”十大民生关键词盘点

2011年“两会”十大民生关键词盘点作者:来源:《青年时代》2011年第04期编者按: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的2011年全国两会,不仅在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引起了亿万网民的空前关注。

一个个凝聚了两会重要成果、代表委员铮铮建言和网民殷殷期待的两会“年度热词”,让人们聆听到了一个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民族的强劲足音。

这些热词中,GDP指标、稳定物价、1000万套保障房、消除贫富、放开二胎政策、个税起征点、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幸福感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十大“民意热词”成为公众解读两会的关键词,同时这些政策热点,势必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相关的变革与发展机会。

TOP1:GDP指标“十二五”政绩考核将“去GDP化”,消息最早来源于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全国网民的在线交流中。

温总针对网民提出的一些地方出现的“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翻番问题,指出要采取综合的考核指标,来限制速度的盲目增长,并透露“十二五”规划中,国家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

温总说,“在我看来,‘十二五’规划纲要应该明确提出,对政府政绩的考核不能再以GDP 挂帅,把经济增长视为优先考察的约束性指标。

”事实上,GDP这个体系本身早已引起热议。

“GDP是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指标,但不能完全准确衡量经济增长与人们的生活水平。

”来自浙江的政协委员、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确振奋人心,但经济总量膨胀的同时,环境恶化、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增多等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收入分配改革调研组成员郑功成说,报告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超过7%,与此相对应的是,GDP 年均增长率为7%,“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慢于GDP增长的发展格局将得到改变,民生为重、富民优先,不仅是一种发展的理念和发展取向,而且将从‘十二五’开始付诸行动。

这个“两会”很民生

这个“两会”很民生

这个“两会”很民生作者:杜启洪来源:《走向世界》2011年第10期2011年3月5日的北京,艳阳高照。

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温家宝总理在两个多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6次提到民生,而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和房价等其它民生字眼。

更是提及近百次。

这是一次民生的大会。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关于民生改善的话题,在2011年的春天里格外温暖。

在全国“两会”上,将民生问题上升到国家最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的高度,表现出了对民意的最大尊重。

根据媒体两会民意调查结果,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

对于“两会”在民生问题的表述和对策,多数人表示满意。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

”政府工作报告直面现存的民生问题。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

”温家宝总理如此表述政府对民生的态度。

在“十二五”发展基调之上,民生的进一步改善位列各项工作之首。

在2011年十大重点工作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等内容充盈其间。

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两会”民生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热烈响应。

他们把更多的民生问题传递给“两会”,为解决民生问题献计献策。

“两会”确定的今后5年的发展纲要和政策走势,为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说,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则涉及到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因此,可以说民生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论点。

一、政治承诺和民生问题政治承诺是政府依靠取得选民支持的基础,而民生问题是选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政府在竞选期间常常会提出各种承诺,如改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情况。

如果政府未能兑现承诺,那么选民们会对该政府感到失望,并且将其视为不负责任的政府。

因此,无法解决民生问题将直接影响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政治利益和民生问题政治家们通常会将民生问题视为争取选民支持的工具。

通过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政治家们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并增加选民的信任。

例如,一位能够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政治家将受到更多选民的欢迎,并有机会争取更高的职位。

因此,解决民生问题对政治家们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会。

三、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

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会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进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政府需要密切关注民生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以确保社会的稳定。

如果政府无视民生问题,将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进而威胁政权的稳定。

四、政治制度和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优劣。

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应该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为人民提供公正、高效的公共服务。

民主政治制度通常会更关注民生问题,因为它需要取得人民的支持才能维持其合法性。

而专制政权则可能将民生问题抛诸脑后,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权力巩固和维稳上。

因此,政治制度与民生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五、民生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相互影响民生问题能够引起人民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

当民众面临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开始关注政府的工作和政策。

这种关注和参与有助于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有利于改善政府的决策和执行。

同时,民生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政治上的支持和推动。

陕西公务员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陕西公务员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

陕西公务员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陕西公务员申论范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与福祉,也是政府治理的中心任务。

如今,我们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因此,更加需要深入理解并践行“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的理念,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关键所在国家的治理目标,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幸福。

发展经济、增加GDP当然重要,但唯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生活变得更美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目标。

因此,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根基稳固,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国家的根本稳定因素。

