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移动通信—第三章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第三章

移动通信第三章

移动通信第三章第三章移动通信3-1 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它利用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方式,在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情况下,实现人与人之间或人与机器之间的即时和双向通信。

3-1-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起初是1G时代,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的方式,通信质量较差。

然后是2G时代,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的方式,通信质量有所改善。

随后是3G时代,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多媒体功能。

目前正逐渐进入4G时代,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强的网络连接能力。

3-1-2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通信:人与人之间的语音、短信和视频通话等交流方式。

●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进行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活动。

●物联网: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车载通信: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流。

●医疗健康: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健康监测和医疗数据管理等功能。

3-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层次构成,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应用层。

下面将对每个层次进行详细介绍。

3-2-1 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一层次,负责与用户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接入网包括基站子系统、无线传输子系统和移动设备三个部分。

●基站子系统(BSS):负责将用户设备与核心网进行连接,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BS)两个组件。

●无线传输子系统: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包括天线系统和传输线路等。

●移动设备: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如方式、平板电脑等。

3-2-2 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心部分,负责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核心网由多个网络节点组成,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控制节点(SCP)、媒体网关(MGW)等。

●移动交换中心(MSC):负责移动设备的呼叫控制和鉴权等功能。

移动通信_第三章_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移动通信_第三章_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移动通信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 解调技术
胡苏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主要内容
3.1概述
3.2信源编码
3.3最小频移键控
3.4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3.5QPSK调制/3.6高阶调制
3.7正交频分复用
2
胡苏@通信抗干扰
3.1 概述
信 源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调 制 解 信道 调 信 道 解 码 信 源 解 码 信 宿
4
二者比例 趋于平衡
胡苏@通信抗干扰
3.1 概述
语音编码概念:把模拟语音信号变成数
字语音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意义
提高通话质量(数字化+纠错码) 提高频谱利用率(低码率编码) 提高系统容量(低码率+话音激活技术)

移动通信对语音编码要求?
低功耗、低复杂度、低延时 低码率、高质量
29
k ( k ) ak k

2
k
k 0 +(a0 a1 )

2
(a1 a2 )
2 k (ak 1 ak ) 2 2
举例输入:-1,1,1,1,初相为0,h=0.5,求满足相位连 续条件的相位转移图 1 ,k 0, 0 0 (T ) a =-
ak h
Tb
kTb k
ak 1h
Tb
kTb k 1
k k 1 ak 1 ak kh

令h=0.5时,满足相位连续的条件如下
k ak 1 ak k / 2 k 1
k 1 , ak 1 ak k k k 1 , ak 1 ak
可选模式语音声码器:基于输入语音的特征(浊音、

移动通信技术第三章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节点哪个不是GPRS核心网节点。

_______CA.SGSNB.GGSNC.MSC2.与IS95相比,CDMA20001X增加的前向信道为_______。

BA.寻呼信道B.快速寻呼信道和前向补充业务信道C.前向补充业务信道D.反向导频信道3.与IS95相比,CDMA20001X增加的反向信道为_______。

DA.导频信道B.快速寻呼信道和前向补充业务信道C.反向补充业务信道D.反向导频信道和反向补充业务信道4.下述哪个系统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_________ CA.GSMB.IS-95C.GPRSD.TACS5.GPRS共用GSM网络的_________。

A.BSSB.MSCC.HLRD.VLR6.GPRS与其它数据网络互通是通过_________进行的。

BA.MSCB.GGSNC.SGSND.BTS二.填空题1.CDMA2000 1X的前反向数据速率可以达到_________。

153.6kbps2.简单IP不支持跨________的切换。

PDSN三.简答题1、请问CDMA1X系统比IS-95CDMA系统增加了哪些新的模块,并简述它们的作用。

(1)PCF(分组控制单元),用于转发无线子系统和PDSN分组控制单元之间的消息。

(2)PDSN,实现分组数据的转发、移动性能管理、与外部数据网络接口等功能。

2、GPRS采用哪几种编码方案,对应的数据速率分别是多少?CS-1:9.05kbpsCS-2:13.4kbpsCS-3:15.6kbpsCS-4:21.4kbps3、与简单IP相比,移动IP有哪些优势?答案要点:(1)可任意移动而保持在线,可实现被叫业务,利于开展PUSH业务(2)可实现安全的VPN业务四、实际应用题1、某GSM小区共配置3个载波,其中二个载波用于语音业务,一个载波用于GPRS业务(静态分配方式)。

