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导学1.课题导入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2.学习目标(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难点:具体操作.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2)自学时间:30分钟.(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 图2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图3 图4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cm2)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1×π×52cm3).3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二、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四、强化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2.由展开图折叠立体图形,再制作模型. 五、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情况,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体验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化和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 )2.(10分)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B )A B C D3.(10分)如图,在长方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 和x ,求y与x 的函数式是y x π⎛⎫=+ ⎪⎝⎭122.4.(20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求图中小圆的半径.解:()cm .ππ⨯⨯=1201681803()cm .ππ÷÷=1682335.(20分)某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包装盒的表面积为146 cm 2,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解:设高为x cm.∴14×(13-2x )+x-1422×x ×2=146. 解得 x =2.长:13-2×2=9(cm),宽:142-2=5(cm ). 体积:2×9×5=90(cm 3). 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解:2×6×12×102×102×sin60°+6×12×)(cm 2).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长方体长为4 cm ,宽为2 cm ,高为5 cm.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解:作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则最短路径如图PQ.最短路径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是学生在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实践和运用立体几何知识的一个环节。

本节课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对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立体几何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的性质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立体模型,理解立体几何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立体模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模型模板、剪刀、胶水、直尺、铅笔等。

2.教学素材:立体模型的制作步骤图、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3.教室环境: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立体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立体模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呈现立体模型的制作步骤图,让学生对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给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案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生已经学习了“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本节安排了“由图制物”的实践活动,这是结合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本章核心内容“三视图”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三视图,并综合考虑各视图表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情景导入】观察下列模型,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以上立体图形都是通过拼接平面图形得到的,如何制作平面图形,从而拼接得到立体图形呢?【说明与建议】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模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实际操作欲望.建议:观察三视图,并综合考虑各视图所表达的含义以及视图间的联系,可以想象出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这是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命题角度由平面展开图制作立体模型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圆心角的度数为(C)A.214° B.215° C.216° D.217°课题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授课人素养目标1.会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2.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立体图形的制作过程.教学重点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如图是一个“凹”字形几何体,下列关于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画法正确的是(D)A B C D2.如图,根据三视图,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是(B)A.三棱锥B.三棱柱C.圆柱D.圆锥3.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和左视图是两个全等的长方形,俯视图是直径等于2的圆.若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3π.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教师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共同回答.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问题: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如图)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 图2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启发学生由三视图想象出对应的立体模型的形状.由想象出的立体模型的形状,画出相应的三视图,并与上图比较,检验想象的结果是否准确.在确定立体模型形状的情况下,学生动手制作.图1的制作让学生合作完成,图2的制作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模型样品.学生只有想象出立体模型的形状才可能正确地进行制作,这一步非常关键,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独立完成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1.类比学习问题: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如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想一想上面两组三视图,分别表示什么实物模型?学生确定了实物模型的形状后,利用马铃薯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强调安全、有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模型样品,供学生参考、比较.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三视图与实物模型之间的关系,检验和校正“由图想物”的结果,加深理解投影规律、三视图标注尺寸与实物长宽高的大小关系以及虚实线表示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充分展示学生作品,全体同学体验成功的感受,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共同提高.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如图)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①②③(1)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三棱锥?并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均为1,那么对应的三棱锥的表面积各是多少?解:(1)①和③.(2)略.(3) 3.例2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1)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几何体,教师用课件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3)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圆的半径为5,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教师用课件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动手做一做,画出圆锥的三视图,求出圆锥的体积.解:(1)略.(2)略.(3)100π.【变式训练】1.对于问题的解答,开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例题模型的建立,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题理解平面图形和立图形的转化.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示数据,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表面积:30×25×2+30×40×2+25×40×2+π×20×32=(5 900+640π)cm2,体积:30×25×40+π×(20÷2)2×32=(30 000+3 200π)cm3.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下列图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请将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四棱锥圆柱三棱柱2.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其俯视图为正方形,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C)A.48 cm3 B.72 cm3 C.144 cm3 D.288 cm3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图中尺寸单位:cm)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D)A.28π cm2 B.24π cm2 C.16π cm2 D.12π cm2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针对本课时的主要问题,从多个角度、分层次进行检测,达到学有所成、了解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课堂小结 1.课堂总结通过师生总结帮。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
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这是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动手来实践这个过程。

