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万工作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开展“三万”活动民情日记巴东县经管局董开柱4月12日阴天间小雨我们经管局一行四人乘坐租来的车来到官渡口镇廖家垭村,一下车,使我们工作组感觉到该村的贫乏,村里的办公室是在原小学的教室里,里面桌椅特别简单。
村长不知从那里搞来几瓶矿泉水热情接待我们,下午我们召开了村民代表会,到会8人,首先由工作组代表暨北雄同志传达县委开展“三万”活动的具体要求、方法、步骤,村主任伍先阶同志在听取了精神后,他说,我们村有四个组,72户224人,有耕地595亩,山林3828亩。
他还说,党的政策好,还要你们下来走访民情,与老百姓交朋友,了解百姓的疾苦.要论苦,我们这里一是没有公路,到组公路都没修,二是人畜饮水困难,吃的是堰塘水,更不用说养鸡和加工农产品用水,村里很少有人给国家出售过牲猪,三是儿童入学困难,村里没有小学,上小学还把小孩送到离家20公里的火峰寄读,每学期300元寄读费(租费),上学全靠家长用摩托车接送,星期五接回星期天晚上又送去,特别是孩子小,不懂照顾自已,一月有多数时间是感冒的,家长心疼。
四是野猪损害庄稼严重。
农民种田只能种点玉米,还要日夜守护,才能从野猪口中夺点粮食.4月13日小雨我们分三个组走家串户,我与村主任伍先阶同志来到2组,进门看见一个男性青年坐在轮椅上,他叫谭顺树,一了解,才知道前几年出外打工挖煤受伤,造成下肢全部瘫痪,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过日子,他说,他非常感谢党的政策,受伤以后,现在享受农村低保政策,享受二级残废补助,惠农政策、粮食直补政府全部给我兑现了,我还参加了新农合。
要说不是政府管我,我已经是另一世人了。
快中午12点了,我们又来到三组吴述德家里,女主人因气管炎住院刚回家,丈夫腰不好,长期不能做重活,家中很困难,况且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要人搀扶,这样工作组张周美同志从衣服中拿出100元给这个老母,全家人非常感动,老母一再问姓名,我们告诉她,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她说还是共产党好,共产党万岁。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4月18日,阳光灿烂,春风浮面。
早上八点,我办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农户家中进行走访。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分乡镇天鹅池村村委会,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
天鹅池村共有7个组,此次共要走访507户,因为农户家与家之间间隔太远,我们共分成三天走访,10点钟我们在村支书和小组长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走访工作。
4月正是耕种的时节,有很多农民已早早下田耕地,所以很多走访就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
在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地,一位满脸风霜,不到50岁的妇女正在田前除草,当村支书记介绍我们一行的来意后,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带农村妇女特有的腼腆,一个劲地说不会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可好多了,也很感谢政府来看大家。
据随行的村支书的介绍,她叫李开梅,丈夫叫吴先军,一家五口人,两个女儿正在学校读大学,丈夫在宜昌市一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还有一个婆老妈70几岁了,一身的病,每个月还要花钱买药吃。
她家里种有三亩地,由于都是不平整的田,现在主要种的就是菜子、水稻和玉米,田埂边上是种的桑树,每年还可以养一季蚕,收入在五千左右。
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
当问及对国家种粮补贴的政策感觉如何时,她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三亩地去年补了400多元,钱都打在卡上了,很明白。
当问及她最操心的事时,她说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每年的收入太低了,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都要花钱,就想多挣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挣的钱也没有存下多少,到现在现居住的还是土房子。
当我们表示会积极帮助她关于种养方面的问题,怎么提高产量,还会找种养植专家在村里组织讲座,教村民怎么把种植效益提高时,她连声说了几次,太好了,太好了。
她说,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我以后的负担也就越小了。
小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和李开梅告别后,我们继续前往下一家,还有很的农户的意见正在等成我们去听取,去解决!。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保康县寺坪镇驻宦家坪村工作队)讲解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脚印印在农户堂屋温暖留在百姓心中保康扶贫办驻寺坪镇宦家坪村工作队姜春阳温暖的被窝3月29日,晚10:00,村主任家。
和几位工作队的同志就白天的走访情况进行汇总并就明天的走访活动进行了安排后,走了一天山路的我拖着稍微有点疲惫的身体,躺在村主任家温暖的被窝里面,本以为可以酣然入睡,脑子里却总是涌现“三万”活动开展来的点点滴滴、那一张张朴实善良的面孔一次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难以入眠。
自3月14日进村以来,我们工作队在办主任李敬宇的带领下先后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大会、村级发展规划会,通过“三会”的召开,向广大村民中宣传了“三万”活动目的和要求,消除村民对工作队的误解,争取到了村民对“三万”工作的支持,为我们走访入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次走访结束后,李主任对宦家坪村的村风、民风,村民想发展、盼发展的渴望深深感动,回来相继召开工作队会,全办工作会,指示一定要以“三万”活动为契机,把宦家坪村底子摸清,找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科学规划,尽我们扶贫部门最大的努力,为当地老百姓办点实事,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宦家坪村带来变化。
