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质控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质控制度(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的对象:包括全院住院患者。
(二)监测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监测月份、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疾病诊断、切口类型等。
2.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诊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血管导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等)、病原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
(三)监测方法。
1.临床科室配合院感科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实时监测。
2.住院医师每日登陆院感监控系统(杏林系统)及时处理院感病例的预警,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为医院感染病例者应24小时内予以确认和报告;不属于医院感染者及时排除并说明原因;院感监控系统没有预警,而住院医师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应主动上报。
3.院感科每日登陆院感监控系统,对可疑医院感染病例应督促临床及时处理,对临床科室上报或排除的院感预警进行审核确认。
(四)资料统计分析。
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00%2.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1000‰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1000‰4.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例次数÷同期患者使用导尿管总天数×1000‰5.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例次数÷指定感染风险指数手术总例数×100%(五)总结和反馈。
院感科定期汇总统计全院医院感染监控信息,掌握本院医院感染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以图、文形式进行统计汇总,结合历史同期或上月统计结果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形成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发送OA报告主管院长并通过医院内网通报各临床科室。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研究时间:从过去某个时点开始到现在为止,回顾性收集历史资料,研究开始时所观察的目标疾病已经发生。 研究对象分组:根据过去暴露记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根据记录随访每个研究对象的结局发生情况,掌握各组之间疾病发生情况。 特点:研究虽然跨时较长,但资料搜集及分析可以在短期内完成,具有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的特点。但资料积累不易受控。
资料来源
手工收集 信息时代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收集 感染监控要“临”床
收集资料时需注意
首先确定调查目标 积极发挥感染控制专职人员的作用 简化资料收集量,收集的资料仅限于调查目的所需 注意分母,在调查中重视分子,轻视分母,可导致资料不能分析、不能说明问题和信息及人力的浪费
(二)重视医院感染过程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发现方法的相对敏感性
方 法
敏感性
由医生填表 根据发热和使用抗感染药物 根据微生物检验报告 根据护理记录有选择地检查病历检查全部病历 回顾性调查 标准方法*
0.14~0.34 0.47~0.59 0.33~0.65 0.85 0.90 0.66~0.80 1.00
*标准方法是假设的,即由1名受过特殊训练的医生,检查了每个病人,查阅了每份病历和全部护理记录,同时还得到细菌学检查结果的证实。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全院综合性监测
B.4 资料分析 B.4.1 医院感染发病率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B.4.2 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B.5 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C.1 监测对象 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C.2 监测内容 C.2.1 基本资料 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C.2.2 手术资料 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C.1,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见表C.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C.2.3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 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包括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爆发病例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的使用效果监测。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环境卫生学指标的监测。
四、信息上报要求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上报院感科。
(2)院感科收到《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在每月汇总、反馈给各科室。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合格率,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3. 环境卫生学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环境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指标情况,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五、信息上报流程1. 各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环境卫生学指标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
2. 本科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并在24小时内填写相关报告表上报院感科。
3. 院感科收到报告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院感科将分析结果和控制措施反馈给相关科室,并监督实施。
六、信息上报时限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上报。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3. 环境卫生学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七、考核与奖惩1. 对按时、准确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与报告
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在医院内感染上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这种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还可能导致传染扩散,影响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因此,为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有必要进行病例监测与报告。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医院感染监测是对感染病例的收集、记录和分析过程,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捕捉并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与预防。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感染的类型、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体及耐药情况等,为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指标和方法1. 感染发生率监测:通过监测感染发生率可以了解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感染发生率的计算通常以每千住院病人天数作为标准。
2. 感染部位监测:监测感染部位可以了解感染的部位分布情况,为感染控制措施的针对性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监测手术切口感染、气管插管相关性肺炎等。
3. 病原体监测:监测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可以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菌的传播。
通过采集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获得相关数据。
三、医院感染报告的重要性和内容医院感染报告是将监测得到的感染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向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汇报的过程。
报告的重要性在于及时通报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一份完整的医院感染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报告的标题和时间:明确报告的对象和时间范围,便于辨识。
2. 感染发生率和部位: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主要感染部位,提供后续控制措施的重要参考。
3. 病原体和耐药情况:报告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4. 监测结果分析: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感染的规律和趋势,找出成因和风险因素。