生小组交、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
2
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
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
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
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
制作立体模型
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以九年级下册数学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为主题,通过学习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对三维物体的构建和性质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立体几何图形的构建和性质2.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3.立体模型的展示和呈现方式三、教学过程1. 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构建和性质首先,学生应该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和体。

通过多种例子的讲解和练习,加深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理解。

同时,通过图形性质的分析和推理,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几何图形的特点和规律。

2. 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其次,学生应该了解立体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通过简单的实物制作,让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同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让学生体验不同模型制作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3. 立体模型的展示和呈现方式最后,学生应该了解立体模型的展示和呈现方式,包括照片、视频等多种方式。

通过多方位的展示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展示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数学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内容和实际工程实践的要求,注重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提高。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大作业等评估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高情况,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在立体模型设计和展示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在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数学下册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自学案(一)学习目标能根据实物的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并动手制作几何体的实物模型.(二)学习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三)课前预习1、根据三视图注明的数据进行求面积、体积等方面的运算的一般步骤:(1)根据三视图想象出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有关数据计算面积、体积等;(3)求出几何体的表面积或解决其他的一些问题.2、骰子是一种特别的数字立方体(见右图),它符合规则:相对两面的点数之和总是7,下面四幅图中可以折成符合规则的骰子的是()A.B.C.D.3、如图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保”字对面的字是()A.碳B.低C.绿D.色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主视图,左视图都是腰为13cm,底为10cm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A.60πcm2B.65πcm2C.70πcm2D.75πcm25、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那么这个多面体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四)疑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没有弄清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探究案典型例题例1. 如图,是一个食品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1)请写出这个包装盒的多面体形状的名称;(2)请根据图中所标示的尺寸,计算这个多面体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训练案课后作业1、如图,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A.12π B.24π C.πD.15π2、下列图形是某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请把它的名称填在横线上.①②③④.3、如图是由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将正方体①移走后,所得几何体()A.主视图改变,左视图改变B.俯视图不变,左视图不变C.俯视图改变,左视图改变D.主视图改变,左视图不变4、如图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该正方体的六个表面中,与“善”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敬B.业C.诚D.信5、下图是正方体的一个平面展开图,如果折叠成原来的正方体时与边a重合的是()A.d B.e C.f D.i6、如图的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果将其折叠成正方体,那么图中的E,F两点分别与其他哪些点重合?综合拓展1、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求该几何体的体积.(π取3.14)。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制作立体模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在制作立体模型过程中,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立体模型的实际意义。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完成制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立体模型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立体模型的基本知识,准备好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模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立体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模型的三维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模型的特征。

【K12学习】九年级数学下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案(人教版)

【K12学习】九年级数学下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案(人教版)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案一、导学课题导入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学习目标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难点:具体操作.自学指导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自学时间:30分钟.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课题活动参考提纲: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图2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图3图4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c,圆的半径为5c,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π×52×=100π.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二、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师助生: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四、强化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由展开图折叠立体图形,再制作模型.五、评价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情况,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教师的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体验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化和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白知识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评价作业一、基础巩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ABcD如图,在长方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和x,求y与x的函数式是.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求图中小圆的半径.解:某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包装盒的表面积为146c2,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解:设高为xc.∴14×+×x×2=146.解得x=2.长:13-2×2=9,宽:-2=5.体积:2×9×5=90.二、综合应用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解:2×6××××sin60°+6×12×5=.三、拓展延伸如图,长方体长为4c,宽为2c,高为5c.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解:作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则最短路径如图PQ.最短路径长==13.。