今天李主任再次带领我们驻村工作队员进村走访,三组村民张华炳那因工伤躺在床上成了植物人的儿子肖文斌、四组村民马宗青那对解决土地纠纷的渴望……,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历历在目,充斥的我的脑海,一种扶贫人固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对贫困百姓那独有情怀,再一次跃然心头。
渐渐有了困意,听说明天要去宦家坪村唯一一个不通路的、走路需要两个小时的黎家坡走访居住在那里的六户人家,期待……十九代老屋3月30日清晨7:30,天气晴朗。
吃过早饭,我们工作队四人在村支两委三名同志的带领下,步行踏上了前往黎家坡的路。
清早,迎着春日的朝阳、听着林中的鸟语、闻着阵阵的花香,走在林荫小道上别有一番风味。
昨天听村里同志介绍黎家坡是村里唯一不通路的地方,从村委会出发步行需要两个小时,当时听他们介绍时还以为是村里的同志故意吓我们这些年轻人,给我们开玩笑的,心里还在犯嘀咕哪有那么远。
三万 民情日记(民情,日记)
三万民情日记(民情,日记)第一篇:三万民情日记访谈——发展是主旋律3月14日周一天气阴根据“三万”活动工作安排,今天将与常委会领导梁主任一起,到小悟乡塘角村同村民座谈,面对面访民情、了民意。
塘角村位于小悟乡的东南部,距离乡政府3里路左右,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208户,840人。
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实现了道路通村通户,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状大、每年有4—5万元的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在全县属中上等水平。
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早上8:20,我们一行来到塘角村。
村支书记是一米八的大块头,已在二组门前的水泥道场上迎接我们。
座谈会本来安排在道场上进行,由于天气突变,风大灰大,只好改在二组村民刘从良家中进行。
在座谈会上,梁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全省上下开展“三万”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他说:“今天来,主要是看望大家,听一下基层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执行落实情况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敞开说。
”村支部书记刘国初接过话头说:“梁主任,您在百忙之中来看望我们,与大家促漆交谈,我代表村里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的政策非常好,实行了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退耕还林都打在卡上,路修到家门口,安全饮水也得到了解决,享党和政府的福,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要说就是村级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想请梁主任帮忙我们号一下脉,指点一下迷津......”村民刘从清说:“现在农村外出务工比较多,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年幼、老弱病残的人群,做不了重活,劳力有限,受地理和基础条件的限制、制约,一些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利用,如农田缺少机耕路,不能利用机械耕作;再一个农村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塘堰淤泥多,蓄水能力有限,影响农业生产,在这块国家应该重视,看有什么政策能够解决。
”村民刘胜裕抢过话头,说:“农村低产田严重,抛荒现象多,国家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政策,能不能进行土地整理,实现低产田改造,成片开发,解决抛荒和低产田的问题。
湖北“三万”活动民情日记范文
湖北“三万”活动民情日记范文湖北“三万”活动民情日记范文一清早,在架机取水的工地醒来,睁眼仍见天边红彤彤的一片朝霞,看来老天爷仍然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
这样的日子,屈指数来已近一月之久。
素有“鱼米之乡,旱涝保收”的三洲镇,今年也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百年不遇的旱情。
其主要原因,是垸外长江的水位低于内垸老江河的水位,而不能有充裕的开闸引水进行贮满灌溉造成的。
加之持续的晴热寡雨,致使三洲镇近十万亩农田干枯缺水,仅有的老江河贮水在近三周时间的猛排抽灌下,已显水紧鱼跳之势。
鉴于这种情形,沿湖的泵站或者电排站只能采取二级取水的方式抽水灌溉了。
我们三洲镇财政所“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全体同志日夜坚守在抗旱的'工地,到今天为止,伴着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已经度过半个来月的不眠之夜。
尤其是我们“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家君同志(三洲镇财政所副所长),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早已溃不成声的嘶哑喉音给工作组驻点村的群众留下了感人的一幕。
当所包驻点五弓村的医务室医生李如庆得知情况后,带来了几片润喉片和一瓶眼药水,才有点疗效后继续忘我的工作。
记得今天一早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都起来,赶快分头通知下沙村和五弓村的支部书记,迅速组织精干劳力来湾港泵站(三洲镇最大的电排灌泵站)扩挖引河,否则,随着河水的不断降低,就会出现机泵导汲不到河水而停机的严重事故。
