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原文: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6]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 。

注释:
[6]卷帘人:指侍女。

[7]绿肥红瘦:绿叶多红花少,绿暗红稀之意。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评析:
词写暮春景物,把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

不言“多”“少”,而言“肥”“瘦”,天然工巧,状景入神,真成妙诣。

以问答形式展示物象、情节,如此精炼,不愧为“圣于词者”。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左右),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

李格非之女,赵明诚室。

幼有才藻,工古文诗词,富金石文物收藏。

建炎三年(1129)夫卒,流寓越州、杭州,晚居金华。

国破家亡的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她的人生与创作的道路。

前期词作,以闺情为主,词风清丽;后期忧患余生,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善于提炼口语,富有生活气息,被称为易安体。

婉约之中,时杂豪放,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词家。

有《漱玉词》。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共有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两首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她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

词的上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展现了作者在溪边亭中游玩时的沉醉和欢乐。

她尽情享受美景,忘记了回家的路。

下阕“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描写了她尽兴而归,却误入荷花深处的情景。

这里的“误入”增添了一份意外和惊喜,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描写奋力划船的声音和惊起的鸥鹭,展现了作者的活泼和欢快。

整首词富有生活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则是李清照对春天将逝的感慨。

词的上阕“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夜晚风雨交加,词人宿醉未醒的情景。

下阕“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通过与侍女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庭院中海棠花的关切。

最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绿肥红瘦”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

两首《如梦令》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采用了短小精悍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却又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其次,两首词都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心境。

此外,两首词都运用了巧妙的构思和韵律,使整首词在节奏上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注释和翻译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词作。

注释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词的背景、作者生平、词语解释等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

翻译则将词人的原意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品味到原作的韵味。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佳作。

如梦令 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宋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如梦令》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1作品简介《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如梦令有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第一首是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作品原文如梦令⑴李清照其一常记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⑶,误入藕花深处⑷。

争渡⑸,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⑹。

其二昨夜雨疏风骤⑵,浓睡不消残酒⑶。

试问卷帘人⑷,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⑸。

作品注释其一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常记:长久记忆。

溪亭:临水的亭台。

⑶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及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及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及鉴赏阅读试题答案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及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 “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双数两句,言面上虽然只写下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毕宿酲尚未天下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醉酒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心看见明朝海棠花胡,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尝了过量的酒,直至今朝尚有余醉酒。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馈电,也像自言自语:这个贪玩的丫头,你晓得不晓得,园中的海棠必须就是绿叶茂盛、红花稀疏才就是。

如梦令 赏析

如梦令 赏析

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此曲本唐庄宗李存勖所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李存勖有词句“如梦。

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如梦令的名字,应是从此句中得来。

“如梦令”为单调,三十三个字,是一首小词。

以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最为知名。

分享十首经典的《如梦令》,一起来体会其中的含蓄而美好吧!1.最精绝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传世之作,也是她的成名之作。

这一天,李清照喝醉了,但她还记挂着园中的海棠,于是问侍女:海棠怎样了。

侍女答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却反问道:昨天的风雨那么大,你知道吗?海棠一定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最孤寂的《如梦令》: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宋·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这是词人睡起前后的所见所闻。

看似在写无聊意绪,但词人由“动”生“情”,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或许是在等着一位女子的到来,但词人点到为止,并不说破,就显得言尽而意无穷,其中意味妙不胜收。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

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3.最悲苦的《如梦令》: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宋·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此词借写夜宿驿舍的况味,诉说旅途的艰辛,把旅途的孤独凄清和驿亭的寒冷萧瑟描写得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鼠之扰闹,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

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俩首《如梦令》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翻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及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女词人,她的作品以清新、婉约而脱俗的风格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其中,《如梦令》被誉为她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洁而优美的文字展示了女子豪情、哀婉的情感。

这首词共有三个句子,描绘了作者在梦中回忆与思念某个人的心情和场景。

从词的内容和前后衔接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人可能是极度思念和牵挂的。

通过读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情而略带忧伤的情感。

下面是本文所翻译的《如梦令》译文:昨夜,雨稍微停歇了,风吹得很猛,我熟睡得很沉,酒意不消。

试问瞬间掀起帘来的人,只听见她说这樱桃花依然如故。

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也许是翠绿的草木长得茂盛了,而红艳的花却变得瘦弱无力了。