只有人民群众生活得幸福,才会对国家和政府持续给予支持和信任。

相反,如果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积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会逐渐增加。

三、民生工作是公务员的天职,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务员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实现“民生为本”的理念而存在。

公务员必须要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此,他们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行动力。

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民生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因地制宜解决具体问题民生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所以,公务员需要密切关注时代潮流,追踪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问题,并进行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更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找到最适合本地区的解决方案。

五、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形成多方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局面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是政府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和制定相关政策,而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民生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也需要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共同实现民生幸福。

民生实事上下一心的评论

民生实事上下一心的评论

民生实事上下一心的评论摘要:一、民生实事的重要性和背景1.民生实事的定义和范围2.我国政府对民生实事的重视3.民生实事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上下一心推动民生实事的实践1.各级政府对民生实事的积极推进2.社会各界对民生实事的关注和支持3.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三、民生实事上下一心取得的成果1.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显著改善2.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和突破3.民生实事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四、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1.民生实事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2.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民生实事的影响3.持续推动民生实事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正文:民生实事上下一心的评论在我国,民生实事始终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生实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民生实事的重要性和背景、上下一心推动民生实事的实践、民生实事上下一心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民生实事的重要性和背景表现在其定义和范围上。

民生实事涵盖了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和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民生实事取得显著成效。

其次,上下一心推动民生实事的实践体现在各级政府对民生实事的积极推进、社会各界对民生实事的关注和支持以及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民生实事工作计划,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生根。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民生实事的推进,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为民生实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期望,也成为推动民生实事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民生实事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例如,教育领域的“全面改薄”工程,使数千万农村孩子受益;医疗领域的“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住房领域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申论: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申论: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故如次问。

”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

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尚书·五子之歌》中所说的,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等议论,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当然,中国历史诚如鲁迅所说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少受到过真正的重视,反而,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历史的一种常态,官本位的文化更是积淀得深厚,且异常深厚。

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才真正受到关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是毛泽东同志倡导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但遗憾的是“文革”等政治动乱和计划经济对生产力的束缚,国家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获得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成效在计划经济时代也并不很大。

一、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腾飞,中国的民生现状又如何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生问题受到普遍关注,20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2011年热点申论之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民生是和谐之本。

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

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

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

这些措施促进了就业的基本稳定。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

三、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中央财政加大支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

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

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央财政增加医疗卫生支出,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标准表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徐光春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重于一切,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改善民生更是政绩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过程成为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徐光春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实现社会稳定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关键——解决好群众上访是实现稳定的重要途径
2.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3.建党九十年的经验总结: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4.
民生问题是执政党最大的现实政治问题5.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树立"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公务"的执政理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时评:“民生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释放积极信号
3月3日下午15:00,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贾庆林主席在会上作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通过14大关键词彰显了政协的作为。

在过去的2010年中,政协在思想理论建设、“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团结联谊工作、对外交流合作、经常性工作创新、牢固树立五种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点,贾庆林在报告中谈得很详细,而他对民生问题作出的判断,更是备受舆论关注,这句话就是“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我们还记得,温家宝总理日前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同样特别强调了民生问题,并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

”在以往,不少人认为民生就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吃喝拉撒睡,就是衣食住行用,仅仅认为这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实际上民生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没有民生就没有一切。

正因为深刻认识到民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看到,一年来政协委员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的提案多达1700余件,这些提案集中于群众普遍关注的收入分配、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防范通货膨胀、平抑物价等方面;我们看到,为了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民生提案,政协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察民情、听民声。

我们还看到,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示,“时间就是金钱,诚信就是生命,也就是说无诚信者必亡。

像生产三鹿奶粉这样的企业,必亡。

”对不良企业的愤慨,就是对老百姓民生问题的强烈关怀;我们还看到,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其中房价、医疗、教育等问题最受政协委员
关注。

在报告中贾庆林还表示,2011年,人民政协将紧扣主题主线,积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

“十二五”规划关注的一大焦点就是民生问题。

正如温家宝在同网友交流时表示,将把民生作为整个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是我们对今后五年的最主要的考虑”。

政协把自身工作与“十二五”规划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积极履职的表现,也是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吃的安全一点,房价下降一点,学费少收一点,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犯愁……这些貌似“俗气”的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观一些国家社会不稳,正与民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当然,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而政协委员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无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使命。

我们期待政协委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履职精神,能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齐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