”险情就是命令!在三洲镇这块有着无比光荣的“98抗洪精神”的地方,曾经涌现出无数个类似胡建成李向群的抗洪英雄和楷模!独特的自然环境也滋生了一群具有顽强拼搏意志的干部与群众,在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愈显英勇之气威武之魄,紧紧的拧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直到 ___的战胜灾害为止。
我们工作组共有3个人,年龄最小的同志叫杨帆,刚调来不久,却在这次抗旱工作中表现尤为积极,组织劳力累计近千人、搜集抗旱器材大约五吨左右,另外还上传下达、互通信息、任劳任怨......通过这次抗旱工作确实锻炼他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协调能力,可谓受益匪浅。
惠万民活动民情日记
惠万民活动民情日记惠万民活动民情日记民情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广阔人民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他们明白有些问题之所以不能尽快解决的原因,就会谅解,还会主动为政府分忧。
这样才能使民情日记中记录下来的问题件件得到落实,真正的取信于民,收到解决问题的实效,民情日记才能够得人心,暖民心。
下面,为大家精选了一篇惠万民活动的民情日记,欢送大家阅读欣赏。
新一轮“三万”活动展开,在市里开完发动大会后,我就一直在琢磨,如何立足民情、村情、镇情,把这次活动开展好,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早晨,处理完手边的急件,我叫上镇里工作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王定荣,负责“三万”活动开展的镇副书记闻涛,我们一行人到各村走访摸底,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接地气,通民气,聚人气”。
村支部是镇党委、政府联系农村工作的可靠桥梁和纽带,村支部书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他们对本村的情况摸得很透,对农村工作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他们那里,我可以全面掌握全镇的整体情况。
来到龙潭河村,支部书记王有均等村两委同志和组长正在党群效劳中心商量村里的事务。
听我们讲明来意,年近60的一组王组长说:“省委开展的惠民活动实在。
现在的干群关系淡薄了许多,要趁活动凝聚民心,增进党跟群众的血肉联系。
”“老王说的很对,我们就是要利用惠万民活动时机,跟群众宣传政策,增进感情,兴办实事,为大家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效劳、送温暖,把工作做到百姓心中去。
”我鼓励大家继续发表意见。
“我们村在全镇经济根底不是特别好,别的村靠养鱼、种橘子发家致富,我们因为地理位置这些产业都不行。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开展的富民路,让群众真正鼓起腰包,挺起腰杆得实惠。
”村支书王有均发言。
“当了这些年的村书记,你觉得龙潭河应该朝哪个方向开展?”我引导他。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1
《民情日记》之一:今天,为了推进“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支队长带领我们前往支队党建扶贫点大冶市铜井村一组进行走访活动。
我们最先走进了石义夏的家,老石今年48岁,家里8口人住在一起,母亲,老伴,两个儿子,儿媳,两个孙子。
老石告诉我,家里情况不是很好,家里田地不到一亩,原有的田地大部分都被铁路,公路建设时征收了,自己在一家塑料厂打零工挣钱,没受过什么专业培训。
但是高兴的是这几年政府的新农村政策让农村变了样,惠民政策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则解决了农民老无所依的问题。
让农民也能像工人一样拿上退休金,他和老伴都卖了养老保险,老母亲不用买每月也能拿上生活费。
虽然家里暂时贫困一点,但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有信心,老石告诉我说国家新农村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他有信心政府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样的乐观生活态度让我们觉得很受鼓舞。
我们给老石讲解了国家最新的惠农政策,老石一边听一边高兴地频频点头。
我们问他,现在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老石看看自己背后的房子说,最大的困难是房子问题,一家八口人挤在这么小的房子里面,目前最希望解决住房问题。
我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老石深邃的眼睛望了望远方,说:有很多打算,总的来说,多挣点钱,解决住房问题,减少儿女的负担,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社会形势,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
【参考文档】“三万活动”民情日志-实用word文档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三万活动”民情日志早上 8点30分,我们“三万”工作小组成员,在组长许支队的带领下前往活动驻点的老新镇棉条湾村,准备按计划对部分村户开展走访工作。
棉条湾村地处东荆河畔,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50户,总人口数1560人,现有党员31人,耕地面积1950亩,多以种植菜籽棉花为主。
因部分村组地势较低,每逢雨季,特别是开春时节,由于地势原因致使田地形成盆状,雨水无法外排,内涝严重。
常年导致农户种植的棉花等作物损失惨重,我们沿着蜿蜒的村路行进着,也不知拐过了多少个弯道。
辗转间,我们被眼前一片金黄色所吸引,满目都是油菜花的海洋。
的确太美了,蝶飞蜂舞,我们在贪婪的呼吸着这清晰自然的空气时,也希望农户们有个好的收成。
刚到村口,迎面就碰上了副主任邹圣敏,他正领着镇兽医站的同志在给农户家的耕牛打预防针,突然一下来了这么多人,那些牛儿好像受了惊吓,都变得躁动起来,其中一头竟挣脱了缰绳撒蹄跑了,一村民边赶边说:哎呀,这牛也怕警察呀,你们一来它就跑。
我附和道:可能是它没有办驾证,自己心虚吧。
话音刚落,大家笑声一片。
村支书邹荣成在笑声中走了过来,一阵寒暄后工作开始按部就班。
邹书记今年五十多岁了,但仍精神饱满,说话铿锵有力,工作责任心强,作风硬朗。
按此次的工作安排我是和他去走访村里的困难户。
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七组王刚的家,但大门紧闭,似乎尘封许久。
“他家里没人,我只是想带你来看看”邹书记说道。