当采用CS-1编码方式时,该小区支持的最大GPRS速率是多少?当采用CS-4编码方式时,该小区支持的最大GPRS速率是多少?答:当采用CS-1编码方式时,该小区支持的最大GPRS速率是:9.05kbps*8=72.4kbps当采用CS-4编码方式时,该小区支持的最大GPRS速率是:21.4kbps*8=171.2kbps2、某GSM小区共配置2个载波,其中F0用于语音业务,F1上6个时隙以动态分配方式分配给GPRS业务使用,2个时隙以静态分配方式分配给GPRS业务使用。

中国移动无线网参数管理规定(2015版)

中国移动无线网参数管理规定(2015版)

中国移动无线网参数管理办法(2015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无线网参数管理目的 (4)第三章无线网参数管理范围 (4)第四章无线网参数的分级管理要求 (5)第五章无线网参数制作修改要求 (6)第六章无线网参数数据库的更新和备份要求 (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无线网参数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参数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准确性,保障网络健康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明确了无线网参数的管理范围、职责分工界面以及无线网参数制作、修改、备份的工作流程和实施要求等内容。

第三条各省公司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省无线网参数管理办法,指导本省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中国移动维护规程执行。

第二章无线网参数管理目的第五条规范完善无线网参数管理流程,严格管理无线网参数的修改和制作,提高无线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六条实现无线网参数制作和修改的申请、审批、执行、核查等管理流程集中化、规范化和电子化。

确保全网无线网参数制作的统一、规范、准确、及时。

第七条规范全网无线网参数,有效清除垃圾数据,提高无线网设备运行和管理效率。

第八条建立、健全省内无线网参数数据库,为无线网络优化提供依据和支撑。

第三章无线网参数管理范围第九条无线网参数是指与无线控制及无线资源有关的参数。

包括与信令接续、话路接续、路由选择、位置更新、切换控制、话音业务控制、数据业务控制、小区参数等相关的用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的无线控制数据。

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信令流量的分布、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无线网赖以安全运行的基本数据,是整个网络安全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条无线网参数包括(但不限于):1.GSM无线网参数a)BSC、XCDR控制参数b)BTS控制参数c)CELL控制参数d)TRX控制参数2.GPRS无线网参数a)PCU控制参数b)GPRS小区控制参数3.TD-SCDMA无线网参数a)RNC控制参数b)NODE B 控制参数c)小区控制参数4.TD-LTE无线网参数a)EnodeB控制参数b)LTE小区级控制参数5.版本参数a)软件版本参数6.由于2G、3G、4G网络的并存,无线网参数还包括小区选择与重选参数、切换与重定向参数等2G/3G/4G互操作类参数。

移动通信第三章(无线信道特性)

移动通信第三章(无线信道特性)
移 动 通 信 Mobile Communications
华南农业大学 胡洁
1
3.1
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影响电磁波传播的三种基本传播机制:反射 、绕射、散射
基站天线
散射波 直射波
基站天线
绕射波
移动台天线
地面反射波 山峰
移动台天线
2
3.1
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传播路径:
3.2
3.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移动信道的特征
d2 hb
d hm θ
θ
d1
10
图 3 – 6 移动信道的传播路径
3.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假设反射系数R=-1(镜面反射), 则合成场强E为
E E0 (1 a1e
j
2

d1
a2e
j
2

d 2
)
式中,E0是直射波场强,λ是工作波长,α1和α2
图 3-15 时变多径信道响应示例
27
(a) N=3; (b) N=4; (c) N=5
3.2.4
N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接收到的信号为N个不同路径传来的信号之和,即
S0 (t ) ai Si [t i (t )]
ai是第i条路径的衰减系数,τi(t)为第i条路径的相对延时差
i 1
28
hb>200m时,Hb(hb, d)>0dB;反之,当hb <200m时,
Hb(hb, d)<0 dB。 同理,当移动台天线高度不是3m时,需用移动台 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m(hm, f)加以修正,参见图 3 - 24(b)。 当hm>3m时,Hm(hm, f)>0dB; 反之,当hm<3m时, Hm(hm, f)<0dB。