5. 推荐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四、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相关机构和责任分工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通常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或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科室、部门及工作人员。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管理的领导工作。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感染管理的具体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四、医院感染监测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病例监测,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避免暴发流行。
2. 临床主管医生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并通过电子信息报告系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
3. 医院感染管理部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分管院长、相关科室汇报和反馈。
4. 医院感染管理部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5. 根据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目标性监测。
包括多重耐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监测。
五、医院感染报告1. 确诊的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经治医生应及时向主任报告,同时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于24小时内报医院办公室。
2. 如发现以下情况立即报告医院办公室,医院办公室立即报告院长和分管院长,并于12小时内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1)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2)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迹象。
3.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并根据需要协调其他科室解决问题,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暴发。
六、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规范要求,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一、监测目标1.早期发现感染病例:通过监测病例的发生情况、病原体的分布等,及早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及时报告病例信息:包括感染病例的发生数量、分布、病原体类型等信息,为上级卫生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3.评估疗效和改进措施:通过监测和报告,评估医院感染病例的疗效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控措施。
二、监测指标1.感染病例发生率:按照感染病例的发生数量和病人出院人数计算得出的感染病例发生率。
2.感染病例分布:根据感染病例所在科室或病区的分布情况,分析感染病例在不同科室或病区的发生情况,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现象。
3.感染病例病原体类型:分析感染病例中常见的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感染病例死亡率:根据感染病例的死亡数量和病人出院人数计算得出的感染病例死亡率。
三、报告程序1.感染病例的发现:医院各科室和病区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病例监测机制,定期开展感染病例的筛查和检测。
2.感染病例的报告:发现感染病例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症状、病原体检测结果等。
3.信息收集和分析:感染管理科或卫生部门应负责收集和整理感染病例的报告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4.报告结果汇总和发布:周期性地对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报告,并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相关科室和病区进行发布。
5.控制措施的落实和评估:针对感染病例的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进行执行和评估,保证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质量,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病例,减少感染的传播和病人的死亡率,保障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医院管理工作,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一篇关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的详细介绍,共计900字以上。
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检查、护理等活动期间,患者所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还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给医疗机构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监督和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工作。
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感染监测计划,培训医务人员,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感染病例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3. 各部门和科室应设立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工作。
感染监控小组负责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监测本科室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参与感染病例的调查与分析。
三、感染病例监测1. 监测对象:所有在医院内接受治疗、检查、护理等活动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
2. 监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收集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
3.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病原体、感染来源、感染发生时间、感染进展情况等。
4. 监测周期: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如每月、每季度)对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感染趋势,提出控制措施。
四、感染病例报告1. 报告程序: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向本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报告,感染监控小组审核后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进行汇总后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主要有发病率调查和患病率调查两种方法。
两种调查在资料来源、收集方法等方面是一致的。
一、医院感染病例调查方式1.前瞻性调查。
是一种主动的监测方式,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定期、持续地对正在住院的患者或手术后出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与反馈。
此调查方法能早期地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与流行并能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加以控制。
2.回顾性调查。
是一种被动的调查方式,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或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出院病历进行查阅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一种方法。
此调查方法能修正和补充感染诊断,提高感染病例和感染部位的诊断率和准确率,减少漏报或错报;也能发现感染病例的聚集与流行,但缺乏时效性,也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控制,可为今后的感染控制提供方向。
二、资料来源与收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关键是发现感染病例,然后再围绕感染病例有关因素进行调查。
发现感染病例的最佳方法是感染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的持续有效的合作,资料最主要来源是查房、查阅记录和微生物学检验报告。
1.资料来源(1)查房:通过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新病例。
感染控制人员应定期(最好每天)到病房巡视,向医生和护士了解是否有新病例发生。
尤其应密切注意那些住院时间长、病情重、免疫力低下、接受介入性操作、体温高和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如发现可疑病例应进行直接检查。
有时医生和护士提供新病例的线索或确定为新病例,感染控制人员仍然需要进行核实。
(2)查阅病历:查阅各种医疗、护理记录时,注意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白细胞增多、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等。
特别注意易感染人群如恶性肿瘤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3)微生物学检验报告:微生物学检查能及时检出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提供该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资料,对已发生感染及可疑感染患者都应做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严密观察分管病人有无医院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异常表现及时分析记录,及时进行感染相关检查,如血、尿、大便、分泌物或X线拍片等,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网络上报。
2.临床医生通过观察分管病人、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及传染病流行趋势等情况,认真观察本病区有无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三例同种或同源感染)、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病例,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3.各手术室及时了解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4.细菌室对病原培养阳性结果及时电话告之临床科室。