后来我从邹书记口中得知,原来王刚是四川过来村里的上门女婿,妻子早年得了癌症,举债医治了十多万元后还是去世了,现在王刚在外打工,一个女儿现在潜江读高中,家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
尔后我们又先后走访了六组的李德善(妻子也是癌症过世,女儿们出嫁后现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计)、九组的邹圣国(常年多病,现老两口在家),我把这些情况都一一的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民情日记
2月3日,星期五,县环境监测站“三万“活动工作组一行四人来到了驻点村都镇湾镇立志坪村开展工作。
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农户都还留有过年的气息,门外燃放的烟花爆竹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家家户户门上都还挂着春联。
虽然天气很冷,但还是有很多走亲串门的人。
三五个人围在一起烤烤火、打打牌、闲聊几句,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开心和满足。
看着这惬意又安静的生活风景,一路上的颠簸劳累都仿佛烟消云散。
接近中午,工作组来到了立志坪村村委会。
该村王书记老早都在门外等候了,看到我们来了,赶紧给我们端上了热茶,还客气道:“刚过完年就麻烦你们下乡来扶持工作,实在不好意思喔。
”我们工作组组长肖组长忙说:“能为老百姓出力是我们的荣幸也是责任,这次来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给你们送来了村水利建设的资金一万元,要结合实际制定经济实惠的开支计划,在确保设施质量的同时要避免浪费。
第二是走访群众,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尽全力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
能帮忙解决的问题要不遗余力,力所不能及的要及时汇总上报,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稍事休整之后,我们随着王书记奔走在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户家中体民情、了民意。
当我们走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之后,一位村民看见了我们,热情地迎了上来,请我们到他家坐一坐。
他的家是一栋三层的小平楼、家门口停着两辆摩托车,门外堆着过年燃放的大礼花。
我们围着火炉坐下,屋子里蛮暖和收拾的也很干净,女主人端上了一些点心,有当地的麻果、喇叭糖还有一些城里才买的到的饼干。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一家五口人生活在一起,孩子现在在武汉读大学,家里有几亩田,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和经济作物(茶叶和魔芋)。
家里前年刚起了新房,买了新洗衣机、冰箱、电视。
他激动地告诉我们,家里这几年的变化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党的政策好啊,免去了交了几千年的农业税、还有新农合、家电下乡、良田补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让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带给老百姓的温暖。
他还告诉我们,村里的干部这几年带着他们修通了组级公路,发展经济作物魔芋和茶叶,并且魔芋还和县里的大厂——一致魔芋签了合同,根本不愁销路。
2021下乡走访民情日记范文_日记作文
2021下乡走访民情日记范文下乡走访民情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
“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第一篇:“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村组--民情日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3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简称“三万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村民经过了一冬的修整后,又开始了春耕春播,为本年度的丰收奠定基础的时候到了。
地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春耕开始了。
而全省开展的“三万活动’也展开了。
3月7日,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三万活动”工作组杨玉斌、刘明国两位同志来到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镇并入住重点帮扶的雷家坪村了解民意。
与村组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携手共建新“和谐新村”,共同打造城乡一体化“新村生态走廊”。
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工作组冲分发挥其部门信息、技术优势,全面掌握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正成为农村政策的宣传队、社情民意的调查队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队。
为把这次活动开展好,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3月初启动“三万活动”筹备,安排部署干部进村入户的具体事项。
并把“三万”活动与组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要求湖北省机场集团恩施机场公司干部进村入户向村民宣传基本国策,深入农户,开展农村工作和民意大调查,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农民群众多办解民忧、谋民利、化民怨的实事好事,总结和推广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和致富门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月22日,湖北省恩施州委办公室廖主任专程到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镇检查“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活动开展情况,检查了工作组及柏杨坝镇活动安排日程和工作组民情日志。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篇一:“三万”活动民情日记2020年12月30日星期五天气:阴12月30日,寒冷的冬天刮着刺骨的风,我们驻村工作组4人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去位于佛照山脚下的金岭水渠开展挖塘工作了。