这个译文尽量保持了原作的意境和语感,同时在细节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和联想,以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

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作者的梦中,她深深思念着某个人。

昨夜的雨虽然下得不多,但风却很猛,作者喝了一些酒,因此睡得很沉,酒意也未完全消散。

她试问起掀起帘来的人,也就是看护她的人,希望得到一些消息。

然而,她得到的回答是,樱桃花还是依然如故,也就是那个她深深思念的人依然如故。

最后几句诗,借用了一种素描式的手法,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觉通过绿肥红瘦来表现出来。

绿肥表示草木繁盛的景象,红瘦则表示花变得柔弱、不再昂扬。

这里的"知否,知否?"则是作者询问对方是否明白她内心的情感,是否能理解她对那个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如梦令》以其简约而富有内涵的文字,展示了李清照独特的词艺。

她通过如梦般的情境,表达了对爱情、生活和命运的感慨,令读者百转起伏,回味无穷。

悲凉绝美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

悲凉绝美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

悲凉绝美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悲凉绝美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及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悲凉绝美的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之一。

她的作品多以爱情为主题,情感真挚且精妙绝伦,尤以《如梦令》更为广为传诵。

本文将对《如梦令》进行译文赏析,带您一同感受这首词的韵味。

《如梦令》通过对溪亭日暮、舟归、误入藕花深处的描绘,展示了词人迷失于爱情中的无可奈何与悲凉之感。

下面是我为您翻译的《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情感的背景。

词的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直接勾勒出一个将夜幕降临与情感交汇的地点。

溪亭的存在使得词人可以远离外界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之中。

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展示了词人对爱情的沉溺,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仿佛已经失去了回归现实的道路。

接下来的两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进一步强调了词人陷入爱情迷惘的状态。

她错过了舟归的时机,无法回到原先的生活,就像被误入了藕花丛中般困扰。

最后两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激发起词人迫切渴望改变现状的决心。

这里的“争渡”意味着词人希望尽快摆脱困境,而“惊起一滩鸥鹭”则象征着词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这首词通过对所处环境和词人情感的交融揭示了深沉的悲凉与绝美。

溪亭日暮的景象为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她能够在这片静谧的世界中沉思迷醉。

然而,这种陶醉却引发了她找不到归途的问题,情感上的沉溺使得她无法回到现实生活中。

这种迷失与困扰使得词人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哀愁和无奈。

最后的两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更是突显了词人对此境地的不满和焦虑,她渴望通过“争渡”改变现状,摆脱眼下的困境。

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其悲凉的情感、细腻的描写以及巧妙的意象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她通过这首词展示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艰辛与挣扎,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结合,成为了传世之作。

深入人心李清照词牌译文及赏析

深入人心李清照词牌译文及赏析

深入人心李清照词牌译文及赏析李清照,宋代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性词人之一。

她的词作以婉约清丽、含蓄细腻而著称,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在她的作品中,词牌的运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深入人心的李清照词牌进行译文及赏析,展现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一、《如梦令》深深滴入人心,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由于夜深情人分离时的思念之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将作者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细腻刻画情感相结合,表达出了一种深深滴入人心的感受。

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译文及赏析:《如梦令》翻译:Last night, the rain was drizzling and the wind was blowing fiercely, I slept deeply, the remnants of wine not yet dissipated.I asked the handmaid at the window, she responded that the crabapple tree was unchanged.Is it true? Is it true? Green is luxuriant, but my body is thin.来自书法家(known to быть/authenticated to быть)-书室这首词以描述自然景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思念之情的细腻描绘。

通过雨疏风骤的场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以达到情感与环境的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情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情人的询问,进一步衬托出作者感情的悲凉与忧伤。

