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标准是“实”“事”“求”“是”(一)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更好。
一堂优秀的课程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应该满足以下“五实”要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首先,一堂扎实的课程应该是有意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进一步锻炼能力,发展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研究需求。
其次,一堂充实的课程应该是高效的,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大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节奏,并力争让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第三,一堂丰实的课程应该是有生成性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从而在课堂中生成新的资源和过程状态。
第四,一堂平实的课程应该是常态下的,教师需要淡化公开课,注重实效,多上研讨课,并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最后,一堂真实的课程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教师需要提前反复研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授课思路和方法,并与教师和学生多交流,以做到扎实有效。
如果教师能够长期坚持这些要求,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学得更好。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标准,首先,教学内容要紧扣学科知识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其次,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最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素养也是评判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是教学内容的质量。
教师应当深入学科,抓住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合性,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此外,教学内容还应当注重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生活的质量。
其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是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最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素养也是评判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影响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教师还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总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教学内容的质量,也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专业素养。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真正做到一节好课。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打造更多更好的教学案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是指一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积累和
能力培养的课程。
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首先,一堂好课应该是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
教师应该善于
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举例、引用故事、展示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使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
教师应该善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思考,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
教
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能
力的提升和锻炼。
最后,一堂好课还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堂上变得主动、积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总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内在动力的激发。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的情况下,才能算得上是一堂真正好的课程。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打造更多更好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宏观角度来看,有四大方面标准。
一、一堂好课应体现三点: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艺术。
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一定是真实的,而不能虚假的,学生是在实实在在的学习,实事求是的学习,揭开课堂虚伪的面纱、神秘的面纱,还原学生学习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体,尊重学生的生命。
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要讲究效果,讲究方式,讲究实效。
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要真实,而不是伪装,课堂的教学艺术是根据需要来体现,根据需要来诞生,而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二、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衡量学生是否有收获,所有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否得到同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情感是否和谐发展,具体从教学目标上是否体现多元化。
学习的过程和问题的生成,学生的学习是否体现生成性,学习内容是否开放,学生学习评价是否激励。
教师的媒体是否得到恰当的使用。
三、一堂好课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建构性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知识是自我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问题的生成是有分量的、有质量的、有具体的内容,有针对性的。
多元性指学习方法多元,学习方式灵活,评价手段、评价方法要多元、要灵活、要完善、要全面。
在学生的知识的建构过程、问题生成过程、学习方法的过程要嵌入评价。
四、一堂好课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表现,学习状态,看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的参与程度怎样,学生在小组内,对回答问题、交流问题表现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科语言是否形成,语文学科学生回答问题,交流问题一是符合文本内容,二是否恰当流畅,数学课有数学话语等等。
学生的交流、参与、互动、情绪怎样,目标是否达成,知识结构是否掌握,过程方法是否体现,情感态度怎样,三维目标是否体现。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于老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
教学体验。
那么,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一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一节好课应该是内容丰富的。
这里的内容丰富不仅仅指的是知识点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度和广度。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将知识点融入到生活、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一节好课应该是形式多样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异,有的学生喜欢听课,有的学生喜欢看图表,有的学生喜欢实践操作,因此,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形式的多样性,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一节好课应该是互动性强的。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老师的单向讲解,而是
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一节好课应该是有趣的。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喜欢有趣的事物,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案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总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有
趣等。
只有老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设计出一节真正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收获的好课。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造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一堂好课的标准(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也就是平实的课。
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优质的课——兼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与评课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入教学不吸引学生,难以激发学生思趣;(二)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单一,不能形成持久的优良氛围;(三)没有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纯知识的传送;(四)滥用电教手段,学生成了多媒体画面下的观众;(五)“满堂问”,学生参与没有实效;(六)廉价表扬,丧失了激励功能;(七)以小组讨论代替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八)面面俱到,刻求完美,案例重复,容量太大;(九)“请君入瓮”,浇灭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十)教师精彩表演,学生“配合好”,自主学习的时空少;(十一)“教完就完”,无小结、训练,更没有反馈与矫正;(十二)目标定位不准确、不合学生实际,达成情况参差不齐。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优质课标准(一)关注学生态度的生发,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孩子整体生命(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局限于认知的目标。