吃过早饭,我们换上提前准备好的适于干农活的衣物,并穿上了雨鞋,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开始步行登山。
走在弯曲的泥泞小路上,我们碰见了不少已开始劳作的村民,有抱着衣物去洗的妇女,也有背着农作物的壮汉,他们都带着微笑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说实话,虽然耳边吹过寒冷的冬风,但他们的微笑让我感觉不到一丁点的寒冷。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爬,我们来到金岭水渠下的大水池旁,顺着水池往上望,能看到一条宽约1.5米的水沟,里面哗啦啦的流着水,最终汇进蓄水池。
我们沿着水沟往上爬,爬到水沟和水渠的交接处,看到已等候在这的王家村村委书记和各社区理事长及几十个青壮劳动力,我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把铁锹,按照昨天我们在现场指定的计划,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路段一直分散到整个水渠。
风呼呼地吹,但同志们热情不减,因为有了热情,再加上我们一直在劳动,身上热乎乎的。
忙了好一阵,大家都累了,于是坐下来休息。
大家谈到了党的政策好。
政府现在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55元的补助,有粮食直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保险等,“我真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
毛主席时代政策也好,那时候什么知青下乡、干部进村驻队,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现在一样,但那时给老百姓没得补助和补贴,现在的政策比那时还要好,我真不想死,活100岁我都愿意。
” 一位村民这样说道。
确实,近几年来惠农幅度不断加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我站在山上,放眼望去,山葱葱郁郁,平房拔地而起,橘园飘香,果实挂满枝头。
不远处的农家小院里,炊烟燎燎升起,小孩尽情嬉戏。
从村民的衣着上,从他们的谈吐间,我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憩一会,继续劳作,“嚯嗨、嚯嗨”声在山间回荡。
而在此时听来,竟显得如此悦耳。
2021年民情日记大全(6篇)
2021年民情日记大全(6篇)【篇一】2021年民情日记一天早晨,天很冷,一位老人一进信访室,就吵嚷着要见领导,说拖了几年的事都没解决好,要跟领导当面说理。
我赶忙笑脸相迎:“老人家,您请坐,有什么事能够先跟我说,我们会帮您解决的。
”说话同时,我给老人递上了一杯热水。
没想到情绪激动的老人根本不领情,一甩手打翻了茶水,说:“你骗谁呢,我要见你们领导,今天不给我解决问题我就坐在这儿等!”看着桌子上弄湿的材料,我当时也有点儿蒙,但工作还得做。
见老人衣着较少,我岔开话题问道:“大爷,您住哪,一早过来挨冻了吧,子女都过得好吗?”说着,我打开了空调。
提到子女,老人一脸自豪。
老人有一双儿女,儿子在部队工作,女儿在银行系统工作,都已成家。
说着说着,老人终于平息下来,慢慢跟我讲起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记。
原来,老人已经退休,要求落实医保问题。
第二天上午,我约好老人,一起找到老人曾任职公司的破产组。
我们一起翻阅了破产终结时在册职工名册,其中退休职工有17名,老人的名字也在上面。
破产组工作人员对此作了详细解释:当时,对破产终结后至经济补偿时的退休职工,分别征求本人意见,能够选择领经济补偿或者参加医保。
因退休人员工龄较长,所以都提出领取经济补偿,老人也领取了经济补偿金。
后来按规定,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但个人每月要承担35元。
虽然老人也在参加医保之列,但因为已经领取经济补偿,所以个人每月缴纳部分不再由单位承担。
老人不存有落实医保问题,个人缴纳部分仍由个人承担。
随后,我又多次问询原公司负责人、经办人以及公司同等待遇的老职工,认真细致帮老人理清事情原委,老人多年的心结最终得到化解。
【篇二】2021年民情日记今天,在XX村看到已经上完二步灰土的路面,焦急的心情平复了很多。
XX村位于XX乡最北边,与XX县搭界,是乡里的偏远村。
全村共91口人、28户,人口非常少而且交通闭塞。
一直以来,村内只有一条破旧的土路能够进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孩子上学、行人进出都非常不方便。
湖北三万活动民情日记(2)
湖北三万活动民情⽇记(2)湖北三万活动民情⽇记 “回去后,我让市⽔利局过来调研,尽快拿出⽅案,⼀定在年内让村民喝上⾃来⽔!”我向她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随后,我拿出《湖北省“万名⼲部进万村⼊万户”问卷调查表》,⼀项⼀项地仔细询问、记录、填写。
填完问卷调查表后,袁桂满⽼伴郑祖应刚好从⽥⾥回来了,我⼜开始询问起了他家去年的收成和他的⾝体状况。
当了解到郑⽼汉有⾼⾎压后,我向他叮嘱道:“⾼⾎压容易导致中风,您⼀定不要再喝酒了,还要注意休息好。
” ⾛出袁桂满⽼⼈家的堂屋,我⼜⾛进了她家的厨房。
看到独⾃忙碌的袁桂满⼤⼉媳,我⾛到灶台前,拿起⽕钳帮忙添⽕,并向她了解在东莞开美容美发店的有关情况。
离开袁桂满的家,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才能⼼近,只有⼼近才能⽣情。
把脚印“印”在农户的堂屋⾥,撤除的是横亘在党群⼲群之间的“⼀堵墙”,留下的是⼲部对群众的真实感情。
送去的是党的政策和温暖,收获的是⽼百姓⼼坎⾥的话,得到的是党和⼈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我将率先垂范,使脚印“印”在农户堂屋⾥常态化。
让这个春天成为永恒的记忆。
打着⼿电访农户 在农户郑柏元家中吃过简单的晚饭后,我在村⽀书郑继平的带领下,开始了夜访农户的必修课。
郑必⾼村依⼭就势⽽建,“回”字型池塘位于村中⼼,池塘四周安有路灯。
