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

合集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

《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要点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发于任何年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2 基层医疗机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情况虽然DXA测量值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通用标准广泛用于各大医院,但据调查显示,基层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依据认知水平仍不足,脆性骨折史和DXA知晓率分别仅占17%和11%,医生往往是在患者发生骨折就诊时才发现骨质疏松症。

目前临床上使用DXA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疗效评估和骨折预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法(QUS)易进行社区筛查。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较多,基层抗骨质疏松药物配置和医师对其使用要求掌握迥然不同。

3 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筛查3.1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1)不可控因素:包含种族、年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

其中种族罹患骨质疏松症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2)可控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因素。

3.2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工具(1)推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表1)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作为疾病风险评估的初筛工具(表2)。

(2)WHO推荐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可用于评估患者未来10年发生髋部骨折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

针对中国人群的FRAX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sheffield.ac.uk/FRAX/tool.aspx?country=2。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研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质变差,从而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成为了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两个方面对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

一、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对于及早发现风险较高的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评估。

1. 骨密度测量骨密度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早期筛查方法,可以通过X光或骨超声来测量患者的骨密度。

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包括双能X光吸收法(DEXA)和定量超声法(QUS)。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无创地评估患者的骨质状况,并提供骨密度数值,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2. 临床风险评估临床风险评估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FRAX和SCORE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家族史等因素来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风险。

二、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饮食调整。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适量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及改善家居环境,减少摔倒风险。

饮食调整则主要包括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保持良好的营养平衡。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吸收剂、促骨形成剂和钙剂/维生素D补充剂等。

抗吸收剂包括双磷酸盐类药物和雌激素拮抗剂等,可以抑制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促骨形成剂则可以刺激骨骼的新生和修复,从而增加骨密度。

三、结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对于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骨密度测量和临床风险评估是常用的早期筛查方法,可以帮助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治疗方面,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管理手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来防止和减轻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指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易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以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更关注女性,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度不足。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为19.2%,男性患病率为6.0%;而需要进行防治的低骨量人群总体患病率为46.4悦男性更高达46.9%另一项近期流行病o学调查也显示,依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骨密度检测结果,我国50岁不仅如此,50岁以上男性有1/5会发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6.46%o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做部骨折中有近30%发生于男性,且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由此可见,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不低,但其诊断和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女性,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度以及诊断和治疗水平亟需提高。

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等。

(1)不可控因素:种族(白种或黄种人)、高龄(›70岁)、既往脆性骨折史(特别是髓部、腕部和椎体)、父亲或母亲有髓部脆性骨折史。

(2)可控因素:①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等。

50~69岁低体质量(BMI<20kg∕m2),体质量降低(较健康成年人或近期体质量减少>1096),缺乏体力活动,肌少症等。

②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等。

③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安)等。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为了更好地规范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提供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共识内容涵盖了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力求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指导。

在制定本共识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人群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力求确保诊断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患病人群,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速,患病风险增加。

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相对较高。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老化,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营养状况对骨骼健康也有重要影响,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大鼠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别是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鼠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也经常被用来研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制。

建立一套适用于大鼠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 X光检查:X光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规手段之一。

通过X光片可以清晰显示骨骼的密度和结构,从而判断骨质是否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会出现明显的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的表现。

在大鼠诊断中,X光检查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但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2.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会显著降低,因此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对骨质疏松进行准确的诊断。

对于大鼠的骨质疏松诊断,同样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来评估其骨骼密度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

3. 生化指标检测: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通过检测一些血清生化指标来辅助诊断骨质疏松。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大鼠模型中,也可以通过检测相应的生化指标来帮助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4. 骨组织切片检查:骨组织切片检查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可以进一步确认骨质疏松的诊断。

在大鼠模型中,同样可以通过骨组织切片检查来评估其骨骼的状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

5. 模型建立与评估:除了以上几种诊断方法外,建立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适合的实验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在大鼠模型中,也需要建立适合的骨质疏松模型,并通过相应的评估指标来评价模型的成功程度。