(1)当某病区短期内同一种标本检出同一种病原菌3例以上时,应立即报告院感办。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率情况每年进行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危险因素监测等。
二、环境微生物监测1.制定重点科室环境微生物监测计划。
2.重点科室护士长根据环境微生物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本科工作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致病菌的监测。
3.感染办定期抽查重点科室的工作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致病菌的监测。
4.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严重感染、特殊感染病例或连续三例以上输液反应时,及时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重点科室护士长根据监测计划,每月进行本科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感染办抽查,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浓度监测及时认真按规范检测,并记录。
3.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按规范要求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测。
4.紫外线消毒及时进行日常监测,并记录。
按计划要求进行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5.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并保留登记监测卡。
6.各内窥镜室按规范要求对使用中的内镜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灭菌内镜每月一次;消毒内镜每季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应达标准要求。
7.血液净化系统: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
8.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人员手及一、二类环境科室环境微生物监测,不合格项目及时分析查找原因,监测结果应达标准要求。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1.入院感染监测:通过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入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定期细菌培养、筛查性检测和问卷调查等。
定期细菌培养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筛查性检测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感染监测,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卫生习惯和病史等信息。
2.环境监测: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环境进行定期检测,了解是否存在细菌等病原体的污染。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表面物体菌落计数等。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感染源,防止感染在医院内传播扩散。
3.手卫生监测:手是医务人员最常接触病人和环境的部位,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手卫生监测可以通过观察和采样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和手部微生物负荷。
观察手卫生行为可以发现不规范的操作,采样检测可以了解手部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从而对手卫生进行改进和监督。
4.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清洁和消毒的效果,发现是否存在感染传播的隐患。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器械、设备的视觉检查、化学指示剂检测和生物指标检测等。
5.追踪和调查: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追踪和调查,找出感染的源头和传播途径。
通过追踪和调查可以了解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暴露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还有其他辅助性的方法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的传播机制和防控策略。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包括入院感染监测、环境监测、手卫生监测、医疗器械和设备监测以及追踪和调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感染控制目标进行选择和应用。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总结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总结在医院环境中,感染病例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感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交叉感染及传播风险。
通过对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感染病例的特点、传播规律等,为进一步做好感染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感染病例监测方式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通常通过每日入院病例审核、定期检测、定点监测等方式进行。
其中,每日入院病例审核是及时了解新患者感染情况的手段,定期检测则是为了发现患者感染变化趋势,定点监测则是对高风险科室的监测。
感染病例分析通过对医院感染病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感染病例种类:医院中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源性感染、尿路感染等,其中呼吸道感染居多。
2.感染病例部门分布:不同科室的感染病例分布不均,重症监护室、感染科、手术室等高风险科室感染率较高。
3.感染病例季节变化:某些感染病例在特定季节发生更为频繁,如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增加。
4.感染病例传播途径:交叉感染、空气传播等是医院感染病例传播的主要途径。
感染病例的控制措施基于感染病例监测分析结果,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卫生消毒: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进行彻底消毒,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加强职工健康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感染传播机会。
3.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规范患者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流程。
4.定期开展感染监测:持续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医院安全。
通过对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分析,可以不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院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感染病例监测分析是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防控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包括手卫生、环境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
报告与处置结果评估与改进
结果评估
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处置工作进 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
VS
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医院感染病例报 告和处置流程,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 推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监测与防控工作的成果
通过本次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防控工作,我们成功地降 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
监测与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监测数 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待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不 够等。
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监测数据准确性问题
由于监测设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监测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 差和不准确性。
及时性问题
由于医院感染病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存 在一定的难度。
防控措施执行力度问题
部分医护人员对防控措施的执行不够严格,导致防控效果不佳。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监测设备和方法的研究
01
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防
控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防控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与处置流程 •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与宣传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通过监测与防控措施,降低患者和医 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风险 。
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
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启动应急 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和救治 ,防止疫情扩散。