灯光下有⼏个⼩孩在玩滑板,不时有村民端着饭在灯光下边吃边聊,我和他们打过招呼后向村东⾛去。
郑必⾼村是⼀个⼤村,池塘边的路灯被房屋挡住,也就照不到村东。
越往东⾛地势越陡越难⾛,灯光也越来越暗,直⾄⼀⽚漆⿊,我只好打着⼿电访农家。
当我来到村民郑庆林家中的时候,已是夜晚8:15。
当郑庆林⽼⼈听⽀书介绍我是黄冈来的市委书记时激动不已,连忙丢掉⼿中的烟头,拉着我的⼿说:“市委书记深夜来访我家,担不起,担不起。
” 郑庆林⽼⼈的激动,使我体会到,农民的感情最纯真。
党员⼲部只有深⼊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根”的依靠。
郑庆林⽼⼈1966年⼊党,有45年的党龄,在上个世纪六七⼗年代当过10多年的⽣产队长和⼤队⼲部,还在乡镇企业当过⼯⼈。
“三万”勾当下乡造访民意日记
“三万”活动下乡造访民意日记下乡造访民意日记2021年3月13日礼拜天咱们在入户了解民意时,一名叫温柏林的老人,提出期望多了解、取得一些栽培方面的最新科技信息。
听后,咱们这些科普作业者深感职责严重。
确实,在平常的作业中,咱们有必要时刻记住底层公共,特别是广漠农人的需求,有必要常常深化最底层,多多了解,民意民意,实在协助底层公共做点实事。
2021年3月14日礼拜一在驻村造访民爱村小学留守儿童时,看见学生们在寒酸的课桌椅上学习,心里很是悲伤,咱们下定决心要极力协助村里的孩子们,处置一些燃眉之急的实践问题。
利用单位和个人的联络,协助他们处置课桌椅寒酸、教育设备奇缺等困难。
咱们也呼吁一些有爱心的人士也一同来协助这些孩子们,让孩子们象市里的学生相同也能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学习。
2021年3月15日礼拜二今日咱们造访一户名叫华成明的老人。
他今年75岁,家有4个儿子,分红了5户,有境界10亩,首要种些杂粮,收入两万元左右。
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其他的在周边打工,他反映了许多问题,一是村委会建的太远不便利,二是小病就医不是很便利,三是小孩子下学路上不安全等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咱们与村委会一同商议后,村委会表明一、村委会办公楼迁建已提上议程,二、向乡民供给多个就近医疗点的联络方式,3、针对小孩子下学路上安全问题,咱们与校园商定下学后由校园班主任将学生送到首要路口。
2021年3月16日礼拜三近段时刻,造访入户乡民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是新农保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金发放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咱们很大重视,通过了解,咱们发此刻执行新农保方针时,有的把60岁以下的参保人员与60岁以上的老人拿养老金挂钩捆包起来。
通过和谐,此刻民爱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拿到了养老金,咱们也很快乐。
国家的惠农方针取得了很好的遵循。
2021年3月17日周四民爱村是个相对比较贫困的村,每一年的集体收入缺乏万元。
依据乡民反映,多少年没有兴办一个村企业,也无引入大型农业项目。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根据省委、州委安排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我单位要抽调五名工作人员下到乡村,负责建始县景阳镇五花寨等四个村的具体“三万”活动。
长期分管机关党务,自不当然这个事又是我撂不开的任务,只好硬着头皮上任履职。
首先遇到的第一件事是组建队伍,斟酌去斟酌来,凭我的政治敏感力感觉这固然是一件大事,但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而言还是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只好选配了三个刚上岗不久的年轻大学生下去,都是生手,但总也应该配上一个稍有阅历的老同志协助我工作吧,于是我想到了Z同志,Z 同志现年52岁,干部身份,下过乡,应该说是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也给他提供了绝好的一个回访农村,回味当年的机会。
但当我通知他时,被他宛转的拒绝了,理由有三:一是年纪大了;二是有点小病不愿履职;三是他说他也是普通老百姓。
听了他的申辩理由,我便有一种无名之火升腾起来,说年纪大比我还整小五岁有余;说有小病,人过五十谁无病痛我也是两种药物长期不能离身;普通老百姓明明是干部,享受皇粮、皇薪,我们下去工作的对象那才是真正的普通老百姓。
他的申辩让我深感到了这些年对教职工教育引导的缺失;深感人民与干部的鸿沟正在拉宽,许多人的心正在麻木着;更加深了对开展“三万”活动必要性的认识。
第二件事是经过几天的培训准备,我带着选择的四名同志下到深山远乡的偏僻乡村里,坡上坎下走村串户的走了一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地后,其中一个考研了尚待通知的小伙子尽然向我提出了他要离开的想法。
想不到一个从农村读书考出来工作的年青人尽然畏下乡如虎,又要临阵脱逃。
我硬着头皮、赖着性子给他做了一大堆的思想说教,要他无论如何坚持四天,待把这一轮工作任务完成后再换人顶替。
而第二天早晨,他终于给我留下了一条短信不辞而别了。
开展“三万”活动,初下村入户的这两件事使我思索万千:农村是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国家的脊梁,短暂的社会实践调查为什么都如此的畏惧回想起我自己如果没有当年下农村,当知青的经历,后来也恐怕没有那么勤奋和发奋,人生的道路也不会走得那么顺畅,对人民的情感也不会那么浓烈。
精选三万活动民情日记两篇
精选三万活动民情日记两篇篇一:上午,局里再次专题研究“三万”工作。
我对前阶段“三万”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后,局党组对前段工作表示满意。
局长胡少玉强调,要进一步明确“三万”活动的重大意义,不断推进我局“三万”活动深入开展。
他说,下一阶段,要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主题,以“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为目的,进一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
要大力宣讲中央和省委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等。
二是要深入走访民情。
要通过座谈调查、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