建立一套适用于大鼠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对于相关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大鼠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并为后续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骨质疏松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及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0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02 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指标和实验室检查 03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流程
其他原因或体检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符合脆性骨折评估指证 胸腰椎X线侧卧影像
IOF一分钟 测试阳性
OSTA指数 <-1
DXA骨密度测量
其他OP的 危险因素
5.社区与基层医生骨质疏松防治培训教材.李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9月第1次印刷.p42
高钙血症的临床意义
• 血清钙(总钙)正常参考值2.2-2.7mmol/L(8.810.9mg.dl),血清游离钙(或称离子钙)正常参考值 (1.18±0.05mmol/L)
• 危害:影响胃肠道、肾脏、心血管、骨骼肌肉系统及 神经精神等多个器官系统。如果高钙血症较轻和/或呈 慢性,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诉非特异性症状;高钙血症 较严重和/或呈急性时患者可以有明显的症状,甚至出 现高钙危象[血清总钙浓度>3.5mmol/L(14mg/d)]
T-值≤
-2.
• 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 ( - 2. 5 <T-值< - 1. 0) +肱骨近端、 • 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10(5):413-43.
主要内容
0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02 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指标和实验室检查 03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1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建议行骨密度测定 女性 65 岁以上和男性 70 岁以上者 女性 65 岁以下和男性 70 岁以下, 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X 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 IOF 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OSTA 结果 ≤-1 者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

04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包括腰背痛、关节痛、骨折等。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影响生活质量:骨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影响日常生活
增加医疗费用:骨折治疗需要花费大量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
增加死亡风险: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增加死亡风险
骨质疏松的流行情况
0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
03
临床症状:骨质疏松患者通常会出现腰背痛、关节痛、骨折等症状,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4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以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5
骨质疏松的检查方法
骨密度检测:通过X线、CT、MRI等方法测量骨密度,了解骨质疏松的程度
01
03
实验室检查:血钙、磷、维生素D等指标,了解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病情
04
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
骨密度检测: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1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0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骨代谢指标,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指标,如骨质疏松发生率、骨折发生率等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体检报告等方式收集数据
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结果报告:撰写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结果、建议等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健康促进计划,提高效果
评价结果
01
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降低
01
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均衡、营养吸收障碍、疾病等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定量CT(QCT)
超声骨密度检查
利用超声波在骨骼中的传播速度来评 估骨密度。
能够精确地测量骨密度和骨矿含量。
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测定
01
反映骨骼代谢的基本情况。
骨转换标志物
02
如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端肽等,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

25羟维生素D测定
03
评估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
质。
适当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 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降
低骨折风险。
预防跌倒
改善家居环境,减少跌 倒风险,避免骨折发生

特殊人群关注要点
01
02
03
04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满足母婴骨骼健康需求。
更年期妇女
健康。
诊断依据及流程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 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 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疗效评
估。
对于疑似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 进行DXA骨密度测量及骨折风险
评估。
03
预防措施与策略
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骨骼健康 产生负面影响,应尽量避免。
疼痛
患者常表现为腰背痛或全 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 、起坐及长时间行走后出 现或加重。
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出现 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 形。
脆性骨折
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 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常 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 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原发性OP 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 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

1.原发性特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指主要由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l0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其特征是全身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使妇女的残废率和死亡率增加,其治疗机理主要在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提高绝经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并通过对机体的全身性、多环节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 型):老年人肾脏虚衰,三焦气化不利;或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虚无力行血;或脾虚湿盛;或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寒凝筋脉等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痹阻筋脉,致筋骨失养;同时,痰瘀还可导致肾虚的产生及进一步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产生。

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补肾(温补肾阳,填补肾精)为主,并在补肾的基础上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采取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化寒湿等法。

2.继发性继发性OP是继发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或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妊娠哺乳.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肝脏病.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汐伤后肌萎缩)等.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骨的生长期:受精至20~25岁平衡期:20~25稳定期,35~40岁骨吸收与骨生成平衡骨衰老下降期:35岁以后开始衰老,骨量下降。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要点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要点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要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在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时,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

重点询问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长期用药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体型和营养状况。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是否存在疼痛等症状。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其他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环节。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以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钙磷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或其他相关疾病。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检查或MRI检查,以观察患者的骨骼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骨折等情况。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五、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

当患者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同时,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

六、鉴别诊断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医生需要与其他骨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但治疗方法与骨质疏松症不同。