第三章 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章  移动通信技术

时分双工 (T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
DUDDDDDD 频分双工 (F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 D DDDDDD
U U 上行 D 下行 未使用源自1.6 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
1、双工通信
TDD方式的主要优缺点: 方式的主要优缺点: 方式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 优点:每一个收发信机 在同一频率上要么作为 发送机要么作为接收机, 发送机要么作为接收机, 从而消除了单独下行和 上行频率波段的需要, 上行频率波段的需要, 这样就不需要双工器。 这样就不需要双工器。 缺点: 缺点:接收和发送之 间存在着一段潜在时间 间隔,降低频谱利用率。 间隔,降低频谱利用率。
1.6 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
频分多址(FDMA) 二、频分多址(FDMA)
频分多址(FDMA)是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 是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 频分多址 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信码
信道 信道 N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N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3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3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2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2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1 信道 信道 信道 信道 1 信道 信道
解:
(1)一比特时长 )
Tb = 1 = 3.692 µs 270.833kbps
1.6 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
解:
(2) 一个时隙长 )
Tslot = 156.25 × Tb = 0.577 ms
(3)帧长 )
T f = 8 × Tslot = 4.615ms
(4)用户必须等待 )用户必须等待4.615ms,在一个新帧到来之后 , 才可进行下一次发射。 才可进行下一次发射。
1.6 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

移动通信课件第四版第3章

移动通信课件第四版第3章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3.2 移动信道的特征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 3.4 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 思考题与习题
3.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3.1.1 电波传播方式 发射机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 可依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
机,当频率f>30 MHz时,典型的传播通路如图3-1 所示。 沿路径①从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称为直射波, 它是VHF和UHF频段的主要传播方式;沿路径②的电波经过 地面反射到达接收机,称为地面反射波; 路径③的电波沿地 球表面传播, 称为地表面波。
d 4.12 ht hr
式中, ht、 hr的单位是m, d的单位是km。
(3 - 20)
3.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在实际情况下,电波的直射路径上存在各种障碍物, 由 障碍物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称为绕射损耗。
设障碍物与发射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如图 3 - 3 所示。
图中,x表示障碍物顶点P至直射线TR的距离,称为菲涅尔余
(3 - 23)
Rv
c c
sin sin
( c ( c
cos2 cos2
)1/ 2 )1/ 2
(3 - 24)
式中, εc是反射媒质的等效复介电常数, 它与反射媒质的相
对介电常数εr、 电导率δ和工作波长λ有关, 即
c r j60
(3-25)
对于地面反射, 当工作频率高于150MHz(λ<2m)时,θ<1°, 由式(3 - 23)和式(3 - 24)可得
心极限定理, 大量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趋向正态分布,
即有概率密度函数为
p(x)
1
e
x2
2
2 x
2 x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3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组成
1.4 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1.5 移动通信频谱分配与管理
第二章: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
2.1 无线信道特点与分类
2.2 移动通信信道传播模型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近场通信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与控制
3.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4.1 GSM协议与接口
4.2 CDMA协议与接口
4.3 LTE协议与接口
4.4 5G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管理5.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5.2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管理
5.3 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第六章: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6.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
6.2 移动通信隐私保护技术
6.3 移动通信法律与政策
附件:
1、移动通信相关术语表
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
3、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分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通信法:规定了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服务管理、通信内容监管等内容。

2、信息安全法:对网络安全、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3、隐私保护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利,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2015移动通信_复习提纲(含考题)讲解