重点了解农村政策落实、民生改善情况,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以及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等,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供依据。
三是要努力兴办实事。
结合基层实际、群众需要和部门职能,着眼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项目、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安全饮水、就医、上学、务工等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四是要不断促进发展。
要帮助凤蛟村理清发展思路;结合春耕备耕,搞好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帮助发展一个能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会议后,工作组立即赶往凤蛟村9组走访。
村民代士春,爱人无劳动力,特困户,希望解决低保。
同村里沟通了一下,看今年尽量解决篇二:在桂花村调查让我们感触较深的是一些农民对社会公共利益显现出的关注。
看到我们是市里来了解民情的,一走进村里,不少的村民围了上来。
桂花村七组村民饶细双对我们说:“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农业水利设施老化、损毁严重,农田得不到及时的灌溉,如今农民种田真的只有靠天吃饭了。
”他说:“白龙水库就在我们这里,但我们享受不到它的好处。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范文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三万”活动民情日记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按照“三万”活动的统一要求,今天上午,我与局机关几名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辛榨乡深沟村,走访农户,了解民情。
深沟村位于安陆的最南端,是安陆、云梦、应城三个县市的交汇处,村里没有什么企业,打工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
在村支部书记袁正勇、妇联主任陈元香的陪同下,我们先后走访了1个困难户和一个种田大户。
六组吴根庆家他家住的是几间低矮的瓦房,这在楼房林立的环境里特别抢眼,我们去的时候并没有见到吴根庆本人,也没有见到他的家人,邻居们知道我们是来找吴根庆的,就纷纷围过来,向我们介绍他家的情况。
吴根庆患有精神病,40多岁,单身,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上很难自理,病情发作就无端地打人骂人,偷别人的东西,家里和村民都很厌恶他。
他父亲死得早,起先病情较轻时,母亲和弟弟尚能照顾他,后来弟弟娶妻生子,经不起他在家里折腾打闹,就分开来过。
今年开春,弟弟和弟妹到东北打工去了,母亲到应城市三合镇租了一间民房带着侄子读书,家里只剩下他,乡亲说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吃熟食了,有时病情稍轻的时候,能看到他在家里煮一点粥,但也没有什么菜,甚至连咸菜也吃不上,饿急了就到田地里吃庄稼、到菜园到拨萝卜。
我们临走的时候,交给村民们300元钱,算是一点心意,村民们连忙替他感谢,说这要够他生活半年的。
我的天哪!照这样计算吴根庆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元,吃咸菜也不够撒。
种田大户袁木林因为袁木林很忙,我们走访他是在书记的家里。
他四十出头,身体看上去很健壮,唯一的缺憾是左腿有点瘸,但并没有影响他走向发家致富之路。
他除了自家的责任田外,还通过土地流转、开荒造田等方式,总共种了120多亩。
30多亩水稻、40多亩棉花,其他都是经济作物。
家里劳力不够,就在村里请了6个短工,签定了协议,只要田头有活,一个电话就把他们招过来,工资按日计算,同时袁木林也承诺,农活再多也不能请其他人员。
一年下来,除去必要成本,光田地收入就在15万元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万工作民情日记
三万工作民情日记
这是 ___的三万工作民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家所在的村子位于大悟县南部,省道宋应线边上。
估摸着是因为村子所处地势偏高的缘故,祖先们才将村子取名"高头湾"。
门口那口塘自然也跟着叫高头湾塘了。
可别小看了这口塘,它可是高头湾人的"命根子",真正意义上的"当家塘"。
全湾200多口人的洗洗刷刷、种菜浇园、牲畜饮用等等,全都指着它。
还有高头湾下游一垄50多亩稻田,也都指望着它灌溉。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后来上学读书,去县城上班,再往后调到省城工作。
我每年回老家,有意无意地都要看看和我有着不解之缘的这口塘。
记得是上一个月的周末,我"如约"又回到了老家。
没想到,我这次站在塘坝上,映入眼帘的高头湾塘却 ___地变了样。
淤泥被清挖一空,大坝和四周被水泥和石头浆砌的像刀砍斧劈一样,整整齐齐的,塘四周每个角里都砌了洗刷和挑水用的"码头",平整的水泥路面干干净净,新栽植的一排杨柳格外抢眼……,简直就是一幅田园风景画。
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感染了,如痴如醉中,不知不觉勾起了我对高头湾三次挖塘的回忆……
70年代初,我才10多岁,每到三伏天气,我和湾里一帮男孩子,时不时就泡在塘里"狗扒式"游泳。
其实水不是很深,淤泥却很厚。
塘泥里裹着的玻璃瓶渣、铁丝、木屑等一些尖锐的物品,常常把我们的脚或手划破出血。
每当这时,大人们就总是把我们大声"吼斥"一番。
那个年代正值"农业学大寨",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湾里男女老少几乎天天晚上开会。
开会时说得最多的词汇,就是"大批判"、"大学习"。
快要散会了,生产队长才开始对各位劳力第二天的任务做逐一的安排。
记得有一年冬天的夜晚,我随母亲去参加队里社员大会,屋子里坐满了人,叽叽喳喳一片嘈杂。
一会儿,只见队长站起来用粗大的嗓门说:"开会,大家不吵了"。
队长叫邓从信,平日为人特实在,办事又公道,农活样样精通,在湾里颇有声望。
就他这一句话,大家立马鸦雀无声,队长这才习惯性的咳了一声,用毋庸置疑的口气说:"今天开会,就是定一下,门口塘多年没挖,今冬全湾男女老少都有份,把塘泥挑走,大家有意见可以讲,明日就开塘放水"。
想想那是什么年代,能有什么意见,就是有也不会提的,何况这也是为湾里人谋福的事。
只听见几个声望较高的"长辈"附合着:"没说的了,天一亮就放水吧!"