另外,在结尾部分,“应是绿肥红瘦。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愁绪。

这种对词意的精准把握和对朴素词语气味的描写是李清照的创作特点之一。

王国维《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译文赏析

王国维《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译文赏析

王国维《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译文|赏析《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是清代词人王国维早期的作品,收录在王国维的《人间词》甲稿当中,这首词描述了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清代:王国维点滴空阶疏雨。

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

无据。

斜汉垂垂欲曙。

译文及注释译文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

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

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

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注释①空阶:无人行走之阶。

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夜雨滴空阶”。

②迢[tiáo]递[dì]:遥远貌。

唐代刘长卿《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迢递人烟远”。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

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

③无据:没有凭据,谓梦境无凭。

宋徽宗《燕山亭》词“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④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

唐代钱起《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有“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垂垂:低垂貌。

唐代薛健有“满风轻撼叶垂垂”。

曙:天刚亮。

赏析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

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

词人写失眠就不大喜欢直说,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

王国维这首词,也采用了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点滴”的“空阶疏雨”和“迢递”的“严城更鼓”都不是足以影响人睡眠的声音。

然而在寂静的春夜里,这两种若有节奏的声音一近一远互相应和,不免使睡不着的人更加心烦意乱,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入睡。

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已触合有人的感受。

【描写雨的诗句】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王国维

【描写雨的诗句】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王国维

【描写雨的诗句】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王国维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点滴空阶疏雨。

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

无据。

斜汉垂垂
欲曙。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注释
作者:佚名
①迢递,遥远貌。

②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古时城中入夜戒严,故称。

一说,严城即高城。

③更鼓,报更的鼓声。

④无据,难以凭藉,不可靠。

宋徽宗《燕山亭》词:“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相关内容
赏析
作者:佚名
点点滴滴的疏雨,洒向空阶。

声声更鼓,从高城上远远传来。

首句暗示离情。

睡得不熟,好梦初成时,又被东风吹断了。

唉,梦境本来就是不可靠的,看,银汉倾斜,天也渐
渐亮了。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此东风应是百年身世之恨所化,被疏雨、更鼓
撩起,扰了浅梦。

世人皆有此情,但未必能化作
诗词
蕴藉而已。

可怜的是人世,无情的是斜汉,千载以来,莫不如是。

相关内容王国维王国维(年?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如梦令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清照

如梦令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清照

如梦令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清照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全诗如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如梦令》,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稍加品味,词人心中的无比喜悦可以悟得。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过头了酒,因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才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爽朗尽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看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心情定然转生愉快。

归结起来,青年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满尽兴为终极追求目标,人生潇洒,情趣率真。

词中只是写到“满心欢乐”吗?笔者认为,“惊险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

一个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险;因为“沉醉”于酒恰才醒来,头脑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险;荷花荡水域到处荷到处花,本想撑船回家却终于“误入藕花深处”离开家里反而更远,此三险;天黑心慌,手忙脚乱,“惊起一滩鸥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就惊吓了自己,此四险……而所有这些,倘凑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脚乱而哐铛入水,则是天大的惊险。

以致于如今追忆起来,仍然心悸而魄动;这从词的开头“常记”一词可以体会出来。

词人在对暮归途中迷路的描述,用“争渡,争渡”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活画了她的焦虑慌张及手脚并用划船的情形。

《如梦令》苏轼词翻译赏析

《如梦令》苏轼词翻译赏析

《如梦令》苏轼词翻译赏析《如梦令》苏轼词翻译赏析如梦令,词牌名。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厉声教《西溪小令二首》等。

小编带来的《如梦令》苏轼词翻译赏析。

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如梦令》,毛氏汲古阁本题作《有寄》,傅干本调下注云:“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翰苑。

”当是元佑元年(1086)九月以后,元四年三月以前,苏轼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

词中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是作者当时特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

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

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

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

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

“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

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

“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

“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

“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

“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鉴赏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鉴赏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鉴赏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古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翻译】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疏:指稀疏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二)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二)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二)《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李清照的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李清照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李清照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

我们只要思索一下李清照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

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高处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李清照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李清照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李清照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李清照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如梦令》李清照

《如梦令》李清照

《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拓展阅读: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孤灯难眠的诗句

