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4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学案

第十七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1、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掌握国土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国土整治的重点 2、“3S ”技术的应用掌握“3S ”技术的特点及在国土整治工作中的应用3、水土流失、荒漠化、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掌握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地理背景、危害和治理,学会分析不同地区各类灾害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中 国 的 区 域 差 异 和 国 土 整 治 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分类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自然分区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国土整治三个开发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农业低产田的治理 河流的综合治理 地理背景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商品农业区域开发商品农业区域开发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城市新区的建设地理背景 地理背景如何建设 开发条件 综合开发的措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地理背景如何调配调配的意义(十个专题现代化技术RSGIS区域 差异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读我国东部局部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和丙地区植被破坏后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渍化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2.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①旱涝②盐碱③风沙④地形崎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适合丙地区丘陵山区酸性红壤生长的经济树种是A.杉树 B.茶树C.油松D.樟树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①人才缺乏②交通落后③资源短缺④外商投资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专题3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中图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专题32 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中图版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 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 。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 。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 是指 三江”是指 和澜沧江, 三江 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澜沧江,建 、 和澜沧江 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 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 【失分剖析】 失分剖析】 本题失分的原因是不能充分利
用材料所给的三幅图分析回答问题, 用材料所给的三幅图分析回答问题,导致答题 要点不全,甚至错误。 要点不全,甚至错误。
6.农业 . (1)主要的农作物:____、小麦、豌豆。 主要的农作物: 主要的农作物 青稞 小麦、豌豆。 、 太阳辐射 强 日照时间长, (2)有利条件:①__________强,日照时间长, 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昼夜温差 大 河谷地带(黄河 湟水、 __________大,河谷地带 黄河、湟水、雅鲁藏 黄河、 水源灌溉 。 草场广阔, 布江)积温较高 积温较高, 布江 积温较高,有____________。②草场广阔, 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3)不利条件:海拔高,_______,无霜期短。 不利条件: 不利条件 海拔高, 气温低 ,无霜期短。 台湾省、 四、台湾省、香港和澳门 1.台湾岛的地理位置: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岛的地理位置: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________与 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 台湾海峡与 福建省相望,东临_________,北临东海, 福建省相望,东临 太平洋 ,北临东海,南 临南海。 临南海。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中国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中国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中国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以局部简图综合考查地理知识利用经纬网和线条简图考查地理知识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综合考查地理知识利用材料、结合热点进行综合考查利用剖面图.结合其他地理要素图进行综合考查利用经纬网和等高线简图进行综合考查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1以局部简图综合考查地理知识1.(典型例题据图ll—l和材料,回答问题。

(1)填空:图中A是水利枢纽,B区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影响C所在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

(2)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考场错解] (1)三峡油菜旱涝、水土流失、土壤贫瘠(2)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作业。

[专家把脉] 考生没能正确判断图中所示地区,由于三峡为近年热点,于是学生便错答三峡。

由此想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结果出现连续错误。

(2)题学生套用了一般商品粮基地的特点,没能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以致出错。

[对症下药] (1)小浪底花生旱涝、盐碱、风沙(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2.(典型例题双选)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位置示意图(图11—2)。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气温日较差大[考场错解] A[专家把脉] 部分考生析题不仔细,同时没有注意到该题是双项选择题。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省区轮廓和河流形态分析,该地区为我国西北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界处。

其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对症下药]AD(2)图中a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春小麦B.冬小麦C.甜菜D.棉花[考场错解] B[专家把脉] 由于没有准确地判断出该地所在的位置.所以错选。

根据上题的判断及该地区所在的位置,通过已学知识可确定a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春小麦和甜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42 中国的区域差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42 中国的区域差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作业42 中国的区域差异一、选择题(2019年某某省高三模拟)圩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某某省某某的圩田,可追溯到三国时代的曹魏江淮屯田时期,以后历代开垦不断,尤其在北宋年间发展较快。

《宋史·叶衡传》记载,某某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据此完成1-2题。

1.对某某圩田建设影响较弱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质 C.土壤 D.水源解析:根据材料圩田是在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大多位于气候湿热、水源充足的地区,且发展种植业的地区需要土壤较为肥沃,A、C、D项错误;地质条件对圩田建设没有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2.某某圩田建设可( )A.改善土壤水分条件B.根除湖区水旱灾害C.提高某某的调蓄能力D.改变湖区作物熟制解析:根据材料,圩田的作用是挡水护田,防治过多的水进入农田,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圩田能够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但是无法根除水旱灾害,B项错误;圩田对湖泊的调蓄能力没有影响,C项错误;作物熟制由气温决定,圩田不会改变农田的气温条件,D项错误。