2015移动通信_复习提纲(含考题)讲解

期末复习提纲
13
历年部分试题 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有何区 别,各有何优缺点?第三代移动通信 系统中三种主要标准WCDMA(FDD )、cdma2000(FDD)和TDSCDMA(TDD)各采用了哪种双工 方式?
2018年10月
期末复习提纲
14
历年部分试题
试举出三种不同应用类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AMPS 、 GSM 、 WCDMA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多址方式包括 FDMA 、 TDMA 、 CDMA 和SDMA 。 中国提出的 TD-SCDMA 被国际电信联盟 采纳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之一。 在移动通信中,按通信双方收发能同时工作的方 式可以分为 TDD 和 FDD 。
2018年10月
期末复习提纲
15
历年部分试题
简述第一到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的特点及其代表。
2018年10月
期末复习提纲
16
第二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预测模型
2.1 无线电波传播概述 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2.3 三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2.4 路径损耗模型 2.5 多径衰落信道及特性参数 2.6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 (按照课件复习)

2018年10月
期末复习提纲
11
11
FDD与TDD的技术特点
FDD(使用不同的频率收发信号, TDD(使用不同的时隙收发信号, 收发频带具有保护频带间隔) 收发之间具有保护时间)
需要成对的频率,使用频带宽, 不需要成对的频率,所需频带窄, 适合对称业务,在不对称业务下, 支持不对称业务,便于频谱分配, 频谱利用率低 频谱利用率高 收发同一频段,上下行信道特性一 致,便于采用智能天线技术 设备成本降低 需要更复杂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 通过收发保护时间隔离,容易形成 同频干扰 覆盖范围小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3)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3)

0
32/37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二、信道编码的分类:
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到的信道编码: 奇偶校验码 重复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 分组码 卷积码
33/37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1、奇偶校验码:
特点:编码速率较高; 只能发现奇数个错误,不能纠错。 编码过程: 把信源编码后的信息流分成等长码组; 在每一信息组之后加入一位校验码元。 奇校验:10110010 偶校验:10110010 101100101 101100100
信噪比
28/37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一、 信道编码原理(续)
信道编码是通过增加相关的冗余数据来提 高系统性能,也就是以增加传输带宽为代 价来取得编码增益的。
牺牲有效性 提高可靠性
29/37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信道编码:在发射机的基带部分,信道编 码器按照某种确定的约束规则,把一段数 字信息映射成另一段包含更多数字比特的 码序列,然后把已被编码的码序列进行调 制以便在无线信道中传送。 信道译码:接收机可以用信道编码的约束 规则来检测或纠正由于在无线信道中传输 而引入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误码。 用于检测错误的信道编码称做检错编码; 可纠错的信道编码被称做纠错编码。
11/37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3.1 3.2 3.3 3.4 概述 编码技术 调制技术 扩频技术
12/37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3.1 概述 3.2 编码技术
3.2.1 信源编码 3.2.2 信道编码 3.2.3 交织编码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第一章简介1.1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概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是指利用无线电及其他相关技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系统。

其核心理论基础是无线通信原理和信号处理技术。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1G到5G的演进过程,每一代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服务,提高了通信效率和用户体验。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终端、基站子系统、核心网以及相关管理部分组成。

移动终端包括方式、数据卡等用户设备;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无线接入网和传输网构成;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信令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

第二章无线通信原理2.1 无线信道特性无线信道的特性包括带宽、传输速率、衰落和多路径传播等,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有重要影响。

2.2 调制和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多址技术用于多个用户共享有限的信道资源。

2.3 信噪比与误码率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误码率是在给定信噪比下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方式3.1 频分多址接入频分多址接入是指将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或多个子载波进行通信。

3.2 时分多址接入时分多址接入是将时间资源划分为多个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进行通信。

3.3 码分多址接入码分多址接入是将用户信号通过不同的扩频码进行编码,以实现多用户共享信道。

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4.1 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终端与基站的部分,包括射频传输、信号处理等功能。

4.2 传输网传输网是将基站与核心网进行连接的网络,承载用户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4.3 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信令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等功能。

第五章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与技术5.1 语音通信业务语音通信是移动通信系统最基本的业务之一,主要通过语音编码技术和语音信道进行实现。