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要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标准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重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重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重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重度骨质疏松症(Severe 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这一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多见于老年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重度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科学准确的诊断标准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重度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密度测定:通过骨密度测定,可以直接评估患者的骨质状况。

常用的骨密度测定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根据骨密度的数值,可以确定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进而判断是否为重度骨质疏松。

2. 骨折史: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伴有多次骨折的历史。

对于有明显骨折史的患者,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重度骨质疏松的可能。

3. 临床表现:重度骨质疏松症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骨痛、身高下降、驼背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也可以作为诊断重度骨质疏松症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重度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史和临床表现等因素。

只有通过明确的诊断标准,才能确保对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要讨论的主题——重度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引言部分首先对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该疾病的基本情况和对人体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文章结构,说明了下文将分为哪些章节来展开对重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讨论。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概述和影响因素。

在2.1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概述,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2.1节的主要目的是使读者对重度骨质疏松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2.2节中,我们将介绍重度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临床医学中的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

临床医学中的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

临床医学中的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骼结构的破坏和骨密度的减少。

临床医学中,对骨质疏松症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方法包括骨密度测定、X线检查、骨髓穿刺和生化检查等。

1. 病史与临床表现分析医生首先应该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信息,以便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身高变化、骨折史、骨骼疼痛等症状,从而进一步筛查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

2. 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方法之一。

常用的骨密度测定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定量超声法(QUS)。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无创地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并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3. 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骨质疏松症的存在和程度。

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骨小梁的疏松、骨皮质的变薄等特征,并对患者的骨骼情况做出初步评估。

4.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对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检查,观察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以评估患者的骨髓功能和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5. 生化检查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骨代谢状态,常用指标包括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协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主要是预防骨折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程,医生可以采用多种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础。

医生可以指导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科学的作息等方式,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的稳定性。

骨质疏松标准

骨质疏松标准

骨质疏松标准首先,骨质疏松标准包括对患者进行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标准。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临床评估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

其次,骨质疏松标准还包括对骨密度的评估标准。

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骨密度检测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密度T值在-1.0以下为骨质疏松,而在-2.5以下为骨质疏松症。

通过对骨密度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骨质疏松标准还包括对骨折风险的评估标准。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

因此,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是骨质疏松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的骨折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最后,骨质疏松标准还包括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管理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骨折风险,医生通常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锻炼等。

同时,患者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严格遵循骨质疏松标准中的治疗和管理要求,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骨折的发生。

总之,骨质疏松标准是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套规范和标准,对于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遵循骨质疏松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骨质疏松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关注和重视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寻骨识踪,发现骨质疏松症

寻骨识踪,发现骨质疏松症

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均会给患者造成 巨大的心理负担。应重视和关注骨质疏松 症患者的心理异常,并给予必要的治疗。
诊断与鉴别 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症应包括两方 面:首先确定骨质疏松症和排除其他影响 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这需要全面的病史 采集、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 生化测定。 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 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及合并症。发生 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骨强度下降 有关,骨强度是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所决定 的。骨密度约反映骨强度的70%,若骨密 度低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 危险性。但目前尚缺乏较为理想的骨强度 直接测量或评估的方法,因此临床上骨密 度测量为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 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 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单位密度)或 单位面积(面积密度)的骨量,能够通过 无创技术对活体进行测量。骨密度及骨测 量的方法也较多,不同方法在骨质疏松症 的诊断、疗效的监测以及骨折危险性的评 估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基层医生接诊 到怀疑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时,应建议 其到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 低骨量或骨痛、骨折等症状不仅见于 骨质疏松症,还可见于佝偻病、骨软化症 等其他代谢性骨病,需要通过相关检查 进行鉴别。骨质疏松症也可由多种病因 所致,因此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
药物:长期服用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
素,甲状腺激素过量,抗癫痫药物,锂、
铝中毒,细胞毒或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A、他克莫司),肝素,引起性腺功能低下
的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类似物),质子泵抑制剂等。
胃肠疾病:慢性肝炎(尤其是原发性
胆汁性肝硬化)、炎性肠病(尤其是克罗
恩病)、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吸收不良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骨密度预测骨折风险
• 不代表全部骨强度 • 受人群、测定部位、技术影响 • 不是人人都有条件测骨密度 • 除骨密度,存在其它独立危险
因素
注意:骨折与骨密度低下并非总一致 药物临床研究中骨折减少和骨密度增加也并非总相符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WHO建议标准:同性别&种族、BMD、DXA)
与健康成人骨峰值比较
I型(绝经后)
II型(老年型)
年龄(岁)
50-70
性别(男:女) 1:6-8
骨量丢失
主要是松质骨
骨折常见部位 椎体和桡骨远端
甲状旁腺素 正常或降低
小肠钙吸收 降低
1,25双羟维生素D 继发性降低
主要发病因素 绝经
>70 1:2 松质骨或皮质骨
椎体、桡骨远端和髋骨 轻度增高 降低
原发性降低 老龄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T值
正常
BMD > -1 SD
>-1
骨量低下 骨质疏松症
-2.5SD < BMD -1 S -2.5 -1 D
BMD -2.5SD
-2.5
严重骨质疏 松症
骨质疏松症 + 骨折
鉴别诊断
• 老年性OP与PMOP • 内分泌性OP • 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 • 其他继发性OP
I型和II型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丢失
Normal
Osteoporosis
影响因素
• 激素:性激素不足、降钙素、甲状旁腺素、1,2
5双羟维生素D、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胰岛素、 生长激素等。
• 细胞因子:IL-1、IL-6、TNF;OPG。 • 遗传因素:雌激素受体基因、VitD受体基因、