国际合作监测项目
跨国合作
参与国际医院感染监测组织,与 其他国家分享监测数据和防控经 验,共同应对全球医院感染挑战
。
技术交流
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技术培 训班,促进各国监测人员之间的
技术交流和合作。
标准制定
参与制定国际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和指南,推动全球医院感染防控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
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包括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医生 报告等。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与报告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趋势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对数据进 行深入分析。
报告撰写
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概况、数据统计、分析结论和建议措施等,及时向上级 主管部门报告。
总结词
任何监测系统都存在局限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详细描述
监测系统的局限性可能包括技术问题、人为错误、系统更新不及时等。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需要定期评估和更 新监测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同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人员培训与沟通
总结词
人员培训和沟通是提高病例监测质量的 重要手段。
VS
定义
被动监测是指医院根据患 者报告或医生诊断进行的 感染病例监测院报告,医院进 行核实和登记。
优点
简便易行,成本较低,能 够覆盖全院范围内的感染 病例。
实时监测系统
定义
实时监测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对医院 内的感染病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
实施方式
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03
监测方法与流程
主动监测
定义
主动监测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定期 对住院患者进行巡查,通过观察 、询问、检查等方式,主动发现
医院感染病例。
方法
包括患者症状监测、微生物培养监 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等。
优点
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避免 病情恶化,同时也可以及时采取控 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被动监测
定义
医院感染病例分类
•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 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 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 人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 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部分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 低下等高危因素,易导致医院感染发 生,需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关注和保 护。
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漏 报、瞒报现象,需进一步改进监测方 法和流程。
06
改进措施与建议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 控意识。
04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病例信息
收集医院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住院科室、入院时间、出院
时间等。
感染信息
详细记录感染部位、感染病原 体、感染时间、感染诊断等信 息。
危险因素
收集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 素信息,如手术情况、侵入性 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1. 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3. 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4. 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定监控流程与指标。
5.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依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6. 血液透析室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
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产品,并追查原因,再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 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8. 如有医院感染病例由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于24小时内从办公信息系统上报医院感控科;如有聚集性暴发流行感染病例,2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控科,同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控科,并且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9.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报告。
10. 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并作好讨论记录。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近年来,医院感染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医院感染病例是指在医院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病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而出现的疾病。
医院感染病例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病例,各医疗机构纷纷建立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监测范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范围涵盖了所有住院患者和手术患者。
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监测其感染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控制措施。
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因此也必须进行监测。
二、监测指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
感染发生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域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数量与人群总数的比例,常用于评估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则是指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期抽样调查、追踪调查和活动监测。
定期抽样调查是指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通过统计样本中感染病例的数量和比例,推断总体的感染情况。
追踪调查是指对特定的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以了解感染的传播路径和原因。
活动监测是指监测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医院中的行为和活动,以评估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环境因素。
四、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是指将监测到的医院感染病例信息上报给有关部门或机构。
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便于统计和分析。
报告的内容包括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感染的类型和临床表现、感染的原因和控制措施等。
通过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五、数据分析与应用监测到的医院感染病例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优化预防措施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
此外,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感染病例水平,激发医院之间的竞争动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预防控制的 策略和措施
评价 依据
医院感 染监测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和散发 利用调查资料,影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和指南的自觉性 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评价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为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可能受到的投诉或指控提供辩护的法律依据 比较医院内部或医院之间的医院感染率 为实施医院感染干预性措施提供前提条件。
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 并随机开展前瞻性的预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为实施有效
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础
进行 效果评价
开展 监测工作
遴筛选选 危危险险因因素素
制定 干预措施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紧迫的威胁:CR-KP
(2)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要(3) 关于医院感染现患率(患病率)调查
医院感染现患率是指一定时间段内住院患者中患医院感染的频率。 目前在部分国家的医院感染监测以医院感染现患率监测为主,如英国、西