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自经历规律的发现、深入研究、应用的过程.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学具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学习过程:一、新知引入各种建筑都离不开它的雏形——立体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该怎样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新知讲解想一想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哪些?你还记得吗?●总结:制作立体图形时,要先确定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根据其平面展开图制作平面图形,然后再制作立体图形.下面我们一起动手来通过视图、展开图做一些立体模型,看看谁心灵手巧!活动一:根据三视图制作原实物.以硬纸板为主要原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活动二:根据三视图制作实物模型.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制作相应的实物模型.活动三:根据平面图形制作相应的实物图.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的图形能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1) (2) (3)●总结: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很明显,关于投影和视图的知识是从实际需要(建筑、制造等)中产生的,它们与实际模型联系得非常紧密.活动四、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三、例题讲解例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则正方体中的“★”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A.伦 B.敦 C.奥 D.运巩固练习:1.下列选项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2.把如图的平面图形折叠起来,它会变成下列哪个正方体()3.如图所示的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4.如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5.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1所示,则关于它的视图说法正确的是()A.正视图的面积最大 B.左视图的面积最大C.俯视图的面积最大 D.三个视图的面积一样大6.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画出这个几何体的形状7.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1)请根据展开图选择纸板、小剪刀、透明胶等制作例题模型。

【人教版】2019年春学期九年级数学下册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

【人教版】2019年春学期九年级数学下册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课堂小结反思收获】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立体模型制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制作一个自己设计的立体模型,并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文章。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一个储物柜的尺寸等。
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立体模型的历史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模型、家具设计等,引发学生对立体模型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立体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立体模型的特点、性质以及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识别和运用立体模型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对立体模型的制作和观察,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变换的理解,增强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立体模型的历史和发展。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立体模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模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立体模型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立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球体、圆柱体、锥体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或实物。
2.讲解立体模型的性质和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立体图形的相互关系。

2020年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

2020年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课堂小结反思收获】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山西省忻州市九年级数学下册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山西省忻州市九年级数学下册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达标检测
见《导学》P126自主测评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9.3课题学习制作 立体模型
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后反思: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课题: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序号: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 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
三、展示与反馈:
检查自学情况,解释学生疑惑。
四、学习小结:
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从技能上说,认识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课堂小结反思收获】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2022年初中数学《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推荐)