移动通信第三章-2007-03f

移动通信第三章-2007-03f

同济大学 徐娟
26
3.3.3 三种效应-远近效应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移动用户与基站间的距离也是随机地变 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功率一样,那么 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弱不同,离基站近信 号强,离基站远信号弱。通信系统的非 线性则进一步加重,出现强者更强、弱 者更弱和以强压弱的现象。
同济大学 徐娟
同济大学 徐娟
33
3.3.4 三类主要快衰落的物理模型
根据统计测试结果,移动通信中接收机接收到的多径的 时延信号强度如下图所示。 该图是由不同时延信号强度所构成的时延谱,亦称为多 径散布谱。 ∞ 平均多径时延(E(t)的一阶矩) τ = 0 tE (t )dt

时延扩展Δ(E(t)的均方根) Δ
=
同济大学 徐娟
3
3.1 研究无线信道的意义和方法 移动信道的特点和实质
移动信道下的电波传播机制(直射波、反射 波、绕射波、散射波) 移动信道三大损耗(路径损耗、慢衰落、快 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时间选择性衰落、 空间选择性衰落)) 移动信道四大效应(阴影效应、多径效应、 多普勒效应、远近效应)
同济大学 徐娟
∫0
∞ 2
t E (t )dt τ 2
Δ越大,时延扩展越严重;越小,时延扩展越轻。
同济大学 徐娟
34
3.3.4 三类主要快衰落的物理模型
从频域观点,多径时散现象将导致频率选择性衰 落,即对不同频率成分有不同的响应。 双射线信道等效网络的传递函数
S o (t ) H e (ω , t ) = = 1 + re jωΔ (t ) S i (t )
是指视距范围内无遮挡的传播。直射波传播 的信号最强。可按自由空间传播来考虑。
反射波: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 编码和调制技术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 编码和调制技术

根据ak ,h ,Tb可以重写一个码元内 2FSK信号表达式:
sFSK
(t)
cos(ct
akd t
k
)
cos ct
ak
h
Tb
t
k
cosct k (t)
式中
k (t) ak
h
Tb
k
kTb t (k 1)Tb
称作附加相位。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3.3.1 相位连续的FSK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3.2.2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与有线通信不同,它不进需 要对信息传输有效性进行保障,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系统 指标密切相关,例如容量、覆盖和质量。以GSM为例 说明。
以GSM系统中普通的全速率和半速率话音编码来说, 其速率分别为13kbps和6.5kbps,前者的话音质量好 于后者,但占用的系统资源是后者的两倍左右。当系统 的覆盖不是限制因素时,使用半速率编码可以牺牲质量 换取倍增的容量,即提高系统的有效性。而当系统的容 量相对固定时,可以通过使用半速率编码牺牲质量换取 覆盖的增加,因为半速率编码对于接收信号质量的要求 降低了。
f2
f1
f1
f2
f2
(a) 相位不连续的FSK波形
(b) 相位连 续的FSK波形
图 3.4 2FSK信号的波形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3.3.1 相位连续的FSK
由图3.4可以看出,相位不连续的2FSK信号在码元交 替时刻,波形是不连续的,而CPFSK信号是连续的, 这使得它们的功率谱特性很不同。图3.5分别是它们的 功率谱特性例子。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2015年试行版)上册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2015年试行版)上册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规程(试行)上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5年编写工作组名单:组长:孙小红总编:谌刚主编:高柏峰、张赛编写人员:刘悦、邓勇、刘阳、祁峰、王超、姜松、王燕川、刘大方、宫云萍、周平利、李文云编审人员:李屹寰、解文旭、毛东峰、高柏峰、李向东、朱挺、张赛、张勇、荣革、朱建群、严国忠、陈园、靳勇目录总则 (1)第一章维护组织 (3)第一节组织架构 (3)第二节维护职责 (3)第三节岗位职责 (11)第四节维护费用 (13)第二章基本作业制度 (15)第一节通用制度 (15)第二节远程维护制度 (31)第三节现场维护制度 (35)第三章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45)第一节网络运行调度 (45)第二节网络调整和割接 (46)第三节数据管理制度 (48)第四节网络优化流程 (58)第五节版本管理流程 (65)第六节网络质量管理 (79)第七节互联互通管理 (81)第八节代维管理制度 (83)第四章客户服务 (89)第一节服务概述 (89)第二节业务支撑 (90)第三节申告处理 (97)第四节事件处理 (100)第五节服务质量 (106)附录 (110)附表一:移动核心网逻辑资源数据变更申请表 (110)附表二:软件版本需求汇总表 (111)附表三:软件版本入网测试申请表 (113)附表四:软件版本现网试验申请表 (114)附表五:软件版本现网试验评估报告 (115)总则第1条为加强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保障移动通信网高效稳定运行,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法规、标准和规定,结合中国电信现行运行维护管理体制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要求制定本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第2条本规程是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各级网络运行维护部门(下文简称维护部门)应遵守并按其要求执行。