体检项目中的骨密度检查,四个症状辨识骨质疏松

体检项目中的骨密度检查,四个症状辨识骨质疏松

注意:腰背痛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病症!专家教大家从四大临床表现,来辨识骨质疏松症。

第一个:脊柱变形多在腰背疼痛后出现,导致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可形成身材缩短、驼背。

而腰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也会加重腰背疼痛。

第二个: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尤其老年人大部分都存在着视力、平衡力、肌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容易摔倒,而摔倒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主要外部因素。

骨折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第三个:是骨痛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常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第四个:其他症状由于患者出现脊柱畸形,可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便秘、腹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外,患者头发脱落、牙齿松动易折也不少见。

骨质一般从30多岁就开始流失,肌体对骨质中的主要成分钙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40岁以上的体检者,如果出现腰部、骨盆、背部持续性疼痛,就需要检查骨密度。

体检可以通过骨密度的检查判断有无骨质疏松及疏松程度。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组合肥武警医院(南院)体检中心的中老年体检套餐:长寿常规男常规检查,耳鼻喉检查,口腔检查,内科检查,外科检查,眼科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糖,血脂2项,肝功2项,肾功3项,血流变,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肿瘤2项,微量元素5项,心电图,DR 胸片,颈椎正侧位片(DR),上腹部彩超(含双肾),前列腺彩超,浅表淋巴彩超长寿常规女常规检查,耳鼻喉检查,口腔检查,内科检查,外科检查,眼科检查,妇科,尿常规,血常规,血糖,血脂2项,肝功2项,肾功3项,血流变,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乳腺癌CA153,宫颈癌早期筛查TCT,微量元素5项,心电图,DR胸片,颈椎正侧位片(DR),上腹部彩超(含双肾),盆腔彩超,乳腺红外,浅表淋巴彩超本文网址:/shownews.asp?id=33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如何判断及发现骨质疏松症(十八)骨质疏松症病人会出现什么不适?骨质疏松的不适症状:①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②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

③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十七)哪些人需要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检查?骨质疏松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起发现,早期治疗。

如果你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就应该去医院做做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①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没有其它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②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③有脆性骨质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⑤X光摄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⑥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⑦有影响骨矿物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应用史。

(十八)医生会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做什么样的检查?好多患者进入医院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比如说患者太多要排队挂号、担心医生乱开检查项目、检查了却没有查出真正疾病的病因等等,那么我们就为您提供几种医生常开的,也是国际医学领域公认的经典检查项目以供您参考:1.骨形成指标(1)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它在血液中的浓度可反映成骨细胞水平。