2022年初中数学《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推荐)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导学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难点:具体操作.〔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2〕自学时间:30分钟.〔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 图2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图3 图4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表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外表积是多少?〔3cm2〕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1 3×π×52×22135cm3).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二、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四、强化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2.由展开图折叠立体图形,再制作模型.五、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情况,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体验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化和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根底稳固〔70分〕1.(10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列图,那么这个几何体是〔A 〕2.(10分)以下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B 〕A B C Dy 和x ,求y 与x 的函数式是y x π⎛⎫=+ ⎪⎝⎭122. 4.(20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求图中小圆的半径.解: ()cm .ππ⨯⨯=1201681803()cm .ππ÷÷=1682335.(20分)某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下列图.如果包装盒的外表积为146 cm 2,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解:设高为x cm.∴14×〔13-2x 〕+x -1422×x ×2=146. 解得 x =2.长:13-2×2=9(cm),宽:142-2=5〔cm 〕. 体积:2×9×5=90(cm 3).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外表积.〔结果可保存根号〕解:2×6×12×102×102×sin60°+6×12×5=(360+753 )(cm 2).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长方体长为4 cm ,宽为2 cm ,高为5 cm.假设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解:作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那么最短路径如图PQ.最短路径长=()++++2252424=13(cm). 5.3.1 平行线的性质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你还记得这些判定方法分别是如何表达的吗?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能表达平行线的三条性质.〔2〕能运用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3.学习重、难点: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及它们与平行线的判定之间的关系.难点: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18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正确画图、测量、验证、归纳.〔4〕探究提纲:①画图:画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如图1所示〕.②测量: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③分析:∠1~∠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同位角有:∠1与∠5,∠2与∠6,∠3与∠7,∠4与∠8,相等.④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有什么关系?⑤验证:如果改变截线的位置,你的猜想还成立吗?⑥归纳:a.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你发现的结论吗?b.你还能用符号语言表述该结论吗?2.自学:学生按探究提纲进行研讨式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围绕探究提纲进行学习的情况及存在的困惑.②差异指导:对个别学生在学法和认知有偏差时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展示成果,查找并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或结论.4.强化:〔1〕平行线的性质1及其几何表述.〔2〕经历平行线的性质1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19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阅读教材,重要的局部做好圈点,疑点处做好记号.〔4〕自学参考提纲:①与平行线的判定类似,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a.结合图2,你能写出推理过程吗?b.类比性质1,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上面的结论吗?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你还能用几何语言表述该结论吗?②a.类似地,可以推出平行线关于同旁内角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2,用几何语言表述为:∵a∥b,∴∠2+∠4=180°.b.试写出用性质1推出性质3的推理过程.c.试写出用性质2推出性质3的推理过程.③如图3,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110°,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案:∠2=11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案:∠3=1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110°,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答案:∠4=7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如图4,AB∥CD,AE∥CF,∠A=39°,∠C是多少度?为什么?答案:∠C=39°.∵AB∥CD,∴∠C=∠FGB,又∵AE∥CF,∴∠A=∠FGB,∴∠A=∠C=39°.2.自学:同学们可参照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尤其是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过程,看学生能否写出来.②差异指导:对局部感到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订正.4.强化:〔1〕平行线的性质1、2、3及其几何表述.〔2〕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就是判定;从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就是性质.〔3〕练习:课本P20“练习〞第1题和第2题.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各小组组长对本组的学习成果和困惑进行总结交流.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成效及缺乏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①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②尽量锻炼学生使用标准性的几何语言.缺乏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和默契程度有待加强.(时间:12分钟总分值:100分)一、根底稳固〔60分〕1.〔10分〕如图,由AB∥CD可以得到〔C〕A.∠1=∠2B.∠2=∠3C.∠1=∠4D.∠3=∠4第1题图第2题图2.〔10分〕如图,如果AB∥CD∥EF,那么∠BAC+∠ACE+∠CEF=〔C〕A.180°B.270°C.360°D.540°3.〔10分〕如图,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那么如果第一次拐的角是76°,那么第二次拐的角是76度,根据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10分〕如图,要在公路的两侧铺设平行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管道与纵向联通管道的角度为120°,那么,为了使管道对接,另一侧应以60°角度铺设纵向联通管道,根据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5.〔20分〕如图,a∥b,c、d是截线,假设∠1=80°,∠5=70°,求∠2、∠3、∠4各是多少度?为什么?解:∵a∥b,∴∠2=∠1=8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180°-∠5=11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110°.二、综合运用〔20分〕6.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要发生折射,由于折射率相同,所以在水中平行的光线,在空气中也是平行的.如图,∠1=45°,∠2=122°,求图中其他角的度数.解:由题意得:∠3=∠1=45°,∠1+∠7=180°,∴∠7=180°-∠1=135°.∴∠8=∠7=135°.又∠4=∠2=122°,∠2+∠5=180°,∴∠5=180°-∠2=58°.∴∠6=∠5=58°.三、拓展延伸〔20分〕7.如图,直线DE经过点A,DE∥BC,∠B=44°,∠C=57°.〔1〕∠DAB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EA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BAC等于多少度?〔4〕由〔1〕、〔2〕、〔3〕的结果,你能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解:〔1〕∵DE∥BC,∴∠DAB=∠B=4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DE∥BC,∴∠EAC=∠C=57°(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DAB+∠BAC+∠EAC=180°,∴∠BAC=180°-∠DAB-∠EAC=180°-44°-57°=79°.。