第3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国电信CDMA、EVDO、LTE移动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核心网、信令网和业务平台等)的运行维护工作。

第3章移动无线信道

第3章移动无线信道

第三章移动无线信道1、概述信道是任何通信系统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移动通信也不例外,但移动通信信道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移动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它的信道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这有别于光纤通信等有线通信信道,其次,移动通信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的,这又有别于微波、广播电视等无线通信。

所以无线和移动是我们对移动通信信道的两个基本的认识。

正因为移动通信自身的特点使得移动通信的信道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传播环境,移动通信要得以实现,也就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来克服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对移动通信信道的深入理解有助于理解移动通信中象切换、频率复用,交织、分集接收等特有技术,也有助于对编码、调制等基本技术的选择。

移动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传播的开放性这是区别于有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波被限定在导线内,而移动通信的信道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接收环境的复杂性是指接收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这与用户所处的位置直接相关,可能是繁华市区,也可能是郊区,有可能是平原,也有可能是山丘、湖泊。

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作为移动用户,当其通话时,有可能处于室内静止状态,也有可能是室外慢速步行或高速车载状态。

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复杂、恶劣的传播环境是移动通信信道的总特征。

2、移动信道电波传播方式直射波即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电磁波在视距范围内直接由基站到达手机。

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情况,更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下,是存在障碍物的,下面这三种情况就都有可能发生,但其产生机理却有所不同。

反射波当障碍物的尺寸大于电磁波的波长时,电磁波就会在障碍物的前方发生反射。

绕射波电磁波绕过障碍物,在障碍物后方形成场强。

散射波当电磁波遇到粗糙的表面时,反射能量会散布于所有方向,这样就形成了散射波。

典型的例子如电线杆和树。

图1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方式3、噪声和干扰⑴无线信道噪声分类噪声的种类很多,也有多种分类方式,若根据噪声的来源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①人为噪声人为噪声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对通信造成干扰的各种噪声。

移动通信第三章答案

移动通信第三章答案

P1322、解: 10W=10dBW=40dBm>10dBm补:若某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0W (瓦),请将其换算成dBm 和dBW 。

如果发射机的天线增益为单位增益,载波频率为900MHz ,求出在自由空间中距离天线100m 处的接收功率为多少dBm? 解: 100W=20dBw=50dBm法一:自由空间损耗L=32.45+20lgF+20lgD=71.5dB自由空间中距离天线100m 处的接收功率=50dBm-71.5dB=-21.5dBm法二: 2682100*410*90010*3*1*1*1004⎪⎪⎪⎪⎭⎫ ⎝⎛=⎪⎭⎫⎝⎛=ππλd G G P P R T T R610*0.7-≈W≈-21.5dBm4、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d 为d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e R =8500km ,故4.12d =4.1264.1km=≈5、某一移动信道,传播路径如课本97页图3-3(a)所示, 假设d 1=10 km ,d 2=5 km ,工作频率为450 MHz , |x|=82 m , 试求电波传播损耗值。

解 先由式(3 - 13)求出自由空间传播的损耗Lfs 为[Lfs ]= 32.44+20lg(5+10)+20lg 450 = 108.986dB由式(3 - 21)求第一菲涅尔区半径x 1为m d d d d x 14.47101510101056667.033321211=⨯⨯⨯⨯⨯=+=λ 式中,f c =λ=,c 为光速,f 为频率由图 3 - 4 查得附加损耗(x/x1≈-1.74)为20.5dB, 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 为[L ] = [Lfs ]+20.5 = 129.5dB (129~130数值都正确)6、某一移动通信系统, 基站天线高度为100 m , 天线增益Gb=6 dB ,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 m ,Gm=0 dB , 市区为中等起伏地, 通信距离为10 km , 工作频率为150 MHz , 试求:(1)、 传播路径上的损耗中值;(6分)(2)、 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功率为10 W ,试计算移动台天线上的信号功率中值。