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 国内外医院感染监测的进展 目前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要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
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
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2013年《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 容包括: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 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 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等。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需要强调的3个问题
1、医院感染监测不是短期的、非系统的、断续的,而是长期的、系统的、连 续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人群的发生、分布和影响 因素,而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收集资料,也不能只停留在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还要为这些监测结果寻求合理的解释,说明医院感染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 分布和哪些因素对其有影响,影响有多大。
感.动中国基层医院感染防控培训项目系列课程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内容提要
一、概 述
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与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 目前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要
二、全院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三、目标性监测 四、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要(6)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5 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
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
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3、不是为监测结果而监测,而是要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总结后报 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并利用监测结果制定控制方案,减少导致医院感染的 危险因素,进一步预防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再次通 过监测评价已制定实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要(1) 关于全院综合性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围手术预防用药
某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机
·全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术前0.5~1h用药正确率为19.96%, 与国家标准(100%)仍差距很大。
·目前此项指标已进入管理的瓶颈期,2018年感控科将此指标 纳入重点管理之一。
外科手术患者0.5-1h预防用药正确率(%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某院干预后呼吸科监护室每月新发CR-KP院内感染病人情况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监测目的不明确
有些医院为监测而监测,为检查而监测, 花了很大精力收集了许多宝贵的有用资料,但不知如何挖掘利用,
不能为本院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有的监测发现了问题,但不深入查找原因,不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有的分析和评估了第一手资料,但不向临床反馈信息。 年度监测报告年年都是老样子,只是换了一下数据和年份。 这些现象均充分说明监测者对为什么要监测的目的不明确,资料未 能被很好利用。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防控,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主要是服务(管理即是服务) 常常要提醒(监测预警反馈) 总是去帮助(提出解决方案) 偶尔用处罚(严重违反法规)
都离不开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大数据! 监测是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和看家本领!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一、概 述
6
5
新
发
CRE
4
感
染
3
人
数
(人) 2
1
CRE感染人数 CRE感染率
16.0%
14.0%
12.0% 10.0% 8.0%
CRE 感 染 率
(%)
6.0%
4.0%
2.0%
0
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干预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多重耐药菌
干预前、干预后环境CR-KP检出率对比
我国2016年CHINET 监测数据显示,全国肺 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 烯类的耐药率超过 15%,较2006年3% 升高近6倍[4]。
[4]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等.201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 17(5): 481-491.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定义: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 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规范中规定新建医院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 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
建立可信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底线和培养医务人员积极 参与医院感染监测的意识。
全院综合性监测的时间应连续且不少于2年。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 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 措施。
4.3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暴发) 4.4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
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前瞻性监测是主动的,患者入院之后就在医院感染专职(兼职)人员的监测 下,观察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是什么医院感染?是否是耐药细菌感染?有哪 些危险因素?需要做哪些检查?是否存在医院感染暴发?预后如何?等等, 这样调查的结果比较准确,尤其是进行目标性监测时更实用。
回顾性调查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以往的查出院病历,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 行登记并统计分析,完全依赖于病历上医务人员的记录,处于被动地位,虽 然也能得到有关资料,但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料滞后,二是其准确性 依靠记录者,三是不是临床的调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病原学送检
某院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
2017年全院出院患者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送检病原学培养患者2021人, 全年平均送检率24.51%,较2016年25.95%下降1.44个百分比,未达到国 家标准(≥30%)。
2017全院各月抗菌药物前使用病原学送检情况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
依据监测范围的不同
全院综合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依据调查方式的不同
回顾性调查 前瞻性调查
数据收集方式的不同
主动监测 被动监测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是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的“眼睛” 实施有效的监测就是全面地、立体地、动态地分析和掌握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要(2) 关于目标性监测
定义: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 因素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感染防控价值较大,是目前 比较推崇的监测方法。
目标性监测很多,规范中主要罗列了常用的监测目标:
(1)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包括成人和儿童 ICU)。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概要(6)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6 人员与设施 4.6.1 人员要求 医院应按每200张~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
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应接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 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4.6.2 设施要求 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 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题,甚至产生误导。
国家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
3. 监测相关知识缺乏 缺乏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知识,
不能很好的设计和实施监测项目。 由于监测中诊断标准掌握不一致,资料收集方法不统一, 对监测中各指标理解不一致,使得各医院的监测资料之间 缺乏可比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