答案:A(2019年某某省枣庄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在我国南海分布着许多宛若翡翠的环礁,环礁由珊瑚虫营造而成,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

近年来,南海环礁区域开发活动日盛。

下图为我国南海某环礁礁顶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礁前斜坡珊瑚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①海水较深②风浪拍抚③基底坚实④水体清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从材料中看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

海水较深水温较低、光线不足,不利于造礁珊瑚生长,①错;风浪拍抚氧气充足,②对;基底坚实利于造礁珊瑚稳定,③对;水体清澈,水质清洁,利于造礁珊瑚生长,④对,选择C。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4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课件 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4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课件 人教版
区域差异显著。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及其影
响因素表解如下:
自然区
内部差异
影响因 素
自北向南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东北温 热量 东部 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 条件的 季风区 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 南北差 南热带湿润地区 异 西北干 自东向西划分为两个自然地区:内蒙古 旱半干 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 旱区 地区 青藏 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变化及自 高寒区 然景观随海拔升高而发生的垂直变化 降水量 的东西 差异 地形 地势
考向真题探究
考情分析 分析近三年非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 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 展是考查的重点,往往和中国地理部分相结合, 不好区分,如2009年北京文综卷等。对现代技 术应用的考查,单纯涉及的较少。
2.从命题角度来看,中国的区域差异,往往和
时政热点相联系,如西部大开发,我国的对外
点。
学以致用 1.读下图,完成问题。
(1)图中A、B、C三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造成植 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驱车由①地经②③地至④地沿途可看到的 植被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这种变化的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域主要的高产土壤是________,需改良的 主要低产土壤是________。
区域发展
2.西部大开发 (1)加强地区之间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 原料消耗、大运输量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 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专题32中国地理分区优化演练中图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专题32中国地理分区优化演练中图版

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优化演练:第十三章专题32 中国地理分区(中图版)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3.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解析:该题组以我国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试题综合性强,区域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对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前提。

结合大致的经纬度,数字代表的大致地区是: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黄土高原地区,③是华北平原,④是西南地区,⑤是长江中下游地区,⑥是江南丘陵。

第1题,①区植被主要是草原,②区水土流失严重,③区洪涝、盐碱、风沙严重,⑤区土壤是红壤。

第2题,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②区河流夏汛较长,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⑥区河流汛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第3题,从②到④,是从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进入秦岭以南,秦岭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答案:1.B 2.C 3.B(2011年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

据图回答4~6题。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B.②为四川盆地C.③为黄河谷地D.④为喜马拉雅山5.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B.具有广阔平原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6.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解析:第4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41讲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41讲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2. 4个直辖市 : 北京 京 )、 上海 沪 )、 天津 . 个直辖市 北京(京 、 上海(沪 、 个直辖市: (津)、重庆 渝)。 津 、重庆(渝 。 3. 5个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 宁 . 个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 个自治区: 夏回族自治区(宁)、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 内蒙古)、 夏回族自治区 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西藏自治区(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澳门 澳)。 . 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港 、澳门(澳 。 个特别行政区:
二、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我国的人口政策 : 实行计划生育 , 控制人 . 我国的人口政策: 实行计划生育, 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 . 人口分布: 黑河—腾冲 线为界, 2. 人口分布 : 以 黑河 — 腾冲 线为界 , 东多西 腾冲线为界 少。 3. 少数民族 : 主要分布在东北 、 西北 、 西南 . 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东北、 西北、 等地区。 等地区。
第41讲 中国的地理差异 41讲