移动通信第三章

移动通信第三章

移动通信第三章第一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见证了科技的飞速进步。

从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到当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G时代,模拟技术的运用使得移动通信得以起步,但受限于技术和频谱资源,通话质量不尽如人意,且无法支持数据传输。

随着技术的演进,2G时代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提升了通信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开启了短信(SMS)这一全新的通信方式。

进入3G时代,移动通信开始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为视频通话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4G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使得高清视频流媒体播放和在线游戏等应用变得流畅。

如今,5G技术正逐渐覆盖全球,它通过更高的频段和更宽的带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传输速度。

这使得远程医疗、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二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手机通话和上网,其实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移动通信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概览。

在公共安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了紧急响应系统的运行,使得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部署救援力量,并通过集群通信系统保持高效的指挥和协调。

在交通管理方面,移动通信技术通过车载通信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了道路使用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并增强了行车安全。

在医疗健康领域,移动通信技术使得远程医疗服务成为可能,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患者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受专家的咨询和诊断。

在教育领域,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了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普及,让学习者不受地域限制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在商业服务中,移动支付和位置服务(LBS)等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并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农业生产领域,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的智能农业,能够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状况,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环境监测方面,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了远程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并分析气象、水质等环境数据,对于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Tb 2 Tb t− 2 t+
h(τ )dτ
2 π a exp ⎡( −π aτ ) ⎤ dτ
Tb 2 Tb t− 2 t+


Thursday, March 12, 2015
32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高斯滤波器对方波的响应
∞ 1.0 0.75 0.5 0.4 0.3 0.2 0.5 BbTb=0.1
26
3.3 最小频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功率谱
Thursday, March 12, 2015
27
3.3 最小频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调制信号振幅恒定 调制指数为0.5 π ± 信号相位在一个码元周期内变化 2 码元转换时刻,相位连续无突变 相位变化是折线,在码元转换时产生尖角,频谱的旁瓣滚降不 快,带外辐射相对较大

思考:GMSK和MSK的关系
Thursday, March 12, 2015
34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的特点:

实现简单,在MSK调制器前端置高斯滤波器 改善已调波的相位路径,消除相位尖角,以抑制高频分量,使功 率谱高频分量滚降变快 是GSM的优选方案


Thursday, March 12, 2015
Thursday, March 12, 2015
6
3.1 概述

调制方式:

频带利用率:越高越好 功率效率:越高越好 已调信号包络: 越恒定越好 解调: 越简单越好 带外辐射: 越小越好。
Thursday, March 12, 2015
7
第三章 主要内容

Thursday, March 12, 2015
29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 GMSK)

是一种相位连续、包络恒定的调制方法 将数字基带信号先经过一个高斯低通滤波器整形(预滤波),再 进行调频
GMSK信号 数据
高斯低通 滤波器 MSK/FM
21
3.3 最小频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两个波形是正交的(在精确同步情况下)
2 ρ= Tb

Tb
0
cos ω1t cos ω2 tdt
sin(2ωc Tb ) sin(2ωd Tb ) = + 2ωc Tb 2ωd Tb ≈ sin(2ωd Tb ) sin(2π h) = 2ωd Tb 2π h 1
相位常数
载频
ω1 = 2π f1
ω2 = 2π f 2
h = f1 − f 2 Tb
调制指数
Thursday, March 12, 2015
20
3.3 最小频移键控

2FSK信号在kTb 处可能不连续,功率谱会产生很强的旁瓣 分量,通过带限信道,会波形失真。
Thursday, March 12, 2015
Thursday, March 12, 2015
3
第三章 主要内容

3.1 概述 3.2 信源编码 3.3 最小频移键控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3.5 QPSK调制 3.6 高阶调制 3.7 正交频分复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hursday, March 12, 2015
4
3.1 概述
物理信道和射 频链路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信道解码 信源解码