【学案】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学案】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导学1.课题导入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2.学习目标(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难点:具体操作.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2)自学时间:30分钟.(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 图2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图3 图4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cm2)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1×π×523).3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二、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四、强化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2.由展开图折叠立体图形,再制作模型.五、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情况,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体验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化和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 )2.(10分)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B )A B C D3.(10分)如图,在长方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 和x ,求y与x 的函数式是y x π⎛⎫=+ ⎪⎝⎭122. 4.(20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求图中小圆的半径.解: ()cm .ππ⨯⨯=1201681803 ()cm .ππ÷÷=1682335.(20分)某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包装盒的表面积为146 cm 2,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解:设高为x cm.∴14×(13-2x )+x -1422×x ×2=146.解得 x =2.长:13-2×2=9(cm),宽:142-2=5(cm ). 体积:2×9×5=90(cm 3).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解:2×6×12×102×102×sin60°+6×12× )(cm 2). 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长方体长为4 cm ,宽为2 cm ,高为5 cm.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解:作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则最短路径如图PQ.最短路径长。

【学案】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学案】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导学1.课题导入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2.学习目标(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难点:具体操作.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2)自学时间:30分钟.(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 图2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图3 图4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cm2)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 cm,圆的半径为5 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1×π×523).3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二、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四、强化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2.由展开图折叠立体图形,再制作模型.五、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情况,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体验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化和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 )2.(10分)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B )A B C D3.(10分)如图,在长方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 和x ,求y与x 的函数式是y x π⎛⎫=+ ⎪⎝⎭122. 4.(20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求图中小圆的半径.解: ()cm .ππ⨯⨯=1201681803 ()cm .ππ÷÷=1682335.(20分)某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包装盒的表面积为146 cm 2,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解:设高为x cm.∴14×(13-2x )+x -1422×x ×2=146.解得 x =2.长:13-2×2=9(cm),宽:142-2=5(cm ). 体积:2×9×5=90(cm 3).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解:2×6×12×102×102×sin60°+6×12× )(cm 2). 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长方体长为4 cm ,宽为2 cm ,高为5 cm.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解:作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则最短路径如图PQ.最短路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经历由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转化.
2.通过“观察、想象、制作、交流”的动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3.重点:根据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和平面展开图制作立体模型.
1.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这个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你能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实物模型吗?来试试吧!
2.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的三视图,你能想象出这个物体的形状吗?你能用硬纸板做出实物模型吗?试试看吧!
长方体.
3.完成教材“具体活动4”.
(1)(立体图形略)(2)三视图如图所示.
(3)=12,∴体积为π×52×12×=100π.
【归纳总结】由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一般先由三视图想象出立体图形,再根据想象的立体图形制作模型.
【预习自测】下面哪一个平面图能够折叠成正方体?
图1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图2不可以.
互动探究1:完成教材“具体活动3”.
解:(1)图(1)、(3)可以折叠为正四面体.
(2)如图.
(3)正四面体的每个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四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
[变式训练]右面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主视图和左视图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几何体吗?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解:这是一个正四棱锥,如图.它的表面是由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
4,四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16,所以表面积是16+16.
互动探究2:如图,在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中,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6的面是底面,则朝上的面所标注的数字为(D)
A.5
B.4
C.3
D.2
互动探究3: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请你求出它的体积.
解:这是一个空心圆柱,其体积为V=[π×()2-π×12]×2=16π.
【方法归纳交流】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要先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再根据计算公式求出体积.
互动探究4:拿一张长为a,宽为b的纸,作一圆柱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作成两种圆柱,画出图形并求这两种圆柱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
解:如图,第一种:高为a,表面积为S1=ab+;
第二种:高为b,表面积为S2=ab+.
【方法归纳交流】可将a作为圆柱的高,此时底面周长为b;也可将b作为圆柱的高,此时底面周长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