孤灯难眠的诗句

孤灯难眠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孤灯难眠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形容夜难眠的诗句有哪些1、《关山月》南北朝:徐陵关山35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105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战斗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覆盖在祁连山上。

战斗局势如此紧急,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2、《夕次盱眙县》唐代: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译文: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3、《长相思·云1涡》唐代:李煜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3两窠。

夜长人奈何!翻译: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1起,窗外的芭蕉也是33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4、《生查子·侍女动妆奁》唐代:韩偓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译文:侍女翻动着梳妆匣,有意惊动她不要再睡。

哪知她本就彻夜未眠,正背转身偷偷地落泪。

懒得卸下发上的凤凰钗,又大方钻进那鸳鸯锦被。

不时看1眼将尽的灯烛,只见它随着烟落下灯花穗。

5、《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2102员外》唐代: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漫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漫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1定还未安眠。

2. 描写深夜难眠的诗词形容夜难眠的诗句有:1.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长相思》唐代李白2.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翻译赏析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王国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点滴空阶疏雨。

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

无据。

斜汉垂垂欲曙。

【前言】
这首《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词系王国维早期的作品,收录在王国维的《人间词》甲稿当中。

这首词前两句写窗外的雨声和更鼓声叫人无法入眠。

接下来写好不容易入眠,却又被寒风吹醒。

最后写诗人想再次睡觉,这时天也快亮了。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处于一种失眠的状态。

结合王国维当时生病,同时又在异乡任教的经历,全词曲折的描述了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注释】
①空阶:无人行走之阶。

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夜雨滴空阶”。

②迢递:遥远貌。

唐代刘长卿《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迢递人烟远”。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

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

③无据:没有凭据,谓梦境无凭。

宋徽宗《燕山亭》词“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④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

唐代钱起《山斋独坐喜
玄上人夕至》有“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垂垂:低垂貌。

唐代薛健有“满风轻撼叶垂垂”。

曙:天刚亮。

【翻译】
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

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

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

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赏析】
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

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

词人写失眠就不大喜欢直说,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

王国维这首词,也采用了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点滴”的“空阶疏雨”和“迢递”的“严城更鼓”都不是足以影响人睡眠的声音。

然而在寂静的春夜里,这两种若有节奏的声音一近一远互相应和,不免使睡不着的人更加心烦意乱,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入睡。

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已触合有人的感受。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是说,好不容易才朦胧入梦了,可是一下子又从梦里惊醒。

作者不直接说自己从梦中惊醒,而说梦被东风吹去。

把抽象的、无形的梦说成OrG似乎是有形的、可以被风吹
动的东西,这又是一种故作曲折的技巧。

“无据”,是“没有凭据”。

这里所指的是“被东风吹去”的那个初成之梦,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梦。

那么这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梦还是一个有关理想的梦。

梦见的是“众中不惜搴帷问”的“天人”还是“摘得星辰顷满袖行”的“萦回岛屿”。

诗人没有说,似乎也来不及去想。

因为这时候窗外天空银河已经低垂,天很快就要亮了。

这么短的一首小词,能用比较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来写出彻夜失眼的感受,可见作者在构思与技巧上下了一番工夫。

但若论感情的分量,则显然不如《乙稿》中同样写彻夜失眠的那一首“恨来迟,防醒易。

梦里惊疑,何况服时际”(《苏幕遮·倦凭栏》)。

当然,《苏幕透》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经受了生离死别的巨大打击之后彻夜悲恸以至恍惚迷离,那种感情并不需要任何巧妙的修辞技巧。

构思安排,只耍直接说出来就足以深深地感动读者了。

另外“梦境无凭而梦亦难成”的这种构思其实也不是王国维的创造,它来自宋徽宗(燕山亭)词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正如一些学者曾指出过的,王国维有时喜欢套用或改造前人的句子。

对于套用和改造的效果,我们当然要看具体的作品。

但就这种做法来说,则显然也是一种对技巧和文采的刻意追求。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国维论词虽然尚五代北宋词的“天工”,但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却并不排斥,有时还在刻意追求“人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