(二)根据教学实际随时改变原来的设计,调整教学活动和教学进程,而不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完整的教案。
(三)把教材当作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去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与舍弃,而不是视教科书为金科玉津,教师不只是“吃透”教材、准确无误地传送教材知识。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节好课要做到“五实”,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扎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学生至少能学到东西,有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需求,不图表面的热闹;充实的课就是有效率、有内容的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丰实的课就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给人启发;平实的课就是课堂的实实在在,是常态下的课,不管谁在听,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真实的课就是不加粉饰、课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
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去衡量,课堂应该是生命的、灵动的、富有个性的,而非什么标准,而是体现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包括: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等等。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一——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人为本。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二——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的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预设后,通过在课堂教学生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三——发展:一堂好课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发展,发展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而是体现在一系列课上,一堂课只是其中的一个点。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四——创新: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一堂好课的元素之五——反思:一堂好课关注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反思。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不是靠“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而是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等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思认识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别人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节好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对于老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那么,一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节好课的标准。
首先,一节好课应该是内容丰富的。
课堂上的内容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将知识点融入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此外,课堂内容还应该具有前瞻性,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一节好课应该是互动性强的。
老师不应该是课堂上的唯一主角,而应该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是知识的获取者和创造者。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只有通过互动,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再次,一节好课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老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学,才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最后,一节好课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老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内容丰富、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多更好的教学体验。
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什么
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节好课,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的享受,对老师来说是一次教学的成功。
那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内容设计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其次,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在于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多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在于教学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悦,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应当注重课堂管理,营造秩序井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安心专心地学习。
同时,教师要注重情感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后,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在于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学效果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学生通过这节课应当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应当得到激发,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应当得到良好的培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总之,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下功夫,力求做到最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次美好经历。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人们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
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但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人们主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知识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掌握上,对教材以外的目标考虑较少。
当前,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包含三个方面:1、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它是国家对未来公民提出的最一般要求,是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体现。
基础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反映各门学科的不同特色。
2、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指不受外部强迫与控制,独立、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等。
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主动性强调学生有高的成就感,强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及强的合作交往能力.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如爱标新立异,爱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喜欢出”新点子”等,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评价的尺度呈多元化——新课标的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
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标准也不尽相同。
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现编述各家主要观点如下,寄望于从不同角度归纳出共识。
叶澜教授从课堂本身的性质判断,提出了“五实”的标准:①扎实(有意义、有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②充实(有效率,每个学生都有提高);③丰实(生成性,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形成过程);④平实(常态课,对听课者做到旁若无人);⑤真实(有待完善,课后反思重建,正如于漪所言:“语文是有缺憾的课,任何课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朱永新教授从学生、师生关系、课堂内外几个角度观察,提出了“六度”的标准:①参与度(主动积极参与);②整合度(知识方法技能);③自由度(宽松和谐自然);④达成度(当堂落实达标);⑤练习度(发现体验实践);⑥延展度(关注社会生活)。
巢宗祺教授从课堂、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审视,提出“四点”意见:①这节课本身有意义,②这节课有效、真实,③师生情绪饱满,④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
崔允淳教授提出三点标准:教的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郑金洲教授提出“十化”标准:①课堂教学生活化,②学生学习主动化,③师生互动有效化,④学科教学整合化,⑤教学过程动态化,⑥教学资源优化,⑦教学内容结构化,⑧教学策略综合化,⑨教学对象个别化,⑩教学评价多元化。