考基自主落实
40 讲
中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化 考 考能联动提升
考基自主落实
一、34个省级行政区 个省级行政区
1.23个省: 黑龙江 黑 )、吉林 吉 )、辽宁 辽 )、 . 个省 黑龙江(黑 、 吉林(吉 、 辽宁(辽 、 个省: 陕或秦)、 河北(冀 、 山东(鲁 、 山西(晋 、 陕西(陕或秦 河北 冀)、山东 鲁)、山西 晋 )、陕西 陕或秦 、 甘肃(甘或陇 、 青海(青 、 四川(川或蜀 川或蜀)、 甘肃 甘或陇)、 青海 青 )、 四川 川或蜀 、 云南 甘或陇 (云或滇 、 贵州 贵或黔 、 湖南 湘)、湖北 鄂 )、 云或滇)、贵州(贵或黔 湖南(湘 、 湖北(鄂 、 贵或黔)、 云或滇 广东(粤 、 福建(闽 、 浙江(浙 、 江苏(苏 、 广东 粤)、福建 闽)、浙江 浙 )、江苏 苏)、安徽 (皖 )、 河南 豫 )、 江西 赣 )、 海南 琼 )、 台湾 台 )。 皖 、 河南(豫 、 江西(赣 、 海南(琼 、 台湾(台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4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5.4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分属于A.东五区至西九区B.东五区至东九区C.东一区至东九区D.东四区至东九区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3.图中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C.地貌与气候D.地貌与水文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国情的特点。

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5.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6.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在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③落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C.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8.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2008·全国文综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2 中国的区域差异(含解析)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2 中国的区域差异(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36 中国的区域差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根据下表资料,完成第1~3题。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米3)木材总蓄积量(亿米3)①34.3 532.5 1 865.8 15.8②53.5 1539.1727.9 15.0③51.9 542.4 404.40.4④31.1 361.0 184.6 2.0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B.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D.陇、黑、川、苏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答案:1.A 2.D 3.D解析:第1题,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山区森林茂密;黑龙江省地广人稀,耕地广阔,降水较多,湿地面积大,森林广布于小兴安岭等山区;江苏省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平原地形为主,木材蓄积小;甘肃省地处内陆,水资源贫乏,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

综上可知A项正确。

第2题,某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之和为1,据此可推知D项正确。

第3题,④为甘肃省,该省北部主要为河西走廊地区,该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B.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相同农业生产潜力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相同的D.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降水少5.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生产潜力B.加大湿地开发利用,扩大种植业生产规模C.建设绿色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D.建设成为我国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答案:4.A 5.C解析:第4题,我国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农业生产潜力相同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不一定相同;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一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一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3·孝感统考)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为东部和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并分别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2.应该说这位教授对中国区域的划分还缺少一部分,这部分应该命名为( )A.“黑色中国”B.“白色中国”C.“红色中国” D.“蓝色中国”3.这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013·成都模拟)农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一般可用农业结构系数简单模拟,即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产值的比值,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指京、津、冀、鲁、沪、苏、浙、闽、粤、琼10省市)1978~2005年农业结构系数与人均GDP关系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1989年东部地区农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1%B.林、牧、渔业产值约占种植业产值的59%C.种植业产值是林、牧、渔业产值的2.59倍D.林、牧、渔业产值比种植业产值多59%5.关于1978~2005年东部地区农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随人均GDP增加而不断增加B.农业总产值不变,林、牧、渔业比重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C.大约当人均GDP>2 500元时,林、牧、渔业比重上升速度变慢D.大约当人均GDP<2 500元时,种植业比重降低速度较慢(2013·北京海淀区期末测试)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污染物质被排入海洋。

高考复习学案-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

高考复习学案-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二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考点解读】: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掌握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点;理解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形成;认识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其形成原因;理解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特征、差异和协调发展的途径。

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认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在国土整治中的重大作用。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知识网络】地貌 气候【重要图释】图1.1 “三大自然区图”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 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知识建构】学习策略: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本节主要讲述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的全国性地区差异,是以后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的知识基础。

应通过读图、分析或绘图、归纳的方法,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规律;并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导学程序: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在哪里?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原理透视: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2.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表1-2:三大自然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导学程序: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原理透视:1.东部季风区图1-1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 青藏高寒区活动: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完成表1-3:例1阅读图1—4“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第1节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精品课件 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第1节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精品课件 人教版
第二十四页,共48页。
(2)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渝怀铁路、西南 公路出海通道等。
(3)开发西部丰富的资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 程等一批矿业基础建设。
(4)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西部农业、畜牧业、工矿业、对 外贸易、旅游业等各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和 优势产业),实现社会(shèhuì)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6)实施脱贫攻坚战,加快脱贫步伐。
第二十三页,共48页。
(4)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5)文化教育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技术、资金、人才紧缺。 (6)远离沿海,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 (7)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比重大,集体经济不发达,对外 开放程度低。 3.西部大开发措施 (1)首先是一项生态(shēngtài)工程(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实 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shēngtài)保护和生态(shēngtài)建 设并重;水资源合理利用是关键;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 草工程;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人类 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 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 地方有人类活动,有 绿洲农业、牧场,水 是本区农业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
微弱,原始自然 状态保存较完整, 以畜牧业为主, 河谷农业和林业
制约 因素
多水旱灾害和寒潮 等灾害性天气
气候干旱,地形复杂、 交通不便
低温,空气稀薄, 地形崎岖,土地 贫瘠,风大
落叶阔叶 林
土壤 农作物
肥沃黑 土
春小麦、 大豆、甜 菜
黄土广 布
冬小麦、 棉花、花 生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43讲考题优化演练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43讲考题优化演练