对bALP活性的监测及动态观察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病情预后等提供有效依据。

(2)骨钙蛋白(BGP):骨钙蛋白又称骨钙素。

它来自成骨细胞的非胶蛋白,半寿期为5min。

监测血BGP不仅能反应成骨细胞活性而且可以帮助观察药物治疗后成骨细胞的改变。

当骨形成与骨吸收耦联时,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指标。

在许多内分泌疾病和骨病患者中,血清骨钙素发生变化。

是临床上诊断、检测病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直接反应骨形成速率。

抗骨吸收药物可使BGP水平下降,而刺激骨形成治疗则使BGP水平上升。

(3)原胶原延长肽(PICP):该肽力为在Ⅰ型胶原蛋白修饰过程中被切下而排出体外的一段多肽,其水平高低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

2.骨吸收指标(1)空腹尿钙/肌酐比值:正常值为±,如尿钙排出增加,说明骨吸收率增加。

骨吸收时,骨钙释放入血,导致尿钙升高。

由于影响尿钙的因素较多,因此特异性不强。

(2)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正常高限为,比值增高,说明骨吸收率增加。

虽较常用,但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不强。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主要存在于破骨细胞,其水平可反映骨质吸收情况。

绝经妇女,甲旁亢和甲亢患者血清TRAP显着增加,绝经后妇女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后,血清TRAP下降70%。

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较好指标。

(4)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物及末端肽:作为骨吸收指标近年来受到重视。

有较强的特异性与代表性。

骨转换标志物排泌有昼夜节律,这提示我们在收集标本时要定点标准化。

3.骨密度测定方法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定量CT法(QCT),定量超声测定法(QUS),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等,以测定骨质疏松的程度,确定诊断及检查药物治疗的效果。

其中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较好,是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检查的金标准,与QCT相比,具有价格低廉、结果确切灵敏度与正确度均高的优点,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双光子技术,即用两种不同能量的射线校准不同软组织厚度及脂肪含量。

双光子很快就被双能X线所取代。

并得到广泛使用。

两者的工作原理一样,但DXA比DPA扫描快,更精确,更准确,避免了同位素的衰减。

它的原理是两种能量X线同时穿过身体,被探测器接收。

因不同组织(主要是骨、脂肪和肌肉)对高低两种能量X线的反应不同,因此可以用数学公式校正。

不同的厂家采用不同的技术得到两种能量X线,一种是用K边缘过滤、另一种是使用转换开关。

4.临床应用(1)诊断骨质疏松:现在有多种测量方法可用于诊断骨密度降低。

在选择测量方法和部位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身体各个部位骨骼的骨密度不一致,在某些部位骨密度可假性升高。

各部位骨骼的骨密度不是均匀一致,每个人脊柱、髋和腕部的相对骨密度不同。

这种不一致性在绝经后早期比老年妇女更明显,可能与在绝经后早期松质骨的转换率和骨丢失率比老年妇女高有关。

也正因为如此,在早期绝经后妇女以DXA或QCT测量腰腿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比例要比测量腕部或髋部高。

为了避免漏诊,理想的应该是测量一个部位以上。

(2)预测骨折:在决定适当的测量方法和解释骨密度结果时,病人的年龄要考虑在内。

绝大部分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研究集中在65岁以上的妇女。

很少研究围绝经期人群。

因此,1名70岁妇女在某一骨密度值的相对骨折危险性不能引用到50岁的妇女。

年龄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预测骨折的危险因子。

(3)监测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骨密度测量可用于监测骨老化。

5.测量部位(1)椎体:为最常选择的检查部位,主要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一般选择胸12~腰4椎骨密度检测是早期发现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

70岁以前的老年妇女腰椎侧位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部位。

在测定腰椎骨密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将患者的腰2和腰4的骨密度积分与30岁成人或同龄正常人的同部位骨密度积分作比较;②注意腰1~腰4最低骨密度;③有中度到重度骨质缺乏的患者必须扩大测定范围,应从胸4到腰5。

(2)桡骨与尺骨远端:既往主要用SPA或DPA,目前采用外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

桡骨远端骨密度测定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或普遍性骨质疏松有诊断意义,但对早期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大局限性。

而且,外周骨密度测定不能确定骨质疏松最明显的部位。

但将桡、尺骨之间做比较,发现桡骨远端骨质疏松症时的骨密度改变比尺骨更明显,也更敏感。

(3)股骨:是常用的骨密度测定部位,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转子,常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方法测量。