Thursday, March 12, 2015
信 源
调 制
信道
宿

5
3.1 概述

信源编码:


将信源中的冗余信息进行压缩,减少传递信息所需的带 宽资源。 语音和图像 语音编码举例: 9 GSM: FR(全速率), HR(半速率), EFR(增强全速 率) 9 GPRS/WCDMA: AMR(自适应多速率) 9 IS-95: CELP 9 CDMA: SMV
θ k ( t ) = ak
π
2Tb
t + φk
Thursday, March 12, 2015
23
3.3 最小频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h=0.5, 在比特转换点满足相位连续条件(续)
相位连续要求: θ k (π kTb ) = θ k −1 ( kTb ) θ k ( t ) = ak t + φk 2Tb 即: ak
Thursday, March 12, 2015
28
第三章 主要内容

3.1 概述 3.2 信源编码 3.3 最小频移键控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3.5 QPSK调制 3.6 高阶调制 3.7 正交频分复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hursday, March 12, 2015
19
3.3 最小频移键控

2FSK信号可以重新表示为:
⎛ ⎞ πa h SFSK = cos ⎜ ωc t + k t + ϕ k ⎟ kTb ≤ t < ( k + 1) Tb Tb ⎝ ⎠
ωc = 2π f c = (ω1 + ω2 ) / 2
3.1 概述 3.2 信源编码 3.3 最小频移键控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3.5 QPSK调制 3.6 高阶调制 3.7 正交频分复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hursday, March 12, 2015
8
3.2 信源编码


波形编码: PCM。质量好,效率低。 参量编码:较波形编码,压缩效率更高。质量中,效 率高。 混合编码:质量较好,效率较高。
Thursday, March 12, 2015
10
3.2 信源编码
混合编码是优选 方向
Thursday, March 12, 2015
11
3.2 信源编码

波形编码:
a = 2 / rsday, March 12, 2015
31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高斯滤波器对方波的响应
⎧1 ⎪ T , t ≤ Tb / 2 b(t ) = ⎨ b ⎪ 0, t > T / 2 b ⎩
g (t ) = b(t ) * h(t ) 1 = Tb 1 = Tb
Thursday, March 12, 2015
30
3.4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GMSK)

高斯滤波器冲激相应
2 ⎡ h(t ) = π a exp ( −π at ) ⎤ ⎣ ⎦

高斯滤波器频率特性
H ( f ) = exp(− f 2 / a 2 )

式中 a 是与高斯滤波器的3dB 带宽Bb 有关的参数,它们之间的 关系为

解调过程

调制过程的逆过程。
Thursday,
分类

March 12, 2015
模拟调制
18
3.3 最小频移键控

频移键控 (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

用基带数据信号控制载波的频率,也称为数字调频。

2FSK
z z
二进制数据: ak =±1 S (t) = cos (ω1t+ φ1) 当 ak =+1 S (t) = cos (ω2t+ φ2) 当 ak= -1
ak = ±1
24
3.3 最小频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 (minimum shift keying, MSK)

一个码元周期的相位变化为
Δθ = ak
π
2
,
ak = ±1
Thursday, March 12, 2015
25
3.3 最小频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相位变化路径
Thursday, March 12, 2015

抽样(采样):Nyquist-Shannon定理 幅度量化
Thursday, March 12, 2015
12
3.2 信源编码

参量编码:
Thursday, March 12, 2015
13
3.2 信源编码

参量编码:
Thursday, March 12, 2015
14
3.2 信源编码

πh
Tb
kTb + ϕk = ak −1
πh
Tb
kTb + ϕk −1 (ak −1 − ak )π k + ϕk −1 2
ϕ k = (ak −1 − ak )π hk + ϕk −1 =

一个码元从开始到结束的附加相位变化
Δθ = ak
Thursday, March 12, 2015
π
2Tb
t,
ωc = (ω1 + ω2 ) / 2, ωd = ω1 − ω2 / 2, ωc Tb

当两个频率满足
h = f1 − f 2 Tb = 0.5, 1, 1.5, 2,... h = m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