[学生用书 P205-P206]读中国地理要素分界线图,完成1~3题。

1.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A.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四界线中最能体现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的是( )A.a界线B.b界线C.c界线 D.d界线3.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 )A.牧区、农耕区B.干旱区、半干旱区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D.发达区、欠发达区解析:第1题,根据四条界线经过的地区可知a、b、c、d四条界线分别为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的分界线。

第2题,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第3题,将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叠加,可划分出牧区、农耕区和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答案:1.B 2.B 3.A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

读图回答4~6题。

4.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②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③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④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丙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就乙省区而言,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②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③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④第一产业>第三产业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6.乙省区所在经济地带,其特点有(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②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③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④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第4题,根据三角形坐标图的判断方法可知,甲地的第一产业比重最高,为西部地带;丙地的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为东部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4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
一、选择题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与乙的界线大致是()
A.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2.图中甲与丙的界线大致是()
A.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气候和植被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解析:图中甲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乙为青藏高寒区,丙为东部季风区。

结合图示各界线经过的地形区即可解答。

答案:1.B 2.C 3.B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4~5题。

4.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5.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解析:第4题,图示期间,第二产业的产值比例的变幅最小,其他产业的产值比例,由开始的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最大到2003年的第三产业产值比例最大、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最小,说明产业已经实现了转型并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5题,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中,其就业人口的比例并没有明显上升,说明它们对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作用有限。

答案:4.D 5.D
2010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于10月19日上午进入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给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带来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

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

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

据此回答6~7题。

6.地区救灾办公室能够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的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系统
7.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②GPS技术③RS技术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解析:第6题,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装载的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因此可以快速获得地面信息。

第7题,政府部门利用GPS确定被洪水围困市民的位置,同时利用GIS分析营救的路线等相关事宜,在最短的时间内营救市民。

答案:6.C7.D
(2011年杭州模拟)下图是我国98°E以东某地气温、降水量与海拔关系示意图,读
图完成8~9题。

8.该地所处的地形区最可能为()
A.黄土高原B.横断山区
C.天山山脉D.长白山脉
9.此地降水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解析:该地冬季(1月)最低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达到900 mm,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该地为我国的横断山区,当地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答案:8.B9.C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②c代表京广、陇海—兰新和京九铁路沿线经济带③N城市代表武汉④B城市代表重庆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1.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a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最发达的经济带是a经济带③c 经济带发展的最大优势为矿产资源、能源丰富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第10题,M位于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交会处,因此为上海。

c为铁路沿线
经济带,包括南北向铁路与东西向铁路,因此c代表京广、京九、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

第11题,a为沿海经济地带,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运条件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c为铁路沿线经济带,因此其发展的最大优势为便捷的交通。

答案:10.A11.B
二、综合题
12.下面甲为“中国自然区分布图”,乙为“中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自然区看,A地属于________,C地属于________;从经济地带看,A地属于________,C地属于________。

(2)甲图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附近区域生态较为脆弱,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农业生产,对A、B地区造成了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C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该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会给当地带来________(自然)灾害。

(3)乙图中,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是________省,简要分析该省贫困人口集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该题侧重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题,A地和B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第(2)题,C地位于云南省,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第(3)题,云南省贫困人口较多,地形崎岖、交通较闭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是其贫困人口数量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2)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滑坡、泥石流等
(3)云南自然条件: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13.(2009年高考江苏卷)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

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

①资金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解析:结合文字材料和表格数据可知,与B区域相比,A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与A区域相比,B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数量两个方面。

相应地,由发达地区A区域流向欠发达地区B区域的主要是资金、技术、管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欠发达地区B区域流向发达地区A区域的主要是劳动力、原料和燃料。

答案:(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