股骨颈主要为皮质骨。

Wards三角区既有皮质骨也有松质骨,但以松质骨为主。

这一部位的骨密度改变与腰椎和桡骨远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经大样本横断面研究发现,Wards 三角区在绝经前15年(约35岁)和10年(约40岁)就开始骨丢失,到绝经时(约50岁)丢失已达11%。

6.结果分析骨密度测定结果判断:从骨密度判断骨质疏松有以下两种标准,两种标准通常结合使用。

(1)T-score: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低于峰骨量的标准差别判断骨质疏松情况。

低于峰骨量(30岁时的骨密度)1~个标准差,为骨质缺乏。

低于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

低于个标准差以上,同时伴有骨折为确诊的骨质疏松。

一般而言,骨密度减低至峰骨量的80%~90%,是为轻度骨质疏松(或骨质缺乏),骨密度降低至峰骨量的60%~80%,为中度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至峰量的60%以下,则为显着的骨质疏松。

(2)Z-score:是按低于同龄正常人骨密度的标准差判断骨质疏松情况。

低于同龄正常人密度的1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

7.影像学检查1.骨X线检查 X线照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但不敏感。

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30%以上才有较明显改变。

可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哈佛管扩大,骨小梁间隙增宽,横形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均匀。

尽管常规X线在骨质疏松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上帮助不大,但在诊断骨质疏松的病因,发现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椎体骨折及与其他骨病的鉴别等方面仍必不可少。

如显示甲状旁腺亢进时特有的骨膜下骨吸收,骨软化时的线状透亮区等均有助于确立诊断。

2.高分辨率CT 骨量或单纯骨密度测定能提供有关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信息。

但许多科研结果显示骨矿测量只能部分解释骨强度。

虽然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和骨密度减低,但和正常健康者仍有很大重叠。

此外,骨量丢失为骨折的危险因素,然而,骨质疏松患者骨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具有保护性。

许多研究显示定量测定骨骼结构特点,有助于提高评估骨强度的能力。

高分辨率CT使用相对高分辨率和薄层扫描,能清楚显示椎骨和髋关节的结构特征。

显示桡骨远端骨小梁结构。

可分别测定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矿密度,可定量分析骨小梁结构。

3.定量磁共振磁共振技术复杂发展迅速。

尽管骨组织本身不含质子,但骨组织周围软组织及骨髓含有大量脂肪和水质子,能产生很强的信号,因而骨小梁和皮质骨结构被衬托勾画得非常清楚。

可表现为骨髓水肿,T1加权像呈低信号强度,T2加权像呈高信号强度,这种骨髓水肿可在数月后消失。

希望我们的建议会为您节省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祝您健康快乐的生活。

(十九)什么是骨密度检查?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主要指标。

骨密度检查是现代医学的一项先进技术,为骨科常规检测方法。

它通过扫描的方式,对受检查者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提供有价值的可比性数据,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对骨代谢的影响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骨密度测定临床应用广泛,主要有3方面:(1)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和骨折危险度的预测;(2)对内分泌及代谢性骨病的骨量测量,从而制定安全的、最佳的治疗方案,防止骨折发生;(3)病情随访及疗效评价。

(二十)通常对哪些部位进行骨密度检查?双能X 线吸收骨密度测量( DEXA) 检查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常规检测部位是腰椎1~4 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 包括股骨颈、大转子、Wards 三角区和全髋部, 骨密度单位是g/ cm2。

根据国际临床骨密度测量学会( ISCD) 要求: 诊断骨质疏松使用腰椎1~ 4 或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值, 以上述部位最低值诊断,其中一个部位达到标准即可诊断骨质疏松, 特别强调Wards 三角区不能作为诊断部位。

(二十一)如何根据骨密度的检查结果判断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不像人体血糖值和胆固醇值等恒定, 骨密度值在不同人种或者不同环境因素下呈现差异, 现已阐明非洲人种骨密度最高, 亚洲人其次, 白种人最低; 同样, 不同环境因素下骨密度也存在差别, 如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充足的国家或地区的人群骨密度较高, 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DXA 测量骨密度值也有差别。

因此, 国际上应该有统一骨密度测定的判断值, 当时研究者提出用T 值简化骨密度结果, 而避免使用原始的骨密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