就这一句话,整整一个冬天,全湾子的人,日头没出来就起床,日头落得看不见路了才收工。
没有人迟到,也没有人旷工,坚持着把塘里的淤泥挖得干干净净的。
淤泥没有了,水清澈了许多,水容也增
加了。
连续几年,湾子里人勤水丰,粮食增产,乡亲们看着自己一冬的辛苦没白费,笑了。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
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这期间,历史经历了许许多多惊人的.变革,明显感觉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都在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然,这些年里,我尽管工作在外,每年也常回老家看看,每次回老家,尤其让我感受最明显的是,湾子里每年都在变化,"小洋楼"越来越多,乡亲们的腰包也越来越活泛,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了一种满足感。
然而,由于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湾子里也变得越来越空落、冷清。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湾门口"当家塘"一直没有变化,就像是被遗弃的废品,无人顾暇,但是湾子里的人还是要用它,也离不开它。
要说这塘一点没变也不对,塘坝变残破了,周边土坎坑凹不齐,塘里淤泥厚积,容水也少了,而且显得很肮脏。
我时不时也跟湾子里的人谈起挖塘的事,回答我的几乎都是一个声音:"难"。
而且他们一脸无奈地叹道:"塘淤成这个样子,么样办啰!"于是,有一次,我郑重地找到村支部书记,他是我同湾子的一个本家兄弟,部队复员军人,他听我说挖塘的事,却不停叫苦:"塘早就该挖了,只是怎么挖啊!组织劳力挑吧,没有几个劳力,再说也不现实,请"机械"吧,国家又没有小塘堰的扶持项目,这大一笔钱谁出?就是筹着钱了,谁来牵头主事,弄得不好,还说想捞什么好处呢!"经他这一说,我的热情也退了一半,就此以后,修塘的事再也没提起过,这次想挖塘没挖成。
去年入冬,省委组织"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我作为单
位三万工作组领队被派到孝昌县王店镇组织"挖万塘"活动。
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看是老家村支书打来的,我一按接听键,就听到他的大嗓门:"四哥,县上开了会,要挖万塘呢,我想把高头湾塘
挖一下,你抽时间回一趟老家吧,我想找你商量。
"挖塘?好事啊!这
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周末一到,我立马回老家,只见村支书老早就在塘坝上"恭"候着,他见着我,一脸诡异的说:"这次挖万塘是老百姓
渴望已久的事,我们已作了计划,要把这口当家塘整出个"样"来。
挖塘省里有奖励政策,这一次请你回来,就想让你再帮我们筹点资"。
出于高兴、出于心愿, ___半点推辞,当即就说:"好啊!只要是挖塘,资金缺口我想办法。
"他听我这一说,喜不自禁:"有你这句话,我在这里拍胸,20天后,请你回来一趟,再来看看这口塘吧!"
这期间,一方面,我和队员们在王店的四个驻点村来回张罗着
挖塘。
一方面,我也没有食言,忙着四处为高头湾塘筹款。
我们几个驻点村的"挖万塘"活动干得有声有色,片区还到我们驻点的村开了现场会。
我们每个队员都很辛苦,也很快乐。
如前所约,20天一过,我没等村支书电话,便驱车回到老家,径直来到这口始终牵着我神经的塘。
不想正如我所述开头见到那一幕,高头湾塘崭新美丽的画面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一时惊呆了,说
不出的一股感动、一种释然、一种享受交织在一起。
这时,站在塘边的乡亲看到我,赶紧过来跟我打招呼。
当中一个被湾里老少们尊称叫"老石匠"的长者,含着满眼泪花说:"几十年了,这口塘好几次想修没修成,这回政府做了好事,帮我们还了愿。
真没想到,塘修的这么好!"看着乡亲们一张张真诚的面孔,一个个纯朴憨厚的表情,我一时无语,好一会儿才回过神说:"乡亲们不要这样子!共产党就是替老百姓谋福的"。
这次,我没等跟村支书"如约"见面,满怀激情地离开了老家。
我似乎感到了有一种强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