山东教育学院的周卫勇教授提出了三条标准:①学生不仅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部分内容,而且还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②学生上完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在研究这节课的内容;③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一堂好课的标准,从教育美学的角度看:①教学结构(前因后果清楚);②过程流畅(过渡自然);③文化审美(内涵浓厚)。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是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
那么,一节好课应该具备哪些标准呢?在我看来,一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首先,一节好课应该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在这节课结束后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
其次,一节好课应该具备生动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教学内容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再次,一节好课应该具备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最后,一节好课应该具备积极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勇于发言,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应该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生动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教学氛围。
只有具备了这些标准,才能够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次美好经历。
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够努力追求一节好课的标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对于老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那么,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一节好课的标准。
首先,教学内容是一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总之,好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全面的、有趣的。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一节好课的关键。
好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参与和实践。
最后,教学环境也是影响一节好课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室的布局要合理,教学设备要完善,教学资源要丰富。
同时,教师的教态和教风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科学的、全面的、有趣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好课的标准:“实”“事”“求”“是”
好课的标准:“实”“事”“求”“是”
刘业俭
【期刊名称】《今日教育》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广大教师需要一种言简意赅、“过目不忘”或“过耳不忘”的好课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便是老师们急需的好课标准。
实,就是朴实、扎实、真实的意思。
朴实就是纯朴无华,要走出过
分追求形式与“方法”的误区,用科学与文化本身的魅力去照耀课堂,去吸引学生;扎实就是结实有分量的意思,就是要挤干水分,要尽可能地提供“干货”(有价值的东西)。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刘业俭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2
【相关文献】
1.好课标准是"实""事""求""是" [J], 刘业俭
2.好课无定案大课求无痕——有感于一堂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 [J], 孙琪斌;张
秀梅
3.上“实”“事”“求”“是”的课 [J], 刘业俭
4.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才能收获\"静待花开\"的美好——对\"求经过时间\"一课的
教学思考 [J], 廖小敏
5.避繁求简事丰理实——评论事理研究之五·集事点理 [J], 沈九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课标准是“实”“事”“求”“是”(一)
好课标准是“实”“事”“求”“是”(一)我们经常讨论:什么是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老师们只能说出一些零星的内容。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的专家、学者们关于好课的标准实在太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标准。
而且这些“标准”大都内容丰富,不但不便记忆甚至难以在老师们的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所以关于好课的标
“过目不忘”准在老师们的头脑中依然是一片空白。
这就说明广大教师需要的是一种言简意赅、
或“过耳不忘”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便是好课的标准。
老师们对这个标准的评价是,不仅准确地给出了好课的标准,而且根本无需记忆便刻在脑海里了。
一、“实”,就是课堂教学要朴实、扎实、真实朴实就是纯朴无华,就是原生态。
就是要剔除浮华,摒弃浮躁,返朴归真,就是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要走出过分追求形式与“方法”的误区,用科学与文化本身的魅力去照耀课堂,去吸引学生。
就是课堂一定要素净,因为万物莫与素争美。
扎实就是结实有分量的意思,就像两块大小相同的钢铁和泡沫而钢铁一定比泡沫有分量、泡沫一定比钢铁轻飘一样。
就是要挤干水分,要尽可能的是“干货”(有价值的东西)。
干货越多,课堂的容量越大,而不是看起来做的事情越多课的容量就越大,关键要看做的是一些什么事。
可是当前不扎实的课越来越多,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挤眉弄眼的课越来越多。
课是否扎实,是对教师水平与能力的一种检验。
扎实是一种品德,一种力量,一种成功的基石。
真实就是不要搞假,不要说假话,不要研究假问题,不要搞假探究,不要得出假结论。
不要逢场作戏,不要无中生有,不要煽情做秀。
就是不虚伪,不巧言令色,不道貌岸然,不说大话使小钱。
要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行为,真实的生命态度去构筑真实的课堂,造就真实的人。
实,还有老实、本分、厚道的意思。
课必须老实,不要耍小聪明,不要用雕虫小技获得一时的快感。
老实是山,不仅巍峨,而且环保。
大地是他的视野,天空是他的胸襟,河流是他的思想,森林是他的语言。
课必须厚道。
厚道不是具体的方法,它应该是人性的本质,课的本质。
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看起来愚钝,它实际上是一种大的智慧。
厚道在很多时候就像河流,它的力量在深处,一般情况下表面并不起波澜。
厚道实际上是很有主张和个性的,就像我们看到生活中的厚道之人一般都很倔强,宁可舍中取得,也不投机取巧。
厚,是孕育万物的大地之厚,厚德而后载物。
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有这样的厚道。
二、“事”,就是课堂上师生要有事情做在课堂上师生双方都要有事情做,有事做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效益。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了。
这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生怕一做事就钳制了学生、束缚了学生,所以课堂上就显得束手束脚,少言寡语,该指导的不指导,该讲的不讲,该合作的不合作。
二是不深入钻研教材,导致在课堂上无事做。
新教材很开放,思想理念与老教材的跨度很大,加上一些老师对“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的误解,错误地把这些理念当作了不认真钻研教材、不大量占有参考资料的理由或者借口,于是课堂上就必然没事干。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几分钟就把内容“讲”完了,然后无所事事苦苦找事干的现象我多次见过。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要做的事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要求更高了。
比如有的老师认为“放手”让学生做的时候就是老师轻松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学生究竟做得怎么样,而且还要适时提供一些语言和动作上的支持,同时还要从他们的神情状态中读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还要思考掩藏在学生表情后面的真实原因,然后还要快速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效率地思考进一步的教学对策。
所以越是“放手”的时候越是老师不轻松的时候,因为越是这个时候老师的眼、耳、口、手尤其是脑越是处于紧张的时候。
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要有事情做。
表面上,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确实有事做,而且越来越有事做。
但现在有必要弄清什么是真正的有事做,什么是真正地做事了。
如果学
生的事不是在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而是在搞形式走过场,甚至是虚假的,那么这样的事情做得再多也不叫真正地做了事。
很多人现在都在批评表面热闹的课,我想“热闹”是新课改的一个必然过程,热闹过后是平静,平静的心态下我们的老师一定会带领学生努力追求做真正的事、真正做事。
事,还指事情的度,密度、难度、准确度等。
什么事情都有度,课堂教学中事情的度尤其重要,这个度与课堂的成功度直接相关。
密度,即课堂中的事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
这个密度有显性的,比如教学内容的多少,学生活动的多少等;有隐性的,比如学生思维的多少、强度、难度等。
思维也叫做事吗?不仅是事,而且是更重要、更为本质的事。
关于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地注意。
怎样的课才是有密度的课呢?至少那些松松垮垮、精神萎靡、悠闲有余,能10分钟解决的内容硬是拖到20分钟解决的课就不具有密度,不具有密度的课不是好课。
当然并不是说密度越大越好,物极必反,密度的度也必须把握好,以学生能够接受但又并非轻而易举的密度为最佳。
难度就不用多说了,缺乏合理、合适难度的课肯定是低水平的课,因为这种课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准确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师生在课堂上做的事要有准确的方向,要能够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要有目标意识。
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重点研究,因为现在不准确的课大有泛滥之势。
老师在构思一节课时,不论内容也好,方法也好,手段也好,都必须紧紧围绕“目的”进行,不能无限“拓展”,甚至信马由缰。
开放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但开放的前提是准确,只有在准确原则下的开放才是有效的开放,否则,就是乱来。
由于老师的不准确,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就肯定准确不到哪儿去。
所以对课堂“准确度”的追求应该成为老师们的一种职业习惯,一种专业思想。
只有自己准确了,课堂才可能准确,教师才可能有意识地对课堂、对学生行为的准确度进行有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